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和实践论文

泛或或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和实践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泛或或”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和实践论文(共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和实践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和实践论文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后,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去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求真理。

二、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走向知识殿堂的顶端,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和奥秘。课堂学习情境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学到数学知识的真谛。在学习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我事先准备好了一根毛线,之后把毛线的一段固定在黑板上,用粉笔沿着毛线的另一端画了一个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好奇我在干什么?我要讲什么?之后我又画出了这个图形,学生看后很容易地就理解了弧度的定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这样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获得的,他们记忆的更深刻,理解的更容易,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进步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教师在新课改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学习,只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式上升;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条件和时机,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复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图像,之后让学生根据图像写出他们的单调区间、对称点和对称轴。学生看到图像后,很是感兴趣,纷纷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开始了热烈地讨论,他们一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下图像,一边讨论着写下了我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都积极地进行着思考和探究。

四、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于数学练习题的选择要精挑细讲,给学生更多接触更多题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若sin2x+cosx+a=0有实根,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学生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可以解出来这道题,可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这道题的解法,教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思考,看看如果把试题变了学生还会不会解。例如我就把试题变成了:若关于x的方程式sin2x+sinx+a=0有实数解,求实数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学生如果第一道题会了,那么第二道题岂不是“小菜一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五、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放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马上可以应用到教学中的时候,学生就会拥有更大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探索生活中更多的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这种良性循环会使他们增加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中去探索、发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全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和数学成绩的提高。

篇2: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论文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

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地位关系.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一个学习氛围,这是对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把学生看做课堂教学的主体,然后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在必要时,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相互合作,平等尊重.

2.

数学教学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提出问题;一个是探索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应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中心不断地展开,从而进行扩展探索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

这一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一节课讲到最后教师都会给出一个评价,而评价的好与坏,主要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是否对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所帮助,有所提高.

教师不能单一地看待问题与结果,要多角度多元化的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及时纠正,相反,对待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励.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

1.

对于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认知以及道德素质的水平.

一个好的老师,除了应具备超强的教学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应具备的能力处,还应该时刻关注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的趋势.

这是一种态度,对教育认真,对学生负责.

2.

对于学生,要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思想当中的不足之处.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分析和指导.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了解教学的模式,从而更快地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3.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学习与探讨中一定会有避免不了的问题出现,而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进行探究的目的所在.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

4.

要及时对探究进行总结,并进行整理.

经过探究以后,教师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汇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探究的结果能够成为一种理论,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够加以利用.

三、探究式教学体现的原则

1.

自由开放的原则.

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可以任意表达奇特的想法,畅想自己的内心想法,使自己的思维更好的发散,思维更活跃.

2.

合作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友好的合作,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要听取教师的指导,共同学习与进步,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研究效果.

3.

平等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在探究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各自发表言论,阐述观点,平等的原则提供了一个更为轻松的学习与探讨的氛围,从中取长补短.

4.

鼓励性原则.

在探究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及时进行表扬,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的自信.

5.

适度性原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探究的历史也十分深远.

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把探究的内容、问题等规划在相对较为合适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综合各种因素,扬长避短,最终使其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这种探究式教学成为主流,让教育教学发展的更好.

作者:赵慧霞 单位:陕西省府谷职业中专

篇3: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论文

一、类比思想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学生便逐渐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然后这个知识结构不断横向和纵向进行发展和延伸.

当学生能建立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时,便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而类比思想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类比思想能够把一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正弦和余弦的公式”时,教师将两者进行一定的比较,能够发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单纯记忆两个公式要简单得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又如,在讲“两角之和和差”时,教师要综合两者的规律,找出其中的差别和联系,这样能比较清晰地找出两者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中,同样可以把两者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计算方法、不同的概念之间,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实现知识网络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

同时,学生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和改善.

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了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类比思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和数学教学相匹配.

目前,我国教育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类比思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类比思想可以促进各种理论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在运用类比思想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类比的教学思维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运用类比思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运用中也会得心应手.

在以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类比思想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促使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和改善.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需要不断的改革,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类比思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师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类比思想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在运用类比思想的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联想,可以将一些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联系,增加了数学的连贯性,同时可以把一些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在运用类比思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联系和模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联想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金忠莲 单位:浙江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篇4: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一、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大师,同样适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备好一节课,往往能够为教师增加更多的自信,并且,在教学中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本,遵循课标,目标明确

教材始终都是教师准备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定理、定义、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深入掌握,理解编者的写作思路,分清主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课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加贴近考纲要求.在掌握了教材以及课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对自己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

(二)备“学生”,备“自己”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其亦为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大力提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对社会中的事物发生原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数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年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便日益凸显.高中数学知识尽管并没有多么高深,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借用其进行阐明道理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深入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显著增强,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正在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启发式以及数形结合方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的高度发散,进而实现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注重例题的恰当选择

(一)设置巧妙的例题,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优美”,使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抽象的”、“抓不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

(二)借助“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只能在不断地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产生.如果学生永远都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只能是“存储器”,而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拓展思维,将各方面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四、不断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前,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充分地反思学生,反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某些问题的习惯解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预测,知己知彼.教学中,教师多班任教时,在上一个班中的讲解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就要反思改进.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做好教学评估

传统的高中教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地认为评价方法等同于纸笔测验,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新时期课程改革重点提出: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方法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口试、笔试、作业分析、课堂表现、建立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提高,表扬、鼓励后进生的进步.

