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XX

有桔会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XX

【简介】感谢网友“有桔会”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共19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选取两个具体的角度展开了建设策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篇2: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现实劳务市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年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应用技能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物理》学科是理工类大学生极其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的顺畅性以及有序性,基本深刻的影响,为了切实打破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不良教学工作趋向,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在教学实务过程中引入和运用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借鉴意义。

1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模式层面的有效统一

想要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应当切实从教学工作的源头、教学工作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展开系统的分析,并切实找寻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基于教学工作主体、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教学工作基本开展手段、教学信息呈现载体等几个角度,找寻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路径。

第一,切实加强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实施力度,并以此充分发挥大学物理教师作为教学实务工作的施教方所具备的主体性。想要充分保障大学生在实际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领会,并切实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结合,就必须保证教师具备着较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发展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物理课程任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度,要保证大学物理学科教师同时具备开展理论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要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提供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充分机会,并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一线教师提供宽松而充分的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空间,通过举办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师的实验技能比赛,敦促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本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助力大学物理教师获取开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学方式的综合素质。

第二,灵活选择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既可以将演示实验引入到普通教室的课堂讲授环节中,也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室开展理论教学内容。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安排在实验室中,可以保障学生在开展理论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实验器具进行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验证实验,在学生的自主化理论知识验证实验遭遇困难时,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角度,或者是实验操作技能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指导。

第三,切实改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指导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绝对主动地位,切实选取开放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演示实验环节的机会,在实际讲授理论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验验证,并且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提出具体化的思考问题,通过不断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佳效能。要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切实改善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基本实验操作技巧的应用本领。

第四,改善《大学物理》学科的教材编写假设方案,实现物理理论教材与物理实验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物理理论知识。都有针对性地搭配有针对性的验证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理论内容验证,提供充分的准备条件。与此同时,要切实在《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应用性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物理知识内容对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2实现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的有效调整

为切实保障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保障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节奏层面的'一致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要用实验环节支持物理学基本理论、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引导物理实验,,构造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佳实施模式。根据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编写体例,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学期,并在第一学期安排力学、波动学、以及光学,在第二学期安排电学、磁学、热力学、以及气动理论.并依照上述的理论知识分类,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系统性地划分为:力学、波动学、光学、电学、磁学、以及热力学等板块,并从已有的各个理论知识模块中切实选取若干个具体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同步演示实验。在第一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气垫导轨实验:可以实现对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对动量守恒的验证。②光栅的衍射实验:能够实现对光栅结构的感知、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光的衍射原理的验证。在第二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稳定恒值电流模拟静电场实验:能够实现对静电场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并切实实现对静电场分布规律的研究。②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能够通过对霍尔效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实现对电磁场基本物理理论的深刻理解。

3结语

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本文划分两个具体部分,从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实践流程的角度,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策略展开的具体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强,傅深渊,宋平安,张艳,李倩,刘丽娜.《高分子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1:179~181.

[2]卢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3:40~42.

[3]孙磊,陈为旭.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物理与工程,2013,03:

篇3: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面临着很多困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普通物理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缺少和现代科学技术相关联的内容和方法.但要把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进到实验中,购买相关器材的费用就是一大难题,这也是各大高校普通物理实验都面临的困境.二.灌输式教学方法.实验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详细的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及处理等,导致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机会少之又少,只能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实验.这样就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了懒惰情绪[1].三.普通物理的实验数据处理花费时间太多,这些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是通过笔算,或是计算器来完成,这样处理数据不仅速度慢,而且很容易出错,实验误差太大.极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篇4: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论文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适应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

2.1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变革,开放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教”向“学”的全面转变.实验是有目的的去尝试,因而学生更多地从实验的过程和数据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验证或总结规律,悟出道理[2].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去自主的选择实验内容,确定实验仪器,设计安排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教师则是提供实验相关资料,探讨实验方案的可实施性,解答疑难问题,维修实验器材等,以确保实验得以顺利完成.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率.

