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试题

显明语言体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八年级数学试题

【简介】感谢网友“显明语言体验”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试题(共9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八年级寒假数学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寒假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B.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C.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D.一元二次方程x2+4x+5=a(a≥1)有实数根.

【答案】D

2.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满足的条件是

A. =0 B. >0

C. <0 D. ≥0

【答案】B

3.(四川眉山)已知方程 的两个解分别为 、,则 的值为

A. B. C.7 D.3

【答案】D

4.(2010浙江杭州)方程 x2 + x – 1 = 0的一个根是

A. 1 – B. C. –1+ D.

【答案】D

5.(上海)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x ─ 1 =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该方程无实数根 D.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

【答案】B

6.(2010湖北武汉)若 是方程 =4的两根,则 的值是( )

A.8 B.4

C.2 D.0

【答案】D

7.(2010山东潍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2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k≤ B.k< C.k≥ D.k>

【答案】B

8.(2010云南楚雄)一元二次方程x2-4=0的解是( )

A.x1=2,x2=-2 B.x=-2 C.x=2 D. x1=2,x2=0

【答案】A

9.(2010云南昆明)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之积是( )

A.-1 B. -2 C.1 D.2

【答案】B

10.(2010 湖北孝感)方程 的估计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11.(2010广西桂林)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是 ( ).

A. , B. ,

C. , D. ,

【答案】A

12.(2010黑龙江绥化)方程(x-5)(x-6)=x-5的解是( )

A.x=5 B.x=5或x=6 C.x=7 D.x=5或x=7

【答案】D

二、填空题

1.(2010甘肃兰州)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2010安徽芜湖)已知x1、x2为方程x2+3x+1=0的两实根,则x12+8x2+20=__________.

【答案】-1

3.(2010江苏南通)设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个根,

2x1(x22+5x2-3)+a =2,则a= ▲ .

【答案】8

4.(2010四川眉山)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2010江苏无锡)方程 的解是 ▲ .

【答案】

6.(2010 江苏连云港)若关于x的方程x2-mx+3=0有实数根,则m的值可以为___________.(任意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值即可)

【答案】

7.(2010湖北荆门)如果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a<1且a≠0

8.(2010湖北鄂州)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实数根,则代数式(α-3)(β-3)= .

【答案】-6

9.(2010 四川绵阳)若实数m满足m2- m + 1 = 0,则 m4 + m-4 = .

【答案】62

10.(2010 云南玉溪)一元二次方程x2-5x+6=0 的两根分别是x1,x2, 则x1+x2等于

A. 5 B. 6 C. -5 D. -6

【答案】A

11.(2010 四川自贡)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1-m2=0无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2010 广西钦州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kx +1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k = ▲ .

【答案】±2

23.(2010广西柳州)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x-1)=0的根是_____________.

【答案】x=1或x=-3

13.(2010福建南平)写出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不唯一,例如: x2-2x+1 =0

14.(2010广西河池)方程 的解为 .

【答案】

15.(2010湖南娄底)阅读材料: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x1+x2= -,x1x2=

根据上述材料填空:

已知x1、x2是方程x2+4x+2=0的两个实数根,则 +=_________.

【答案】-2

16.(2010广西百色)方程 -1的两根之和等于 .

【答案】2

篇2: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2.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3. 若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 ,则此函数图像也经过的点是( )

A B C D

4.在 和 中, ,如果 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 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 8,3 B 8,6 C 4,3 D 4,6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互余两角的和 是90° B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 有一把钥匙藏在如图所示的16块正方形瓷砖的某一块下面,

则钥匙藏在黑色瓷砖下面的概率是( )

A B C D

7.为抢修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问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若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

AD=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

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 ( )

A 1 B 2 C 2.5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9、函数y= 中,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江都市与扬州市相距4厘米,那么江都市与扬州市两地的实际相距 千米.

11.如图1, , ,垂足为 .若 ,则 度.

12.如图2, 是 的 边上一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

13.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 、、三条线段,其中 ,若线段 是线段 、的比例中项,

则 = .

15.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则 .

16. 如果分式方程 无解,则m= .

17. 在函数 (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 ),(-1, ),( , ),函数值 , , 的大小为 .

18.如图,已知梯形ABCO的底边AO在 轴上,BC∥AO,AB⊥AO,过点C的双曲线 交OB于D,且 ,若△OBC的面积等于3,则k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9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解不 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8分)解方程:

21.(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8分)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OBC的顶点分别为O(0,0), B(3,-1)、C(2,1).

