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

明日的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初二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

【简介】感谢网友“明日的我”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二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共23篇),欢迎阅读!

篇1:初二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

初二有关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

【粽子飘香话端午_范文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粽子飘香话端午_范文2】

传统的端午佳节临近了,我家又张罗着包粽子了,虽然超市买得到各种风味的粽子,但我觉得自已亲自包粽子才有过节的味儿。

周五傍晚写完家庭会议后,我去“金华联购物广场”买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妈开始拌馅,将整块肉切成小肉块,每个肉块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酱油、盐、料酒、鸡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将这样的卤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妈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场买来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鲜粽叶,回家后就忙碌开了。先洗净糯米,动作要快不要让糯米浸水时间太久,将洗净的糯米倒入箩中沥干水分,撒进适量的酱油、盐,双手搅拌均匀,直到白色糯米都变成酱色为止。将碧绿的新鲜粽叶放进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几个小时,捞起来放入大铁锅中小火煮几分钟,煮过的粽叶松软、有韧性,煮好后我将粽叶的根部两头尖尖的蒂头剪去,至此嘉兴肉粽的制作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就等着包粽子了。下午我请来奶奶帮着包粽子,她说我买的粽叶太窄,须三片粽叶方可包完一个粽子,她动作很是娴熟,先把粽子一端围成一个圆锥体呈碗状,再盛上糯米和肉块,再把粽叶缠绕起来决不能让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线裹住粽子包扎起来就成了。妈妈包粽子不是沿用嘉兴人惯用的偌大一个枕头棕,而是小巧玲珑的三角锥状粽子,一直到晚饭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继续包粽子。为图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们只好用高压锅煮粽子,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煲,过了约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解开线绳,小心翼翼地剥去清香且油光可鉴的粽叶,酱黄色、晶莹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夹杂着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吃上几口保准让你唇齿留香.边吃粽子边品尝着新茶,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去年端午节前夕我将这种自家的特产作为礼品馈赠给了一些亲朋好友,他们反馈说味道很好,不到嘉兴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兴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赠一些给亲朋好友,以粽会友,不亦乐乎!

【粽子飘香话端午_范文3】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

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

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篇2:粽子飘香话端午诗歌

沁园春 ・ 屈原

黄靖

华夏大地,炎黄儿女,大夫遗风。

叹千年岁月,汨罗无声;

青史上下,赤心彪炳。

龙舟破浪,裹棕遥寄,共吟九章同天问。

重五日,惜屈原已逝,庆此心犹存。

如今国运昌盛,任天高鸟飞竞展翅。

以正则为榜,高塑国风;

灵均为样,匡正民性。

香草美人,芝兰君子,立志共筑中国梦。

洗纤尘,此心照彼心,江水滚滚。

端午情

靳爱民

龙舟竞渡庆端午,

艾叶雄黄驱五毒。

菱表香粽祭忠魂,

苍穹“离骚”谁吟读?

今日盛世九州和,

国泰民安万众福。

屈公若能返凡间,

颂诗中华梦圆图。

五月端阳思先贤,

泊罗轻流鸣泣咽。

忠魂千年人传颂,

爱国情怀代代传。

老朽虽不在官位,

倾心报国终生念。

传承子孙育学子,

倾心预科重责担。

殚精竭力同圆梦,

老骥伏枥不卸鞍。

五月・民院

孙得利

科大五月静悠悠,

极目烟云美胜收。

满园春色尽展秀,

花儿几朵攀枝头。

颗颗香粽情浓浓,

预科学子备会考。

鹰击长空,百舸争帆,竞风流。

诉衷情 端午

杭建

浓阴难遮骄阳催,五月杏初尝,

龙舟竞渡如梭,急桨敲碎浪。

糯米糯,艾草香,收麦忙。

怅望大江,离骚赋尽,爱国情壮。

五月五

李海燕

夏初五月五,艾蒿漫山谷。

江水接天碧?风生绿荷依。

菰叶忆黍米,堂上远千里。

此心谁我知?千古怀屈子。

端午 ・ 怀古

滕亚丽

五月的艾草飘溢着诱人的芳香,

五月的雄黄酝酿着深沉的国殇,

五月的米粽饱含着忠臣的贤良,

五月的龙舟催动着爱国的巨浪。

雄黄酒里的忧伤酿不尽惆怅,

米粽的敦厚包不住你爱国的理想。

百舸争流的竞相也留不住你肉身的消亡。

纵身一跃你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端午怀古我倾诉一腔爱国衷肠!

1.杜甫诗句中有哪些关于端午节

2.描写端午古诗之屈原塔

3.端午节儿童诗歌

4.描写端午的古诗之小重山・端午

5.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诗歌

6.端午节的著名诗句

7.歌颂端午节的现代诗歌

8.描写端午的古诗词有哪些

9.端午节的诗歌诗词

10.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20首

篇3:粽子飘香话端午作文600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个古香古色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飘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龙舟......

