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下游戏及幼儿课程的融合的论文

茶点时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幼儿教育下游戏及幼儿课程的融合的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茶点时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下游戏及幼儿课程的融合的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幼儿教育下游戏及幼儿课程的融合的论文

关于幼儿教育下游戏及幼儿课程的融合的论文

摘要:在幼儿课程中引入游戏,不仅与幼儿的实际年龄与身心特点相适应,也适应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掌握尺度,将游戏与幼儿课程很好地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先对游戏、幼儿、课程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最后举出几个方面将游戏融入到课程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融合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问了更好的促进孩子学前发展,幼儿教育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更好的实现幼儿教育,帮助幼儿更好的融入到教学课程学习当中,首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与幼儿相适应的课程。文章通过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引入游戏,将二者完美的结合,最终帮助更好的实现幼儿教育。

一、游戏、幼儿及课程

(一)课程与幼儿

幼儿课程是基于根据幼儿自身发展需求进行设定的,从而完成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关专家认为,幼儿课程所承载的任务目标相对较重。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掌握学习技能,还要做到有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教学中,课程任务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创设环境,引导、帮助、扶持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让幼儿在课程教学中有所收获。所以说,幼儿课程是融合幼儿活动及幼儿生活实现的幼儿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不仅收获知识,还能认识新的世界,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

游戏是不到有任何其他目的,个体为了获得身心愉悦而进行性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游戏所带来的愉悦神秘总是会令其着迷。因此可以说,游戏与幼儿的发展紧紧相关。幼儿教育学家曾说过: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1]。由此足以看出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从某种层面来讲,游戏正好符合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又或者是以某种新的方式来建造属于他们世界的一切事物,从而满足自己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在游戏当中理解这个世界的,而非像大人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去理解世界。因此,幼儿不会受到各种外在世界的干扰,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所以说,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与世界进行接触,想象甚至改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其中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游戏与课程

从某个着眼点来讲,其实游戏与课程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都能及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幼儿教学,实现幼儿教育。我们知道,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游戏引入到教育课程当中,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幼儿课程教育中引入游戏,可使游戏发挥自身价值。其一,就幼儿来讲,游戏只是游戏,游戏是内在的[2]。他们在其中发现世界,感受快乐;而就教育人员而言,游戏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他们在设定游戏过程中就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在其中。以上,在将游戏引入教学中要注意考虑将二者进行协调,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就教育者而言,发展游戏内在,才能更好实现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将游戏融入到幼儿课程教育教学当中,将会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因为这不仅可以带动幼儿学习探索发现,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完成学习的任务。那么如何将游戏与幼儿课程结合,具体又该怎么做,我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与数学课程教学结合

我们都清楚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它常常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游戏与数学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完成幼儿教学[3]。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对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学习8以内的运算中,老师设计爬格子比赛,学生每答对一题都可以向前一步走,看谁答的题最快最先到达格子终点。最先到达的人取得胜利,老师给予表扬及适当的礼物。这样的游戏环节,使数学教学更加轻松愉快,幼儿会更喜欢参与,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效率会更高。

(二)与语文课程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对幼儿看来说有些故事并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发生。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文章讲解,心因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找妈妈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讲述文章内容,,老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让学生边玩边学,充分感受体会角色内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在这种游戏环节中,幼儿更愿意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

(三)与体育课程结合

体育课程,就某些幼儿来说也觉得很乏味,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老师如果能将体育教学与游戏火丁进行结合,幼儿会更愿意接受。为了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会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身体测试,老师在进行幼儿体能训练时可以与游戏活动融合进行。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跳绳比赛,看哪个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数量,获胜的队伍每个人可以原地休息10分钟,看着其他幼儿继续训练或者给予获胜队伍吃雪糕的奖励。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的作用,培养整体意识。这样既达到了老师的教学目的,幼儿又收获喜悦,双方互利共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引入幼儿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客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因此,教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幼儿教学发展新常态。如果这些都能够顺利的实施,那么实现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袁雪双.论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3):147

[2]龙莺英.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J].教育观察,,(05):62-65.

[3]宋超.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8):235.

