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总结

我的心可不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总结

【简介】感谢网友“我的心可不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总结(共1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

学任务也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回顾自己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得失。

一、学科成绩简析。

四(2)有学生人,四(2)班参考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及格人,及格率,总分分,平均分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有人,优秀率为,80~89有人,70~79有人,60~69有人,60分以下人。在本次数学期末考试中位居全年级第名。

二、所取得的经验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只是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初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在讲教师的讲解要精当,通过教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里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3、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据称段、练段成片的方法。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我还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的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

1、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只是仅仅停留于“表面”,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在课堂上,教师不断的强调写字的姿势和方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的钢笔字写得比较差,根本就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3、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一小个作文片断,还不能表述清楚。

4、对于常用的词语,有些学生在心里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还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四、改进措施。

1、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开发的教学氛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多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4、继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先给他们提较低的要求,先让他们学习写话,能把一句话写通顺了,再学习写一段话。

篇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颇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采用旧教材,新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一个学期来,经过辛勤的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我明白我还存在着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勤于学,努力钻,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

篇3: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生字:均(jūn) 匀(yún) 茎(jīng) 柄(bǐng) 蛟(jiāo)

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多音字:空、重、铺

二、理清思路

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

2.叶子的特点

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篇4: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课文主题: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

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

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虎怎样爬

爬墙:“触”“变”“巴”“拉”“贴”

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

◇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牢固

多音字:

鲜:xiān鲜花 xiǎn鲜为人知

铺:pù床铺 pū铺上

空:kòng空闲 kōng空洞

曲:qū弯曲 qǔ歌曲

生字组词:

虎:老虎 猛虎 虎牙 虎口 虎将 爬山虎

操:操劳 操持 操守 操场 重操旧业

占:占有 占领 占用 攻占 占优势

嫩:娇嫩 柔嫩 嫩芽 嫩绿 细皮嫩肉

顺:顺利 顺风 顺序 顺心一帆风顺

均:平均 均匀 人均 均衡 势均力敌

叠:重叠 叠加 堆叠 折叠 重峦叠嶂

隙:间隙 缝隙 空隙 嫌隙 无隙可乘

茎:根茎 茎部 茎叶 块茎 枯茎朽骨

柄:叶柄 把柄 笑柄 斧柄话柄

萎:枯萎 萎谢 衰萎 萎缩 萎靡不振

瞧:瞧见 瞧病 瞧不起

固:牢固 坚固 固体 固然 固执己见

反义词:

注意——忽略 新鲜——陈腐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牢固——松散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空隙——间隙 拂过——掠过

好看——漂亮 仔细——认真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相当——非常 牢固——坚固

形近字:

操(操场)噪(噪音)

占(占领)站(站立)

舒(舒服)抒(抒发)

茎(根茎)经(经过)

萎(枯萎)委(委员)

瞧(瞧见)憔(憔悴)

词语解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篇5: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总结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总结部编版:《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课前准备:蝴蝶课件。

敎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

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3.第二组(出示:轻盈、素洁、柔弱)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

4.第三组(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

“也未可知”:就是说也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家雀”的雀还读什么?que,组词。读qiao是口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理解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同学试着说一说。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一说各段写了什么?再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

二、全班交流,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三、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②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2】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3】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四、小诗作结,总结升华。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都拥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找来一首小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请看。(出示诗歌)

篇6: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跑、嗅、拍、嫩、愣、唤

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

【重点句子】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主要内容】

《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

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tóng róng máo yǎn hù

( ) ( ) ( )

sī yǎ páng dà bó dòu

( ) ( ) ( )

二、组词。

绒( ) 博( ) 语( )

诚( ) 搏( ) 梧( )

三、从文中找出与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1.摇动,使之发生剧烈震动,撼动。——__________

2.失望,没有希望。——__________

3.挽救,使之幸免。——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tóng róng máo yǎn hù