2.2开放式教学模式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内涵

普通物理实验给人一种“老”、“陈”、旧”的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实验内涵上下功夫.目前各大高校的物理实验都面临着资金投入的短缺问题,购买新的设备不太现实.针对这种现状,可以自己动手将一些实验项目内容加以引申扩展.例如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在学生完成规定的的RLC实验项目后,要求学生用RLC实验仪测量其他常用小电器的电容,学生既可以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容在电路中的性能及其在暂态过程中的作用对比确定,又可以用RLC电路谐振频率法进行测量[3].例如光的等厚干涉实验在检测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细丝直径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其在精确测量微小位移方面做一些其它的应用性的实验等.像这样对实验内容的扩展,让学生领会实验知识的灵活应用,使物理实验更具有了知识性、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2.3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展开,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竞赛以及课外实践竞赛等提供了平台,鼓励他们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专利,产品,并发表学术论文等等.为今后的科研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3开放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3.1硬件条件

首先要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供学生使用.我校的物理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的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全校10余个学院,40多个专业开设物理实验课.新旧仪器资源数量充足,但目前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还存在难度,可以对部分学院开放进行实验教学.其次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完善.我校已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建立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实验教学引入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就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可以在线选课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方案审核通过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验时间段,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验教学网络以校园网为平台,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包括物理实验课的选课、预约、成绩的录入、成绩查询等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从而实现了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管理既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又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为实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软件条件

3.2.1解放思想、调整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从实验教师本身做起,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摒弃陈腐落后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物理实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物理实验课与基础理论课相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验教师应该不断给自身充电,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努力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3.2.2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配套措施.例如建立起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实验过程中设备的完好率.例如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使用本组的仪器设备,不得在不同组间进行随意调换,如仪器存在问题,可以向老师申请更换仪器.实验过程中如有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完毕,先让教师检查数据和实验仪器,才能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等.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尽量及时解决仪器出现的故障,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客观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督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看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创新性实验和器材改进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以前只考量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成绩评价体系.真正把物理实验考核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能力的考核包括: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当然实验报告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数据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的综合成绩还要有适当的加分机制,鼓励那些参加科研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同学.

4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各工科院校要在普物实验中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独创性,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5: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转换教学思维和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一主体。这个原则无论是在教学改革还是教学方法建设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科积极性,以引导学生思考为第一目的,让学生日后能够真正做到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其他单纯的理论课程不同,需要更多的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因此,强化教学资源硬件及软件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道路有着非同小可的指导作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和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我国现在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光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但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存在误区以及教学资源不到位等现象。想要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原则切实贯彻在每一次教学当中,并且加强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

1改变喧宾夺主的教学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两种。前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后者则是前者的辅助方式。但是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因此,改变教育方法刻不容缓。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数据是检查实验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度追求让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实验数据,而忽略了实验过程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启发这一事实。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对于实验过程教学的忽视成为学生素质教育过程的一个绊脚石。想要获得正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应当在实验过程教学上多下功夫。什么样的过程教学才是正确的?正确与否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教师身上找结果,而是应当将目光放在学生身上。在每个实验开始的第一步,教师应当引入实验背景、相关物理学家和一些趣事,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于实验产生一定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引入实验相关的物理原理、设计思想、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方法等问题。相比于直接开门见山的讲解物理原理,这样递进的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1.2让学生作为串联线索的主人一个物理实验往往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实验原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原理以及彼此的对应关系全盘托出,则会让学生失去很多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将串联线索的过程留给学生,当学生遇到难点的时候给予适当点拨。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1.3将探索的钥匙交给学生传统课堂上,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介绍完毕后,一般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过程,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或者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重点强调。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看似这堂实验课程是非常成功,实则不然。将所有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生,恰恰是最不对的地方。教师应当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对一些难点进行点拨,剩下的时间应当留给学生自行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教师应当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提高教学资源的水平

2.1让网络成为实验教学的助力器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忽视计算机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助推器。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能够展示给学生的内容也很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比如“微课”,通过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课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或者是对额外的知识点进行引深学习。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时间都更加灵活和自由,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

2.2营造设计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和普通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和设备的局限,学生只能在课堂的45分钟才能动手操作,想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理想的教学成果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应运而生。《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是通过软件建立虚拟仪器,通过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这大大打破了传统实验受实验设备、课堂时间等的影响,让学生随时随地动手操作。并且《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集开放性、设计性和研究性与一身,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起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效果。

结束语

新型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根本原则,教学过程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同时开发更多线下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受实验设备、课堂时间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约束,能够更自由、更方便的进行实验学习和操作。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走出社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要求,能够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教师、学校、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多方联手,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来保证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且为社会所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翟剑青.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与基础物理教学[J].大学物理,1995(10):42-43.

[2]张小龙,翟剑青,袁泉等.基于软件插件的虚拟实验资源库系统的构建[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325-332.

[3]谭守标,翟剑青,王晓蒲.计算机虚拟技术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6):429-433.

