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

饥饿艺术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饥饿艺术家”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目标。最新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薄弱原因分析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是迫于无奈,这些学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数学科目显得尤为突出。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显然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信心不足,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有一种“望数生畏”的感觉。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基本上是以数学的逻辑体系为主线展开,仍然是“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的模式,重点关注题型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去讲数学的价值、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等等内容。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审题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接触数学实际应用机会太少。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和狭隘,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数学概念、不断地解题,与专业、工作没多大联系,学生缺乏数学应用的动机和自觉性,对数学应用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

二、数学课重新定位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在中职学校不能不开,且要按照独立的、完整的课程来设置,关键是课程定位。中职教育的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它是与普通高中不同类别的教育,数学课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现代企业要求中职生做到“零距离”上岗,也就是说进入企业就能独立承担工作,不用企业再进行岗前培训。为了适应企业这种需求,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2+1”的中职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前两年专业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2+1”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比以前少了半年,但专业技能水平又不能降低,作为为专业课服务的数学课必然要减少授课的课时,这就要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推敲和精选,要讲生活中实用的、专业学习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中职学生学必需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中职数学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本着这样一种理念,笔者认为,不管何种专业,数学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2)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3)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这一目标,既能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又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数学基础。

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1.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因此,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

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的主要形式。数学课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让数学教师自学;

(2)以学校或一个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学习,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3)通过继续教育选修。

2.增加对数学史的介绍,提升数学在中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知识时,都尽可能给学生介绍数学史上该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的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数学史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地位,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创设引入新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认识基础和特点,通过选择生活实例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预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浸润在接近真实的情境探索知识的来源,最后水到渠成引出课题。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与情境设置中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更易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境体验能促使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与他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事实上,通常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生很少会在实践中主动地去应用。

4.增加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涉及中职数学知识点的应用问题主要是指数学知识可以运用到社会生活以及专业的多个层面。对中职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首先能意识到并且能识别,然后再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

教师选择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并依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进行编制,让学生体验应用的数学,把数学真正作为工具来使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教师要结合专业来设计具体应用题目,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专业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扩充、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

5. 在学生中开展数学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数学课程考核中实行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不但能引导日常的数学教学自觉地向应用的方向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的方法:(1)课堂评价。(2)课后评价。(3)测试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让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化。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和专业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才能重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

中职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而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极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其应用已经普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也已经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范围。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能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笔者针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问题,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相比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并且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尽管有的学生在初中学过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但是更多的是理论,其实际操作能力极为有限。面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的教师务必认清学生的实际,从基础知识起步,切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将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放在首位。确保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各种工作岗位的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其在社会就业中的优势。

毕竟在现代社会,计算机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工具,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极大。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职学生之后的就业之路,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掌握了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无疑会为中职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广大中职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1、通过教师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当然,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多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认真学习,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相关的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如,教学“word”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知识与名片设计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试着为自己设计一张极具个性的名片。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讲解及示范。教师可以当场一边为学生讲解,一边动手示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从而引导其规范地进行相关操作,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一教学内容的同时,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如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等等,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文说到,中职学生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计算机水平,相对都较低,而且他们的水平良莠不齐。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其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接受知识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在此,笔者认为教师不能沿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应切实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教学计划。

对此,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法。也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等等,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就避免了一刀切导致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下的问题。利用这种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形成帮扶关系,让高层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帮助其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培养,并有所提高。

3、借助相关网络媒体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显然远远不够。因而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如何从网络上查询相关资料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谓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还应将其转化为技能。这就需要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及信息,这才算是真正具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转化为技能,并注重实践运用。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让中职学生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实用型人才,最终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为自己之后的就业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就中职学校而言,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对于即将走上就业之路的中职学生来说,其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因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技能,促使中职学生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篇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然是不仅需要研究型、教学型、开发型的白领人才,也迫切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灰领、蓝领人才.学校必须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数学课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培养能力的实用型为主要目的.

