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媒体教学到教育技术学论文

danielma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从多媒体教学到教育技术学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danielma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多媒体教学到教育技术学论文(共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从多媒体教学到教育技术学论文

从多媒体教学到教育技术学论文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x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提升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应用于教学,确立了“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建议在师范高校首先建立“教育技术学”专业。

关键词:人才;多媒体教学;教师与课件;教育技术学

一、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打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还必须具备符合现代化社会对其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他们应该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具有搜集、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综合知识的能力,必须具备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汲取新营养。他们知识的获得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是扎实牢固的;知识结构是层次分明的,能够厚积薄发的,这样才能成为有真知灼见的和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呼唤。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大都是“学而知之”的。要有知识就得学习。通过教而学,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是人类交际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所以,口传身授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各级各类学校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延续和发展;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成了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针对课堂教学授课,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上仍然亟待提高和更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运用计算机技术逐步介人课堂教学领域,为课堂教学开创了崭新的局面。“认知学习理论”指出:信息刺激作用于认知主体,其反应就是认知主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一一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认知过程。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唯有人的感官系统。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人机对话,创造学生可以参与的环境,充分发挥“唤醒、激励与鼓舞”的作用。它具有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保持在良好状态。把学生的无意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基于本人的学习意志努力的有意识活动。多媒体教学可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化解难点。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产生直观生动形象,展现深刻的感性认识。正所谓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趣味化、使深奥通俗化、使静止动态化、使无形直观化。缩短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一抽象一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帮助学生用现有的概念、经验进行联想组合,从而学会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细致全面思考,为独立学习、创造性学习铺平道路。

三、发现式教学

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能力等诸多方面已经收到了非常抢眼的效果。与多媒体技术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形成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演示型、讨论型、导航型、咨询型以及适合不同学习内容的组合型。例如,进行“发现式教学”。首先,利用智能系统的搜索和推理功能,提供学生知识模型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让学生针对设定的问题去探索分析。课件中提出假设、设置情景、把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过程和可能性全部装人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选择突破口、进而一步步地深入到核心部位。学生能够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欣然地求解问题,从中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某些规律。这种教学法的目的重在过程,明显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这种方法就把信息交流与智力开发统一了起来。

四、教师与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进一步加强了。多媒体教学的成败,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理论和本质,不仅要有本专业的深厚底蕴,还必须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规划、设计、制定教学过程,确定实施操作步骤,通过形声媒体功能软件的应用和调控、覆盖并贯穿教学全过程。根据教学特点开发制作课件,选择多种手段,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设置符合认知和心理规律的学习信息,反馈学习路径选择、学习进度调控、学习结果验证程序,创造性的集成一个学生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能够进行实践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得以发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应符合教学设计原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分析出重点难点,摆布教学内容的呈现力式、先后次序、容量多少。完整而细致地把握,详略得当地释怀,才能有的放矢,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有效地起到作用。

五、教育技术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已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灿烂前景。作为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工具。但是,它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思路方面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随着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与仿真技术的结合、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的结合,使多媒体教学由量变到质变早已确立为一门学科,这就是“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把教育技术定义为:它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媒体的出现是教育技术产生的“营养钵”,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必然给教育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诞生了“教育技术学”。

专门以教学传媒为主的教育技术,是以传媒教学法和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的。应该在我国的师范院校里和综合性大学里设置“教育技术”专业,以满足所有大、中、小学对师资(教育技术)的要求。能不能这样说:教育技术人才充足之时,就是教育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之日。

篇2:多媒体教育技术论文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和谐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是,如何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协调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位做老师需要不断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 多媒体 传统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达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最佳的多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效益达到最大。

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模式。

当前多媒体教学不应排斥传统模式,而应与传统教学模式融洽组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只有黑板、板擦、粉笔等简单的工具,老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帮助学生想象。

这些辅助手段十分单调,在启发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并且教学过程也很枯燥,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它改变了传统的讲课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具体、直观、易于理解,将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空间的距离由远拉近。

然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节奏的控制、教师教学风格的发挥、教师作用的体现,都需要研究和把握,运用得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虽有诸多优势,却不能根据课堂的教学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生反应,及时、灵活、快速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由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多以动画、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连续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有的时候课堂信息呈现的速度超过一般学生的接受,甚至使学生感到耳不暇闻、目不暇接,没有停顿思考的余地,造成知识“消化吸收不良”的后果。

传统教学模式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协调课堂气氛,也便于师生之间直接交流互动,并能充分展现老师的教学风格。

传统的板书教学,黑板即时重现力强学生通过这个重现时间记笔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维,注意力集中。

再加上老师的语言、手势、动作甚至表情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

同时老师可根据学生反映出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进行重复和辅导,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该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和谐发展。

在运用多媒体手段之后,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层次之间转换的界面上,应用等待图标设置停留时间,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去理解教学内容和目的。

可在适当的地方安排“上一步”“下一步”退出、返回等按钮,控制演示速度与次序,使可视信息与老师的教学思维同步,引导学生跟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学习。

二是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选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并且适时强调重点、难点、疑点、并结合具体情况即兴发挥,适当安排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授课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教学中老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情绪的感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产生共鸣,切忌整个教学过程单纯地操纵机器,满堂灌、填鸭式。

应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时刻牢记教学课件只是一种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老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协调发展。

