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

ningg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

【简介】感谢网友“ningg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共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

钟海平  江西省分宜中学

[内容摘要]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不仅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本身也正对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掌握了21世纪的经济;谁掌握了信息化教育,谁就掌握了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根据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今后若干年发展重点之一将是“师资培训”。本文就如何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开展校本培训、如何通过校本培训来推进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以及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篇2:信息化教育与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与信息化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我们通常又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依此,我们可以来定义一下信息化教育的概念:信息化教育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要得到普及和推广,关键在教师。师资培训是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和观念,并懂得了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但是,国家、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活动有限,而且分配到各学校的名额也有限,所以很多学校老师很少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我们教师的信息素质,要让老师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要快速全面地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们需要做什么?

下面我们就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趋势和校本培训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别加以分析探讨。

二、校本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远景目标纲要,到20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体系,大部分教师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全国所有中小学都能够接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育。

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五年过去了,让我们来反观一下信息化教育的开展程度。毋庸质疑,很多中小学校都已按照目标纲要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但是否已经按要求开展信息化教育,是否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根据相关调查,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构建了校园网,电脑和投影机都进了教室,通过每年的电教软件征订途径配备了各种教育教学软件资源,但由于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应培训,致使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软件资源难以派上用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资源闲置和巨大浪费。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重投入,轻应用。学校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中,舍得投入,但是设备和资源逐渐完善后,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如何发挥现有资源的功效,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

2.重技术,轻理论。大部分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基本上是培训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如文字处理、课件制作、上网查阅教学资料等基本技能,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新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不能在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还是走老一套,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要变,否则就会落伍;

3.重形式,轻应用。我给本校及外校的许多老师培训过课件制作,但最终能够自己独立制作出有水平的课件的老师较少,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大部分老师培训过后没有真正地尝试自己去制作课件,即使做了,也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面,犹如“黑板搬家”,没有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重过程,轻评价。学校每学期组织培训后,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没有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这样的话,老师参加培训,就可能会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可学可不学,可用可不用,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培训的意义就不大了。

当前在全国流行的计算机培训模式,不仅陈旧,而且不适合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需要,为尽快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中推广和普及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迫切需要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体系。

参照国际上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学校对今后信息化教育中的师资培训方向做出设想和探索:

1. 重视师资培养,使教师们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2. 在培训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3. 消除部分教师害怕“新生事物”的心理障碍,要切实转变这些教师的观念。

4. 分层次进行培训,在信息化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让教师逐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够全面地应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们在对未来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培训的一个远景规划和趋势分析。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开展校本培训。

三、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校本培训

我校于、先后组建校园网。全校近400个信息点,遍布每个教室、每个教师办公桌、教师宿舍,保证了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备课、办公。此外,学校还装备了3个多媒体教室、5个微机房、3个先进的多功能语音室、一个电子阅览室,另外每个教室装备了闭路电视系统、程控广播系统,高三年级所有教室、高一高二年级部分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156位教师先后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学校补贴40%),其它相关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每个学科都至少购置了两套网络备课系统(科利华、中教之星等),并有翰林汇、天师多媒体等几套教学资源库,另有大量的同步教学资料、同步教学课件供教师借阅。而且,我校充分利用新余市教育城域网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教学。

在软硬件相对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培训教师,并使之掌握应用信息化教学,就变得尤其重要。以下是我校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而制作的校本培训基本策略:

1. 制定培训计划。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适应新型教育环境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并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依照计划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首先培训教师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旦完成培训,这些教师就会起到示范的作用。

2. 确定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培训。学校通过互联网、购买书籍和教学光盘等多种渠道,收集了一批国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理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素质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知识等。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册,印刷发给学校每位教师,进行自学。

(2)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Windows9x/xp操作系统应用;如何应用Word编写试卷、教案和论文;如何应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课件制作培训。如何应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课件;如何应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高级课件;如何应用Frontpage制作网络课程。

(4)课题培训。了解课题从选题、申报、中期评估到结题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实施的条件和形式。

3. 培训途径

①专家讲座

学校通过每年的电教软件征订,购买了一些教师培训、专家授课方面的VCD教学光盘;从此之外,学校还定期聘请兄弟学校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

②经验交流

学校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③访问考察

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④组织外出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教师参加培训以后,回到学校,必须对同学科的教师传达培训的精神,并进行二次培训。

