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

叶水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叶水聿”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共17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

挖掘教材文化素材 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

一、初中英语教材中跨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目标)》共计5册,有34个单元涉及到跨文化教学内容,其中七年级上册有4个单元,下册有8个单元;八年级上册有8个单元,下册有4个单元;九年级有10个单元。这些包含跨文化教学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名人、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目、戏剧、幽默、主题公园、求医问药、购物、晚会礼仪、态势语、假日、足球、饮食文化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按照初中毕业需要达到的五级跨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我们对《英语(新目标)》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作了一个归纳:

二、教材中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举例分析

1、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

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延伸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

《英语(新目标)》教材中列举了许多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文词汇,如kungu(功夫)、tofu(豆腐)、litchi(荔枝)等。教师在教授这些词汇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学习总结中文词汇中的外来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更可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使跨文化意识能深入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英语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2、听说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

听说训练部分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例如九年级7单元中谈到旅游信息的听力材料中分别有几个人给旅行社打电话,他们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口音,而且还出现了学生不太熟悉的外语口语尾音。在许多听力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年龄段的语言表达情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九年级11单元中询问信息的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让学生在幽默诙谐中把文化的差异融在一起;还有八年级中提到的公共场合文化礼仪和九年级中提到的饮食文化礼仪中的文化差异,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设计一个角色表演的'交际活动,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应根据时间、场合、对象不同作出适当的反应,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

3、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阅读篇章:“Doyourememberwhatyouweredoing?”其中所描写的是黑人英雄马丁・路德・金的被害事件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文中用了许多人在当时的表现来烘托出民众对这件事的重视,如果学生不了解马丁・路德・金这个人,不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是无法体会到为什么一个人被暗杀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甚至于三十年后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或从各种渠道查找有关资料,对马丁・路德・金的背景进行介绍,以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增加文化积累。这也是一种语言知识与文化教育整合的方式。

篇2:改革教学模式 挖掘创造潜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北京师大二附中外语组 康明

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基于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1)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还未彻底改变,课堂形式呆板,教师大力喷灌,缺乏民主气氛,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思维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忽略了语言学习在丰富而生动的交际活动中去完成。2) 教师上课往往严格依据教案上的思路进行,学生少有质疑,问难,思考的余地。长此以往,只学不问,“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字纸篓’,教师成了灌知识的‘字纸篓之制造家’”(陶行知)思维僵化,创造性被严重扼杀。3)“翻译式”教学使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小,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以上道出了由于教育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而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这些题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

秋季推出的高一英语新教材,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以及对有别于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博得了师生的普遍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设疑引思,打开创造思维通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

巧妙设计提问,可以把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同时又把实际生活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课文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新教材的题材多样性和现实性给课堂联系实际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讲Unit 6 Good Manners的口语课上,我先用ppt向学生展示了下面几幅图片, 并提了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1)You see your teachers on (2) You receive a nice present (3) You want to enter the classroom,

campus. from your friend. but the teacher is giving a lesson.

(4)You see an old man getting (5) You lose your friend’s bicycle.

on a bus with difficulty.

围绕话题,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

由于这五个情景紧扣主题,铺垫自然,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good manners的真正含义,这种课堂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容易对教学重点留有深刻印象。

2.调动学生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活动贯穿于阅读理解全过程,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训练应侧重对语言深层含意的把握,让学生依据特定的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和判断,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如:

1)Why is St Petersburg called “A city of heroes”? (Unit 7 Cultural relics)

2)How can we tell Jeff is braver than Flora? (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3)Why is it important to have good manners? (Unit 6 Good manners)

4)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teven Spielberg is from the movies he directed? (Unit5 The silver screen)

发散思维

所谓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为指导思想,以营造培养发散思维的语言环境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三种机制--扩散、转化、创新为教学途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一堂文学欣赏课上,我讲了一篇名为“Bill Clinton”的课外阅读材料,这篇文章节选自希拉里的原版英文自传Living History第一章,学生熟悉了文章的梗概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 Why wasn’t Hil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as he was with her?

2) When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由于问题是紧扣文章情节发展提出的,学生们经过短暂地思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Because she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t the time. Bill hardly said a word at the party. Hillary thought “he must be shy, perhaps not very socially adept or just uncomfortable”. Hillary thought Bill looked more like a Viking (原指北欧维京海盗,这里有“满脸胡子,不修边幅”之意)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

But after Bill came to her rescue with chicken soup and orange juice when she was hacking from a cold, her feelings for Bill changed.

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主人公性格魅力的总结和概括,需要对全篇内容认真回顾和思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文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来揣摩人物特点,这样的启发使学生顺利突破了难点,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字典,彼此沟通,相互补充,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很快就从克林顿获得罗兹奖学金,和希拉里谈论艺术和政治,带鸡汤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毕业后想从政等情节分析判断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如: smart; adventurous; ambitious; thoughtful; outgoing; sincere; persistent for love; experienced at social life等等。由于这几步的设计铺垫,学生们已经吃透了文章的内容,为他们理解人物性格也扫清了障碍,当我最后问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rticle?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课堂上,师生互动,氛围融洽,教学相长,情绪饱满,学风浓烈。这样教学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质疑,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质疑,不光是指提出惑而不解的问题还包括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结论提出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传统的“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大胆发表个人想法,并交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给他们多提供互相交流和探究的空间,要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讲Unit 12 Harry Potter时, 我先让学生预读课文并启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精心的筛选,然后让学生在自读中尝试解疑,最后确定了三个重点的讨论题:

1) What was Harry afraid to do before he went to school?

2) 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do what is right”? Give examples to explain.

3) How can we be happy and live a good life?

在讲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收效。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使课堂上不断生疑,不断发问,让学生在广阔无际的自由思维空间中去探索,即使他们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应热情引导,决不批评,嘲讽,要激励为先,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学生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尝试图示导学,开发学生创造浅能。

“图式理论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为一个个图式。图式导学就是借用文字, 字母和数字, 符号, 代号和记号,线条的虚线, 实线和点线,简表框(chart)及示意图, 简笔画, 板画等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一个设计精巧的图式应该是编者的编路,导者的导路,学者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图式导学模式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它是以增强理解,提高能力,开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培养开拓型, 创造型的外语人才的有力武器,能使教学呈现出生动, 活泼的局面,也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师生从传统的教学法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分析Unit 5 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语篇时,我设计了一个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各层信息线索,如下图:

How did Steven Spielberg become a great director?

又如Unit 4 The rescue,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文章脉络,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手法,我根据课文情节发展设计了四个表格,并指导学生利用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融会贯通各个信息,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

(1) In the garden (2) On the way to the house

flood roar/a wall of water/swept down /swallow /wave/cold as ice /flow

reaction

Jeff wave arms / seized / dragged / pulled up /heldonto

Flora struggled / got on her feet / held hands/fought for life / pulled…up

feelings surprised / wondering / frightened

flood go down / great roar / flowed around their legs

reaction

Jeff shouted /ran to the steps / opened the hall door

Flora couldn’t move / ran / got to the steps

feelings anxious / frightened

(3) Inside the house (4) Next to the chimney

flood water wave /like a sea / swept past wild /cut down trees / deep /swept away

house cracking noise / strange sounds/ moved / falling down

tree went down / cut down by water

garden completely destroyed / swept away

reaction Jeff looked for the chimney

Flora climbed the stairs /ran upstairs /

listened / started crying

feelings scared / panic /anxious

flood house noise / went down / moved up and down

chimney stand like a tower

reaction Jeff found the chimney / saved themselves

Flora

feelings scared / panic /anxious

图示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简明扼要,它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教风,实现以学生学为主的学风。当然,除了教师自身设计图式外,还应适当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图式,给他们一个发展想象力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发现与创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英语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特性,为我们英语学科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发挥创造才能。如:

What would Jeff and Flora do after the disaster? (Unit 4 The rescue)

What will Chuck do after he returns home from the island? (Unit 1 Chuck’s friend)

If you are Hank’s friend, how would you encourage him? (Unit 4 Listening)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他们思路开阔,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对那些新奇而有创意的构思我给予热情地鼓励,对那些欠一点的我就耐心启发诱导,让其他的同学补充使其想象更加完美合理,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又如:Unit 9 Technology,我让学生运用想象,设计一款手机,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法新奇大胆,构思出了许多外形别致,功能齐全的时尚新款手机,为了更好地与语言运用相结合,我又让他们扮作销售人员向全班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不少学生的推销词风趣幽默,活泼生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思维以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使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转化课文语言,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高一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巧妙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复述课文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感知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表达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 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 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Unit 4 The rescue可以不断更换人称让学生复述:①Suppose you are Jeff. Try to tell what you did with Flora in the flood ②Suppose you are Flora. Try to tell what you did with Jeff in the flood.

2. 课本剧表演

对一些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比赛。讲Unit 12 Harry Potter 时,我引导学生把课文的第二段 Harry’s miserable life 和第三段 At Hogwarts内容改编成短剧进行了表演,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剧本写得生动有趣,表演起来也有声有色,把Harry Potter 在叔叔婶婶家受虐的悲惨生活,以及在神鸟帮助下来到Hogwarts学习生活的喜悦心情演绎得惟妙惟肖,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摆进语境中,不仅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而且通过动作和语言体会文章的内容,起到了加深课文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主动开拓进取,积极在英语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学活书本知识,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

1. 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月

2.吴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项春桃“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李伟强“也谈英语创新教育”

4.杨晓燕“图式理论及其在外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5.《中学外语教与学》 第7期

6.刘雪英 “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篇3:改革教学模式 挖掘创造潜能 (修改稿)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北京师大二附中外语组 康明

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基于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1)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还未彻底改变,课堂形式呆板,教师大力喷灌,缺乏民主气氛,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思维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忽略了语言学习在丰富而生动的交际活动中去完成。2) 教师上课往往严格依据教案上的思路进行,学生少有质疑,问难,思考的余地。长此以往,只学不问,“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字纸篓’,教师成了灌知识的‘字纸篓之制造家’”(陶行知)思维僵化,创造性被严重扼杀。3)“翻译式”教学使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小,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以上道出了由于教育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而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

年秋季推出的高一英语新教材,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以及对有别于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博得了师生的普遍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设疑引思,打开创造思维通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

创设恰当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把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同时又把实际生活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课文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新教材的题材多样性和现实性给课堂联系实际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讲Unit 6 Good Manners的听说课上,我先用powerpoint向学生展示了下面几幅图片, 并提了一个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1)You see your teachers on (2) You receive a nice present (3) You want to enter the classroom,

campus. from your friend. but the teacher is giving a lesson.