(1)以点O(0,0)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异侧将△OBC放大为△OB′C′ ,放大后点B、C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B′、C′ ,画出△OB′C′,并写出点B′、C′的坐标:B′( , ),C′( , );

(2)在(1)中,若点M(x,y)为线段BC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 , ).

23.(10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

②BC=EF;

③∠ACB=∠DFE.

24.(10分)有A、B两个黑布袋,A布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B布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 , 和-4.小明从A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Q的一个坐标为(x,y).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写出点Q的所有可能坐标;

(2)求点Q落在直线y= 上的概率.

25.(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且点A的横坐 标为1. 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

(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 >>0 时,x的取值范围.

26.(10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 ,CE= ,CA= (点A、E、C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27.(12分)某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原料各360千克、290千克,试制甲、乙两种新型产品共50件,下表是试验每件新产品所需原料的相关数据:

A(单位:千克) B(单位:千克)

甲 9 3

乙 4 10

(1)设生产甲种产品x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若甲种产品每件成本为70元,乙种产品每件成本为90元,设两种产品的成本总额为y元,求出成本总额y(元) 与甲种产品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时,产品的成本总额最少?并求 出最少的成本总额.

28.(12分)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 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 ,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1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证明它们相似 ;

(2)根据图1,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旋转∆AFG,使得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 ;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 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A C C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9、x≠1 10、20 11、40 12、或 或

1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4 15、-1

16、-1 17、1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题,共96分)

19、解:解不等式①,得 .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 6分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略 …………………………………… 8分

20、解: 方程两边同乘 得 …………4分

解得 …………7分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 …………8分

21.解:原式= 2分

= 4分

= 6分

当 时,上式=-2 8分

22.(1)图略(2分), B’( -6 , 2 ),C’( -4 , -2 ) 6分

(2)M′( -2x,-2y ) 8分

23.解:由上面两条件不能证明AB//ED. ……………………………………… 1分

有两种添加方法.

第一种:FB=CE,AC=DF添加 ①AB=ED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EF,AB=ED,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第二种:FB=CE,AC=DF添加 ③∠ACB=∠DFE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B=∠DFE AC=EF,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24.解(1)

B

A -2 -3 -4

1 (1,-2) (1,-3) (1,-4)

2 (2,-2) (2,-3) (2,-4)

(两图选其一)

……………4分(对1个得1′;对2个或3个,得2′;对4个或5个得3′;全对得4′)

(2)落在直线y= 上的点Q有:(1,-3);(2,-4) 8分

∴P= = 10分

25.(1)y = , y = x + 1 4分( 答对一个解析式得2分)

(2)45 7分

(3)x>1 10分

26.解: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则EH=AG=CD=1,DH=CE=0.8,DG=CA=40,

∵EF∥AB,

∴ ,

由题意,知FH=EF-EH=1.6-1=0.6,

∴ ,

解得 BG=30,…………………………………………8分

∴AB=BG+AG=30+1=31.

∴楼高AB为31米.…………………………………………10分

27.解:(1)由题意得 3分

解不等式组得 6分

(2) 8分

∵ ,∴ 。

∵ ,且x为整数,

∴当x=32时, 11分

此时50-x=18,生产甲种产品32件,乙种产品18件。 12分

28、解:(1)∆ABE∽∆DAE, ∆ABE∽∆DCA 1分

∵∠BAE=∠BAD+45°,∠CDA=∠BAD+45°∴∠BAE=∠CDA 又∠B=∠C=45°

∴∆ABE∽∆DCA 3分

(2)∵∆ABE∽∆DCA ∴ 由依题意可知

∴ 5分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 6分

(3)由BD=CE可得BE=CD,即m=n ∵ ∴ ∵OB=OC= BC= 8分

9分

(4)成立 10分

证明:如图,将∆AC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BH的位置,则CE=HB,AE=AH,

∠ABH=∠C=45°,旋转角∠EAH=90°. 连接HD,在∆EAD和∆HAD中

∵AE=AH, ∠HAD=∠EAH-∠FAG=45°=∠EAD, AD=AD.∴∆EAD≌∆HAD

∴DH=DE 又∠HBD=∠ABH+∠ABD=90°

∴BD +HB =DH 即BD +CE =DE 12分

篇3:高一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集合 , ,那么 =( )

A. B.

C. D.

2.设集合 , ,现在我们定义对于任意两个集合 、的运算: ,则 =( )

A. B. C. D.

3. 已知集合 , , 则集合 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4.已知集合 , ,那么 为( )

A. B. C. D.

5.设全集 ,集合 , ,则这样的 的不同的值的个数为( )

A. B. C. D.

6.已知集合 , ,若 ,则实数 等于( )

A. B. C. D.

7.设全集是实数集 , , ,则 ( )

A. B. C. D.

8. 已知 , , 则( )

A. B.

C. D.

9. 设集合 , 全集 ,则集合 中的元素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0. 已知 , 若A=B,则q的值为( )

A. B. C. 1 D. ,1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设全集I=R,集合 , ,则 。

12. 设 , ,

,则 , 。

13. 已知方程 与 的解分别为 和 ,且 ,则 。

14.集合A中有m个元素,若A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将增加 _______个.