说起粽子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妈妈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告诉我要包粽子,我一听兴奋得跳起来说:“妈妈,快点,快点,我要学。”妈妈说:“别急,别急,要先准备材料呢。”说时妈妈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我看,我一看:“哇,好丰富哦!妈妈,应该怎么弄,快教我。”原来妈妈准备了:粽叶、糯米、五花肉、香肠、蛋、香菇、莲子、红豆、花生等让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丰富!妈妈说:“胤胤,包粽子是很费功夫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哦。”“噢,妈妈您可别小瞧我,我可有一双灵巧的手,您等着瞧吧。”我看着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说。“那好吧,你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过午饭以后再包。”“为什么呢?”“因为要把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这可是重要步骤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赶快吃饭了。”

吃过午饭我便兴趣浓浓地找妈妈:“妈妈,好了吗?可以弄了吗?”妈妈说:“应该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边桌子整理好。”“遵命,亲爱的老妈。”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轻快地跑到桌子旁,开始整理。“整理完毕,妈妈,您弄好了吗?”“好了,好了。”说着,妈妈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终于要开始包粽子咯。”我高声欢呼着。

妈妈拿起粽叶开始教我怎样包粽子,可我看着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气扑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妈妈一看我这样就说:“刚才还吵着要学包粽子呢,怎么现在又不学了?”我一听,赶紧解释说:“才不是呢,因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妈妈看着我,偷笑着:“那现在正式开始了吗?”“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虽然这样,我还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妈妈熟练地拿起粽叶告诉我:“先把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及配料,中间放一块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线扎紧,这样就好了,你来弄弄看。”我一看觉得简单极了,就说:“我会弄,我会弄。”可当我把粽叶拿在手上时,怎么也弄不好,沾得满手都是米和油。“嗨,怎么那么难弄呢?”我气得直跳脚。妈妈耐心地教我怎样包,经过我一番努力,终于包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不过,我总算是包出来了。当妈妈从锅里拿出我那个四不像粽子时,感觉还蛮挺有成就感的。

学包粽子真是趣味无穷啊!而这次包粽子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时也让我借这次机会更加贴近生活,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篇4: 端午粽子飘香

飘香的粽子总会令我回忆起童年时一粥一饭的温情,端午的粽子有妈妈的味道,每逢端午节,我总会泛起思乡的情怀。

这天下班,看到办公室的同事拎着几盒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顿时间觉得温情暖暖。思绪一下子穿越到了孩童时期,那时对诸如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的期盼可谓是出奇的一致——有好吃的就够了,那时的我们是那样的简单,是那么的容易满足,而如今,往往很难做到知足常乐,总有各种各样的事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随着端午节的渐渐临近,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细数一下,我已经有6年没有在家陪爸妈一齐过端午节了,对于家人我深感歉意,今年,我决定回家陪爸妈一齐过端午节,寻回丢失已久的味道,感受家乡浓浓的端午气息!

在潮汕地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气象谚语“未食五月棕,破裘唔敢放”。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说,未食五月棕就不能把被子给收起来,以防着凉,也不能洗冷水澡,说是夏天还没有到来,仿佛端午节就成了决定夏天是否来临的一个依据。

说到端午,当然是要隆重介绍一下家乡的粽子啦!在潮汕地区,包粽子的材料个性丰富,有猪肉、花生、绿豆、虾米、香菇、炒菜脯,还会加咸蛋黄和甜豆沙,有些人还会加入莲子等,在食用前淋上一层经过稀释的糖浆,撒上一些芝麻,让整个咸香的粽子带上一丝甜意,个性美味。

端午来了,走在大街上,街头巷尾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息,记忆中的端午,有浓浓的故乡情,飘香的粽子有妈妈的味道。

端午,当然少不了吃粽子和看龙舟赛啦。窗外的风突然飘起,思绪止不住随风飘回了家乡,勾起来我对普宁龙舟文化的回忆。普宁自古就有五月赛龙舟的习俗,每年的端午节,在普宁东部的练江以及西北部的榕江都会举行龙舟比赛。《普宁县志》中有关于龙舟的记载:各乡社游棹龙舟,每舟约三四十人,以迟速为先后,观赏者以银牌。比赛时激昂澎湃,龙舟造型传统经典,雍华大气而精致,船身有三四十米长,船宽一米半,船两端安置有龙头龙尾,整船除了舵手、打锣、打鼓者,可坐五六十人,比赛时大龙闹江,很是壮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写出了在外漂泊的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端午节将我的心带回了家乡,飘香的粽子让我闻到了妈妈的味道,仿佛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夏风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飘到我的身旁来。

故乡,很平凡却又令人印象深刻,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愫。

篇5:端午节散文《粽子飘香话端午》

端午节散文《粽子飘香话端午》

每年端午那天,九州域内处处飘溢着粽子的清香,不少地方还有激烈的龙舟竞渡。­

朋友,当你品尝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当你观赏着精彩的,激荡人心的龙舟竞渡的时候,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端午节源于何时?它又是因何由而起?­

端午节,也称“端午”、“端五”、“端阳节”、“龙船节”、“粽子节”等。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兰浴节”。“兰汤沐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端午节的由来及起源时间,历来聚讼纷纭,说法不一。光文字记载就有七种。一说远起于三代的兰浴。一说起于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祭地腊”。一说是纪念楚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屈原方正才高遭人嫉恨,为谗言所害,不为楚王任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楚国人对此悲愤不已,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让水中之物有食可觅而不食大夫之躯,并纷纷驾船搜捞。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演变为龙舟竞渡。这种过端午的习俗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有较全面的反映。一说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因家仇弃楚投吴并尽忠于吴,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江河,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也死于五月五日,所以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一说是为纪念曹娥。曹娥,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涛神溺死江中,不见尸首。曹娥因此缘江号哭了七昼夜,遂投江身亡。所以江浙一带又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事。除这几条之外,因地域不同,各地对端午的叫法也不相同,各本其源习俗殊异。端午节作为一个风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由于屈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楚辞,秦汉以后,端午节为纪念屈原一说,由楚国逐渐传到全国,为绝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传至今。­