篇5: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总结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篇6: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钟伟香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学者,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最有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精”问,问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切忌提“对不对”“是不是”“不是吗”等毫无启发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提问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提问技巧。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并灵活运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最好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其次,提问的语言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最后,每次提问,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盲目地提问,无效地提问。

三、提倡学生注重预习

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就高中数学这门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很严。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曾清晰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习题预习。在文本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并且通过分析、整理,能够掌握概念、公式的特点、规律,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方便在新授课中的学习。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能够提前将文本相应的习题做一遍,并找出相应的重难点。

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相对于以往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的新型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转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教师只需要伺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15)。

[2]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篇7: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师要做到精讲,需要解决的问题

精讲的过程要努力做到“四精”:内容精简、语言精练、方法精湛、突破精准。内容精简是重点,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主线,结合学情适当调整和精减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启发性强;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通常一节课,精讲用时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如果用时过多则势必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巩固练习。对于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言,代替老师讲;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才能突破的问题,只进行点拨,剩下的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在有学生突破了后再请学生讲;对于学生没有办法突破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做到讲解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最终突破难点;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智慧型教师。

二、精讲的基本策略

1.研究教材,明确精讲内容。

教学大纲和苏教版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想明确精讲的内容,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教材的安排,能够把握知识主干,在教材整体结构的指引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文化知识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不重合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给学生科学的、先进的内容;其次需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涵,数学学科的特点,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让精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融为一体。

2.精选教学方法,设计精讲思路。

教师通过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也备自己,精心选取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讲”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设计精讲思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的认知规律,需要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仅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要抓住学生主体,让学生的心理系统与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冲突,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才能讲出高效。

3.对重要问题精心加工。

精心加工是指为了对知识能够保持长期的、真正的理解,必须补充细节,补充材料,举例,推理,深入研究。所谓讲深讲透,其实就是要重拳出击,泛泛而谈不如不谈。重要内容一般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契合点。重点是指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的主干知识。精讲时,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网络中定位,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知识本身,并且联系相关类似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例如数学的每一个定理,不仅要讲清内容,而且要探索其起源,证明其形成过程,讲清楚该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发展及对本章的知识体系的影响。难点通常是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内容。对于难点,应该采取适当分割,化整为零,做好铺垫,降低坡度,转化为多个小题,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注重和学生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消化。知识契合点是新旧知识之间转化的结合点或者是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学生弄清不同知识,掌握不同知识的'关键点。精讲时要认真弄清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比较,仔细分析,通过拓展训练揭示问题的实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并巩固旧的知识点。

4.运用课堂语言艺术。

“精讲”要求课堂语言准确,规范,能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同时课堂语言还不能乏味,不能枯燥,要具有启发性;语言表达既要条理清晰,又不能过于枯燥,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演员,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应该准确使用普通话,富有激情,抑扬顿挫,发挥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兴趣盎然地上完一节又一节数学课。5.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集成,信息量巨大,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强烈的视觉表达,可以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示,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的知识,辅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以激发,可以适度增加教学内容,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课堂教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精讲效率。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施“精讲”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运用先进教育技术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精讲中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在备课是一定要想清楚准备提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问?究竟怎么问比较好?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要让问题具备问的意义,问题同时还要有梯度,要给学生搭台阶,如果能兼顾趣味性就更好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充满兴趣,主动思考,激发学习潜能。

2.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并展示学生的错误,要鼓励学生争辩,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能听得见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时要能听得进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唯我独尊”,千万不要一刀切,什么都得听我们的,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时候学生的提问、质疑、方法可能更好,更有价值,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3.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加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用来解决课堂秩序问题的行为和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听课,要巧妙布局设置问题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除了要传授课本知识外,还要履行教育的职责,师生要平等交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寄托,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要重点讲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把握学情和课堂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后会的教师也不讲;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这样可以尽量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之,我们的教学中心应该放在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实践证明,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讲明重点,讲透难点,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精讲,则必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篇8: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内容编排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出现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也在寻求新的方法去增加教学实效。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展开研讨。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由于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数学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如何考高分进行,导致数学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分数,因此可以对于其他数学素质忽略不计。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更像是无根之木,只注重表面,不重视内在,最终也导致学生在取得高分和综合发展方面进退两难,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学目标。针对以上不足,为了改善这种教育上舍本逐末的情况,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为例,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详细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方法培养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的做法,增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新课标教学实施的今天,更应该强化认知,顺应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势。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首次提到了数学素养的优先发展,注重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兴趣性和基础性三个方面。基于一个核心、多种选择、多个层次的基本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新课标的要求为蓝本,增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从而减少只重成绩的片面化追求。

