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论文

午饭读取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午饭读取器”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论文(共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论文

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代青少年一些普遍的思想特点,结合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讨论高职学生教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从思想上深入了解学生,探讨、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少年思想特点 学生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底,中国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这些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直至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1],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要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特点着手。

一、从正态分布看人生,克服自卑心理

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考试体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是高考的失意者,文化课成绩的不尽如人意才让他们选择接受高职教育这条路。由于对高职教育缺少认识,绝大部分学生从心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是被高等教育所淘汰的。看着其他同学进入本科院校,对比自己现在的状况,心理失落感增加。其中90%以上的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异地,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周围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新学校的好奇与陌生,均会加剧他们心理上的落寞并产生焦虑、急躁的心理,在学习、与人交流和生活事务等方面明显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

把握住这些心理特点,从开学伊始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首先,明确告诉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与必要补充,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占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是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其次,在社会发展史中,优秀的卓越人士和落后分子毕竟只是极少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而且构成了社会的主体,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关口,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成功者,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其中的收获与体会必将让每个人受益终身。

二、从他律到自律,增强独立适应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85后”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而中学时代“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缺乏自由感,时时刻刻面对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中学时代严肃的校规校纪,现在突然远离了父母,不再紧张学习,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放松自我[2]。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受不了外界的诱惑,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互联网在使青年人开拓视野,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会使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习惯,耽误学业,身体状况也会受到影响,还会产生连带效应,如一定数量的学生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帮派,这就给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要其中一个学生没有正确引导好,隔一段时间就会故伎重演,导致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付之东流。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政策加以限制,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主要反映在打扫卫生时你推我、我推你,宿舍卫生无人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作息时间,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3.恋爱问题与学习问题的冲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日趋成熟,恋爱现象很多。但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对性知识的了解少,责任感淡薄,根本不会考虑到事情的严重后果,很容易铸成大错。

以上这些现象在本科院校也会出现,但高职院校更为突出。本科院校拥有高职院所无法比拟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氛,学习、教育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也很强,而高职院校学制两至三年,周期短,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还没有收到成效,学生就已经步入社会,等到学生领悟后悔,大好光阴已经虚度,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从思想上已经能正确地分辨是与非,在教育的时候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由于自控能力差,表现在行动上往往事与愿违,人生观与价值观存在偏差。针对此,高职院校必须有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保障措施。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平时应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思想上着手,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以预防为主。但对于那些违反者则必须给予相应的处分,以儆效尤,绝不能因为出现松散管理,让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三、互动平等,多样化交流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变革期,儿时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脱节,使得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问题愈发显得突出。

首先,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新鲜事物不停地冲击着青少年。接收能力强、做事情快的他们,往往把长辈们的小心谨慎看成是迂腐胆小,把长辈的经验和教导当成耳旁风,不放在心上,讨厌长辈说教式的指导。其次,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的过分宠爱使得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禁不起失败挫折,眼高手低,总觉得自己一个人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在真正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却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又碍于面子不希望别人给予过多的干预,也很容易意志消沉。

上述这些情况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提倡亲情化教学,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探讨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第二,通过学校、系部、班级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没有人不渴望被重视,当一个学生的优点被老师假装不经意发现的时候,就会对这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动力;第三,注重学生失败后的开导工作,青少年习惯凡事都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有时候成功对青少年并不是好事,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总结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垂头丧气,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地将自身的经验与一些鲜活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就业导向化,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刚从中学进入高职院校,对一切都很茫然,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学校教育的方式和自我学习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据统计,高职院校每年只有约15%的学生以专升本、专转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其余学生几乎都直接进入企业等用人单位参加工作,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长时间的学习生涯让很多学生从心底无法完成从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到忙碌的职场工作的转变。从进校初对所学专业的.一无所知,学习过程中对今后工作产生的畏惧心理,金融危机产生的就业压力,新闻媒体对一些自主创业大学生过分的渲染宣传等,都使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与今后的工作毫无关系,从而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心思放在今后托人找关系找份好工作,或者和同学朋友合伙创业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忽视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虚度了宝贵的时光。

要处理好这些工作,高职院校必须从就业抓起,而广阔的就业渠道则是增强学生信心和学习动力的有效措施。专业技能的提高,在用人单位中自然会有好的反响,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肯吃苦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一直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也是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枯燥的课堂学习搬到社会大学堂中,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近用人单位,了解今后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明确自己的欠缺和努力方向,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毕业后直接上岗。

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活动,诸如“创业规划设计”,“大学生校园集市”等形式,让学生在学校体验多种择业方式,感受其中的困难与艰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五、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也许没有在意,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言语。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地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修养,而德育修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会有威信,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

六、结语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4]。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会越来越复杂,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针对时代变化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当代学生心理上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特点,这样才是真正地关心帮助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高职院校在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停地探索与进步,把握时代特征,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忠荣.浅谈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和教育[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01):61-63.

