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songlik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简介】感谢网友“songlik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共1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张国平

每年在接手高中和初中新生时,我多次遇到学生提出“在机房我们不打游戏,那我们能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可想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我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总体上还不是很规范,上课随意性大,缺乏信息意识现状,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以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教学生操作WINDOWS系统,学习上因特网等,那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培训而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人机交互,问题点评,实验课题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在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学生),有助于实施教学目标。我校教改二年级有一位女生,平时上课喜欢调皮,不按老师教学要求,经常玩些小游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仍没有改正。有一次我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内容真实的学习总结,“结合自己最近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谈谈有什么收获?或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受到什么启发等?”可她却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心得。“常忆信息技术,浪费时间无数…多次考试未‘糊’,赢得笑声一路…可惜高考‘3+X’,电脑实无用武之地也…故‘信技’不如‘语数英’也!...”。我没有在课堂上当场批评她给,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班主任。课后我找她谈话,首先鼓励她敢说真话,文言文学的好,并讲叙前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学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专家给他的评价很高,当时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特招的事情;同时,严肃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她要端正学习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她当时边笑边点头。事与愿违,在期末理论知识考查时,她居然边本加利在试卷上不按要求乱写一气,我当时毫不犹豫给她评了一个大大的’O’,也没有找她谈话,以后每次上课我都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她进行冷处理。她开始有些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后,好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学习很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每节课都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的好学生。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普通学科,不再只是以教师教知识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为主,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程度,运用能力;仅以卷面考试和走马换灯式的考查(含简单的实验操作)形式来判断学生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以下几个要求。

1、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使用一些手段。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如高二年级进行期末实践操作考查,第二题设计电子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设计有创意、特色,作品形式不限(建议使用本学期所学的AUTHORWARE工具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

[1] [2]

篇2: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论文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论文

一、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以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教学生操作WINDOWS系统,学习上因特网等,那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培训而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人机交互,问题点评,实验课题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在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学生),有助于实施教学目标。我校教改二年级有一位女生,平时上课喜欢调皮,不按老师教学要求,经常玩些小游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教育仍没有改正。有一次我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内容真实的学习总结,“结合自己最近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谈谈有什么收获?或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受到什么启发等?”可她却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心得。“常忆信息技术,浪费时间无数…多次考试未‘糊’,赢得笑声一路…可惜高考‘3+X’,电脑实无用武之地也…故‘信技’不如‘语数英’也!...”。我没有在课堂上当场批评她给,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班主任。课后我找她谈话,首先鼓励她敢说真话,文言文学的好,并讲叙前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学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专家给他的评价很高,当时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特招的事情;同时,严肃地教育她要端正学习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她当时边笑边点头。事与愿违,在期末理论知识考查时,她居然边本加利在试卷上不按要求乱写一气,我当时毫不犹豫给她评了一个大大的'’O’,也没有找她谈话,以后每次上课我都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她进行冷处理。她开始有些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后,好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学习很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每节课都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的好学生。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普通学科,不再只是以教师教知识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为主,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程度,运用能力;仅以卷面考试和走马换灯式的考查(含简单的实验操作)形式来判断学生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以下几个要求。

1、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使用一些手段。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如高二年级进行期末实践操作考查,第二题设计电子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设计有创意、特色,作品形式不限(建议使用本学期所学的AUTHORWARE工具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是否新颖,设计作品的质量优劣情况分别评价。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提倡在做中学。我每节课设计一个主要任务,只作简单的讲解,提示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生上机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我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再统一讲解,分别指导。

3、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不能就书本内容教知识,就软件讲操作,而是选取一定的相关内容。内容的选取不能枯燥无味,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尽量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能力。如我在给高二讲解多媒体整合工具AUTHORWARE设计时,就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科技方面的图片、动画等资料,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潜移默化地融入其它学科的知识。

4、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把自己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底。有一些学生电脑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爱好,提前向我和机房管理人员提出学习要求。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都安排这些学生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另外我们组织一些对

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小组,设活动课和选修课,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学,发现自身学习的障碍和缺陷。最终使学生从事工作后能对任何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适应处理未来信息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需要。