从开始,端午节与以往不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这天全国放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尊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我坚信,从今以后端午的粽子会更加香甜,龙舟竞渡会更加热闹、精彩!­

篇6:端午,粽子飘香作文

端午,粽子飘香作文

渐渐地,一摞摞书本挤满了我们的生活;渐渐地,一张张试卷麻木了我们的神经——除了书本和试卷,我似乎感知不到生活的缤纷。可是端午的那些粽子,却飘散出醉人的香,让我无味的青春孕育下香醇的梦。

中考前放了两天假、我早已厌倦书本,又别无喜好,索性到厨房看老妈包粽子。只见她麻利地铺粽叶,打圈,放米,抓枣,收口,系绳,剪余料,然后,一个漂亮的墨绿色三角粽子就赫然摆在我面前。这娴熟的技法诱惑了我,我也想试着包一个。平时妈妈是决不让我干活的,我搬出老师的话,考试前要放松心情,执意要包,妈妈也就允了。

哪想这包粽子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我总是装米太多,导致粽叶难以聚拢;总是打不好最后的结,让粽子松散;总是感觉已包好,正要炫耀时才发现有米粒偷偷钻了出来……头上的汗珠滓滓我没有理会,继续琢磨这包粽子的技巧,每一次我都努力做到更好。当我的第一个粽子诞生时,那久违的成就感如同绽放的焰火瞬间灿烂了我的心田。电光石火间,我仿佛看到了儿时那个倔强执着的我,那个为叠好一只千纸鹤而不睡午觉的我,那个为写一篇漂亮的'作文而绞尽脑汁咬断笔头的我……

又想到如今。我曾连续三天迟到,班主任痛下“杀手锏”;语文老师苦等了我一个星期,《出师表》还是背不下来;可恶的分数慢慢偏离轨道,我依然我行我素。不知从何时起,我竟然忘了要求自己做到更好。对我来说,错和对都无所谓,今天和昨天没有区别,拥有和失去都不重要。我的青春,在荒芜的岁月中失去了光泽。

我手中的粽子却愈来愈漂亮了,老妈说,我就知道我女儿做啥都好!

我还要继续蹉跎吗?不,不要!我要在日渐长大的过程中,丢弃自己的短处,渐渐让自己的青春变成最好的模样。那些认为自己学不会的,就让时光慢慢教会吧。为了明天,我要让生命的风帆装满不妥协的勇气,即使失败,也是青春趣味!我相信,我流过的汗水必会

馈赠我香醇的青春!

这端午的粽子里,飘散出醉人的香——努力做到最好!

篇7:端午粽子飘香的作文

今年端午节还没到的时候,我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粽子的香味了。这粽子的香味啊,把我带到了往事的回忆中。

每年端午节前夕,奶奶总是要包粽子的,她让我站在一旁看。奶奶把刚买来的粽叶洗干净,把晶莹细长的糯米淘好、泡上,再把绿豆、肉块、红枣等辅料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洗净的粽叶,将两至三片叶子叠放在一起,折卷成漏斗形,再放进糯米和其他配料,奶奶一边笑一边将多余的叶子角折过来盖住里面的糯米,把手中的粽子捏成三角锥体,再用卡线紧紧扎好……粽子包好后,开始煮粽子啦!奶奶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进装满水的锅里,不一会儿那些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的,好像在水里游戏。奶奶在一旁,满意地啧啧嘴,笑了。过一会,水开了,一股水蒸气带着一股粽子的香味冒了出来。

我这个“小馋猫”可不放过这个机会,我独自呆在锅前,嗅着粽子香,粽子还没好呢,我的口水早已流了出来。我眼巴巴地望着煮粽子的锅,恨不得粽子一下就煮好了。浓浓的粽子香太诱人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桌前,等着妈妈拿粽子给我吃。左等右等,粽子还是没来,这时,一股浓浓的香味飘来,啊!是妈妈给我端粽子了。我一把抓起一个粽子放进盘里,这个小粽子真可爱,墨绿的外衣,白色的“细腰带”,真漂亮!我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剪开白卡线,将粽叶剥开。啊!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雪白又光滑的粽子,还闪着光泽,真诱人!我凑上去闻了闻,粽子的浓香与粽叶的清香结合成的独特香味,扑鼻而来。我等不及了,夹起粽子就咬了一大口。嗯!嘴里的粽子虽然黏糊糊的,但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于是,我又咬了一大口。

我和爸爸妈妈围坐在桌边,尽情品尝着味甘可人,又滑又糯的粽子。一时间,小小的家里充满了浓浓的粽子香,甜蜜从每个人口中流入心里,我们都沉浸在甜蜜、幸福、温馨的世界里。