(4)You see an old man getting (5) You lose your friend’s bicycle.

on a bus with difficulty.

由于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们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围绕话题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

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重点Why is it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good manners?时,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结成小组围绕主题的五个方面,选择其中的两到三个情景,运用所学知识,相互帮助启发,自己创设情景并表演出来。学生对这样的运用印象深刻,记忆清楚,又能在合作表演中展示个性。在这个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调动学生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活动贯穿于阅读理解全过程,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训练应侧重对语言深层含意的把握,让学生依据特定的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和判断,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如:

1)Why is St Petersburg called “A city of heroes”? (Unit 7 Cultural relics)

2)How can we tell Jeff is braver than Flora? (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3)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teven Spielberg is from the movies he directed? (Unit5 The silver screen)

发散思维

所谓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为指导思想,以营造培养发散思维的语言环境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三种机制--扩散、转化、创新为教学途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一堂英语文学欣赏课上,我讲了一篇名为“Bill Clinton”的课外阅读材料(选自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第三章),学生熟悉了文章的梗概后,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主人公性格魅力的总结和概括,需要对全篇内容认真回顾和思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文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来揣摩人物特点,这样的启发使学生顺利突破了难点,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字典,彼此沟通,相互补充,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很快就从克林顿获得罗兹奖学金,和希拉里谈论艺术和政治,带鸡汤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毕业后想从政等情节分析判断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如: smart; adventurous; ambitious; thoughtful; outgoing; sincere; persistent for love等等。这样的引导为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扫清了障碍,于是,我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名人, 如新教材高一课本中的Steven Spielberg以及以前初中学过的Thomas Edison, Jacques Cousteau, James Herriot 或思考自己熟知的任何人,并提问学生:Who do you admire most in the world? What do you admire about him / her? 用这种结合自身实际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注意力集中,肯动脑,兴致高,效果颇佳。

3.鼓励学生质疑,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质疑,不光是指提出惑而不解的问题还包括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结论提出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传统的“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围绕其结构特点及中心思想去提问,比如,如何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何进行推理判断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大胆发表个人想法,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讲Unit 12 Harry Potter时, 我先让学生预读课文并启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精心的筛选,然后让学生在自读中尝试解疑,最后确定了三个重点的讨论题:

1) What was Harry afraid to do before he went to school?

2) Do you agree that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do what is right”? Give examples to explain.

3) In your opinion, how can we be happy and live a good life?

这些问题从文章表面无法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地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自己独特的思路设计真实反映自己的所想所感。课堂成了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有效地调控了“积极分子”垄断发言的局面。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也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即使他们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应热情引导,决不批评,嘲讽,要激励为先,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学生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尝试图示导学,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图式理论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为一个个图式。图式导学就是借用文字, 字母和数字, 符号, 代号和记号,线条及示意图, 简笔画等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一个设计精巧的图式应该是编者的编路,导者的导路,学者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图式导学模式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它是以增强理解,提高能力,开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培养开拓型, 创造型的外语人才的有力武器,能使教学呈现出生动, 活泼的局面,也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师生从传统的教学法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分析Unit 5 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语篇时,我设计了一个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各层信息线索,如下图:

How did Steven Spielberg become a great director?

又如Unit 4 The rescue, 我根据课文情节发展设计了四个表格,并指导学生利用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融会贯通各个信息,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

(1) In the garden (2) On the way to the house

flood roar/a wall of water/swept down /swallow /wave/cold as ice /flow

reaction

Jeff wave arms / seized / dragged / pulled up /held onto

Flora struggled / got on her feet / held hands/fought for life / pulled…up

feelings surprised / wondering / frightened

flood go down / great roar / flowed around their legs

reaction

Jeff shouted /ran to the steps / opened the hall door

Flora couldn’t move / ran / got to the steps

feelings anxious / frightened

(3) Inside the house (4) Next to the chimney

flood water wave /like a sea / swept past wild /cut down trees / deep /swept away

house cracking noise / strange sounds/ moved / falling down

tree went down / cut down by water

garden completely destroyed / swept away

reaction Jeff looked for the chimney

Flora climbed the stairs /ran upstairs /

listened / started crying

feelings scared / panic /anxious

7flood house noise / went down / moved up and down

chimney stand like a tower

reaction Jeff found the chimney / saved themselves

Flora

feelings relieved

由于图示教学直观形象,简明扼要,学生们不仅清楚地把握了文章脉络,为课文的深入理解打好了基础,也摸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和灾难情景的写作技巧。当然,除了教师自身设计图式外,还应适当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图式,给他们一个发展想象力的机会,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发现与创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英语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特性,为我们英语学科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想象材料,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发挥创造才能。如:

What would Jeff and Flora do after the disaster? (Unit 4 The rescue)

What will Chuck do after he returns home from the island? (Unit 1 Chuck’s friend)

If you are Hank’s friend, how would you encourage him? (Unit 4 Listening)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他们思路开阔,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对那些新奇而有创意的构思我给予热情地鼓励,对那些欠一点的我就耐心启发诱导,让其他的同学补充使其想象更加完美合理,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又如:Unit 9 Technology,我让学生运用想象,设计一款手机,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法新奇大胆,构思出了许多外形别致,功能齐全的时尚新款手机,为了更好地与语言运用相结合,我又让他们扮作销售人员向全班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不少学生的推销词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思维以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使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转化课文语言,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高一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巧妙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对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复述课文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感知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表达和创造力。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 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 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Unit 4 The rescue可以不断更换人称让学生复述:①Suppose you are Jeff. Try to tell what you did with Flora in the flood. ②Suppose you are Flora. Try to tell what you did with Jeff in the flood.

2. 课本剧表演

对一些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比赛。讲Unit 12 Harry Potter 时,我引导学生把课文的第二段 Harry’s miserable life 和第三段 At Hogwarts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剧本写得生动有趣,表演起来也有声有色,把Harry Potter 在叔叔婶婶家受虐的悲惨生活,以及在神鸟帮助下来到Hogwarts学习生活的喜悦心情演绎得惟妙惟肖,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摆进语境中,不仅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而且通过动作和语言体会文章的内容,起到了加深课文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有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结束语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的教育目标,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价值观支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创新意识,封闭,压抑的教育环境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主动开拓进取,积极在英语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开放,温暖的教学氛围,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一言堂”“疲劳轰炸”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鼓励学生的创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学生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学活书本知识,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

1. 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2.吴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项春桃“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www.pep.com.cn/06/ca484967.htm

4.李伟强“也谈英语创新教育” www.dytrans.com/Lunwen/theses/wenzhangxs.asp?id=89

4.杨晓燕“图式理论及其在外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5.《中学外语教与学》 20 第7期

6.刘雪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www.bdfx.net.cn/page073.htm

7. “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 《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6日第3版

8. 《中小学外语教学》 8月

篇4:英语教学的教材观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是新时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重要创新。这是我国接轨国际,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与当今世界主流文化融合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的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它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其他学科一起为培养我国21世纪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理念所在。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新课标的理念具体化,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整合与重新定位。

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结果:扼杀了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近年来,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制的参与者。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即使不编教材,也有权选择教材。教材的多样性应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对象等方面。教师应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学生不可能买多套教材,但教师需要了解和学习各套教材,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才能教得活、教得好。实际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科书。每套教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的优点多些,被看作是好教材;有的缺点多些,被当作差教材。然而,差的教材到了好的教师手里也能教出好学生,而好的教材落到不合格的教师手中照样教不好学生。可见,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大。

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从对教材盲目的崇拜转向新的思想解放,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把教材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教材就是我们传统使用的教科书,而广义的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Teaching material)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优秀的英语教材是指一个教学包(Teaching kit),其中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有的教材还设置了网站,学生运用互联网可以自学,排除课堂上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性化。有些英语教材特制了示范教学的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因此,新课标对教材的定义是对传统狭义教材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弥补教材与教学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对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往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教材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理性地选择适合于本地区学生实际的中学英语教材,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需要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家长代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选择经教育部门审定或审查的教材。选择教材应遵循以下的准则:

1、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需要。英语教材的选择应与语言学习计划(英语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相一致,要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在内容、目标、和要求方面要系统性。选取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地道、典型。

2、 教材应反映学生现在或将来使用语言的情况。应该选择有助于学生为达到自己的各项目的而有效使用语言的教材。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 教材应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且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并不是说教的形式。英语教材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材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4、 教材应确立的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像语言教师一样,起到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媒介作用。

目前,我们的教学正由教材传递和接受过程向教材开发和创造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摈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性地运用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Amend)和删减(Leave out),或者替换(Replace)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当然,对教材的补充和取舍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 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并及时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如2003版的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话题有环境、人口、网络、旅游、天文、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这些内容,在其它学科如社会、政治、科学中也先后出现,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学科的整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建设校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综上所述,新课程引发了中学英语教材的变革。对教师而言,树立课程意识和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逐步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把握教材改革的脉搏,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

篇5: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蒲江中学 李然

【提要】:

“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而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1 本文通过文化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外语教学,阐述重视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并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学修养 文化渗透 素质教育

布卢姆说:人在学习上的潜力是极大的,只要教育得法,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中小学课程。对此我们毋庸质疑。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员,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如何教育得法,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不少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仍旧摆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填鸭式的教学外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的学生在劫难逃。学习的被动成就了老师的主动,学生的兴趣成就了老师的泛泛而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操纵课堂,不仅是一个老师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挑战。我们都在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教学的老师都“空”素质而又何谈学生的“实”素质呢?这两者的对立和统一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健全人格来说起着“唇亡齿寒”的功效。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一个鲜明的活体。这个活体“多动”、“多思”、“多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知内外两种文化的迥然各异,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挑战“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育,达到一种兴趣带动主动学习的景象。

一、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即最好的老师”的带动下,在加上高素质的英语老师,学生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文化意识的渗透,可以达到一箭双雕。正如胡春洞所说“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大大有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2 如果我们一味地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单纯地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就会给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也就常常会以“中文思维+英文方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产生尴尬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例如交际时的失误,中英问称呼存在很大的差异,稍有不慎就可导致交际的失误。 例如,在向老师打招呼时中国学生经常说,“Good morning, Teacher Li“ 在汉语中,“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向老师打招呼时,通常叫姓,而不叫teacher,它只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非尊称。英、汉称呼系统是不对应的,英语中采用 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3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就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二、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而且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世界也大有裨益。那么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呢?

