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XX讨会心得体会

芋泥团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九年级历史中XX讨会心得体会

【简介】感谢网友“芋泥团团”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共12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提高毕业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9月16日,z县20xx年中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会在县一中召开。来自全县各中学的初三年历史学科备课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和片、县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了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前,我们先学习了一节由一中张老师执教的《中古欧洲社会》的历史公开课。她的课教学思路清晰,特别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接着,王教研从中考历史的总体情况、中考试题的特点、中考复习的得与失、今后教学的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通报和研讨。

我校历史教学中考质量连续两年大幅提高,得到了县教研室的肯定和表扬。这是我们教研组同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尤其在复习冲刺的关键阶段,校领导调整了课时,保证了学习历史的足够时间,确保质量的提升。

针对中考命题基础性、新颖性、时代性、开放性、导向性的特点和方向,我们以后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

从本次试卷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的考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今年的历史教学与复习,一定要严格把握住课标,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对书中没有原话,而课表中又有明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强化,细化,不断整合知识,不要遗漏任何知识点。

2、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

要改变过去较为传统的设问,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题引”,创设问题情境,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素材,要求学生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做到努力创新,稳中求变,设问情境“人文”化。在材料题和综合题中,也是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不出难题、偏题、怪题。

3、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4、加强学法指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下的'指导下,加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堂上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十分关键,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明年的中考历史成绩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20xx年4月12日--13日我们参加临沂市中考研讨会,这对于们九年级教师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现就我的心得作如下介绍:

一、20xx年中考历史命题依据

(1)《历史新课程标准》

(2)《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

二、中考复习的方法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统一系统复习

(2)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3)复习祥略得当,主次分明

(4)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三、中考复习要重双基,找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从中考说明可以看出,历史试卷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32%;中国近现代史34%;世界史34%。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40%,材料题60%。难以程度系数0.65,其中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6:3:1.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把每位学生的基础抓牢,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拿到基础分。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增的考点,让每位学生了解中考的题型,题目数量的变化,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关注,联系实际生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活动,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学习有用的历史知识,近几年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把知识贯穿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充满快乐,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和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20xx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理解与认识。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把握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就一定能够获得中考最终的胜利。

篇3: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xx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xx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

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

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

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

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会议展示了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和备考的成就,体现了我省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发展的特色,发挥了教研的引领作用,必将促进校际交流与校本教研。

比如:选修课开设(因省20xx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宁夏模式:在四个选修中任选一,如考生把四个选作题都答则以第一个为准,故建议在四个选修模块里选二个,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给其高考选择答题余地,只是能力培养如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教学里一定要落实),方法论(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实践上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述、评价等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题眼),试题设计思路(每个主观题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与课标知识背景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察新视角,注意区分有效与无效材料的区分),必修与选修教学方法与容量的把握(不过分追求具体知识的记忆,讲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的螺旋上升、视野的全局开阔)等,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篇4: 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在为期两天的会上,历史教研室赖建仁老师及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结合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对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交流了对20xx年高考应对策略,会议的专题讲座如下:

1、《历史新课程高考对历史政治模块内容考查的特点及复习对策》(赣州市教科所赖建仁)

2、《近年高考对历史必修二内容考查的特点分析及复习备考的启示》(江西省信丰中学林锐)

3、《历史选修课高考主要特点及其应对策略》(邓夏生江西省南康唐江中学)

4、《近几年高考对历史必修三内容考查的特点及复习备考的启示》(定南中学张俞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与交流,对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在今后高考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全”――理清基本线索,精准定位各个知识点。

2.“准”――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其内涵与外延。历史知识是由一个个的历史概念结合而成的。历史概念分为两部分:史实部分和理论部分。

历史概念的史实部分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

在进行政治模块内容的复习时,要克服两个倾向:

(1)只重史实,不做归纳与概括的工作。这样,知识是孤立的、单个的,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不容易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正确掌握、迁移和运用。