篇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欣赏严肃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是高中生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尽管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都是由专家们精心选编的严肃音乐,而恰恰是这些严肃音乐,以热衷流行音乐成为时尚、“追星”达到狂热程度的多数高中学生们来说,却是“没意思”、“也听不懂”。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就需要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去认识严肃音乐、懂得严肃音乐、喜欢严肃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篇4: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江埠中小  徐胜发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去生活。为此,我正努力在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能力

数学课程中指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在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地发展信息、收集信息,能亲自动手调查,了解所需信息。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  “如何找水源”。‘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刊、电影,还是互动的网络,甚至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源”。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例如教学  “得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课前可让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比如化肥中袋子上标有含磷40%。含氮46%,农药瓶上标有浓度92%,考试中及格率75%,栽树的成活率95%等等。上课时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储备,所以课堂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说的就更多,从而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数学生活化。

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

信息分析、加工能力指在众多的信息中,经过分析、过滤,最终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对社会实践作出自己的决策,同时切身感受数学的实践性魅力。

例如:教学“利息的计算”,我为了学生真实地了解其教学内容真正理解存款的意义及相关规定,我在电脑中自制一张存款单,放到了电视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存款单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存入日 起息日 属性 印密 通兑 存期 年利率% 到期日 到期利息 操作员

2~4.5  2~4.5   001   凭密   通   2年     2.25  .5   45.00   03

帐号:14-36814570027546户名:王三存入金额Y 元

生A:我从存单上得到:王三5月把钱存进银行的,到5月可以取出,存期一年,本金是2000元。

生B:从“印密”中可以看出,这张存单是加了密的,没有密码是取不到的。

生C:我还发现用本金2000元去乘年利率,乘以时间,再乘以80%,刚好是36元。

师:是吗?算算看  2000×2.25%×l×80%=36元

80%是扣20%的利息税(1-20%)

学生拿起纸和笔算起来,得本金×利率×时间×80%=利息

生D:我还能看出很多信息:

从“001”可以知道这张存单是定期的,03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代码,到期利息45元,税后利息36元,说明到205月,王三可以取出2036元。

学生个个点点头,表示赞成。让生活中的信息融入数学教学,让  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在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自  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指将已掌握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并能利用信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现实的生活信息中捕捉数学,并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丰富的学科知识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循环小数”,可与自然学科结合,播放一段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录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其实,学科之间本来是相通的。只有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广阔的背景。我们要关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真切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指在加工信息的时候,经过分类、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有规律的、带共性或相关性的东西,能根据原始的信息,找出其中带本质的东西,得出创新信息。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如下一组信息:

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如下图)

教师:看到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

学生2:我知道把总面积看做单位“l”,平均分成了5份,东边一块有3份,西边有2份。

学生3:我知道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l/5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4:我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了总面积的1/5。

学生5:我还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6:我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多少平方米?

教师:那就请你们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补上相应的条件编一些分数应用题(学生小组合作)。

反馈得出:

生l: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2: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养鸡场,其中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2/5,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3、西边的一块地比东边一块地少多少平方米?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创造,然后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不同的链接、组合,自己编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编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认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创新信息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指在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信息的作用。

l、实践体验式作业。实践体验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之一。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可让学生参加购物实践,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及人民币的换算等信息。

2、观察调查式作业。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可

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以下栏目的播出时间,再回答问题。

哪:中央电视台CCTV一1星期日部分节目播出时间

(    ):(    )东方时间;(7):(38)焦点访谈

(    ):(    )第二起跑线;(    ):(    )大风车

(19):(00)新闻联播

问题:(1)现在是下午4:30,小芳正在做作业。

如果她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她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

(2)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5分钟,爸爸回家时是几时几分?