1.了解语言学习者存在的个性差异。语言学习者本身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各有千秋。我们应该体现个性,尊重个性,让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那学生存在哪些个性差异呢?它包括:智力Dgeneral intelligence.语言学能laguage intelligence,E.人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s,F.认知方式cognitive model,G.学习策略strategies,H.学习动机motivation ,I.学习兴趣interest,J.家庭环境envronment等差异。 4

2.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A.研究的客体逐渐过渡到主体;50-6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语言本身和教学方法上,通过研究逐渐认识到语言,教材,教法等都是外因,学习者本人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60-70年代初:开始转移到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个体特征,这种转变是当今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B.外语教学中跨文化现象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掌握各种常见情景中的文化对话和行为原则并了解常见词汇内涵关系,深掘文化意识所隐含的本质及人文差异性。

3.注意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当今国际英语教育的发展正在经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课堂的整体教学转向因材施教,从以教师传授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学习,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转向运用为目的学习,这些转变表现了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英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4.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作为学生行为思想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行为举

止,文化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个公式:

教学质量=[学生来源与素质(1分)+教材质量(2分)+学习环境与条件(4分)

+教学方法(3分)]×教师 5

括号内四项相加为10分,而老师的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在外语教学观念上进行改革,要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外语教师首先必须是教师,必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又同时是语言教师,他的工作要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体现对人类活动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同时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还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化及文学修养能力:

A.思想素质:学生本身具有“向师性”,要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进行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即这个道理,所以老师要有较高的思想、人格和知识素质。

B.专业素质: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本族语言与文化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使用规律的知识。

5.了解英语教学中的干扰因素。1)教学环境:现代英语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是的语言环境,是语言的单纯输入,对我们的英语老师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输入,为学生提供多种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2)学习者的情感: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意识的体系学习而更是对另外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外语教师的重要责任。3)学生原有知识:尤其母语既有利于学习但却又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语知识的获得,外语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4)不同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外语中词和句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作为外语老师不但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要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要善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文化的误解之意。

三、课堂教学中的文学修养构建: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尚无文化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文化》6 一文综合了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化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以上几方面在现行JEFC和SEFC中都得到了体现。如SEFC 2B. L.10 Body Language就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知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文化教学大纲,JEFC和SEFC的编写中没有注意到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从而使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显得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另外,在教师用书中也无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文化渗入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在课堂上加强文化的渗入。

1>课文背景知识导入。(1)用“文化旁白”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SEFC Book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谈到来自世界的个种音乐:非洲音乐、拉丁音乐、布鲁士音乐及爵士乐等,教师可以把音乐的其他分类如摇滚乐、轻音乐、钢琴曲、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等选录一些有代表性的曲子辑录、播放给学生听,边听边分析音乐的不同分类,这样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学修养。如当我们谈到披头士The Beatles乐队时,我们可以重点讲到John Lennon 的Images: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试着去想根本就没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如果你肯尝试

No hell below us 要做这样的想象并不难

above us only sky … 我们的脚下没有地狱

我们的头上只有天空……

我们在欣赏歌词的同时,又可以接触到优美的外国文学,既加深了对音乐的了解和鉴赏,又了解了他们所处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学作品的风格欣赏。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它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而SEFC中不少课文就是文学名篇,阅读文学作品可帮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不满足于知晓故事情节,而是要领会、欣赏文章的措辞以及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英语的文学水平。例如SEFC Book 1B unit 15 The necklace 是Guy de Maupassant的作品,可以介绍莫泊桑这位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影响极大。我们所选的《项链》就是一例,它讽刺了主人翁极度的虚荣心,可引导学生并发现文中有些句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虚伪性以及“Judge a person by his clothes”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话教学:对话教学(dialogue)编写的真实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口语材料完成日常交际用语、交际方式甚至体态语(body talks)反应等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口头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处理对话材料时,要紧扣大纲要求,充分反映教材编写着的指导思想,合理分析材料,处理好本族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的教学。语用学家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种社交语用失误情况,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而违反说话原则就会看被成是不礼貌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介绍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异同。2>语言点教学时,要把语言点牵涉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如SEFC 1B Unit 16 Scientist at work 提到Good Friday可向学生介绍以下与此有关的资料:在基督教日历中,“受难日”在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星期五为犹太教的预备日,即安息日的前一天,耶酥在那一天被送上十字架,是为受难日。“Good”指耶酥为人类赎罪而自我牺牲,人类则因此而获益。7从而避免翻译或理解成愉快甚至友好星期五的错误。又如 “after tea”,要向学生说明“tea” is a meal taken around five o'clock in England. It consists of a pot of black tea, with bread, sandwiches, biscuits and cakes. 但美国人却没有下午四、五点用茶的习惯。这些文化内容都与课文内容有关,适当的渗入可扩大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

3、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923年,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说话和听话者所共有的,对话语的理解和作用的背景知识。语境提供了交际信息帮助交际者正确理解交集内容”。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英语国家的特有事物是突破听力障碍的关键之一。如:

A: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now; it’s no wonder they go ahead for they know everything.

Question: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A. the cat isn’t in the bag. B: leak the secret C: set free the cat.

Key: B

初听可能很多的学生要选B、C两个答案,而实际上答案选B,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英语成语典故不理解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在英语中翻译成reveal/leak/divulge a secret:泄露秘密;露出马脚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含义呢?相传从前英国的乡下人出售小猪时,常有小猪装入布袋出售的习惯,为了欺骗买主,有些狡诈的人则装入猫来冒充小猪,以欺骗买主。缺乏经验而粗心大意的人往往不予检查稀里糊涂,“口袋里买猪”(buy a pig in a poke)可是有经验的老手总要先打开口袋来看看,这样便 “把猫从口袋里放了出来”于是就露了马脚,这个短语也就由这个故事the cat 转义为“秘密”。8由此可见,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英语国家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政治制度及历史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阅读理解的文化教学。

英美文化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一直未能引起许多英语学习者足够的重视,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理解水平就自然上去了。”其实,很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所以提高不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文化知识贫乏。因为离开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对许多句子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字面的理解上,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To sign a contract with such a cheap guy will ruin you. ”“He is a Shylock.”(同这样的小人签约会毁掉你的。 他是一个手段残忍的守财奴)。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一个高利贷者,其性格贪婪、残忍,常被用来指贪婪、残忍的守财奴。如果对英美文化知晓甚少,要理解Shylock在这小段话中的含义是很困难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是阅读理解的三个要素。不重视英美文化的学习就难以向更高的阅读理解水平迈进。

4、 第二课堂中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由于SEFC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或题材为主,而涉及异域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可建议学生多读外国有关的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书或文章,从中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地理知识。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又导致了不同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文学名著,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涉及。教师可列出一系列世界名著让学生去选读。至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欣赏和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影视节目,或鼓励他们积极去表演英文话剧、故事,让他们从反复排练的演剧中切身体会到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和方式。正如胡春洞指出“教人、教文化都是渗透于教语言之中的,不是脱离语言教学的”。

四、结束语:

中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教学,通过一种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修养的提高。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意识渗透已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正如《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

参考书

1. 《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7月

2.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1994 P17

3.外研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 简清国,林茂竹 12 月 P1535 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4.谈外语教学中科研问题 刘润清 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5.薄弱高中搞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徐汉东 P4

6. 《外语教学与文化》 胡文仲 高一虹 1995 湖南教育出版社

7.DICTIONARY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BIBLE 帅培天 周平马赫

四川人民出版社 P295

8.ALLUSIVE ENGLISH IDIOMS WITH EXAMPLE FOR USAGE AND TRANSLATION

张复星 陕西人民出版社

篇6:语言的文化烙印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430074) 徐 菁

摘 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体现又影响着语言。思维方式制约句子结构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汉英语的句式表达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比较中西思维 方式之差别,从思维方式上找出导致汉英句式结构及表达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思维 句式

Abstract Thought reflects culture and influences culture. T 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thoughts, theref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 n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results in the different w ay of forming sentence. In this articl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trace the reason i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tence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thought sentence structure

一、思维方式 文化 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 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 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 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 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形式,尤其反映在语言系统句法这个层面上。本文拟归纳一些不同文 化下由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句子结构及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者忽视这种差异造成的表达 误差,以此探索制约句子结构及表达的文化思维根源。

二、思维方式在句式表达上的反映

(一)西方思维分析性与汉思维的整体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汉文化中重整体性这一思维方式在汉语句中的体现是主客融合。 而西方思维的重分析思维 方式在英语句中的体现是强调以主体为中心。试看下面茅盾先生的一段话:“林小姐这天从 学校回来就撇起小嘴,她扔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子前梳头发擦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 神。”笔者将它翻译成英文:On 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 from school with her lip s pouting. Instead of going to the dressing table to comb her hair and power her nose, She flung down her bag and lay on the bed staring up at the curtain.” 在 这一句中,出现四个物主代词“her“, 而这在汉语中是多余的。 另外,英语有时即使在事 物本体上也强调主客体之别,这在汉语中是不可思议的。例如:

他的腿受伤了 He was wounded in the leg.

