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

乌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乌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理念浅议论文

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理念浅议论文

摘要: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家不懈追求以实现的目标是:让音色具有广泛的艺术性含义,与旋律和声、节奏一样成为一种有效的音乐表现手段,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物理现象。他试图用音乐作品来表现生动逼真的感觉世界,他不愿受传统规则的约束,这就要求他以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来唤起人们想象中的世界。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不仅仅是在音乐语言上和色彩上新的突破而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真正伟大之处是把这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使之成为音乐中堪与任何伟大作品媲美的可贵宝藏。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创作

20世纪新音乐的鲜明特征是印象派音乐,可以说印象派音乐的出现,从根本上第一次动摇了自17世纪以来至19世纪的传统大小调体系为本基发展起来的音乐格局。印象派音乐与德彪西的名字联系最为紧密,而且他的创作和实践也使20世纪的音乐真正有了划时代意义的开端。

一、旋律的随意性和力求结构轮廓的模糊

德彪西这种新的创作方式在旋律上表现为:对浪漫音乐习惯使用的旋律写法一贯是敬而远之,弃之不用。扩展、反复、模进、分裂,这些人们所熟悉的旋律发展模式在他的笔下变成一些短小、且不连贯的动机结合。

二、在和声上,和弦功能被减弱,广泛应用色彩性的和弦

德彪西音乐作品的`成功,有一大半功绩归为和声手法的恰当适用,和声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用和声来渲染气氛,变换色彩;用和声来组织乐曲结构,突出内涵。他不是以大小调作为构建和声的基础,而是将和声构筑在全音阶之上,这成为德彪西音乐中的一大特色。对音响效果的讲究使德彪西不断进行各种音列组合的尝试,如在各类和弦上加入附加音、非三度叠音和弦,全音阶和弦以及不协和和弦。

三、在曲式结构上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为原则

德彪西音乐的曲式结构另辟蹊径。对传统的曲式原则与规范也大多不屑一顾,特别是对奏鸣曲式这种传统曲式中经典结构形式,他更表现出一幅冷漠的样子,似乎在他的音乐中根本不存在奏鸣曲式。德彪西具有对音乐结构整体把握能力,他有着大胆而又匀称,精确的结构思维方式,他的作品结构多以三部性为基础。

四、在配器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乐器所蕴藏的表现力

正如印象派绘画追求色彩与光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一样,德彪西对音响与音色的兴趣,是基于他所要表现的各种瞬间的印象。作为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对庞大的管弦乐队编制,对乐器声部的完整组合和洪亮巨大的音响效果已经失去了兴趣。相反,他对管弦乐队中那些怪异、暗淡、轻柔的音响效果却极为推崇。因此在他的管弦乐队中,追求的是各种乐器在演奏中表现出新的音响效果手法和探索各种乐器不同组合产生的新的音乐表现方式。

五、德彪西在音乐节奏方面也有很深的革新

在德彪西的大部分作品中,都闪烁着他独特个性的光辉,也包容了他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由衷赞颂。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不仅仅是在音乐语言上和色彩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他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真正伟大之处是把这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使之成为音乐中堪与任何伟大作品媲美的可贵宝藏。严格地说,以德彪西为主的印象派音乐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存在已久,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促成了他的繁荣。在浪漫主义时期,就有许多作曲家作品中带有某些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痕迹,钢琴诗人肖邦早已认志到色彩性音乐的重要性,挪威作曲家格里格那复杂、朦胧、富于色彩变幻的和声,也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风格。

参考文献:

[1] 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杨庭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 菲尔G古尔丁.古典作曲家排行榜[M].雯边,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3]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德彪西钢琴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2: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

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

论文关健词:印象主义 钢琴音乐 创作特征 演奏

论文摘要: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被视作架通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音乐发展的重要桥梁之一了解他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时于演奏者更好的论释、演奏他的作品有极其深的意义。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当时,一名叫莫奈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一反从传统宗教和神话中吸取创作题材,而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表现对象,重视给人留下的瞬问印象,而不太注重对象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这一作法与当时象证派诗人马拉美强调诗歌创作应该用扑朔迷离的语言来象征隐藏在现实生活背后的理想世界有着相似之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巴黎阁楼里新一代作曲家也在进行着,未来音乐的大胆尝试。1887年1由于德彪西的参赛作品《春天》追求鲜明的音乐色彩和丰富的感觉容量。使评委忠告他要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一这个评委首次把德彪西的作品与印象主义联系在一起。随着这种艺长潮流的发展,,气们逐渐认识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用印象主义音乐概括以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风格不再具有贬义。德西在绘画印象主义和文学象征主义的直接影响下,找到了一条摆脱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并具有更新技法和风格的创作道路。

首先在选择题材内容方面,德彪西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会题材。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考和贝多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已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达和冥思苦想;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他说一音乐是为无法表现的东西而设的。我希望他仿佛从朦胧中来又从朦胧中去“。这已成为他音乐表现的主要特征。我们在德彪西的诸多标题钢琴作品中,就能感觉到他的追求和艺术情感。《如笔月光》中花园》《水中倒影》《沉没的教堂》、《透过树间的钟声》等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嗅觉所捕捉到的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印象。

在创作的思维方式和结构处理上,德彪西认为。音乐的最终目的在于晋响与音色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应该在刻意追求使户、愉快中找到伟大的美,基于这种要求,在创作上。他不再以各种题材作合乎逻辑的组合,而是把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用响度代替展开。音乐统一的效果不是通过结构的有机组织来达到,而是通过不同部分之的相似的性质和色彩功能来获得。并利用标题的启示和象征的意境,用自由抒发的灵感似的倾诉代替传统理性。逻辑的机构形式。所以,在结构处理上显得极为自由、随意。

同时,为了达到音色和音响在色彩和气氛上的追求。促使他在和声调式旋津。节奏和节拍上对传统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井形成他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功能体系。

在和声上。他抛弃了传统和声从紧张到松驰、从不协和到协和的解决方式同时他改变不谐和音的功能。把谐和与不谐和一视同仁。他这种有个性的创作手法不仅增加了音乐的表现效果、也使传统的和声体系濒临瓦解。在组曲《几童乐园》的如《象催眠曲》当中,最后两个未解决的和弦正衬托出孩子像人梦乡的甜蜜的意境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争中平行四、五度和弦组成的伴奏,不仅使旋律更加甜美。也使乐曲更加妩媚动人。在钢琴曲《欢乐岛》的开始部份,音乐的结构在一连串的不谐和富于变化的音组合当中穿行。使音乐产生了像魔术一般的效果,同时带来了极富幻想性的音乐色彩。

在调式调性上,它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作了进一步的挖掘碑他把十二个半音分为六等份,变成六全音。在德彪西成熟的作品当中,几乎都用上了这种方法。这种调性音乐取消半音之间的依附,具有漂浮的意境。同时,他又将大量的半音阶、五声音阶及大量的三全音混合使用,加上用这些音阶构成的和声,使调性变得十分模糊。使音乐更具飘浮不定、恍恍惚惚的特点。如前奏曲《帆》中,乐曲中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并不构成刺激、紧张和重混浊的效果。而是保持了细腻,精致的特。点。不同调式音阶的井列处理形成不同的调式色彩的辉映,不同和弦时而融化、吞没,时而重聚、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景象。 在旋律方面。是由片段、零散化的新型曲调,细胞组的乐句词汇所组成。在他的钢琴曲集《意象集》中就出现了很多用零碎的短句作不对称发展的手法。

在节奏节拍上规则节奏节拍、复节奏,复节拍的使用,削弱了作品的推动力,使音乐呈现出流动松散的状态。在前奏曲《枯萎的落叶》当叶。就使用了不规则节奏节拍。使音曲呈现稀疏落叶的飘零景象。

德彪西的这些新的表现手段,像印象主义绘画只注重色彩光线,而不注重轮廓一样,成为他表现各种气氛幻觉。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段。虽然降低了和声、调试的功能性。旋律的完整歌唱性,音句结构的严谨,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清澈,雅致、简朴,自然的音乐风格。