人脑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逻辑分析关系密切,具有语言的概念、分析、连续和计算功能;右半球同知觉和空间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和几何空间鉴别的能力。

传统教育重视语言、理性与逻辑思维,即对左脑的开发利用,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利用,严重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将抽象概念与直观形象、生活实际和游戏结合起来,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它可以使学生脑手并用、视听并举,充分运用大脑的各个方面,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甚至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对左右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课件时,可采用大、小画面的视屏结构,小屏幕展示课程设计的思路、索引,大屏幕为主展现事例、文字、问题、动画等,使学生思路清晰。

需要板书的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表示,需要记录的内容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件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在多媒体课件上,一方面应考虑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果不顾学科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实际,甚至不顾学生年龄特点,把课件制作得色彩艳丽,画面让人眼花缭乱,这样就会既冲淡主题又浪费时间,其后果是既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又违背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初衷。

不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何先进、如何超前,也不能忽视教材在众多载体中的主体地位,课件设计必须依据教材内容,课件展示为教学服务。

只有把充实的教学内容与完善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目的。

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并不能的抛弃,必要的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现实中不少老师(特别是青年老师)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板书文字被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在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形成很深的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篇3:多媒体教育技术论文

摘要 :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多媒体计算机能够把生硬、刻板的字符通信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形、图像、声音,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人与人的交流环境,因此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育 ; 应用;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典型范例,具有个别性、交互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优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双向的,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能够接收学生回答的信息,并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二)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性的远程学习。

例如,由伦敦大学研究的一个叫Livenet的远程学习系统,通过光纤网连接各个学院的教室以传送音频和视频信息,通过安装在手术室里的摄像机可以把手术情况传送到教室,摄像机可由教室遥控,以便于随时观察所需的情形。

这样,学生就可以观察手术进行的情况,或在手术过程中与外科大夫进行讨论。

这样的远程学习系统可以显著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三)教育信息存储的多媒体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盘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多媒体图书越来越多。

近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产物。

电子出版物是一种联机文件,它可以利用计算机上的浏览软件进行观察。

从内容的组织来看,电子出版物由被称为“主题(Topic)”的信息单元组成,每个主题可集中介绍特定的概念或思想,它可以由文字、图形、音频和动画组成。

每个主题的篇幅可以由作者决定。

篇4:浅析多媒体教学技术探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多媒体教学技术探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技术手段,无论在小学、中学或大学,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论述和分析多媒体教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对其优劣之处探讨清晰有利于促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自身的改进与完善,同时也能让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恰当得应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于学校教育。为学校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但直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曝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即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劣势。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反应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资料反应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学秩序,违反了教学规律,造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下降。所以,在人们对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狂热追捧中值得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不值得应用?还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失严谨?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学媒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等,当然,这种媒体在当今依然是最常见的教学媒体,任何新兴的媒体都没有完全将它替换;第二阶段是幻灯片、投影仪、广播、电视、电影等;第三阶段就是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走进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学媒体发展还应该有一个前过程,在这个前过程中教学媒体主要是以小木棍、泥土地以及最简单自然的工具为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到后来出现了传统的教育技术,表现在教育媒介上就是出现各种材质的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版画、电影电视等,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参与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教学带来新的方式与方法。新的技术应用于课堂在教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做法。这一点从技术的发展过程上就已经表露无疑。教育技术是在进步的。先进的教育技术不值得应用显然是不理智的说法与没有头脑的偏见。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集计算机技术与声像技术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呈现智能化,教学信息易于存储而且容易做进一步与加工处理。而且信息的储存使教学信息反复多次重复播放,供学习者多次使用,不同的学习者也可跨越时空共享同一资源。对先进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肯定,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没有缺憾,应用时不需要谨慎。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优势之处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1、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1.1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

对某一类事物表象的建立,是了解学会有关于这类事物知识的先决条件,建立在直观表象之上的学习是有基础的有机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为学生提供表象方面做的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瞬间为学生提供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画面与情境,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将教学内容融于图、文、声、像等的展示中,抽象的教学内容变的直观具体容易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不再是静态的复现,向学生展的教学内容示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直观的,多角度的观察事物提供支持。

1.2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能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带人一个多彩的立体课堂,吸引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欲望。兴趣是对某事物产生强烈的期待与好奇,希望进一步了解与深人的心理状态。学生对所学事物感兴趣是能够将知识学会的前提条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今中外的教学中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也是教师们关注的话题。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形象生动,绚烂多彩,可以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强烈的刺激,比传统教学媒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更容易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学生的积极性上来,教学比较容易进行下去。

1.3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画面生动,色彩丰富,视频音频兼备,这样在多种角度上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心里触觉,唤醒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强烈的刺激,学生对某种信息的印象也就越深刻。比传统教学媒体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1.4能够储存而且可以重复播放与利用

现代数字化的技术保证了各种教学信息以编码的形式储存在硬件及网络上,只要保留下来就永远不会造成信息的遗失,保留下来的优秀课件可以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内播放重复享用,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永远无法比拟的。储存在软盘或硬盘之上的教学信息可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拿来使用,只要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播放,而且这个过程绝对可以做到信息的原汁原味,不会因为信息的衰减或走样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群体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重复回放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记忆,克服遗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从学习的长远利益与更大的范围上讲,受教育者可以跨越时空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

