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成语

ouoyekil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诸葛亮的成语

【简介】感谢网友“ouoyekili”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诸葛亮的成语(共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诸葛亮故事成语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篇2:诸葛亮故事成语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丞相。他一心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病死。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可自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完成刘备生前努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刘禅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彻底取胜。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一直组织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后来,此句演变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篇3:诸葛亮故事成语

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

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

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篇4: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1、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3、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4、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5、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6、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7、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

8、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9、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0、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11、计日而待:计:计算;待:等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12、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13、众难群移: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14、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7、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18、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19、胸中鳞甲:比喻存心险恶。

20、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21、上楼去梯: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22、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3、我心如秤: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24、鞠躬尽瘁: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25、集思广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篇5: 诸葛亮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1、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4、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5、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6、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7、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来源】傅《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解释】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示例】【故事】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

相关专题 成语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