如何用纯净、透明、淡漠、孰逸、柔和、朦胧的声音来进行光感、色彩运动感的意境描绘,是演奏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第一要素。例如,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要求声音清淡、柔和,以呈现月光下寂静的夜晚,梦幻般的世界。《水中倒影》的和弦琶声轻柔、声音层次鲜明。要求音乐的声音展示出清澈的湖水。波动涟漪的景象。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把声音控制在很好的音色当中,在运用连贯、通畅的连奏奏法的同时,要避免用任何敲击性的触键,多用手指面肉厚的部分触键,触键方向与角度可用“推”“拖”、“勾”等接近水平式的触键方法;用听觉控制下键的速度,以获得千变万化的多彩声音效果同时,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声音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并在“弱”的范围内作出丰富的层次和音色的变化。在钢琴曲《雾》、《枯萎的落叶》当中,几乎都在’‘弱’的范围区分不同音区弱的份量,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凭敏锐的内心听觉。细心倾听每一个声音。才能弹奏出微妙变幻的声音。

为了达到实现印象主义奇异的色彩效果。踏板的动用是除触键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除了我们平时用到的根据和声换踏板、根据低音换踏板、根据节奏换踏板的知识外,还可以利用中间持续音的踏板、弱音踏板等例如。在德彪西前奏曲《帆》中。由于乐曲很多地方都建立在全音阶的基础上。为了不产生使用延音踏板所造成的混乱效果,使用中间持续踏板将会给乐曲带来一种奇妙的润色效果。弱音踏板在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曲中用得非常多,但要注意并非要求PPS处才用弱音踏板。而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音色武器来使用。钢琴曲《月光》,乐曲一展开,音乐在宁静的气氛中开始。这时可先踩下弱音踏板,来表现月光浮动的奇异的景象。所以踏板对于造成印象派所特有轻盈柔和的印象有极大的作用。

弹奏印象派作品还有一大难题就是要达到必需的节奏伸缩性,但是它的节奏处理必须与揭示各主题的内容联系起来。绝不能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频繁的加快或者说渐慢,应当认真按谱面上的注解进行演奏。使缓急奏法能自然的表现出色彩的变化。例如。在《月光》第十五小节起,lempa。ru―halo应当从容而不拖杳,逐渐活泼又不急促的情绪当中弹出自然进行的细微速度变化即可。

总之,印象主义音乐虽然脱离社会题材,放弃了和声功能和逻辑的结构,使音乐缺少了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以飘逸,风唯的独特风格把人带到大自然的水、风,空气中,领略独特的艺术享受,并在钢琴音乐表现上。为钢琴演奏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演奏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篇3:电影《成吉思汗》的音乐创作特点论文

电影《成吉思汗》的音乐创作特点论文

[摘要]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这门视听艺术中声音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对电影语言的立体化呈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创作中,主要运用了主调音乐的写作手法,突出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及贯穿作用,复调艺术手法丰富多样的运用,与影片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影 音乐创作 民族

一、电影《成吉思汗》中的音乐特征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其音乐的构成方式也基本成型定位。贯穿影片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高度概括电影作品语境的主题歌、对影片故事情节做渲染的场景音乐以及强调影片中环境真实性的背景音乐,它们作为电影音乐的构成元素,运用自身相互不同的音乐特点,来完成与影片的交融渗透,使影片在视听的角度上达到完美的结合。

1、旋律特征

在电影《成吉思汗》的音乐创作中,由于成吉思汗是这部电影的中心人物,所以使得成吉思汗主题音乐成为贯穿于电影《成吉思汗》中的核心音乐。而作为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性主题音乐一女性化主题音乐,也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得到展现,具有鲜明的形象塑造作用。

在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创作中,主要运用了主调音乐的写作手法,突出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及贯穿作用。主调音乐可以称之为“发展的变奏”风格。这意味着,在通过主题基本动机的变奏而产生的一系列动机型中必然存在着“发展”、“成长”相类似的东西。WwW.133229.COM因此,成吉思汗主题音乐是电影《成吉思汗》最重要的核心,其它音乐都是支持和围绕这一主题的组成部分。由于在影片中,每一次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出现所需要的影片背景不同。所以在旋律音调、和声织体及配器色彩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主题音乐的旋律特点并没有改变。成吉思汗主题音乐是随着影片中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及日趋成熟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在电影《成吉思汗》的音乐创作中,衬托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发展的另一个主题音乐――女性化主题音乐,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认为成吉思汗母亲的主题音乐和成吉思汗妃子那木伦的主题音乐都来自于相同的主题旋律动机,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特点,所以这一带有女性化特征的主题音乐也加强了影片民族的风格特点。女性化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共出现了五次。其中有两次是作为成吉思汗母亲的主题音乐而出现的,有三次是作为成吉思汗妃子那木伦的主题音乐而出现的`。五次女性化主题音乐的出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衬托发展,同时与影片故事情节融为一体。

2、多声部技法

在《成吉思汗》电影音乐中,复调艺术手法丰富多样的运用,与影片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作曲家在描写成吉思汗的妃子――那木伦的心里变化时用了这种作曲手法,恰当地刻画出那木伦的心里波动,运用了固定音型式、长音衬腔式、模仿等复调写作手法,来刻画那木伦的漂亮、聪慧形象。为了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作曲家运用了模仿写作手法进行音乐陈述等等。另外,多种和弦结构形态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影片中的音乐色彩。和弦结构主要以三度叠置的三和弦、七和弦为主,遵循着传统音乐的和声基础: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也出现于作品之中,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低声部与高声部急促的旋律、节奏,形象地刻画出成吉思汗驰赶八匹黄骡马的惊险场面冲声部主持续音的长时间稳定演奏,则表现出成吉思汗沉着的心里状态。为了营造人物复杂的心里活动,运用了多调性这一作曲手法。使音乐具有多重的和声音响效果,恰当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心里活动。

导演运用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主题音乐动机――成吉思汗主题音乐来贯穿这部影片。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在影片中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而进行不同的变形和展开,其中女性化主题音乐也随着成吉思汗主题音乐进行着不同的展开,以适宜影片剧情的发展。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成吉思汗的少年时,简洁、清淡的音乐感觉,表现出成吉思汗年少、活泼的性格特征,音乐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随着成吉思汗经历的坎坷变化,直到最终成为蒙古大汗。其主题音乐也经历了活泼、忍耐、机智、勇敢、辉煌的特点变化。其中,女性化主题音乐代表着成吉思汗身边两个重要的女性人物――成吉思汗的母亲和妃子,她们对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成为蒙古大汗的历史事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女性化主题始终依附于成吉思汗主题的左右,协助成吉思汗完成大业。

二、电影中的民族特点

1、创作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主题

电影中绝大多数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导演根据影片中人物角色及地位的需要,对于电影中人物主题音乐的构思进行了仔细地斟酌。由于成吉思汗是这部电影的中心人物,所以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十次。运用了主调音乐写作手法,突出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及贯穿作用。影片中,所需音乐的影片背景不同,成吉思汗主题音乐也略有不同,但主题音乐的旋律特点并没有改变。成吉思汗主题音乐是随着影片中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及日趋成熟的心理的背景变化而变化。成吉思汗母亲的主题音乐和成吉思汗妃子那木伦的主题音乐都来自于相同的主题旋律动机。并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特点,而这一带有女性化特征的主题音乐也对影片民族风格特点的流露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采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和体裁形式

片头曲《象初升的太阳》。莫尔吉胡根据蒙古族古宴歌《象初升的太阳》改编而成,作品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风格特点,是以蒙古族多声部民歌形式――潮尔哆为音乐体裁出现的,由著名的蒙古族一代歌王哈扎布先生领唱。婚礼歌舞曲的运用上,成吉思汗与勃尔帖的婚礼歌舞曲:莫尔吉胡在音乐中充分运用了蒙古族婚礼的题材,创作了带有鲜明蒙古族风格特点的婚礼歌舞音乐。

篇4:钢琴音乐艺术特点探析论文

钢琴音乐艺术特点探析论文

一、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

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音乐作品都围绕其中某一声部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声部属于高音部,其它声部则以和声或者是伴奏的形式做衬托作用。主调音乐的特点是音乐旋律较为简单,创作者感情的表达较为明显,听众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并了解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声虽然只起到衬托作用,但却是主调音乐创作的基础,对音乐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从最开始的《和平进行曲》到萧友梅的《哀悼引》,到新中国和成立后王建中创作的《梅花三弄》、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等都是典型的主调音乐,创作者以民族化的创作手法,将以五声音阶为主干的七声音阶旋律同三声音阶旋律相结合,运用婉转多变的节奏凸显出作曲家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眷念,音乐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幕幕美如诗画般的自然风景,各种音乐元素的转换使得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有致。