二、激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利用和发展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授教。例如,在对苏教版《函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在讲到有关函数的最值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烟花表演视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烟花想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距地面多远时爆炸最合适?”可用f(x)max公式得出,高度(h)与时间(t)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通过h=20t-5t2的公式得出。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高效性。

三、领会知识精髓,勇于实践创新

在高中数学中,以苏教版函数教学为例,它其实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部分,因为大量的数学关系都是数学对象间的数量关系,它们总是以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了函数,就掌握了高中数学的核心。在函数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授方法,让学生便于领会知识精髓,并且习得这种实践创新的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勇于在解题时创新思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苏教版的“最大公约数”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例,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师可以利用“辗转相除法”,即先求得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1734=816×2+102;816=102×8,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1343=102×13+17,102=17×6,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为17。因此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为17。从解题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此题深入探究,去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探究,鼓励他们自行尝试解题,然后再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再比如教师讲授时也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先将三个数用刻度表示得出每个长度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分成相应的长度,以找到其最大公约数,便于思考和推导。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想要在不影响教学升学率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并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将创新教学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革新教学模式,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敢于突破教学的瓶颈,通过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出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之中,从而推动数学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同行多交流,做好教学评估与学情分析,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创新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清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创新[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1):11.

[2]蒋靖玉.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手段[J].魅力中国,(8):165.

篇9: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我国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学思想与指导的方法,更加别具一格。若想使学生在新课标下永久的受益,就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符合当下的教学观。本文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适合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思想共有四种,分别为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转化法以及待定系数法。

关键词: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待定系数

据调查了解显示,当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很讨厌学习数学,一听见要学数学就开始头疼,且不知道如何学习数学,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因此,相关学者们提出了新课标,希望利用新的数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高中数学。

1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其是指在面对数学问题的各种情况时,对出现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去解决,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方法。分类讨论法既是一种常规的逻辑方法,又是一种特别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分类讨论法的本质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分类整理时将整化为零、将零积攒为整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法的特点是使数学问题越来越清晰,具有综合性、逻辑性以及探索性,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具有条理性与概括性[1]。之所以会出现分类讨论的原因共有三种:一是在数学定义进行分类时会涉及到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二是在数学公式、定理、运算性质、运算法则等条件限制下进行分类会涉及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难题;三是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或相关问题时,对其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探讨时所遇到的难题。在分类讨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的目标,然后确定统一的标准,最后进行科学的排列,使其不遗漏、不重复,并开始进行不越级的探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确保探讨的对象不漏不重。

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概念是将数和形排列成对应的关系,使二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转化,以此来达到解题的目的。数形结合的内容共有五种:一是实数和数轴中的点成对应形式;二是函数和图形成对应形式;三是曲线和方程成对应形式;四是在几何元素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出复数的定义、三件函数的定义等;五是在等式以及代数式中的构造具有非常醒目的几何意义,例如等式等[2]。数形结合的作用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使抽象思维转换成形象思维;二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后,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解题速度与质量。数形结合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在解决不等式时、解决函数值域及最值时法、解决三角函数时等均可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优点是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更容易找到解题捷径。

3转化的数学思想

转化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转化思想的方法是对于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将其中的未知的问题转变成已知的问题、繁琐的问题转变成简单的问题、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数学中的问题以及没有条理的问题转变成有条理的问题等。可见,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抓住机会训练自身的转化思想,使我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3]。转化思想的特点是灵活性、多样性。其优点是可以使数和数之间、形和形之间、数和形之间进行无障碍式转换,也可以将宏观的问题变成微观的问题,还可以使符号在内部空间中进行转换。尽管转化的方式特别快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必须遵守简单化、直观化、熟悉化以及标准化的要求。

4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

待定系数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惯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待定系数法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所求答案中的特定形式,可以使用某些还需要验证的系数来代替所求答案,并且依据所给出的条件构建出一个恒等式,最终得到的待定系数就是元的方程。其具体方法是指在解决函数中的变量关系时,设出未知的系数,再依据已知的要求确定未知数。其在解决问题是应注意所给出的条件,列出正确的方程式、等式等[4]。待定系数在数学问题中的使用有很多,例如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解出函数中的解析式以及解出曲线中的方程等。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必须掌握以下四点:一是所列方程可依照对应系数的相等关系;二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恒等式定义中的数值进行代入;三是所列方程可依据概念自身的本质;四是所列方程可依据几何中的条件。结论:众所周知,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当下新课标形式下,教师们在传授高中数学知识时,必须及时传授学生们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正确的数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成功解决数学难题,这种方法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捷径。

作者:付泽天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05):116-117.

[2]刘光辉.谈新课标下高中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03):101+66.

[3]薛伯敬.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02):278-279.

