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论文

杀死时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浅谈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杀死时间”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浅谈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论文(共11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浅谈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论文

浅谈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论文

摘 要: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raining.It is blowing.

这两句中的it究竟具体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而中国人只简单地说“刮风了,下雨了”就可以了,是个无主句,至于主语是什么,用不着提。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

这类汉语句子的泛指性很强,类似警句格言,大多数不用主语,然而译成英文时却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补上适当的主语,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 汉英转换时确定主语的手段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其主语也存在各种差异。英语句子要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谓语为核心,不管什么样的`句型都少不了SV,少不了主语。而且,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当。汉语句子中主语则有多种选择,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汉语的主语除了名词之外,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主谓结构等都能作主语。这种种不同就使得汉英翻译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手段:

2.1补充主语

汉语有不少无主句,正如王力先生所言,“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所以,对汉语无主句的英译常常要其物色一个恰当的主语。例如:

(6)出太阳了。The sun is rising.

(7)累得我走不动了。I am too tired to walk on.

2.2转换主语

主语的选择和转换在汉译英中极为重要,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汉语原句中的主语不能直接与译文的主语相对应,这时就需要转换原句中主语,然后再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在句式上进行调整。例如:

(10)经检查,产品质量合格。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was up to specification.

另外,汉语句子的主语一般只使用“人称”名词,而在英语中“物称主语”则比较普遍,所以,汉语的“人称主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转换成英语的“物称主语”。例如:

(11)职责所在,我不能临阵脱逃。

My duty forbids me to fly from danger.

以上各个主语的确定,有的是为了译文行文结构上安排的方便,有的是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概念,而有的则是使句子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总之,选择主语除了受原句总体意义框架的制约之外,不要忽视句中任何一个词语或成分用来作英语句子主语的可能性。

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种种差别,以及对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手段,我们试图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确定最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主语,因为主语问题的处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马秉义.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外国语,1995(5).

[4]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2:英汉不定式空主语的对比分析

英汉不定式空主语的对比分析

英语中的`不定式空主语受主语或宾语的控制.汉语中是否存在不定式句,控制理论是否适合汉语的句式,汉语中的不定式空主语是否也要受到控制,文章就这些问题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发现在汉语中也有定式句和不定式句之分,不定式空主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要受到控制,不过在英语中不定式空主语要在句法层面上受到严格控制,而在汉语中不定式空主语在逻辑层面上受到控制.

作 者:武瑞丰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2) 分类号:H314 关键词:控制语   控制   不定式   不定式空主语  

篇3:英汉称谓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称谓语对比与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作 者:郭娟 覃芳芳 GUO Juan QIN Fang-fang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刊 名:平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称谓语   对比   翻译  

篇4:英汉语词汇对比与差异

英汉语词汇对比与差异

一、词文化差异的对比和分析 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以下从这几方面来探讨文化的差异和内涵.

作 者:刘玲  作者单位:江西赣南师范学院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5:浅析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浅析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英汉成语 对比比较 文化

论文摘要:成语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对比和比较英汉成语、习语的异同,探究其在语言结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方面的表现,探讨英汉成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较,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部分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行区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来源出处

英汉成语的来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来源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

1、生活方面

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为主的文化,所以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相对多得多。

来自航海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汉语中“一帆风顺”、“同舟共济”等。由于西方的航海业发达,而中国长期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航海业并不发达,所以这方面的成语英语要比汉语多很多。

来自商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汉语中有“奇货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来自商业方面的汉语成语大多含有贬义的色彩。

来自军事方面的成语:英语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汉语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汉语中的相关成语大多和历史故事有关。

2、来自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语中的成语大量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腊罗马神话等;汉语中的成语多来源于古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3、来源于宗教中的成语。英语中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圣经》,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汉语中的相关成语主要来自佛教,如“五体投地”、“回头是岸”等。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体相同,英汉成语在来源的几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个来源的具体表现上则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来源分析方面,英汉成语表现为数量上的必然差别,这也是两种语言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成语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结构和表现形式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结构都相对稳定,一般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示的是独特的意义,用简单通俗的话表示深刻的道理。两者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具体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从成语的外部特征来看,汉语中的成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96%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语。而英语中的成语则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结构相对灵活。

(三)成语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对对称之美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指汉语成语的字数和结构,还指成语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且中国人喜欢偶数,四字格的语言形式体现了汉民族“以偶为佳”的心理,以及汉语和汉文化庄重典雅的特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正统思想,使得由《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非常之多,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国重视儒家思想的特质。当然,根据上面提到的成语来源,还有一定数量的成语体现了中国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而在英国,航海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是与航海业相关的,体现了当时丰富的航海文化;英国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故英语成语中有不少是来自《圣经》和基督教的。另外,还有一些反应古时候中西方不同政治体制的成语。英国历史上教皇和国王互相统治国家,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几乎没有停止过,所以反应这种斗争的成语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产生的相关成语有“为富不仁”“官官相卫”等。

二、原因探究

英汉成语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原因:

(一)从成语的源头可以一窥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使得成语的来源大不相同。其次,宗教信仰也是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督教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导致了英汉成语的另一个显著差异。再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语的产生。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成语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篇6:从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角度浅析介词的静态与动态转换

从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角度浅析介词的静态与动态转换

从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角度浅析介词的静态与动态转换

文/叶 扬

摘 要: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出发,分析在翻译中介词的静态和动态如何转换。

关键词:英语语言;介词;静态与动态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写作文和翻译时,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写出来的句子句式比较单一,很地道的听和读的大量输入并没有在说和写的输出时有明显体现。在我看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区别。语言学家称“英语是介词的语言”,由此可见介词在英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因此通过英汉介词的对比与翻译可以很好地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而加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虽然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两种语言均有介词类,所以有共通的地方可供我们进行英汉对比研究分析。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urmen统计,英语介词有280个之多,介词既可以用来引导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又可以替代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在句中充当各种状语、定语和表语,表达出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很多含义,因此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英汉语言对比和翻译的方面分析介词的静态与动态转换。

一、介词的静态与动态划分

介词可以按照多种类型分类。例如,可以根据介词形态将介词分为单元介词、双元介词和多元介词,可以根据介词在句中的位置分为前置介词、后置介词以及框式介词,也可以按照介词的意义将介词分为表示空间位置、原因、结果、方法等意义的介词。还可以从介词所表达的事物或状态间的动静关系将介词分为静态介词、动态介词和动静态介词。

静态介词即表示事物处于静止状态的介词,其中有表示时空位置的静态介词,如inside,above,below等,也有表示抽象关系的静态介词,如becauseof,but,except等。动态介词是指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介词,例如表示空间动态的介词,如into,onto,out of等。

二、介词的静态与动态转换

英语常常用介词取代动词,即以“静”代“动”。所谓“静态介词”和“动态介词”并非由介词本身的特点进行划分,更多的是通过介词的使用对两种语言所产生的总体语言特点进行划分。

英语介词的使用也丰富了英语文学,使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作品成为经典。例如,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莱的讽刺小说《名利场》第一章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我的译文:当时我们这世纪刚开始了十几年。在一个六月里晴朗的早上,威克大街上的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肥胖的车夫戴着假发和三角帽,马车的速度在四里一小时。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我将“in its teens”译作“开始了十几年”,即将“in”译作了“开始”,这是将英语中的时间介词译为汉语动词。作者不用“start”或是“begin”这类含有“开始”意义的实义动词而选用介词,可以看出介词的使用非常广泛且灵活,也体现了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其次,我将“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中的介词短语译为动作作谓语“套着雪亮的马具”,“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同样译作“戴着假发和三角帽”,这两处都是由英语介词短语转换成汉语的动词短语。再次,在我的译文中我将介词短语“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译作“马车的速度在四里一小时。”句中虽然没有出现动词,但是主谓结构已经呈现出动态的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和汉语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性,例如介词。英汉介词虽然在句子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对句意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介词分为静态介词、动态介词和静动态介词,且每个介词的特性并不固定,需放入具体情境中考虑。在日常阅读与翻译过程中,英语介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体现了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介词在表意时词性的不同,让我们对这两种介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转化思维,进而加深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英语试验121班)

篇7:静态、动态的英汉对比与翻译

静态、动态的英汉对比与翻译

静态与动态是英汉对比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一般认为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本文结合语言和翻译两方面,对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这一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 者:尹振宇 YIN Zhen-yu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3(6) 分类号:H314 关键词:静态   动态   对比   英汉翻译  

篇8:英汉习语的语义对比与文化差异

英汉习语的语义对比与文化差异

习语是语言宝库中绚丽多姿的瑰宝,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古典名著、寓言神话、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习语语义差异尤为突出.该文对英汉习语语义进行归类分析,从文化的视角探究英汉习语,准确把握习语的文化内涵,跨越文化的屏障.

作 者:吴燕琼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海峡科学 英文刊名:STRAITS SCIENCE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习语   语义   对比   文化差异   民族特性  

篇9:从主题与主语看英汉句子结构特点

从主题与主语看英汉句子结构特点

通过分析汉英主题和主语的.区别,赞成汉语属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属主语突出型语言的观点.

作 者:熊卉 XIONG Hui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5) 分类号:H085.3 关键词:主语   主题   主语突出   主题突出   句子结构  

篇10:英汉语句内点号的对比分析及在翻译中的转换

英汉语句内点号的对比分析及在翻译中的转换

英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标点符号用法大同小异,差别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句内点号.本文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对英汉语标点符号中的句内点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它们在翻译中的`转换情况.

作 者:郑桃云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055 关键词:句内点号   对比分析   翻译   转换  

篇11:英汉对比语言学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英汉对比语言学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英汉语言对比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语法以及语篇结构上的对比,探析了英汉语言差异对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了教学对策.

作 者:王静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2007 28(8) 分类号:H3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   英语写作   词义   语法   语篇结构  

相关专题 主语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