二、音乐以民歌、古曲、戏曲为创作素材

中国优秀的作曲家充分挖掘并利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不仅发展了音乐的民族化,给民族音乐赋予的新的内涵与精髓,也为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由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改变而成的钢琴音乐,不仅在音乐素材上与传统音乐极为贴近,在音乐结构上也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编曲方式,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王建中的《军民大生产》就是由同名歌曲改编而来,它的创作原型是陇东民歌《推炒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也改编自同民歌曲,它的创作原型是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与《女孩担水》;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改编自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后期不少备受好评的钢琴音乐如《兰花花》、《正月新春》、《解放区的天》都是以陕北民歌为创作素材,刘庄的《钢琴变奏曲》、尚德义的《喜丰年》、崔世光的《山东民俗组曲》等都是以东北民歌为创作基调。这些根据多地民风民俗改变而成的钢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作品的原貌,在延续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也赋予了这些音乐新的含义。

三、钢琴音乐模仿民族乐器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是以中国长达几千年的音乐沉淀为基础,创作者对中国民间乐器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对传统乐器的模仿逐渐成为了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中国钢琴音乐作曲家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的音色,使得钢琴音乐拥有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韵味与意境。《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就是模仿的弹拨乐器,作曲家通过钢琴不同的表现手法在钢琴音乐中再现了古琴声,曲中分别用钢琴的琵音、依音、和旋模仿古琴的单散音、滚拂散音、复散音,在音乐中听众可以感受到古琴带来的空旷之感;《冀北笛音》则是模仿的吹拉乐器,创作者同样通过钢琴不同的演奏手段再现笛子的各种声音特点,通过钢琴的各种装饰音来模拟笛声的颤音、滑音、花舌音等,在钢琴音乐中听众可以品味到笛子所创造的飘渺悠远之感;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综合性模仿较为显著,在这首钢琴音乐中听众可以听出箫、古琴、琵琶、古筝等各种民族乐器的声音,箫声的悠远绵延、古筝乐的清晰圆润、琵琶声的慷慨激昂等都通过钢琴不同的演奏手法完好的展现出来。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模仿不仅使钢琴音乐有了不同的韵味与意境,同样对中国民间乐器的传播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旋律与和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中国钢琴音乐旋律的调式大都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就如黎英海的《蓝花花》、《采茶扑蝶》、《三十里铺》、《嘎达林海》、《绣荷包》等,这些钢琴音乐在旋律上多次用了转调,并且融入了许多地区的音乐元素,使得作品的民族化氛围更加浓烈。中国审美讲究中庸。追求神似,就如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追求意境深远,中国钢琴音乐就继承了这一审美理念,创作者内心的激昂在那线条旋律中表现得一览无余。黎英海的《夕阳箫鼓》中有一段就是用连绵起伏的大乐句线条来表现月夜的美丽,其中的伴奏选用弱音,由此同大乐句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飘渺的氛围,更加凸显了夜色的美妙。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大都选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作曲者传承了中国审美中以清丽色调表现激昂情感的思想,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五、总结

钢琴在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它在音调、音色等方面同中国传统民间乐器都有较大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具有强大表现张力的乐器赋予了中华民族音乐不一样的意蕴。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创作之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作曲家仍在通过不同的技法与手段对其进行革新,中国钢琴音乐别样的艺术特征在今后的发展中定会有不一样诠释,它对中国音乐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将更加全面。

篇5:《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特点论文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特点论文

[摘要]本文仅选用谢耿先生编著的《幼儿钢琴启蒙教程》,通过分析《幼儿钢琴教程》,总结特征及个人观点,为今后的幼儿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希望能为推广中国幼儿钢琴教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谢耿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 教学理念

一、谢耿编著《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教学理念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幼儿钢琴入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全册的教学理念对象是锁定在(3—6周岁)初步接触钢琴的学习的幼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这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具体体现在:以适应儿童的发展为准则,包括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并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同时,此理念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涵义的具体体现——提倡一种开阔的立体教学思路,反映了当代多元化钢琴教育的总趋势,即把学习钢琴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启发幼儿想象力,开拓其创造力,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全方位、综合地进行教育,为提高幼儿内在素质,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教程》始终坚持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三位一体为中心,专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帮助和强化幼儿学习音乐,掌握钢琴技巧。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编著特色

1。教程中儿童启蒙教材不同风格的体现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曲目选择,是根据符合我国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并以寓于兴趣为准则来选择,曲目涉及广泛,如:不同国家、风格及地域的中外著名曲目,可以说曲目编写不受不同国家的限制,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启蒙阶段接受不同音乐感的培养。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上册共有81首曲目,其中3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10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下册共有76首曲目,其中15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8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由于上册主要以认识键盘、数值五线谱、基础节拍地学习,所以在上册的编排中,选自中外曲目较少,而下册则主要以接触不同调性、音乐为目的,所以在中外曲目选择中加大了比重。在编选这些曲目时,谢耿先生对中国曲目的编选可以说是用心颇多,他在适用了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作曲手法的中外小曲后,着重的精选了一批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儿童易于接受的民歌、童谣。例如:“湖南花鼓调”、“青海花儿”、“兰花花”、“吹起芦笙跳起舞”、“大田栽秧”、“小白菜”、“陕北风光多么美”、“藏族姐姐献哈达”等,旨在幼儿刚开始学琴的启蒙阶段,就植根在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里,受到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熏陶和感染,必然会对我们伟大祖国和美妙的民族音乐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极其自然地树立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意识。

2。教程中反映儿童生活,贴切儿童趣味的特点

这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一大特色,是谢耿先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科学教学方法吸收的表现。谢耿先生专门根据《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需要、巧妙结合教学要求与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作品。其实谢耿先生早在五十年代,谢耿先生就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钢琴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大型钢琴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谢耿先生也将这首曲目改编成简易版本,适合幼儿弹奏,谢耿先生正是凭着这种教学与创作的双重能力,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整体风格和教学思想得以完美的统一,保证了此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教程中儿童趣味的具体体现,本人归纳了以下两点:

(1)教程中善用儿童化言语进行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中,音乐想象根据所接触事物内容的新颖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其中再造想象就是对幼儿进行儿童化言语的理论依据。再造想象,是根据音乐表现者对音乐的描述,有意识的让音乐内容在人脑种形成相对应的音乐形象过程,这就是音乐再造想象。例如:在此教材中,把半圆形的.手型比喻成蒙古包,手背是屋顶,手指是支撑蒙古包的架子,屋顶是圆的,所以手背的关节要突起,架子要立稳,手指更要支撑好等形象的比喻方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令他们对学习记忆深刻,那么,手型自然也就容易摆到位了。所以,该教材对幼儿进行讲解时,运用再造想象理论与幼儿语言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接受,这也是该教材将再造想象理论具体化的表现。

(2)根据幼儿生活情趣,为钢琴曲编写相符的歌词,使幼儿理解曲目涵义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除去钢琴入门准备阶段的课程,其余阶段上、下两册共168课程,其中只有10首练习曲,其余课程则由形象生动、形象鲜明的乐曲组成。匈牙利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唱歌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儿童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莫扎特说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儿童练琴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上册第43课“在那樱花开放的地方”,课程将歌曲配以与音乐相符的歌词,在学习弹奏曲目前,让幼儿将曲目当歌曲唱熟,然后再来学习如何弹奏,这样幼儿弹奏时不会有陌生感,会感到亲切,那么自然会在弹奏时,将所唱的感觉投入到曲目中,同时也将所学的技能与情感相结合。所以,在某一情况来说,当幼儿的钢琴技术与情感不能充分结合时,可以自行配以与曲目相符的歌词,激发儿童自身的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曲目结构依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编排适合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

《幼儿钢琴教程》中的“教程”应理解为:钢琴教学的进程,其目的应使学习内容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既符合钢琴的特点,也符合演奏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既要有技巧性和技术性,也应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民族性,所以,教材结构内容的布局对于在实践钢琴教学中,是扮演着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邵义强。世界钢琴教育与钢琴教本[M]。全音乐谱出版社,。01。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0—。

