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XX

秋田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XX

【简介】感谢网友“秋田君”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共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

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

[摘要]体育社团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体育学科教学组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针对目前体育社团中出现的数量过多、举办活动参与度不高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可采用精简社团数量,以保持社团运作的高效;做实社团活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创新社团特色,培养学生兴趣等方法,提高社团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

学校体育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而建立的学生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的趋势下,体育社团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体育学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在实践中,体育社团的建设仍存在着数量偏多、活动开展力度不大、成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值得奋战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深思。由此,笔者立足本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摸索出一种高效开展体育社团的活动模式。

一、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板块,而体育文化更是彰显校园特色文化、塑造学校办学品牌的重要元素。因此,一直有“判断一所学校的素质就要看体育的开展进度,衡量一间学校的文化还是要看体育文化的力度”的说法。

(一)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体育运动为核心而构建的文化,而体育社团无疑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体育知识的传授、推广任务,从而让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熠熠生辉。例如,太极拳兴趣班。学生不仅可以从太极拳兴趣班中了解有关太极拳的文化知识,熟悉打太极拳的方法,还会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太极风”,让不是太极拳兴趣班的学生从口耳相传中了解太极。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还会以此为契机,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影像等方式学习太极,这就是流动性体育文化的体现。

(二)体育社团是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核心渠道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阵地,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在有限的课时里,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往往会被语文、数学、英课程占用课时。因此,第二课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林丹等明星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羽毛球产生了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劲头是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且受到课时限制、所购买器材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羽毛球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在这一背景下,羽毛球练习社应运而生,在资源参与的原则下,该社既方便学生对练习场地进行租用、器材进行统一购买,又方便教师进行集中教学,让学生把羽毛球从一种兴趣变成一项体育技能。

(三)体育社团是拓展学生体育特长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特长生,让有能力的学生“吃饱”,是每个学科教学的难点,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学优生”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认真的学习和教师有效的教学提高自己,参与体育社团也是培养特长的有效途径。以田径类运动为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现个别有天赋的学生,但由于须遵循顾全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难以给这些有田径特长的学生“开小灶”,从而埋没了人才。因此,当体育社团兴起时,笔者立即牵头组建了田径队,将有天赋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课外时间,结合学生的特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体育社团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茂名市校园社团举办得有声有色,体育社团更是如此。在这种体育社团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一)体育社团种类多、数量大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社团的种类多、数量大。以足球社团为例,初中部有29支足球队,有校队、级队、班队,还有学生自己组成的小团队。队伍数量多,且高度重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活动组织时难以有效进行。

(二)社团活动组织不力、参与度低

活动是体育社团的核心环节,也是价值所在,但目前社团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始时热闹、开战时马虎、结束时拖拉。这种现象较为严重,原因或是教师组织不力,或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或是社团本身在定义和设置上存在偏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社团今后的开展方向。

(三)社团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

据笔者观察,每个体育社团在成立时,都规划了自己的蓝图,并满怀憧憬和豪情,相信会取得立竿见影、水涨船高的.效果。但最终真正实现初衷的社团并不多,反而给人一种“雷声大雨声小”的感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效果却是检验实践正确与否的最科学的标准。因此,体育社团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还要让学生出成绩、有效果,这才是社团建立的核心。

三、高效开展体育社团建设的对策

体育社团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何突破体育社团的发展瓶颈,优化社团设置、活动组织、指导训练等环节,让体育社团更科学、有效地发展,需要教师的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精简社团数量

精兵简政是一种管理智慧,在军事上如此,在教育教学上也如此。为了提高学校体育社团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存优去劣的方法,解散了流于形式的社团,将具有发展潜力的社团保留下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体育社团申请的要求,对社团的人数、组织、定位等有相应明确的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成立;另一方面,加强对体育社团的跟踪检查,及时清除不符合要求的社团。在社团建立的初始阶段,笔者进行跟踪检查,对于那些组织不力、活动成效不大、成员人心散漫的体育社团,通过合并、分流、解散等方式进行清除。以学校的足球队为例,学校之前有29支队伍,社团精简之后,只保留一支校队、三支年级队和十八支班队。这样一来,足球活动的组织就更为灵活和高效了,让足球队的社团活动既有层次性,又科学高效。