1.5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中编辑的文字、图表、示例、公式推导等直接投影予屏幕,教师不必花费大量时间用于黑板板书,而能够从容的对内容教学充分进行阐述说明,能增大教学容量,同时可以留出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再者,多媒体技术信息的构成通过多种元素,视觉信息元素,听觉信息元素等,在瞬间爆发多种信息,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信息的过程中还接受了其他相关与不相关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可课外知识的吸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种信息的发送,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6能够向学生展示前沿科技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科技成果的使用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高效率,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置身于科技发达的新天地,处处充满新鲜的前沿信息,科技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目不暇接,新鲜的画面层出不穷,对高新科技的探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科技的新发现产生强烈的憧憬。对前沿科技的领略中培养崇敬科技与积极探索求知的理念。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其优点有许许多多不能历数,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事物的优点经过转化可以成为事物的缺点,这是矛盾轮回转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也一样,其优点背后必然是有待克服或解决的不足之处。

2、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劣势

2.1对教师基本素养要求较高

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需要对先进科技的计算机的熟练掌握,要求教师具备应用现代科技的基本能力,对教师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搜索与整理,了解熟悉幻灯片的制作,各种图像,声音的添加,不同页面的链接等,在这个方面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科技素养。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前期的工作比较“艰辛”,教师只有对先进的科技成果了如指掌才能够运用自如。

2.2成本较高

现代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成本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较高。第一,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费时费力,在时间上教师在上课前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毕,将教学内容制成word文本,转换成powerpoint,花费时间收集资料,添加图片,设置音效,在片与片之间做链接等,所以,教师备课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第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制作过程与播放过程无时无刻不依赖电力的供应,电力的供应是多媒体课件能够运用于课堂的必备条件。这一点上表现的不是很灵活而且消耗电能花费巨大,这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之处。

2.3操作运用比较机械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发生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按预设过程发生的,教师往往因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或者师生互动而突发新的有价值的教学灵感,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外”发生,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也表现于此,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因此受到考验。教师要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灵活应变,而多媒体课件是制作完毕的,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内是固定不可变的,这时教师就需要脱离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师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的时候不可以没有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而传统教学媒体此时表现的非常灵活,产生适时而生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多媒体表现出操作机械灵活性不足,不能根据课堂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等一些特点。

2.4使课堂教学固化缺乏情感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的信息发出与学生的信息接收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进行着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师的作风,形象等也会作为潜移默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个人特长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直接影响学生。如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漂亮的粉笔字、美观的板画、流畅潇洒的作图、通常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并能产生或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充满教师体温与热情的教育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使学生建立对老师的仰慕之情,因为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多媒体教学呈现固化特点,按照课件制作完毕的内容进行讲授,这个期间很不利于教师个人风格的展示,教师个人情感也没有机会进人课堂教学中,个人特长的全面展示受到限制,教师学生间情感上的互动不容易产生,活生生的教学变得生涩无味。

2.5缩小了学生想象空间

多媒体教学将大量信息在瞬间展示出来,表现的丰富多彩,往往在学生来不及设想之前,给学生视频的定格和先人为主的形象,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太满太实,所以对信息的处理缺乏留白,从而阻塞学生对于各种教学事物的想象。再者,信息的传递缺乏展示的过程,不经思考就会看到结果,长此以往势必给学生造成思维和做事风格上的不良影响。

2.6重点不易突出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短短时间内呈现信息量过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往往不加取舍,或者学生只接受自己感兴趣或者想知道的信息,而教学重点则因为跟其它信息相比并无突出之处不容易受到重视,对多种信息同时进行学习显然使重点内容的印象模糊,弱化重点内容的信息的印象,对重点教学内容有弱化的影响,所以,对信息的取舍不当容易形成信息污染,影响教学效果。不少教学课件为了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大量运用了图片、图象、声音、音乐,甚至动画,这与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相比,的确给学生带来了更为美妙的视听感受,但教师的投人并非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具体、生动、直观的信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没有针对性,甚至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干扰源。而且,过于注重形式,多种颜色的使用,多种动画的添加,声音的播放,容易发生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对教学内容信息本身的接受和消化。

3、结语

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盲目的决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是先进事物的本性所决定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技术其进步性不容否认,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更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赢得教育者的青睐,成为承载课程改革的帆船。技术本身并没有错,如果发生了错误一定是人这种具有应用技术能力的智慧生命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现代教学要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而且要更加注重积极探索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性。

篇5:小谈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教育论文

小谈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凭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是很难把物理讲透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三尺讲台正在逐步被现代多媒体技术所取代。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下,中学的物理教学必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物理课从过去的枯燥模式中解放出来,变成生动有趣,广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学物理 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严谨的基础学科。尤其在中学,物理往往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经常谈起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大都是说物理难学,学不透,搞不懂;面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疑问,教师们也很头痛,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凭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是很难把物理讲透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三尺讲台正在逐步被现代多媒体技术所取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我介绍一下我对多媒体技术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俄罗斯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动画和声音技术来促进教学,使学生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比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现代发电厂的发电枢纽装置,展示磁生电的技术;在学习“电流”时,说到“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我们能把电流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增强实验的效果。中学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然而由于受时间、空间和资金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不能完成或者效果不够理想。但若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比如,用FLASH软件技术做成动画,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可调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原子核”一课中,由于条件限制,α粒子散射不能做实验,因此我们可以用课件来虚拟实验,用动态画面演示实验步骤,展示实验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如,在讲“ 单摆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时,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星球做单摆实验实属不可能,若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对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很好。