[4]郑红,戚洪彬,梁树平.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4):56-58.

[5]祝诗平,黄华,张建军等.构建分层次按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6):249-251.

篇6: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要求与现状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A为核心内容,B为扩展内容。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的内容为例,其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和要求见表1。高中选修模块3-4部分涉及到振动与波[3],其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振动与波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高中阶段由于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位于选修模块3-4,可能只有少部分高中生选修了该模块。因此,许多理工科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该部分内容。对于大学物理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教学的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然而事实上,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率压力,各个高校越来越加大专业课程的学时数,通识类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学时受到了非常大的压缩。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学时数不足100学时,甚至一些高校压缩到了40-70学时[4]。

2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现状

在课堂学习效果方面[5],大学物理课堂里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下降了约34%,课堂上能够听懂的学生为43.42%,即大学物理课堂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在课前预习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预习状况更差。在笔者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同样发现许多理工科学生上大学物理课时基本上不预习。在课后整理复习方面,大学生基本上不再整理错题集,已认识到解答题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遇到问题或者做习题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也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此外,在同老师的交流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同老师的交流大大减少了。对于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和任课教师主动联系解决的。

篇7: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3.1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大学物理课程[4]。比如,生物学、化学专业对热学等理论要求较高,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对力学、电磁学要求较高。因而不同专业不能完全依靠统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设计相应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即认为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取舍。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对于不同的专业,也不能随意删除讲授内容。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讲授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在整个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对于本专业要求较高的部分内容,讲授的学时可以相对增加。但是一定按照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教学手段改革方面

首先,如果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应该有效地融合新的科学技术,特别要融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学时普遍压缩的情况下,只有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才更利于保障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是因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此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还有以下优点。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直接地展示物理现象及实验过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笔者所在学校购买了超星学术视频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等,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还可以架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现在大学生广泛使用的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利用这些网络通信工具,老师可以快速有效的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中方式方法。其次,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即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和知识总结。翻转课堂非常注重课前预习,这主要是因为在该模式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少,而学生讨论和练习的多。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得课前预习。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轻松些了,相反教师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因为教师在课前必须布置学生的预习内容,并且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预习;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材和微课程等。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激励学生参与,可以把课堂学习进行量化并计入平时成绩来实现。课堂学习的最后部分是知识总结,这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整合到一起。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可以有效的克服目前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

篇8: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篇9: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3.2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篇10: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分类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中组织教学,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协调教学内容,这能使各级各类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类分层次教学;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

随着西藏地区高校的发展,西藏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基础能力和教育背景等呈现不均衡性。由此,西藏大学开始在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进行探索,实行新型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背景存在地区性差异

西藏地区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是高校招生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区性差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区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绝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应综合考虑、逐步推进。[1]

(二)物理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监控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学校都无法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实时有效监控,故无法做到及时评估,即便教师做出评估,往往也由于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十多个院系,几十种学科门类,上千门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门槛相对较低,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则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概况

(一)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法,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将全体学生初步划分为A班、B班、C班三种班级授课,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B班、C班的学生采用精细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B班、C班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仍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精讲活动,对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详细讲授基本定义内容、原理及相关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认真听讲,随时发问,并适时归纳总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考核方式

1.作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的相关情况,设计出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作业;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C班的学生应以当前课程为起点,有序地完成课堂任务,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具备初步的物理技能;B班的学生应以作业为基础目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A班的学生应将作业作为提高目标,拓宽视野,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命题方式在考核与评价中,对三类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命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需求,进行分班命题,使命题标准化、自然化、实际化。教师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质的评价,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分类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在教学内容上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使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监控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学习压力大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后心理压力加重。考试这种考查形式具有双面性,它一方面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一旦失败,自信心就会受到挫败,甚至陷入考试焦虑之中。2.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类分层教学是由高到低划分的,这种方式无形中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一种心理暗示:被分到A班生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被分到C班生则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C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持续下降,C班学生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3.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分类分层次教学是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这使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有明显的区别。A班学习氛围较好,其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在教学时,为A班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比较难、教学目标相对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容易提升。相反,C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两个层次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

(二)解决方法

第一,合理分类分层。教师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科学、公平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首先要初步拟订方案,根据相关情况划分班级;结合学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划分进行相应调整。第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第三,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要秉持“主体多元教育理念”,避免一概而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同时,教学不能只关注能力、过程和方法,也应关注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第四,选择合适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C班的学生应以积累性学习为主,提高自身的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巩固基础内容;A班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领域,提高自身能力,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在相关内容的指导中,由于C班的学生以积累性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拓展学习,使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而A班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故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学物理公共课合理的分类分层,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让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基本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做到均衡发展;使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过程充满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这种方式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莉,郭长江.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江西科学,(4):479-482.