(二)做实社团活动

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初衷很简单,既是兴趣驱使,也是为了获得一项技能。因此,教师应该把对社团的指导落到实处,让社团活动出效果、学生出成绩。例如,在“跳远发烧友”团队中,笔者根据不同的学生,在内容上进行细化。初一学生练习蹲踞式跳远,初二学生练习挺身式跳远,初三学生练习走步式跳远。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组织的设计上,笔者改变了传统单跳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体育与健康课器材和体育与健康课运动场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双落、蛙跳、立定跳、三级跳、多级跳等。在对社团成员的评价上,笔者不仅鼓励那些跳得最远、动作技术更好、更有创新的学生,还指导学生创新跳远姿势和步伐。这样,从多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和重新组合,改变了以往跳远教学的固定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跳远社团指导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社团特色

如何在体育社团上创新,是彰显体育特色文化的体现。茂名地处粤西,在这片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为此,笔者专门组建了民间趣味体育兴趣组,带领学生挖掘、学习家乡的趣味体育项目。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跳房子”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及跳跃能力;“跳拱”可以锻炼跳跃能力;“螃蟹抢蛋”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培养应变能力;“夹粽子”不但可以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巧用手劲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手脚配合的协调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练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但若配合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又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成立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的作用,在分析目前体育社团现状的基础上,在体育社团建设中秉持数量求精、活动求实、效果求新的原则,推进体育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彰显校园文化的特色,实现体育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牛永刚.关于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的几点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8).

[3]王娟娟.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考试周刊,(10).

篇2: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校园组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排,属于农村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有益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在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较为艰苦,因此更有必要通过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小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能在符合学校各项章程规定、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社团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打破年级界限,促进学生交流

农村学校正常课堂教育主要是同班级、同年级之间师生的互动,不同年级师生之间很少有交集,这不利于校园文化整体的发展。而小学生社团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有良好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渗透性,能够打破小学生年级、年龄的界限,更加灵活地开展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调查显示,在农村学校,参加社团活动的小学生占绝大多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又使优秀的校园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号召力强,便于开展活动

因为学生社团的成员遍及各个年级,并且社团成员对社团有着高度的认同,所以社团的号召力、凝聚力较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各项活动,这也是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社团的有效号召力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社团处在学生和学校之间,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农村学校教师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较为滞后,因此,利用小学生社团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不仅能够将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还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学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新形势下,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学生社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促其发展。

二、小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学校小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社团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主要体现在会员流失严重,部分社团濒临解散等方面。社团的存在根本是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壮大队伍。但是一些社团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社团活动老套,不能够及时推陈出新,导致社团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小学生社团成员年龄较小,开展活动经验不足。一些农村学校没有认识到社团存在、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足,对小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不到位。此外,农村经济条件滞后,学校能够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也限制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2.应对策略

一方面,小学生社团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创新工作,通过高质量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应当重视社团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引领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其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推動校园文化的建设。农村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社团的监督和管理,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慧玲.“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5).[ZK)]

[2]米平平,张偌菁.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16(19).[ZK)]

[3]许增站.以社团为依托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篇3:校园文化建设中阳光体育的构建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中阳光体育的构建论文

1.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阳光体育构建工作,有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论文

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高中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性与知识性统一的培养途径,更对教人、育人有着突出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学习惯与教学方式对净化校园环境、打造良好学习氛围起着重要影响,更是体现校园风气与校园精神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当前,要求校园要以精神、行为、学科以及制度等多种文化以建设新的校园风貌,并结合超学科教育理念来实现创新、教育以及研究等多层面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新的教学思路以及空间。在新课程改革下,呈现出我国校园文化与精神,是未来希望发展之地。下面文章中针对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超学科概念