三、教师协作开发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全体备课组成员齐参与,可以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活动,更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大纲,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全组团结协作精神。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所授内容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形象的.展示手段,是很难制作出优质课件的。记得有次组内开展公开展示课,题目是高二“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当时我们大家对这节课都很头疼,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磁阻尼和驱动的原理和应用。后来备课组成员坐下来一起钻研教材,各抒己见,又请了计算机老师帮忙献策,经过上网找素材,大家把各自的方法统一起来,制作了一个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PPT课件,通过穿插“电磁炉工作原理”的视频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电磁阻尼和驱动的认识。通过多次类似的集体备课,加强了组内的团结协作,提高了大家的教学和备课水平,也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大的进步。

四、应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花很多时间演板,尤其是在讲习题课时,画图、计算、推导等过程很费时间,而采用多媒体中的展示功能,如用电子白板展示PPT课件和WORD,这能让本应花十来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出来,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这样教师就节约了更多时间来讲解其它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能抽出部分时间来跟学生交流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与当堂内容相关的各种生活现象和科技成果,增强当堂课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弊端,使物理没那么枯燥乏味,还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熟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势必会成为当代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可以预见,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下,中学的物理教学必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物理课从过去的枯燥模式中解放出来,变为生动有趣,广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将促进当代的中学教学改革,使中国的教育教学走向一个更好的明天。一句话,多媒体技术必须能为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教师应仔细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能力来确定用什么样的多媒体,让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的参与状态,而且能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接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篇6:多媒体技术与新历史课堂的构建教育论文

多媒体技术与新历史课堂的构建教育论文

为了解决当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尝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将文学与历史紧密结合,让学生享受人文主义的滋养。

一、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情感也是历史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高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中学历史课应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引入多媒体功能,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到旧中国主权遭到践踏,国土沦丧时联系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让学生聆听饱含激情的配乐诗朗诵,让他们体会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锥心之痛,再让他们从语文课本《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体会香港回归,扬眉吐气的光荣与自豪。前后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突破疑难,加深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使某些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视听并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经过。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再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后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历史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是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这和学生接触的材料较少有很大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用书本上的材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将大量的历史材料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扩充学生的视野,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就为学生多看、多读、多听、多练提供了操作平台。

三、文史合一,百家争鸣

笔者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同样的内容学生更倾向阅读文学作品而不愿读历史课本,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感觉历史的语言重在叙述事件,而文学中更多一些情感和联想的空间。实际上文学与历史同属人文科学,它们之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史、传类作品更是将二者完美结合,比如《史记》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中得到加强,如果能恰当地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语文知识来启发学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文学与历史“亲密接触”时,单调的历史变得灵动起来,不再冰冷得让人抵触,学生一方面学习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一方面参照阅读大屏幕上的文学作品,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心中将历史学习与死记硬背画上符号,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但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百家讲坛类的.历史节目却很乐于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百团大战》、《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等影视中的相关片段放映给学生欣赏,将百家讲坛中有关历史的内容,带到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让他们也开讲坛,谈历史,百家争鸣。很多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大量的资料,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很多。

四、感悟历史,体悟人生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绝非单纯的了解和识记,学习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更好地把握现在。上课时,笔者会带着学生拿当今的政治、改革与历史相比照;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远古时期比照;拿如今的社会现象与历史问题相比照。让学生跳出“故纸堆”思考:中国几千年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时期的中国又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当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能更好的实现?很多学生情绪无比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整个身心投入到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不是泛黄的书页,它是积淀锤炼的智慧;历史不是冰冷的面孔,它是深沉内蕴的情愫;历史不是掩埋的故事,它与现实血脉相连。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带领学生拨开迷雾,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篇7: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表明把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独特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把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卓有成效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我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有益的探索,有了一定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场面:米老鼠要坐车去找唐老鸭,先坐长方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不了。接着改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了,但是车子不稳,颠得厉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奔驰向前,舒服极了。那么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无比的音乐,儿童化的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

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实物的图象来支持。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要讲清时与分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如果光靠教师嘴巴说,学生肯定不好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时钟走一大格,分钟同时走一圈,并配有"嘀嗒"声,学生就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60分。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使学生观察的重点得到突出,思维也从具体向抽象过渡,教师教学的难度得以降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审美性与现实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过程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摆满琳琅满目商品的小百货。学生利用15元钱到小百货购买"六一"节自己所喜欢的礼物,看谁能买到经济实惠的礼物。学生亲身经历了购物过程总付钱找钱以及元、角、分之间的交换的情形,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还比如:我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水果拼盘,各种各样的水果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下水灵灵的。我告诉学生只要答对有关水果的倍数问题就能"奖励"到相应的水果。学生看到水灵灵的水果热情高涨,每个人都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设计 ;(3):43-44

2."时,分的认识" 小学教学设计 2002;(1):22―23

3.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福建教育 2002;(5):52

篇8: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运用多媒体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丁玲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CAI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

[1] [2] [3] [4]

