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诗词鉴赏

一张葱花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新凉诗词鉴赏

【简介】感谢网友“一张葱花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凉诗词鉴赏(共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新凉诗词鉴赏

新凉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翻译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

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注释解释

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篇2:点绛唇·小院新凉诗词鉴赏

点绛唇·小院新凉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译文翻译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些单薄了。一个人独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我怀念在萧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缕单薄,不抵风寒呢。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注释解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罗衫:丝织衣衫。

酌(zhuó):饮(酒)。

酬酢(chóu zuò):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佛寺。李肇《唐国史补》卷:“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

萧索:凄清冷落。

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

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秋,是词人为姜宸英所作的思人词。当时,姜宸英一人穷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词人的意图可能就是邀请姜宸英前来明珠府居住。

诗文赏析

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词人以“小院清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至傍晚时,天气变得凉了,而由“清朝‘博学鸿词’考试一般设于秋季”可知,此处说的应该是秋凉。秋凉便觉得有些寒意了。念及此处,便想起了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而此时词人只能一个人驱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词人自己的`伤怀念远、孤独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提及萧寺。自友人处起笔,想起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觉黯然。萧寺名虽出自萧姓,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词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而嫁接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写出词人与好友都是孤独寂寞的处境,心照不宣地邀请好友来府居住。结句以景结尾,满含悠然不尽之意,从容道来,一点都不带滞凝之感,令人遐思无限。

词人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全词意境优美,景情交融,极含婉深致。

篇3:李商隐《凉思》诗词鉴赏

李商隐《凉思》诗词鉴赏

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赏析: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篇4:诗词鉴赏

诗词五首鉴赏

浣溪沙

云纤雾淡雨增寒,柔丝轻盈细缠绵,清清岸上挂柳烟。

夜深梦浅酒催眠,郁郁相思锁眉间,烛光清影照无边。

浣溪沙

金风卷帘惹梦休,雨声入耳添闲愁,菊花含露落何处?

雾似云来云似雾,霜似月色月色无,望叹天涯已穷秋。

早进郧西城

月游西山外,满目雾徘徊。

脚下寒露浸,发梢银霜白。

遥遥星影疏,渺渺城廓来。

天河水茫茫,鹊桥似云台。

六郎关

奇峰翠岭,雄关独伫,

骡马漫道声犹,古韵引客游。

金钱河流,浪花载舟,

千帆过尽几度秋?环抱秦楚。

当今高山出平湖,一顷碧波闲悠,

秋风起,霜华露,

天阔云淡,万山红叶秀。

龙潭河之秋

遥望溪练似轻纱,高挂峰顶飘脚下。

清亮明净秋风里,枫叶星稀似朝霞。

篇5:诗词鉴赏

诗词30首鉴赏

五律[新韵]自强不息

羊年怨事秋,欲把此心囚,

蘸墨抒岑寂,拨琴诉遣愁。

靠山山偶立,依水水曾流,

唯有只身站,千难甩手丢。

七律[新韵]歌颂祖国

巨龙舞动鼓声威,国富民强号角吹。

旗耀千秋红大地,山绵万里尽芳菲。

东方崛起神州美,西部开发业绩辉。

圆梦中华惊世界,城乡处处景葳蕤。

七律[新韵]家

波涛汹涌海连天,万里飞舟荡浪尖。

礁隐暗流生险象,花残瘦叶染香肩。

轻游深水滩头越,慢驶高风路上翩。

历练红尘多坎坷,始知彼岸尽甘甜。

七律[新韵]母亲

平生忙碌雨风担,茹苦含辛亦道甜。

犹记当年华丽影,常思今日瘦苍颜。

肩挑星月相夫度,目送朝夕教子贤。

母爱恩深应厚报,心中常念孝为先。

七古/无题

一风一浪一袭凉,一事一思一惆怅。

一日一年一往昔,一爱一恨一情长。

一月一影一孤寂,一弦一曲一衷肠。

一笺一墨一词赋,一花一落一叹伤。

七绝/红尘若舟

浮生恰似一孤舟,万险迢迢海上游。

不惧风掀千丈浪,只需稳舵在船头。

七绝[新韵]钱

孔方兄弟好姻缘,柴米油盐事事连。

纵是奔波追日月,莫言名利莫言艰。

七绝/国庆

红旗飘舞首都前,盛世欢歌欲震天。

礼炮烟花齐绽放,为谁喝彩在思贤。

七绝[新韵]情缘

琵琶旧谱雨声寒,谁向西楼自倚阑?