[4]呼家太.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分析[J].学周刊,2014,33(04):139.

篇10: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审美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有审美的教育才能为高中枯燥和深奥的数学知识带来更多的趣味和内涵,也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审美情趣,从而全面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是对高中数学的美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美育;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正因为它的严谨,就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和美感。它展现出和谐对称之美,比例协调之美、结构严谨之美、布局合理之美等。从数学的表现形式看,概念、等式、体系都具有美感。而且,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具有美感。比如,它的简约、类比、抽象、无限等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美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美感享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来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美育教学。

1在高中数学概念和命题的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习到基础的知识点,还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来经历审美体验。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通过概念和命题的教学来达到美育的功能。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展示数学的美。比如,在教授函数y=f(x)中,因为具有f这个对应规则,式子中的两个变量x和y就被连接起来成立为一个等式,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之美。再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三角函数线以及它的图象的做法呈现出来的奇异之美,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圆锥曲线中去寻找数学的对称和谐之美。此外,数学也有动静结合之美。比如,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他们二者之间就具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美感进行挖掘,让高中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对数学美的本质进行探讨和领会

数学教学中不仅具备科学、严谨的美感,也是艺术美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对自身的素质的提升来达到数学美育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对数学的艺术美进行展示,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熏陶。数学教学的艺术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2.1数学的结构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谨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之间进行详略的处理,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双基”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非智力的品质进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因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都是数学结构美带来的功能。2.2高中数学的形式美高中数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此它的`形式就多种多样,这就是他的形式美。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这就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制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课件的制作来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和手段的多种多样就是数学的形式美。2.3高中数学的机智美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奥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教师运用数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了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数学呈现出来的机智美,体现了数学具备的调控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思维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奇迹之美,惊讶之美。此外,数学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它的应用之美,也就是实用之美。在数学论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创造之美。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规律进行掌握,发现它的美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必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美的内容进行传授,其次是对本质进行揭示,再次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渗透。这样就利于对学生数学美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他们的心智进行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3.1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美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美,教师要将美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被美所感染,具备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数学美可以直接感知,有些数学美比较抽象,因此,要根据这些美的类型去分析,巧妙融入教学之中。明确的方程、独特的图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直接要素;抽象的概念,固定的公式,虽然无法直接窥见其中存在的美,但却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数学的抽象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解来使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在解题方式上进行美育教学,使本身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形象而又趣味十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之美,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受到点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愿意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观能动性。

3.2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美感。从表面上看,高中数学知识如它的符号是单调的,公式也是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比较深奥而无味。其实,这正是数学的朴素简单之美,由这些简单的元素进行运用和组合构成数学的巨大的、美丽的大厦,因此它蕴含了哲学的内在美,也具备理性之美。要让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去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就必须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对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个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就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来展示立体几何的空间特点,让学生能直观地验证自己对于立体几何的想象是否正确,对立体几何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学习,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增加了趣味性。

3.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美的思维进行解题。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对知识点的传授固然很重要,学生也必须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要对数学美的规律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这就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精神的追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美的规律,对数学美进行思考和认识,进而再运用数学美。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运用数学美,这样就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美和创造出数学美,提升他们的全面的素质。

4结语

高中数学美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它还能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探求真理的思路;它帮助学生检验真理;它寓美于教,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它能达到以美启智的作用,并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数学美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宇.浅谈数学高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6):24.

[2]霍拥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12):38,13.

[3]徐永旺.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4):269.

篇11: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所谓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属于对数学规律性的认识范畴。因此,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它指导着数学问题的解决,并具体地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中。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应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并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学习方法是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就充分道出了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一、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函数思想简单,即将所研究的问题借助建立函数关系式亦或构造中间函数,结合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加以分析、转化,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方程思想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语言转化为方程模型加以解决。

例:设{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和为12,前三项积为48,则a1=______。

【解析】题中给出了两个相等的关系,运用方程思想,设出a2和d>0,依题意列方程组:

(a2-d)+a2+(a2+d)=12

(a2-d)a2(a2+d)=48

解得:

a2=4

d=2

∴a1=2。

二、函数思想

函数的思想方法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看待或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充分利用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去观察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方程与函数联系密切,我们可以用方程思想解决函数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思想讨论方程问题。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函数图像与坐标的交点等问题时,常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和解方程组。

例:实数k为何值时,方程kx2+2|x|+k=0有实数解?