[2]司慧积.高职教育中学生道德之解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04):47-48.

[3]章颖,张斯为,吕建林.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之辨析——兼谈其社会背景及本质特征[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29-38.

[4]何济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08):506.

[5]刘旺洪.教育法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篇2: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

从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

本文就当代青少年一些普遍的思想特点,结合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讨论高职学生教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从思想上深入了解学生,探讨、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 者:诸昌武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少年思想特点   学生教育  

篇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特长突出、文化水平偏低、心态不稳定、思想素质不高等特征。针对这些特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环境,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新类型,它的出现适应了国家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层次,造就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处在探索阶段的高职院校,由于尚未完全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将尝试分析高职学生思想特点,进而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对策作相应阐释。

一、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及特征

1、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学习困难大

高职学生属于专科层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要想在三年学校教育中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职生,难度大,任务重。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高职学生则反映,上课听不懂,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高职生对这些课程有畏惧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

2、心态不稳定,对人生前途、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高职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如,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佳,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压力)没有学好基础知识,造成他们未能如愿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转而进入高职院校。对未考入本科的遗憾,加上目睹在同一所大学校园里与自己年龄相当研究生、本科生,这样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高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这种无声的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情绪。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上高职不算上大学。高职毕业是当“蓝领”工人,不是当“白领”干部,要低人一等。他们对高职培养目标及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认为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

3、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高职学生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一般较为严重,而且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

4、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高职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特征,他们悟性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收新事物快。本科院校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中专职校,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加上在高职学习期间对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带动了其他学生。

5、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

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不少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特长突出,他们积极热情,是各种文体活动的主力军。例如,有的喜欢吹拉弹唱,有的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喜欢美术绘画,还有的喜欢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举办的学术性活动或计算机训练。高职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也能够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会自重、自尊、自省、自励、自警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应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我们要求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求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肩上的重担,激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树立创新实干精神,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地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要使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奋斗目标、道德规范等在学生中得到认同,这就要定期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对社会热点、疑点进行专题研究,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高职院校领导、辅导员需经常深入到教室、寝室,与学生在心理上互融、人格上互尊、性格上互补、工作上互商,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集体。 2、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它所包含的道德评判标准、人际关系、交往方式、态度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德育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充分调节和丰富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从而减少各种悲观情绪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以培养较强的凝聚力,大学期间,正是生命力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对高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作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

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个人情感变化,毕业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有着比本科院校学生更为明显的心理压力。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注重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政治辅导员工作,通过谈心活动,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第二,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使学生自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第三,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由专职心理教师解答有一定心理障碍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消除心理困惑。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狠抓职业教育,让学生热爱高职、重视专业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针对中国“重学历、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信心。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众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更的要求,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社会需要种类繁多的职业和门类齐全的专业的合理构成,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不可能都去从事一个职业或专业。因此,应使每个高职学生懂得,尽管人们分工不同,但都是社会的需要。今天我们既然选择了高职,选择了某个专业,那么就要热爱它,坚定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现在勤奋学习,将来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其次、及早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专业方向,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专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并利用网络、图书等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同时,组织高职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听劳动模范的事迹报告,邀请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为学生做专业介绍等等,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逐步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工作责任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深刻理解现代职场文化特征,增强职业适应性。第四,提供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定期开展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讲座,介绍、解读当前就业形势及政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并根据政策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合理定位,顺利实现就业。

针对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利的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慎德,张军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钱昌仿,唐灏民,黎杨,王娟.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3]于强先.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大同医专学报,,(3).

[4]徐淑莉.浅谈如何进行职业教育[J].科技信息,,(5).

[5]刘富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J].现代技能开发,,(3).