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生活,让数学生活化。

2005年6月

篇5: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关键词]信息能力;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理论

[摘要]本文从“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并指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引言]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1995年5月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是能培养出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鉴。今年9月份起,我省中学已经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     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1、          国家对信息课程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2000万名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争取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

由此可见,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信息能力的竞争。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笔者在讲述计算机的逻辑组成时,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开天辟地》教学光盘中相关片段。结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参差不齐。正是因为信息能力的差异,才导致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引起学习效果的明显不同。

(3)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培养学生素质的大问题。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社会以及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的使命。

二、论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以前的计算机课中,笔者发现,老师讲得好,学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计算机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Excel使用工作表数据库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以很快的速度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等操作。但当我问学生“请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时,却有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意识,这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相悖,这也是以前计算机教学的失败之处。

笔者认为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          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应让学生懂得信息的概念以及从国家对信息课程的重视、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信息课程越来越向综合性课程方向发展等方面来讲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可请高年级这门学科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以后的学习中才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

2、          教学形式应多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现状,许多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上都有相关报导。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一些新的软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我所教的班级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小博士,在这一周上课前花5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而且使全班同学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紧跟时代脉搏。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将发展出一种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笔者曾就这种教学模式,做了一点尝试。在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枯燥、难懂,学生不太爱听,如果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比较好;并且高中学生已具备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而且高中生计算机水平特别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早就掌握,有的学生还从没接触过。我就考虑做这样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件。这个课件通过学生机房服务器装到每台学生机上。而且每台学生机可以上Internet。我制作这个课件的意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库、图片资料库以及积件库,供学生自学;学生认为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时可选择进入测试模块。在测试模块中提供一些测试题,满分为100。只有测试分数超过80分得学生才能说明你达标检测过关。只有这时才可以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链接去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只提供了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网站)。否则还必须重新学习、做测试题。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4、          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

目前中学的活动课、选修课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程序设计;二是应用软件使用。学习程序设计对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信息交流。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多媒体软件制作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新。结果学生做出来的软件创意很好,不拘一格。有的学生有感于语文课本中“庖丁解牛”这一课文,制作了一个“庖丁解牛”的动画,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有的学生有感于妇女能撑半边天制作的“半边天”也很生动形象;有的学生根据地理课本中学习的水循环制作了“水”的软件,通过水循环的原理告诉人们要节约水的道理;更有一位同学有感于微软的IE浏览器浏览网页比较烦琐,自己用Authorware5.0制作了“简易浏览器”来浏览网页,在参加江苏省第三届OEH中学生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活动课、延伸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创作更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三、       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篇6: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利勤

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中牟451450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选择。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老套

我国高校考试系统中对计算机科目的成绩评定都是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考核,实习和实验考核成绩占最终成绩的一小部分。这种考核方式对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但死记硬背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老式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需要增加实践课的次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

在考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性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但是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单一的考核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在考核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评学生。使学生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质疑,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平台,进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重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师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余市第四中学  傅军平、谭小明

【摘要】:本文就自己的几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和经验,谈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如何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等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浅见。

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始终把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信息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就培养了同学们以下方面的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或自己进行调查、参观等,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并收集到所需的信息。

2、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分类,然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和组织。

3、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手段,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实际问题。

4、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交流的范围,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别人的联系和协作。

以上几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后,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除了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创设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附件-画图》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反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

2、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词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例如在《excel-函数的应用》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与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学反思

一个人阅读面有多广,他的知识面就有多广,一个人阅读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就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深度和高度!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数还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是对课文支离破碎的讲解答问,学生没有思考读书的空间;课后学生为做各种练习册疲于奔命,没有静心阅读的时间。语文学习费时多、效率低,学生每天辛苦学语文,语文能力却难见提高。正如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感言: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于是,我们不禁深思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答案就在我们心里: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

对于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系,于永正老师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一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急需改进:减去无效的练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减去多余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去琐碎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减去沉重的负担,建构学生的幸福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上学期,我校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为目标的语文精品课程的研究,进行了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推行“大单元教学法”。

所谓“单元教学”,就是从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法的七种基本课型:“单元导读”课型、“以读代讲”课型、“经典阅读”课型、“诵读识字课型”、“故事引入”课型、“主题读写”课型、“展示分享”课型即“主题诗会”。

为了了解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我们曾两次到深圳“取经”,向“主题阅读教学”研发人刘宪华等老师学习了解、观摩课堂,并阅读了刘宪华、于永正、陆絮老师主编的《主题阅读三人行》。通过学习,对主题阅读教学,心中又多了一份感慨,更多了一份明了。回校后,我和老师们深入研究“主题阅读教学”,并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开展了一个多学期的“单元主题教学”探索。我们的单元主题教学源于深圳但又有别于深圳的的做法,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语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