篇2:信息技术下幼儿教育的融合运用的论文

信息技术下幼儿教育的融合运用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电子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实况,探讨了应该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动态功能的运用、教育重难点的攻克、思维的互动交流等策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运用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情境;语言

目前,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与幼儿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了良好的立体教育环境,对提高教育趣味性、生活性、创造性、交互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技术、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就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运用对策。

1情境创设,激活学习热情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幼儿接触更为丰富广阔的世界提供了渠道,同时也能一改过去语言描述的枯燥乏味,通过电子交互白板等技术实现视频、音频、图片等的插入,用最为灵活生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积极融入幼儿教育的整体氛围之中。而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运用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教师在结合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巧妙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让知识的导入、信息的融合能够更加自然。例如在开展活动“整理小书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电子交互白板展示整理物品的小视频,借播放《爱整理》《宝宝爱整理》等儿歌动画作品,让孩子们对整理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候,教师再切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整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在搜集整合幼儿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再将整理前后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实践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再征询小朋友:“你平时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或者是书包吗?你是怎样整理的呢?”这时候教师再通过白板播放自己提前录制好的微课,将整理的方法有机插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自主实践操作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还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方法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2动态切入,实现灵活展示

电子交互式白板本身就具有拖拽、放大等多种动态性的功能,不仅有利于视频、图片、动画、网页等资源的控制利用,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更能模拟真实的环境,便于幼儿对图片等资源进行拖拽,也让幼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根据课堂各个环节的需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整理小书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孩子们自主走入整理的氛围之中。而随着教育环节的层层递进,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子交互式白板,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书包,将不同的学习、生活必备用品拖拽到自己的“电子书包”内。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不同的书包,用不同的图案、颜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课上,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拖拽打开书包以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书包的构造,归纳这个书包有几层、有几个大包和几个小包。这时候,教师再提供给孩子们文具盒、书本、小手绢、橡皮、铅笔等不同的电子道具,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思考并且通过拖拽整理这些用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一味地讲授,而是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借动态信息的传递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惊喜,实现思维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让幼儿逐步走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3结合特点,攻克教育难点

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在思维发展上具有直观、形象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因此,要想实现对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等技术的“形、声、色、光”等效果,通过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其在情感思维等多个方面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难以被幼儿理解的概念、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让幼儿能够将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开展数学小活动“一寸虫”的过程中,幼儿极容易出现并不理解测量的概念,难以走入教育情境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PPT等展示方式,让孩子们观看生活中的尺子、身高测量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孩子们对测量有一个具体的认知。这时候,教师可以再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不同鸟类的测量操作图片以及“一寸虫”,并且为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介绍:“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个小师傅,它的名字叫‘一寸虫’。大家别看它小,它的本事可不小,可以用身体来测量长度。”在进行介绍与模拟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再组织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用“一寸虫”测量鸟的长度,自己记录并且比较结果。为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幼儿熟知或者是有趣的工具进行灵活展示,这样才能避免幼儿教育的单调,也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思考。

4思维互动,发挥无限想象

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知识累计的初期阶段,其缺乏丰富的知识经验,虽然这容易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创新思维、想象力发展上也处于绝佳的时期。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的多元性和资料的丰富性,为孩子们营造广袤的空间,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在实际融合运用中,教师应该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交互,通过头脑风暴不断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创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儿歌《小雨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下雨的氛围,让孩子们走入雨景的清新自然之中。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孩子们开展充分的想象:“小朋友们,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在音频营造的效果下,孩子们说出了拟声词“沙沙沙”。教师可以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进行联想:“小雨点都落到了哪里?”孩子们纷纷给出了池塘、花园等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再让孩子们运用电子交互式白板,通过拖拽、绘画等不同的手段,在自己的想象下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雨景。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让儿歌教学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让《小雨点》的教学充满了乐趣与精彩。幼儿的语言行为是其思维的体验,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的自主操作、思维呈现营造开放的平台,鼓励每个孩子各抒己见,这样才能让知识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内化为一种动力,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效果。在面向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实现了教育的直观性、形象性,为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在肯定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把握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总体特点,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幼儿在知识理解、成长发展上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幼儿教育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嵇婷婷.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12:82.

[2]孙迎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幼儿教育活动[J].学周刊,,15:197-198.

[3]叶莉.白板教学助推幼儿教育信息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05:231.

[4]彭昊.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飞向创想的天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6:19-20.

篇3: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论文

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论文

摘要:幼儿在接受教育的群体中身份较为特殊,由于其年龄小且各个层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因此,文化知识的硬性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幼儿的发展。相比之下,幼儿成长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依赖于其本身的生活,所以幼儿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将幼儿教育与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本文基于此,将通过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来简要论述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融合

