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种鱼教学反思

甜甜壳壳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小猫种鱼教学反思

【简介】感谢网友“甜甜壳壳派”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小猫种鱼教学反思(共1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猫种鱼教学反思

例《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

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生异常兴奋,如林的小手高举,句子说得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斥着整个课堂。)

生: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

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

师:同学们学得认真,掌握得真不错!(正准备下课,冷不防,教室后面冒出了一个声音──)

生: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

师:嘘──(师作了个安静的手势,又轻抚小男孩的面颊)你这个“种”字的意义与前面小朋友所讲的“种”字是有区别的,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满怀信心地)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

师;没错,想得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出来好吗?

生:(齐)好!

(在同学们及老师的拍手应和声中,小男孩边跳边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歌舞结束,教室里恢复了平静。)

师:谁还有独特的想法?

生: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齤命的火种!(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

师:这句子说得太棒了!你这个“种”字在前面的“种”字上又有了拓展。大家想过没有,这句中的“种”与上面一句中“种太阳”的“种”同前面说的“种花生”“种玉米”有所不同,都不是真的去地里“种”,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这点你们以后会体会到的。 (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猛地转过身来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打了个破折号,又让学生署上自己的名字)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话的?

生:我听爸爸说的。

师:你和你爸爸都很了不起!想听听这里面的故事吗?

生:想!

师:(兴奋地)1927年,毛泽齤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齤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齤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齤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发展、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齤命根据地的历程,揭开了中国革齤命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齤命摇篮”的盛誉。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齤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说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齤命的火种。巍巍井冈,令人神往,供人瞻仰。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的情绪感染下,都陶醉地笑了,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反思:

学生的发展是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案例中,学生漫不经心随口说的一句话“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成为了教师顺势引导的切入点。教师以灵活的教育机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了文本。在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下,在自由的情境中,想象的世界里,学生主动品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文字,吐露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在介绍“种火种”过程中,所滋生出的无穷知识将学生团团挟裹,并成为驱动学生语言与生命意识快捷同构的强大动力。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性,学生的生命活力涌动,智慧星光闪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篇2:小猫种鱼

小猫种鱼(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篇3:小猫种鱼

王轩皓

庄稼能种,鱼也应该能种。小猫这么想着,来到了院子里。

小猫提着一个篮子,拎着一个桶,桶里面装着两条大鱼,手里拿了一把铲子,找了一处肥沃的地方准备种鱼。只见它慢慢的蹲下来,抓紧手中的铲子,一锹、两锹、三锹......挖了很久,小猫用了吃奶的劲才挖出了一个很大很远的坑,这时,篮子里的鱼看见了,似乎知道了小猫的想法,急的又蹦又跳,害怕的说:“快把我放回水里,我又不是种子,我是动物,是在水里生活的,不要啊......”小猫听了很不屑的说:“我才不信你的鬼话。”说完,小猫就拿起鱼,放进坑里,然后埋了起来,浇上水,笑眯眯地走了。

到了秋天,小猫没有看见种下去的鱼儿开花、结果,它奇怪万分,拿出铲子来到院子里,把土给挖掉,看见坑里只剩下鱼骨头。伤心的小猫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起来。

小猫从这件事里明白了:植物能种,动物是不能种的。

怀宁独秀小学204班

篇4:《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

篇5:小猫种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种玉米收玉米,种花生收花生,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种玉米能收玉米,种花生能收花生,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

2.明白向别人学习需要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和词语卡片,巩固字音字形。

二、谈话导入  :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猫种鱼的'生字和词语,我们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能用简单的话表达图的内容,同时还要明白课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3.全文共有几幅图,(5幅)边看图边读课文,想想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有联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第一、二幅图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第三、四幅图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写第五幅图的。

4.学生轻声读课文,想想:你从每段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四、朗读课文,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办法。

1.出示图1图2,说说每幅图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再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用“一”画出第一幅图对应的句子,用“~”画出第二幅图对应的句子。

3.读读画出的句子,并思考: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样?农民伯伯种的是什么样的玉米?教师出示实物:玉米粒,即种子。到了秋天农民伯伯收获的又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实物:玉米棒子。板书:种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图,农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书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词?(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获了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样?(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②教师抓住“很多”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练习读,指名读。③练习背诵。先利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自己练习背诵,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齐背。

5.总结学习方法。

板书:看图

画句子

读文 思考?