(2)不能正确处理史实与理论概念间的关系。

3.“活”――注重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大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1)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使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要经常性地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建构、整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分析,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4.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整合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知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的过程,也是一次重新学习和升华的过程。也许在每一次的整合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5.“补”――及时总结反馈,对症下药。每一次训练后,要求学生对阅卷老师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反馈,避免“两次掉进同一条河”。很多同学经常报怨:学习历史时很努力,教材知识也基本掌握,但成绩就是提不上来。这除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欠佳以外,问题恐怕就出在无谓的失误上。如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述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字迹太潦草,难以辨认。这些问题往往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反复出现的,却又是考生答题时最容易忽视的。建议学生重视反馈老师的阅卷体会和评卷意见,以便对症下药,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篇5: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感受

参加了这次中考研讨会议,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三角形部分内容如何复习更有成效都给我们进行了讲解。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好课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的.过程。

二、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1、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⑴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⑵重视对学生基本方法的指导

⑶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2、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建立病例档案,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

4、讲课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5、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极强的针对性,立足一个“透”字,切忌面面俱到式、就题论题式讲解。

6、留给学生一定纠错和消化的时间。

7、通过有效训练,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篇6: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3月25日上午,我在玉溪五中参加了玉溪市中考生物研讨会,这次会议让我们受益非浅。这次会议首先由市教研员李卫林介绍了20XX年全市中考的一些具体情况,中考试卷的特点及考试情况和20XX年中考考纲的一些变化,然后刘卫平老师做了中考复习的经验交流。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更加认清了考试的方向,清晰了知识的结构,了解了试题的特点,把握了考试的脉络。通过这次会议使我更加清楚了今后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养成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通过几位老师的经验介绍,我们更加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以下方面的教学:

一、多注重学生对课本图表的理解。图表是生物的第二语言,通过图表的理解能使变抽像、难懂的知识变为具体、易掌握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通过图表的串联,能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

二、应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深刻理解核心概念,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三、科学设计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多为学生构筑学习支点,扫清学习的盲点,在知识点的复习当中应该多穿插练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及时巩固。

五、注重考试的指导,树立学生参考的信心。

六、要重视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要及时纠正,坚决封杀。

篇7: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提高毕业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9月16日,x县20xx年中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会在县一中召开。来自全县各中学的初三年历史学科备课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和片、县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了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中考命题基础性、新颖性、时代性、开放性、导向性的特点和方向,我们以后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

从本次试卷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的考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今年的历史教学与复习,一定要严格把握住课标,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对书中没有原话,而课表中又有明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强化,细化,不断整合知识,不要遗漏任何知识点。

2、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

要改变过去较为传统的设问,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题引”,创设问题情境,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素材,要求学生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做到努力创新,稳中求变,设问情境“人文”化。在材料题和综合题中,也是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不出难题、偏题、怪题。

3、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4、加强学法指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下的指导下,加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堂上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十分关键,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明年的中考历史成绩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8: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XX年3月9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XX年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省教科院曹主任对XX年中考所做的简要预测与分析;评析了我省XX年中考物理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研讨毕业班总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又听取了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介绍的复习教学经验等,虽是短短的不足两天的时间,对我来说却受益匪浅。

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给我的启示是:

1.求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求源: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师对中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只注重习题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造成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是僵硬的,学得越多死知识越多,长期如此,不仅师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造成学习潜力得不到挖掘,越学越吃力,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是原始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知识获得的初期十分重要。

3.求真: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能力培养。20XX年物理试题中知识的应用,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程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4.求高:教师站位要高。教师站位高不仅是知识层次,教学能力,也包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从不同角度解读所谓的旧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5.求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的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区分讲授新课还是初三总复习,不能时时刻刻瞄准中考。其实即使是中考试题也有约70%左右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应弱化。因此,教学中避免那些大题量,高难度,怪方法等做法,要求低不求高。