( 梧桐 ) ( 绒毛 ) ( 掩护 )

sī yǎ páng dà bó dòu

( 嘶哑 ) ( 庞大 ) ( 搏斗 )

二、组词。

绒( 绒毛 ) 博( 博大 ) 语( 语文 )

诚( 诚实 ) 搏( 搏击 ) 梧( 梧桐 )

三、从文中找出与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1.摇动,使之发生剧烈震动,撼动。——摇撼

2.失望,没有希望。——无可奈何

3.挽救,使之幸免。——拯救

篇7: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总结:《爬山虎的脚》

原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知识点1

课文主题: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

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

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虎怎样爬

爬墙:“触”“变”“巴”“拉”“贴”

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

◇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牢固

多音字:

鲜:xiān鲜花 xiǎn鲜为人知

铺:pù床铺 pū铺上

空:kòng空闲 kōng空洞

曲:qū弯曲 qǔ歌曲

生字组词:

虎:老虎 猛虎 虎牙 虎口 虎将 爬山虎

操:操劳 操持 操守 操场 重操旧业

占:占有 占领 占用 攻占 占优势

嫩:娇嫩 柔嫩 嫩芽 嫩绿 细皮嫩肉

顺:顺利 顺风 顺序 顺心一帆风顺

均:平均 均匀 人均 均衡 势均力敌

叠:重叠 叠加 堆叠 折叠 重峦叠嶂

隙:间隙 缝隙 空隙 嫌隙 无隙可乘

茎:根茎 茎部 茎叶 块茎 枯茎朽骨

柄:叶柄 把柄 笑柄 斧柄话柄

萎:枯萎 萎谢 衰萎 萎缩 萎靡不振

瞧:瞧见 瞧病 瞧不起

固:牢固 坚固 固体 固然 固执己见

反义词:

注意——忽略 新鲜——陈腐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牢固——松散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空隙——间隙 拂过——掠过

好看——漂亮 仔细——认真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相当——非常 牢固——坚固

形近字:

操(操场)噪(噪音)

占(占领)站(站立)

舒(舒服)抒(抒发)

茎(根茎)经(经过)

萎(枯萎)委(委员)

瞧(瞧见)憔(憔悴)

词语解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知识点2

一、生字:均(jūn) 匀(yún) 茎(jīng) 柄(bǐng) 蛟(jiāo)

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多音字:空、重、铺

二、理清思路

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

2.叶子的特点

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篇8: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根据课文中正确姿势的示范,我教会了学生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口语交际”教学时,先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然后分小组对班里的同学视力情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交流如何保护视力,最后全班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三、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矫正学生的姿势时,学生会有沮丧心理,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安抚和鼓励。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请视力下降的同学来分享之所以视力下降的原因,然后让视力良好的'同学也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安抚好视力差的同学的情绪,告诉他们只要养成好习惯,视力就会变好。

篇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2、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自读、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作铺垫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自己往往不能发现,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三、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古诗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感受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然后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篇1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科书安排了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课文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六、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学准备充分,教法灵活,让课堂富有活力。

2、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效果,汉语拼音人人过关打牢基础。

3、采取积极正面的鼓励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4、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守法意识。

5、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6、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7、建立学生自主阅读银行储蓄卡,鼓励家校携手为孩子阅读鼓劲加油。

七、夯实教学常规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要明确每一专题的学习目标;再次,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2、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3、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听写”、“基础、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后习题、习作”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听写,基础,同步导学,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训练练习作业。

4、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5、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认真能干的小组长完全可以帮助我做好许多事情,如检查背书,批改练字,检查家庭作业,辅导潜能生等。

6、加强对潜能生的轮流辅导工作。主要是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

八、滴水穿石的搞教研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中做好: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科学策划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编写《学案》。

4、课堂教学中,一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小组工作落实好五个环节:明确任务,自主学评价等;梳理提升目标化:梳理提升要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小结展示分享情况、引导提升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引导品读句段、强化知识点、练习、推介与课文有关的读物等。”