朗读,背诵

(二)在纂这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熟悉学法。

1.自己自学课文二段。

2.学生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3.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教师板书:种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读本段,读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5.背诵第二段。

与第一段比较着背,只是把“玉米”换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扩展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学生把前两段进行背诵。

2.让学生按照句式,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民伯伯或阿姨还能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3.想一想:农民在什么时间种?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为玉米和花生是种子繁殖的,是种在地里的,经过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就会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师过渡语: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看见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种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鱼,它收到很多鱼了吗?

我们一起学习第三

篇6:《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篇7:《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篇8:《小猫种鱼》教学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小猫图)大家看看它是谁?

2.这只小猫和你们一样喜欢观察,让我们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

(1)出示插图1,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小猫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图2,提问:小猫继续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

(3)啊?小猫到哪儿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图3)哦!在这儿呢!它在干什么?

(4)谁能看着图画连起来说一段话?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都可以称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还把它写了下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板书:小猫种鱼(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

老师手中有几张生字卡片,有没有信心读好?(在心里读、齐读、开火车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你敢不敢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

农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别高兴。

想象农民伯伯是怎样同过自己的努力才有收获的!(借助插图以及学生平时对生活的了解)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农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别高兴的心情(可借助插图1),有感情的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4)学生齐读。

(5)谁能看着图,把这段话说出来?

教师小结: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有收获,心情怎么能不高兴呢?

2.放手学生自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借助插图2,自由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

(2)指名读。(多名学生)

读得好的同学,让他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好。读得不好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助他。

体会阿姨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许多花生,心情特别高兴。

(3)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读。

(4)集体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猫看到农民种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种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让我们来看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问:小猫做在石头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谁来猜一猜?

(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诉大家你笑什么吗?

你是小猫的好朋友,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鱼,快点帮他想想办法啊!(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猫悄悄地告诉我:“同学们可真聪明,谢谢你们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鱼,一定请你们去他家做客。”

四、背诵课文。

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知道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这么有意思的课文,你们要不要把它记在脑子里?

五、课后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你想说什么?

(2)以后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一定能比这写的更好!

篇9:小猫种鱼童话故事

小猫种鱼童话故事

星期天,张帆的爸爸钓来一条小金鱼,张帆高兴的把它放在了鱼缸里。

小猫卡特看见了,围着鱼缸一圈一圈的转呀,馋的直流口水。小金鱼可真害怕,它是多么想念在小河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呀。忽然,小金鱼想出个好主意,它对卡特说:“喂!我长得这么瘦,你不怕我的刺卡到你的嗓子吗?”

“不怕,不怕!不过,如果你长的再胖点儿的.话,会更好的!”卡特舔着嘴唇说。

“我有个办法可以让自己长胖点儿!”小金鱼说。

“什么办法?快说!”卡特着急的问。

“你听说过人种庄稼吗?”

“听说过!”卡特呆呆的点着头。

“那你可以把我种在河边,等我长胖了再吃呀!”

“好主意!”卡特说完,把鱼缸放到小推车上,来到岸边。

“你再往河边走走,那儿水份多,我会长得更快些!”小金鱼说。

于是,卡特推着小金鱼又往前走走,挖了个坑。接着,它端起鱼缸往地上一扔。“哗啦”水洒了一地,小金鱼一下掉在了地上,它使劲一翻,跳向小河。卡特见了,赶紧去追。不想却被洒出的水滑了个大跟头——

小金鱼终于回到了小河里,它高兴的唱着歌游走了——

篇10:作文 小猫种鱼

小猫听到小松鼠说:“花生种下后,可以结出许许多多的花生”。于是小猫告别小松鼠,跑回家里拿出了几条肥肥胖胖的鱼埋在了地里,浇了一些水后就回家睡觉了,一天,一周,一个月……它看见鱼还没发芽,于是小猫跑到小松鼠那儿说:“既然你的花生能发芽,那我的小鱼怎么不发芽呢”?小松鼠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它说:“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小猫听了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认真想一想才能做,不然会做出荒唐滑稽的傻事来,我们可千万不要向小猫学习呀!