纵有柔情千百媚,也难邀月照人还。

七绝[新韵]咏梅

琼花欲醉任逍遥,万树千山裹素袍。

鸟兽消声难觅迹,虬枝疏影一梅娇。

七绝[新韵]咸疙瘩

清秋一梦春方醒,调煮风干入口香。

体硬难嚼独个味,家乡特产美名扬。

金秋/鹧鸪天

云淡风轻望碧空,心生喜悦韵无穷。

近瞧玉米颗颗饱,远望高粱穗穗红。

情切切,意浓浓,填词觅句醉其中。

虽言墨客秋惆怅,与我相逢却不同。

不了情/菩萨蛮新韵(回文体)

赋词含泪尘思苦,苦思尘泪含词赋。

亭短月光清,清光月短亭。

感伤情了断,断了情伤感。

眉锁爱难追,追难爱锁眉。

卜算子[新韵]情愫

不想恋红尘,偏被红尘苦。

阡陌田连少往来,怕见孤鸿度。

莫叹缘浅深,只道情之笃。

又是斯人寂寞时,絮语谁人悟?

点绛唇/红烛泪

静夜空帷,柔肠几许情丝缕。

诸多寒暑,恨把流年误。

烛泪自怜,何日留春住?

红尘苦,心舟难渡,望断连云路。

喜春来[新韵]新春

熏风妩媚时节赏,骏马绝尘挂角羊。

草芽欣喜腊梅芳,紫气扬,彩笔描祯祥。

行香子/美丽的家乡内蒙古

放眼蓝天,展目云轻。似苍狗、如马嘶鸣。

鸟啼清脆,鱼戏浮萍。览山之青,林之翠,水之灵。

远离喧闹,怀亲恬静,弃功名、逸乐无争。

胡琴清奏,晨露晶莹。看羊儿跑,牛儿走,马儿行。

春绪/满庭芳

对酒吟诗,挥毫作画,看花谢若红尘。

长亭寥寂,夜雨黯销魂。

柳卷相思千首,人空瘦、泪渍罗裙。

潇湘曲,斑竹凄婉,瑶瑟荡宵云。

纵嫌情短去,淡观千古,莫叹乾坤。

待晨曦,霞光照映山群。

窗外氤氲袅袅,黄莺啭、陌上寻春。

娇嗔怨,珠玑秀字,依旧我心存。

声声慢/无题

无边萧瑟,轻拂晚霞,叶落坡野无依。

雁唳排行南去,忆戴和离。

且把缠绵颦笑,绘丹青、字字珠玑。

满苑景、桂香飘云外,心悦神怡。

荏苒又逢秋色,枫似火、摇曳却是清凄。

往昔同君相聚,菊正花期。

而今重湖目尽,纵蓬山、不复那时。

语声咽、负了佳期梦,孑影堪悲。

汉宫春/花田错

日月如梭,纵使春已度,难弃初衷。

秋来绿肥红瘦,惆锁心中。

苍穹雁唳,错花田,烟雨朦胧。

芊念念,叠思重重,胭脂难掩衰容。

回首康桥旧梦,记年华豆蔻,你我情浓。

相思你许千种,我予玫红。

今朝且把,缠绵送,却已成空。

听绣阁,梅花三弄,许多愁影如踪。

长相思/无题

缘如烟,意如烟,孤影青灯难入眠。思卿梦绕牵。

念芊芊,怨芊芊,望断天涯咸泪潸。问风谁爱怜?

思念/青玉案

春来入目神情懒,念诤友、同亲眷。

静倚窗棂犹似见,月台寻找,天池呼唤,梦里依稀辨。

眉间紧锁凄凄念,萧管音哀泪眯眼。

怨恨今生情短暂,花飘伤感,水流难断,对影珠帘卷。

恋情深/锁眉间

滴滴胭脂更夜漏,烛红腮瘦。小笺花事诉难全,瑟空弹。

珠帘轻卷月光前,欹枕锁眉间。闭目恰逢庄梦,锦裘寒。

诉衷情令/红尘过往

红尘之路是非多,事事如南柯。那时花前月下,细语暖心窝。

一转瞬,起**,受折磨。个中滋味,不想去说,心静归佛。

减字木兰花[新韵]及时雨

天阴地暗,顷刻雷鸣飞雨溅。阵阵轰隆,欲唤疾风摧雨浓。

久逢甘露,俄顷玉珠凡界渡。喜了苗们,酣畅淋漓又一春。

山花子/无题

一曲琵琶素手弹,西窗谁剪暗伤颜。曾与南柯梦相见,醒还寒。

几度芸笺从瘦笔,香凝残月叹尘缘。秋水望穿云执手,共长天。

眼儿媚/致闺蜜

三月风吹杏花妍。桃色染峰峦。金须双对,云中起舞,紫燕同欢。

宛如一树生连理,日月梦相牵。此生良伴,俞琴钟释,共度尘寰。

采桑子/雪吟

黄昏门外花飞舞,轻落闲庭。轻落闲庭,六出晶莹,分聚总关情。

笳箫奏起谁来唱?未许愁清。未许愁清,风挑珠帘,子夜几番听。

归去来

拙笔学填词赋,偏为描情愫。今日虽得提名簿。谁人晓、雨心住?