作 者:杨建荣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H19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能力  

篇4: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每一位职校教师身上。所以,教师要紧跟市场的脉搏,转变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新能力;中职学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不得不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因此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紧跟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

一、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行为规范差,创新离中职学生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也有同样的观点。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摈弃这错误的观点。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是差一点,其智力水平并不比考上高中的学生低,他们同样对未来有憧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学主要是教学生知识,学生只要按教师的教导学会书上的知识和技能就行了。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更重要。

2.转变学生的观念。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大多数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明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被人认为是低能儿,但他最终成为“发明大王”。对中职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有优势。首先,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不用在题海中挣扎,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中职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也有较强的实操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生可以自由表现,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则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若教师上课时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权威的姿态,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思维就被抑制,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如讲RLC串联电路,当画相量图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书本上的相量图不画成Uc>UL呢?经过讨论,分析,学生懂得了当XL>XC时,电路呈感性;当XL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现阶段中职学校各科的课时普遍较紧,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第二课堂不是课堂的简单延续。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分析结果,教师以顾问身份出现。这样学生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受教师的影响更小,更容易创新。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觉性,对提升创造力很有好处。

4.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训练。(1)观察;(2)联想和想象;(3)抽象;(4)模式认识(对复杂的事物理出头绪找到共性,纳入规范);(5)类比;(6)躯体思维(通过感官感知从而加深理解);(7)层次思维(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9)模型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成一个模型);(10)转化思维;(11)综合(能运用各种帮助思维的工具得出结果)。

在信息时代,学生最重要的已不是他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当他需要知识时,他知道用什么手段获得所需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改变以教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把创新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

篇5: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论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论文

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也是为实践服务.就拿数学中的数和形的概念而言,它们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人类认知的不断发展的产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更加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的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有的中学生学习兴趣低,原因很多.如果教学的困难来自数学本身的缺陷,只要“割肉疗伤”,对数学进行再创造,必要时将数学变容易些,变通俗些,再与实际结合训练应用数学的意识,国际评估表明,我国的学生应用能力差,因而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人们习惯将应用能力误认为另外的三大传统能力,因而效果很不好.

1、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在观察中讲理论,从生活中引入概念,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兴趣,例如生活中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想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和负数的实际背景,计算银行的存款利息等就可以为我们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此法形象生动效果好,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2、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的价值.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经常被数学内容的严密、抽象性掩盖,导致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分析教材时就要充分挖掘知识在生活实践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有些表面看起来无法直接联系的`知识,其实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学习了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砖的费用,通过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市场上地板的种类,探索地砖的镶嵌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中的运用,学生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切实的了解到熟悉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贴近生活设计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通过解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联系农业科技、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等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对存在的困难的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本城区的地图放入课堂,让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城区有关部门的坐标,再根据有关部门的坐标确定其位置,将知识真正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者多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有趣而又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状态,让学生很容易去思考其中的道路,从而获得圆的定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的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课后一些美丽的图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秀到图案的画法,并且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时,可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风车图案的每一叶片可以缩成一条直线,当叶片为伸展或者收缩状态时均可以旋转或者其它图案,紫荆花图案由鼠标拖动或者旋转控制可以演示开花的结果的形态过程等,在美的熏陶中,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的无穷魅力,妙不可言,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的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旗杆的高度等问题中,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实际能力相适宜的问题时,他们便会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来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认识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者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应用意识,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篇6: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论文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一种工具,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获得数学信息,再对数学信息进行分类、加工等,从而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修养,反过来更好地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数学的方法去探索世界。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其它能力的起点、基础。因此,研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也成了数学界的热门话题。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数学阅读与他科阅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恰巧地应用那些心理理论、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使数学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等。笔者仅从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谈个人的收获与体会。

一、概读、体验情景

不同的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实际背景。概读中如果安排学生体验一下该问题的情景环节,体验往往与联想、想象交织在一起,如读后要学生想象一下:该问题是怎样一幅情节生动的人物故事画,或是怎样一幅俊秀的山水写意图,或是怎样一首动人心肠的优美诗句。经过这样的体验、欣赏,便可激发起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立志、发愤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意志。这一环节要把握好度,防止过度,影响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此时的体验欣赏并不是文学的`欣赏,不是目的,只是为解决问题所做的一个情感准备,是一种助推器。如例一:公元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其震级之高,破坏力之大均为历史罕见。震后国家防震局准备在汶川再建一个地震观测站C,地址C是在一个三角形区域的一条马路ON上,在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一条马路OM和另一条马路MN上原有一个地震观测站A和地震研究所B。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尽量让两站一所资源共享,准备新建的观测站C应建在ON的什么位置。

(1)A、B到C的距离相等。

(2)A、B到C的距离之差最大。

(3)A、B、C三地的距离之和最短 ?