四川乐山市中区阳光小学二年级:施鸿耀

篇11:8小猫种鱼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猫收不到鱼的原因,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

2.学会7个生字、3个新偏旁,理解字词的意思。

3.看清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4.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的道理。掌握生字词。

三、教具 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看图学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题目。从题目上看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我们听说过种树、种菜、种庄稼,但听说过种鱼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猫种鱼是怎么回事?看了图,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粗知图意,初步了解课文有关内容。

1.指导看图。

(1)出示5幅图,提示学生要把5幅图连起来看。(第一、二幅图上画的是同一个人,第三、四幅图上画的是同一个人,第五幅图圈里画的是小猫想到的)然后让学生边看边练习说图意。

(2)指名让学生说图意。可先说第一、二幅,接着说第三、四幅,再说第五幅。最后,试着把5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农民阿姨种玉米,收玉米;农民伯伯种花生,收花生;小猫种鱼想收很多小鱼。)

2.朗读课文。

(1)课文中是怎样说小猫种鱼的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生字,识记字音。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自然段和朗读情况,根据情况决定读的遍数。

(3)认读卡片,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4)朗读全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5)说一说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或知道农民种玉米,收玉米;或知道农民种花生,收花生;或知道了小猫种鱼等,学生知道一点说一点,不要要求过高)

(6)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请你提出来?

三、读全文,思考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分段学文,一幅一幅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和生字的意思。

1.学习第一段。

(1)朗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讲的是谁的事?农民干什么?使学生了解句子内容,渗透理解句子的方法,为读好一句话做铺垫。看图,说说农民在什么地方怎样种玉米?(图文对照,从实际上理解“种”的意思:在地里挖出沟,把玉米粒撒在垄沟里面,盖上土)什么时候种玉米?(春天)

(3)什么时候收玉米?收了多少玉米?(读第二句后回答:秋天,收了很多玉米)看图理解“很多”的意思(筐里的玉米满满的,地里还有。种了很少的玉米种子,收了很多大玉米)。谁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收了这么多玉米她的心情怎样?(很高兴)

(4)朗读,要读出农民收玉米后高兴的心情。教师可以边指导边示范。

2.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第一句话讲的是谁在干什么?(有了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在理解第二段时,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看图说说农民怎样种花生?(加深对“种”的理解:在地里挖坑,把花生种子放在坑里埋上土)

(3)谁到了什么时候收花生?(联系上句了解收花生的也是农民。花生也是春种秋收)收了多少花生?(进一步理解“很多”的意思)再看图,从图上认识收的花生特别多。(每棵秧上结得多,筐里收得多)

(4)一颗花生的种籽长一棵秧,一棵秧结一簇花生,农民用那么少的种子,收了这么多的花生,心里一定特别高兴,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第一句话讲小猫怎样?(把理解的重点放在句子的后半句:小猫的'两个动作)小猫看见什么?(把这一段与前两段的内容联系起来,了解小猫种鱼的原因)小猫怎样把小鱼种到地里?(看图回答)

(3)读第二句,说说小猫想的是什么?(一定会收很多小鱼)看图了解小猫想收的小鱼有很多条。

(4)小猫种两条鱼想到一定会收到很多条鱼,心情怎样?(看图说小猫的表情)

(5)读出小猫当时的心情。

(6)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小猫之所以收不到鱼的道理:庄稼的种子能在土里发芽、长出庄稼、结出果实。鱼是在水里生长的,埋在土里就会烂掉。小猫照搬农民的做法,是收不到鱼的)

(7)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很多鱼的办法呢?(引导学生发现鱼和水的联系:小鱼在水里长大,能下很多鱼子,鱼子能变成很多小鱼)

4.教师总结:

你们都是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光知道小猫错在哪儿,还能帮它想出多收鱼的办法。以后,我们做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办,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做法,不能简单模仿别人的做法,犯小猫那样的错误。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注意引导学生把第一、二段课文进行比较,找到两段不同的地方只是讲“玉米”的地方换成“花生”。还要注意第二句开头没有“农民”。第三段比较复杂,注意与第一、二段的不同点。

三、巩固字音字义,掌握字形。

先读字音,再分析字形,进行书空练习,然后组词语加深理解字义。指导书写可在分析字形后进行,也可在学完所有字之后统一进行。

种:可与“秋”比较。左边都是禾木旁,右边火字换成“中”字。(种庄稼、种菜、种花、种树)

)。

多:上下结构。上边是“夕”字头,写时两个“夕”要上下对齐。

地:可与“他”字进行字形比较。右边都是“也”字,左边一个是“亻”(单人旁),一个是“土”(提土旁)。因为地与“土”有关,“他”与人有关。

四、练习。1.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2.做课后第2、3题。

(河北承德市教委教研室 高雅贤)

篇12:小猫种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偏旁:提土旁,夕字旁,双人旁。

2、能够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为什么种鱼收不到鱼,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

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篇13:《小猫种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

篇14:《小猫种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认识2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和认识2个偏旁。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农”的书写教师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教师出示小猫种鱼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提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猫种鱼。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小猫最后收到了鱼了吗?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4、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巩固字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边读边标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学互相读一遍。

3、教师范读,听老师是怎么读的,一会儿请同学读,看谁比老师读得好!

4、指名读,大家评议。

四、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识记字形最巧妙?一会儿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

3、请小老师讲:

种:左右结构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中”字左边加上“禾”字旁就是种。出示课件:先出示:禾中再出示:种。组词:种田、种花。

秋:“秋”字和“种”用比较的方法来记。把“种”字右边的“中”换成“火”就是“秋”字。组词:秋天、秋风。

农:独体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笔顺是。学生书空组词:农民、农物。

民:独体字。也是用粉笔画的方法来记,笔顺是。学生一起书空笔顺。组词:人民、农民、民主。

玉:独体字。用“王”字加一点记忆字形。笔顺是一二干玉,注意最后一笔是点。组词:玉米。玉石。

地:合体字,左右结构,出示课件:先出示“土”“也”再出示“地”用学过的熟字“也”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组词:土地、地里。

他:左右结构的字。和“地”用比较的方法记忆。把“地”字的“提土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他”字。组词:他的,他们。“地和他”字。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单人旁?让学生说一说。

4、抽读生字词卡片。

5、学生独立观察每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7、在描红的基础上你想提醒大家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种”: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农”字注意字的笔顺是,书写时要写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笔的“竖折”和第五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笔是斜钩,写得稍长一些,经左边稍长出来一些。

8、在学生提示的基础上,把每个生字在书中田格上独立写一遍。写后同桌互查纠正。

9、同学再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

10、全班评议修改!

11、教师对比较难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农”字教师示范板书。学生再练习写“农”字。

12、巩固练习: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每字写3遍。

篇15:《小猫种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篇16:《小猫种鱼》教案设计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把小鱼()()()()。他想,到了秋天,()()()收到()()()()。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收到()。农民种(),收到()。小猫种(),收不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彳(双人旁),夕(夕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种、玉、地、很、多、花、他,读准音字,识记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确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很多、到了说话。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写字。

(二)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种玉米种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读课文。(指名读,1~2人)

(二)认识3个新偏旁。

1.,提土旁。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笔横改为提)

2.彳,双人旁。与亻单人旁区别开来。

3.夕,夕(x9)字旁。笔顺是一笔斜撇,(),二笔横折撇(),三笔点(夕)。

(三)学会7个生字。

1.种,z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种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自记,指名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种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记字形,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字)

(2)口头组词语。

2.玉,y),读准音,读词语: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讲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国字去掉大口框儿,共5笔)

②数笔画记字形: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

玉米玉石宝玉

3.地,d@,拼读音节,读词语:土地。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讲记法)

