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环境影片观后感

pandadad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末世环境影片观后感

【简介】感谢网友“pandadad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末世环境影片观后感(共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末世孤行电影观后感

在一场摧毁文明的病毒肆虐后,动物几近灭绝、人类也多变成嗜人肉的活尸,20多岁的安独自躲在森林,在播放法语广播的收音机陪伴下补食与避免被捕食,但更让她苦恼的是过往的.

作为一部末世片,不可避免地需要探讨一下人性,但毕竟电影篇幅有限,不可能像行尸走肉一样展开那么大。故事就是女主救了一对继父女,在短短几天发生的事。不出意外地2女1男要出问题,小女孩出于嫉妒对女主越来越反感,最终选择让她MIA,没想到女主自带光环,不仅逃出来还以德报怨选择救了她而不是姘头。

不是想象中的大成本末世电影,希望简单感官体验的朋友会失望。深沉故事设计,给予的深度末世体验。回闪的和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沉重的末世生存故事。最后的落幕也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给女主和女配的表演点赞。想要探索人性的朋友都可以体验一下,想要僵尸血液也许会失望。也许最后重要的还是救赎。

篇2:末世孤行电影观后感

在一场摧毁文明的病毒肆虐后,动物几近灭绝、人类也多变成嗜人肉的活尸,20多岁的安独自躲在森林,在播放法语广播的收音机陪伴下补食与避免被捕食,但更让她苦恼的是过往的.

这部丧尸题材的恐怖片比较偏剧情文艺风格,前面大部分都是人们在末世野外里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属于火热大战丧尸的类型,是属于另辟蹊径类的丧尸外壳片子。

篇3:《末世隔绝》观后感400字

《末世隔绝》观后感400字

今天看了美国电影《末世隔绝》,这算是一部惊悚片。九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居住在纽约的同一幢公寓楼里,都是这座大厦的房客。他们因藏在这座建筑物地下室的仓库里,而侥幸躲过了一场异常恐怖的原子弹袭击。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富有爱心,从对小女孩的照顾可以看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比较勇敢的,从主动冒着生死出去打探小女孩的消息可以看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比较团结的,从一致对外就可以看出。

可是,在被外面的穿着防护服的人彻底封闭了所有出入口的地下停留了几天之后,所有人都滋生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恐怖,地下室储存的实物和水越来越少,不见阳光,这群人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陷入到真正的疯狂当中,不断地在对方身上实施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在这样一个异常封闭的环境里,他们几乎都走向了崩溃和错乱的边缘,在绝望中拼命地挣扎着,然后变得越来越堕落、颓废甚至邪恶。当躲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被逼得走投无路并完全向现实屈服之后,他们选择了放弃,同时他们也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人性准则。

伊娃是个善良而勇敢的女孩,深爱着男律师,但是因为只有一套防射服,知道了一个也许可以逃生的微弱且渺茫的机会,她还是残忍的关上了着火的地下室门,让男律师和地下室主人被活活烧死。伊娃逃到了外面的世界,可是外面的世界虽然远处高楼林立,却到处一片狼藉,空无一人,结果可能还是无处存活。

影片中出现几次这样的镜头:地下室的男主人看着桌子上摆的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以及一家三口的合影,虽然身处绝境,却也露出淡淡的笑容。可见,在生死面前,亲情是多么的宝贵。

篇4: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作为一部末世片,不可避免地需要探讨一下人性,但毕竟电影篇幅有限,不可能像行尸走肉一样展开那么大。故事就是女主救了一对继父女,在短短几天发生的事。不出意外地2女1男要出问题,小女孩出于嫉妒对女主越来越反感,最终选择让她MIA,没想到女主自带光环,不仅逃出来还以德报怨选择救了她而不是姘头。

整部片唯一值得推敲的就是最后女主的选择了,有一腿的姘头还是恩将仇报的小女孩?最终不出文艺片的意外,女主选了后者。最好的解释应该就是把自己的女儿的身影投射到小女孩身上了吧,想要给她一个自己没能给女儿的未来。不过也可以认为女主做了这个选择同时也救了自己,毕竟有了继续MOVING ON的理由了。文艺片毕竟要让观众心里有点遗憾才行,不可能恩爱的3人行。

篇5: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本片毫无主题,略显苍白,但我在看完仍旧念念不忘,可能因为刚刚做妈妈,母爱泛滥吧,片中女主在野外喂自己的血给女儿,用热水给她的女儿敷脓包时无措的流着泪,我禁不住想到自己的宝贝儿。

这不就是一部描写亲情的文艺片么?后来男主和他的女儿也告诉我,死亡的恐惧也无法抹杀亲情中自带的伦理道德的属性。

女主为亲情“留在原地”,男主为亲情“远走高飞”。影片最后,却又将走向盲目的未知。

篇6: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低小成本的末日科幻题材,壳还是欧美最流行(烂俗)的丧尸病毒。有一点《惊变28天》的影子,但这个絮絮叨叨的像神经病自言自语,看着让人着急,节奏缓慢之极,既不惊险悬疑,又不喜剧或者感人。对比《瑞士军刀男》,人家虽然也丧,颓废,空虚寂寞冷,可人家至少还有黑色幽默,看完也还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思考。这个真是太无趣了。