[2]杨晓璐,袁慧,武元元.大学分级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才智,(36):314-315.

篇11: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基于“四基”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整合,采用教学方法多元化和考核成绩评定的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部分理科专业和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中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生源、专业、相对教学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方法更新等问题制约,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的兴趣、及各专业存在差异。高校录取率从80年代的6%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60%左右,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导致录取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兴趣也使学生对物理课投入精力和时间差别较大,在课堂上表现为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一部分学生课堂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又消化不了,课后作业抄袭等现象。

第二,教学内容亟需优化。传统的大学物理内容体系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几大块构成的,内容广泛,尤其是现代物理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但现在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在逐渐减少。物理教育本身的循环性、内容的广泛性、经典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关系等,使得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时数、教学内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存在课时紧,该讲的内容讲不透,想讲的内容展不开,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讲不清,有时想结合专业,补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例,也因时间不够而讲不透,学生也听不太明白,同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有不恰当地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所以,合理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也是大学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目前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现在一般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办法,是采用考试题、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进行评估的。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由计算题来评估,素质更不能由是否会做题来衡量,所以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的改进仍是该门课程研究的问题之一。

2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性探索

基于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入手,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试探。

2.1建立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高考成绩、专业方向、个人自愿和兴趣确定分层次原则;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制定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法。根据制定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通过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分层等,指定专任教师负责各层制。两学期试行结束,调查显示各层次学生对物理产生的兴趣均有大幅度提高。

2.2基于四基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基是指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思想、基本研究方法。以电磁学内容为试点内容,基于四基模式,在处理好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定量和半定量关系、人文与自然科学关系基础上,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渗透教学模式相结合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2.3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仿真实验等相结合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教与学同时进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采用教师精讲20分钟,剩下3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讨论和自拟本节内容的习题并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良好的互动式教学。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践。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诸如统一试题、小论文、小创新实验、平时自主学习报告等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

3结论

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两学期结束,学生普遍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普遍有较强的自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考核办法不再单一,按照学生的点点滴滴自主学习行为给以成绩评定,大学物理不及格率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了3~5%。尤其对物理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而言,进步更大,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小论文。

篇1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教学过程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性实践课,教学内容多以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不符合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根据目前教学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化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及创新型思维,促进转型发展。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转型;改革;多层次化

在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高校逐渐向培养适用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服务[1]。,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化学实验是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生物、食品、医学、土木等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认真学习,学生逐步具备了扎实的化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其他化学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无机化学实验的作用,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传统,大都是验证型的实验项目,还停留在巩固并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等,且授课过程为教师清晰地讲解实验过程,包括注意事项以及最后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随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不用深入思考和查阅相关实验资料。这种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使学生很快直接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验信息,但学生易于养成惰性,甚至养成抄袭的坏习惯,缺乏实践意识,影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3]。因此,改革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高校转型背景下,面对本科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无机化学教研组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化整合,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验能力的平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素养[4-5]。

1验证型实验项目及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验证型实验主要是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我们安排了4个验证型实验项目,包括“粗盐的提纯”、“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这些都为无机实验教材常年选用的经典案例,易于操作且具有启发性,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有重要作用。我们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如果没有预习报告,就不可以做实验。上课时可以顺利回答任课教师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就会影响实验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积极预习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抄袭教材内容。实验讲解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做好演示,一些内容还做成了微课,如:“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及“分析天平的使用”等,作为资料让学生在预习时观看。目前,微课和翻转课堂被引入教学平台后取得了显著的良好效果,它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结果表明,学生观看微课内容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迅速地学会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2综合型实验项目

综合型实验项目目的是选取综合型实验,引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定制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素养。我们初步准备了二个综合型实验,分别为“聚碱式氧化铝的制备及净水实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它们涉及到的单元操作,如:加热、溶解、过滤、沉淀、结晶等,这些都是前面4个验证型实验学习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做其中一个,老师提前将实验任务交给学生,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后设计出全套的实验方案,其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所需仪器和试剂,及操作注意事项等,方案经教师审阅批准后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他们认真操作,如实记录现象和处理数据,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讨论解决,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