【解析】运用函数的思想解题。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即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等。在高中数学中,转换这种重要的思维策略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充满了转换,在解题中转换更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和基本的手段。

四、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涵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又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解析】本题为一道典型的线性规划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其处理策略为:

①画可行域;

②讨论目标函数z=x-y。

由图知:过A(0,1)时Z取最小值为-1;过B(2,0)时Z取最大值为2。

五、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学生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要做到成功分类,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分类意识,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的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类讨论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较大的帮助。然而并不是问题中一出现含参数问题就一定得分类讨论,如果能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解题方法可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题的效果。

通过教学研究发现,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上和学生的学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效果。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专题进行讲练,分类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2: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中教学知识中,函数是重要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掌握函数知识并灵活运用是非常难的。但是,函数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函数知识的学习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函数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函数教学质量。本论文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函数教学;设计思路

函数贯穿于中学数学知识当中。高中函数是建立在初中函数知识的基础上的,高中数学家数学教师在函数教学中,就要注重知识的衔接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避免学生在高中函数学习中由于思维跨度太大而影响学习质量。作为高中教学,为了提高函数教学效率,就要捋顺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函数知识学习能力。

1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函数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高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内在涵义理解不够深刻:高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高考。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做函数数学题,却没有对函数的概念予以高度重视。学生在对函数知识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进行解题,会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导致解题困难。特别是函数知识出现在综合数学题中,学生难以真正意义地理解函数思想,就很难对函数知识有效应用。

1.2高中数学教师的函数教学方法却发放创新性:虽然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对函数知识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但是,很多的高中教学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例题的讲解为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解题理解函数知识[1]。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学生能够快速地将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函数题解答出来,却难以做到触类旁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见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

1.3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器材有效使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多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其优点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来。但是,数学教师在函数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过多地强调多媒体的应用性,以试图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化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被多媒体技术吸引,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上,当然也不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教学的设计思路

2.1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明确函数概念的内在涵义: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知识的基础。但是,在高中函数教学中,往往会存在教学中注重数学题练习,却忽视了函数概念的讲解。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函数概念内在涵义的情况下进行数学题计算,就会停留于对例题的机械模仿,不了解函数思想,因此在做函数题的时候,也不会基于真正意义地理解函数而进行计算。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以及所表达的内在涵义。函数的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要以变量为主要条件,还包括相关的元素。学生在函数学习中,往往关注函数的变量关系,却由于对函数的'形成没有深入理解,难以对函数的本质内容进行归纳,更不会对函数的价值准确认识[2]。为了提高学生在函数学习中对函数的内在涵义加以重视,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相关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变量与相关元素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对函数的内在涵义深入理解。教师在设置函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问题引导函数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判断f(1)y=1是否为函数?”学生会从自己已经掌握的函数知识对这道数学式进行判断,从而认识到函数的变量是基本条件,但是并不是本质要素。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继续向学生提问第二个问题:“函数必须要用解析式表示吗?”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深入思考在函数没有解析式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表达。第三个问题:问问学生能否将函数的图像画出来。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深入思考对应法则,才能够将函数的图像准确地画出来。第四个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设置函数问题,以将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认识到函数的使用价值。上面的四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回答数学教师的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对函数知识逐渐渗入思考,进而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内在涵义,为后续的函数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有效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函数教学,就是在函数教学中,将与函数知识用图形呈现出来,通过图形对学生视觉产生的强烈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将数形结合方法引入到高中函数教学中,对数学图形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调整图形,进行图形转换,函数的变量就可以用几何图形表达出来,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能够对数学知识予以充分理解。比如,在高中函数教学中,三角函数是难点问题。由于在解三角函数题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图形解题,就可以提高解题效率。特别是在高考数学题中,三角函数经常会以综合题的题型出现,恰当地应用图形,就可以正确地解题,而且解题的速度会加快。可见,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知识却没有深化相关知识的理解,难以具备知识运用能力。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函数知识教学,将sinα、cosα、tanα等等用图形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深化对三角函数知识的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很快地学会。特别是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将函数的性质用图形表达出来,包括函数的单调区间、奇偶性、周期以及对称性等等,都会变得更为直观。学生记住了图形,就必然会记住函数的性质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主要的目标是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要确保学生对函数知识充分掌握,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就要对函数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作者:郑先锋 单位:重庆市武隆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彦华.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5):68-68.

[2]李新军.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17):30-30.

[3]刘丽.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探讨[J].高考(综合版),2015(11):66-66.

篇1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如今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这个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力,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探究性教学,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简单的探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教学 措施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以及推广,学生所受到的关注度以及重视度日益上升。换句话来说,在尊重、尊敬教师的基础前提下,还必须尊重、重视学生,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及时的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脚步,从而培养出达到国家、社会要求的人才,这也就要求了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合理的进行探究性教学,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才能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发展。

1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新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指的是对高中数学探究性课题的学习,也就是在展开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作为接受学习者的高中生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是某一个数学难点,所进行自主的、自觉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这个重要的探究过程,包括了高中生观察、分析数学的教学事实、提出相关的、有意义的数学探究问题、推断、寻找适当的、合理的数学结论以及规律、做出问题的解释以及证明。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其主体是接受学习的高中生,但是要想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堂空间中高效的、高质的展开数学的探究性教学,那么就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作用,因为教师才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重要载体,比如说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形式;