在教学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遵循整体性原则,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施教,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进行,目的就是让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会读书”。实施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学生负担轻。

一、一、指导阅读,激发兴趣

以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为例,在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4篇课文共用5课时完成。利用一节课作为单元导读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指导,为今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确定阅读的方向,做好铺垫。 对于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围绕“课文中哪些句段的描写让你喜欢乡村生活”这一问题,分别用两课时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给学生画、批、注等形式的阅读的方法;其余两篇略读课文,则让学生把前两篇文章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进行半批注式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摒弃琐碎繁杂的提问,只用一两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写批注,充分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读书的方法。

二、二、运用批注,拓展阅读

中年段的学生,阅读习作刚起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突破此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进行批注是最有效的方法。语文课堂上的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批注式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们阅读的个性,让读书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

本学期,我们利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作为指导课外阅读的读本。具体方法如下。用一课时重点指导阅读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后,让学生运用画、批、注等形式进行深入品读阅读教材中的《山村夏夜》以及《乡村的傍晚》,进一步领略乡村的美景,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把教材与拓展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阅读多篇文章,学生更有利于发现语言规律,吸收语言精华。

批的内容很广,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对内容的概括;二是自己的联想和体会;三是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批注式阅读”倡导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有主题地读书。学生在阅读中批注,不仅是读懂文本,更是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在通过一次次内心的碰撞写下了或长或短但总是心灵独白的批注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次的练习。我在本学期的课堂上进行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尝试,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大部分学生对“主题阅读”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主题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变革,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正如刘老师在书中所言:在《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单元主题教学”课堂上,听到最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学生默读思考的自学。总结课上,则是学生滔滔不绝的交流学习心得,甚至争论。对这样的课,课前学生有一种期待,期待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课中有一种满足,满足那一吐为快的感觉;课后还有一种留念,留恋、回味课堂上的愉悦。这是多么理想的一种学习体验啊!我在努力地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也在努力地还孩子们这样的语文课堂。

篇9: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下大工夫,下长久的工夫。随着中考语文阅读题分值的越来越多,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文章和书,重不重视阅读,逛书店和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谈吐不凡、深入浅出的把课上好,这首先是对学生一个最好的榜样。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内课外书籍。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高的阅读书目,如本学期的《海底两万里》,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非常高,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性强。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阅读时要结合练习或者检测。个别学生读书质量差,很快会忘记所看内容,所以要做好练习或者检测,便于学生记牢,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作品内涵,有自己真正的收获,而不是走马观花。如看四大古典名著,给学生出一些相关的热点题目,让学生在看书时做到认真、仔细。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学会读书的方法。读书方法主要有朗读、选读、默读、跳读、精读。要学生根据阅读书目种类的不同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读书。同时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古人或者名人的一些阅读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像鲁迅的嚼辣椒驱寒的读书法,让我们看到的是为读书而用辣椒来驱走寒冷的坚强: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秦牧的“牛嚼”和“鲸吞”读书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学生将来整个语文学习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最大的热情来让学生的阅读“飞”起来。

篇10:优化识字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优化识字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识字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陈惠英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要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但曾有专家提出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单调的识字教学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识字能力。

一、细心观察、寻找异同、举一反三。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和观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很好奇。我就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例如教学新字时我总是要问“你有新发现吗?”试着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字形。

在学习“人、个、大”这三个字时,我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许多小朋友惊喜地叫道:“我有一个重大发现!”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 “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 “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

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决心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

学习“多”这个字时,我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 “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  这时,我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呢?”“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 “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孩子说还有三胞胎,我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

[1] [2]

篇11: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江实验中学  陈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思考 能力 工具 兴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课程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上已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即要求外语、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当今社会仅仅指对计算机有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应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注重了在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与教育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  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在当代中学生的心中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神秘兮兮了, 打开电源,学生可在Window上任意遨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中学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对于他们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同学们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当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心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其实,信息技术老师是比较容易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如何正确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信息技术老师必须面对的。