篇4:试论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教育论文

试论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教育论文

关键词:

思想教育 学生特点 教育管理方式方法 “双元”管理体制

摘要:

随看社会的发辰,现今大邵分高校的毕生亦是90年代的比较有个性的成长晰一代。当然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再加上职业高校有其自奇运行与发展的挽律与特珠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i得更为重弃。忍忽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街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2.4建立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

“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是我院在新建立的一项新的学生管理体制,即: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就业指导,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日常管理抓好,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在平日的教学中,指导老师都是担任学生主要课程的教师员工,他们比辅导员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他们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对他们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指导教师还承担着学生的就业推荐以及就业指导,我们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们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做出以上制度,即: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就业,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他选择你为他的指导老师,而你就必须指导该同学从入校一直到工作岗位,这也是我院对学生负责的一个方面。因为指导老师在平日的科研中会和企业接触很多,所以我院的就业率年年在山东省的前几列,这也是和我们每位指导老师分不开的。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即:学生的生活、学院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及配合指导老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辅导员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平日举动,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防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给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此外辅导员还负责整个学院活动的举办,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边学习边参加活动中成长,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踊跃参与、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总之,我院的“双元”管理体制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希望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篇5: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时期,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日趋加重,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就会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学生的正常发展及步入社会后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重要。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理念是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更为关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却始终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及校教育机构的足够重视,没把这项工作摆到适当重要位置。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无法得到应有保证,导致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报道频频发生。

(二)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6: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教育作为高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德育教育,却受到忽视,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高职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感恩教育内涵一致,但其还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指各个高职院校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手段不一的方式,将感恩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通过教育过程,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感恩品质得到形成和提升。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受资助学生无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贫困学生接受着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但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完全没有丁点儿感恩意识,这种思想十分危险。很多受资助学生不感恩自己父母辛劳的工作,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还有学生对学校也不抱感恩之心,甚至觉得学校提供的资助金额不够自己开销。贫困生一边享受着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奖学金,一边认为这都是自己应得的享受。不把这些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怀化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反而躺在“资助”的温床上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和别人的爱心。

(二)受资助学生无感恩行动

部分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除不具备感恩意识外,还明显没有感恩行为。没有感恩行为有很多的具体表现,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大手大脚”。这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对资助丝毫不珍惜,物质资助一旦到手,就急急忙忙将其消费掉。同时,很多贫困生还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对金钱的浪费程度令人咋舌。

2.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没有树立起独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其实各个高职院校中都有不少供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岗位,但是很多贫困学生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对勤工俭学岗位要求颇多,不愿意工作。

3.还有少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有更恶劣的不诚信行为。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国家设置的助学贷款,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绿色通道进行上学,这些助学贷款偿还有一定年限规定。但是这部分贫困学生对贷款还款日选择一再拖延,不将欠款补上。

(三)受资助学生漠视国家培养惠举

我国政府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增加,但是却有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抱有错误甚至是畸形的思想观念,学生仇视社会,认为自己穷,这些资助享受理所当然。还有的贫困生认为国家“很多钱”,资助自己的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有的学生还会伪装贫困证明去申请资助,一旦申请成功,就用这些钱去买最新电子设备和时装箱包。

二、造成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的物质追求已经膨胀到一个近乎病态的状态。各种攀比思想、拜金思想泛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就连本应该是净土的学校也未能幸免。成百上千的资助资金对贫困学生十分具有诱惑力,很多贫困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钱,就不会被社会排斥,就不会被人看不起。在这种错误观念引导下,逐渐迷失自己,丧失感恩意识。

(二)家庭原因

造成受资助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来自家庭。目前,高职院校中受资助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或城市困难家庭,共同的特征为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部分认为自己成绩好就是对父母的报答,对其他一切则漠不关心。还有部分贫困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失来自父母的管教,是爷爷或外婆抚养长大。隔代养育让他们受到更多溺爱,因此,他们根本不懂感恩以及感恩意义何在。

(三)学校原因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就业形势不太好的高职院校,教学措施和教学活动往往都围绕增加就业率开展,对学生其他方面根本不问。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这两个指标达标,学生就有享受这些奖学金、助学金的权利。完全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间接使很多受资助学生根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感恩意识,学校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进行相应弥补,任其发展,让学生在冷漠边缘越走越远。

三、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开展对策

(一)完善高职感恩教育体系

提升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健康面对社会和学校,完善高职院校感恩教育体系。一方面,学校应在资助环节加入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进行资助申请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填写基本家庭情况及其申请资助理由外,还应要求学生进行感恩陈述,并评审其是否发自于真心。同时,学校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后续跟踪调查,确定学生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多种渠道开展覆盖广泛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等方式,让感恩深植于心底。