平仄行行入。红腮泪、倚栏悲楚。千篇百字寻出处。孤独影、只侬笃。

虞美人[新韵]雪恋梅

朔风北驭摧云海,大地银装盖。纷纷玉屑下瑶台,只为赴约一诺吻梅腮。

笙歌曼舞含情脉,满是娇羞态。素笺勾画惹人猜,原是两情相悦入心怀。

篇6:诗词鉴赏

诗词三篇鉴赏

《诉衷情》

当年携手乐缠绵,情醉喜开颜。

如今对燕离散,孤影寡无欢。

思万缕,意千般,苦心酸。

此生念盼;痴忆成叹、独眺凭栏!

《喝火令》

寂寞何时去,欢心几许来?

满腔愁绪似烟霾。

犹记往昔携手,谈笑乐开怀。

曲奏烦忧病,琴声忆断崖。

誓言豪语被淹埋。

又是思存,又是苦悲哀。

又是泪湿孤枕,何日落尘埃!

《喝火令》

尽是无聊句,何来寂寞身。

写篇诗赋笑红尘。

填首婉词胡弄,到也算出新。

借得三分醉,忽悠几个群。

友朋和善似家人。

但愿常欢,但愿此谊真。

但愿永远嬉闹,无事乱编文。

篇7:诗词鉴赏

诗词四首鉴赏

一剪梅·魅力运城

喷薄如暾魅力城,华夏摇篮,厚韵华声。

女娲嫘祖最多情,舜禹王贤,武圣神灵。

名胜星罗经济兴,遍地生花,遍地生荣。

银鹰依凤靓河东。古亦文明,今亦文明。

虞美人·咏禹都(山西夏县)

瑶台秋月溶溶色,千古长摇曳。

中华有史第一都,首现鸣条岗上万民呼。

青山绿水祥云绕,故事知多少。

忠勤智慧数温公,巨制煌煌传世满天红。

眼儿媚·咏魏都(安邑)

千年风雨洗烟尘,古邑总青春。

七雄争霸,魏都宝地,辉耀而今。

祥光一片和谐筑,文化渗灵魂。

弘扬孝道,推施德政,如塔摩云。

近瞻太平(安邑)塔

雄踞千年镇古都,沧桑历尽看云舒。

裂开弥合称神异,纵使身残心不污。

篇8: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1.《饯中书侍郎来济》

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2.《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3.《咏宣州笔》

年代: 唐 作者: 耿湋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4.《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年代: 隋 作者: 陈子良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5.《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年代: 唐 作者: 韦嗣立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6.《感所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巧者焦劳智者愁,愚翁何喜复何忧?

莫嫌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

网外老鸡因断尾,盘中鲜鲙为吞钩。

谁人会我心中事,冷笑时时一掉头。

7.《初秋夜坐》

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8.《船子和尚偈》

年代: 唐 作者: 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9.《寄冯著》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10.《赠晦叔忆梦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

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

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樽前欠老刘。

篇9:诗词鉴赏

一、《观沧海》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画面: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 波巨澜,汹涌起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这是诗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运用互文修辞写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像发源于 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若“字好处:“好像”的意思,有助于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4、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感觉出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 人形象。

二、《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平浪静,江中船帆高挂,空阔壮丽。该句以“一 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的大景,为后人多称道,既有实景之美,又表虚景之壮阔, 使人有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之感。

悬:写出海上行船的景象 ,在广阔无垠的海上,一个小小的船帆高高悬立,突出大景中的小景的形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残夜尚未消褪,一轮红日已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面上已显露出春意。借 景物描写透露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鼓舞力量。

“生”、“入’’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夜褪日出,冬去春来的景色,极具情趣,并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历来脍炙人口。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设问的修辞,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钱塘湖春行》

1、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浅草。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早、争、啄’’及画面 -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对这些充满生机的生命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到苏醒的充满生机的早春图,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 画面: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3、赏析:“渐”字 和“浅”字 、乱、

“渐”紧扣早春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让人想到不久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景。)

“浅”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乱”表现花的颜色种类繁多,也表示花并非全部盛开。

4、全诗以“行"为线索,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中间两联描写莺歌燕舞、百花竞放的早春景象,尾联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迷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5、对尾联的理解: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看不够,说明诗

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几处、谁家 ”能否换成“处处、家家”

不能。因为是早春景象,莺和燕还不多, 并且与早莺、新燕相照应,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7、思想感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早春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天净沙 秋思》