[3]刘耀中。心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09。

[5]詹艺虹,詹艺军。探讨新世纪儿童钢琴启蒙教学[J]。。5。

[6]卞钢。略谈不断演进中的钢琴教材及钢琴教学体制[J]。人民音乐,。422。

篇6: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分论文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分论文

摘要: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关键词:贝多芬;德彪西;《月光》

一、在作品标题由来上的比较

在钢琴作品中,人们一旦提起“月光”,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就是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QuasiunaFantasia”,这是一句意大利语,Quasi就是好像的意思,而una则是一的意思,“QuasiunaFantasia”就是“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对于这首作品的名字――“月光”,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这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尽管这个传说很美,但是它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作品在创作动机上的比较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的时候,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的浪漫,它的背后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18春,30岁的贝多芬开始为来自意大利的古安鲁迪伯爵的爱女朱丽埃塔?桂恰尔蒂教授钢琴。虽然当时的朱丽埃塔?桂恰尔蒂只有16岁,但是年龄的差距是无法阻止两个人相爱的。在连续数月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师生恋情。而当时的贝多芬已经在一个朋友的信中,承认表达了他对于耳疾的恐惧和挥之不去的忧虑。而这段浓烈的感情,对于两年以来一直怀着暗淡心情,孤独而又悲伤地生活着的贝多芬来说,无疑就是一道曙光。由于阶级不同,在朱丽埃塔?桂恰尔蒂的父亲极力的阻挠与反对之下,这段美好的恋情留下的也只能是遗憾。贝多芬的《月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作品所体现的完全是贝多芬本人的心情,而并非对月光的描写。

而德彪西在创作他的《月光》的时候,却并没有贝多芬那么多的烦恼和忧伤,在他面前的只有贝加摩地区的优美的风光: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这样美丽的景色,给了德彪西创作的灵感,并且用他那独具风格的音乐表现手法,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的印象派钢琴作品。这样的心情与意境跟贝多芬当时心中交织的.痛苦与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拥有同样名字的两首钢琴作品,却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别的原因之一。

三、作品在内容表现上的比较分析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却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印象派的名曲,我所能写出的,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印象”:所谓“月光”,对于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而言,似乎既有外视的意识印象,又有内心的波澜起伏。对“月光”的“印象”和“人心”的“思绪”之间的“比拟”,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主题。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德国著名古典、浪漫派作曲家贝多芬的名曲《月光奏鸣曲》,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也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月光奏鸣曲》,我能感受的,也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感受:所谓“月光”,对于贝多芬而言,似乎更适宜于心灵的沉潜。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乃是因“外视自然景致”而引起了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则是因“内审心灵世界”而升华了英雄的情操。

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事实如此。但近二百年来,贝多芬这首作于18的曲子,始终被人们称为《月光奏鸣曲》。正如,本文刚开始所说的,这首作品名字的来由,只是人们的编出来的故事可是后来的故事编的更美。说是贝多芬某天晚上在维也纳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作品,其中一段总弹不好。敲门而入,看见一个瞎眼睛女孩坐在琴凳上,贝多芬深为感动,当即作了示范,当主人知道这就是他们景仰的贝多芬的时,非常激动,恳求贝多芬再弹奏一曲,那瞎眼睛女孩说,她的哥哥是个穷鞋匠,他们没有钱买他的音乐会昂贵的门票,贝多芬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时窗外的月光皎洁,万籁聚寂,静夜中只有风儿轻轻掠过树梢的声音。贝多芬闭上眼睛,缓缓的弹奏出这首他即兴创作的曲子,人们因之称它为《月光奏鸣曲》。据说,这后一个故事是一个无名作者杜撰出来的。当时的出版和剧院老板也懂得炒作,为了扩大。作品的影响,他们努力宣传这个故事。这个乐章本身就非常美,加上这个故事,《月光奏鸣曲》就这样被认可而广为流传了。虽然此后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鲁宾斯坦试图努力纠正这种误导,说:“在音乐上,月光要用朦胧、梦想、和平、温柔的手法来表现,而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彻头彻尾是悲剧性的。”贝多芬写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时候的确非常哀伤:他失聪了。对一个作曲家,有什么比失去听力更为不幸呢?1801年11月16日他在写给他的朋友威格勒的信中说:“我在这两年里过的是怎样孤独与悲哀的生活,你是无法想象到的:我的耳疾好像是一个幽灵,到处阻挡着我,我躲避着一切人,好像是一个厌世者。”

同是月光,古往今来,不管是外国的作曲家或是中国的诗人,作品可因不同的主观感受和意趣各异,大相径庭。这无疑和每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有决定性的关系。

篇7: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解析论文

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解析论文

一、大气磅礴的音乐风格

《孔子》是一部历史传记片,影片的背景是一个大气磅礴、辉煌灿烂的时代。音乐家赵季平就是根据影片的基调创作了该部影片的背景音乐,对于电影音乐作曲家而言,大气磅礴的音乐创作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题材、事件与人物之大使得该片的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另外在语言风格上也比一般的电影音乐创作更为准确,画面气势的营造完全取决于背景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量,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影片《孔子》中,背景音乐及插曲相当丰富。赵季平在创作影片《孔子》配乐的过程中,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现代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有效结合,因而影片中的音乐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世界性。由于《孔子》是一部大型传记历史影片,因此,影片的音乐创作还需要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精髓。为了满足情节需求音乐家赵季平为该部影片创作了52段音乐,音乐的演奏以古琴形式为主,音乐风格厚重古朴而又不失大气。古琴音乐的演奏为影片营造了浓烈的时代氛围,并准确描绘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二、古朴厚重的音乐主题

主题在创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它通常能决定一件作品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电影音乐的主题。赵季平为影片《孔子》的音乐设计了三个不同的主题,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厚重古朴的风格为主,悠扬的旋律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舒缓的感觉。第一个音乐主题是片头字幕的背景。音乐的前奏是不同类型的流水声,在编钟宽广音域的引导下渐渐出现箫声,最后演变成琴与箫的对答,音乐的退场伴随着编钟声和片名的出现而结束。在这段音乐中始终都有流水声相伴,潺潺清幽的流水声就像是喃喃絮语,为影片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的意境。当白发苍苍的孔子回到鲁国时,这个音乐主题伴随着嘈杂的人声准确地体现了孔子此时内心的激动,音乐伴随着孔子蹒跚的步伐延伸至曲阜城楼,直至孔子跪下并发出一声含血带泪的呼唤时,音乐主题也伴随人物的情感进入了高潮,突然之间音乐又转为安静的箫声,与此同时镜头也发生了转换。第二个音乐主题是以交响乐弦乐形式为主的演奏。在孔子老年发出衰老的慨叹时,温暖的色彩在音乐的伴奏下呈现出淡淡的哀伤。另外,该音乐主题还在孔子率众弟子出游、季氏请孔子回国、孔子郑国授课以及互让肉汤等场景中出现过。第三个音乐主题主要体现在C大调上,音乐由起始的小三度上行转换成G大调,此时孔子在鲁国的大殿中慢慢地走着,随着音乐调性的变化,音乐的节奏和力度也在逐渐延伸,孔子对礼仪的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坚持。另外这段音乐在齐鲁会盟礼、漆思弓拜师、孔子会见老子、孔子代国相受冕、反对子路出仕等片段中都曾出现过。这三个音乐主题虽然在表达的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突出人物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的作用。它们在影片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采用相互拼接的方式出现,自由组合使得音乐主题更加多变,电影音乐的表现力也更为丰富。三桓季氏在影片中是一个与孔子站在对立面的人物形象,该人物出场时作曲家设计的一段音乐是由长号滑音开始,然后是一段氛围很强的音乐主题,打击乐的敲击声时高时低并伴随着主人的号丧,贵族的离世意味着奴隶即将面临殉葬的命运,恐怖的杀戮氛围被凄厉的箫声以及陪葬孩童的哀号衬托得极为浓烈。凄厉的箫声与号丧的画面使得这段音乐充满了恐怖色彩,并伴随着一些战争、战乱的场面出现,恐怖成了三桓季氏的代名词。