(二)创新感恩教育方法

新时期感恩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应该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第一,情景体验法。在感恩教育中,利用贫困学生心理敏感性,设置特殊的情境,让具有反差性的情境冲击学生内心,开始重新思考感恩的意义和感恩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实践法。为了教育学生感恩,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去做力所能及的爱心小事,在帮助别人时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三)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中受资助贫困学生内心敏感脆弱,从小生活环境差,或多或少自卑。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帮助,让学生重新变得阳光开朗,并以积极向善的心去面对帮助自己、善待自己的人。同时,辅导员教师应经常与学生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疏导,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逐步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四)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力量

家长是学生收获教育的重要来源。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明显误区,认为只要自己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差一点无所谓。家长应对孩子灌输正确的感恩意识,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一些身边事迹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收获不是理所当然,应予以珍惜和感激。

(五)借助新媒体搭建感恩平台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呈多元化,学校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新媒体工具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以感恩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板块。在板块内容上呈现社会关于感恩的故事和事件,通过建立感恩论坛,让学生和教师在上面各抒己见,形成思想碰撞。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以感恩为主题的微博或公众微信,宣传感恩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寻找感恩的力量。

四、结语

在进行受资助贫困学生感恩教育中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受资助学生和感恩教育之间搭起畅通的桥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邱竹青.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5-206.

[2]曾李红,马红,李丹屏.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知识经济,(24):150.

[3]郑月圆.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感恩教育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4):87-88.

篇7: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办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与策略,为后期高职院校社团创办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保证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成长和在校学习与实践发挥中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更多承载了高职院校教育及发展所要求的各类目标及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来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社团创办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状况分析

对于高等本科院校教育而言,社团创办与发展有其固有的`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社团创办与发展需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其模式与创新方面正在探索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院校招生中存在较大差异,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理论知识相对较弱,缺乏自信心。其二,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由于长期关注于技能训练,对理论学习较少,长期以来,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及羞怯心理。其三,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社团文化及传统积淀不足等会对社团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二、高职院校社团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情况,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

如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缺乏有效引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管理,部分社团在日常运转中存在自弹自唱,未能有效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如社团成立与解散随意性大,社团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学校社团管理缺乏统一监督,使得学校社团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另,学校社团类型多样化且比例失调,如学校艺术类及体育类社团较多而学术类社团较少,这种不平衡的比例未能有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其结果将使得学校社团难以壮大。

2、学生社团经费紧张,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

目前,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还未出台相应政策,部分学校没有或很少设置社团经费,同时由于社团综合实力有限导致自身经费筹备能力不足,渠道单一,使得社团长期缺乏经费保障,其结果将导致社团创办活动能力有限,同时,对于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目前社团指导老师形同虚设的情况较为严重。还有,社团指导老师一般身兼数职,过大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及空间较小

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学生学制的不同及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参与社团及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能有效将精力投身于社团建设与活动组织中,学生自身潜力及技能也为得到有效挖掘及提升,其结果使得社团创办及组织的意义不能有效凸显,限制了学生发展。同时,由于这些年我国高校大力扩招,使得短缺的教学资源进一步被压缩,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经费被大力削减,使得其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4、学生社团层次及品味有待提高

学生社团是否能够长久举办并得到很好发展需要大量学生加入,如何扩大学生社团影响力并吸引学生加入社团生存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多社团为吸引更多社团加入,大力举办一些时尚、娱乐性的活动,以取得学生共鸣。社团这种活动所举办的实际意义不足,形式过于单调,为其后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失去了社团创办的实际意义。此外,高校社团之间交流较少,部分社团在日常活动举办中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使得社团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社团缺乏创新及影响力。

三、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实施方法分析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将创新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基本策略加以应对。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关于对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及学生应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应对。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采取多级管理的社团管理模式促进社团良性发展

学校可建立学校团委、社团指导老师等机构对社团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的思维引导,不断向社团及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不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再如,在社团内部强化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组织审批、监督等细则,并积极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进行管理与规划。还有,加大学生社团审批力度,在现有社团基础上大力扩大理论类等专业社团审批力度,着力打造品牌社团,以扩大社团在校内及校外的影响力。

2、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渠道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积极性

关于学生社团经费紧张而影响日常活动开展的问题。首先,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与学校教务、后勤等部门沟通,使学生社团活动物质保障得以明确。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向社会个体等组织募集资金,来解决企业经费困难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进行。