4. 考核评估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四、校本培训对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促进

我校三年来共组织了12次校本培训,培训人次达600。教师通过几年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培训,教师的信息素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撰写教育教学和电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校本培训,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教育的氛围越来越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应用多媒体和网络学科覆盖率达到100%,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00%的教师都能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90%以上的老师能够自行制作简单课件进行教学,40%的老师能够利用Authorware、Flash以及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精美课件。

2. 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江西省电教馆“三优评比”和新余市“五优评比”活动。三年来,获省级奖励的电教论文有27篇,获市级奖励的有130篇;获省级奖励的课件有15个,获市级奖励的课件有60个。有一篇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

3. 学校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近3年来,学校先后有15位老师申报了省级以上课题,均已立项,有23位老师在开展市级课题研究。20,学校成立了学校课题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学校老师积极参与申报,为以后申报国家、省级课题打基础,目前有40多位老师参与了学校课题的研究。

五、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和难题。具体表现为:

1. 资金问题。教师培训需要一定资金,一是硬件和软件建设,还有就是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都需要花费不少的钱。而学校经费通常比较紧张,这也是需要我们克服的一个难题。

2. 时间问题。教师培训必须在教师的教学任务之外再抽出时间,而培训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少数老师因为家庭原因,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很难从头至尾坚持下来。

3. 观念问题。不少教师认为,信息化教育离我们尚远,目前没有必要如此“超前”,这个问题在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六、结语

总而言之,师资培训是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按照欧盟国家的经验,教育要实现信息化,必须要在硬件、软件、师资培训三方面均衡投资,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硬件与软件建设的问题只要投入资金就可以很快解决,而师资培训却没有这么简单,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巨的接力工程。

本文意在探讨校本培训与学校信息化教育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有很多不成熟的意见和见解,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冯中毅 董玉铭,《信息时代对教师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电教》,9月;

2.  王珏,《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网,2月;

3.  祝智庭,《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外国教育资料》,19第2期;

4.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第五期;

5.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www.pep.com.cn/1201/ca69275.htm ;

6. 胡小勇,《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第6期。

篇3: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这次有幸参加临沂市教育信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训,聆听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对智慧教育云平台有了新的认识,一开始在学校里只是初步的接触智慧教育云平台,对她只是为了完成领导上级的检查要求而已,对教育云平台只是表面的了解,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不了解不懂。在专家的讲解下,伴随着讲解,伴随着相应的配套练习题,感觉自己对教育云平台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教育云平台,我们老师上课更媒体化,智能化,云的应用在教学方面更广,我们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视频资料,更多的测试题,而这些都不要花费购买,只要我们老师学会了云平台,在教学中运用了云平台,就会给学生更多的视野冲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英语,更容易融入到英语创设的环境中。

在智慧教育云平台,除了对老师讲课,备课,业务涉及方面的辅助,我最喜欢的就是CS8教程,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际操练,这样自己在以后的视频处理以及微课创作方面更能进一步的得心应手。还有101教育中的互动电影,类似于flash制作,像我这样不懂不会做flash课件,通过这个互动电影制作,可以来弥补自己在课件制作方面的一些缺陷,让英语课本中的人物活跃起来,和我们互动起来。

这次培训,自己学会了很多,云平台很好,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好好的练习,好好的操练!

篇4: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新的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也使我对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期待。通过这几天各位领导的讲座,使我对高职教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受益匪浅,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总结我对高职教育的新认识及听课体会。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而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负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教规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中高职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教投入;行业在人才供需、职教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等方面起指导作用;对于企业作为外部因素推进政府、行业作用的发挥,要根据校企双方发展的内在需求,找到二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寻求校企合作的项目。高职教育在这几年的改革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发展道路,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和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主要标志即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生学习对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靠投入拉动、出口拉动、拼能耗、拼资源的规模扩张转到靠提高质量和效益;其次,把教育摆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这些年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条件很大改善,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改革重大突破,办学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得到社会更多认同,使得呈现出蓝领高薪的国际化趋势。同时,高职教育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基本制度不够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生源逐年减少,高职教育的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应用性本科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的优势受到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深化高考分类的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和标准体系;推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内涵提高质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广泛开展面向社区的教育服务,并要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重视操作技能,而且突出智力作用,即将工程原理较好地应用于岗位实践,培养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三大转变趋势:一是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二是从模式选择转向制度创新;三是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整体上已经进入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未来各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其次,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基础。要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要加紧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中找到切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强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联系,突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形成了学院紧跟行业产业,紧密联系企业,

