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默写教育心得

十七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文默写教育心得

【简介】感谢网友“十七斤”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默写教育心得(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语文默写教育心得

有关语文默写教育心得

我享过不默写的福,更吃过不默写的亏。

我自己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几乎从不默写,课本上、考纲上要求背诵的内容,他会提醒我们自己去背,自己去写。需要背的文章,两三节课教完,我们基本上也就能背下来了,自己再注意一下字形,都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等到考试,同学们的默写得分都还不错。看看现在学生们疲于奔命地背诵、默写、重默、罚抄,我越发觉得当年无需默写真正可算是享福了。

20xx年,我初登讲台,语文该怎么教,大部分倒是继承了我当年老师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其他的不说,在我的班级也是基本不默写的。一篇《劝学》教完,提醒孩子们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写一写个别易错的字,也就结束了,很快就开始了下一篇课文的学习。有一天,同班的数学老师跟我讲:“你从来不给学生们默写嘛。”我很诧异:“为什么要默写?告诉他们要背要考,自己去背不就行了吗?”数学老师笑着摇摇头,走了;我也继续上课,不默写。很快考试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与其他班级相比我的班均分低了好几分,满分10分的默写就低人家4分。现在,我终于明白数学老师那善意的提醒了。

十多年过去了,在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默写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思考。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默写检测还是必需的。一方面,现在大多数高中生已经习惯了默写,如果没有默写,很多人就没有背书的意识和动力,没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及时的“反馈检测”,学生就不会学习了。另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积累,需要背诵、记忆很多内容,适当的默写检测,客观上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毕竟语文学习,功夫在平时。平时抓紧一点,总不会是坏事。但是,默写绝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提高教学质量“一抓就灵”的灵丹妙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默写的功能被无限放大了。对很多高中毕业生来讲,他关于语文学习最深刻的记忆可能就是默写:默课文,默词语,默翻译,默答题格式、默作文套路……内容无所不包、形式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强化。更可怕的是,默写之后还有罚抄,写错的抄写100遍并不是天方夜谭,早已成为习惯、成为经验,成为教师敬业、认真负责的标志。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语文老师。如今的高中,从高一到高三,考试频繁,一月一考,早已成为“标配”,一周一考可能还算不上是“顶配”。每次一考,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平均分、上线率、贡献率,全方位多层次地把你的“优势”和“问题”揭示得体无完肤。正如一些领导所言,老师们都是要“脸面”的,如果看到自己班级的成绩不好,甚至远远落后,那肯定是要采取一些行动的。就语文而言,如此密度的考试之下,要确保分数不那么难看,要在一个月甚至一周之内有一些提高,默写就成为了最好的法宝。

谁都知道,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阅读与写作;谁都知道,阅读与写作要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与熏陶。然而,刚开学不久就要考试,就要“分析”,就要“比较”,就要“领先”,除了大力默写,还有什么更好的灵丹妙药吗?当我们的教学只是指向月考、周考时,谁还会去考虑什么长远的发展呢?这个长远的发展,暂时先不考虑所谓终身发展吧,作为高中,总应该以高考为目标吧?如今的语文高考,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积累和思维品质,如果三年的语文学习,充斥的是默默默,你还有多少时间是在进行真正的阅读和思考呢?

当“一抓就灵”的默写被“抓出血”来的时候,语文教学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的教育也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篇2:高考语文常用默写

(高考新课标1卷)

《离骚》、《蜀道难》、《春望》

(20高考新课标2卷)

《庄子?逍遥游》、《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赤壁赋》

(高考新课标1卷)

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20高考新课标2卷)

《荀子・劝学》、郦道元《三峡》、白居易《琵琶行》

(高考新课标卷)

《孟子・告子上》、韩愈《师说》、辛弃疾《永遇乐》

(高考新课标卷)

《论语・述而》、李白《蜀道难》、欧阳修《醉翁亭记》

(高考新课标卷)

《荀子・劝学》、韩愈《马说》、陆游《游山西村》

(高考新课标卷)

诸葛亮《出师表》、刘禹锡《陋室铭》、李煜《虞美人》

(高考新课标卷)

《诗经・氓》、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欧阳修《醉翁亭记》

(高考新课标卷)

《庄子・逍遥游》、李白《蜀道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篇3:高考语文常用默写

首先我们先按时代简单的分类先秦共8次,唐宋共22次。其它时代的几乎没有,那先秦的重点又是什么呢?当然是《离骚》《诗经》“诸子散文”;唐宋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是李杜和八大家。

在这些篇目中近几年又考哪些呢?又有哪些经常考,即重复考,从上面可以看出先秦中《劝学》唐宋中的李杜、苏轼、欧阳修的文章重复考核过,所以还应引起重视。

然后再看这里面还有哪些没有考核过,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杜甫《登高》、《望岳》,苏轼《念奴娇》、《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小石潭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安石《登飞来峰》。

那上面的这些重复考核的和没有考核的就是今年的高考重点。希望大家抓住重点篇目,找点时间,集中极力攻坚克难,得到满分。

篇4:高考语文常用默写

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2.,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3.《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是: , 。

14.《登高》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15.《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16.《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17.《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是: , 。

18.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 ”的呼喊。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诗 , !

20.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

21.《望岳》中,“ ,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22.《望岳》中“ , ”,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3.《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 。

24.《醉翁亭记》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5.《醉翁亭记》“醉翁”之号的由来是什么? , , 。

26.根据句意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27.《醉翁亭记》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是: 。

28.《醉翁亭记》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是: , 。

29.《醉翁亭记》描绘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 , , 。

30.《醉翁亭记》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 ,(夏) ,(秋) ,(冬) , 。

31.的《醉翁亭记》与 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不仅同是(朝代)伟大文学家的作品,而且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 , ”,《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 ”的千古名句。

3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

3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3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36.大江东去,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篇5:高考语文常用默写

1.荀子 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6.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7.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8.安得广厦千方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1.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2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4.环滁皆山也

2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6.醉翁之意不在酒

27.醉翁之意不在酒。

2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9.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0.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 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1.欧阳修 范仲淹 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5.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6.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关专题 语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