三、民族乐器的应用

在电影《孔子》的音乐创作中,箫和琴等民族乐器是音乐中最常用的,在作曲家看来,箫的音量较小,但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合演奏委婉低沉的曲调。箫声可以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其情感表达细腻而丰富,仙风道骨般的韵味使得音乐具有深刻的含义。如在影片的开端即孔子的出场就是用箫声来演绎的,同时也赋予了孔子如箫一般洒脱的人格。箫在影片音乐主题中运用得比较多,如鲁君退缩、季氏送玉、孔子辞冕等场景都出现过,尤其是孔子辞冕的那一段,凄凉哀婉的箫声将孔子内心的绝望体现得淋漓尽致。古琴是该影片音乐创作中应用较多的另一民族乐器,“琴棋书画”在我国古代是作为判断文化知识和技能素养的重要门槛,而古琴则是第一道门槛。影片《孔子》利用民族乐器古琴营造出极为浓厚的氛围,在萧的衬托下更显悠远,孔子这个至圣先师的气质和精神在古琴的酿造下更加鲜明和立体。影片在讲述“陈蔡绝粮”场景时切入了孔子弹奏古琴的画面,一曲《流水》在断粮的几日中从未间断,影片通过独特的场景和乐器表现了孔子身上强烈的文化气息。人声的使用为影片增色不少,在讲述孔子出走以及颜回等待孔子的路途中背景音乐都使用了女声独唱的方式,从而将主人公内心难以抒发的悲伤情怀表现了出来。合唱的出现也在电影中独树一帜,如在孔子击鼓和回归鲁国的路途上使用了合唱的方式来增强画面的气势。

四、结语

音乐是一种语言,作曲家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乐器音色、配器等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形成一部新的音乐作品。受时代的局限,影片《孔子》的音乐创作与一般影片的音乐创作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和声、配器、写法和功能都必须符合时代背景,因此,作曲家用琴、箫和编钟等民族乐器来营造远古时代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篇8: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分析论文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分析论文

一、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的共同性

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最大的共性是音乐发展。其次在创造性、真实性和互动性上都有相同的地方。音乐的主体在于演唱家和作曲家,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的互动性就是体现在演唱家和作曲家上的。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要根据演唱家的音色、音域和演唱的风格来确定创作的目标,同时演唱家也要选择符合自己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来演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明确的角色定位也是独具匠心的体现,一方面让创造的成果变得鲜明和形象具体,另一方面使得听众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音乐作品。音乐的真实性是对音乐创作的一种检验方式,可以避免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夸大和虚假的现象。演唱家和作曲家要通过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的共性来让音乐变得更加完美与和谐,提升其审美价值。音乐创作的真实性决定音乐创作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关系到了音乐作品魅力的发挥。作曲家对于音乐的创作需要音乐理论研究的支撑,这是将两者共性相结合的体现,而演唱家在演绎歌曲的时候,也要赋予音乐强大的表现力。音乐理论起到了使音乐创作的成果更加具体、鲜明的作用,并能让音乐创作成品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欢迎,让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音乐理论最大的检验成果就是音乐创作。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在传递音乐信息时具有准确性、积极性和真实性,音乐不是浮夸和虚伪的产物,具有真实性、创造性的音乐作品才能更加自然的贴近我们的生活。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音乐理论研究的目的,在实际的发展中,音乐理论研究与创作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才能够好地表达音乐的内涵。

二、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发展的具体路径

1.对多层次与多学科音乐展开探索

开展对多层次与多学科的音乐的研究与探索,一方面能够提高专业的音乐技能水平,另一方向还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探索的经验与能力。各种综合性的探索都对音乐创新与音乐理论做了深层次的扩展分析。但现在的音乐研究中,在深层次的扩展方面还是较为薄弱的,因此需要增加研究的层次性,这也是提升理论水平的一个前提。在音乐的综合发展上,音乐创作需要通过音乐理论研究来吸引大家的目光,在音乐中投入理论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多层次的音乐创作,才能实现研究领域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同时音乐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一个学科中,多学科的音乐共同发展才能丰富音乐的内涵。

2.增强综合性研究

综合性的研究是以扩展专业音乐学习的深度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方面要增加在音乐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高音乐创作的理论水平。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的,为了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在加强综合性研究中,要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扩展音乐理论研究视野的根本。只有提高音乐理论研究的严谨性,才能不断地推进音乐创作的发展,才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来指导音乐创作。

3.结合古代音乐发展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代音乐理论的积累,而现代音乐的成功是建立在古代音乐的基础上的,音乐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古代音乐理论是现代音乐创作的动机,同时是领略音乐创作的精髓的根本。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存在大量的音乐创作材料,它们以历史的形式将古代的`音乐创作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音乐材料直接或者间接地给现代的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全面地掌握古代音乐创作的发展规律,并将其有效地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研究成果是现代音乐的目标。古代音乐已经是一种音乐的标志,对于整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其彰显了古代人民杰出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在《乐记》中,古代音乐的深度就被完整地体现出来了。古代乐器的创新,也为现代音乐的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创作实践经验。我国音乐的发展在古代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也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音乐创作方法,其中创作的手法多种多样,风格均不相同,各具内涵,并且在音域的研究上获得了不小的成果。从现代的音乐中不难看出,很多音乐创作都对古代的音乐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参考,部分创作的方法也是借鉴了古代音乐的成功案例,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音乐给现代音乐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其音乐的规律或直或弯、或明或暗,与现代音乐中结合起来,就能体现出我国音乐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这是古代音乐延续至今的原因,也是古代音乐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现代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时,好好把握与耐心探寻,这样才能扩展我们的音乐思维,解除固定音乐模式的限制。让现代音乐和古代音乐的历史感相融合,将古代音乐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发挥到现代音乐中,并对这些特质进行理论的研究,发挥其作用,不断地完善音乐理论的知识,才能对以后的音乐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在音乐理论研究中,音乐创作是作为基础而存在的。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是互相联系互相发展的,音乐创作不能缺少音乐理论的理性分析与归纳,同时音乐理论研究也不能缺少音乐创作的实践。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只有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理论共同进步,才能实现音乐更快更好地发展。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合理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层次进行有效的扩展。同时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开展创新,才能促进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篇9: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历程和特点的艺术论文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历程和特点的艺术论文

在手风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潮流下,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且中国手风琴音乐日渐发展成了一门较为成熟的音乐艺术形式,对中国人民音乐审美思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以加深人们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的了解。

一、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主要发展历程

从手风琴在中国土地上萌芽以来,就不断的和中国音乐相结合。

在抗日战争时期,手风琴还在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中国建国的初期,随着歌咏运动的蓬勃开展,手风琴伴奏成为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这使手风琴的传播更加广泛。在五十年代,还出现了部分民族乐器歌曲或者歌曲改编的手风琴乐曲,例如张自强的 《战斗进行曲》。尽管这一类型的手风琴音乐作品数量有限,表现力度也不够,但是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中,因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思想内容、题材等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更多的是用于配合各个阶段的相关政治工作,或者重点选用革命题材。而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过程中,音乐的创作思想逐步向更深层次发展,创作题材的范围也趋于多样化,但革命历史以及民俗风情的题材更多,如《广陵散》 以及 《长城恋》 等。从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手风琴音乐作品来看,乐曲改编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乐曲改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根据古曲进行改编;第二,对群众喜好的乐曲进行改编;第三,根据中国民间乐曲进行改编。改编乐曲的特点是采用手风琴乐器语言进行中华民族风格的展现。要促进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相关人员就要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历程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创作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手风琴音乐作品。

二、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的民族化特点

首先,曲式结构。曲式结构是我国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以及重要意义的音乐结构类型,较好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相关逻辑思维。进行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时候,作曲家将民族音乐创作的曲式结构融入到了手风琴音乐创作之中,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形式,如李遇秋 《广陵传奇》 就是最佳代表。

其次,旋律。旋律是民族音乐创作风格、形象最本质以及最集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作曲家音乐创作思维的基本表现。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旋律是作曲家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无论是进行感情的表达,还是进行思想的宣扬,都是通过旋律来完成的。如 《百鸟朝凤》、《打虎上山》 以及 《手风琴协奏曲》 等。