解决这个问题时,就要安排学生阅读后体验联想一下汶川地震发生的悲惨情景,国际国内志愿着救灾的感人故事和此刻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等。这样的铺陈,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细读建立数学模型

细读这一过程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阅读,要将读与思结合,经历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这里“伪”“粗”指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载体。不同的数学模型有不同的背景,就是同一数学模型也有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真”“精”指的是该问题涉及的数学过程,数学术语,数量关系等,这些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材料,研究的核心。然后确立可建立的数学模型是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函数模型,方程不等式模型或是某类几何模型。然后回忆该类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为解决问题做好了物质准备。

三、析读明晰数量关系

析读这一阶段,教师先要简介一些呈现数量关系的方式:有显性方式。如材料中的“和”“差”“倍”“份”等关键字眼,也有隐性方式。这一阶段的教学除了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很好地促使学生发挥合作交流的效能,防止老师过快给出结论,要给学生给足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自己遇到的困惑,分享个人与他人的成果,在这一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迁移、内化、叹服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境界,这一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不仅学生数学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甚至对促进学生人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尤其不要悲叹,启而不发,还要允许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迷路、挫折,甚至是失败,这些都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也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可能是对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四、研读探究解法

这一阶段是在解读明晰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解答的过程,也就是将数学模型具体化形式化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要在前阶段交流成果的基础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在解答过程出现问题、疑惑时,再进行阅读,寻找病因和解答方法,即动手做数学的过程。

五、复读得到迁移升华

当所研究的问题获得解决后,学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外溢,这时教师可顺势提出,冷静回顾探索的过程能否寻求更大的满足,让学生思考交流。这一过程不是同学的重读,而是从该问题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定势,使解决问题的各种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要提升这一阶段的质量,教师的确要真正做个有心人,勤于思索、勤于总结、勤于与学生交流,才会打开学生的发动机。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其它环节中数学问题能力的最高体现,这一阶段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其它数学能力的突飞猛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个人觉得要力争做好五个结合,即读与体验结合,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阅读,为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读与思结合,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在读中思索如何建立模型,在建模中审慎阅读。为解决问题提供物质储备;读与交流结合,在读后交流,交流中阅读,在交流中探求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架设桥梁;读与做结合,在阅读后赏识如何做题,在做题中重新阅读,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读与反思结合,在问题解决后反思,在反思后重新阅读,以求得自身数学素养的大幅度提升,使数学学习进入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篇7: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一、让学生乐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快乐地学习,他们的思维才能不受任何禁锢,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来。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营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紧张、有压抑感的环境中,那么,学生很难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平时由于学生角色的定位,对教师总是有一种惧怕感,总是对教师的话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乐学的环境,要经常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大朋友。这样,当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的威严存在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才能大胆发言,才能敢于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当这种情绪被我们激发出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随之产生。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去创新,对一些反常的思维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即使是错误的思路与想法,我们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去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同时,在课堂上,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环境,教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我们都要笑着面对,把自己乐观的一面带给学生,不能把一些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何,我们都要平等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乐学的环境中萌发创新的想法。

二、让学生乐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总是让学生练,学生拿到题目就做,题目还没有完整地看一篇就拿起笔来解答,只要学生把正确答案做出来就可以了,造成有的学生不是做借题目就是少做题目。没有让学生去观察题目中的一些创新条件,没有让学生去寻找题目中可以创新的条件。造成了学生只是一个解题工具,而不是一个创新的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要对所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想去看。在看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去看,只有学生有目的地去看,才能让自己的看有次序,有条理性,从而获得观察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看才是有效的看,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引导学生乐看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看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要认真仔细地去看,要发现题目中所隐含着的一些细微条件。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有可能实现。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反复看教材中的演示图片,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当时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基本上能得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但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通过观察,我感觉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太麻烦了,我有一种简单的推导方法,那就是先用一个圆柱体容器,装满水后把它再倒进一个与它底面积相同的长方体容器内,看一看水面的高度是不是与圆柱体的高度一样,如果一样,那么,因为长方体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那么,圆柱体体积也就是底面积乘以高了。”这种通过观察而得出来的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虽然不是十分精确,但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这种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乐思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数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它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能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与见解,允许学生走入思维的误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勇于“犯错”。当学生解题出错时,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激励、暗示等方法来让学生重新整理思路。让学生得以继续思考,把纠正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让学生乐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只有充分展开想象,才能创新出新的知识来。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给学生的“胡思乱想”提供平台,给他们的想象提供机会,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可以快乐地想象。就像前面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想象,那么,这位学生也就不可能创新出另外一种推导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思索,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发展。