每次端午节后,我们就会说起粽子的故事,爸爸讲得极为出神入化,把粽子的香味说得淋漓尽致。我望着盘里的粽子,心里收藏起了一缕粽子的香味。

端午节到了,我又闻到了那股浓浓的粽子香……

篇8:端午粽子飘香的作文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题记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就有端午这个节日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这个古老的节日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本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坚授能,富国强兵,但是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他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不已,纷纷到汩罗江上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但始终打不到屈原的尸体,但又怕江下的鱼虾咬屈原的尸体,于是百姓们纷纷想办法,想让水底的鱼虾不咬屈原的尸体,有一个老渔民拿了一个米团向水下扔去并拿一坛药酒向水下倒去,他说:“米团是喂饱鱼虾的,这亲鱼虾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尸体了,药酒是弄晕水底的蛟龙的,这样蛟龙就不会去吃给鱼虾的米团了。”但是屈大夫不就饿肚子了吗?一个渔民说道,于是又一具淦民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包粽子,因为粽子外形像犄角一样,鱼是蛟龙不会去号,这样屈原就能吃到了。于是这些办法就流传到今天的端午节,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

今天,刚好是端午节,妈妈很早就出去了,她说:“今天是端午节,我出去买一些粽子,你先做一会儿作业,等回来一起边吃粽子边看龙舟比赛。”我说:“妈,我要火腿粽子,你去吧!”于是妈妈就去了,我做了一会儿作业,我一看时间发现龙舟比赛快开始了,于是我就打开了电视机,龙舟比赛开始了,我兴致勃勃的看着,过了一会妈妈回来了,她先把粽子蒸着,又过来和我一起看龙舟比赛,又过了一会,粽子也好了,于是我和妈妈一边吃粽子,一边看龙舟比赛,真是开心极了,这个端午节是让我最难忘的一个端午节

篇9:粽子飘香话端午的五年级作文600字

粽子飘香话端午的五年级作文600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篇10:粽子飘香端午到散文

粽子飘香端午到散文

端午临近,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粽叶和艾草的香气。香气氤氲中,七彩的丝线、香草、香荷包、虎头鞋等,便挤满了小街的两侧,孩子们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摊前挑选着,摊主们热情的招呼着……此情此景中,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端午节的那种情景。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便打好粽叶,用滚水氽一下,绿莹莹的粽叶透着清绿,飘着清香,着实可爱,接着便开始忙着去淘糯米,洗红枣,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便开始包粽子了。老家的人大多包三角形的粽子,个儿大,敦敦实实的样子。只见妈妈的手儿灵动着,弯弯绕绕之间,便把那绿的叶,红的枣,白的米,包成了有角有棱、结实饱满的粽子了。我们在旁边也跃跃欲试,开始妈妈叫我们帮着理粽叶,就是把煮过的粽叶按纹理顺序依次排好,对折一下,这样大人们包起来就省了许多事情。后来,我们也学着包了起来,居然也包成了,真是喜不自禁。粽子包好后便放入大锅里,又放入洗净的鸡、鸭、鹅蛋,架起火烧个滚透。于是,慢慢地家家厨房里的粽香味便弥漫了开来。小孩子们便翘首等待着,等着大人们把煮好的粽子拿出,先去剥一个尝一尝,糯米的绵软夹着枣儿的鲜甜,伴着粽叶的清香,那滋味真是百吃不厌。

欢乐随着粽子的清香一直漫延着,最让我们兴奋的还是端午当天。清晨,大人们都会早早起身,去山上采摘带着露水的艾草、菖蒲、三七等草头,并用毛巾收集一些露水,让我们洗眼,据说这样小孩子们不会害眼病。端午那天还要把一些艾草和菖蒲插在门口,大人们说这样可以避邪,余下的便会先在太阳下晒晒,然后在临近正午时分放在水中烧热,让我们洗个艾叶澡。

洗过澡后,便可以换上早就备好的新衣服,这时大人们就会用七彩丝线扣成索,佩上漂亮的'香囊为我们带在脖颈上。据说这香囊里面装着的是朱砂、雄黄、香草等物。小孩子搞不懂为何要这样做,反正只是觉得扑鼻的香气,还微微有些冲人,于是满心的喜悦里便不由得夹杂了一些神秘感。这时大人们还要把七彩的丝线,仔细地扣在孩子们手腕和脚腕上,形形色色,光彩夺目。此刻,孩子们心中的欢乐已达到极点了。这时候女孩子们最大的心愿便是早些踏出家门,让所有人看见她的新衣裳。

在家里吃过粽子,临出门总要选出几只漂亮的鸭蛋或鸡蛋,装入几天前就用彩线编好的蛋网里,带上自己用小花布做成的心形香荷包,挂在襟前的扣子上,里面是一股迷人的药香味。就这样子带着满身的香气,洒下一路的欢悦,走进了学校,那时候的第一节早自习课是不上的,我们用彩笔在蛋上描画出各种图案,便开始了“碰蛋”比赛,坚持到最后不坏的鸡蛋便是优胜者。老师纵容地看着我们闹着玩着,同桌对同桌,前座对后座,还有极个别的小顽皮,满教室乱飞,专趁人不注意时给别人的鸡蛋以“致命一击”。这个游戏的结局总是皆大欢喜,因为不管输赢,最后总是要笑逐颜开的吃下那鸭蛋或鸡蛋。

写到这里,微笑不觉浮上了嘴角。端午节又要到了,明天就要带着孩子去细细地挑选一个漂亮的香囊,煮上一锅香香的粽子,再细细地品味一下那粽子的清香,顺便把当年孩提时不曾明白为何要过端午的典故与孩子们娓娓道来。