再次,演奏技巧。为有效体现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中的民族性特点,有的作品对中华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以及音色等进行了借鉴,并将其和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大量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的中国手风琴音乐作品,比如说 《夕阳箫鼓》。此外,作曲家在创作中国手风琴音乐时,除了对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进行模仿以外,还创造出了独特手风琴音乐织体,这是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

最后,和声。手风琴是多声乐器,多声思维已成为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中民族化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作曲家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对四度和五度音程的结构给予了有效应用,较好的体现了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风格。除此以外,作曲家高度重视和声的相关线条运动以及横向感,以更好的展现和声音色变化的特点,这和我国音乐创作中追求的线条美也吻合。

三、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思考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尽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还未建设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手风琴乐曲创作队伍,手风琴音乐创作也还不够成熟。因此,作曲家应对国外成功的手风琴音乐创作经验进行有效的吸收、融合,并加强和中华民族音乐的有机融合,以更好的`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音乐艺术。相关理论研究的欠缺也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全面发展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研究队伍专业研究素质的不足更是成为阻碍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发展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因为演奏家是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演奏家的压力大大增加,他们除了演奏手风琴乐曲以外,还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及研究,这对手风琴乐曲演奏家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同时也说明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作曲家、演奏家的不懈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音乐艺术发展中还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手风琴音乐作品,就要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才能将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推向新的高度。

篇10: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的浅议论文

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的浅议论文

[关键词]钢琴 音色 表现力 演奏技巧

[摘要]通过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音色特点,阐述如何表现、如何改变音色的方法,分析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

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态以及其产生泛音数目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声音,即音的色彩和特征。优美的音色是音乐表演者必须持续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演奏出优美的音色才能打动听众的心,实现音乐感人肺腑之功能。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钢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弹奏音色的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现出愤怒的狂号、疾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断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爱情等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声、高山流水、粼粼水波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以及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总之,所有称之为音乐的东西都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 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的表现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一、钢琴独特的音色美

在辽阔的音乐世界,乐器的品种类别数以千百,但人们却对钢琴情有独钟,那是因为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审美价值。钢琴的气势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它既有辽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钢琴音域广达6—7个八度,力度变化从最弱到最强,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通过弹奏等技术处理又可以使音乐变化多彩……钢琴这种乐器在笔者的印象中是最理智的,弹奏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各种更感性的、更具体的声音形象,包括人声和世界上所有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因此钢琴演奏者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在钢琴上塑造出绝对完整的形象,创造出某种完整和完美的钢琴作品。

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无法与其他东西混淆。我们应当了解并喜爱钢琴独特的“自我”,从而彻底理解它、掌握它。音色美给人以官能上的快感,这种源于物理属性的生理反应,是一种初级的灵感。但从键盘上流淌出来的音乐,却蕴涵着丰富的音乐美的内涵,这种有旋律、和声、调式、调性、肢体、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音响美,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启迪智慧、完善品格的效应。只有当你在钢琴上弹出不可能的东西时,你才能弹出钢琴上一切可能表现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概念、想象、愿望是可以跑在实际的东西前面的。贝多芬耳聋后创作了他听不见的钢琴音响并且预示了钢琴在数十年后的发展。作曲家的创作精神为钢琴音响探索出了新的规律,而钢琴就逐渐地适应了这些规律。

从钢琴弹奏的原理上看,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弹跳音、弹连奏就特别能显示钢琴的优势。在弹奏运指的同时,自肩起贯通至臂腕部,力量从上至下,无阻隔的传递到指间,这需要学生上部身躯各个部位能够相互协调并运用自如。尤其是臂腕部尽量放松,整体投入、上通下点、手指站立,这样所发出的音响通透亮丽,松弛而有弹性,富有光泽。在节奏旋律上有脉动感,有活力,更有清澈的颗粒性。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弹奏的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所长是关键性的步骤。

二、正确的触键方式是获得良好音色的前提

一些业余钢琴爱好者,他们有良好的`钢琴演奏技能,但由于他们只知道触感是演奏艺术完美的保证,而忽略了触键方式,致使强奏时声音生硬、死板,弱奏时声音“虚”。因此在技术方面,要弹出“好听的”声音,必须具备非常灵活柔顺的双手(但不是软弱无力)和“放松的重量”,即从肩部和背部起,直到接触键盘的指尖(全部的准确性都集中在指尖)为止,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还必须有把握地、合理地控制这种重量,从弹疾速轻巧的音所要求的飞掠而过的触键起,到弹宏大的音量而用大力度用力弹键为止,都必须如此。

好听的声音是不同力度、各种时值声音的相互结合、相互对比、极为复杂的过程。声音练习只有在练习作品、练习音乐及其基本要素的时候才是实际有效的。而这种练习也不能和一般的技术练习分割开来。

钢琴上的音不能像别的乐器上的音那样延续,所以为了清楚地表达所演奏乐曲的音调,不但旋律线条的强弱变化,就连经过句的强弱变化也应当比别的乐器更丰富更灵活。当然,也有要求其平均的、没有强弱变化声音的地方。

根据查阅的相关国内外资料可知,为提高钢琴演奏的音色,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

从用指尖触键到用指面部位触键,每一变化层次都可以产生细微的音色变化,因为手指越立起,琴键受力越直接,音色越明亮。而指面平坦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从而对音质产生影响,使声音柔润。

2改变手指的触键高度提高手指触键对下键的速度有重要作用,如要得到明亮的颗粒性声音,常需手指的提高。而对声音柔美的连奏则不需提高手指,要求以平稳的贴键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

缓慢的触键速度是创造柔和歌唱性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强弱,触键速度越快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触键速度还影响着声音的明暗、刚柔等。

4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度

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坚挺可以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也可以使音色产生变化。

5改变指尖的坚度

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每一层变化也都可以改变键盘动作速度和击弦速度,对声音的变化产生影响。

6改变触键的用力形式

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一般包括: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像连贯柔和的连奏就需要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触键,这种方式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

通过上述几条练习,掌握正确的触键方式并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就可以减少肌肉的动作,轻松自如的演奏出正确美妙的声音。

三、良好的音色的获得与踏板的运用有直接的关系

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安东·鲁宾什坦有一句名言:“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为丰富钢琴的演奏音色与和声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在钢琴音乐中,踏板虽然不是作为单独的技术而存在,但是它是作为对音响与音色的最高境界的追求而存在的。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所以演奏者演奏时应正确运用踏板,力图去感受和声,这样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来,使音乐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踏板是具有魔法般的调色板,触键的好帮手,踏板的用法是综合性,并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是非常有个性的,要根据演奏的变化而变化,自成风格,并没有相同的用法。即使是同一个人的演奏,每一遍都会略有不同,要根据音乐的表现,用严格的、敏锐的听觉确定踏板的运用。当然踏板的运用还会受作品艺术风格的影响,不同音乐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使用踏板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弹奏巴洛克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的作品时,踏板要少用些,而演奏浪漫派以后的作品时,踏板可适当的多用些;同一个和弦,在低音区踩得要少些,在高音区踩得要多些;琶音上行可多踩些踏板,下行时稍微要少踩些;还用就是在练习曲中可少用或不用,以保证每个音的清晰……根据演奏场地 的音响条件也要调整踏板的运用;不同品牌的钢琴性能不同,踏板的运用也会不同;要随着演奏者演奏瞬间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踏板的用法。延音踏板可以产生连贯浓厚的声音;弱音踏板则可创造出朦胧、纤细的效果;而踏板踩动的深度对音色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抖动踏板又可获得洪亮且不混浊的强奏音色。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倾听我们的演奏为前提”,它是“使用踏板的坚固基石”。

综上所述,对演奏实践进行理论性研究,阐述理论性原则,应该说比弹奏容易得多;掌握演奏技巧,用每一项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钢琴音色变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今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钢琴演奏技术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在钢琴演奏中,要获得优美的音色除了掌握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外,还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不同音色及触键要求等原理,在掌握一定钢琴演奏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和音响效果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踏板,不断练习,不断琢磨,才能创造出变化无穷、气象万千、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11: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与实践论文

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与实践论文

研究、掌握高师钢琴的基本规律及其教学特点,是每一个从事高师钢琴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笔者在个人实践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作了归纳总结,兹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一、技术性