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提土旁,左边也字。

(2)口头组词语。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自学讲记法)

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双人旁(彳),右边第一笔横折(),二笔横(),三笔横(彐),四笔竖钩(),五笔小撇(),六笔捺(艮)。

教师提问:右边下半部的写法和哪个字一样?(农)

(2)用很多练习说话。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数量多)

②读原句。(自己选读)句子说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鱼)我们把前半句改了,还用后半句,可以怎样说?姐:妈妈买来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对,应说:妈妈买来一些玉米。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场上、运货的大车上、玉米地里)试着说一句。

③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很多?如:①我在公园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养鱼池里有很多小鱼。

5.多,du#,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区别反义词,理解词义。与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3)口头组词语。

很多多少多数许多多好

6.花,hu1,拼读音节,读词语:花生。

(1)识记字形。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丿),第二笔竖弯钩(七)。

(2)口头组词语。

花生花朵鲜花红花花钱

7.他,t1,拼读音节。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称第三人为他)

(2)识记方法。部件组合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也字。

(3)他和地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读音、字形两点进行区别)

(四)指导书法。(方法步骤同学词学句6)

提示:

1.种:左右相等,右边口在横中线上。

2.很:双人旁两个斜撇起笔要对齐。

3.多:上下两个夕字,第一笔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五)读课文,指导用到了练习说话。

1.用到了进行词语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园商店书店学校车站什么到了:春天冬天秋天夏天

2.用到了练习说话。

(1)我跟妈妈到了书店,看到许多童话书。

(2)春天到了,我们去公园观赏桃花。

(六)巩固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课文。

篇17:小猫种鱼的说课稿

小猫种鱼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16课《小猫种鱼》。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讲的是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收玉米,种花生收花生,就把鱼种到地里,想收到很多鱼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全文共三段,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形象的图画。

3、教学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据此,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和4个词语,会认4个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学习小猫肯学习,肯实践的精神。

(其中的第三个是有关情感方面的要求:)按常理,这一课大人们是要孩子从中吸取教训: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的道理,由此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侯要动脑筋,不能生套人家的做法。但我认为,孩子们并参不透这种“道”,他们之所以喜欢童话,首要的是希望享受其中的天真烂漫的乐趣,而并不是接受他们并不懂的哲学道理,如果让小猫仅仅作为传播知识、训导为人处世原则的手段和工具,那就失去了动物本身的真趣和魅力,那就限制了孩子们的情感品质和思维发展。新课程呼唤真情、真趣、真味。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呼唤少些理性东西,多些情感共鸣。从这种意义上讲,本课我制订这个情感要求去肯定小猫肯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既尊重了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也满足了孩子们的童趣要求。

4、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认识玉米、花生和土地的联系,鱼和水的联系,认识到事物的联系是有规律的。这是根据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自然知识了解也不多所决定的。

5、学情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孩子情况很特殊,农村学生多,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他们大部分来自小商小贩家庭、单亲家庭,胆小,不敢说,自信心不强,也自私。这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是像这样年龄的孩子都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针对这些情况,尽管是一年级,我班一直采用的是合作学习的方法,这节课我仍打算如此。让孩子们分组围坐上课,有什么问题,小组可以互相帮助补充回答或随时讨论,在合作中培养孩子们的胆量、自信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打算以读代讲,利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看看、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体看图,认读生字,读懂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记忆书写生字,进行复习巩固,课堂练习,完成作业。今天,我只给大家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课时我将分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1、整体看图,感知课文

本课共有五幅插图,形象生动,很好地表现了文章内容。根据小学生直观性较强的特点,可以从图入手,引起学生兴趣,感知课文。我准备先用电脑把五幅图放在一个画面出示,让学生整体观察五幅图,思考每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堂上回答问题,我一直主张的都是想说就说,愿意说就站起来说,学生看到这有趣的画面,肯定会七嘴八舌地说,再加上小组的补充,估计能说出这五幅图讲的是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种花生,就模仿他们的做法,把小鱼种在地里,想收很多小鱼的故事。板画课题:小猫种鱼。接下来让孩子们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课文,可以站着读、可以坐坐着读、可以小声读、可以大声读,可以离开作为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也可以自己单独读,在读书的过程中用笔圈划出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这里我这样安排,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权益,通过自由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整个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课文,而且让他们初步认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读书的兴趣。

