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士多啤梨不是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简介】感谢网友“士多啤梨不是黎”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篇2:《汉书?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阅读答案

《汉书?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阅读答案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屩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下驽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臣愿与子男及临淄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蕃,辄分昆弟,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行义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节选自《汉书卜式传》)

【注释】①屩(juē):草鞋。②缑(gōu)氏:与下文“成皋”、“临淄”、“博昌”均为地名。③漕:漕运,水道运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A.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B.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C.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D.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二是朝廷、官府,三是天子的别称。这里指天子。义同《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

B.外繇指戍边的徭役。按汉时规定每人每年戍边三日,即每人一生服役约一年。不去者则每年出钱三百作为戍边者开支的.来源之一。这三百钱叫做过更或更赋。

C.郎即郎官,在汉代是负责护卫陪从,以备顾问差遣的帝王侍从官郎中、中郎、侍郎和议郎的通称,中郎的职责是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D.上林即上林苑,秦朝始建,汉武帝扩建,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亦是汉武帝的尚武练兵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卜式看重手足之情,分家时将不动产尽数留给弟弟,只要了一百多头羊,致富后又分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

B.卜式养羊致富,富后不忘国家,不仅一再向国家和官府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奖赏的钱全部上缴官府。

C.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死,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但其义举被公孙弘歪曲。

D.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先后担任缑氏、成皋县令,后官至宰相,深受皇上的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行义于内矣。(5分)

参考答案

10.D(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11.A(“县官”在这里应是指朝廷)

12.B(A不止是“不动产”,应是“田、宅、财、物”;C关系错,“只要……就”改为“只有……才”;D“宰相”错,应是“齐相”。)

13.(1)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要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5分,每个分句1分)

(2)以前西河收成不好,带领齐地的人缴纳粮食;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请缨),虽然还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节义已经在上书的言辞中表现出来了。(5分,每个分句1分)

篇3:《卜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篇4:《卜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 “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篇5:《卜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式曰: 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 苟,子欲何? 式曰: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丞相弘曰: 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 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 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 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译文:

卜式,河南人(黄河以南人),以种田畜牧为工作。那时候汉朝正在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般家财帮助边疆。上级(皇帝)派人问卜式: 你想做官吗? 卜式说: 我自小牧羊,没有学习做官,不想做。 使者说: 你家裏有冤情,希望说出来吗? 卜式说: 我生来跟人没有争斗,同乡的人贫穷,我救济他们,不善良的人,我教育他们,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又怎麽会有冤情呢? 使者说: 那麽,你想要什麽呢? 卜式说: 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以死明节,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使者听见了,告诉了丞相弘。弘说: 这不是人之常情,不守规矩的臣子不可以用他,使法令混乱,希望陛下不要允许。 皇上不判罪(领情),(囚禁了)几年后放了他。卜式回家,又到田裏牧羊了。

一年多后,匈奴浑邪等人投降之后,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皆由朝廷支出,朝廷负担不起来。卜式又拿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髪给迁徙的民众。河南的富人(受影响),都帮助贫民,皇帝听到卜式的名字,说: 是以前希望捐出一般家产帮助边疆的人! ,就下诏赐给卜式很多奖赏。但卜式把这些奖赏全部还给了官府。那时候,富豪都争相把财产藏起来,唯有卜式还想给朝廷捐钱。汉武帝为了表彰他,下诏拜卜式为中郎官,赐爵左庶长,赏田十顷,布告天下,用来使其尊贵显赫,用他的良好品德教育、激励天下人。

初时,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 我有羊在林里,希望你去牧它们。 卜式才做了官,穿著布衣草鞋就去牧羊。一年多后,羊都很肥美。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人赶走,不要让整个群体败坏。 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想让他试著治理人民。将他升为缑氏令 。皇帝因为卜式忠诚,又升为齐王太傅,转做相。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答案:(1)使 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 好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答案:(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 人情 的? (2分)

答案: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 人情 。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篇6:《卜式传》阅读答案

《卜式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取材于《汉书》)

注释:①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弟尽破其产 其皆出于此乎

B. 吾妻之美我者 欲令子牧之

C. 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焉能致此位乎 青麻头伏焉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愿输家财半助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9.翻译:

(1)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3分)

(2)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4分)

篇7:卜式传的阅读题及答案

卜式传的阅读题及答案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篇8: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卜式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①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②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③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注:①输:捐献 ②见:表被动 ③浑邪:人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使使问式   使者以闻

B.臣生与人亡所争  河曲智叟亡以应

C.会浑邪等降   会天大雨,道不通

D.愿陛下勿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居,人皆从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C.而弟尽破其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乃召拜为中郎    凡三往,乃见

8.下列对文意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封他为中郎官。

D.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9. 文言翻译。(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译文:

(2)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卜式》)

译文:

参考答案:

6-8 ACD

9.(6分)(1)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2)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关键字“入”“则”“出”“拂”“以为”“死节”“宜”“而”各0.5分,句意各1分)

篇9:“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能致此位乎?