5、引导利用图书柜里的书籍、学生自己的藏书、与同学交换阅读等方法,增强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并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将之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去

九、潜能生转化和优秀生提高措施

(一)后进生转化措施

1、取得班主任教师的协助,学生家长的配合(经常联系、沟通访)。

2、感情投资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

(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A、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B、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C、作业尽量面批;

D、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帮扶意识。

十、教学进度安排

(略)

篇1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什么是引述?什么是转述?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为转述则是: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二、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示例1:

李明(转述者):小军,我今天到图书馆看书了,看到了一则要求更换借阅卡的通知,我就更换了借阅卡,你抓紧时间去更换你的借阅卡。

小军:什么时间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军:好,我这两天就抽空去,谢谢你告诉我这么重要的通知。

李明:不客气,我们是朋友嘛!

示例2:

小英:小丽,明天我们就要参观博物馆了。

小丽:是啊,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

小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呢!

小丽:明天早上8点?学校北门?好,我知道了。谢谢你转告我。

小英: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具体做法。

1、改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

2、改人称,如把“我”改成“他”,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

3、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调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学习方法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篇12: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我会写:

构:构成 结构 构造 构思 虚构 构想

饰:装饰 掩饰 首饰 饰演 文过饰非

蹲:蹲着 蹲下 蹲坐 蹲立 蹲班 蹲点

凤:凤凰 凤冠 凤爪 凤仙花 凤毛麟角

序:顺序 秩序 序幕 序文 前后有序

例:照例 病例 案例 例外 史无前例

率:率领 率队 直率 轻率 草率 表率

觅:觅食 寻觅 觅路 寻死觅活 追风觅影

耸:耸肩 高耸 耸立 耸动 耸人听闻

踏:踏步 践踏 踏空 踏勘 脚踏实地

倘:倘若 倘使

绘:绘画 绘图 描绘 彩绘 绘声绘色

谐:和谐 谐音 谐趣 诙谐 亦庄亦谐

寄:寄住 寄生 寄宿 寄托 寄信 寄钱

眠:催眠 睡眠 安眠 失眠 入眠 冬眠

形近字:

饰(装饰)怖(恐怖)

凤(凤凰)风(刮风)

例(举例)列(列队)

率(率领)摔(摔倒)

倘(倘若)尚(高尚)

绘(描绘)会(开会)

多音字:

结:jiē开花结果 jié结论

场:chǎng广场 cháng一场雨

冠:guān桂冠 guàn冠军

踏:tà脚踏实地 tā踏实

近义词:

装饰——装扮 朴素——朴实

独特——特别 鲜嫩——新鲜

照例——按例 率领——带领

倘若——倘使 和谐——祥和

反义词: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照例——破例 附近——遥远

词语扩展:

AABB式:

甜甜蜜蜜 星星点点 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恍恍惚惚

郁郁葱葱

课内词语: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和谐 甜蜜 梦乡

催眠曲 天高地阔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纺织娘“唱起歌来”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之情,拟声词“织,织,织,织啊”渲染了这种声音的美妙。

5、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催眠曲的特点是轻、柔美。连这么轻柔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明乡下人家的夜晚宁静祥和。

6、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5~6):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概括总结乡下人家在不同季节都有着迷人的风景。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写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房前屋后和春夏秋三个季节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独特迷人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2、作者怎样通过描写普通的乡村景物来体现乡村的独特迷人?