3、重视学生社团内部人才培养与锻炼

对于社团来讲,社员加入可为社团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但社团内部组织干部培养将对社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学生社团发展中,如没有具有一定组织经验及人脉的人对社团日常及未来规划作出有效安排,社团将失去其应有价值,社团是否还应举办有待考虑。同时,在社团成立中,加大干部培养,可有效避免依靠个人现象,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创新。

4、做好不同社团、社会企业之间良好沟通与宣传

在高校,各类社团有很多,社团之间相互配合及共同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团之间互信,还有利于资源节约及利用。基于此,学生社团应充分重视社团之间沟通,取长补短,使得社团在创办中不断吸收与总结其他社团优秀经验,以实现自身不断成长与壮大的目的。同时,社团应重视对外的宣传与交流,积极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社团及社会企业共同创办活动及互动,以提高社团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如网站、QQ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做好社团宣传,也可实现全方位宣传社团目的,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提高社团生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社团创办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同强,刘振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探讨[J]。科技视界,2013(36)

[2]胡华南。大学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06)

[3]田慧。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篇8: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途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相关工作的优点,总结出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做出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掌握一门技术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增加优势竞争力。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运用何种方法教育管理学生显得十分重要。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不完善和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只有将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显露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为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结果,才能更好的为高职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1、高校院校管理工作模式没能够与时俱进

管理学生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处负责,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模式。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处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学生处的教师对工作中的问题不够负责。[1]此外,高职院校对专管学生教育问题的教师,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不够负责的情况。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业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在近几年有所提高,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高职院校在信息化上也做的毫不逊色。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向前发展。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由于工作性质有一定限制,使得教师的管理业务没有得到提高。这种原地踏步的业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不能跟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好的联系起来。

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性不高

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存在很多问题。最显眼的问题是,平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关注度较多。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管理,并没有太多实际措施。经常出现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较差的情况。高职院校要做出改变,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不能把教育管理精力大幅耗费在单项问题上,不能做什么事都应付检查。

4、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缺乏较好的服务意识

管理即服务。高职院校学生处负责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时,也应该意识到要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如果缺乏这样的意识,很可能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反感,整个高职学校的学习气氛不浓。采用传统学生管理办法,并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指导。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产生教师和学生良性的互动,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2]

二、国外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特色

1、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专注于服务

高职院校通过设置管理中心,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通常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和日常事务的是兼职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学生们可以自行查阅信息、获得学习所需的教育资源,大大降低了班主任的.精力消耗。为班主任只关注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而且高职院校常常会举办各种规模不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直处在不断进步的学习状态中。比如经常聘请一些名人校友或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为学生讲课。高职学校课程设置上,按政府要求宣传创新、积极进取的思想。[3]

2、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完善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方法。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对应的这学期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会作废。校内的花草、设施都交由专业人员管理。校园内没有任何垃圾。如果学生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会受到学校严肃的处理。这样严格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是高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强有力保证。若是有学生出现挂科等耽误学业的行为,学校会将学生劝退。学校还对学生的补考和重修有严格要求,达到一定次数便再无机会。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籍制度比较宽松,经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这种严格的学籍制度,正是国内高职学校要学习的地方。

3、课外活动的条件和设施都非常完善

完善的课外活动条件和设施,能够使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且多样的校内学生社团,有专门教师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丰富学生自己的技能以及日常生活。部分高职院校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到他人的长处。这类职业技术比赛还能丰富学校文化,为学校的校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

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建议。让学生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时候,专注于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4]

2、不断提高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扮演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3、加强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教育指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将教育学生的目标不断细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举办一些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做法,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供专业老师指导,并对学生研发产品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5、高职院校应建立严格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制度

高职学校要为学生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进行严格考查,并做好记录。在学期末给与一定奖励和惩罚。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处管理教师应该清楚地对变化的形式有一定把握,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管理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方式在面临新情况时不会显得那么尴尬。除了高职院校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也应该建立起完备的教育制度。

篇9: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新的群体,本文分析高职学生特点,教育管理的对策探讨两方面来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主要体现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形成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交织碰撞格局,学校的传统教育与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之间的明显反差,已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如何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对策,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高职生中,尤其从职校、中专、技校招收的生源,是一批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本科院校招收的高中生相比,难以等量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层次不高

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参差不齐,报考高职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的高中生、职高、职专和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一般较差,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大致可将他们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一是综合素质相对较好,学习目的努力方向明确,有的升高职后就有计划毕业后专升本的奋斗目标。