篇8: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探讨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一是先钻进去,把书读厚。二是再跳出来,把书读薄。三是复习、巩固、回味、加深。四是培养读书能力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读书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是多方面的。但是抓好读书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带有根本性的。谈到对于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很多名家各有论述。我们是教数学的,华罗庚教授谈读书的两句话给我们的印象很深。他说:先“钻进去,把书读厚”,再“跳出来,把书读薄”。我们力图使这两句话具体化。

一、先钻进去,把书读厚

学生在读数学课本的时候,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浮在面上钻不进去。读书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不会深入思考,提不出问题。教师怎样引导他们呢?首要的是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在思考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它既是初步思考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前提。把书读“厚”的过程正是在一系列问题的不断提出又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读书的进程中,当扫除了一般性的障碍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思考和提问题:

1.深的方面,就是抓概念、原理等的实质。

2.广的方面,就是抓概念、定理、法则等能不能做出推论或推广。

3.纵的方面,就是抓概念和原理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基础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

4.横的方面,就是抓平行概念(或性质等)之间的联系。

5.用的方面,就是抓概念、原理等有什么用途以及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五个方面,关键是“深”字。深入钻研的程度决定了广、纵、横、用的水平。这样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养成深入钻研问题的兴趣和习惯。他们不再满足于对课文的一般理解,而是总想钻得深透些。

二、再跳出来,把书读薄

书越读越厚,认识越来越深广,这是读书进程的第一阶段,或称分析阶段。这时所获得的知识虽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还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读书还有待于发展到归纳总结阶段,或称综合阶段,很多课本的章末小结就属于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所说的归纳总结是着力于探索揭示本章的概念和原理等之间的“纵、横”联系。

三、复习、巩固、回味、加深

教师可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按下面的步骤复习:

1.回忆每章教材结构是怎样建立的。通过回忆既温习了局部,又胸有全局,更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在联系。这是复习数学的根本。

2.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学生习惯于记住例题的类型去作习题。教师应要求学生遇到问题联想理论,站在理论之上分析问题。

3.学会总结解题的经验。对于典型习题,做后要养成总结经验的习惯:什么是决定性的一步?什么是主要困难?在解题中暴露出在知识上或思路⊥的弱点或不足?解法是否可以改进?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条件中哪些是本质性的'?哪些是非本质性的?能否把这个题目做出推广从而发现同类问题的一般解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了对题目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了解题能力。这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措施。

4.做错了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教师应要求学生回到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的运算、绘图上。

5.做章末解题小结。教师在一章教学之后,应要求学生把本章分散做过的习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分类,总结出每一类题目的解法和技巧。而且把它们上升到理论。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读书能力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几个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要把知识教学和认识论、方法论教学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某个方面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教育。

(1)逻辑知识的教育。逻辑知识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教学中对学生迸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和逻辑知识的教育相结合。(2)变换角度看问题的教育。从新的角度看原来的问题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会使人思想活跃,思路宽阔,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教学中既介绍前人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在数学史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又引导学生在今天的数学学习中有意识地效仿运用。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反复运用数与形这两个侧面互相联系、互相启发、互相渗透、互相验证的方法等等。(3)科学的演绎体系的教育。科学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公认。教师既讲数学发展史,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例如对于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发掘、整理它的演绎体系。上面提到的对全章教材结构的总结,就是演绎体系的形象描述。(4)归纳与类比的教育。归纳与类比是人们向知识新领域探索的重要手段。对中学生进行这种教育,培养这种能力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5)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贯穿在每个单元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在教学进程上,一般应先见森林(或树木)后看树木(或森林)。处理好知识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个学科要这样做,一个单元也应如此。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把问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揭示出来,诱导学生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在教学形式上,把读书和研究(创造)相结合。在某种意义上讲,读书是研究(创造)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创造)是读书进程的继续和发展。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读书趋向更高更深的阶段。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在读书中引导学生狠抓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使读书和研究(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2)在读书中引导学生模拟科研人员发现真理的某些过程,是读书和研究(创造)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尽力捕捉时机,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探索内容,引导学生把读书和研究(创造)相结合。由于思维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亲身经历了发现真理的某些过程,所以不仅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亲切深刻,而且分享到做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的喜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研究(创造)才能是十分有益的。

篇9: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中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亮点之一,就是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口语交际、写作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倾听话语、口语表达、阅读赏析、书面写作等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职业能力既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一个人知识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是一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其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应用,还能发现知识、探究知识,体现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对锻炼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基本要素