作者善于通过对普通的乡村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如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渲染了乡村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篇1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我会写:

慰:慰藉 安慰 欣慰 慰问

藉:慰藉 枕藉 蕴藉

锐:锐利 敏锐 尖锐 养精蓄锐

滩:河滩 滩地 浅滩 滩头

帐:帐子 蚊帐 帐篷 营帐

烁:闪烁 烁烁 震古烁今

蝙:蝙蝠 蝙蝠衫 蝙蝠怪

蝠:蝙蝠 蝙蝠侠 燕蝠相争

霸:霸气 霸占 霸权 霸王 横行霸道

鹰:雄鹰 苍鹰 老鹰 猫头鹰 鹰击长空

形近字:

藉(慰藉)籍(书籍)

锐(尖锐)悦(喜悦)

滩(海滩)摊(摊手)

帐(帐篷)账(账单)

蝙(蝙蝠)编(编写)

蝠(蝙蝠)福(祝福)

多音字:

藉:jiè慰藉 jí狼藉

露:lù露珠 lòu露脸

近义词:

暖和——温暖 喜欢——喜爱

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

锐利——尖锐 奇幻——奇妙

发明——发现 活泼——伶俐

反义词:

暖和——寒冷 喜欢——讨厌

猛厉——轻柔 真实——虚假

美丽——丑陋 复杂——简单

词语扩展:

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晴朗的天空 美丽的夜色 快乐的童年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理解词语:

【慰藉】安慰。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文中指风雨雷电的威力大。

【锐利】(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奇幻】奇异而虚幻。

【霸气】专横的气势。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课内词语:

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

句子解析:

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锐利”本身的意思是尖锐、锋利。在这里丰富,是让你的想象力丰富起来。

2、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顶”是特别的意思,在这里表示程度。“跑跳”“仰”“看”写出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3、晚上,当你被逼着上 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逼”字如果改成“叫”或其他字好不好?

“逼”字用得很好,它体现了孩子们内心的不情愿和无奈。如果改成“叫”字或其它的字,就不能体现孩子们的内心的无奈和后面想象的重要性。

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的慰藉!

这句话紧承上文,与第4自然段“的慰藉”相照应,再次强调了雨天里,天窗对孩子们心灵起到的抚慰作用。

5、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这句话形象的描绘了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象到的情景,“带子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的闪电的样子。“大十倍百倍”写出了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

6、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用“也许”这个带有想象色彩的词语组成的排比句,想象夜晚的美丽与神奇,极富感染力,体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7、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解释了大人们应该被感谢的原因,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变化的,所以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4~7):写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农村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达了他们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篇14: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他们获得的收益将是无穷的。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完成小练笔。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师:布置学生收集蟋蟀的相关资料;做一张蟋蟀纸板图(用于贴图)。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初步了解蟋蟀的习性。

2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蟋蟀吗?有谁斗过蟋蟀?说起这个小东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是个好斗分子,是个有名的歌唱家,它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出色建筑家。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蟋蟀的住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蟋蟀们高超的建筑本领吧。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从小喜爱昆虫。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虫记》,第一卷于1878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87岁(1910年)时出版。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与文艺很好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2)师强调难写字,并适当范写,加深记忆。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蟋蟀住的地方也叫住宅呢?

明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四、认知贯通,整体感知

1、“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明确:“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课文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部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师指导,明确:本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蟋蟀的住宅

住宅的建造过程(住宅的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过程。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二部分。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2)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明确: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明确: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第7~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明确:这一部分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2)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画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子的艰难与辛苦。

(3)蟋蟀的住宅建造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提问启发: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长时间加深加阔)

(4)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细致入微。

三、品读感悟,句段解读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明确: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四、小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明确: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2、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就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特征。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将蟋蟀当作人,把它称作“专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里面有“大厅”“卧室”;把蟋蟀的叫声说成是“弹琴”。语言风趣幽默,吸引读者的兴趣。

运用拟人时要注意:

(1)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3)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目的要明确。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疑难探究

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

明确:我们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可以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是如此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从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决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六、拓展延伸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

七、课堂小结作者把蟋蟀建房的特点、过程写得如此具体生动,这与作者的仔细观察分不开,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态度与精神,去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它们的绚丽多姿!

宅(住)精心修建(怎样挖掘)程(工)

在课文导入时我让学生相互讨论蟋蟀的特点,然后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蟋蟀的“住宅”的,理清文章的思路。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动手实践这一环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画与说中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整堂课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专题 上册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