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是加强学生合理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点的交叉融合,完善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更接近科学研究的前沿,将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会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我们同时开发了若干个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如: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稀土金属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研究等,这些课题是将教师的课题研究融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过程包含制备和性能分析,除常规实验操作外,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熔点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荧光光谱仪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这些综合型实验操作步骤多,同时利用大型的仪器设备,体现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大家可以任意选做其中一个实验项目,根据前期的探索性实践,学生对这些实验项目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开展科研型实验项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升级体现,同时提高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营造了课研氛围,这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都有较大帮助。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我们生化学院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同时开展了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新设备、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实验内容不断更新,综合型和科技创新型等高层次实验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探索性改革,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改革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持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健,姜洪武,卢生,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45(22):148-151.

[2]周权锁,李辉信.突出内容融合和项目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112(2):16-17.

[3]孙腊珍,张增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2.

[4]孙伟,赵文舒,张伟丽,等.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以无机化学实验为例[J].山东化工,,46(17):129-130.

[5]蔡金华.无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6):40-41.

[6]王英磊,葛中巧,李欣玲,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形势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安徽化工,2017,43(1):98-100.

篇13:《礼仪》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论文

《实用礼仪》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在高职开设《实用礼仪》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行为规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自信心,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用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用礼仪;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在高职开设《实用礼仪》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成功向社会推销自己。在《实用礼仪》课程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喜欢学并学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礼仪课的教学要生动活泼,提倡快乐学习。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用礼仪》课堂教学中,笔者就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发现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深受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塑造学生个人形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面临毕业求职、走向社会、工作生活的考验。经验不足、缺乏信心是他们的一大弱点。当他们意识到个人形象对求职面试、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有着重要影响时,学习礼仪知识的愿望就十分迫切。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仪态举止在学生学习基本举止礼仪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各种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鞠躬、引导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要领;一边亲自示范各种规范动作,将动作一一分解,让学生对规范仪态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与教师一同练习,让学生在生动、直接的练习中把握对仪态礼仪的理解。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学生弯腰、驼背、塌胸、八字脚等不规范仪态举止。

强化形体训练,进一步美化仪态许多学生由于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造成诸多行为举止不规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好方法。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下,和着美妙的音乐,从芭蕾基础训练、形体组合到健身操,一套套的动作训练下来,学生情绪高涨,劲头十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形体训练后,每个学生的动作都逐渐变得协调,有韵律感和美感了。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基本举止礼仪动作的掌握,更进一步美化了学生的仪态。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个人形象为避免学生练习过程的枯燥和疲劳,可采用音乐伴奏、分组练习、个人表演、相互观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练习。学生逐渐克服了胆怯害羞的心理,大胆愉快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在进行仪态训练的同时,逐步增加训练内容,如用嘴咬铅笔、用纸蒙住面部等方法训练微笑和眼神;生活中端茶倒水、问候指路、递接物品等日常行为规范动作;服务人员鞠躬、致意、引导等规范礼节;学习使用一些日常文明礼貌用语,使学生全面感受言行举止礼仪的综合表现。这样的礼仪行为规范练习,始终贯穿在每节课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每位学生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变得大方、自信,个人形象和气质得到了较全面的提升。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借助音像、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视听结合,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

借助音像演示,进行同步练习,掌握基本技法在学习仪容礼仪时,可请学生观看著名化妆师有关美容化妆的教学片。从介绍皮肤的结构、保养、化妆程序到化生活妆、晚妆、演出妆、白领工作妆的各种步骤方法,利用影像向学生分步演示基本技法和要领,并请学生同步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就能掌握化妆的基本技法。同样方法,学生还可学习掌握各种发式的梳理、各式丝巾的结法以及领带的打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人们对服装往往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也不例外。从网上下载一些服装、包、配饰和人物的精美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只要操作电脑进行自由搭配,立刻就能比较出服饰搭配的不同效果。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现场点评,与教师一同归纳总结出与人的年龄、身份、地位、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服饰礼仪知识。

运用案例教学法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从礼仪的角度上学会分析、思考;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有的甚至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

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每一种礼仪知识前,教师应利用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学习规范语言礼仪,针对许多学生说不好普通话的现状,笔者就采用营销人员用方言接待顾客,造成许多误会的案例,引起学生对说普通话的重视。学生纷纷表示:“学说普通话 从我做起”,“学生要做推广普通话的表率”。礼仪课上,通过练习绕口令、读短文、诗歌,练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通过讨论、对话、回答问题、辩论,练习普通话的口语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普通话从不会说、不敢说,到说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