篇9: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注重情境创设,增强学习驱动力

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新课伊始,就用多媒体播放了子弹运行的轨迹,汽车雨刮器刮行后留下的痕迹,超市门口的旋转门转动后形成的立体图形等,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直观印象后,播放生活中其他例子拓展眼界:流星划过后形成弧线,线段按照不同的方式运动形成平行四边形、圆等,三角形运动后形成三棱柱,长方形运动后形成长方体等。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将学生接触过的数学知识集中展现,引领学生在比较、分析、回顾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然后再出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旧知识的局限性,产生对新知学习的需要。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或事件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知识产生的场景稳定又具有吸引力,为学生学习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有的数学图形问题仅仅用语言进行描述不能让学生产生空间方位观念,如果教师现场进行画图演示又浪费时间,多媒体介入,进行直观的模型或画面呈现,会在瞬间给学生留下清晰准确的表象。

二、发挥演示功能,解决教学难题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或公式因为具有表达的简洁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部分学生一时难以完全理解,有的学生甚至会错误地理解。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缺乏必要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功能,给学生的刺激是单一和不连贯的,缺乏感性的支撑,学生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前预设,实现教学的高质低耗。一位教师在教学“圆周角定理”这部分内容时,应用课件展示了同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再让学生借助几何画板直观认识到同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圆周角的两倍。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直观的演示再进行科学的定理证明,显得目标明确,基础丰厚。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情绪性和无意识性,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关注得比较少,更多地对一些直观性、情节性强的材料感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教学的重点部分以生动的形式、活泼的题材、丰富的情节进行渲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直观经验、表象,为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数学内涵,展示学科魅力

数学本质上来说是美的。数学具有和谐美,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数学概念、理论的前后一致性和发展性。数学具有简洁的美,概念、公式的表现形式包含极大的思维价值与意义,其外在结构却一目了然。数学还具有新奇美,如一个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的内在力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多媒体技术的加盟为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图形对称”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服饰、人体、建筑物等的图形,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借助课件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轴对称平面图形,在学生完全理解了“对称”的含义后,呈现了一些形式上的对称美,加和减、乘和除、正和负等。当然,多媒体技术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时教学流程过于单一,存在着师生围绕教学媒体而学习的情况,教师过分依赖媒体,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媒体的“辅助”角色,要让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的应用过于频繁,容易冲淡教学的主题,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让媒体技术“点石成金”,用在关键之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可以达成的目标都应该慎用多媒体。

[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10:思品论文:思想品德从学到教之悟

周四文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经历着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回想学生时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被师生称之为“副科”,由“主科”老师兼任,当然就免不了有时候这些课也会被老师拿去上所谓的“主科”。到了考试时,师生坚信“背多分”,老师会安排学生抄一些题去背去记,这也导致了这一科几乎是没有学生喜欢的一科。

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学生时代对于思想品德学科尽管几乎没有美好的记忆,而今的我们却已是身为思想品德课的专业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推己及人,就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使得我们曾经的感受不会在我们现在的学生身上重演?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值得学生怀恋的学科?思品教学怎样才能旧貌换新颜?这一切的改变,都必须也都可以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

一、坚持“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

如何做人,关乎学生的一生,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生导师。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成长中的心理矛盾、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同学、师生等各种人际关系,而且还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国情与国策,从而对国家社会有进一步的认知与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学科实际上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修身立德的学科。事实上,只有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然而,在思想品德作为“副科”,以背记考题赢得考分的学生时代,则是完全偏离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目标方向,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今日我们这些思想品德教师则要切实担起人生导师之责任,坚持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就要认真落实三维目标,改变重知识,轻能力、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把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真正把“教会做人”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义,时刻谨记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坚持“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追求

质量,历来被视为学校的生命线;高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追寻的目标。对学生而言,谁不期待减负?谁不期待轻负荷带来的高质量?这一切,对学生时代的我们,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今日的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主导我们的教学,主导我们的课堂,改变就要由自己开始。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要求,“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广大教师,包括思想品德教师的执教标杆。要让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并喜欢这门课,喜欢你这个上课的老师,我们就该努力寻找“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路径。要从课堂教学、练习讲评、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切实减负增效。我们要改变该不讲的时候讲(实际上是不放心学生的学),该讲时讲不透(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的不良习惯,改变题海战术的错误做法,做一个精讲精练型的教师。

三、形成“厚于理,敏于行”的教学风格

对学生而言,理论是欠缺的,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然而学生最厌烦的则是理论的说教。他们期待的是教师能将教材的理论活化到现实中去,他们更乐意接受被生活中的现实直接证明的结论,能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感悟得到。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要理解和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要远离说教,注重利用实际增强对理论的感知,并能适时联系实际,包括时事热点、身边故事等,甚至深入实际,感受生活,直接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某教师开展了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探究课,引导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自选课题,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结题时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做翻译,还有扮演小秘书或摄影等角色。学生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吃闭门羹,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自己还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的快乐。这样的实践经历,对学生也许是一生的财富,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感情,也会因为这些难得的经历而得到珍藏。

四、承担起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使命

教育部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可见,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是时代的呼唤,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先哲圣人,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这是义不容辞的。而在当今,学生毕竟不是圣人,要时时谨记,事事遵从圣人教诲也不太现实。前段时期,一篇关于“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微博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的确,在当前这个时代,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如果思想品德教师仍然恪守所谓圣人教化,只能让学生感觉我们只是一群落后于时代的“孑L夫子”。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