1.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

高中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超学科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学科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高中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由于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可以加强对高中生思想文明的建设,同时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超学科的基本理论

所谓“超学科”,就是以普通公理和新兴的认识论范式为基础,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对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一种研究、创新和教育间多层次的系统化合作。

3.超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超学科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新路子,所研究的问题不受特定学科的制约,所涉及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因而不需要学科的界限。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使语文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使语文教学中所含有的道德品行教育不会过于死板、单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此外,为加强高中学校课堂建设,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善。例如,“微”元素可以提升教师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古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利用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观看历史视频的过程中提高对古文文意、时代背景和古人思想的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便利的渠道,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在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特别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高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其中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1.优化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打造精神校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精神是促进学校校风以及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则需要从高中新生入学、了解学校、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所有过程做好树立校风的榜样。例如,在开学期间,高中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以介绍校园文化、特色与思想为主的活动,而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各个特色区域角进行参观,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参观后的感想。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校园形象产生一种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学习精神文化知识主要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并加上各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题材设计过程时可以把校园文化历史以及功绩加入其中,不仅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历史与功绩的敬仰,为学生建立“要做到更好”的表现决心,同时可以利用语文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德育、品行等各方面的素养,充分利用超学科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各项能力,为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风貌。

2.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优化校风学风

由于部分高中生受到自身条件及性格问题等影响,所体现的个人风貌也不尽相同,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性格较为强烈,对于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识,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论语》中的针对人生态度、经历等方面的选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以提高学生对自我了解以及重拾自我的能力,进而对学校的制度能够自觉遵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总之,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语文课堂作为主阵地,并且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张天慧,李巧伟.高师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J].品牌月刊,(9).

[2]孙旭.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篇5: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初探

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初探

社团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展示个性风采搭建平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发挥了学生社团的`育人功效,也大大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但当前学生社团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本文时学生社团的功效及存在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作 者:王方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商学院广州,511495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7 关键词:社团   校园文化   功效   建设  

篇6: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思考论文

校园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主要构成内容,其在校园文化与精神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目前,社会不但重视精神方面的教育,而且还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而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放松身心,不仅学生锻炼了身体,还能够修身养性与愉悦身心,另外还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间沟通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对此,体育教学对于强化校园文化和精神建设以及创建学习氛围等有着积极作用。

1体育教学在校园文化与精神建设中的必要性

体育是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通过不断演变,慢慢成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其并不是相对简单的蹦跳运动,最为重要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培养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以及坚持等精神。而在体育精神的不断鼓舞下,人类就可以勇敢面对挑战,从而战胜困难。在步入新时代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培养。我国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全方面发展。校园作为教育的殿堂,是学习与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因此高等院校更为需求勇敢和奋斗的校园文化以及体育精神,才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动力,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思想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其中有些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薄弱,比较容易受到不良要素的诱惑,一些学生心理相对比较脆弱,在面对困难以及挫折时往往会胆怯。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普遍存在孤僻,交流沟通能力偏弱,不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诸多现象都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难题。比如说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团结精神,对此体育教学成为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经过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变得更为乐观与向上。因此,校园文化以及精神建设和体育教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体育教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2体育教学在校园文化中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说,体育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连接得不是特别紧密,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做得不是特别好。经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都是在中小学养成的,到了高中、大学,每个人的体育习惯已经基本确定。所以,我国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落后的教学观念。许多的体育教学理念没有跟紧时代的发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对体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的体育教师只注重实践教学,却忽略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样重要。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重技术、轻理论,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这样,实践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第二,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论学生处于何种时期,体育教学的模式都是教师手把手的去教,学生自己练习几遍,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起到教学效果,只是学生的活动课。教师在授课时也只是将重点放在了细节上,使得整个课程比较沉闷,学生的兴趣也不高。第三,我国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初高中,由于资金不足,学校的面积不够,根本没有办法配备一套完整体育设施,导致体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教学资源不平衡。特别是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比较,一些乡村的设施还不如城镇,教师资源也有限,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没有更好的机会。总而言之,我国的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在的体育教学还是以考试、达标为目的,并没有使学生的爱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制约,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体育教学内容的陈旧不能达到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忽略了对学生的智力、才能的开发。而学校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眼前的效益,只是让学生达成眼前的目标,并没有重视其长远的体育发展目标。所以,使大学生增加长远体育精神的意识,掌握体育知识,通过体育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现在体育教学的宗旨。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篇7: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思考论文