首先,上课时,注重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是边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注重的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逻辑性太强的东西,初中阶段不可能掌握的,如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组装、内部电路、计算机语言等,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需讲解的,可以避而不谈。那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在讲解时,可适当提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探讨,再动手操作,让他们先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后,加上教师的点拔,进而去解决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学生不仅会操作,往往还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了理解。最终目的,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Excel这一章的“表格常用语”,在讲解工作表与工作薄的概念以后,工作表与工作薄到底有何联系与区别,可让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实践完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就明白了。

讲完单元格地址时,可让学生自己移动鼠标,找到相关的单元格,加深对单元格的印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会逐渐掌握好你选定一连续区域以及如何选定不连续区域等知识。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老师只起点拔、引路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的实际操作、运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认为,大可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大胆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讲解“数据的输入”这一章节时,我先出示一文件名为zzsd.bak的文件,让学生自己去是找此文件,双击打开,然后让学生仿照此表,自己动手制一个简单的表格,其它的一些未学的知识可暂不作提示。学生在大约20分钟的摸索后,一般都应制出此表,有一小部分可能制不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从头到尾演示,演示完之后,再让学生接着操作,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同学们不仅会对Excel制表产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总结出许多制表的规律,解决许多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

再次,边放边收,放有所得。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摸索,不是说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完全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随便去玩,而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不停的观看,对不容易操作的环节,进行个别指导。

如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234”时,学生不小心输成2345,单元格又移到它处,学生可能造成如下错误,首先用光标控制键移动光标到要改动的单元格,再用退格键删除。这时,删除的不再是单元格内的数字5,而是整个单元格内一片空白。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指导,强调此时不应用光标控制键,而应用鼠标双击当前单元格等光标变成了“Ⅰ”形,移至“5”后,再进行删除。个别指导可节约许多时间,还可让学生轻松的度过难关,记忆更深刻,动作更娴熟。

最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集中同学们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再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到边放边收,同学们放有所得。

二、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巩固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造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回家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等,我收到一些学生通过家用电脑给我发送的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可见,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了到巩固。这无疑有着信息技术课的功劳。

作为教师自身,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决课堂的枯燥无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信息世界里计算机神通广大”这一课时,书中谈到了计算机在五大方面的应用,如果单是课堂讲授的话,就会形式单调,枯燥乏味,对于五个方面的应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对于科学计算,可采讲故事的方法,如数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许多科学家耗尽一生的心血也未能完成,但计算机通过“穷举”以部分完成了;对于信息处理,可利用学生收集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分组讨论;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实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对于自动控制,有条件可让学生参观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对于智能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老师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悬念法,在开课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喻法,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成果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法,让获胜的学生上台演示或介绍自己获胜的原因,等等方法。所以老师根据本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安排教学。

二、 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只有用精彩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才能吸引学生。既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就必须肚里有“货”,在讲述许多知识时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才能使学生明白。例如在讲述“信息的传递”这一课时,书中提到了一些从古到今的传递方法,这时老师可适当讲述其中的一些原理,让学生明白信息传递的原理,而这些老师只能从课外得到。另外在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时,老师可适当提到: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时间、作用、体积、重量,然后再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较,使同学们明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大,而计算机本身在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另外在“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这课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的引入可设计的更丰富些。我是这样处理的:向学生提问“看过有关恐龙的电影”没有,同学们都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在现在已不存在,而且在人类出现前很早恐龙就已灭绝,但为什么人类没见过恐龙这种动物,却知道它长什么样?学生也知道是因为有化石为证,恐龙化石告诉我们有恐龙这种动物,那么除了恐龙化石还有什么样的化石?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化石,因此我们知道,此处曾经是海等等。这种引入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动手是创新的前提,不动手、怕动手是难以创新的,我们只有多抽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自己去想,大胆的尝试,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创造性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篇12:试析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论文