三、解答题

15. (16分)集合 ,

(1)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当 时,没有元素 使 或 同时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6. (24分)设 , ,

(1)若, 求 的值;

(2)若 且 ,求 的值;

(3)若 ,求 的值。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复习教案(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D C D A B A A

二,填空题

11.

12. ,

13.

14.

三,解答题

15. 解:(1)∵

当 时 有

当 时 有

即, 的取值范围为

(2)由题意的

当 时 成立即有

当 时 有

即, 的取值范围为

16. 解: 由题意得 ,

(1) ∵

A=B 将集合B中的元素分别带入集合A中的方程

把x=2带入 得 或

把x=3带入 得 或

∵A=B 与 都舍去

即得

(2)∵ 且

x=3为集合A中的元素

将x=3带入 得 或

又∵当 时 (舍去)

即得

(3)∵

x=2为集合A中的元素

将x=2带入 得

或 (舍去)

即得

篇4:小学数学试题

小学数学试题

一、口算下列各题。

38+24=答案 700+600=答案 2700-900=答案 25×800=答案 82万-54万=答案 650+360=答案 485+515=答案 820-330=答案 123+98=答案 58万+63万=答案 123-98=答案 9600-350=答案 8100÷90=答案 37万+73万=答案 64万-46万=答案

二、列竖式计算并用竖式验算

4383+2647=答案 5843-3669=答案

三、求未知数X

X+572 =1486 X-360 = 235 85 + X= 188 582-X = 167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要写出计算过程)

429+202=答案 278+99=答案 582-103=答案 804-397=答案

五、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计算。

1、540减去一个数得136,这个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数比782少3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

1、520加上( )得1254。

2、一个加数是56,另一个加数是它的4倍,另一个加数是( )。这两个加数的和是( )。

3、被减数是减数的5倍,减数是21,被减数是( ),差是( )。

4、甲数比乙数多229,甲数是681,乙数是( )。

5、208-127=81利用加法进行验算,列式是( ), 利用减法验算应是( )。

6、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或等式:

有150千克米,吃了X千克,还剩38千克。

①( )○( )= 还剩的千克数,列式:( ) ○ ( )= 38千克

② ( )○( )= 150千克,列式:( ) ○( )= 150千克

7、两个加数的和是820,如果其中一个数增加15,另一个数不变,和是(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减小15,和是( )。

七、选择题

1、在计算器中表示清除键的是( )。

A . OFF B . ON/C C . CE

2、436加上51与6的积的和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436+51×6 B.(436+51) ×6 C .436×6+51

3、解未知方程738-X=174.其中正确的解答是( )。

A.X=738-174=554 B.X=738+174=912 C.X=738-174=564

4、用简便方法计算式子501-298,其简便过程正确的是( )。

A.500-300-1+2 B.500-300+1-2 C.500-300-1-2 D.500-300+1+2

八、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和减去一个加数。得到另一个加数。( )。

2、X+52=168的计算结果是X=116。( )。

3、用”被减数=差+减数”可以验算加法。( )。

4、从265里减去一个数得80.减去的这个数是185。 ( )。

5、一个加数增加22,另一个加减少10.和就增加32。( )。

九、应用题

1、养牛场养公牛50头,母牛是公牛的9倍。养牛场共养牛多少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学校的高年级有学生522人,是中年级学生的3倍,高年级比中年级多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捆电线长100米。第一次用去32米,第二次用去23米,这时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店运来5400千克糖,卖出一部分后,还剩下690千克,卖出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788本,比科技书少115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台空调机2188元,王老师只带了1950元,还需回去取多少元才能买这台空调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附加题