于是余有叹焉!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靠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是出于鼓励富商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两人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他们虽然不可能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11.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12.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8分。)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3分)

(2)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2分)

(3)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3分)

参考答案

8、【答案:B】(“见”表被动)

9、【答案: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焉”是“怎么”的意思,第二个“焉”句末语气词,无义。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

10、【答案: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

11、【答案: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

12. [共8分]

(1) 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来保全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3分,“诛”译为“攻打”或“讨伐等,译为“杀”不给分。“愚”译为“我”;“死节”译为“为气节而死”或“效死来保全节义”都可以。]

(2)[2分] 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句中三处省略,两处为介词宾语,译出任一处给1分;“闻”译为“禀告”“报告”等;]

(3)[3分]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会”译为“适逢”等1分,“习弩习船者”译对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篇10:《明史瞿式耜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瞿式耜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淳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天启元年调江陵。永丰民乞留,命再任。以忧归。

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普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铨,曹于汴宜秉宪,郑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寀请恤,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帝亦纳之。

十七年,福王立于南京。八月起式耜应天府丞。已,擢右佥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抚广西。明年夏,甫抵梧州,闻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谋僭号,召式耜。拒不往,而檄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止狼兵,勿应亨嘉调。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式耜议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至是为亨嘉所幽,乃遣使贺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为丁魁楚所攻,势窘,乃释式耜。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邦传共执亨嘉,乱遂定。唐王擢式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以晏日曙来代。式耜不入朝,退居广东。

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及是战守三月,琏功最多,元晔、可藻亦尽力。式耜身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援兵索饷而哗,式耜括库不足,妻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琏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几破者数矣。会陈邦彦等攻广州,大兵引而东,桂林获全。琏亦复阳朔及平乐,陈邦传亦由浔复梧州。王闻捷,封式耜临桂伯,琏新兴伯,元晔等进秩有差。(选自《明史·瞿式耜传》,有删节)

译文: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是礼部侍郎瞿景淳的孙子,湖广参议瞿汝说的儿子。他考中万历四十四年榜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任职期间实施利民政策。天启元年朝廷要调他到江陵。永丰县百姓请求让他留下来,朝廷任命他继续担任永丰知县。后来因为守丧回家去了。

崇祯元年(1628)他提升为户部给事中,上书说李国木普应该留在内阁,王永光应该主管选拔官吏,曹于汴应该掌管宪令,郑三俊、毕懋良应掌管户部事务,李邦华应主管军事。崇祯皇帝多半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他上书叙说朝政不公正,为王之肕请求抚恤,为孙慎行诉冤,请求立即杀掉杨镐、王化贞,澄清杨涟、左光斗勾结害人的不白之冤,追论原任辅臣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的罪过,皇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七年,福王在南京即位。八月起用式耜做应天府的府丞。后来,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方震孺巡抚广西。第二年夏天,他刚抵达梧州,就听到南京城被打下。靖江王亨嘉打算僭取皇位,召式耜见他,式耜拒绝了他没有去,而且传檄文给思恩的参将陈邦传要他帮助把守,阻止了狼兵过去,不要听从亨嘉的调遣。亨嘉到梧州,劫持了式耜,把他囚禁在桂林,并派人去取回他的敕印。开始,式耜主张立桂端王的儿子安仁王。等到唐王监国后,式耜认为按照辈份、排行他不应该立为皇帝,就没有奉表劝进,到现在被亨嘉囚禁在这里了,就派遣使者前去为唐王祝贺,并请求帮助。唐王高兴起来,而这时亨嘉遭受丁魁楚的攻击,形势难堪,就只好释放了式耜。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邦传一同捉拿了亨嘉,叛乱才平定下来。唐王提升式耜为兵部右侍郎,协助管理军事,暂时由晏日曙代理着。式耜没有入朝,而是退居广东去了。

当初,永明王有一次被贼兵捉住,焦琏率领队伍攀上爬墙,进去砸坏枷锁把他救了出来。永明王病得不能走路,焦琏就背着他走。永明王因此感激焦琏,就借他打败清江王的.战功,让他做了参将。到这个时候焦琏在桂林守御作战达三个月,功绩最大,元晔、可藻也尽了力。式耜冒着敌人射来的箭和打来的木雷石,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老天连续下雨,城墙被浇坏了,官兵们面无人色,式耜仍然平静地监督守城,所以官兵们没有投降的想法。援兵来讨军饷,趁机起哄,式耜把仓库中的东西全拿出来还不够,他的妻子邵氏捐出簪珥帮助凑。不久焦琏的部下官兵不和,一哄而散,桂林城几次差点被打下来。正好这时陈邦彦等人攻打广州,大清兵退出向东去了,桂林才得以保全。焦琏也收复了阳朔和平乐,陈邦传也从浔州出兵收复了梧州。永明王听到捷报,封式耜为临桂伯,焦琏为新兴伯,元晔等人也不同程度地升了官。

相关专题 河南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