篇11:教育技术论文

浅析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

(一)教师职能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老师讲学生写,这便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消极的影响。然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状况。老师职能从直接的“主导者”变为间接的“引导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便显得更加“春意黯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职能的转变即教师变为一名“服务者”便是一个很大的特色。

(二)教师的学习态度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教”的师生的互动,也体现在“学”的过程中。教育的信息化更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应的提高。达到“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信息能力。”②与此同时,教育的信息化也提供了更丰富的数字资源提供给教师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于,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项的,中国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机构——中央电大实施“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工程”建设。这些资源的提供主要是为了促成让教师能够终生学习的观念的形成。当然教师的学习的.态度的转变不仅仅是包括终生学习的意识,还包括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等。

(三)学生的职能的转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他把1到15岁的学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③此时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不断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图像,声音,影视资料等,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作为接受的主体,要求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等方式最后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并不是形式的改变,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及信息技术结合的优势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的学科,语文学科更具有综合性,不能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特别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小学生是十分抽象的,如何解释便是成为了一个难题。可以说让学生明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便是身临其境,这也符合情景教学理论的要求。可我们知道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条件的限制,情景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的创作相应的情景。笔者将通过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秦兵马俑》和《音乐之都维也纳》试作简略分析。

在《秦兵马俑》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小的视频来介绍秦朝和秦兵马俑的。这便打破现代与秦朝这个古代遥远的距离进而更容易的学习。对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我们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介绍维也纳时可以对应的匹配上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现状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有及其强大的信息功能,集动画、声音、图像、影视资料等于一身。教师可以很方便的来查找资料进行备课从而更好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这也是信息技术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这其中也存在的不少的文体。

例如:⑴课件的单调性。多数教师的课件多以静态和文字为主,较少的运用动态,这无疑很容易陷入传统教学的困境。课件也无法适应全体学生,毕竟学生有所差异。⑵忽视教师的作用。多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尤其在授课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自身的隐退到教学之外。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还是属于师生。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通过体态语言和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这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⑶对学生的阅读的限制,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更注重学生在动态环境中提取有效的相关信息,而对于传统的静态阅读是有所忽视的这种情况多数老师并未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反而适得其反。这也是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予我们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转变具有推波助澜的功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待解决。

篇12:教育技术论文

一、教育技术论文的含义

教育技术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凡是针对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表达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就叫做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只限于在教育、教学领域里探讨规律、阐发真理;它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并经过反复实验和充分论证,从中得出新的发现和见解。

教育技术论文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所以又称为“科研论文”,也称为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技术论文需要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成果,所以又称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一般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文章摘录、资料汇编,甚至一般的书评简价和综述都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

总结出一份优秀的教育学术论文,主要的因素有:①作者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研究的科学化问题;②作者的写作问题。二者缺一不可。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前者需要研究者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研究素质。

而后者,即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连成果总结的基本格工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绝不可能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撰写教育技术论文必须以认真深入分析研究为基础,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性、雄辨的说服力。和其它的学术论文一样,教育技术论文必须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基本要素。

论点:就是一篇教育技术论文所要阐明的观点,也就是论述的中心,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明确讲什么的问题。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必须用一定量的有说服力的材料为依据,才能使文章具有客观性,论据一般用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有了论点,有了论据,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进行说明,如何进行分析,使自己的论点为人所信服,使中心的推导符合严密的逻辑性,这就是论证过程中所应考虑的。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

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为深入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并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才逐渐增加了软件的制作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同时,也开始了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来定义这一领域。

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标志着人们对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也标志着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成熟性。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的最科学的解释。

但是我们认为:94定义并不是不会再有变化的凝固了的东西。作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人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内涵的探讨还要继续下去,认识上也还将进一步深化。

2、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定义: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与前面教育技术的定义相比,我们不难看出:从概念的涵盖范围、研究的层次以及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我们既不能把电化教育看成是游离教育技术以外的一个学科,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

准确地说,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今天,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实际上看,应该称为教育技术,以较符合实际,亦有利与国际交流。

3、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新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为了强调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在现时新阶段中要融洽、运用更多的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学写教的基本理论、现代方法论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就冠以“现代教育技术”之称。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教育史上四次革命来分析:

第一次革命:专业教师的出现

第二次革命:文字体系的出现,使书写传授与口头传授并驾齐驱;

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书本学习;

第四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

于是,人们也就把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

主要目的:将其与传统的教育技术区别开来,使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明确。

我们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其立意和出发点就在于让我们的学习与探讨更多地着眼于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学习资源和现代学与教的最新科学理论和方法上。

三、教育技术论文的特性

1、科学性(学术性)

教育技术论文的生命是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客观全面,要求作者不带有个人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教育技术论文的观点要正确,材料要真实可靠,不允许主观臆造,不允许用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更不允许根据假想去妄下断语。所以认识事物要实事求是,推理要符合逻辑,要经得起他人的检验和论证。

2、理论性

教育技术论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甚至组成一个比较严密而完整的理论系统。

一篇教育技术论文总是要运用大量的材料或具体的事例,但这些材料或事例在论文中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富有逻辑关系的排列,对所征引的事实,都是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再给予理论表述,形成正确结论,使论文具有一定的论证性和说服力。