教师应该积极的、热情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当中;教师必须全面的去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探究性的`互动以及沟通;教师要带着宽容、欣赏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对高中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的、适当的以及及时的指导、评价,并且运用这些评价有效的再一次组织循环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获得知识。

2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2.1质疑、释疑形式质疑、释疑这种形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常用的探究式教学形式。

质疑、释疑形式,指的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某一个教学结论进行质疑,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对这个结论进行相关的验证活动。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展开针对性的探究,引导学生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得到真正的、真确的结论。

2.2问题导向形式

从探究性教学的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高中数学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是教师特定设置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是无论探究性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还是由学生提出的,其关键都是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高中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3实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措施

3.1趣味的激发高中生探究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

正是因为这样,要想做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就必须先选择好探究的内容,如果说所探究的内容太过无味、无趣,那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会变成应付,那么就不可能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也不可能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比如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指数一课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将250这个数字放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仅仅又是一个枯燥的数字,没有任何的探究意义,更不用说因此而产生探究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展开指数教学的时候,将指数的概念、定义等等相关的问题,用有趣的手法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立刻产生兴趣。

而通过有趣味性的导入手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自然的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对指数知识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要想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应该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说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双曲线及标准方程一课的时侯,教师可以先利用教学工具,将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然后透过具体的图片导入教学的课题,这样就能够从一开始让学生们对双曲线这个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并且带着这种正面的、积极的情绪进入到数学探究性学习当中。

3.2从认知结构上进行教学定位

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发展、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观这个前提下得到了了巩固。而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性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这个主体的认知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清楚的认识到探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良好的培养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了解高中生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能力,否则就不能够制定出适合的、良好的教学方案。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即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两者之间相关的联系,从而判断出学生的知识构成,比如说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一般定义以及性质以后,就会接着学习具体的函数,包括了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等知识,而在一般情况下,已有的函数知识是上位的,具体的函数知识是下位的,而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又有上位观念发生部分的质变,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的基础上,去探究以及理解新的知识,也就是用一般化的函数知识去指导学生探究具体的函数性质。这样一来,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顺承分析,就可以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既减轻了学生的探究性难度,又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前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组织合理的、适当的探究性活动,并且有机的将探究性教学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当中去,让高中生能够在数学教学充分的体验到思考的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重建知识,并且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培养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究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层次及其原则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xx.

[2]严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xx.

篇14: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优化高中数学共鸣感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并且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阻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各学科教学中都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要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例如,现有一个大型的电子报时钟,在钟表的界面上需要进行装饰,每一分钟的刻度上都要装上一只小彩灯,当到达晚上9:35:20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度内一共有多少只小彩灯?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画面,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钟表的样子,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知道,分针转动一个刻度的角度应该是6°,时针一分钟转动的`角度是0。5°,钟表上一共是有60个小彩灯,当晚上9点30分的时候,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为105°,那么中间的小彩灯就是17个,再过5分20秒的时间,分针转过5个刻度,经过5个小彩灯,但是时针并没有跨过一个,所以最终的彩灯数量应该是12个。

二、分组合作,实现高中数学同步性

分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效促进互动交流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时,学生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通过互动交流,每个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学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认真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任务。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篇15: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使数学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目前,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的工作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使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上,利用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水平,也能实现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简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和问题,对高中数学课堂的互动方式作出有效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互动教学法;应用研究

一、创立互动式教学情境

以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活动全部由教师进行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这样效率很低。在互动教学法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够让课堂的主体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呐?这个时候就需要创立一些体验式的情境,使得学生沉浸在其中,唤醒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适合的教学内容放入到恰当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口、手、脑等主动的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的时候,引入“细胞分裂过程”,通过细胞分裂的图片以及数形结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些堆成的图形,去叠一些堆成的图形,这样在学生自己画与叠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去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x“函数y=a(a为常数且以a>0,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对于一切指数函数来讲,值域为(0,+∞)。”还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设计感兴趣的对称图形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加深对于指数函数的印象。创立体验式的情境能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互动式问题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这点,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质疑加深对教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加大了对教师设计问题的要求,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将思维投入到问题中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讲解《三角函数》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去记忆它的具体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像对于《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讲解,就可以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然后让他们随意说出两个象限角,教师可以立即引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分析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函数》中的关系,然后随着学生的观察就能够很自然的发现和记忆《三角函数》相关的.概念以及公式。这样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讲述出《三角函数》,然后再进行推理论证,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例子就能够很好的表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有技巧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投入到问题中去钻研,从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课堂问题互动竞争氛围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基本都是采用教师一直讲,学生只管听的方式,喜欢学习的学生认真听讲,能够学得很好,但是那些不够认真的同学就在教室中浑水摸鱼,学不到知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竞争的机制,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学生们激发自己内心的潜能,还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些平时不怎么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会在竞争的压力以及好胜心下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讲解《古典概型》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竞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解答,时间结束之后,就可以根据解答的正确性分出小组的名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是可以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可以体验到竞争的氛围;二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干劲;三是可以加强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以及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也能激励那些不够好的同学认真学习,在下次比赛中胜出。总而言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新的教育方式,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就需要将“互动教学法”充分融入到课堂中去,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爱好制定相对应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用问题来“驱动”高效课堂——“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xx(33).[

2]刘玲玲.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考试(高考数学版),20xx(11).