2、图文对照,以读促思

这一教学环节我将分两步来完成:

(1)以读代讲,学习一二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与第一、二幅图相对应,讲的是农民种玉米,收玉米。第二自然段的语言叙述和第一自然段句式相似,也是只有一句话,与第三、四幅图相对应,讲的是农民种花生,收花生。

所以,这里我想,不妨讲两段合在一起学习,以读代讲,进行这两段的教学。先指导学生观察前四幅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这两段,读后,引导学生表述:通过看图和读书,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是怎样弄明白的,弄懂的?让学生充分发言。这两段内容浅显,估计学生能读懂,这两段讲的是农民种玉米,收玉米。种花生,收花生。接下来,我准备让学生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通过讨论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农民是干什么的?农民为什么要把玉米、花生种在地里?种玉米和收玉米、种花生和收花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整个这一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

每个生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体贴、关心学生的生命感受。所以,本段的朗读指导我将这样安排:先引导学生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他们身临其境,然后,鼓励孩子们大胆读,读出自己对这两段内容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仔细比较这两段,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两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相同的地方,从语言形式上说,是指要学生看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是相同的',目的是做到读写结合。找相异处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语言文字。

(2)想想议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有两句话,和第五幅图相对应,讲的是小猫种鱼,想收到许多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难点,这一步我打算抓住“小猫看见了”这句话,仍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先看看第五幅图,再读读第三段课文,然后想想:小猫看见了什么?小猫在干什么?它怎么想的?接下来,让学生议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学情分析里我已经说过,我班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能力较强,他们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再加上刚才的看看、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估计他们已经明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很快找出答案:玉米和花生是植物,生长在地里。小鱼是动物,生长在水里,不能种在地里。最后,让学生反复练读第三段,估计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小猫的天真、可爱和急切的心情(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他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呢!)

至此,学生从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到明晰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掌握了教学难点。

3、展开讨论,启发想象

这一环节我将先设计如下问题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农民还可以在地里种什么,也能获得大丰收?为什么农民种什么就收什么,小猫种鱼却收不到鱼?什么是“种”?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地发表意见,强化认识:“种”是指把种子或幼苗埋在土里让它生长。农民种的是植物,植物能在土里生长,所以农民种什么就收什么。而鱼是动物,动物不能在土里生活,所以小猫种鱼就收不到鱼。随机板画:土、收不到鱼。接下来,我准备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让他们帮助小猫想想办法,怎样做才能在秋天里收到很多鱼。并鼓励他们上台改板书,在老师指导下将“种”改成“养”,板画“土”改成“水”,“收不到鱼”改写成“收许多鱼”,以此达到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最后,我打算以“我们应当向小猫学习什么?”来肯定小猫种鱼的实践精神和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向小猫学习。我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因为他们就象这只小猫一样,在他们的思维王国里,许多想法是奇怪的,而且并非是成人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但是我们不能批评孩子的荒唐,如果人类没有孩子式的荒诞幻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科技进步。而教育,本身的使命就是改造人,塑造人。如果批评小猫种鱼的做法,很可能会限制孩子们想象力的滋生。所以,今天这一课,我没有安排批评小猫种鱼的错误,而是肯定小猫种鱼的实践精神,尊重孩子们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在他的文章--《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也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之门。这是一个关于 变化的故事。我想,它也告诉我们老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教孩子们学会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奶酪--那就是:知识和智慧。

篇18:小猫种鱼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3 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 .学会7 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很多” 、“ 到了” 练习说话。

3 .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 .识字、写字。

4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篇19:小猫种鱼语文教案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 .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 .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 )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 )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 )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 )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 )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 .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 )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 )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 .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 自然段)

(1 )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 .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 .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 .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 .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 )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 .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 .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 .读第3 自然段课文。

(1 )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 )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相关专题 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