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公开课报道稿

奶茶去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美术公开课报道稿

【简介】感谢网友“奶茶去冰”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公开课报道稿(共10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美术公开课报道稿

6月8日上午,宋志梅老师执教给我们上了一节名师示范课。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以及美术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宋志梅老师的这堂《我们来做虫》授课对象为二年级。

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始终亲切可人,无论是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在游戏中,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调动整堂课的气氛。

她的教学准备很充分,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精美的图片和范例,使同学们的认知非常感官化。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游戏的步步导入到新知的逐渐渗透,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这节示范课的展示,我们获益匪浅,相信在今后教研活动的开展中,我校的课堂教学,将会有更多精彩的篇章呈现。

篇2:美术公开课报道稿

11月19日上午,我校宋志梅老师执教了一节美术教研课——五年级《包的世界》。

艺体组的'全体老师观摩了这节美术课。

整节课的教学准备很充分。

老师的教学语言始终亲切可人,凸显对学生的尊重与呵护。

宋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游戏导入到新知的逐渐渗透,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范例,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设计一款款属于自己的包,在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

这节课让观摩的同事收获颇多,我们相信借着这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我校的艺体课堂教学,定会有呈现更多精彩的篇章。

篇3:美术公开课报道稿

盛夏6月,为了促进学校综合组学科各学科交流互动,美术组张子贺老师在上周五上午开展了一节校级公开课《时钟的造型设计》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张老师很好的将自己参加20**年马尾区骨干教师赴福州名校跟岗学习的学习成果运用到本次的公开课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同时个人教学业务也有很大的提高。

学校组织的多学科教研活动为综合组的老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4:日记:美术公开课

日记:美术公开课

4月4日 星期五 晴

上周五,越秀区要举行名师评比的活动。一位美术名师用周五第二节课的时间上了一节美术公开课,很多老师都来评比,地点就在709房。

老师教我们做刮蜡纸,刮出一副美丽的色彩丰富的'刮蜡画。刮蜡纸就是一张白纸,上面用蜡笔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再拿黑色蜡笔在饱满的彩色上,盖上一层均匀的黑色,最后拿工具一刮,黑色被刮掉了,下面的彩色就显露出来了。渐变的色彩显出一份丰富多彩,和一份神秘感。

班里的同学对这节课印象很深,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今天一下课,我去第四组找我的好朋友黄琪然。看见她拿着蜡笔在一张白色的纸上涂底色——彩色,她没有规律地涂,这里一点儿,那里一点儿的。我没有打扰她,我忘了要和她说话,在她桌子旁边慢慢蹲下,看着她手里的蜡笔往前往后……

她从黄色换蓝车,又从蓝色换成了紫色,紫换红,红换绿……。最后看她用黑色均匀地把彩色一点一点“埋”了起来,一张漂亮的刮蜡纸就做出来了。

我们上课时要把老师说的内容牢牢记在脑子里,不能学有的同学“人在心不在”,上了等于白上,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听讲,活学活用的小学生!

篇5:美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曲折线、波浪线、弹簧线等几种常见线条的名称及绘画技巧。

2、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积极参与活动。

3、感受色彩的美丽,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油画棒人手一盒。

2、各色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1、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出示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

(2)提问:“作品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你认识哪些线条宝宝?”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示范不同线条的画法。

(4)幼儿跟教师徒手练习画不同的线条宝宝。

2、教师示范完整作画。

(1)用自己喜欢的蜡笔画不同颜色的线条宝宝

(2)强调使用颜料的时候先让刷子先生喝点水,舔舔毛,从一头刷向另一头。

3、幼儿作画,家长适当参与。

4、评价作品

(1)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

篇6:美术公开课教案

设计思路:

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常常感到小班的美术活动难以开展。为此,在设计中我选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并让幼儿直接与将要表现的事物及相关作品互动.以获得对所要欣赏和表现的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设计以幼儿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小鱼吐泡泡的小河)设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门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他丽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1、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

当贴第4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四、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指导建议:

1、目标应进行调整,第一条目标不应是操作方法,第二条应是情感目标。

2、第二部分欣赏《圆之舞》PPT,用画家来引出对小班幼儿来说,离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

3、在示范帮鱼妈妈吐泡泡时,时间过长,建议在范例上可适当有一些泡泡,再请幼儿添一些泡泡进行组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小鱼吐泡泡的游戏来引出幼儿画圆,接着在个别操作之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泡泡颜色匹配这一目标应再强调些。我想在下次活动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

篇7: 美术公开课作文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上来就问我们喜欢什么课,我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这个说美术课,那个说体育课……

老师抱歉地说:“因为快期末考试了,所以美术课和体育课就要停了。”听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大家镇住了。王宽唯张了张嘴,“啊”的叫了一声,很多人也是忿忿不平的样子。

我其实一半伤心一半不伤心,伤心的是美术课要停了,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啊。不伤心的是体育课不上了,我平时最头疼上体育课了。

老师问我们同不同意她的观点,有人同意,并叫了出来,我没吱声,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让我们把想法写下来,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老师采取的这种方法不合理,我要用自己的笔来说服老师改变她的决定。

我认为学习不光非要这些时间,美术课体育虽然不考试,可它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美术能修身养性,提高审美,体育能强身健体,有益健康。不能因为期末了,就停掉它们啊!