1、这是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元朝人,著名的戏曲作家。

2、思想感情: 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孤寂愁苦。

3、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并说说你的感受。

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副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别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别西边的几乎人家门前,返是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有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等九种事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了解)

4. 《天净沙 秋思》---“秋思之祖”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后句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6.“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7.“夕阳西下”的表达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8.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了解)

9.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了解)

10.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思乡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11.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赏析:是全文的主旨句,“夕阳”点明了特定的时间,照应了“昏”字,“断肠人”交代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断肠”儿子中凸显出来,点出了沦落在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孤寂愁苦。

12. “小桥流水人家”赏析: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家乡亲人的怀念。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季节是暮春时节,营造一种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借景抒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把无情月亮变为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与关切。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点明季节是暮春,是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

第二句写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后的悲痛之情。

以悲景衬哀情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谪荒远的深切同情。

六、《夜雨寄北》 (写作特点:情景交融、含蓄深沉)

.1、两个“期”字:笫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跃然纸上。

2、“涨”字: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长沉重。

3、两个“巴山夜雨”重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徘徊。使“思君”之情更加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运用反衬和想象的手法,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想象了回归长安与亲友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七、《泊秦淮》 (写作特点:语言凝练、含蓄)

1、两个“笼”字连用,互文见义,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的描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色,创造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批判了晚唐统治者不顾国家存亡,只顾个人享乐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思想感情。

3、“犹”字意味深长,形象的表现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将历史、现实、注定灭亡的命运(想象中未来)联系起来,以辛辣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感慨(对统治者的愤懑、批判)。

想象:蕴含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联想,生发忧虑之情。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感慨尽寓其中。

八、《浣溪沙》(晏殊)

1、“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的心情的表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会回来,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句词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春天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 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 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春色衰败的惋叹。

九、《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钟”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意,对泰山情有独钟赋予泰山以神奇秀丽的特征,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

“割”字用得好,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使泰山呈现南阳北阴的景象,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不仅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他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费力攀登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3、“望”的角度:首联,远望泰山的雄伟壮阔;颔联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遮天蔽日;颈联细望泰山,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衬托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的力量;尾联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十、《春望》

1、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断壁残垣,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本该是繁花似锦的春天,如今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荒凉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拟人的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将“花”“鸟”作为感恨的主体,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将诗人作为感恨的主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触景生情,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的使人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5、展开想象,写出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描写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河山,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首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了。诗句所描写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搔”挠的意思,表示心绪烦乱,是对诗人的细节描写,传神的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十一、《使至塞上》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征蓬”“ 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激愤忧郁的情感。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直”字表现了烟的劲(jing)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直” “圆”二字用的逼真传神,不仅准确的描绘了沙漠雄奇壮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 从首联和颔联中明白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欲问边”,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4、 请从色彩美的角度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进行赏析

不用直接表现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的夕阳辉映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同眼前。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乐天”指白居易,歌一曲指《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 对受害旧友的悼念)

(2)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两句:表达新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惆怅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得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哲理:这两句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全诗思想感情:既表现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造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十三、《赤壁》

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运用典故,借代的手法,用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替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曲折地反映出他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相信只要有机遇,自己也会有所作为。

2、 独到的见解、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 前两句:借物起兴。借古战场上的折戟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感叹,暗含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

十四《过零丁洋》

1、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危亡, “雨打萍’’比喻身世坎坷。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诗中“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出众的才华,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忠贞爱国的情怀。(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抗敌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十五、《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赏析:把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和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变化相联系,说明人生聚散不可 避免。表现了词人由心情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过程,可见他达观的心境。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这两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心,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篇10:诗词鉴赏

诗词五首鉴赏

忆秦娥(新韵)

天清澈,佳人相伴调琴瑟。

调琴瑟,浊酒对饮,醉卧君侧。

别时泪眼乘飞舸,形单只影他乡客。

他乡客,残阳夕照,频弄平仄。

调笑令(新韵)

春色,春色,绿水碧空清澈。

莺飞草长和风,蜂飞蝶舞杏红。

红杏,红杏,隔墙艳姿频送。

调笑令(新韵)

秋色,秋色,几点孤星月侧。

鸿雁难传家书,花残枝萎叶枯。

枯叶,枯叶,影只形单寒夜。

乡村冬晨

推门忽见雪满山,杨柳着银换新颜。

几处寒鹊栖冷树,谁家村妇点炊烟。

回故乡看父母和生病的二哥有感

夜半暖炕渐渐凉,破晓寒霜映冷窗。

披衣忽闻鹊叫树,推门又见雪栖房。

炊烟袅袅迎旭日,鸽雀瑟瑟啄新粮。

孤卧病床君莫怨,谁人都有发苍苍。

相关专题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