针对专业特点,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针对专业特点,应采用典型案例教学。如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接待礼仪时,引导学生从礼仪的角度分析思考“小王的一天”的'案例。案例中,小王的接待工作失礼在哪里?并提出避免失礼和解决失误的办法,教师再进行补充,学生也学习到了接待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礼节。针对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前台咨询员接电话遭投诉”的案例,分析咨询员遭投诉的原因,训练学生用亲切、悦耳的声音,礼貌接听电话。由于案例缘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通过认真思考,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师生共同创设情境,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演示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

通过语言描述,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并分饰角色,体验真实感受在学习日常交往礼仪时,可把全班分几组设计出不同的见面介绍情境,请学生分饰不同角色,体验真实感受。如男女之间;长辈、晚辈之间;领导、同事之间、拜访客户等不同对象和场合的见面介绍情境。演示前,学生首先要了解介绍的礼节,有哪些礼仪规范?而后再进行演示。演示结束,大家一起逐一点评学生演示中的仪态、表情、语气及细节的表现。真实、准确、到位的演示,能强化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模拟求职,“实战”演练求职是高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求职面试时的表现,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要求每个学生精心准备,用心体会,全情投入模拟求职“实战”演练中。具体做法是:从求职的案例入手,了解招聘、应聘的礼仪及应注意的问题。假设几家招聘单位并介绍其单位特点、招聘条件。应聘人员需准备好个人的简历、求职信、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及回答主考问题的方法等。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学生先分两人组或四人组,先进行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的练习,再结合言谈举止、表情手势、应聘礼节等进行综合训练,教师分组进行指导。“正式招聘”开始,学生分别进行模拟应聘。在应聘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当考官仔细观察。在表演结束后请“考官们”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对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如仪态、表情、眼神、语言、礼节等方面表现如何?有哪些不符合规范?需要怎样改进?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经过模拟招聘“实战”演练,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实践证明,在《实用礼仪》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提高礼仪课堂教学效果、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礼仪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篇14:大学物理可视化教学模式论文

根据大学物理知识及MATLAB软件的特点,运用MATLAB数值模拟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可大致分为选题、分析、数值计算、结论及分析4个过程.下面我们通过大学物理课程中一个简单的实例———牛顿环干涉,具体给出基于MATLAB的大学物理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1.1选题

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等厚干涉而形成的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在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精确检验及光谱仪设计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该部分知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2)如果透镜向上缓慢移动,干涉条纹如何变化?课题选定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围绕该课题,选定适当的物理模型和算法,进行课题的分析和求解.

1.2分析

牛顿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透镜曲率半径为R,牛顿环半径为r,牛顿环到平面玻璃最低处的平行距离为e,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的距离为d.若入射光的波长为λ,则垂直入射的两束反射光光程差为2.3数值计算根据上一步所给出的物理模型,设计相应的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考虑到初学大学物理课的学生入学不久,缺少数值计算的基础和经验,选择的计算方法要尽量简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以下简单地给出牛顿环数值模拟所用到的主要程序代码.2.4结论及分析图2(a)是当透镜与平面玻璃相接触(即d=0)时所模拟得到的牛顿环图样,图2(b)给出了某点光强与该点到中心之间距离的对应函数关系.很容易看出,当透镜与平面玻璃接触时,牛顿环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中央是暗斑.随着半径r的增大,条纹间距越来越小,空间分布上越来越密集,这是由于离开中心愈远光程差增加愈快的缘故.当透镜向上移动时,随着距离d的变化,所产生的牛顿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随着d的增大,干涉条纹会向中心移动.当距离为λ4时,中心变为明斑;当距离为λ2时,中心重新变为暗斑,如此循环往复.由此,我们得到了牛顿环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这与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及物理实验所得结论是吻合的.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到,该数值模拟方法更为直观、易懂,能够更灵活地表现出复杂的物理过程,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思考及建议

在该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下面给出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教学课时不足问题.大学物理课程本身内容繁多,传统的授课方式都会显得课时不足.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教学,还需学生额外掌握MATLAB语言、数值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主要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和点拨.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能够看懂模拟仿真程序,能够借助模拟方法理解复杂的物理问题即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课题,让他们在课下独立编程完成.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可将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作为学业成绩加分的重要依据.其次,大学物理课程受众面广,学生专业方向不一.我们对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专业后续专业课及后续升学就业需用到的大学物理知识情况.通过给不同专业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物理内容,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最后,数值模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能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知识.大学物理课程因其自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完美地将这3种科研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本文所介绍的牛顿环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物理课本都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推导来分析牛顿环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牛顿环实验作为经典的光学实验,基本上也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加上本文所介绍的数值模拟方法,学生利用不同研究方法对该内容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很容易会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3结论