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是以学生直接经验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通过“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培养,形成较完善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以学生认知能力为主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一般语文能力,其基本建构表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基本属性上,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且难以准确概括的能力体系。但就从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来看,其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阅读与欣赏能力。这是把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调整、吸纳,形成自己知识体系一部分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比如,学习课文“人生的境界”,通过对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个等级由低到高的分析理解,激发质疑思辩,从而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以此提升学生主观觉悟和精神境界,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鉴别性和批判性。(2)表达与交流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作为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以知识积累来增强应变能力,善于控制言行锻炼沉着冷静,要尽可能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提高善说会听的'基本功。比如,中职语文教材辩论篇,就是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科学创新能力,通过创设条件、课堂展示、分组活动,让学生们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有理有据,使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应用与实践能力。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活动服务。它是以学生主体实践,运用语文交际工具展现的一种技能。就如木匠手中的斧、刨、锯等工具,必须进行反复训练,把握要领,形成技能,从而达到游刃有余境界。因此,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课,有利于学生把语文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实践应用能力。如“导游介绍”实践活动,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家乡介绍,制定合理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效环节,拓展后续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一次家乡导游实践活动中,既有效用到“讲解”技能,又展示表达能力,更学会服务技巧,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二、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事实上,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其语文实践应用能力高低,不仅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比如,一个学生字迹潦草,填写简单的简历都叙述不清,其专业技能再适合岗位需求,在招聘环节都可能被淘汰。对此,培养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就要明确一般职业性、专业性和关键性三种目标。(1)一般职业性目标。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通常表现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体现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结合教材学习,通过课堂组织表演课本剧、朗读比赛、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会课文学习内容。比如,在《茶馆》(节选)的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建立课文角色表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堂上进行汇报演出,新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学生表达交流等一般职业能力。(2)专业性目标。这主要是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主,提高学生网上信息收集判断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比如: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文学社团、班级微信群、QQ群等载体,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可通过创设摄影、美术、动漫游戏兴趣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特长,帮助学生掌握较强专业性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3)关键性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培养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和终极目标,它是对一般职业能力的重要延伸,决定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把知识称作为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就堪称职业点金术。因此,让学生掌握不断获得语文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时,既要抓住“人与思想”这一关键词,织出“思想”的学习内容“网”也要通过体会帕斯卡尔深邃思想与形象化语言高度融合的表达特色,鼓励学生从不同角色尝试对文章进行思考,并以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列举经历的人和事来说明帕斯卡尔的观点。由此,构筑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知识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语文实践应用成为学生自觉行为。

三、中职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明确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基本要素和目标的基础上,就要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能力培养,通过把中职语文教学视野投放到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将来从事的岗位上,让学生在语文实践应用中获取直观感知和切身体验。(1)筛选课程。结合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要从现行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中,选择适宜培养目标的课程进行有效训练。如海报、会议记录等文体,工作生活中应用广,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教学中可多层次多角度根据学生未来职业情境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设置环节。根据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应从能力培养角度设置准备、成果展示和师生、生生互评等三个环节,使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都成为能力培养的基础点。此外,活动时应坚持“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如青少年吸烟情况大讨论。通过研究分析吸烟原因,针对好奇、模仿造成青少年吸烟不良现象的危害认识,引导学生交流、反思,再以互评环节锻炼学生交流、记忆、应变、观察能力。(3)组织活动。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做”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与“经验”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课程教学组织中应结合实际设置不同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从而达到“习得”到“领悟”的升华。比如,在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时,可设置“访谈、采访”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走出班级、校园,对学生、老师、社会群众进行随机采访,既可在活动中训练学生提问技巧及体态语言表达等能力,又能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调查和撰写报告等能力,同时更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中职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良好就业,就要认真寻求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语文实践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晓涛.谈语文应用能力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培养.网友世界,,(14).

[2]范立娟.刍议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新课程学习,2014,(07).

篇10:浅析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坤

摘 要: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其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就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鉴于计算机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毫无疑问,唯有切实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能促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篇11:浅析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切实达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的,各计算机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完成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而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唯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有可能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两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首先,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远远比不上普通高中学生,并且他们关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论与实践是脱节

的。由此,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次,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的是,中职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培养,因为他们走出校园就意味着步入工作岗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的任务。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因而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必须利用在校的两三年时间,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努力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借助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才能在往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不难看出,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容忽视,这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鉴于上述所分析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而言,还应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来定。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总结出来的.几个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方法。