[3]徐洲.用“问题教学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导学,20xx(20).

篇16: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从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出发,分析了高中数学“探究性内容”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原则,提出了开展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建议:了解探究式数学思维,掌握探究式方法;充分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挖掘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材;数学思维;探究性内容

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我国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虽设有探究学习的内容,但常常不被学校及任课教师所重视,在日常的学习中把高考考试大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认识,探寻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方法,为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数学探究的基本含义

数学探究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由数千年来人们对于数学的探究过程,可以将数学探究的本质进行概括,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意义。教育部在高中课程中,设置数学探究这一内容,有其深刻的含义和影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贴近生活的思考能力,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去记忆数学的概念和结论公式,能够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培养其严谨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中“探究性内容”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何使它更好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中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在我国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探究内容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一)“探究性内容”教学的现状。首先,有一部分初中数学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日常作业都难以应付,更何况生活中的探究内容。再加上探究内容属于非考试范围内,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了也没有用,只有极少的学生对探究部分很感兴趣,但苦于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一般都等待教师讲解。其次,一些高中教师在苦苦找寻提高学生成绩的办法,对于考试不考的内容,只能忍痛舍弃。常规的教学课时都不够用,还要常常占用体育、美术等课时,更何况“探究性内容”的扩展讲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无法在原有课程上完成,所以常常被一带而过。(二)“探究性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认为探究课是在浪费高中生的课业时间,对它在创新力和思考力上能给予学生的深度影响完全没有意识到。其次,在数学公开课上,选择的都是常规性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探究内容的交流少之又少。最后,“探究性内容”需要学生主动地开展,但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缺乏对数学探究性内容的思考,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真空地带。

三、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是由数学概念、命题、方法组成的知识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就要形成关于数学的认知结构系统,要明白数学的定理是采用逻辑推理,从基本概念和前提出发而完成的总结。(一)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主导原则我国的教育界主导思想在逐渐改变,从前在课堂上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1]。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也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参与,甚至是主动研究数学探究的内容,而教师只是探究课程上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并对学生的探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对象性原则学生作为探究内容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索、发掘他们的思想所在,用高中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讲解探究内容,通过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完成从原来的“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内容的学习。探究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式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探究式教学应该遵从适度性原则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学完高中时期的全部数学知识,光有探究方式是不够的。在探究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和探究的内容进行分析,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设计教学思路。

四、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常规开展探究课程的时候,教师发现在课堂的秩序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探究课程需要学生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想真正地理解问题,需要耗费更多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处理时间与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合理的安排。

(一)了解探究式数学思维,掌握探究式方法探究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对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发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有探究式数学思维,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2]。同时,教师还要掌握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学过程中,先进行情境导入,再引导学生归纳猜想,最后指导学生推理论证。例如,自然界中有很多螺线,二十世纪它也是艺术家们作品创作的主要元素,请说明为什么螺线不是一种函数图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函数角度去观察、猜测其中没有给出的具体数学信息或条件,通过思考使自己对知识进行补充。

(二)充分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挖掘探究的兴趣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作用于生活,因此,创造探究教学的现实情境非常重要[3]。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探究过程非常重视,教师只有将探究式教学的内容真正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后,才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对探究式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我们邮寄货物,当货物不超过10斤付40元,如果超过10斤而不超过20斤则付邮费80元,依次进行推算,我们去画一下货物重量与邮费的函数关系图像。邮寄东西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我们可以用此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模拟情形,去构思一个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当邮寄15斤的货物时,我们通过所画的函数表知道,需要交付邮局80元(完全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形)。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作用于生活的过程:从问题情境到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的创设探究式情境会使应用更现实化。当学生看到数学可以真正作用于生活[4],并被生活所利用,才会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奋力去摸索数学探究的真实含义。总而言之,随着教育部教学创新理念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探究性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布置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5]。为教学成果的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7: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向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多种手段可以较好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大大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兴趣;动态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普及,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把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成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动态变化的、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多媒体技术,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向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并迅速成为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可极大地优化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CAI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大大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或是再加些实物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既不能像某些学科那要形象、生动、具体,也不可能像一些学科那样总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难怪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也不得不思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值得数学教师仔细研究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效果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传统的数学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个个死板的过程再配上一堆堆抽象、深奥的公式、定理,使人望而生畏。而在CAI教学环境中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利用CAI的图形、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声音等。用形象、准确、精美的图像取代以往提着的小黑板上画就的框框和图形,用生动的动画取代口沫横飞的对变化过程的解释,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必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扫数学课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性质的应用涉及到人造卫星的问题,用计算机以动画方式演示人造卫星的运行过程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又比如,《立体几何》中,讲授圆柱和圆锥、球的定义时,学生不易想象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通过计算计模拟矩形围绕一边、直角三角形围绕一条直角边,半圆围绕直径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即可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平面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例如,在研究幂函数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幂函数的相关性质,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生动、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