钢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尽管高师钢琴的主要任务不是要培养专业钢琴家,但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门长线专业,钢琴技术的获得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必须从基础训练和基本练习抓起,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从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拔高”程度严重,在弹奏方法上亦存在一些毛病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功抓起,多做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基本技术,扎扎实实地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少弹“深、难、大”曲目,及时纠正弹奏中出现的毛病和缺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科学的弹奏方法,才能有助于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所谓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盖得高。周广仁教授指出:“钢琴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抓好基本功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坚固的基础,他会一生都受用不尽。”(《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也已证实了这一点。那种忽视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甚至一味强调教材级别、难度的教法,只能成为造就人才的空中楼阁,对学生的钢琴学习十分不利。当然,对于少数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度跳进,逐渐加大曲目的难度和练习量,使他们的钢琴技术和演奏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这与钢琴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矛盾的。

二、能力性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师开设钢琴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作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如作为乐理、和声课的基础;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是简谱即兴伴奏能力);三是通过钢琴的学习,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这个目标要求体现了高师钢琴不同于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理念,阐明了高师钢琴的“能力性、应用性”学科特点。

确立高师钢琴“能力性、应用性”课程理念,必须明确学生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术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如何使技术知识与能力运用之间实现顺利转换,则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切点,也是每一个钢琴教师将要着力解决好的课题:一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把高师钢琴放在“应用科学”的范畴来思考,弄清高师钢琴的“能力”概念有别于钢琴表演专业对“技术和艺术”的艰深追求,它更强调的是对钢琴音乐语言的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围绕学习钢琴音乐语言、运用钢琴音乐语言为目标组织教学。比如,在技术训练中,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加大视奏练习和即兴弹奏训练,以及在教学中既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注重弹奏方法的分析和对音乐文献的积累,依靠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多层次体验、模仿和训练,强化学生运用钢琴音乐语言的能力;三是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既把即兴伴奏课程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又把即兴伴奏内容纳入系统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即兴伴奏的和声、键盘等基础训练,又把重点放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在钢琴伴奏音乐语汇的帮助下,拓展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之中的音乐能力;四是加强艺术实践。高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还要依赖于钢琴音乐实践,即只有从琴房走向讲台、舞台,从技能练习走向音乐美的创造,才能最终获得理解与应用相关音乐语言的实际能力。

三、思维性

如上所述,高师钢琴的学习既包含有大量的技巧训练,又包括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但更主要的是学习音乐语言获得音乐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核心,应是学习者的科学音乐思维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体现,就是学习者的音乐思维能力的体现。可见,高师钢琴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学科,高师钢琴教学应把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反思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一方面很多老师把钢琴教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说教,忽视了钢琴音乐作品的多义性、非语义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就事论事”,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核心,“口传心授”,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虽然传给了学生知识,但学生可能永远是老师思维的重复,缺乏教学的互动和艺术的想象力。钢琴教学效果当然不够理想。把高师钢琴定位为一门思维性学科,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创设一些特定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倡导个性教育,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音乐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借助音乐作品主题,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在教学互动中得出一个最贴切、最合适的作品风格和内涵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再如,就即兴伴奏来说,有时一首歌曲、一句旋律可以有几种配奏方案,教师应把配奏的`基本思路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设计和选择伴奏手法,而不是给出答案,让学生“照本宣科”。

四、审美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既是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基础课,又是提高弹奏水平的专业课,同时还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艺术课、美育课。而在这多元的性质定位中,都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为音乐是审美的艺术,离开了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离开了审美教育,钢琴将会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钢琴教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强化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要确立高师钢琴教学的审美意识,就应该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在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弹奏方法的传授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又把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鉴赏、理解和创造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彻底纠正“重技轻艺”的问题,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能够从纯技术传授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体现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实现其育人功能。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钢琴教材要选用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选尉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作品,选用能唤起美的感受的现当代音乐作品,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范奏,特别是有感情的范奏,以便对学生产生“样板”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善于发现并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注意教学仪态、语言美,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营造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要从基本功抓起,不盲目拔高学生的练琴程度,不过分强调技术难度,更加突出和强调弹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钢琴教学的整个初、中、高阶段都要重视审美教育,建立起审美教育的完整教学机制等。

五、综合性

综合课程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高师音乐课程的综合化既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又是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音乐同广泛的艺术、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得音乐教学的综合成为了可能。从教学实践来看,高师钢琴和其他音乐学科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在钢琴伴奏领域与高师声乐的衔接,在即兴伴奏方面与键盘和声的联系等。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钢琴教学本身来看,高师钢琴教学都必须走出传统的单一化、线条性模式,注重教学的层次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建立起全面综合的钢琴教学新模式:

其一,在课程形式上,应建立包括钢琴小课、集体课、伴奏课、合奏课、实践课等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性课程形式。同时,还可探索实行分级教学制,对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钢琴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其二,在教学目的上,既应重视钢琴艺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又要强调心灵、情感的熏陶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树立全方位、综合性、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理念;

其三,在教学内容上,既抓好基础技能训练,又重视简线谱伴奏的学习;既注重钢琴教材内容的纵向结合,又加强钢琴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基础性的知识信息和基本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使钢琴学习更有效、更全面;

其四,在课堂教学流程上,教师既要检查学生的识谱、纠正不良的弹奏习惯,又要对作品中一些复杂的乐理、曲式知识予以讲解,还要教给学生处理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并要始终把示范、范奏与理论讲述结合起来。当然,在教师熟悉学生特点之后,应有所侧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五,在教学环境上,要注重课内与课外、音乐与生活、教学与社会的结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试讲、实习、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环节,延伸艺术课堂、优化教育环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从多渠道、多方面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龚琪.《周广仁谈钢琴教学》,《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上)》,人民音乐出版社

[2]于璐.《钢琴教学中的审更教育》,《中国音乐教育》1003.9

篇12:钢琴专业论文

钢琴作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产物,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

一、钢琴演奏应掌握的基本的技术技巧

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钢琴的表现技巧是演奏者的思想情绪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音响的能力。

1、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奏技巧是弹奏钢琴必须具备的能力。钢琴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有时看到有好多人初学钢琴或者琴法和技巧根本没有过关,就一味的去弹奏一些感觉好听的乐曲,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利于钢琴演奏的学习的。钢琴演奏单单靠手指的灵活程度是不够的,演奏技巧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总体体现。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阶段,必须掌握的就是技术技巧,逐步积累完善弹奏功力,努力学习乐理及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没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就无法诠释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有了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如果没有演奏技巧,音乐的表达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钢琴中共有八种基本技术问题:均匀跑动技巧,这个指音阶式跑动和琶音式跑动,把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都弹得滚瓜烂熟,速度力度完全均匀。初级手指独立技巧,指五指范围内平稳均匀的颤音。一个八度范围内,非连续性的三、六度双音技巧。八度技巧,包括抒情性的八度和技巧性的八度。八度技巧包含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八度音阶和八度琶音,以及分解八度和八度震音。有力的,深沉的,饱满的和弦技巧。人的一只手五指最多能奏出一个九和弦,当然双手齐用的话奏出十五和弦都没问题。双音技巧。包括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连奏三、六度音阶,双音半音阶。复调技巧。要求一只手能清晰地演奏出两个以上声部的技巧。特殊技巧。包括大跳,重复音,长颤音,双音颤音,双音刮奏,高难度手指独立等。

二、钢琴演奏应具备的优秀表现力

1、乐感是演奏者对音乐的心灵感受

乐感因人而异,有先天的、有后天培养的。乐感对于音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音乐有深刻的感悟,才能演奏好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当中应多接触音乐、多感受音乐,多倾听音乐,与乐感好的人多交流和沟通。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逐渐感受到音乐的迷人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层次性、乐器的音色、作品的内涵和形象。在音乐的学习中,要善于感悟和积累,培养乐感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急于求成的。乐感的培育在音乐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所不能缺少的。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反响更大;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

2、情感是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理解的升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音乐是感情的艺术,钢琴演奏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情感。我们在欣赏钢琴演奏时,常常被演奏者饱含热情的演奏所感动,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如果演奏者没有丰富的情感孕育在作品当中,听众就会产生枯燥、乏味感。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境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细心的对音乐作品进行领会、感悟,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融入钢琴演奏中去,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饱满和丰富起来。