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可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灵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过程,促进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同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其他通识性基础课的教学,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篇15:大学物理反转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大学物理反转课程教学初探论文

翻转课堂是美国两位化学家为了帮助一些因故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誉为最影响课堂教学的技术变革。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笔者将认知合作小组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以期使翻转课堂的实施收到更好地成果。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的束缚,而是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课前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不再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通过和传统教学形式对比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来掌握学习的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真正的实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二、认知合作小组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认知合作小组是依据分布式认知理论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人头脑中的活动,还是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间的共享与协作。在认知活动中只有个体间协同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认知合作小组的组建

认知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是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考虑到在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以及大学物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6―8人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对后期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特质,让他们的更好地相互协作,小组成员的组合最好能够满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是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大体相同。组内异质,是说小组内每个个体认知具有差异性,他们的差异性产生不同的认知相互作用,会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四、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在翻转课堂中实施认知合作小组主要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乐于交流、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基础是自学,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翻转课堂的要求,要让学生自主中求知识,协同中求发展。下面我将从三个具体的切入点来谈谈认知合作小组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学生自学知识构建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师将新授课的微视频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完成知识传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学生会有疑问产生,而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处理每个学生的问题。此时在课前,认知合作小组的形式以QQ讨论组、微信群等形式存在,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分享到认知合作小组中,大家共同讨论,如果学生交流之后还有疑问,再将问题呈现给老师,由老师解答。

在这个认知个体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加深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处理。当然,这边又要提到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讨论小组不积极,小组就形同虚设。

2.课堂上的教学应用

在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上,主要利用课堂时间,使用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前面课前环节也提到,学生在课前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师可以直接以问题的形式提问,也可以找相关的有疑问的概念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理解相关概念。

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给出问题或相关习题,学生思考,小组间讨论,小组确定最后答亲。

(2)教师询问各个小组的答案,如果经过小组间交流之后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高(大于70%),教师可以将问题简单总结,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率较低,教师要分析学生问题所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分析,给出结果,直到正确率大于70%。

(3)翻转课堂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当学生做完相关概念的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4)设置认知合作小组在课上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讨论的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形式,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不用学生讨论,直接让学生回答。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

(5)课后作业中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物理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大学物理学习辅导,在这部分和课前相差不多,学生仍可以将问题传到群里去相互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认知合作小组理念可以很好地支持翻转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合作意识。然而,良好的应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才能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的学习。借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融合认知合作小组的理念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必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篇16: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伴随“卓越计划”的实施,分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也随之开始.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也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素养,为专业认证服务.本文通过对工程教育和卓越计划的异同点分析,结合本校自身办学特点,提出分类实验教学方法,并在实践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反馈.该方法不但能够明显提高教学实验效率,同时对于其他公共课程教学也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物理实验;分类教学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从事制造业的大中专以上人数比例亟需提高,预计将会由2010年的9.8%提高到2020年的20%,然而美国在2006年便达到30%,因此教育部2010年在天津大学启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卓越计划”.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分专业组织“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估,同步完成卓越计划工作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评价的基本要求[1].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物理实验》是机械、化工、土木等诸多工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5年“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关于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也随之开展起来,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形势下,该课程又该如何为专业教学改革服务,则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卓越计划工作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特点分析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是整个专业教学其中的.一环,囊括了众多专业,也无法以某个专业的评价和认证标准来衡量该课程.由表1可得,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均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均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专业认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卓越计划对部分学生负责,因而实验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分类教学便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篇17: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

目前关于分类教学的方法有诸多研究,比如四、三、二、一”模式、AHP评价法、S-P评价法、考核量化法以及香港、国外等等教学方法[3~12],考虑高校均存在特有的生源特征和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便必不可少.

3.1问卷调查

随机抽选了我校2015届150名学生做了调查,把得到的结果制成了表2.由表2可以得到:(1)个体实验能力差距很大.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经济、教育方面不同,有的学生受过正规训练,有的学生没做过任何实验.(2)认知态度不同.在中学评价体系中,学习成绩占有很大权重,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仅是大学物理的附属课程.(3)对教学方法仍然希望走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重复的流程.由分析可以得出提高教学质量,分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3.1教学内容分类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选修实验相结合.打破传统力、热、光、电、磁模块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把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选修实验.设置物理趣味演示实验室和走廊演示实验板,内容均为最新科技成果.演示实验室为全体学生开放,有专人指导和讲解.选修实验主要是以教师研究项目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展开和讨论.