二、复习的总体要求:细、精、新、活、实

细:通读课本,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概念、方法、技能、不留死角、消灭盲区。

精: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精讲精练、详略得当,在答题规范、准确、速度、书写四个方面强化训练,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新:观念要新,在教学中自觉渗透课程改革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材要新,学生复习不是重复讲课,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练习选题精准,要求学生练习的试题,必须是经过老师精选的试题;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一是重视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使学生在解题方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快速解题的能力。

实:一是狠抓落实,执行计划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二是落到纸面,确保学生会的试题能做对,避免出现“学而不会、懂而不对”。

三、复习的大致安排: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应该是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优化知识结构。第一阶段复习是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复习不扎实,漏洞多:

1、所选的题目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

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

3、对学生要求过松,或者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不讲评。

(二)解题不少,能力不高:

1、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2、过多地让学生做综合练习及中考模拟题,拔苗助长。

第二阶段复习:突出重点、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复习是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那么,在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

专题选择的原则是:

1、第一阶段中的弱点。

2、教材及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点。

3、中考试题中的热点。

4、中考题型的创新点。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避免以下问题:

1、防止与第一阶段复习机械重复

2、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

3、防止过多地搞难题。

第三阶段模拟套题训练和回归课本。

通过此次研讨会,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备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要和学校同科教师加大研究力度,精心设计习题,做好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模拟套题训练和回归课本。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为XX年中考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矗

篇9: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在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带毕业班开中高考研讨会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在的地方,省市县级很重视这种研讨与交流,给予了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因而对我们来说,开中考研讨会是每个毕业班老师所津津乐道的,甚至会引以为豪。上周末我和几位同事去xx参加了xx届中考研讨会,现在叫做教师培训会了。说句实话,没有那种特别激动人心的感觉,但要说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我见到了我们市的英语教研员张老师。他流利、地道的英语发音彰显了一个英语老师特有的魅力。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使得他在理论水平方面比我们走得远了很多。除此之外,张老师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让我们折服。在全市的“阳光师训”活动中,他为了给大家总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光听课记录就翻阅了200多本。到各个地方学校进行验收检查时,他听课后反馈从来不把问题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将问题一一列举。使得有些老师不敢让他听课,还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大魔头”呢?但是大家都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被指导的教师也能尽快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尽快地在教育教学路上成长起来。

xx中学的精彩我们耳熟能详,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名校之列,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学生自主管理已不陌生,可是张老师介绍的走班教学使我为之一振。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量力而行难道不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吗?这种以前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外国的教学模式,想不到xx中学已经付诸了实践,这种学习意识和实践精神令人刮目相看。我们做不到大刀阔斧的全校进行改革,为何不能在自己的教学班内分层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呢?

xx一中的魏老师已是第二次来进行交流了。她依然是那么健谈、活泼,善于总结、富有经验。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城里老师的压力之重,更看到了城里老师对工作的敬畏。每天的听力播放、阅读指导、校本材料的编写、作文的批改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激情饱满、脸上洋溢着一个做教师的自豪与幸福。我想,这种职业幸福感才是城市教师与乡下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参与交流的还有xx中学的刘xx,实验中学的周xx。刘老师能将外出培训所学即时实践运用,这一点难能可贵。比如思维导图,他的学生做得挺棒。我则是培训时激动,回家不动。周老师一上场,自信与干练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眼帘。倾听其漂亮的英语口语也是一种享受。

开研讨会本身也是一种全市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见到老朋友是一种幸福,结交一些新朋友亦是一种快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收获。其实、不断的学习才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真正路径。

篇10: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4月5日,日照市20xx年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在市日照港中学召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且听了报告。此次研讨会,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了解了20xx年中考试题特征,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在紧张而忙碌的中考复习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地将所学过的进行整合,系统复习。还为我们讲了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来自日照港中学秦萍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堂精彩的复习课给我们中考复指出了很多实用的方式方法。示范课后,五联教育局刘主任对这节示范课和中考方向做了深刻的剖析,东港区教育局王主任也对中考复习做了精辟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些优秀教师和专家们的深入浅出的解析,我更深地认识到了中考前复习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会在复习中紧紧握着中考这一指挥棒不放,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把握xx年的中考动向,让学生在复习中不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习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体会到:在自己的英语复习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并努力创出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子,形成个性化的复习教学模式,为此,我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其次,明确了英语复习的方向。