1、找规律,填空

① 101+102+103+104+105 =( )×( )。

② 11+13+15+17+19+21+23=( + )×3+( )。

2、一道减法算式,被减数是83,它与减数、差相加的和除以被减数,商是( )。

3、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三个数的和是456,并且差是减数的3倍,那么这个减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年级(1)班和(2)班共96人,(2)班和(3)班共89人,(3)班和(4)班共86人。(1)班和(4)班共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交车上有42人,到某一停靠站时,下车一些人,又上车5人,这时车上还有35人。这一站下车的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小升初数学试题

小升初数学精选试题汇编

一、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钟表的分针从9到12,顺时针旋转( )从7到11,顺时针旋转( )从6开始,顺时针旋转120正好到( )。

2、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28的因数有( )。2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 )。

3、已知a=2235,b=257,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

4、小升初数学精选试题:用一根长3.6m的铁丝,做成一个长0.4m,宽0.3m的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高是( )。

5、分子是7的假分数有( )个,其中最小的是( )。

6、打印一部稿件,一名打字员15小时可以打完,那么5小时完成这部稿件的( ),还剩这部稿件的( )。

7、把一根2m长的木料平均锯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木料的( ),每段长( )m。

8、与 比较,( )的分数值大,( )的分数单位大。

9、一个分数,分子比分母少10,约分后等于 ,这个分数是( )。 加上( )等于最小的质数。

10、一组数据1、2、2、3、3、3、4、4、5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11、用3个棱长1cm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

12、20秒 = ( )分 3.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升40毫升=( )升

13、填小数。

二、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小质数与最大质数的'积是( )。

(1)98 (2)94 (3)47 (4)49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3段,表面积至少增加( )平方分米。

(1)8 (2)16 (3)24 (4)12

3、如果 是最简真分数,那么X应该是( )

A、1B、0或2C、3

(1)1 (2)甲数 (3)乙数 (4)甲乙两数的积

4、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2cm,它的体积是( )cm3。

(1)9 (2)27 (3)36 (4)72

5、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

(1)奇数 (2)偶数 (3)合数 (4)质数

三、判断(每题1分,共8分)

1、36是倍数,9是因数。 ( )

2、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

3、边长是非零自然数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一定是合数。 (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 )

5、25分= 时。 ( )

6、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7、在100克水中加入2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 ( )

8、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8分)

2.计算。(每题2分,共10分)

- + +( + ) 7-( - )

5 - - + +

3.解方程。(每题2分,共6分)

4、只列式或方程,不用计算。(每题1分,共2分)

(1) 减去 与 的和,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2.5倍比12.72少2.8,这个数是多少?

五、综合运用(每空1分,共5分)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填空回答问题。

1、两个车间( )月份用煤量相差最大。( )月份用煤量相等。

2、第二车间这五个月用煤量呈( )趋势。

3、4月份第一车间的用煤量是第二车间的( )( ) 。

4、第二车间3月份用煤量占它这五个月用煤总量的( )( ) 。

六、解决问题。(1至5小题每题4分,6小题5分,共25分)

1、挖一个长60米、宽30米、深2米的长方体水池,一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侧面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捆电线长5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3、一根长1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2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如果每立方分米木料重1.5千克,这根木料重多少千克?

4、有一批煤,第一天用去 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用去 吨,两天一共用去多少吨煤?

5、有三根钢丝,长度分别是12米、18米和30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长度相同的小段,但每一根都不许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篇6:二年级数学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试题

一、口算

8×4=

2×9=

6×9=

8×7=

2×1=

31+8=

65-45=

30+56=

6×5=

25-9=

4×7=

9×3=

2×6=

5×4=

3×6=

3×8=

2×5=

6×7=

9×7=

5+9=

8×9=

4×6=

9×4=

6×7=

7×3=

3×2=

52-3=

2×6=

5×9=

4×2=

5×3=

9×1=

4×4=

6×6=

2×8=

5×8=

9×9=

4×3=

1×1=

9×8=

7×7=

23+11=

6+46=

70-56=

30+60=

8+20=

8×8=

2×7=

5×5=

8×6=

6×4=

7×4=

5×7=

6×2=

90-2=

7×9=

7×2=

9×5=

30-15=

7×8=

8×5=

54-45=

63-9=

3×7=

58-49=

1×5=

80-6=

7×6=

13+6=

9×6=

45+9=

16-7=

9+9=

1×7=

56-8=

9×5-5=

5×6+34=

8×5-3=

4×5+5=

6×7-6=

二、填空。

1、5+5+5+5=( )×( )=( ) 4×3=( )+( )+( )