其次是为改变低学历,解决找工作难,随大流升入高职的学生,此种类型成为高职学生中的主体。第三种是虽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但仍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个别学生较难改变多年形成的厌学懒散的不良习气,目的是混文凭,成为高职学生中的重点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

2、社会认知度不同

由于人们对高职了解不够,导致对高职的偏见较为严重。高职的招生政策加深了社会对高职的误解。目前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但在招生时却不能与普通专科同时进行录取工作,而是放在普通专科之后,这样给社会的错觉是,高职比普通专科低一个档次,有的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职仅比职高好一点,高考“落榜生”才去读高职。

3、心理素质不同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高职生往往也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有相互歧视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没有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荣誉感,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甚至逃避现实。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二、教育管理的对策探讨

1、思想教育方面

加强思想教育, 突出三教育, 即高职教养目标及基本规格教育、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首先, 向高职学生及其家长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 帮助他们认清学校培养目标及人才成长的基本规格。高职生应掌握其应具备的智能结构和国家对高职生在素质上的要求, 明确奋斗目标, 主动按照各个专业的具体要求, 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积极为实现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而不断努力。

其次, 对高职生进行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 帮助他们认清时代的潮流、认清国家的基本国情,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尽管他们跨进高校大门,但各方面的表现远未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 加上不同类别学生的交叉影响, 所以对高职生不能采用放任式的大学生管理, 尤其在入校的一年中, 应重在行为规范和文明修养, 教育学生先学做人, 再学做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启发学生不仅要学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 有文化科学知识、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再次, 对高职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某专业不感兴趣, 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该专业不了解,因此专业思想教育要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面向社会职业等情况, 分析就业前景, 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学习和从事的专业的社会价值。

2、教学内容方面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特点, 教学上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并加强课后教学辅导。对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进行适当补习, 做到因材施教,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愿望。强调理论知识的运用性, 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尤其应加强实训的比例, 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习起点低的高职生能比较扎实地接受双基教学, 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育人环境方面

首先, 建立优良班集体, 发挥优良班集体的育人功能。优良班集体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有严格的活动准则。班上同学对班集体有归属感, 以班集体为荣, 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这样的班集体可以培养高职生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帮助同学的高尚情操;激发高职生的自尊感、义务感;培养高职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优良班集体, 必须挑选好班主任或辅导老师, 帮助班级确立与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班级奋斗目标,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骨干队伍, 形成班集体的核心, 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

其次, 营造积极奋进的宿舍环境。学生宿舍是大学生课堂的延续或称第三课堂, 它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 也是学生学习的园地, 信息获取的窗口, 思想交流的渠道, 休闲娱乐的天地。宿舍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心理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宿舍氛围的影响。因此, 应把高职生宿舍作为高职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阵地来抓, 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开展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活动,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宿舍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努力向上, 营造民主和谐的宿舍环境, 造就一种相互理解, 彼此信任, 常于交流, 自由争论的平等气氛;创建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 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与情趣。

再次, 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而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等显得相对薄弱, 如校园周围吃、喝、玩、乐等场所较复杂, 学生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应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顿,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育人效果。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对策,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高职教育是一个复杂是系统性工程,有待于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相互学习,为高职教育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分微力。

篇10: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旨在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1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边远农村的学生。前者受到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非常消极;后者千里迢迢来学习,对求学后的就业状况较为积极。两者的思想冲突也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能够让学生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可度进行了解,从而避免学生对自己前途迷茫的思想状态。当下高职学生群体的显著特点有三个,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二是沉迷网络,耽误文化课的学习,人际交流方面的困扰;三是自暴自弃,感觉前途迷茫。

篇11: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2.1加强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

加强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能够有效地矫正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从而减少孤僻不合群学生的数量,减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而提高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适应。关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活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在思想政治课上加强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思政教育课堂为载体,将集体主义精神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从而减弱当下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适应毕业后社会职场合作。第二,高职辅导员对所辖班组的学生建立班级档案,对班级体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程度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进行各个维度的评比,并对评比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从而在实际校园生活中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们对“自我和与他人的合作方面”进行自我调节以求班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最终让当代高职学生切实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所在。第三,让网络游戏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当代高职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游戏伴随其成长,戒掉网游的可能性很小,巧妙利用网络游戏中的团队合作以让学生践行集体主义精神也是一种探索中的方法。定期组织CS比赛,将团队合作的成果进行排榜,并予以一定程度的奖励。发扬团队精神的集体活动非常多,只有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去,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思想。适度运用团队合作的游戏进行比赛以有效让学生感知到个人服从集体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思维从以个人为中心的轨道上逐渐调整到适应集体生活的轨道上,从而有效地减缓高职学生过度自我的思想趋势。