其实这是个惊悚片,救赎,循环,又有点《恐怖游轮》的影子。

篇7: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文艺片——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舒缓的节奏配合干净的BGM加上文艺范的主角,就可以让观众沉浸其中。

恐怖片——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娱乐影片,故事内容荒诞、离奇,结合背景、音乐、人设、摄影技术制造惊悚之感,让观众在感受负面情绪的同时可以思考人生。

末世孤行——一部恐怖片,却拍的过分文艺,导致气氛营造欠缺,人性思考不够,观赏性不足

影片的内容十分简单,前面25分钟时间内,都是女主Ann一个人的戏份,身处末世(许多人类变成嗜人肉的活尸),躲避在丛林之中,一个靠着“回忆”与“收音机”,存活着。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回忆中经常出现的两人——Ann的丈夫与孩子,这是个引子,这两人对于Ann最后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

接下来的40分钟,影片安排了Olivia与Chris,这对父女(准确的说是继父)的出现,这是导演精心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说?原来Ann的家庭组合就是夫妇 女儿(婴孩),现在这两人的现身,重新让观众看见了一个家庭的组合,可是这三人路在何方?关系又会走向哪里?接下来的故事一一向我们展开。

终于来到了影片最后二十几分钟,不要期待任何波澜壮阔的场景,一次失败的行动,Chris被几个羸弱的僵尸杀死,Ann带着Olivia一起驱车迈向未知的明天。这些情节有何寓意?首先是Chris的死——Ann的处境又一次被推到悬崖的边缘(如同当初,Ann的丈夫被僵尸所杀,留下她孤身一人带着女儿),再一次重回“孤独”,照应电影名“末世孤行 Here Alone”;其次是Ann的选择——身处这种被动境遇完全是因为Olivia人性之恶所导致(她打晕Ann,试图让僵尸杀死她,然后自己可以与Chris逃出生天),作为Ann,她完全可以放弃Olivia,这个忘恩负义的人,可是过去往事(自己亲手结束被病毒感染的女儿生命)再现,让她选择另一条路,带上Olivia继续求生之旅,这一刻“救赎”的主题伴随着影片的落幕,回荡在每个观众的脑海之中。

写在最后,作为一部比较另类的丧尸片,影片用了太多时间来描述“荒野求生”,预留了太少时间给“人性”这个话题,时间分配极为不合理,直接的影响就是文艺味过重,内涵度锐减。

篇8: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末世孤行》是部很奇怪的片子,第一反应就是又一部《末日危途》。乍一看以为是瓦尔登湖,再看看觉得像日本片子《小森林》,仔细看又像丧尸片,还像欧洲小众的文艺片,归根到底就是一部伪“女子荒野求生全指南”。其实无论文明是不是陨落,形式感的群居是否存在,到底还是孤独占了上风。电影没有刻意去刻画血腥的场面,也没有刻意去突出那种主观的孤独感受,一切都那么自然流淌,就像我们常说的岁月静好波澜不惊,于是交流显得无限苍白,孤独犹如电闪雷鸣。一个人活着只是活着,因为没办法说服自己去死,仅此而已。男主和女配就是这部电影的搅屎棍,于是,毫无意外,最后的结局像一坨屎。

篇9:电影《末世孤行》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少很少僵尸的末日电影。少到我在一周之后回想竟然想不起太多的僵尸镜头。

在正常环境下面,其实那女孩也不会爱上她的继父,可是在末日环境中,特别是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估计连爱情也变成稀缺资源了。所以,爱情的火花在短时间内完全点燃了少女的心。而她面对的情敌却是无所不能的救命恩人,不下狠手很难赢啊!

让我感触的是女主没有离开的原因,自己困住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在一处嘎然而止,人也会不知不觉困在该处,走不出来。发情的熊孩子把一切都打破了,有句话说得不错:只有女人能够改变女人。

另外,这部片是贝爷的宣传片吧,看来只有拥有贝爷的能力才能末世独行了。

篇10:影片观后感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叫《念书的孩子》的片子,很感人,我们班的同学都深受感染。

电影主人公是陆凯,父母都在城市工作。他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由一只名叫“小勇气”的狗陪伴着陆凯。陆凯每天晚上最希望父母能给他打电话。有一天,陆凯的爷爷突然想听陆凯读书,就把新课文读给爷爷听。

久而久之,鲁被爷爷开除出读书和读史书。每天放学后,陆凯都带着他的小勇气到处走,他们的关系很亲密。但是有一天,陆凯的爷爷突然生病卧床,没有呼吸,最后去世了,永远的离开了陆凯。卢克的父母回来后,想带卢克去城里上学,但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最终,父母找了一所学校接受了这条路,但在城市里养小狗不方便,所以这条路只好勉强留下了一点勇气。

电影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哭泣。我们的父母都在我们身边,每天给我们做好吃的喝的。而且路是开着的?我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父母能给他打电话,每年过年都能回来。我们的生活比开车好多了。如果离开父母,我们能不能就这么坐在那里哭?