三、钢琴演奏需要音乐与技术完美的结合

音乐要依靠技术来展现,要依靠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技术技巧是为音乐艺术表演服务的。相同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展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钢琴演奏中音乐与技术的结合,既有二者的依存关系,也表现为二者的从属关系。成功的音乐作品,依靠的就是娴熟的演奏技巧。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能够将弹奏技术和音乐的表现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用演奏技术诠释音乐的表现力,用音乐表现力展示演奏技巧,使钢琴演奏音乐与技术珠联璧合。

结语: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演奏这种具有高超技术与技巧的音乐艺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成功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最初的思想动机推动灵感创作,使其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想象力、表现力。通过演奏家十分娴熟的演奏技巧将好的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其中音乐表现应当由情感来支配,应当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一味地炫耀技巧是没有灵魂的音乐,因此两者有机地相容相依才能得到理想的音响效果。钢琴演奏要将音乐与技术相结合,用高超的技术与技巧诠释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感染力。

篇13:钢琴论文总结

浅谈钢琴演奏中心理紧张的对策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演奏者演奏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自17世纪在意大利诞生起钢琴就被称为乐器之王,也有人称她为贵族乐器,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中钢琴演奏家要具有绅士风度、贵族风范,可见人们对钢琴演奏者的气质要求是很高的。而好的气质与演奏者在演奏时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如果演奏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可以轻松的去演绎作品,可以将更丰富的情感融入乐曲中,从而感动听者。如果在钢琴演奏中缺乏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只能紧张僵硬的去表现作品,那么其演奏的乐曲也就平淡无味了,因此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钢琴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

(一)基本功不熟练

就演奏基本功而言,例如:单音、音程、和弦、音阶、琶音等,这些弹奏技巧都有其不同的规则,如果这些规则技巧在平时练习中没有掌握,那么演奏者在演奏时必然会信心不足,从而造成精神紧张、技术走形。

(二)曲目技术难度问题

高超的演奏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是通过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练习,在有计划、逐渐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取得的。钢琴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动作的认知与定向。演奏动作分解,以慢速为主。易产生精神紧张,注意力分配较差。2.初步掌握技能,自控动作连贯有序。3.动作完善联合一体,达到协调、常规化,心理紧张状态减弱。由于演奏曲目技术复杂、难度大,虽然通过长时间磨练,演奏技术还是难以掌握,达不到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学员参加考试时,必然会加重技术上的心理负担。

(三)学习思维方式问题

钢琴演奏是动作与智力的综合技能。动作和智力技能都会形成自动化,演奏自动化使动作的意识控制水平降低。只要发出启动信号,它就能准确、熟练地按照程序以连锁反应方式再现活动;同时智力活动也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转化。演奏实现自动化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在有意识的监控下,指挥肌体运动和积极的音乐思维相配合。相反,在演奏动作自动化形成之后,有的学生大脑对手的运动失控,头脑缺乏或没有音乐信息反馈、检验、修正,音乐思维处于消极、呆滞和休眠状态。久而久之,乐谱变得陌生,音乐记忆模糊,音乐表现平淡乏味。在这种状态下参加考试,学员主观愿望是要认真、完美表现音乐,但音乐思维滞后跟不上手指运动,便溜了神乱了阵角,从而打破演奏自动化的程序,导致音乐演奏中断。更有甚者都到了接弹不下去的地步。

(四)音乐想象力的问题

钢琴演奏的想象力是通过作品分析、音乐的理解、艺术修养和对演奏效果进行预期想象(包括音色、情绪、感受、联想、形象)等获得的。学员们在演奏作品的二度创作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挖掘和体现音乐的内涵,再用自己的方式将音乐展现给听众。但有的学员则认为:弹熟不错,就完事大吉。由于他们轻视自身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对音乐的表现之中。在考试时,注意力必然会转移到怕弹错、怕中断等其他方面。以至越怕错就越弹错,演奏必然会导致失败。

(五)舞台经验不足问题

部分同学由于登台较少,舞台经验不足,在面对听众时心理紧张,从而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成熟的演奏经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比赛

及考试获得的,是不断的从表演和比赛的成功与失

败中总结出来的。演奏家之所以在舞台上能够思路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激情四射地表现乐曲的内涵,是由于他们无数次的登台演奏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舞台上能够轻松自如的去表现乐曲。

(六)综合修养不足及心理状态不稳定问题

演奏者演奏时的心理状态,取决于他们的综合修养,而综合修养取决于年龄、阅历及受教育程度。有的同学具备了自立、自强的特征,因此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较强,反之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差一些。而音乐演奏与人的情绪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思想、情感、情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演奏水平。

三、在钢琴演奏中调节心理紧张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修养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学习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4、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5、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6、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1、增强自身抗干扰能力。在考试演奏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不受任何干扰,控制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演奏。如要克服听众议论、观众走动和发出其它响动等方面的影响。

2、心理暗示训练。暗语提示对演奏中的心态稳定、技术发挥、表现音乐起着积极的作用。如 “一定能弹好”、“我是音乐的主人”等,建立演奏的自信心。“想着音乐”、“要唱旋律”等,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当弹错时,暗示自己“将下面弹好”等。

3、建立充分的自信心

4、通过呼吸来调节

5、演奏中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投入音乐

6、有控制的注入个人感情及创造热情

7、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掌握良好的技巧

钢琴技巧非常多,我这里说几个常用的技巧,也是提高演奏技巧的关键,掌握良好的技巧对解决心理紧张有一定的帮助。

1、音阶.音阶24个大小调是非常重要 非常有用的.别看简单但是要弹好非要下很长时间的努力苦练才可以.不难看出很多大型奏鸣曲 乐曲 协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阶.如果24个大小调音阶弹的非常好这根本就不是难事了.弹音阶要注意的是让所有音出来的声音都要一样.不能有轻有重 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弹音阶的时候还有的重有的轻.控制不好力度,那以后怎么能演奏出满意的音色呢

2、琶音.包括24个大小调琶音跟属7减7琶音.这个是建立在音阶之上的东西.主要练习手指之间的扩张和伸缩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练习.钢琴曲中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样的琶音都会出现.但都是24个大小调 属减7琶音的变形模式.所以弹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我个人感觉有两种.第1个只用手腕技巧.第2个用手臂和手腕一起来完成.如果弹篇幅很长的8度片段比如李斯特匈6这就需要手腕技巧.手腕要非常灵活.如果弹钟最后结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这样才能弹出非常气势辉煌的效果.再比如李斯特英雄练习曲快结尾部分的两只手一样的8度片段这也需要手腕和手臂的配合使用.要不光用一个很难弹出FF的力度跟很好的跳跃.

4、轮指.常用的轮指有3个指 有4个指的.弹的要非常清楚 非常好的颗粒性 不能有任何模糊,混的成分在里面.比如740第7 35.李斯特的塔兰台拉,梅菲斯托,侏儒舞.

5、和弦.这个技术难点一直让很多人头疼.不过我感觉比较容易.主要还是练习方法问题.不管是几个音的和弦弹下去都要整齐.不能有前有后.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轻巧 干净利索. F的和弦要有种金属般的声音.弹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弹下去的和弦给人一种发飘的感觉.

6、大跳.这个说白了就是很机械的动作.尤其是2个8度以上的大跳我感觉纯粹是肌肉记忆.这个一开始慢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练才能让肌肉记住位置.而且慢练的时候需要弧度.这样快弹的时候就不至于错音无数了.

7、手指独立练习.这个不建议初学钢琴的人就练这个.等把哈农弹的非常利索之后在开始练这个吧.所针对的教材是什密特钢琴教程.非常难的一本.但是弹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不可解决的技巧问题都不在是困难的了.李斯特的夜莺就是非常好听的一首小乐曲,但是很多人总也弹不利索,就是手指独立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8、三六度音阶.这个是非常难的技巧之一了.重要是指法.跟手指柔韧性.也是我非常头疼的技巧,右手还好点,3 6度音阶还能弹明白也能弹清楚速度也没问题.但是左手就非常吃力了速度跟清楚只能做到1个.练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彻底解决.结果我的所有老师给我下的结论就是.以后遇见左手3 6度音阶的曲子你可以选择不弹....

相关专题 钢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