3.1建立合理的体育理念,客观审视体育文化

素质教育的提出,大部分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面临严峻挑战,针对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一定要建立正确理念。而和素质教育有效融合的体育文化必须适应现阶段社会教育主流发展趋势,融合现阶段教育模式科学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从而培养综合素质较强以及拥有强健体魄的当代性人才。另外,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潜移默化影响,从而合理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思想,同时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若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身体素质,从而对其一生有着深远影响。

3.2针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构成理论指导

所有的理论都源自于实践,而体育改革是一项实践工作,其需要相对成熟的理论进行指导,为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组织与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并且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从而形成理论指导,进一步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国家应该做好相应的指挥工作,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较高的院校应该优先发展,从而有效带动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院校发展,采用帮带的指导理念,有效推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另外,国家与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与出台有效的体制与政策,从而为体育教学体系改革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动力源泉。

3.3组织与开展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学作用

高等院校应该积极组织以及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展示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自我以及提升自我的平台。由于体育活动在高等院校学生思想以及心理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利于高等院校建设校园文化。比如说开展与组织春秋季运动会和多项体育比赛。运动项目比较多的体育项目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运动所带来的欢乐,从而激发学生奋斗与拼搏精神。另外,在日常活动中应该开设跳水和羽毛球以及足球等多项活动,可以将班级或是系作为单位参与评比,进而激励学生不断锻炼,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同时各个系还可以开展健美操与瑜伽等运动比赛,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还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4结论

总而言之,体育作为全民强健体魄与加强道德精神的主要活动,高等院校特别需求体育精神的塑造。同时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对于校园文化以及精神建设而言,发挥着教育和凝聚、传播导向等作用,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还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作用,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文化和精神建设作用,唯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体育教学整体质量,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培养综合型人才。

篇8: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一、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组织,服务型学生党支部能够有力地组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影响,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新形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广大学生的文化需求。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南,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学生党员能够继承和发扬大学精神,把握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带领其他大学生共同建设校园先进文化。大学生党员通过帮助大学生解决多元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困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能够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了解广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联系高校党组织与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紧密联系和服务广大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大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大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能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服务氛围,塑造服务品牌,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热情,使服务精神成为大学生党员的一种价值选择,并带领其他大学生共建校园文化。在校园服务文化的熏陶下,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凝聚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促进校园其他建设的发展。因此,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项工作协调配合,高校服务学生党支部具有先锋堡垒作用,能有效协调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青年学生中的优秀者,是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能够引领广大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也能化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减少利益冲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因此,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二、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加强其自身建设。首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导向,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大学生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信念。其次,要加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第一,应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党员义务服务日”等制度,争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第二,建立学生党员服务责任制和承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主动联系广大学生,为广大学生服务,努力实现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第三,应建立以广大学生满意为标准的服务评价体系,完善党员奖惩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质量和学生党员的服务素质。

(二)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发挥其桥梁作用

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的重要载体,通过发挥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和要求贯彻到学生中去,也能使广大学生乐于接受,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时事政策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党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积极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考察调研、爱心奉献等,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通过各种主题教育和服务活动加强党组织与广大学生的联系,树立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核心地位,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的发挥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注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校园先进文化建设,需要有学生群体的主动参与,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优势,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广大同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去感染、帮带身边的普通学生,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9: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大学生体育社团作用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大学生体育社团作用论文