从陆凯的写作中,我感受到了肖丹和陆凯之间的友谊。有句话叫“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是的,这就是肖丹和陆凯之间的情况。他们是亲密的朋友,甚至成为兄弟。当陆凯离开肖丹时,陆凯的脸上有两行泪,肖丹尽力追车,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兄弟俩。

看完电影,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词:“爱”。我被陆凯和肖丹之间的友谊,陆凯和爷爷之间的感情,妈妈和爸爸之间的感情,以及社会对这些留守儿童和城市新市民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样,这条路开启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样激励着我,是啊,我们要珍惜拥有的生活,更要对得起这美好的生活啊。

篇11:影片观后感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篇12:影片观后感格式

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齐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看到这我流下了眼泪。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勇敢的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灿灿指路程”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响起,这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就应加倍珍惜。看看过去,比比此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每一天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同学间还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做事不为对方和群众着想,太自私;在生活中不爱惜粮食,挑食,穿名牌,不爱惜书本和文具,真是不就应。我们应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我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我,好好学习,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争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篇13:关于影片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影片观后感。

电影人是孤单的,兀自穿梭在落英缤纷的时空中,寻求人性的解放。

福芝芳对孟小冬说:梅兰芳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属于座儿的。

邱如白也说,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就毁了京剧。

很有哲理的两句话,仍掩盖不了影片苍白的本质。

不说孟小冬这段,单就邱如白这么重要的人物竟然也是凭空捏造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主角的黎明还没有孙红雷来得印象深刻,福芝芳不识大体,举止泼妇,黎明和章子怡就像叔叔和侄女…总而言之,这部影片是期望最高的,也是失望最大的。

这部影片,在我看来,从精神层面,仿佛超脱了,而从历史层面,它却是彻底毁了,美化得毫无触感,轻轻一拨就碎了。

远远不及十几年前霸王别姬带给我的震撼。

尽管那时候的我只是个小屁孩,它却一举征服了我。

如果一部电影连一个小屁孩都能征服的话,它还有什么不能征服的?

反观梅兰芳,禁锢的篇幅里说禁锢的人生,这样的缩手缩脚,焉能成功?

还没有桃花运好看。

非诚勿扰是部贺岁片,我本来也没报什么期望,可它让我笑了,景色不错,台词逗人的冯氏商业片,它的票房注定不会孤单。

可票房是一回事,水准又是另外一回事,硬伤比如葛优的痛哭、北海道篇幅过长、舒淇突兀的自杀…不提也罢。

功成名就的人是孤单的。从默默无闻中匍匐前行,一朝成名,闪耀光环,然后轮回,重复,在名利双收和曲解中伤中继续孤单。

人在高处不胜寒,或是江郎才尽。

每天朝九晚五的人是孤单的,格子间的潮起潮落,人生百态尽收眼底,冷眼旁观之余免不了将各种角色一一演绎。

还有那些写下文字的我们,亦是孤单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孤单的。

每个人的孤单是旁人所不懂的。

柴米油盐之余兼顾风花雪月,酸甜苦辣之余回首煎熬挣扎,卸下面具之后,我们孤单着不同却也相同的孤单。

[关于影片观后感]

篇14:影片观后感

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节约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雷锋叔叔最后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是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雷锋叔叔和一些无名英雄一样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在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而牺牲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将来好为祖国做巨大的贡献!

雷锋叔叔这种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雷锋叔叔,我为您感到骄傲!

我还是一个学生,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爸爸妈妈对我无可奈何。当学校放映电影《雷锋》时,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影片《雷锋》展现了雷锋叔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光辉形象。其中,有这样几个镜头尤为感人。

一场篮球赛下来,战士们热的汗流浃背,许多人去买汽水喝,惟独雷锋捧起水壶喝凉开水。他说“喝白开水也一样解渴”。是雷锋小气吗?不,该花钱的时候,他一点也不犹豫。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雷锋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战士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用钱。雷锋知道这事后,就以王大力的名义悄悄地寄去了20元。当别人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辽阳市遭受洪水灾害,雷锋就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亲手交给了灾区的领导。他深情的说“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这情景真让人感动啊!

看《雷锋》想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去春游,我吵着家长给我买三、四十元的水果、饮料及糕点。在学校里,我常常溜到外面去买零食。是《雷锋》教育了我,是雷锋的精神感动了我。钱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走雷锋的道路,做雷锋式的“傻子”。

相关专题 观后感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