2.2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

沟通和理解从交流开始,有效交流的主要因素是运用同一种语言。当代高职学生从小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盛行的电子环境下,与学生的有效交流要多应用网络平台,从而能够将所要表达的教育管理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当代高职学生对于纸媒的关注较少,无论读书还是写作,甚至团队活动的沟通都在网上进行,因此,只有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也浸入到学生们经常光顾的网络环境中,才能够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有效碰撞。关于应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内网络平台,每位在职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每位在籍的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个人账号。在校园内全面覆盖免费WIFI,学校和班组的各项活动和通知,都以网络为平台进行通知,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养成运用网络进行沟通的习惯。在这个活动的执行的过程中潜在的两个问题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生疏和部分贫困学生没有智能手机,为此,学校要对教师的互联网使用技术进行培训,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资金和物质上的补助,从而解决教师互联网技术不熟练和部分学生没有智能手机的现状。第二,建立学校自己的贴吧、BBS论坛、微信群和QQ群,每个种类的群都有自己的主题,为学生思想表达和情绪发泄提供一个出口,管理员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指定与之相对应解决策略。可以直接在群里对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相关主题的网络素材发到群里供学生学习,还可以在实际教学管理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第三,在网络平台上引进性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和各类主题的网络竞赛。将这些测试和竞赛列入学生的必须完成的作业范畴,从而让学生定期通过权威的测试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通过各类主题的网络竞赛强化学生的正向思想,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目的。

2.3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

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邀请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职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将《职来职往》等求职节目中学历较低的人员求职成功的案例播放给学生看。第二,邀请本校的往届毕业生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讲解其自身的求职经历和学习经历以及当下自身的职业发展状态,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前景良好的证明,进而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鼓励当下高职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知识,最终提高自身能力以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

3结语

高职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对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对症下药,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应教育管理策略的制定。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和学习自律性有着历史性的特点,但是不同时期的高职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习惯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因此,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需要相关教师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杨哲,肖勤.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5).

[2]周立新.德国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2).

篇12: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跟踪调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相结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心理学导论》为标志,逐渐兴起为一场心理学运动。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研究人的潜能、动机、能力等特征。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不同,更多的关注人的“正能量”,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主观体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多元化、复杂化、普遍化及连贯性等特征,包括人格发展、学习、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及恋爱、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吸取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创新观念、不断探索,才能建立起更加积极、完善,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过多关注学生负面情绪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其特殊性。相关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入学后出现最多的问题为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情绪情感问题、恋爱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58%、45%、40%、12%。高职院校心理机构和课堂教学仍较多的关注这些负面情绪和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着力于解决这些因素对高职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普遍忽视了对这些问题的预防措施。而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主张通过学生自身潜在的优良品质来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就业压力过大,高职学生普遍幸福感缺失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在快速提升。而高职院校学生通常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会茫然无措,消极应对。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在提升毕业生心理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就业需求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对和调适自身心理,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忽视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展,高职学生在就业的重压之下,幸福感普遍缺失。如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激发自身的积极品质,挖掘潜能,抵御应激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应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三)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高校也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通过学生反馈,发现仍存在很多问题:

1.班级大,授课时间短。不能和大部分学生充分接触,也起不到小班教学时的教学效果。

2.课堂形式、教学方法还需更新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课堂讲授,要么以活动为中心,不能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转换;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学们对知识的接受层次停留在表层;如何抓住学生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实课程内容和把握课程深度,仍是亟待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堂内外相结合不够紧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指导他们解决遇到的阶段性的问题和困惑,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教学方面

1.适当增加学时,贯穿高职教育始终。心理发展是每个人的终生事业,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建设,如何更好地对心理发展进行规划,需要合理地引导、积极地促进和适当地约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体现在高职的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2.分阶段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修订。针对高职学生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有侧重点的设置各个学期的教学大纲。如对大一新生侧重环境适应性教育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处理;大二着重进行压力和情绪管理以及恋爱观、人生观的树立;大三则着重进行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就业心理相结合,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添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幸福观,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3.创新教学方法,咨询与活动同步,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把团体心理活动引入课堂,带领更多的同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沟通、及时反思与总结,发挥团体活动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充分体现出心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在高职学校开设幸福公选课