他一把抓住我的胳膊 He grabbed me by the arm

英语句强调主体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出英文化的人强调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汉语句体现的主客体融合也正好反映出中国汉人不突出主体,注重主客体一致的融合关系

(二)汉思维的直觉性与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求简洁而缺推理 ,重直觉而轻论证。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表现在语言上时,英 语注重用实例,用数据说明问题。如在表达“经济高度繁荣”这一概念时,西方人会说,“ 经济比去年增加10%”;中国人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西方人却会给一个具体的恩 格尔指数。这表明在句式表达上,西方人重视“用事实说话”,不阐述大道理,不喊口号, 具体科学地阐述事理。

笔者摘录下面一篇中国学生写的英语作文:In recent yea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 ve developed very fas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people are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as the resul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se two factors made co mput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

这是一段典型的按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的英文,这样的句子在中国学生的作文中俯拾皆是。 撇开句式上的毛病不谈,单从句子表达上看,句中全部用的程度的抽象形容词,如”very fa st“, ”richer and richer“, ”more and more popular" 来表明作者观点,而未列举一个具 体数据事实来证明这一点,这是受汉思维重直觉,轻实证的影响。

(三)汉思维的意向性与英思维的对象性在句式中的体现

意向型思维使主体介入客体,客体容入主体。在句式表达上,笔者归纳了有两个方面的差异 :

1、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

汉语受主体意识的影响,在表达上常使用“人称主语”,而英语由于较偏重客体表述,在表 达上多用“非人称主语” 例如: ①The sight of a dead mouse made me sick.汉语却要 说:看到那条死老鼠,我感到恶心

2、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这是汉语受到主体意识影响的另一方面。根据汉语思维的习惯,“事在人为”,动作应是人 这个主体来完成或进行的。因此汉语在表达上表现为广泛的“受事施事化”,即很多被动行 为都是以主动方式表现出来。而英语主动被动区分十分鲜明,而且主动使用比较普遍。

如: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他赢钱赢的这么多,怪不得眼红的人、赌输的人有时提起这事就发牢骚。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比较习惯于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时,常以动作行为的 施动者作为句子主语,因此汉语中主动态句使用比较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的西方人 却常把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主语,因此英语被动语态很普遍 。

(四)后继性 前置性思维

中国人具有教强的历史意识,思维具有前置性。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现在和未来。这种世界 观使西方人有超前性意识,思维具有后继性。

在句式表达上,受后继性思维的影响,英语句子往往头短尾长,结构长时形成一条条不同的 思路,往往一一后置补充说明,因而较长的修饰语都是后置的。而汉语句序往往根据事情发 生的逻辑关系来组句,很多情况下出现前置性思维方式,修饰语往往前置,而且前面往往能 附加多个修饰语。例如: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 d engaged in the south. (状语后置)

他原来在南方参一项建筑工程,任务完成之后上格鲁吉亚度假,享高加索的阳光,头一天才 坐飞机回来。(按时间顺序排列)

(五)归纳性与演绎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总结、归纳;西方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注重形式逻辑,擅长于演绎。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句式上的表现为英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首,即先讲态度、观点、 结论,后再叙述原因、条件、事实等;而汉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末,即先讲事实、原因等, 后讲态度、结果等,形成圆周句。

先讲事实,再讲态度。 如:学生更愿意畅所欲言,这是最值得注意的。

The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students are more willing to speak their minds.

汉语强调逻辑顺序,按事情出现的顺序、因果等关系组句;英文通常是先叙述结果,具体情 况则放在后面。例如:

He eventually got that decent job, as he shows a stri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eam spirit during the interview.

在面试中他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因此最后得到了那份好工作

三、结语

本文从分析性与整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性与意向性,后继性前置性,归纳性与演绎 性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举例分析了每种思维方式对句子结构及表达方式 的影响,从句子这一层面初步论证了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王力.王力文集(C).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看外语习得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2;(1)

[6]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作者简介

徐菁(1979-)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篇7:交际文化与外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交际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方面,人们总是认为只要把语音、语法和词汇学会,就算是掌握了这门语言。其实这只是掌握了语言的形式。近十几年来,外语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有效地与人进行交际。

文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国的语言反映的是一国的文化。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人,即使他有着漂亮的英语语音知识,完全掌握了英语语法,词汇也背了好几千,与那些native speakers 交流起来,肯定还会许多障碍。因为他只掌握了语言的躯壳,而没有掌握语言的灵魂,即它所反映的那一国的文化和在该文化浸淫下的该国国民的文化特征和行为习惯。

由于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的文化不了解而造成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中国人习惯了“民以食为天”,见面总是问“你吃了吗?”,而在英美人士看来,这样的问题可不是那么让人舒服的。他可能会理解为你以为他没钱吃饭。再如中国人有一种“明知故问”式的打招呼方法,“您上街哪”,“正忙着哪”,可在英美人士看来,这纯属废话,甚至还可能有误解:我是正忙着,你只会光顾着说废话,也不帮一把。又如听说某人生病了,中国人的反应总是:真的吗?生的什么病啊?严不严重啊?可英美人士只会说:“I’m sorry to hear that.”。中国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没人情味,人家生病了,你sorry 一下就算完了,殊不知在英美人士看来,生的什么病可是别人的隐私,怎好随便打听?

由于文化差异,加上交际双方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因而中国人的谦虚,可能被英美人士视为“虚伪”;英美人的干脆,则可能会被中国人视为“冷漠”;中国的热情,可能会被视为“繁琐”、“没有诚意”;中国式的关心,会被视为“多管闲事”。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在外语教学的时候,既要传授语言形式,又要教学文化知识。学者们对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本文所说的文化着重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和“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到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如黄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西方人看来,它不过是一条挺长的、混浊的河流罢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交际文化重视不足,教学中偏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导致学生经常犯错误。

现在,随着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及加入WTO ,中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在英语教学中加大对交际文化的传授,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成了摆在全体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但要在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材是很重要的。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课文内容大多是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人情、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生活方式等,并且还设计了大量的操练。这对学生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状况是极好的材料。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不能机械、刻板地只讲授语言知识,而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比如介绍Christmas 时,可顺带介绍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万圣节前夕(Halloween)等西方重要节日,并比较中国自己的节日。谈到狗,可说说东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在西方,人们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如lucky dog 就是一个很好的词; 而在汉语中,“狗”总是用于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狗腿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恰当选择一些好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作为补充。在平时作阅读训练时,不要停留于只讲解答案,应对所做阅读练习的材料中的跨文化因素进行挖掘,使学生既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交际文化知识。比如我们最近做了一份完形填空练习,内容涉及美国社会的child care and working mother 的关系问题,由于我在平时上课时给学生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过中美在照看小孩方式上的差异,如美国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把未成年孩子单独放在家里,法院有权剥夺不称职父母的监护权,所以有工作的父母在有小孩后,只好一方做出牺牲,或者去雇用保姆,或者邻居间互相协作,或者请社区、教或其他义工组织帮忙等,而中国父母一般要么把小孩扔在家里,要么雇保姆,还有很多人则是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后,学生做起这篇完形填空就得心应手了。在阅读理解学到chairperson 这个词时,我让学生比较了chairman这个词,比较了人称代词he/she 和they, 又给学生介绍了女权主义(feminism)、平等(equality)及Ladies first等西方思想。此外在介绍body language 时, 我还让学生比较了中外手势语。我在带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时,担任评委的外籍教师都谈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西方人说话时常用的一些手势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交际学具有多学科性,对它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作为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在让学生做操练(尤其是操练对话)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的话。

总之,教学中既注重语言形势又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该语言,顺利进行交际,还有利于防止由于交际障碍而导致的交际摩擦(conflict),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书目: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1期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版

杨连瑞、汤成雄、胡士田主编:《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第2版

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篇8:高中英语作业布置的改革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佛山市南海区盐步高级中学英语科组 邓建城

3月23日

众所周知,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固然重要,但仅凭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是绝对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学好英语必须在课外花许许多多的时间,要不断地去学单词、记单词,去阅读,去练习。课外作业在教学中举足轻重。

通过做作业,学生有的放矢地练习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效果。但是,在英语常规教学中,学生的课外作业,常常就是配套教材练习册上的练习。这样的作业用于训练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可以说是毫无意义和作用的。老师们都知道,如果学生对作业是应付了事的话,只要找一本参考书,这种作业的答案就全有了,学生还用动脑吗?还有训练效果吗?我认为,必须改进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置。

一、增加课外作业的形式和种类:

学生的课外作业,应该包含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两者一样重要,缺一不可。课外作业的设置,既要形式多样,又要切实有效,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将课外作业设置成五类,视不同学生、不同的时间来操作,可以保证学生天天有作业,天天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日日有进步。

1、传统作业:即教材配套练习册里的作业。

2、常规作业:也就是学生每天必做的作业。

3、听写作业:

4、单词记忆作业;

5、书面表达作业:

二、确保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学生只有按时按质按量去完成作业,才能真正达到作业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所以,在给学生设置课外作业之前,必须做到: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明确作业的种类、目的及其重要性。

2、根据实际情况,把每班学生分成三至五个学习小组,每组优生和后进生相互搭配;

3、指导学生去做作业,教育学生自觉按时完成作业。

4、帮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积极上进的最大潜力。

三、各种作业的做法和具体操作形式:

1、教材配套练习册里的作业;

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需要课外继续做的,允许学生相互间交流后形成相同答案、使用相同答案或参考答案。

此类作业,可要求学生只做在练习册上,教师在课堂时间检查、给出正确答案或评讲答案,或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2、常规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外用英语作业本自主抄或写两页英语内容,可抄单词、音标、重点句型、英语谚语或英语短文等。学生可根据自己当时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给自己确定目标,设置难度。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纵情驰骋,自由写作或自由选择薄弱环节去练习。对于一些后进生,给他们进行一两次或多次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自行找到合适的作业。

此类作业,可每周用一节自习课,轮流指定某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认真检查作业的数量、质量,给予简单的评语或建议。对没能按时完成或不认真的,可要求其补做;对不负责任或作业不合格又不听劝告的,予以批评教育。每半学期把所有作业合订起来,制成合订本,在封面上注上《英语常规作业》,标明时间、应写页数、完成情况,总检查组长签名,再交科任老师检查,进行作业评比,鼓励优秀,促进学英语学习的竞争性。这类作业,既可以减少学生担心作业出错的思想压力,又能使学生坚持每天练习英语,既不会很累,又不会闲着;通有效的检查,评比,更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

3、听写作业

高考中,听力占了全卷分数的20%,因此,听力训练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为听力的考试,也是为了学生更容易记单词、增进交际,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听写作业可以每天进行,坚持不懈。

此类作业可以在每天早读或晚自修时间进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学习小组长组织听写,每次听写最少10个单词或至最少5个句子,最后由该学习小组进行批改和记录。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也定期给学生进行听写,亲自批改,记分和表扬,督促学生做好听力训练。

4、记单词的作业

这是一项非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确定每天的目标,每星期的目标和每学期的目标,天天要做,必须按时完成。指导学生按每单元词汇表或课本后的总词汇去记单词和词组。充分利用闲散时间,如在等坐公共汽车时,吃饭前后,散步时等等,每一次背三个单词。这样,分散记忆,定期检查,学生必然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过了单词关。这类作业虽然老师不进行批改,但可以通过听写来检查和了解学生。

5、书面表达作业

书面表达作业最令师生头痛,但这又是最重要的作业。使学生轻松练写作,而又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设置书面表达作业的关键。

1)由浅入深设置书面表达作业:

作文,也象学说话一样,先是模仿,再是练习,最后是熟练使用。因此,书面表达的作业也要由浅入深地经常写,要多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好。

2)合理使用作文本,认真写好每篇作文:

把学生的作文本分成A.B本,要求学生每篇作文最少写两遍。B本用作抄写每次自写作文的初稿,写一行隔一行,以方便自己或老师修改。A本用作重写修改过的作文,或参考答案。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在重写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及时修改错误,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写过的作文,当作范文,以便熟读记忆,提高写英语句子的能力和英语写作水平。

3)指导优生修改作文,或学生间互改作文,提高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能力。

改错题是英语高考的一道难题,许多学生在此失分。历年高考改错题的选题几乎都是来自学生之手,所设置错项也都是学生常错的地方。训练他们发现错误的能力,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做短文改错水平,提高写作水平。

4)教师查阅B作业本,认真批改A作业本。

经过优生批改后或自行参照参考答案后,学生的作文必定有较大的进步,老师批改轻松了,给学生的评分也较高了,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做这五种作业,减轻了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压力,促进了他们参与教学,加强了师生的沟通,使学生能天天练习英语,天天有新收获,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高,英语成绩不断进步。

篇9:浅论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教学

路桥区金清中学 张奎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也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时代的发展使英语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教育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像、数据、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教学信息,也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本文就本人通过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英语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着变革的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迎合了这一趋势。这场教育革命的精髓之一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的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科目,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教师讲解和听录音机上,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所谓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最大特点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其认知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的交流和实践,增强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网络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量大、实时、快速,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尤其是听力、阅读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材料。因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姿多彩,不断优化中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学生不但可以阅读文字、听录音、看图片和动画、做练习,还可以回答问题,加入对话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课件的制作,可以通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定事物与一定词语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如课堂展示、个别化学习、实验模拟和分析评价等类型,下面谈谈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展示方面的应用。以SEFC教材Book II,Unit 9的L34 Saving the earth为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①Lead-in.先用Michael Jackson的Heal the world歌曲,引出课题Saving the earth。②Introduction。这部分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问题:为什么要拯救地球,引出课文的三大部分:earth, air, water。③Reading。先进行快速阅读:Where has the damage happened,给出世界地图,然后进行仔细阅读,针对文章三大部分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问题的成因,在这中间给出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还通过图表等不同形式进行一些练习,还通过播放课文的VCD教学材料,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④Discussion.最后给出一组关于污水的录像镜头,结合沙尘暴给北京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等素材一一呈现在屏幕上,同学们为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于是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样几行醒目的大字:“ What is happening to our earth?”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it?”“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这些问题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讨论有理有据,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进行爱国主义和环境保护教育。

除了多媒体课件外,在课堂内外还应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片段,如 “The Olympic Games”中有回顾奥运百年以及1948年伦敦奥运会和汉城、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的剪辑镜头,及中国申办奥运的艰辛历程和成功的喜悦,都使同学们激动和兴奋不已;“Charlie Chaplin”中有讲述卓别林生平的视频资料和他在 “The Modern Times”中的精彩镜头; “Disneyland”中有“The King Lion” 和 “The Sleeping Beauty”等迪斯尼公司的代表作品;“American Country Music”中有 John Denver 的“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歌曲的演唱实况,这些视频资料都为同学们创设了真实的历史和现实知识背景,对于引发同学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跨越知识过渡、深刻理解文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1、订阅网上英语杂志

网上英语杂志是网上热心者创办的面向英语学习者的免费杂志,其特点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软件下载后阅读,不但方便且节省大量上网费用。例如,索易(www.soim.com)主页提供很多免费刊物,你选中“全部刊物”,在随后出现的页面上按以下提示操作即可:①选中您想要订的刊物(如英文天地),②在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你的E-mail地址,③按免费订阅。

2、访问提供英语学习的站点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主页上的“教师频道”, 为教师提供很多学习内容和上课的教学内容,你可选择其中英语学科;在网易(www.163.com)主页的“特色服务/网易免费电子杂志/英文English”,里面也有很多英语阅读材料供您选择;在网大(www.netbig.com)的“教育频道/高考大本营”里提供很多与高考有关的信息和英语学科的习题和试卷;在二十一世纪报教育网(www.21stcentury.com.cn),同样也为英语教学与学习提供很多的材料。

3、网上远程教学和学习交流

联想网上学校(www.legendschool.com ) 、101远程教育网(www.chinaedu.com)等都提供了网上英语远程教学和学习交流的场所。例如:你先登录101远程教育网(www.chinaedu.com)主页,在“每周英语”栏目中,它提供了很多英语听力、阅读和书面表达的材料,在“各校题库、高考题库等”栏目中,有许多模拟试卷,在“疑难提问区”,你可以将平时碰到的问题提交网上与大家一起讨论或让网校发E-mail给你,为你解决疑难问题,当然有些资源你得交费。

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在什么地方学等等。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这些教学设施。如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个人主页;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再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比如我们学校即将开通学生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SEFC教材Book II里有一篇关于海洋的课文,我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海洋的信息,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各展其能,搜集了各种资料,如潮汐,赤潮,珊瑚海,海洋生物,海洋地貌,海洋矿藏等等,这样对学习课文会更容易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已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当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宜使用,它只是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板书设计和简笔画等基本手段,更不能影响到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所以,英语教师在运用CAI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要找准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既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要“因噎废食”。我们相信,通过大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尝试,必将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在中学阶段为培养跨世纪的外语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林:多媒体技术对外语电教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4.

2.金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

3.鲁清:多媒体运用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小学外语教学,.4.

4.琚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 外语电化教学,2001.3.

5.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篇10:[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程教材改革诸矛盾分析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程教材改革诸矛盾分析

课程教材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地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界为适应这一改革大势,勇敢地冲破 传统的统一地理课程模式,变“一纲一本”为“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变地理学科中心课程为分科、综 合课程实验并进。新编几个版本地理教材在体系、内容和编制方法上各显神通,力求新颖、独特,与国外教材 不相上下。

从课程模式上看,人教社、上海、广东、四川、北师大等版本仍属分科体系。浙江是板块式综合体系即合 科式,将地理、历史、政治三部分合并为社会课,但内容体系相互独立。

而上海的社会课是贯通式综合体系,以地理、历史和政治三门学科的内在联系为依托点全面贯通,改革步 伐较大。

从编排体系上看,各版本大都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编排方式,即初一讲世界地理,初二讲中国地理,最后 是乡土地理。

从编制的形式上看,一改传统呆板生硬的编制、叙述方式,更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个版本都为套 色印刷甚至彩色印刷,图像数量大增,每幅图信息量骤减,清晰易读,文字表述较为生动,比较接近学生生活 实际,而且尽量体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有些栏目,如“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等也十分具有吸 引力。

但是,由于这场改革来势迅猛,以至我们来不及做好充分准备,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 矛盾关系。

一、地理“教材”与“学材”的关系

过去,我们一直依照地理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编制教材,只关心哪些地理知识是基础知识最有价值,学生应 该接受什么,而很少考虑他们能不能接受以及是否乐于接受。只把地理教材看作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依据,没有看到地理教材的内容及编制结构对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潜在影响。因而作为学习者 主要的'阅读材料--地理教科书,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地理教材应在遵循地理学科逻辑顺序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地理学科的逻辑顺 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在地理教材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实现地理教材向学材转化的关键,也是地理学材之要 义,地理学材与教材的区别在于,它的选材与编排更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的成 功,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为了实现地理教材向学材的转化,新教材中的图像力求简明醒目,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以利于学生地理 空间观念的形成,为其准确便捷地理解和记忆地理事物和原理提供充分的表像依据,从而促进其想像力的发展 ;教材中地理事物的展示与论述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教材的编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显现 出知识迁移的性质,使地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材的图像设计 、文字叙述及作业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激励作用,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运 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制约作用,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情意的发展。

二、地理教材的先进性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

地理科学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对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新知识、新观念要求在地理教材中有所渗透,特别 是那些具有固结地理知识作用的原理或上位概念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新知识的增加难度的 提高视为地理教材先进性的唯一含义的话,必将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显然这与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初衷,减 轻学生负担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这次改革既要增加新知识,又要努力精减原来阵旧的内容,特别是分区地理 的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应让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自然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区域差异大势,分区不要过细 ,内容不要太详,不要以地理知识点的多少论得失,地理教材的先进性应体现在“新、精、活”上。“新”就 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概念,特别要增加某些上位概念,以利于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同化。“精”就是要删减传 统繁琐的知识,不求个别知识点的得与失,重

[1] [2] [3]

篇11: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stone32

摘要:素质教育、中学英语教师知识素质、建议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高素质的教师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并阐述了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更深入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普及英语和培养英语人才,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和适应21世纪公民素质的需求。因此新世纪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教师应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思想宽广,知识渊博,有组织实践能力,能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施教,有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能不断产生优良的教学成果。只有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显然,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纵观

1、整体学历层次低

目前全国英语老师约50万,其中教师平均合格率低于65%,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约474000人,承担着约5000万初中生和769万名高中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在这些教师中,学历教育合格率初中教师为84.4%,而高中教师仅为43.8%。这组数字足以说明英语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低。

2、水平参差不齐

据调查表明,在全国各所中学里,英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高中毕业生、自学成才者、中专毕业生、改行教外语者、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等等。

3、各地区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因为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中、小学英语教师整体水平较内陆地区强。城乡相比,城里学校英语教师的素质比乡村学校的要强,这是因为乡村中学条件较差,大专生不愿去。平川与山区相比,平川的英语教师水平要高一些,山区交通不便,相对落后,英语教师流失严重。

4、普遍存在英语听说能力差

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从没有机会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也很少有机会与母语为英语者对话,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是大部分英语教师口头表达能力、听力差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活动,很难抽出时间进修。

5、缺乏英语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研能力

我与同行的体会,一是在外语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课堂上根据自己认定、熟悉的教学方法来授课,不注重系统的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而非交际工具来教,师生都 忙于“题海战术,无暇顾及教学理论研究;三是在许多中学中,图书室缺乏有关中外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因此中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外语教学法理论素养及研究的能力。