试析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论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计算机能力。本文就以信息技术课程为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发展能力培养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就非常强,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1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为自主学习明确方向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自由学习,而是按照学习的目标为核心,以知识、方法和价值观为三个基本点进行学习,只有这种方式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最终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老师在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在这个三个基本点的把握不准确的现象,进而使得学生对于每一个点中应该掌握的学习程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最后导致整个自主学习的失败,使得探究任务不能被完成,进而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弱。信息技术的老师想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取得一个好结果,那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先将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清晰自己在这个学习目标的核心下,需要在哪个点上进行哪些具体的学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最终能够按照学习的要求进行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2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务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任务设计好,才能够实现最终自主学习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任务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任务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资料,使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特有的思维进行发现和探索,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的知识进行构建,进而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如何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个课程的时候,老师在进行讲课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得整个课程的内容被提出来。学生在面对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进行自主的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老师针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表现,还可以设置相关的任务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可以分为基础和拔高型,在学生对这个检测任务进行回答的时候,老师自然就能够知道学生进行的整个自主学习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性。同时老师在给学生设计任务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将一些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探究的时候有一定的资料依托。学生在学习的目标的驱使下,能够从一些教学资料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不断地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设置多元化自主学习模式

3.1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考虑问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自主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在自主学生中找准方向,理清思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3.2课题研究式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研究,比如:如高淳小吃研究、高淳建筑特色等一系列课题,要求学生上交的作品必须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要素,可自由选择集成软件,在学期末时进行综合展示,并让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各组进行打分。通过这种课题研究的探索,学生掌握了如何去寻找合适的软件制作作品、如何使用软件等,从而真正让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教学提高到素养培养上,学生在做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软件学习,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从中能够发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引用:

[1]张廷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杨金玲.中专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职业.2013.

篇13:在信息教育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信息教育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芙蓉区大同小学  谢红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利用信息,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小学生计算机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会对知识、信息进行检索,并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其教学方法应该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独特性。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好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都对画画很感兴趣,不管是在家里、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一有空孩子们就喜欢拿出画笔,在纸上画下美丽的图案以及他们美好的愿望。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生使用绘图工具软件(金山画王笔)之前,我首先出示一些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学生受到吸引,啧啧称赞。此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金山画王笔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体验不用纸笔也能画出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案的快乐。兴趣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但画出了电脑、房子、汽车等图案,还画出了一些超出了人们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 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信息课教学进入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学们这个问那个叫,似乎都到了不得了的地步,而老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得到辅导的同学的积极性。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或有人稍加指导就能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掘人才,发现有比较突出的同学马上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们当小老师下位去辅导别的同学。这样老师可以抽出时间有重点的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同时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特别是胆小的同学由学生辅导交流起来更容易,比起老师的指导可能效果更好。在无形之中同学们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感情。作为小老师的同学在辅导的过程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强化。能当上小老师是孩子们的愿望,因此在老师讲解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争做老师的小助手。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自己摸索,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同学发现了不同方法就请他上台来讲解。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抓住特点,设计游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特点,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记忆,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我首先设计一个游戏情节。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要邀请很多小动物来参加,请同学们当邮递员,看谁请的客人多。同学们听了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此时老师问学生,邀请函要送到动物手中该怎样做?从而引出“路径”的概念。使同学们明白,每个文件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大家只要知道它们的“地址”就能很快找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路径让学生去寻找小动物的图片,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按照老师所指的路径去寻找。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插入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熟悉了不同的路径。最后通过评比,评出最佳邮递员。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 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时,让好动的孩子们干巴巴地坐着听,相信他们会厌烦,会对信息课失去兴趣。于是我在讲解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他们说一说老师的鼠标点在哪里,猜一猜下一步会干什么?紧接着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手,互相提醒,完成操作。最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摸索,看谁能发现新的方法和效果,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如给powerpoint换背景颜色时,教给同学们换单色的方法后,我让同学自由练习,任意点击背景中的各项命令,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许多同学经过实践,发现了还有多种填充效果:过渡、纹理、图案、图片。同学们欣喜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发现,享受了自我学习、获取的快乐,为今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五、 注意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金山画王笔》画画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汉字输入及排版时”,让他们写自我介绍、写文章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 时,结合社会、自然等各个学科,让他们观看一些有关的电影、光碟,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了知识面……这样,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获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小学计算机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能更快地成长。

相关专题 培养学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