1.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然后在知识的指导下大胆动手,以完成相关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能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知识并进行应用,这对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教学Word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安排学生自主设计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然会努力探索,从而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总是习惯于将知识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接受知识,应用能力简直就无从说起。对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充分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力求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比如,引导学生制作一张声像图文并茂的动画,就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然得到有效的培养。

3.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的最好见证就是通过拓展延伸的方法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学。因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务必在教学之后安排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就达到了知识应用的目的,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自然得到培养。具体来说,比如,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借助课外时间从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以丰富课堂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有效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有效做到了学以致用,充分培养了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当然,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而言,还需各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来定。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谓殊途同归。

总之,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计算机的应用永远处于重要地位,计算机永远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尤其对于即将走上相关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机应用的知识,有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迅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家华。浅谈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05)。

[2]崔亚军。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67)。

[3]梁智。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07)。

(作者单位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篇12: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中职学校的数控机械加工专业项目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研究出发,深刻理解项目教学法与职业能力的.内涵,说明要实施项目教学必须先要做好项目教学中涉及的实训车间、项目课程体系、项目教材、师资培训等准备工作,通过项目教学实例提炼出项目教学法独有的七个教学程序,归纳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从而阐明了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 者:刘文广 黄志  作者单位: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中江,618100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职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篇13:数学审题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学审题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作为直接影响学生解题能力与解题思路的核心环节。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获取题目信息,进而准确的分析题目,最后顺利解答。以达到有效、快速的思考方式,准确、清晰解题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好的读题习惯与审题能力。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教学建议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数量关系,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且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快速的筛选和处理信息,养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一、如何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培养学生读题的耐心,每道题应当至少过三遍,首先要做到不多字,少字,错字。很多学生读题时没有耐心,题目草草看过,并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作答。例如有一题:“大于0.5小于0.7的小数只有一个”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认为只有0.6。我再将题目读一遍“大于0.5小于0.7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与之前做一比较,学生都发现之前错了,如果只是论“小数”,应该有无数个,而“一位小数”才只有一个。老师如果能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悉心指导,每次读题要求学生读3遍以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读题习惯。例如可进行师生间的跟读,学生间的竞赛阅读、集体阅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读题兴趣。

(二)划出题目重点,确定解题思路

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结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思路和结果。审题时,一定要多读。多读才能理清题目的要求,准确答题。我们在读题时,可以划出题目重点,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多读、细读,帮助学生分清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不必要条件,更加清晰地理解题意,准确地解答题目。有时候题目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就乱了手脚,找不准题目的关键字,从而无法正确地理解题意。学生薄弱的环节在于对题目中情境性的语言缺乏了解、认识也不充分,这样一来解题思路就受到了限制。我们通过抓重点、找关键就可以来进行突破,加之上文中多次提到的认真审题,我们就不难理清思路,从而解决题目了。

(三)多概括、多总结、常归纳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有了归类和概括数学思想的能力。较之低年级的数学基础知识,有了更高的领悟和范畴。数学方法也是数学思想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形式,其特点是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性,可作为解答数学题的方法、手段。学生在审题时,对数学思想及方法多作归纳、总结,才能够在实际应用当中更加得心应手。领悟了思想与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巧,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遇到更复杂的题目时也能轻而易举的解答了。比如平常容易出现错误的分率、工程、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答题的思路方法,就会轻松很多了。

(四)对于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求出问题的答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回顾问题和反思过程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对解题的回顾,以及对解题思路的细致剖析,对同类型问题的归纳、概括,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并应用到新的实际问题中去。

二、实际应用中的教学建议与解决措施

(一)不明题意,草率作答

【教学建议: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上述问题出现,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学生审题时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读题,审题不清。因此,在教学过程和题目的实际操作中,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找准关键词细心推敲,也要联合上下句语态、语境耐心思考。解题思维不要过于僵化,也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有时候尽管题目很简单,在审题时也丝毫不能懈怠,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思路不清引起的错误作答

【教学建议:增加数学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前后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克服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我们也应当留意生活中的与数学相关的常识,积累经验。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学生们平常也可以稍加留心,丰富并积累知识与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指向性错误引起的思路中断

【教学建议: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举例说明,有题目为某洗衣机制造厂9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10天每天生产320台洗衣机,后20天每天生产30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6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洗衣机多少台?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容易把注意力错误的集中在“其实只关注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洗衣机台数,然后去掉超额数,就是答案了。只要找准关键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结语

教师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也需要老师未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娟娟.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24):127-129.

[2]郑梅娟.读题、审题———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4,(08):63-64.

[3]殷璠.浅谈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28):56-57.

相关专题 中职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