6、知识单一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大多知识单一。由于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等没有很好突出师范性,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重视英语语言知识,忽视对目标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和风俗习惯的全面了解,忽视对语言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了解,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的句型操练,缺乏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活动。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令人担扰,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制定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一,在全国高考英语试题中加上听力测试,以引起广大师生在平时英语教学中对听力的足够重视;其二,保证国家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招生生源的质量,保证优秀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充当中学教师,这样,中学英语师资情况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三,改革师范类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比如设置音乐、美术、电脑、外语教学法理论研究,中外文化比较及文学欣赏等课程,培养多方面素质的外语教师;其四,加强外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提高目前我国英语教师素质的一个途径。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由于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外语教学的改革、西方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进和普及,“交际法”广泛地运用,且不说学历、资历水平欠缺的英语教师需要培训,英语本科毕业生也完全有必要接受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教育、以及加强英语语言素质的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法和教学实践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除加强七项基本技能: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电脑、外语、组织教学的培训,还应具备英语教师特有的素质。

二、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第一,转变观念是前提;第二,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第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第四,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高素质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这支高素质队伍当中的一员呢?我的体会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

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具体说,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对学生应全面负责,遵纪守法,行为文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具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扎实的专业知识

一个英语教师,除了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以外,最重要应具备的素质是英语专业素质,有较强的运用英语能力的素质。也就是说,英语教师最起码应具备听、说、读、写、译的素养。英语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我国中学英语的教学原则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另外目前新教材所提倡的现代交际教学法对教师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要想胜任当今的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否则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3、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个外语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优良而正确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目前英语教学法有很多,比如视听法、听说法、认识法、交际法等。这些教学法理论依据是某些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因此,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中学英语教师只有学习这些外语教学法理论,吸取其精华,把理论与教学经验相结合,并付之于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中外文化、知识素质

目前中学使用的新初、高中英语教材具有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特点。编选的课文体裁广泛,涉及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名人传记、传统节目、卫生与体育、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社会科学、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娱乐活动、饮食文化、生态平衡、禁忌幽默、能源交通等话题,围绕这些话题的教学材料都体现了中外文化。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教材生动地展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吃透教材,对中外的人文知识和风俗习惯等有全面的了解。

下面列举高二下册中几个单元的话题和主要反映的主题思想如下:UNIT13“SATELLITES”一文了解卫星知识和用途,激发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UNIT17“LIFE IN THE FUTURE”一文展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以及节约能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总之,新教材的每一册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注重中、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渗透,这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加强修养。

5、使用电化教学能力的素质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放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同时,要求教师能制作简单的教具和操作电教音像等教学设备;懂电脑,能进行课件制作。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外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也应懂得有关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6、音、体、美、劳基本技能的素质

一个具有一定的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能的英语教师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果英语教师不具备一定劳动技术知识、也没有任何劳技的实践经验,那么英语课上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显然,一个性格外向、爱好运动、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教师易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更善于用英语进行多种形式的交际。

不难发现当今中学英语教师应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世纪日新月异的教改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就须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广大英语教师还须进行继续教育。

三、我的建议:

1、边教边学,在职进修。经常订阅各种英语读物,如:《英语世界》《21世纪报》、《英语学习》等,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多阅读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书籍,提高个人的教学理论水平;利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训练自己的听说能力,另外,可进行函授或在职进修。

2、参加外语进修班、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接受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培训。最好每年都进行培训。比如,去各地的外语学院、教师进修学院。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比如外语教研室或学科组织“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进行专题经验交流,撰写教研论文及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著书立说等等,提高教师外语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4、各校、各地区间互相交流活动。学校之间互派教师,可请水平高的教师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或地区讲优质课、示范课。

总之,我们认为教师的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思想修养,哲学修养等。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修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普通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书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

(3)《教育学》、《心理学》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

(4)郝丽红《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探索.5

(5)张维德《新世纪教师素质谈》班主任工作

(6)李先诗《素质教育对外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

(7)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8)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提纲:

一、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纵观

1、整体学历层次低

2、水平参差不齐

3、各地区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

4、普遍存在英语听说能力差

5、缺乏英语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研能力

6、知识单一

二、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

2、扎实的专业知识

3、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4、中外文化、知识素质

5、使用电化教学能力的素质

6、音、体、美、劳基本技能的素质

三、我的建议

1、 边教边学,在职进修

2、 参加外语进修班、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接受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培训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4、各校、各地区间互相交流活动

篇12: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交流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交流论文

一、加深交流,对比学习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背单词、熟读课文这些枯燥无味的过程,这些过程虽然不可或缺,但确实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乏味,如果教师不从中找出一些有趣的方法,那么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显然对学生的未来是没有益处的;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同样的汉语元素进行注入讲解,那么就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比对的乐趣,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这一点对学生是非常有益处的。

二、便于理解,利于学习

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理解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对外来说,我们并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我们周围的人大多数还是以汉语为主要的交流语言,英语是很少使用的,所以外部语言环境不是那么得天独厚。对内而言,课堂上也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许多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出现误差,学生的理解出现误差,这时如果加入汉语进行比对,那么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大为流畅,所以适当加入汉语元素可以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他们理解,利于他们的`学习。

三、注重实践,方便应用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走出世界,达到能与外人交流的目的,在课堂中,学习英语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最终必须是以实践来检验才能说英语教学是成功的,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练习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转换,熟能生巧,最后达到转换无障碍的境界,这时,我们再与其他人交流英语就可以游刃有余了,这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英语的学习在学生的总体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好英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通向未来,初中英语教学更是学生时代打下基础的开端,所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加入本国语言的文化交流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无疑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同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连续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合格的英语人才。

篇1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朝晖外国语学校 章美丹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 初中 英语教学 创造性 使用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它也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巧用、活用教材。

一 从英语课程标准出发,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课内调整:

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现行教材有些课通常由几部分组成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Ask and answer, Read and act, Read and chant,我在教学中经常适当调整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然和流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我把JEFC Book1 Lesson87中的三部分内容做了如下的调整:

(1)以Free talk的形式复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tomorrow/after Monday etc?

(2)复习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Part3, Read and chant, 进一步巩固句型。

(3)有了前面的复习和巩固,学习Part2的句型

What day is it today/tomorrow?

What do you do on …?就是水到渠成。

(4)再学习Part1中的语言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

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JEFC Book1 Unit 20

Lesson77 Part1:有关Ling Feng 和 David,Jim打篮球的情况。

Part2: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Lesson78 Part1:有关Ling Feng 和Jim玩溜溜球的情况。

Part2:句型Can you do it?

Lesson79 Part1:有关Ling Feng 和Ann放风筝。

Part2:Make a survey: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Lesson80 Part1 Part2: 语音知识。

Part3: Chant.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Part4: Ask and answer, 询问同学的个人情况

Part5:阅读。

对于这种内容安排显得凌乱的单元,我就打破了单元内部的框架,有目的地在单元内部进行调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课时

内容 Lesson77 Part2

Lesson79 Part2

Lesson80 Part3, 4, 5 复习上一课时

Lesson78 Part2 Lesson77Part1

Lesson78Part1

Lesson79Part1 复习前三课时的内容

Lesson80Part1,2

单元内部调整用 意 这些内容都是有关favourite sport

先学习Lesson77 Part2的句型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再用Lesson80 Part3的Chant进一步

巩固句型;

然后把Lesson79Part3,Lesson80Part3

的内容组合在一起,Make a survey

in group of four.

阅读Lesson80 Part5的短文,

这样,整节课都是围绕sport展开 由于第一课时内容比较多,花一定的时间复习非常有必要,所以新内容学习少一些,只学习Lesson79 Part2的句型:

Can you do it ?

Yes, I can. It’s easy.

No, I can’t. It’s too hard. 这三部份都是围绕Ling Feng跟同学一起做运动的情景,将这三部分合并进行教学,可保证生活情景的完整性. 进一步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学习语音知识

二 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以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读,轻泛读,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我经常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

1.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应运用遗忘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在平时适当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我根据用到先教,用到先学的原则,在黑板的右侧建立“Clever House”,把平时上课时学生提到或上课时用到的一些相关的单词,写到“Clever House”里边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在教JEFC Unit19 Food and Drink时,学生很想多学一些单词。在课上,学生就问我:Miss Zhang , What’s the English for “牛肉” etc . 所以我就教他们很多的课外词汇,如:pork , onion , carrot , strawberry 等。在这个单元,我每天都增加几个新单词,到本单元结束时,学生默写表示food , drink , fruit的单词,大部分同学能写30个左右,最多的一位同学竟然写了50来个,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由于这些单词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所以学生都很乐意去掌握这些单词。

2. 增加相关的阅读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有具体的要求,三级的阅读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的阅读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的阅读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虽然,在现行的英语新教材中,每单元都有2-3篇的阅读短文,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与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可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初一开始,我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每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我都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阅读材料3 - 5篇。在学了JEFC Unit19 Food and Drink之后,我就精选了三篇有关中外饮食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视眼和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如在学习了JEFC Book1 Lesson80 Part6的阅读之后,我就叫学生讨论:

Do you like sport? Why or Why not?

Who’s your favourite sport star, Why?

通过讨论,由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 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活用教材

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准备好的。尽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事先的预案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实现,因为授课之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会怎样,教师往往是估计不到的。所以,当课堂临时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活用教材。

课例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

在操练句型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中,原来学生只要求回答 My favourite sport is … 就行了。Jack 回答了 My farourite sport is roller-skating 后,Tom轻轻地说:“Me , too.”我突然想起班上有很多同学喜欢 roller skating ,就接着问:

T : How many of you like roller-skating? Hands up!

(有很多同学都举手了)

T : Many of you like roller-skating. It’s very exciting ,but it’s dangerous , please be careful .

(学生听后,就问)

S1 :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roller-skating , too ?

T : Yes, it is. But I’m not good at it.

S3 : Don’t worry . I’m good at it . I can help you .

T :(点头,微笑)Thank you very much .