老师,我说的对吗?

篇8:美术公开课课件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运用水粉画出人物脸部五官,特别是嘴部形象特征。

2、在长牙齿的故事情境下,尝试用点彩的方法画出嘴巴中的牙齿。

3、乐于参与活动,大胆使用多种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范画、黑色或深色画纸、彩色颜料盒、水粉笔、展示板。

2、材料准备:幼儿初步会画人的脸和五官。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欣赏范画。

⑴故事导入,幼儿观察范画。

⑵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范画中的大嘴巴,并展开讨论。

教师: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他的嘴巴张那么大呢?宝宝为什么哭呀?

2、幼儿根据故事情境学习画牙齿的方法。

⑴教师在情境中示范用点彩的方法画牙齿。

⑵幼儿用手作迅速点彩的练习。

⑶教师丰富“牙齿和刷牙”的故事情节,完成范画。 ⑷教师在故事情境中,示范画泡泡的方法。

3、幼儿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⑴绘画前,教师明确绘画要求。

⑵教师对绘画内容进行重点指导。

①引导幼儿尽量把宝宝的脸和嘴巴画大。

②引导幼儿画出牙齿和泡泡。

③提醒幼儿水粉笔用完后要放进颜料杯里,不混色。 ⑶教师将幼儿画好的作品固定再展示板上。

4、律动游戏:刷牙。

评价幼儿作品(请小猫吃鱼)

师:小朋友烧的鱼都差不多好了,我们把烧好的鱼放在这边的展示台上,你们看看哪盘鱼烧得最好呢?(请幼儿说)为什么呢?(幼儿说)这盆鱼颜色涂得很好看又均匀,调料放的也刚刚好,很香哦!其他小朋友的烧得鱼也很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请出小猫吧?(小猫请你出来)小猫:小朋友烧的鱼真香啊,谢谢你们!

篇9: 美术公开课作文

我以前上过很多公开课,有数学,语文,英语,还有很多很多个科目,但是这是在我人生中第一次上的美术公开课,也是在我高中的时候,第一次上的公开课。

历史课上完了,下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告诉我们要去对面的综合楼听公开课,我们都特别好奇,美术公开课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上过美术公开课,以前上的都是那些文化课之类的。就在刚才没说老师让我把纸笔东西都拿着,然后再拿点白纸本之类的,我们就兴致勃勃的去了对面的综合楼的美术教室。到了那里,我们穿好鞋套,因为不穿鞋套,不能进去,所以我们穿好了鞋套,一进去就看到后面坐的两排,全部都是美术老师,有好多好多老师,我们当时特别特别的紧张,在上课,老师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的紧张,生怕自己说错一个字,给老师丢脸,但是美术老师却告诉我们不用紧张,放轻松跟平常上课就可以了。听到这些话的,我们虽然心里有一点点的`暗示了,但是说要是不紧张的话,也是不可能的。美术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很多个内容,我们都一一的记在了本子上。然后课程讲完了,我们就要开始自己动手画画了。画画的内容是一只树,一条小河,一个人,一座山,这幅画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诗人,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而作的一首诗,所以我们要画出它的情景。我们当时都怀着那种壮志难酬的心情,而作完了这幅画,我画了一条蜿蜿蜒蜒的小河,小河的岸边站着一位诗人,还有几座高山,还有几个小鸟,整幅画看着是特别的凄凉。我画的是人,背个手站在那里眺望远方,看起来他特别的孤独,没有一个人可以陪她。后来美术老师下来走动,因为我从小就学过画画,所以我画画的底子还是算不错的了。美术老师,下跌来走动一会儿,然后就看到了我的画,他就把我的画拿到了,讲台前面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当时有一点点的害羞,我看了看后面的评委老师,他们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松这口气,可能是还怕评委老师认为我画的不好看吧!然后美术老师展示完之后就把我的画拿回来了,随后她又去了那几排走动,也展示了几幅同学的画。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瞬间觉得这节美术课过得好漫长啊,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的。老师让我们一个个的排好队,先让老师们先走,然后我们随后才走出去,我们一个个排好队的走出去,然后脱下来的鞋套都装在一个大纸盒子里,因为脱下来的鞋套不能乱扔,只能全部都装在那个纸壳子里。

这就是我们美术公开课,你们有没有什么奇葩的公开课呢?我一直以为公开课只能是那些文化课来上的,没想到也有美术公开课。而且前几天我还听别的班同学说,他们班级上了一节信息技术公开课,这到了高中真的是无奇不有啊!你们有没有上过美术公开课呢?你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如果你们的心情和我们的心情一样,忐忑不安的话,那就和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篇10:公开课中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相关专题 公开课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