3.2教学方法分类因材施教

我校理工科学生生源主要由普招班、对口单招班和卓越工程师班组成,其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为卓越工程师班最好,普招班其次,单招班最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学质量,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第一,建立了演示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综合设计实验室以及网络学习的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难度不同的实验,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知识量大,逻辑性比较强,要求单招班课前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模拟,课上还会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学习,完成后才可实验.普招办要求网络学习模拟,不必多媒体实验室演示.卓越班按规定写完预习报告即可.第二,教学课堂上侧重点分层,对于单招班,讲授实验知识较多,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即可.对于普招班,必须对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完全掌握.对于卓越班,横向和纵向扩展知识以及在课堂对部分报修的实验仪器进行学习和研究.第三,以新的实验器材设计和新的方法引入物理量测量为基础全校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可供动手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

3.3评价体系分类

众所周知,考核不仅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教学活动有明显导向作用.学生成绩由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创新能力共4部分组成,不同的班级所占权重不同.单招班所占比例为20%,30%,50%,0%.普通班所占比例为20%,30%,30%,20%.卓越班所占比例为0%,30%,50%,20%.

3.4教学成果反馈

在全校理工科专业中选取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地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期末考试成绩如表3和表4所示.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分布在优和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在平时实验课程中,任课教师反馈实验组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班级学习氛围,明显强于对照组.试点专业的相关学院教师反馈此教学改革对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和校级的各类创新设计比赛项目,均有明显的帮助促进作用.表4中,实验组和非实验组的单招班所处在及格和不及格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分析主要是班级基础知识薄弱组成,今后应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表3和表4没有体现出学生个体差异化教学,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体差异化考核方式等,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工作。

篇18: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等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构想。通过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相互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构想;大学物理

随着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这要求现代大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当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服务性的新生力量。因此,现代大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探索新型的、与时俱进且适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允许并鼓励大家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大讨论,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的前瞻性,为学校的教学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现阶段国家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将其取得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相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结构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在近些年,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细化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使得物理学衍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工程光学、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物理学不仅包括理论物理学也包括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引导和解释实验物理学,实验物理学检验和证实理论物理学,两者相辅相成。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通常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过程被分开,实验教学部分往往是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一部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更深程度地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之中趣味性地学习,同时可以使得同学们对于不懂或者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得到相互验证,减缓一些学生恐学和厌学的心理。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提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分离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讲授,且两个课程之间会间隔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是在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课时结束后数周才会安排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负责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活动会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即理论教学的教师只负责理论教学任务,对于实验教学可能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仅仅机械性地讲授大学物理的理论部分而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相关内容。同样,负责实验课程的老师也仅仅是按照实验步骤灌输式地介绍实验流程,学生机械性地重复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却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毫无了解,仅仅是完成了课程拿到了学分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分离。相比于两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部分,一位教师讲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需要去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了解不同老师上课的风格和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投入到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中去。第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时间分离。理论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相距约两个月之久,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当一次学习和二次学习相距时间周期为一个月时,此时的复习相当于重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因此,当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分离较长时间时,学生的大脑留存的知识点印象几乎可以忽略,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三,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疲乏于理论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同时又对实验过程的格式化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相互验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2]。

1.2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和实验教学的机械重复

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为: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与PPT给学生讲课,无互动、无创新,教师给每届学生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机械性地重复,其讲课使用的PPT可能都是几年前制作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教师长时间地重复陈旧内容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提不起兴趣甚至恐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选择糊弄的方式,对于课堂作业也选择抄袭而没有独立的思考,这种机械性的教学不利于高校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方面,授课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老师普遍是按照实验流程给同学介绍实验过程而后同学们则按照实验流程按部就班地套入实验就完成了实验课程任务,老师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学生的疑惑解答不了。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只是学其形式,不追求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这也就必然导致了学生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得学生缺少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相结合思考创新的能力。老师们的不重视和墨守成规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对于如今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篇19: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小芳.遗忘曲线与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2004(8):143-145.

[2]吴宏伟,陈华俊.半导体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想[J].科技视界,2017(4):77-78.

相关专题 教学模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