师生之间的这种问答,是我原来估计不到的。通过灵活把握课堂,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师生间产生共鸣,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为英语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语学科要走向综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英语学科向外辐射的张力,为英语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在学习Christmas Day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圣诞节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尤其对许多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更是喜欢,如Jingle Bell,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上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圣诞节的一幅画,(画中白雪茫茫,可爱的雪人,一栋温馨的 house ,远处一辆麋鹿拖着的雪橇,载着笑眯眯的圣诞老人,悠悠然地来了。)创设了圣诞节的氛围。再通过圣诞老人的铃铛,把优美的歌声Jingle Bell 引入课堂,学生齐唱Jingle Bell,把圣诞气氛推向高潮。音乐是想像的翅膀,电脑多媒体营造的画面是想像的天空,通过以上的铺垫,学生已经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此时,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hristmas?已是水到渠成。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小组讨论非常热烈,为课文的引入做了很好的热身准备。最后,学生齐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结束本课。这样就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英语教学趣味盎然。

在英语教学中,有时可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功课的有些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正确处理和运用教材已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应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教材依我所需,为我所用,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8月。

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

篇14:谈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概念英语》教材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谈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概念英语》教材

近年来,高考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求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听力测试由以往的仅作参考发展到30分,占卷面总分(150分)的20%。最新高中教学大纲已提出每学期泛听40小时以上;二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掌握的词汇量翻了一番,而且要求高中阶段阅读量达到20万字以上。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考对词汇与理解能力的要求,可以适当引进了一些其它英语辅助教材,如《新概念英语》(NCE)。

《新概念英语》是一套世界闻名的英语教程。目前新版的《新概念英语》是由最初的编者――世界著名的英语教学权威L.G.Alexander与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何其莘博士合作修订。除保留原版精华外,又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增添了词汇表、课文注释、练习讲解和课文的参考译文,并且用新课文取代了过时的课文,配上了全新的练习和插图,内容上也更加简洁精炼。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NCE来帮助我们提高英语水平呢?结合这套教材的自身特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NCE作为泛读教材,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及信息的储备。NCE文章数量众多,(第一册内容过于简单,可略去,由第二册入手,第二册96篇,第三册60篇,第四册60篇,共计文章220篇。)涉及面广,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建筑、科技、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内容丰富多彩,且各册都有其独到之处:第二册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第三册篇幅变长,夹叙夹议;第四册则发表见解,阐明观点。对思维活跃的中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外或教师上课之前抽出时间阅读文章,了解信息,既轻松又有益。

第二,注意词汇与短语,扩大词汇量。NCE教材有自己的一套词汇,从课文后“生词与短语”一栏中选出生词,逐步掌握。突出的特点是,一些常用词汇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已出现,学习新概念可使这些单词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如“possession”一词在SEFC2BL67出现,而在NCE2L44中也被列为生词,并且扩展了词组“in one’s possession”“为……所有”。再如 “charge”一词在SEFC2BL70 中出现,意为“(n.)费用、(v.)要求收费”,在NCE2L70“Red for Danger” 中表现为“冲上去”,且有短语“charge at……”“向……攻击”。这类例子还有很多。两套教材词汇交叉出现,多次反复,利于记忆生词。而且,NCE中有些单词由人教版课本中学过的单词变化延伸而成,如NCE2L53 “Hot Snake” 一文中有“remains”一词,在已掌握 “remain”“保留”之意后记忆“遗迹、残余”,较为容易。所以,积极主动地去记忆NCE上的生词,可较快地增加词汇量。

第三,选择部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背诵。通过背诵来培养正确的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这不仅在理论上早已得到论证,而且有不少实例。英语专家陈琳说:“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他特别提到“板桥(郑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一代宗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又如著名学者许国璋,也曾提到在嘉兴秀城中学学习外语时,梦中背诵《西方民间故事》,在学习《英美文化入门》时,“长篇朗读名篇,易懂之段时背时读。”英语逐渐入门。在NCE教材中有不少文章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如“Football or Polo”、 “A Wet Night” 、“The Best Art Critics” 等,有些则幽默诙谐,令人难忘,如“Quick Work”、 “Reward for Virtue” 、“In or Out?”等。这些文章无论从内容还是篇幅考虑,都适合我们背诵。可以挤出小块的时间读熟背出。需要注意的是,背诵之前,应先对背诵的内容进行精析和精听,借助课文注释和译文,在完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时,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思考,心领神会。这样才不至于因心不在焉而浪费时间,或背诵时东拼西凑,漏洞百出。同时,也只有准确的记忆才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语感,使我们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思路连贯畅通,绵延不绝。

在英语学习上不太得法的同学,可试着去做。当然,也可以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学习《新概念英语》的好方法。无论如何,好教材+好方法=成效。

(发表于《湖州二中报》第28期)

篇15: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hebang.sosoo.net/new_page_10.htm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 张连仲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篇16:中学英语新旧教材之差异(转摘)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南涧镇中学 Zedney

摘 要: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和Go for It!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外国出版集团合作编写的两套初中英语教科书。本文从编写教科书的依据、语言差异、课本结构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就两套教科书的异同作些分析比较。掌握新旧两套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结构,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使用新教科书(Go for it!)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语言目标,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任务型学习

导 言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即所谓的旧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本修订版)》,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而成的教科书,供初中三年学习英语者使用。Go for it!新教材,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础上,与之合作改编而成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的系列教材之一,供七到九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使用。

无论是在《教学大纲》中,还是在《课程标准》中,他们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即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简述一下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和Go for it!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编写的依据不同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育部20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旨在更加有利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加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Go for it!(新目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国家教育部20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础上,与其合作改编而成的教科书。全书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二、语言差异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而Go for it!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教材进行改编而成的。也就说,两套教科书存在着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的差异。这两种语言的差异首先存在于语音方面,比如glass,英国英语读〔glB:s〕,而美国英语则读〔glAs〕;shop英国英语读〔FRp〕而美国英语读〔FBp〕;英国英语读dollar〔5dRl[〕,而美国英语则读〔5dBl[r〕。其次、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也体现于单词拼写方面,比如英国英语拼colour,metre和honour,而美国英语则拼color,meter和honor。第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语表达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英国英语中“电梯”是lift,而美国英语则是elevator;“地铁”英国英语是underground,美国英语则说subway;“中学”英国英语说middle school,美国英语则说high school。第四、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意方面也不一样,比如freight英国英语表达的是(船运的)货物;美国英语则表示(水、陆、空运输的)货物;英国英语说一批邮件是post,美国英语则说mail。第五、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法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英国英语问“Have you (got) a pencil?”,回答“Yes, I have.或 No, I haven’t.”,美国英语则问“Do you have (got)a pencil?”,回答“Yes, I do.或 No, I don’t.”。当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音、词汇、拼写语法等方面存在着的这些不同并不重要,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他们就是同一种语言-英语。

三、课本结构不同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学生用书的每个单元(unit)由四课书组成,其中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以复习归纳为主的。课本后面附有“课文注释”、“发音和拼写”、“语法”、“各单元单词和习惯用语”、“词汇表”和“不规则动词表”以及一些补充阅读材料。

Go for it! 学生用书的每个单元都是由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组成,Section A 是基本的语言内容,Section B 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供学生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七年级上册还编写了预备篇(Starter),预备篇包括6个单元,内容为26个英文字母和基本日常用语,让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使用。课文后面提供了“Additional Material”供学生复习使用,也可以平时教学时使用;有些“games”复习时使用;有“Vocab-Builder ”,让学生写出每个单元学过的单词;有“Pronunciation Table ”、“各单元单词和习惯用语”、“Vocabulary Index”和“Name List”。

四、教学方法不同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是一套以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为主的教科书。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就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让学习者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是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因此,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在各个单元中安排了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交际教学法的目标而进行的。 Go for it! 则是一套任务型语言教学贯穿于始终的教科书。任务型语言教学被认为是“one particular development within the broader ‘communicative approach’”。教师不仅要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学生也用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方法来完成任务 - 学习语言知识,教和学都是在若干个不同任务的安排和完成中进行的。

总之,我认为新教科书(Go for it!)的编排更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教师要会朝着明确的目标 - 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语言知识 - 安排好各种教学任务和活动;学生也要会自觉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教师安排的任务和活动可能由学习者个体来完成,而更多教学活动和任务则将会由集体共同来完成和执行,并且是在相互比赛、相互评比中执行的。新教科书的编排注重了学习者的自由、个人选择,通过启发创造性、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个性、体现人的价值,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语言,在学习中玩的教育新理念。

参考书目: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新目标)》 七年级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学生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理论》 云南教育出版社

篇17:新世纪 新理念 新途径----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趋势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与思考

新课程带来教育文化(学校文化)的改变

l 国际背景:各国共同关注六个方面:

1. 公民责任

2. 个性发展和生存能力

3. 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

4. 合作与团队精神

5. 信息素养

6. 国际视野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l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改目标(二)

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与时俱进的外语教学思想

l 改革和传承的关系,成绩与问题(历史、辨证地看待外语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l 母语、二语和外语教育

l 外语学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l 语言能力与知识的辨证关系

l 外语教育是系统工程(政策设计、管理体制、教学实施、评价改革互相匹配)

l 改革是渐进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Some key concepts(主要理念):

1. Learner’s development ( 人的全面发展)

– the three stages of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ment:

- structural (behaviorism)

- functional and notional (social-linguistics)

- humanistic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多元智能开发1Linguistic 语言智能

2Logical-mathematical 逻辑数理

3Musical 音乐感觉

4Spatial 空间关系

5Kinesthetic 运动感觉

6Interpersonal 人际关系

7Intrapersonal 自我控制

3 Learner-centered Language Learning(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学习) What’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体系与语用功能)

roles of language

roles of the learner

roles of the teacher: facilitator, guide, helper...

roles of the textbook and other resources

Roles of the learner

l Motivated learner(内在动力的学习者)

l efficient doer(有效率的做事者)

l active thinker(积极的思索者)

l proficient communicator(高水平的交际者)

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

learning for the test or learning to develop language ability

5 integrative learning(综合与融合)

integration of skills, of knowledge, of subjects

6 co-operation &interaction(合作与交互)

7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评估与评价) 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构成

l 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五条构成因素:

–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语言知识与功能)

– language skills(语言技能)

–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策略)

– cultural awareness(文化意识)

– positive attitude to learning(情感)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l 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高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21世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发展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供多样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选择性的基础,而课程的选择性是学生个性与潜能发展的前提。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要关心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共同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学会选择,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并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能力

l 高中英语课程要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l 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l 高中英语课程要努力完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要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不断进取,达到自己的预定的目标。

设计思路

n 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

n 第二、五、七级为关键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n 第三、四、六级为三个关键级别之间的过渡级,其目的是指导各层次的教学,同时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提供了依据。

n 第八、九级为较高要求,供有潜力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九级目标体系示意图

高中英语课程结构

l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的设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五级为基础,通过理解与表达等综合性英语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形成英语的共同基础。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

l 必修课程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需用10个教学周完成,10个教学周为一个教学段,两个教学段为一个学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部分或全部的必修学分,但要经过正式的考核,考核合格才可以免修。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的其它选修课程。