篇11: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

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

端午佳节话粽子。“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今年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我就不然的想起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粽子。

说起端午食粽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于粽子的缘起,大多数人认为那只不过是纪念屈原这一榆木疙瘩而已。此说的依据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点争议倒不大。但是,关于“蛟龙所惮”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闻一多生前就坚持认为,包括粽子和龙舟在内的种种端午礼俗,实际上与“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有关。也就是说,沉入江中的粽子很可能只是单纯地为了拜祭蛟龙,而不是作为深水炸弹去“恐吓”那些对屈原不利的蛟龙或者转移它们的注意力。所谓端午食粽是祭祀屈原,纯粹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成的。另外,粽子作为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食品,也不一定非要到端午才吃。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呢。 不仅如此,古代还有夏至食粽的风尚。《荆楚岁时记》里面就说:“夏至节日食粽。”

当然粽子的起源不止这一种说法,只不过这种说法的影响面比较广而已。关于五月五日食粽这一习俗,就不得不说一说端午的来历。端午的来历,最早起缘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古人相信,五月五日这一天阳气至极,万物茂盛,正是“毒气”最旺的日子,故端午之为节尚得服药,多少有些“排毒养颜”的概念。《荆楚岁时记》里面也说:“民斩新竹为筒粽。练叶插头,五彩缕之,投之以为辟水厄。”由此可看出,角黍和角粽的本来作用是投在江河湖泊之中以镇压禳解水患,是一种原始巫术。然而,这种朴素的“天人感应”后来还是被复杂的“人人感应”所取代,以至以讹传讹。

粽子在这两千多年的交递嬗变中大体经过了筒粽、角黍、馅粽三个阶段。据记载,春秋时期的粽子是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所以《说文解字》才将“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后来改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呈牛角状,称为“角黍”。东汉时,制粽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再用菰叶包制成四角形,因水中含碱,煮熟就成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周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这时不仅制作粽子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粽子的品种增多,米中还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物。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粽的形状也

已出现锥形、菱形等形状:“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姚合)。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时于粽里见杨梅”(苏轼);并且吃粽子已成为时尚:“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陆游)。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这样就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粽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扬州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袁枚《随园食单》)

就地域而言,南北多少有些差异。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多做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南方多以竹叶、箬叶包粽,以棕叶缚粽,形状接近三角锥。馅料只用糯米,但有咸甜荤素各种口味及花色。如今的粽子早已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不一而足。

记得以前长辈们把箬叶买回家,裹上白糯米,加上豆沙、红枣等馅就成了一串串粽子。在包粽子过程中,最后的扎绳极为关键,不但要扎紧还要扎得巧。一旦扎松了,粽子就会散开的。当一只只枕头粽、小脚粽、锥形粽香飘出锅时,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现在方便了,想吃就可到超市和菜场去买现成的,省时省力,但也少了那种自已动手而为之的乐趣。

端午佳节话粽子,也许就是那一个个饱满,香腻的粽子,才让我对家乡的端午节一直念念不忘。

篇12:艾蒿飘香话端午-想象

艾蒿飘香话端午-想象

小时候,端午节时,几个伙伴事先约好,早晨早起去山坡捋艾蒿,每次天还没亮,便相互叫喊起来,提上竹篮子或小筐往山坡上跑。等到大人们起炕时,我们已经提着满载艾蒿的竹篮或小筐跑回家中。大人们把艾蒿分成一把一把的,放到家中的每个门口,我母亲还要把用彩纸随手剪出的小葫芦,用浆糊贴到门上。并为我们姐弟几个每人手腕上系一圈五彩线。每年端午都是如此。

当我们问妈妈为何为我们姐弟系这好看的线圈时,妈妈说:“避邪,解温灾”问为何门口放艾蒿贴葫芦时,妈妈说:“从前,有个叫黄巢的,杀人八百万。一天,他决定去屠杀一个村庄,但想起那个村子有个人曾救过他的命,于是,他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在自家门口挂个葫芦放一把艾蒿做标记,他回去告诉手下,门口挂葫芦放艾蒿这家不能杀,其余全杀。黄巢走后,他的这位救命恩人,告诉村子所有人家在门口放上一把艾蒿挂上葫芦。待黄巢的人来后,看到村中家家门口都放着一把艾蒿挂着葫芦,按着黄巢的吩咐,这些人只得离开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祸。从那时起,每年端五节早晨,家家门口都放一把艾蒿,挂个葫芦。以驱灾避难,迎吉祥。现在是新社会,天下太平了,但这习俗却仍沿续着。”妈妈的话,让我们明白了端五挂葫芦放艾蒿的含意,那时,便以为黄巢是个恶魔是个坏蛋,后来上初中后读了些历史,了解到:黄巢是唐末那场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之初,黄巢和他的军队爱民如子,因此获得“率土大将军”的美称,后来,黄巢称帝,定国号为“大齐”,自此以后,黄巢和他的起义军变质,开始像强盗一样杀人越货,抢男霸女,明火执仗,肆意妄为。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无法进行下去,于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公元884年,黄巢在众叛亲离中为部下所杀。自公元775年起义至黄巢被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据说,有八百万人死在黄巢和他的起义军的屠刀下。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庆幸自己生在了新社会,没有了那种因乱世而无辜被伤之风险。我们写作文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说这话是自豪的,因为那是有福的标志。那时不像现在这样物质非常丰富,端五光卖葫芦的满大街都是,且花样繁多。那时,我奶奶和我妈妈有空且有大的`彩纸时,便抽一个大葫挂门上,没空又没有大的彩纸时,便用剪刀剪一个小葫芦贴在门上。尽管那时生活不富裕,但节日里的那份美好,那份平安祥和,那份浓浓的亲情都含在了那把艾蒿,那个小小的纸葫芦还有那只五彩线的手环上。