三,教育教学管理与师德师风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管理的范围是全方位的,管理的层次是多方面的。我校生源包括普高生和对口中职生以及初中毕业生,专业多、教学层次多样、生源复杂,因此,给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其工作性质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2、事务的繁杂性,

3、工作的常规性、时限性,“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管理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服务。因此,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考务管理工作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务管理人员和教师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的对象不尽相同,在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感上会有较大的差异。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前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面对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为主体,但教学工作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教师能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体会到更多的是来学生的尊敬和赞扬,在心理上易得到满足。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付出所带来的结果,加之教师的工作很易量化,从而体会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特别是通过对“安贫乐道”,“教育之道”,“成长之道”的学习,使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所升华。

四,教育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就是解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和学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的,在课堂上又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所以随时与学生保持着联系,只要学生有事,都应该及时在他们的身边。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负责。这是一名成功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因此,我们要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良好的教师生涯规划,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成长,终极目标在树立教师的专业地位与职业形象。从社会的角色期望而言,教师身负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一位能做好生涯规划的教师,必能有目的、积极主动并快乐地投入教学,使学生学习具有效率。每个教师都需进行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领航员,真正为学生和自己的生命负责!

作为一名新教师,日后工作的路还有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碰到的困难会接踵而来,面对这些,我会继续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严格要求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职业学校教师。

篇5: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暑假期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培训老师认真负责的讲解,让我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有了提高,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去学习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去。

这次进修学校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开眼界,不断交流信息技术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实践。当然也有好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我就虚心请教别的老师。因此,我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对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熟练、恰当地运用,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反而使课堂变得高耗低效,得不偿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有时我会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所以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但随着有效课堂地不断实践研究,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我不得不承认信息化应用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因此,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积累与发展。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有效的培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我的教育对象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服务社会。

篇6: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通过本次教育信息化学习,我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答疑活动,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各位老师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培训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如王子老师的《基于移动微课的极简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唐校长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梁校长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陈老师的《学习类APP的教学应用》,钟老师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受益非浅,并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讲座,争取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在培训时,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有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在国培中我是兴成长互加计划的学员,能够在这个坊里的学员都是幸运的。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本次培训激发了我教育教学新技术浓厚的兴趣,我要通过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赶上时代步伐。

篇7: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同志们: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泉州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数字泉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始于2000年初的“学校上网年”,历经2001年的校校通工程和2002年的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全面建设。

目前,我市计算机拥有量达5万多台,计算机网络专用教室1100多间,多媒体教室650多间,校园网127所;80%以上中小学实现上互联网,其中近百所学校光纤到校,近500所学校采用adsl上互联网;市教育局与各县(区、市)教育局、市直学校实现网上发文和部分数据传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正式开通。各县(区、市)和学校也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市教育信息化位于全省前列。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实现共享,加快教育教学资源软件建设步伐

要建立统一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今后,要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1、办公管理系统。要继续努力构建统一、完整的管理应用体系,逐步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公文收发、数据报表的汇总实现“无纸化”。首先公文流转管理与办公信息发布(日程、工作、会议、消息、地址簿、收发文、告示等),其次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即本单位设置、干部与教师的基本信息,如:获奖、培训、所教课程、论文、科研等信息)。第三,资产管理信息等。

2、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安装统一的校园软件管理应用平台,可提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当今主流的大型数据库,设置多级安全机制,提供备份和恢复功能,可集成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文档、目录,使平台的整体功能不断地扩充,满足今后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一是学生学藉信息管理;二是成绩管理,包括各校科目设置、考试维护、成绩输入、统计、分析;三是日常教务管理。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优化、积累、检索和使用。教学资源建设要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便于交流提高。市、县教育局要建设以素材、课程为主的城域网资源共享中心。市教育局已建成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各县(区、市)也要建立相应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但要注意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学校建立要建设课件、校本课程为主的资源库。

一是自主建设,在学校校园网服务器上建立共享教学资源,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上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学校教师每年制作一件优秀课件、撰写一篇优秀论文、编写一课优秀教案和一张试卷。