3、创造性

教育技术论文不论是解答现存的某个问题,还是综合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会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才会在教育界引起反响。

创造性是衡量教育技术论文水平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论文的观点要深刻有新意,而不是简单重复模仿他人的东西。

4、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教育技术论文的文字要通顺,概念准确,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文风。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有创见,也要讲究辞法,达到科学和文学,科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我们写出的教育技术论文不仅要让同行、专家能看懂,还应让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甚至广大的社会人士能看得懂。

四、教育技术论文的选题

一篇好的论文,先决条件是有好的选题。选题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明确论文的主攻方向。这在论文撰写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选题的原则:

1、有一定价值

即看论题有无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所谓理论价值是指:是否对己有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充实或提高,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是否建立了新的学说和理论。

所谓应用价值是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指导意义;是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有新意

“新”是对于“旧”而言,有新意就是选定的论题有创造性,匠心独具。如果重复、汇集或模仿已知的论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电化教育发展到今天,以电教媒体对教学是否有用,仅为证明电化教学的效益,电化教学优于常规教学等内容作为论题已不足取了。

所以,“新意”是指:确立的论题有探索性意义——论后的问题、观点过去从未有过;

有发展意义——论证的问题过去虽有过,但未深入;

有争鸣性意义——论证的问题,观点与别人研究不一致,或所持的观点与别人有歧义。

3、扬长避短

论题的选择还应注意选择那些自己有浓厚兴趣,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恰当发挥的论题。

五、教育技术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文无实法”,不同种类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写法。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一般的共同的结构形式。教育技术科研论文的结构也是如此,有相对稳定的形式。

论文一般是由序论(导言,结论),本论(正文),结论这三个主要部分及题目,摘要,参考资料、文献等次要部分组成。

1、题目(标题)

有人讲,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文章的眼睛就是它的题目,一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它的题目。

题目是点明题意,托出主题的,它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必须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

确切中肯:是指论文的题目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

鲜明简练:是指要用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以概括全篇内容。

醒目:是指能引人注目,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鲜感。

总之,要使人一看题目就能了解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并产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正文中各部分的小标题也应同样认真推敲确定。要注意使之与总题目相呼应,与各部分内容相呼应,有内在的逻辑性。

2、摘要

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概貌。(较长论文需要摘要。较短的论文不需要摘要)

要求文字简练,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论点、主要结构,一目了然。

3、序论(导言、引言、前言)

序论是论文的行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问题的提出。阐述这一论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提出需要论证的问题(序论的核心部分)有时需要讲明论题的背景、成果、存在的问题,趋势和自己的认识。

(3)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

序论是文章的基调,反映文章的主旋律,应紧扣主题。

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绕圈子;也不要长谈自己的感受,更不要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序论实际是全文的总纲。就一般情况而言,好的.题目再加上好的序论,几乎就可以使人对论文的整体有一概括的了解。

4、正文(本论)

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论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是要展开论题,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或观点。要求论据要充足可靠,论证要严谨逻辑性强。

根据论文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看法而肯定自己的观点;或针对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难释难;或阐述课题研究成果。也就是对你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在这一部分进行详尽的阐述和严密的论证。

正文部分如果内容较多,为求眉目清楚,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序码分章节并冠以大小标题,加以显示。

5、结论

结论可以说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全篇论文的精髓归宿,也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结论就是对正文分析.论证基础上的综合,概括而提出的基本点。

也有的论文的结论不是规律性的概括,也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某种预见或展望,某种建议或措施。通过分析揭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预言发展趋向,提出展望或今后探讨的问题;或对研究结果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提出促进或抑制的措施等。这类论文很具有指导性。

教育技术还是属于新生事物,文章的结论还是注意留有余地为好,因我们的研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往往还不是终点。所以,我们的论文措辞要注意分寸,逻辑要严密,表达要中肯,确切。结论部分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6、参考文献

由于论证的需要,常常需要参考一些文献、专著、资料或引用他人著作(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研究成果等。这是正常的,但应在自己论文中标志出来,以示作者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防抄袭之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信度,反映研究的水平,并给别人一些启发。

六、撰写教育技术论文的注意事项

(一)选准题目  确定中心

有人说,教育技术论文的选题选得恰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对所要论述的对象,有了比较充分的考虑、理解,才能确定如何来论述它。

怎样才能选择准确的论文题目呢?

1、作者对研究的题目要有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研究的欲望。不感兴趣,强迫研究某一问题,是难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的。

2、选择的题目应该与发展教育技术理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密切关系。

3、选题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学术价值。

总之,要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离开二者的统一,不可能选出好的题目,也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广泛收集资料

初步选定题目后,还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还得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广泛收集、阅读资料。不管是历史的,现实的有关内容的论文,了解自己准备的问题现在已有了哪些文章,研究的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定论的角度、水准、主线。

(三)论据充分、翔实

写教育技术论文没有材料就构不成文章,也不会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来。尤其是占有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必须有自己的观点。用这个观点来统帅材料,既要钻进去研究,又要跳出来想一想。作者应以中心为主线,主动地利用材料来形成观点,说明观点。

(四)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者用论点、论据、论证要符合一般逻辑思维程序。用举证据、说理由、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从自己的证据推演出结论来。