五年前,因工作,我们来到滦平,滦平虽距丰宁很近,可端午节的过法却不一样。这里,阴历五月初一捋艾蒿挂葫芦,而不是五月初五。刚来时,我不知道这区别,看到初一这天人家门口的艾蒿和葫芦时,很是诧异,当问明白时,还是我行我俗,过初五。这样,五月初一这天,于有意无意间便被忽略了。直至某一天早晨,推开门时,一股艾蒿的清香忽一下进屋来,低头一看,楼门口放了一把艾蒿,“谁为我家门口放的艾蒿?”看来,今天是五月初一。我们忘记了,别人却没忘记,好心的她们给自家迎吉祥的同时,也没忘了给我家放上把艾蒿。我和家人都很感动。但这种感动情结并没终止,这几年,每年的五月初一都有一把艾蒿放到家门口。但却不知这位好心人是谁。去年的一天,我和崔老师闲聊,她说:有次五月节时,她和刘老师俩口子登山,刘老师捋一把艾蒿递给媳妇,说“这给咱家”又捋一把说“这个给明耀家。”此时我才明白:原来,每年五月初一的艾蒿是我们邻居刘老师俩口子放的。之后,我上街买葫芦时也买两个,一个给自家挂,一个给邻居挂。去年我买两个大葫芦准备初一时挂,初一早晨推开门时,门口同样放了把艾蒿,这回,艾蒿上还挂了个小巧精致的红葫芦。一看对门也是这样子,我明白肯定又是刘老师俩口子做的好事。

今年五月初一,我推门时,艾香又飘了进来,我赶紧取出前两天就买回的两枚小红葫芦,递给儿子,儿子把它们分别挂在了我家和邻居家的大红福字上面。

这代表吉祥的一个小葫芦和一把艾蒿,传送出的是美好的祝愿和祝福。每天上下班到这里,便觉喜庆、吉祥。心情一下子便美好起来。

端午节飘香的艾蒿,小小的葫芦,代表的不只是平安符和传统节日,它传出的是真挚的关爱,美好的祝福,还有那份永远不老的人间真情。

篇13:棕叶飘香话端午演讲稿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青粽飘香,端午的气息为日渐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清香。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非常喜欢。

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后来,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秦国又趁机派兵来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他,也祈祷江里的鱼儿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让江中的蛟龙喝下,使它无法张口。

过了几天,有人梦见了屈原,发现他的容颜十分消瘦。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纷纷议论起来。大家都很奇怪:我们往河里投了那么多食物,怎么屈大人还是那样消瘦呢?一个老渔夫告诉大家:“那些食物都被水中的蛟龙鱼虾给吃了。屈大人怎么会跟它们争吃的呢?”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你们猜猜,人们管这种食物叫什么呢?――“粽子”。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在屋檐上插上艾叶等习俗。

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14: 粽情飘香话端午

粽情飘香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以前在我们新疆,端午节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重视。这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端午节定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过端午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起端午节,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粽子。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爸妈就要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忙碌起来。因为每年都要包两种口味的粽子,甜的红豆蜜枣粽,咸的肉粽,所以爸妈早早的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买糯米、买蜜枣、买红豆、买肉、买苇叶……,然后就是泡米、泡红豆、腌肉、煮苇叶,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进入到了包粽子的环节。

包粽子那可是个技术活,看爸妈包的很快、很轻松,再加上爸妈让我们小孩子也学着包,小朋友们都不禁跃跃欲试起来。一上手才知道,这个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米放多了,一会儿蜜枣忘放了,一会儿苇叶烂了……,搞得人手忙脚乱、浑身冒汗,到那时我才体会到了爸妈的不易。粽子包好了,就该煮粽子了。这也是一个功夫活,一般都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开始了,甜、咸粽子要分两锅煮,人要在旁边守着,看着火,看着锅里的水,一锅要煮四、五个小时。这样第二天端午节的早上,就有一锅香喷喷的粽子等着你了。

粽叶飘香的时候,就是回家的时候,品味粽子味道,就是在品味家的味道。趁着端午节的到来,再回趟家吧,再看看我们那年迈的爹娘。

篇15:粽子飘香端午传情主题班会

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

主持人:

记录人:

活动目的: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端午节的一些资料,用于在班会课上交流。

三、活动过程:

1.学生交流对端午节的认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每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端午节的别称。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3. 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①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②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 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③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4. 端午节习俗

①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②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③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篇16:粽子飘香品味端午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强身健体,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参考答案(配合画面):

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三、大家齐动手――包粽子。

四、学生回家煮自己的粽子。

五、教师寄语。

篇17: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到来了,这是我最快乐最快活的时节 ,也是奶奶最忙碌的时节。每逢佳节,年迈的奶奶就开始忙活着包香喷喷的粽子。奶奶先把一捆一捆的粽叶浸泡在大盆里,并一叶一叶的清洗,新鲜的碧绿的叶子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清香味。

开始包粽子啦,只见奶奶从大盆里捞出新鲜的粽叶,铺在桌子上,舀上一勺浸泡的发胀的亮晶晶的粽米,还未等我看清楚,奶奶就用麻绳在粽叶上绕了几下,打了一个结,一个漂亮精致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粽叶,舀上一勺粽米,再用麻绳一圈一圈的捆好。可我包的粽子真不听话,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一样,一粒一粒的粽米都掉了出来,包粽子 可真是难呀!我只好做奶奶的小助手。

终于等到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站在锅台边,迫不及待地捞出一个粽子,把粽子剥开,亮晶晶的粽米呈现在我眼前,粽米里还夹着几颗大枣,咬上一口,啊,真是又软又粘又香又甜,真好吃啊!