英语选修课

l 英语选修课程分为顺序选修课程(1)和任意选修课程(2)两大类。顺序选修课程是在英语七级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达到八级和九级的课程。顺序选修课程共有六个模块,学生按顺序选修。任意选修课允许学生在高中阶段任意选择,没有顺序要求。任意选修课有三个系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应用类和欣赏类。

高中学生英语能力发展重点

l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交际需求,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 人际交往中得体的使用英语

– 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

– 用英语思维

七级综合语言能力指标

l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事务通知、邀请信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地表达。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综合语言能力指标

l 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定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级综合语言能力指标

l 能独立、自主地规划并实施学习任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七级阅读

1.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3.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 义;

4.能够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50000词以上。

Reading abilities

l People read with purpose(s)---Meaningful reading: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 processing)

Reading for living (immediate needs, job oriented)(工具性阅读)

Reading for pleasure & appreciation (cultivation)(人文性阅读)

Reading for self-improv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ding as self-controlled

decoding activity

l For decoding, we need to:

---Develop a different way or approach of thinking & logical reasoning

---understand Culture behind language

---develop Reading strategies

Quality and quantity

READING NOT FOR THE LANGUAGE, BUT BEYOND THE LANGUAGE

Reading skills

l Extract main ideas

l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l Understanding text organisation

l Predicting

l Inferring

Reading skills

l Dealing with unfamiliar words

l Understanding complex sentences

l Understanding writer’s style

l Evaluating the text

l Reacting to the text

标准与教学资源

l 标准对教学资源开发和选用的指导与限定作用

l 教材多样化和教学资源(广义上的教材)的极大丰富是发展趋势

l 教材的动态变化(不断改编)应是常态,

(传统教材的固化形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 需求)

l 教师要发展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处理和整合及开发的能力(TREATMENT) ;

How to choose teaching materials

l Students needs analysis(suitable)

l Basic TEFL concepts & principles (as reflected in design of the textbook:content-based,inter-disciplinary,eclectic approach)

l availability of textbook & other resources

l teachable or operational ?(easy to use)

l Test & assessment considerations

l other consideration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1-4

l NEW! 2002

l From Neil J. Anderson

l ACTIVE methodology

l Students increase their reading skills, vocabulary, and reading fluency.

ACTIVE Reading

A: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l Ask questions

l Look at photographs

l Make predictions

l Look for important words

A Reading Exercise

The procedure is actually quite simple. First you arrange th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Of course, one pile may be sufficient, depending on how much there is to do. If you have to go somewhere else due to lack of facilities, that is the next step. It is important to do things in sequence, and not to overdo them. That is, it is better to do a few things at once than too many. In the short run this may not seem important, but complications can easily arise. A mistake can be expensive as well. At first the procedure will seem complicated. Soon, however, it will become another facet of life. After the procedure is completed, one arranges th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roups again. Then they can be put in their appropriate places. Eventually they will be used once more, and the cycle will have to be repeated.

Check with the questions

Vocabulary. The following words all appear in the reading passage. What are their antonyms?

different 2) expensive 3) complicated 4) appropriate

Comprehension.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below.

Is the procedure difficult?

Why is it better to do only a few things at once?

What happens after the procedure is completed?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Reading Exercise - Feedback

Did the reading exercise work well? Why? Why not?

l There was no attempt to activate background knowledge

l There was no reason for reading

l Context was lacking, and the topic was uninteresting anyway

l The vocabulary exercises tested existing knowledge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topic (you may have known the answers, but you couldn’t have used context to figure them out)

l The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 either could be done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passage (i.e. they were meaningless)

– or couldn’t be done at all because there wasn’t enough supporting context

Activa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Quotations from 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1999)

Schema Theory…

“suggests) that our knowledge and expectations about the world will strongly affect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new information by providing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at new information might fit.”

“It seems clear… that for lower proficiency students at least, pre-reading tasks designed to help them apply what they already know about a subject can help significantl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e-reading instruction

Five important purposes:

l Helps students acces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at can facilitate subsequent reading

l Provides specific information needed for successful comprehension

l Stimulates student interest

l Sets up student expectations

l Models strategies that students can later use on their own.

From William Grabe and Fredericka L. Stoller,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3rd Edition, edited by Marianne Celce-Murcia (2001)

Inferring and Predicting

l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is stor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n Mary heard the ice-cream van coming down the street, she ran into her room, locked the door and hid her piggy bank.

1. How old do you think Mary is ?

2. Why did she lock the door ?

3.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next ?

C: Cultivate Vocabulary

l Guess meaning from context

l Analysis of word structure

l Practice words

l Use the dictionary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Reading

“Vocabulary is the fuel that ignites the fire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what one reads (William Grabe)”

“Many second language readers cite ‘lack of adequate vocabulary…as one of the obstacles to text comprehension’ (Levine and Reeves, 1990, p. 37).”

“Readers cannot develop all their vocabulary skills overnight. The vocabulary workouts need to be part of an overall reading improvement program.”

From Neil Anderson,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1999)

Integrating Vocabulary Instruction

Carefully control the vocabulary presented in written texts.

Discuss unfamiliar vocabulary as it naturally comes up.

Teach vocabulary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language activities, e.g.:

– provide essential vocabulary before a reading passage

– engage in vocabulary exercises after a reading passage, e.g.:

l guessing from context

l reinforcement exercises in fresh contexts

Using Context to Guess Vocabulary

It was break time. The children were bleebing all over the playground.

Look at the unknown word and decide its part of speech.

Look at the clause or sentence, and figure out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other words around it.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use or sentence and other clauses or sentences around it.

Use knowledge from 1-3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heck that your guess is correct:

a) Is the part of speech of your gues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word?

b) Replace the word with your guess – does the sentence make sense?

c) Use your dictionary to check.

Guessing the vocabulary from context

A country girl was walking along the snerd with a roggle of milk on her head. She began saying to herself, “The money for which I will sell this milk will make me enough money to increase my trund of eggs to three hundred. These eggs will produce the same number of chickens, and I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 chickens for a large wunk of money. Before long, I will have enough money to live a rich and fallentious life. All the young men will want to marry me. But I will refuse them all with a ribble of the head - like this…..”

And as she ribbled her head, the roggle fell to the ground and all the milk ran in a white stream along the snerd, carrying her plans with it.

Guessing the vocabulary from context

based on Teach English by Adrian Doff

A country girl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with a can of milk on her head. She began saying to herself, “The money for which I will sell this milk will make me enough money to increase my stock of eggs to three hundred. These eggs will produce the same number of chickens, and I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 chickens for a large sum of money. Before long, I will have enough money to live a rich and luxurious life. All the young men will want to marry me. But I will refuse them all with a shake of the head - like this…..”

And as she shook her head, the can fell to the ground and all the milk ran in a white stream along the road, carrying her plans with it.

T: Teach for Comprehension

l Question the author

l Create graphic organizers and timelines

l Summarize the passage

l Distinguishing among main ideas, supporting ideas, details

Teaching Comprehen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Meaning is reached when the reader integrates personal background knowledge, purpose for read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the text to get meaning. Teachers facilitate the process by teaching learners how to do this.” Neil Anderson,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1999)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when students are reading what they want to read, or at least what they see some good reason to read” D. E. Eskey

How do we give students reasons to read?

Stimulate interest through pre-reading activities

Ensure texts are interesting

Set clear tasks designed to develop specific reading skills

I: Increase Reading Fluency

l Read in chunks

l Repeat the reading

l Keep time

l A balance btw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reading rat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V: Verify Reading Strategies

l Identify the strategy

l Practice the strategy

----teaching readers how to use strategies should be a prime consideration in the reading classroom

Five points for strategy training

l Explain and discuss with students what are str;

l Teacher modeling strategic reading behavior;

l Ss think aloud while practicing targeted str;

l Classroom discussion;

l Sustained content area for the course to enable students focus on str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E: Evaluate Progress

l Use self-checklists

l Keep a reading log

l Record reading rate

l Create a rate and comprehension graph

Ways of evaluation-a multi angle view of reading progress

l Reading progress records

l Discussion with students

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placement test, in –class reading quizzes, exams)

l Qualitative assessment (assessment on Ss responses to strategy awareness, observation,

l S’s self-reflection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Unit Walkthrough

Book 2, Unit 1:

Eat Chocolate - It Might Be Good for You!

l Sixteen thematically-organized units per book

l Ten pages per unit

l Two chapters per unit

l 60-90 minutes worth of material per chapter

Some unit titles for B1

l Food and health

l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l Money and budgets

l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l Technology

l Sports and games

l Wonders of the world

l Growing older

l Sleep and dreams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Pre-reading

Getting Ready

To activate learners’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its theme, each unit opens with a visual prompt

and simple discussion questions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Pre-reading

Before You Read

l activates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reading topic

l introduces new vocabulary before the reading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Pre-reading

Reading Skill box

presents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which are practiced during the reading stage, to enable learners to read more fluently and effectively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While-reading

l All reading passages

include line numbers

and footnote markers for convenience.

l Footnotes contain references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s, specific vocabulary items, pronunciation, and more.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Post-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 series of questions, using a variety of task types, checks learners’ awareness of comprehension.

Vocabulary Comprehension

A two-part section ensures that learners cultivate a rich, high-frequency vocabulary through focused practice exercises.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Post-reading

Vocabulary Skill box

Provides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strategies that enable learners to learn, comprehend, and use new vocabulary

Think About It

Four discussion questions allow learners to share ideas, opinion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about the reading topic with classmates.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Chapter 2

Chapter 2 follows the same basic format as Chapter 1.

The second reading encourages learners to look at the unit them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End of Unit

What Do You Think?

End-of-unit discussion questions allow learners to share opinions and ideas the unit topic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Real-Life Skill

Uses authentic contexts to develop learners’ knowledge of how to read different text types more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practice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Appendices

l Reading Fluency Chart

Learners record and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reading fluency

l Reading Comprehension Chart

Learners record their results from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s, allowing ongoing evaluation of progress

l Vocabulary Index

l Skills Glossary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Components and Availability

Text

Teacher’s

Manual

Audio CD

Audio Tape

Book 1 - Sept.13, 2002

Book 2 - Feb. 15, 2002 (KDC)

Book 3 - May 17, 2002

Book 4 - August 16, 2002

相关专题 英语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