论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有的先提出主要问题,然后从材料中找依据,进行正面或反面的论述,然后得出结论。

2、有的把论述的问题分几部分,先把它化成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加以综合,最后总结,突出主要问题。

3、有的论题有论辨性质,只要论述某一现象,某一规律,就可以得出结论。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论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文章就采用了几种方法论证。

总之,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些方式都是为了让读者明确论述的主旨,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篇13: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1高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观察,可以学到数学定理、数学规律,并得到一些结论。但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理、规律或结论,学生不易理解也难以接受。如果把讲解数学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平台实现数学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

2高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虽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

2.2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适可而止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但多媒体技术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过多的知识量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保证学生正常吸收即可,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3要使多数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容易使教学过程加快,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确保学生理解吸收,以免因知识堆积降低学习效果。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3.1多媒体能把抽象复杂的图形形象地展现出来

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较难,此时如果用多媒体教学则会更加直观形象。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形象地表达图形的内部几何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圆台、圆柱、圆锥等旋转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图像变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上述旋转体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应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建立习题库,把习题库中的试题分成若干个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可以从习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解答,完成后由系统自动判断正误,并给出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使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之外的练习。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强大的活力,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篇14:多媒体技术下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参考

多媒体技术下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参考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间较短,很多化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强,他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是十分重视,加之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很看重,整体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2.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不够充足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来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这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是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设施的配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并不是所有初中学校都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从而产生了一些初中化学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

3.有些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虽然有不少优势,但是一些初中化学教师却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倾向,即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让整个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播放者的角色,失去了对化学课堂的教学主导权,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4.多媒体技术削弱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环节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出现了不良倾向。比如说,一些初中化学教师会把化学实验课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这就使得具有重要实践性意义的实验课环节被大大削弱了,反而让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难以把握。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途径

既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尽快找到合适的实践途径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1.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要求初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积极主动地掌握并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掌握更多的多媒体知识与应用技术,努力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初中学校应提供到位的软硬件设施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有效配合,当前一些初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并不到位,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配备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硬件设施,软件方面的设施则应该配备合适的运行程序与教学课件。初中化学教学只有配备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才有可能让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3.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工具,初中化学教师仍然要作为课堂的教学主导者,在充分重视并实施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情况,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传统授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中,让他们动手主动体会化学反应。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获得感性的认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增强化学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为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学校应配合到位的软硬件多媒体设施,并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篇15: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如设计教学软件时,可以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人机互动,也可以有效改变教师单一的讲解、枯燥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精确性很强,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如何使数学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数学知识一般通过画图、板书、语言和动作等手段,有时也会利用挂图、模型、实物或实验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只能静态地演示,不能动态地表达,比如不能展示立体图形的内部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地演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过程,如立体图形圆台、圆柱、圆锥分别是由直角梯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形成,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动态的演示过程,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就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了。

3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经常有画图、板书、操作演示等环节,这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时还因此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需要的图形、板书和要演示的内容预先制成课件,在教学时再逐步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上述教学环节所占用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作图,再配以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作图过程,更快地掌握作图方法和技巧,并且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4运用多媒体要适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能用其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适可而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16: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作用

1.在数学课堂上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的知识点,从小学就开始进行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模式进行问题思考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大多数知识点是有关点、线、面等一些抽象的图形以及一些公式、数学特征、定理等相关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时,觉得这些知识非常难以理解,这个时候老师用“填鸭式”的讲解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大量的数学试题练习使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逃避心理,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会比较排斥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具体的文字、动画或者图形,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增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能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认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在数学课堂上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和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是为了将这些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问题思索,并能够和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就能够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在课堂上,老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实践能力。

二、结语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数学,能够使学生从小养成积极探索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基础科目之一,它能够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需要的数学技能和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在日后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推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7:初中语文教育技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育技术论文

1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单一教学改革大潮更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师乐于去改革,去开拓,愿意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先驱。在学校的宣传下,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较为单一,他们只意识到了多媒体可以呈现课件,没有开发多媒体的其他作用。这些教师将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中,让传统课堂中学生与课本的互动,变成现代课堂中学生与课件的互动。这样单一的应用方法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装备不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需要得到技术上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硬件配置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可以自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教学设备更新与升级的`重要性,造成学校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不足。学校只有关注教学现代化发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投资,才能给初中语文教学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

2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意义的发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好的动力,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积极份子的支撑。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持久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综合性,可以对声音、图像与视频、动画与文字等进行综合处理,使其以灵活、巧妙的形式出现在学习面前。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方法提出课堂问题,为学生展示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女娲补天》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女娲补天的过程,更加形象地理解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奇幻的音乐以及相关动画,让学生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去,为形象资源所吸引,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一直是教师的教学难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如何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经常会产生教师启发无用、学生自主思考受阻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学重难点成为激发学生负面学习情感的教学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活化教学重难点,对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去感受文章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全面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跃起来。如在讲解《小石潭记》这样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画作,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图画进行结合,去理解文章内容;更可以针对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互动,在交流中去发现作者的喜与愁,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让教师有了更多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是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应当是学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预习与了解,并制作符合他们自己审美的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3结语

综上所述,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中,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新的教学工具与教学伙伴,通过正确地应用让其在课堂中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巧,也只有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