我爱吃粽子,我爱端午节,我更爱我勤劳的奶奶。

篇18:端午时节话粽子散文

端午时节话粽子散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时至端午到来之际,满街满巷粽子飘香。有时候看着有些店铺现做现卖,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凑上前去看个究竟,你看,他们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旁边还有师傅提醒着,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

然后放入糯米,师傅又叮嘱: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

其中有一位小师傅一本正经的自言自语,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话,“捉弄”你好半天。就在你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粽子。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与屈原相关,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怀王时,屈原官至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事务。又任左徒,经常参与国家内政外交大事的决策。他提倡“美政”,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以图振兴楚国。但因受贵族排挤毁谤,被楚怀王免职流放于汉北山野。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湖南。

屈原流放湖南后,先是过洞庭溯沅水西行,一直到达湘西的溆浦。溆浦是沅水中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四周是崇山峻岭,中部是开阔的平地,物产颇为丰富,是楚国黔中郡的重镇。黔中郡位于楚国西南部,出产的黄金、丹砂、铜等物资,是楚国经济的生命线。同时,黔中郡又是阻挡秦国取道巴蜀包抄楚国的军事要冲,拱卫郢都的后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前3,秦国曾提出用武关外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洛),交换楚国的黔中郡,被楚怀王拒绝。公元前2,秦国骗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将其扣为人质,逼迫他割让黔中郡和巫郡赎身,但楚怀王宁死不从,最后客死秦国。因此,屈原来沅陵、溆浦的目的,极有可能是想看看楚怀王用生命保护的这个地方。在溆浦待了数年之后,屈原经沅水返回到洞庭,又溯湘水而上,先后到达衡山和九嶷山。然后再回到洞庭,居住在汨罗江畔。汨罗江畔的罗子国遗民,与屈原同宗。

屈原流放湖南十余载,辗转于沅水、湘水各地,沿途考察民情风俗,结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悲惨命运,写下了许多不朽鸿篇巨著。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共有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1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陷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楚顷襄王仓皇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消息传来,屈原悲伤至极,于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并为此而上下求索,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划船去捞救,但竞相营救的船只一直追寻到洞庭湖上,始终不见屈原的遗体。于是百姓又向江中投放食物,希望鱼虾吃了食物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遗体。此后,人们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定为端午节,并用划龙舟、包粽子等再现营救屈原场景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篇19:粽子飘香作文

最近逛超市,发现超市里摆出了许多粽子、咸蛋,,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奶奶采了一些大点的'粽叶,回到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大枣、米和白糖拿出来,然后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再把材料一点一点地放进粽叶卷中,再卷几下,盖住材料,用线扎起来。“一个粽子包好喽!”我手舞足蹈。二十多分钟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锅里,开始煮粽子了。中午时,屋子里早已飘满了粽子香。我被这粽子的浓香引进了厨房,拉着奶奶的手:“奶奶, 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粽子。”奶奶笑着讲道:“好,好,好,待会儿第一个给你吃。”

中午,桌子摆了好多菜,还有一大笼粽子。我飞快地跑到桌前,拿起粽子,把线解开,然后再把粽叶剥开,看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忍不住地几口就把粽子吞了。“奶奶,你包得真好吃!”我给奶奶翘起了大拇指。大家见了哈哈大笑。大家坐在椅子上吃饭了,大人们不时把酒杯一碰,“干杯”;小孩们喝着饮料,砰砰砰磕着咸蛋。

午饭过后,可不是睡午觉的时候,应该去采一种不知名的草,采草干什么?哈!奶奶把草儿洗干净,放在锅里煮呀!煮烂了,把草儿和水舀进盆里,奶奶会把水调得不烫也不冷,我把衣服脱了,“扑通”一声,跳到盆里。我沐浴着草水的香气,舒服极了。奶奶拿着毛巾在我的身上擦了又擦,最后拿着干毛巾把我身上的水擦干。我穿好衣服,这时,奶奶又拿来五颜六色的毛线,把毛线系在我的脚脖和手腕上。奶奶喃喃地说道:“这线保佑你平平安安,长大买汽车,去美国,身体健康,开开心心。”之后,我跑出家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炫耀自己脚脖和手腕上的毛线。

啊!家乡的端午节好温馨啊!半年没回家乡的我多么想回乡再度端午节啊!