市英语教研员徐老师详细解读了20xx年英语中考说明,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英语试卷中的听力测试、情景交际、书面表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年中考的形势,从注意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篇训练、(这也是今后英语命题的方向,其中语篇占很大比重,阅读四篇,完形填空一篇,任务型阅读一篇,短文填空一篇,听力中的短文理解一篇)关注中考热点等方面,为全体初三英语教师指明了复习备考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在领会此次研讨会精神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我们的复习计划,使之更为行之有效,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我们又结合个人体会,共同探讨出一些提高英语复习有效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教学中注重双基,循序渐进,选择优质复习资源,并以话题带出词汇复习,以任务带出综合运用,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训练和指导,进一步把分层教学、复式训练等策略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xx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中考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此,我对未来的英语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洞悉中考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习策略,就一定能获得中考的最后胜利。

篇11:教师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工作以来,已经送走了三届毕业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路跌跌撞撞。每次接到毕业班压力都很大,不知道要如何去做,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如何减少无用功,带给学生最好的效益……

又一次参加县上的中考研讨会,不同以往,今年的会上增加了我县教师的复习汇报课和省级专家示范课,从两个课堂上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自己那么多的不足之处!

张老师的复习汇报课上,看到了城里学生优秀的表现,积极向上的劲头,好像曾经的自己,突然感觉自己也被感染了,有了想要改变自己庸庸碌碌的生活状态的冲动!

张老师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整个课堂设计环环相扣,由易到难,虽然是复习课,但也能做到旧课新上,引导学生复习整合的过程,又经历了一次探究总结,不紧将相关的知识点复习了,还侧重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的方法上也有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积极性很强,课堂气氛活跃!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我个人很认可张老师的课堂风格和课程设计。

专家的示范课和之后的互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学习别人的优秀,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之后的复习也有了方向,并且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正确的心态来应对!

篇12:教师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我第一次上初三,对初中阶段的知识框架和命题趋势都不熟悉,正在在不知道如何更有效的中考复习的时候,迎来了这次中考数学研讨会。我也很荣幸的参加了今年数学中考研讨会,通过为期一天的学习,我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后阶段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内容如下:3月31日上午,顾老师主要从《几何与图形》部分中考试卷特点与复习建议进行讲解,首先分析了近三年中考及2017年样卷数学试卷特点,(1)内容比例较稳定(2)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稳定(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3)论证运算难度基本稳定。其次,出示一些高频考点如选择题填空题中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视图、圆的有关计算、三角形、圆、相似三角形;解答题全等三角形、四边形、有应用背景的三角比的计算(直角三角形);最后还讲解了复习策略:(1)重课本、抓“落实”;(2)

从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要注重看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针对上述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一、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基础复习

一定要打好基础,以便为下一阶段的“专题复习”乃至最后一阶段的“强化训练”作好充分准备,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上复习课老师不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进行重点梳理,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以便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对复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首轮复习过程中,配合做一些相关练习很有必要,但要注意难度不能过大。搞好第一轮复习是做好下两轮复习的必要条件。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强化训练

此轮复习的重点是查漏补缺,同学们在通过前两轮复习之后,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及其命题规律已有了清楚认识,这时就可以进行强化训练了。进行强化训练,要用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

二、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有效学习

(1)善于思考: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模棱两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三、中考复习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考复习策略。在平时的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或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不够合理、具体

好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第二轮: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第三轮:进行查缺不漏。

3、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4、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6、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一样。其次,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最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

总之,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这就是我参加中考研讨会后的心得,我会借助这次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努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相关专题 研讨会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