例如:三角函数与其图像的关系,圆与椭圆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含参数问题时,学生往往觉得此类问题特别棘手,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对参数的真正作用,也能够在具体的模拟演示下,逐步领悟到对于参数的分类讨论原则和分类讨论标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参与的弱化、教学活动的不平衡,形成教师课堂讲授的一言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注意学生的回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知识体系的演系与知识点的揭示

(一)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

例如,在讲解集合时,利用课件可以轻而易地将交集、并集、子集、真子集等概念表示清楚。而在立体几何中,对柱体、锥体的简单性质和有关知识则可以轻轻松松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

如在解立体几何中有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可利用立体几何知识直接解决,也可利用向量来解决。又如,求过两点直线的解析式时,也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

三、生活信息的汲取

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功能,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加强学生学科学、管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如何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进行切实宣传,特别是有关数学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而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频功能,设置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媒体或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信息,设置房产、台风、跳伞、撞车等热门话题的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四、课堂反馈练习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激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得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五、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误区

(一)盲目追求媒体直观效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在目前的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有位老师在讲椭圆的定义的时候,引入的时候,像放电影似的列举了很多椭圆型的东西,图形是生动有趣,但是学生很容易被那些椭圆型的建筑图形吸引,从而背离教者的本意。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课件内容华而不实,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二)放大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忽视或轻视板书。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当着高级投影仪来使用,一节课上下来,黑板上只有个课题。学生也一直在看投影仪,由于时间关系也来不及记笔记,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违背教学规律。我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努力研究、认真探索,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完善,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必将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篇18: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然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重点课题。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是实施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决定决数学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在此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但是由于传统式教学的思想早已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根深蒂固,使得仍旧存在一大部分数学教师采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种传统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授课,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导致学生沦落为知识的“接纳器”,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再加上,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往往都是牵引着学生走,在把问题抛出后,就用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实现设计好的标准化路线上来,这种牵引式教学,牺牲的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高中数学教学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两难境地。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课堂教学准备阶段———认真充分。

1.认清自我,精心备课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权威者”“主宰者”,更不是形式主义下的无所作为者。新课改提倡教师实现“主角”到“配角”角色的转型,他们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促进、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认清自身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其次,要学会反思,及时对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总结,并根据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力求每次备课都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丰富知识储备,积极进行自我增值,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勇于创新,并将这些知识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2.摸准学生,高效备课学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但是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乖乖孩子”,他们标榜的是个性,标榜自我。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要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把受学生青睐,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模式融合到课堂中去。当然,教师还要高度重视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摸清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备课,确保备课的全面、系统和科学。

3.吃透教材,全面备课数学教学观所提倡的是教师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核心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去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而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还需要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性分析,在分析时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确保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实施过程———科学有效。

1.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好学、乐学,必须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结合高中数学学科属性和高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说,我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切入点,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有同样的.方法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能够根据已经学生的知识点,和组员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得出如下结论:①当d>+时,⊙A与⊙B相离;②当d=+时,⊙A与⊙B外切;③当-<d<+时,⊙A与⊙B相交;④当d<-时,⊙A与⊙B内含;⑤当d=-时,⊙A与⊙B内切。

2.联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学科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练习,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问题中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从而使数学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分别模拟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帮助客户计算分期付款的本利和。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模拟情景中总结出单利和复利的区别,还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3.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提问答疑是课堂是司空见惯的师生对话交流形式,教师要抓好提问答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能够进入探索思维的理想状态。

第一,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图片、动画等,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第二,设计一些具有开拓思维的问题、开放性答案,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第三,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形成一些对比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产生好奇,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化曲为直,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在揭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则可以设计如下开拓性问题,即:无论圆有多大,它们之间总存在3倍多一点的倍数关系,那么这一个固定的(3倍多一点)的数到底是多少?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而教师也可以从这种倍数关系顺势引出圆周率(∏),得出如下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c=∏d)。

(三)课堂教学反思———客观精准。教学反思是教师做出的自觉的理性内省,能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做名师,首先要做“明师”,教师只有学会反思问题,反思自己,善于审视和考量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够切实做到:传“道”有方,授“业”有理,解“惑”有招。同时,还要博采众长虚心借鉴。绝大多数教师在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头两年都会非常有激情地对待教学工作,也会经常增值自己,但是慢慢地就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对教育应付了事,更别说对教学进行反思了。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寻求与专家进行对话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自身反思能力。同时,还要自我开放,让别人对自己进行鉴定,借助别人的建议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从课改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的革新,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为此,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与实际,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达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3).

[2]郑佳香.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浅谈[J].高考,2013,(05).

[3]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相关专题 高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