【粽子飘香作文(精选3篇)】

篇20:粽子飘香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这一段时间里,我免不了大饱口福,所以我特别喜欢端午节。

这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和妈妈准备包粽子。我从厨房里拿来昨晚准备好的粽叶。对了,粽叶在我们这里的土名又叫“大柴叶子”,一听就很有趣。妈妈又端来一大盆浸泡一会的糯米,说泡糯米是为了让糯米容易煮熟而且会更香甜。当然还有我喜欢的:红枣,花生,红豆,葡萄干,让粽子更加好吃。

准备开包了,妈妈熟练的把四片粽叶叠成一个漏斗状,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放红枣,再在上面撒一层糯米,这样让红枣的甜味传遍整个粽子。我看妈妈包的那么好,也想大显身手一番。我拿起粽叶有模有样的包了起来,开头很顺利,可是到最后我却包成了一个“四不像”。妈妈看见不禁笑了起来,“我来教你吧。”妈妈做一个步骤我也做一个,最后和妈妈包的一样好。这也应了那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后来我越包越好,很快把包粽子的任务完成了。下面该煮粽子了,妈妈倒了一盆清水在锅中,把粽子下满了锅。不一会儿,满屋子都是粽香味,让人口水流的三千尺。我让妈妈拿出来让我尝,妈妈说我是个“小馋猫”,要待会儿会更香,我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原来煮粽子的时间越长越好,糯米会又香又甜。终于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一个粽子和着白糖来吃,更有味儿。

这次端午节我比以前都开心,不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而且学会了如何包粽子。我希望下一次端午节快点到来。

篇21:粽子飘香作文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葛藤等。而我也“大饱口福”,会品尝到外婆给我包的各种风味的粽子。但今年,我想自己学着包粽子。正好,梅州日报社和梅州锦绣国际联合举办了“亲子包粽子”活动,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报名参加了。

活动现场,包粽子的桌子上摆满了粽叶、馅料等原材料。只见师傅正在示范如何包粽子。只见他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再把糯米和红豆舀在“漏斗”里面,然后把漏斗上面多出来的粽叶盖紧、对折裹在另一边,拢成一个四个角的形状,最后用绳子捆牢、系紧,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试试。我按照师傅的步骤做了起来,可却是“粽子好吃,粽难做”:不是粽叶卷不好,就是糯米包不紧,弄得我大汗淋漓。有几次我都试图放弃,但一想到回到家就能吃上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便振作起来,耐心地包,最后,终于包好了一个像样的粽子。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煮粽子,我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个小时过后,粽子的香味便溢满整个屋子。我想立刻品尝,但转念一想,明天就是父亲节了,我便把粽子送到爸爸面前说:“爸爸,父亲节快乐,请品尝我亲手包的粽子。”爸爸又惊又喜,尝了一口,不禁赞叹:“哇,真美味呀!”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今年的端午节,我过得充实有意义!

篇22:粽子飘香作文

不一会功夫,小组长把材料端来了,我好奇地打量着它们:白白嫩嫩的糯米如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小巧而又精致的红豆似一颗颗红玛瑙;狭长的箬叶墨绿墨绿的,青翠欲滴。香喷喷的肉令人口水直流。黄奶奶来教我们包粽子,只见她手法娴熟,先把箬叶卷成个“小三角”,再把剩下地翻上去,用绳子绑一圈,就完成了。我心想:这可真简单!

可我拿到箬叶时却慌了,怎么把粽子卷成个锥形来着?自己笨手笨脚卷了大半天也没卷成,在奶奶的帮助下才卷起来。开始放馅料了,左手拿勺右手钳着箬叶,飞速倒入馅料,红枣,如几朵红花,镶在中间。最难的一步来了:封口。我把叶子翻了上去,可一个不小心,没抓稳,糯米就像瀑布一般,“哗啦哗啦”往下泻。第一个粽子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包第二个粽子时我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秩序井然,成功了!喜悦与自豪互相交加着。粽子们下锅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它们终于熟了。轻嗅,一股淡香扑鼻而来,透过鼻翼,传到心扉。五脏六腑都为这香而醉了,哦,清香,醇香,浓香!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箬叶,是个豆粽,轻咬一小口,米的糯,枣的甜,顿时溢满了整个嘴,真香!

抬头,只见有的同学狼吞虎咽,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了!

篇23:粽子飘香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看见奶奶正在包粽子,就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

奶奶见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包粽子。就勉为其难的给我一片粽叶,我开心的像小兔子一样跳了起来,因为奶奶终于答应教我包粽子了。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说:“首先把两张粽叶重叠,折成漏斗的形状。”我按照奶奶教的方法拿出两张粽叶折成漏斗状。紧接着放一些糯米,我认真的听奶奶说的一字一句照做将少量的糯米放入粽叶。奶奶紧接着说:“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枣放入。”我依旧照做。再在糖枣上放一层糯米,直到看不见枣才肯罢休。奶奶说:“再用力将粽叶裹紧。”我不会,只好看着奶奶的样子,奶奶娴熟的将粽叶包好。奶奶看看我又看看我手中的粽子说:“你也试试。”我模仿着奶奶的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粽叶裹好了。奶奶又说:“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的一步用绳子把包好的粽子勒紧。”可是我怎么也系不好,只好求助奶奶帮我系一下了。奶奶说:“如果不系好的话煮粽子的时候就能把粽子煮烂了那就不好吃了。”

终于包好了,我拿着包好的粽子跑到妈妈面前让妈妈看,妈妈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我的宝贝真聪明都学会包粽子了。”

今天我真是高兴极了,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知道了粽子分好多种,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相关专题 粽子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