2、8×6=( )口诀:( ),读作:( )乘( )。

3、4个7连加的和是( ),7加4的和是( )。

4、5的7倍也可以说成是(   )个(   )。

5、3×(  )=9×(  ),7个3比20多(   )。

6、3的8倍是( ),它也是6的.( )倍。

7、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8、两个因数都是1,积是( ),算式是(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100厘米比1米要长。 ( )

2、小东身高54米。 ( )

3、6的5倍和5个6的意思是一样。 ( )

4、2+2=2×2   1+1=1×1 ( )

四、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 )里。

1、一把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度。

① 1   ② 2   ③ 3

2、圆的对称轴有( )条。

① 2   ② 10   ③ 无数

3、一棵大树高16( )。

① 厘米   ② 米

4、5的8倍也可以说成是( )

① 8个5   ② 5加8

篇7:高一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把 表示成 的形式,使 最小的 的值是( )

(A) (B)- (C)- (D)

2、设sin+cos= ,则tan+cot的值为( )

(A)2 (B)-2 (C)1 (D)2

3、f(x)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若f(- )=1则f( )的值为( )

(A)1 (B)-1 (C) (D)-

4、要得到函数y=sin(2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

(A)向左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右平移

5、已知x ( , ),则函数y= sinx cosx的值域为( )

(A)( , ) (B)( , ] (C)( , ) (D)( , )

6、函数y=sin(2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

(A)x=- (B)x= (C)x= (D)x=-

7、已知条件甲:tan+tan=0,条件乙:tan(+)=0 则( )

(A)甲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非乙的充分条件,也非乙的必要条件

8、下列命题中(1)在△ABC中,sin2A=sin2B,则△ABC必为等腰三角形

(2)函数y=tanx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3) 是为第三象限角的充要条件

(4)若3sinx-1=0,则x=2k+arcsin ,k Z,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9、若 为第一象限角,且cos 0,则 等于( )

(A)1 (B)-1 (C)1 (D)0或

10、若△ABC两内角为、,满足sin= ,cos= 则此三角形的另一内角的余弦值为( )

(A) 或 (B) (C) (D) 或-

二、填空题:

11、已知 ,则cot( +A)= 。

12、等腰三角形的一底角的正弦为 ,则这个三角形顶角的正切值为 。

13、函数y=a-bcos3x(b0)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则a= ,b= 。

14、函数y=cos(2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5、函数y= 的定义域为 。

16、已知tan=2,则sin2-cos2= 。

17、若asin+cos=1且bsin-cos=1(k, )则ab= 。

18、若sin+sin+sin=0且cos+cos+cos=0则cos(-)= 。

三、解答题

19、已知0且sin (+)= ,cos (-)= ,求cos2,cos2

20、函数y=Asin(x+ )(A0,0,| |)的图象上有两个相邻的最高点P( ,5)和最低点Q( ,-5)。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21、已知 ,- 0,tan = ,tan = ,求2 + 的值。

22、求证: 。

23、求值:

24、设关于x的函数f(x)=2cos2x-2acosx-(2a+1)的最小值为F(a)

(1)求F(a)的表达式;

(2)试确定F(a)= 的a的值,并对此时的a求f(x)的最大值。

答案

1、C 2、D 3、B 4、C 5、B

6、D 7、B 8、A 9、B 10、C

11、2- 12、13、,-1 14、[k- ,k+ ]k Z

15、[2k- ,2k+ ],k Z 16、17、1 18、-

19、, 20、y=5sin(3x+ )

21、2+= 22、略 23、-

24、a=-1 f(x)有最大值为

篇8:初一数学试题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篇9:初一数学试题

初一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

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

2、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3、已知方程y=kx+b的两组解是则k=b=

4某工厂现在年产值是150万元,如果每增加1000元的投资一年可增加2500元的产值,设新增加的投资额为x万元,总产值为y万元,那么x,y所满足的方程为

5、学校购买35张电影票共用25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8元,乙种票每张6元,设甲种票x张,乙种票y张,则列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是

6、一根木棒长8米,分成两段,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1米,求这两段的长时,设其中一段为x米,另一段为y,那么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7、一个矩形周长为20cm,且长比宽大2cm,则矩形的.长为cm,宽为cm

二解答题

8学校的篮球比足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足球数的比为3:2,求这两种球队各是多少个?

9运往灾区的两批货物,第一批共480吨,用8节火车车厢和20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共运524吨,用10节火车车厢和6辆汽车正好装完,求每节火车车厢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

10、五.一期间,某商场搞优惠促销,决定由顾客抽奖决定折扣,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和九折,共付368元,这两面种商品原价之和为500元,问两种商品原价各是多少元?

相关专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