【摘要】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社团革命”以来,以其固有的特点和作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社区体育人才的储备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的重新审视。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 校园体育文化 作用

由于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性的不断提高,高校中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由此大学生体育社团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给大学生体育社团营造更好的环境,笔者将再次探析大学生体育社团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1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由大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自我管理,以特定体育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是我国高校中发展踊跃的一种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2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属性

社团不是一群学生的偶然汇合,而是由共同爱好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一个真正的社团有明确的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其得以自我提高、完善和进步。

(1)自主性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可见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以“学生自愿和互利的需要”为根基,其管理运作自愿参与,经费以自筹为主,章程由社团成员自己商讨制定。

(2)非盈利的互益性

鉴于大学生社团的共性,体育社团同样是一种非盈利而以“互益”为宗旨的组织。同学们加入的目的是获取关乎自身兴趣的需要,成员们筹集经费和工作是为了自我发展,而非利益的获取与分配。但社团在运作的同时却给其他“勤工俭学”的团体提供了劳动和获取报酬的机会,使得社团工作开展的更有意义。

(3)公私双重性

大学生体育社团虽说是个有着“私利”身份的学生自发组织,但由于它身处校园,所以必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另外,实际工作中办公场所、场地设施、经费以及专业指导等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所以说它又有着“公办”的身份。

(4)人人参与性

由于大学生们自主选择参与社团,他们就是这个团队活动的实施者,而每个人也正是由于希望并能参与其中才会选择。每个成员都要为社团的成长出谋划策。所以说它的活动更具有成员的普及性和参与性。

3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

(1)强身健体

大学生体育社团成立的首要条件就是共同的体育爱好。学生们在社团的组织下,将人力、财力、物力凝聚,从而为社员们提供更有利的锻炼、竞赛环境,通过更多样的活动形式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初衷,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能力。

(2)增强心理健康

大学生体育社团有着广泛、多边的交往平台,同学们能在活动中缓解压力,在交流中弥补不足,在胜负中增强自信;同时它又是一个家,同学们可以“炫耀’,可以宣泄,可以疗伤。同学们能在社团中找到归宿感,从而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

(3)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体育社团中各项事务、工作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为了社团工作,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社区,通过联系人员、组织比赛、邀请专家等,尤其是解决资金困难,给自身创造了接触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

(4)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社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一个好的社团从创建到发展,对于它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同学们需要摆脱旧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摸索创新,以求得社团的壮大与活力。

(5)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第一,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理念下,由高校扩招而带来了学校体育资源不足与大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体育社团能通过自我训练、外聘教练、校外资源整合等途径缓解学校当下的师资、教辅人员、场地设施和经费不足的窘境;同时由于其“民间性”更能及时了解到同学们的体育需求与呼吁,更有可能通过集体的力量与学校达成沟通互动,从而维护学生消费主体的利益,改善同学们的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引领大学生们健康积极生活的主力军。他们的组织多彩的体育活动在丰富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将不良的社会习性摈弃在校园外,为同学们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中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第三,促进社会体育文化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充实。大学生体育社团中的同学们走进社会,在加强与社区、社会体育团体交流的同时,也把新的资讯、理念和体育资源带进了校园,丰富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内涵。通过外交,在充实社团活动能力的同时,也能在将来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健康居民,为社会体育团体输送一批优秀的体育管理骨干。

4 小结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意义的再次探析,我们看到:由于群众体育的参与性、多样性,大学生体育社团已成为当下高校社团的主力军。大学生体育社团通过自身发展所折射出的公平、友爱、竞争精神格外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几何级数”增长趋势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对待它,以期待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0: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茶文化运用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茶文化运用论文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道、佛等诸家优秀思想精华,有着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自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文章探讨了茶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以期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道德修养;社团