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品质,引导学生找到把握幸福人生的方式。不仅针对高职在校生活,也为他们日后就业、工作、婚姻等打下幸福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课堂,但不拘泥于课堂

应该结合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机构和咨询机构的合力,做好心理普查预防、心理活动提高、心理讲座解惑等多种途径的教育工作。

(四)以生为本,密切结合学生需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各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做到以生为本,才能更好的体验出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最大优势,为高职教育添砖加瓦。

篇1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要积极更新体育教育的模式。文章基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为之后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向社会输入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提升人才的体质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完善的表现。

一、改变体育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转变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前提。所谓终身体育,便是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一直坚持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作为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的活动。从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来看,很多教育工作者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还有教师认为只要组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活动,跑跑步,跳跳高,便是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育活动的理念。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诸多挑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才能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具备体育意识与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因此,每一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清体育教育的本质,将终身意识的培养作为体育教育的必要目标之一,促进当代高职学生改变传统的体育观念。借助学校内的宣传板块与网络媒体加强终身体育理念的传播,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促进学生产生体育运动热情,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中,建立其终身体育意识。

二、提升体育活动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对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一定影响。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体育运动技巧,才能在课余时间自主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理解体育技巧,体育项目存在的意义。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活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给学生提供自主锻炼,自主评价与自主管理的机会。比如,在接力赛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方式促进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接力跑的技巧,相互分享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多种运动想法。除了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任何体育锻炼的意义,明确每一种体育锻炼方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向学生传播体育运动的知识,让学生获得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能够结合个人体质特点去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与体育锻炼手段、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内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体育运动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奠基作用、在学生融入到社会之后,能够自主制定体育锻炼的计划,以合理的方式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才能在社会与家庭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完善的体育设施,是高职院校开展多样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关注体育设施的丰富,积极引进先进的体育设施,支持教师与学生在校内接触最新的运动形式。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场馆不足、器材不足、种类不足,都影响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只关注能够满足日常体育课的场地与器材,没有给予学生课外运动的设施支持,使得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难以养成。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要关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与保护。只有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体育运动设施,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欲望能够随时得以满足,才能使之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现有的资源,建立合理的应用机制,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到体育场馆,使用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

四、宣传健康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院校,考虑到学生工作之后的身体发展需求,积极宣传健康的运动方式,对于学生坚持运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有促进作用。做好健康运动方式的宣传,需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促进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比如校级的田径比赛,市级的马拉松比赛,都能够给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也是学生身体机能的一次挑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经常接触体育运动并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从电脑、手机这些数码产品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全面认知社会的另一个切入点。让学生为了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而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多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文明且科学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运动模式,成为体育活动的践行者,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初见成效的表现。

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学校中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发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会面对挑战,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鹏.学生个性培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青少年体育,(10):93-94.

[2]许瑞霞.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53-54.

篇14: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要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想及管理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管理高校办学的三件大事是专业课教学、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机制日益僵化,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之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下降,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为了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于20世纪9O年代。

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

1.1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共识高职院校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2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学生是学校的`核心,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会贯通到管理制度中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但现在学校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导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仅不自觉遵守,反而故意去破坏。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去“管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着想。

2.2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括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篇15: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把这个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3.1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良好的环境

在高职院校,首先要注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讲座等让广大同学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避免他们因为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经常到学校周围的网吧打发时间。其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再次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括环境。3.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广泛,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辅导员担当不起管理学生的重任,那么学校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目的。首先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管理、领导才能,这样他才能胜任对班级的管理其次合格的辅导员要有爱心和善于把情感交给学生的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从辅导员中充分感受到爱;再次合格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4.1学校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依据,不能让管理制度成为约束学生的枷锁,管理制度的作用既要使学生受到约束,又要让学生在约束下有充分的自由,二者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偏顾任何一方。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各学期主题鲜明、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2辅导员

4.2.1三心相随,情感渗透辅导员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措施得到实施,要充分做好“三心”工作,即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责任心,作为辅导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要传道,要授业,还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丝毫马虎不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足见树人之不易,学生管理是繁杂的工作,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不愠不火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4.2.2运用“赏识教育”管理学生所谓赏识教育也就是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承队差异、允许失败。这种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最终鼓励学生走向成功。

4.3学生自我管理

通过上述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

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21.

相关专题 青少年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