二是添置购买,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购一些应用软件,也可以购买一些使用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和题卷库,但要注意与已经统一定制的管理软件平台相衔接。

三是网上交流搜集,可以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广东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网站搜集下载。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选用反映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充实到地市或县(市、区)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供其他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共享,方便查找各学科教学资源,并进行全市性的网上教研、交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评选教育资源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全市教育宽带虚拟专网

全市已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为构建全市教育宽带虚拟专网提供良好的基础,建设全市教育宽带虚拟专网已是深化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迫切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个保护,可以屏蔽掉一些不良信息。

1、继续推进百校通光纤工程。经过全市一年多的努力,已有百所学校通光纤,计划再用二到三年的时间,所有完中(含重点职校、高中)、达标初中、省示范小学(含农村)实现通光纤,基本构建覆盖到所有乡镇教育的宽带虚拟专网,用于承载教育oa系统(办公自动化)及视频会议系统,启动远程教育工程,开设师生自主学习中心,开展教师网上继续教育。

2、推进乡镇城域网络建设。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重点和难点。要实施扶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乡镇的学校(农村完小)规模一般不大,要大力推进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中心覆盖乡镇所有学校的乡镇城域网络建设,每所农村学校实际上是若干个终端,联接到乡镇中心学校的网络中心,形成“胖中心,瘦终端”的乡镇城域网络,建立统一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就不必每一所学校都建有校园网,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资源难以共享。今年,市政府把扶持20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应认真抓好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市乡镇学校城域网络建设。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达标、示范学校和优质幼儿园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加强教科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普及,提高整体教育现代化水平。今年,我市报送省级实验校有13所,计划评选市级实验校30所。

三、注重实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1、开好信息技术课程。要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所有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5年底前,所有小学基本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资源,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积极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和研究。

首先,从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示范课、教法研究课、优质课评比等作为应用多媒体技术切入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扩展和提高。其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推进信息化,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达标、示范学校每年都要有科研计划,落实课题研究。

3、开辟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开放电脑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让它们成为学生的“网络自习中心”,并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原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一是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到互联网及校内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运用全市资源共享中心的cfed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

4、建立学校网站。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建立网站,并以此来推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开通“校务公告专页”和运用“内部论坛”等版块,把适合对内或对外公开的校务和教育信息分别在网上发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建立教师个人主页,开辟网上考试、网上作业、网上教学调查统计、网上心理咨询等栏目,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学习需要,从中获得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测试、专题指导、第二课堂、模拟实验、问题咨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方面的支持,使每个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可在网络上就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及教师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网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应用水平及技术队伍的开发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师生在教与学中应用校园网的常规,通过制定具体的措施及评价指标使师生的应用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抓好师生的计算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一是与一些高校或计算机培训单位联系,让骨干教师通过培训、交流、考察等形式加强学习;二是与部分省内外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相促进与提高;三是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开设网络课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我市是“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试点地区”,我局与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课程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与实验,准备用两年的时间,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选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课程资源——“国家级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试行)”,共7类33门,在我市试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这是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与实验。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3643名中小学教师报名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其中中学2072人,小学1571人,他们将从6月1日起至7月20日,完成首批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任务。

参与本次实验,旨在以开展教师教育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与实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型的培训模式,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国家级的`优质课程资源,辅以创新型的培训,着力化解多年来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办学条件差距较大等问题,从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师教育的新路子。

我市承担全国性教师远程网络教育课题实验既非常荣幸也很艰巨,需要各县(区、市)教育局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各县(区、市)教育局应予高度重视,结合各自的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抓紧做好相关的工作部署。各有关学校应及时做好组织发动,为教师参与培训创造条件,认真组织教师报名。市、县二级机关干部、各中学(学区)校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各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国家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将免费提供其注册、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参与考核,但必须在网上发表意见,如增删修改意见。

因为试行的网络课程教材,特别是其链接的资源库参考资料尚不完善,某些内容可能比较陈旧,可能会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可能有悖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精神,个别甚至可能会有谬误之处。我们将吸取精华,把网络课程修改成为地方性课程,通过二年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使之成为第二轮远程培训可用之课程教材。

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符合了科学教育要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也要创新这一时代潮流,特别是抗击“非典”时期,对教师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培训形式创新的课题。根据北京、广东、香港等地“非典”时期大中小学停课期间利用网络教育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的经验证明,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是教师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相关专题 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