1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制茶和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专著、诗歌、绘画等,也包括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陈平原教授曾提到,作为一种饮料,茶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见,茶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反映了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水平,也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校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鉴于茶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以及举办开展丰富多彩茶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对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保护健康身体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流行、智能手机的兴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存在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饮茶具有完美的保健和药用养生功能,在提神、降压、防辐射、防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中咖啡因可以提神;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叶黄素和维生素等都有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效果。因此,在高校倡导饮茶之风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身心健康。

2.2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艺术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古代很多书画、雕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清幽、典雅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同时,茶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外形精美、千姿百态的茶品包装向我们展示了造型之美,肢体优美的茶艺展示更是将韵律美和动作美融合一起,还有茶具之美、茶味之美等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有极大的作用。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从自然之茶过渡为文化之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不断融合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茶的天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茶和佛都主张修身、清净,以求思想的升华和生命的开悟。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清新的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载体,大学生从事泡茶、饮茶以及茶艺表演等活动,能够养成平和、宽容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就业愈发紧张,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繁重。调查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茶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益处。茶文化博大精深,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学生在茶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另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注重茶的物质需求,更追求茶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三五好友相聚在茶室,边饮茶、边畅聊,抒发心中苦闷,畅谈各自理想,宣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茶文化旅游,在观光茶园、游览茶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心的释放。

2.5提高大学生社交意识

在古代民间,茶就被当做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茶话会”、“借茶引话”等都是将茶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将客来敬茶当做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的长治久安,也是靠茶叶贸易来完成的。同样,在高校茶文化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茶学术交流会、茶文化论坛等活动,这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茶事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以茶会友,结交了更多的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同时也对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

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

3.1开设选修课,激发对茶文化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不熟悉我国茶的分类、特点、产地以及泡饮方法等,对茶文化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也成为高校茶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高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主要包括《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各种茶的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鉴别不同的茶叶,掌握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的技巧。另外,礼仪礼节是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课程的讲授重点,饮茶者的礼仪、修养,无一不体现了礼学和儒家理念,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礼仪,例如凤凰三点头的泡茶手法代表着对客人的欢迎,双手奉茶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等。让学生们懂得,茶文化的美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里。很多同学也因此喜欢上了茶,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原意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校园活动。并在茶文化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2成立社团,传播茶文化知识

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文化社团也是如此。随着茶文化在高校传播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为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在茶文化社团的活动中,互相切磋茶艺,交流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这也是大学生结交挚友、扩大人脉的绝好机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社团每年都要吸收新同学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新加入的同学进行茶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内心深处培养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并定时邀请茶艺师进行茶技培训,让每一位社团成员熟练掌握茶道礼仪和手法,当学校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或者接待活动时,茶文化社团组建茶艺队进行表演,不仅烘托了气氛,也宣传了学校形象。有的高校成立了茶文化活动室,由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这是一种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公益意识的场所。茶文化活动室中陈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茶具、绘画等,以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体验。在茶文化活动室中,花费少量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名茶,可以欣赏茶艺表演。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成为大学生饮茶休闲的绝佳去处。

3.3多方协作,创设茶文化氛围

弘扬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趣味,而且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高校茶文化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全民饮茶活动,通过向市民赠茶,邀请民众制茶、泡茶,以及举办茶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杭州举行的全民饮茶日更是以“茶与青春”作为主题,宣传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大茶博物馆、茶园等设施建设,为茶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要提高对茶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之间可以结成同盟,共同组织大学生茶文化节,将茶文化知识普及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另外,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茶文化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茶园旅游作为研究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探讨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俗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思考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总之,茶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潜隐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93-95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3]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07,33(4):248-250

[4]居倪萍,周玲,侯艳,刘春丽.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4-68: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等.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徐伟娟,赵丝嘉.北京在校大学生茶饮料消费调查[J].茶世界,2007,(3):32-35,

相关专题 社团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