幼儿作为接受教育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经验,且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多数幼儿园或是托儿所为了让家长满意并看到直接的教育成果,以一些小学知识为核心教育部分来向幼儿灌输。虽然短期看来幼儿确实学到了很多具体的知识,但是从孩子发展的长期角度而言,幼儿时期并不适合接受具体的文化知识,而应该让教育与其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他们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学会感知世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一、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就人们长期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幼儿时期可与人类原始时期相对应,成长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生活的启蒙作用。首先,幼儿本身就不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幼儿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以服务生活为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互促进的,从生命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时间段内,人们无时无刻不再接受教育,感受生活,对于幼儿同样也不例外。最后,幼儿时期对事物经验的学习主要通过感知和模仿,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具体的、抽象的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来进行学习。此外,幼儿的可塑性相比青少年和成人来说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幼儿教育与其生活进行融合,才能为幼儿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1.实现教学主题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尤其注重教学主题的选择来实现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劳动主题、游戏主题和家庭主题。就劳动主题而言,这是幼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层面,劳动是每个人类必需的生存之道,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基。尽管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强求孩子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但是孩子在成长阶段需要树立这种劳动意识,以便于在其成长至青少年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能投身其中。就游戏主题而言,这也是幼儿教育中最常见且最受孩子欢迎的主题。游戏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层面,首先,幼儿教育的.游戏基本都带有一定的益智性质,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其次,幼儿教育的游戏大多都是集体游戏,在大家共同玩耍的过程中,幼儿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和同伴进行相互交流,如何和老师进行沟通,并学会了如何遵守规则。就家庭主题而言,这个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梳理家庭关系,并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对于父母的依赖是一种源于血缘的亲情,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会“爱人”和“被爱”,并懂得一些基本的伦理常识。

2.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想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贴近生活。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浪费饭菜。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可能选择直接进行说教,虽然当时孩子可能会硬着头皮把饭菜吃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因此,最为适当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懂得粮食得来的不易和粮食的实际效用。教师可以通过给大家介绍粮食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或者让班级里爱吃饭、身体强壮的同学作为表率,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浪费粮食不仅仅是忽视了他人辛勤的劳动,更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3.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在幼儿教育阶段,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不是教师,不是同学,而是父母。幼儿时期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依赖父母去完成,且自己基本的情感也通过父母去表达。显而易见,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因此,要实现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到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来不断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例如,孩子在班上的表现突然与往常相异,整天都闷闷不乐。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和父母反映情况,与父母进行沟通,那么孩子不开心的原因就很容易获得解答,教师就能在幼儿教育中尽力去弥补孩子的失落。比如孩子因为家里宠物丢了很伤心,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这个孩子和大家袒露一下自己的心情,并鼓励全班同学在课余的时候帮他找到宠物。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得到释放,心中对于宠物的找寻又重新树立起了希望,并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同伴的力量和班集体带来的温暖。总而言之,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工作者要始终把幼儿的教育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切不可急功近利地只顾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素养,而忽视了其基于生活的人生观架构。幼儿工作者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为幼儿教育保驾护航,注重其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将幼儿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才能更为理想地实现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秦若于.体验生活――现代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高华.幼儿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杨双叶.浅谈安全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融合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15).

篇4: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的论文

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的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大力改革,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学中,取而代之的是新颖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愈学习于娱乐的目标,使原本负担过重的课业量变得轻松起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是学生进行受教育的基础环节。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导致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能更好的讲授等问题。只有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从学生在这段时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将游戏教学结合到课程教学中去,才能促使学前教育课程全面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有效措施

前言:

在当代的教育中,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在整个教育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从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前教育作为教学体制中的最初阶段,在各个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往的学前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主导着学生在教学内容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属于硬性灌输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化的将书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在现如今的新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辅助的角色,教学中是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的游戏教学中来,把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1学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个体差异性大:

学前教学实际上就是幼儿园到学前班的教学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年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由于学前教育时期的孩子一般是从三周岁到六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期间的孩子往往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不够完善。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讲解不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导致了教学内容难以顺利开展的局面[1]。

1.2教师思维模式落后: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当代的教学中。在学前教育这个特殊教育阶段,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教师往往在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很好的结合新式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圆形的认识上,只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设定进行枯燥的讲解,不能将实际生活中圆形物品出现及运用渗透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知识不能清晰的认识,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产生疲倦心理[2]。

1.3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

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作为辅助工具,只有完整的硬件配备,才能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形象的展现出来。学前教育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普遍偏小,对于文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较弱,而对于图形、数字等较为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新颖的教学道具,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简单直观的认识,配合着游戏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

2学前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有效性措施

2.1创新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一套完整良好的教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定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设定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单纯的`以讲为主的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方案。可以结合教具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套教具,然后让学生观察手中的教具都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后,教师引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把认为是正方形的教具留在自己手中,其它的教具放在一边。教师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正方形[3]。

2.2改变教师思维模式:

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授课形式,所以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是教学中的关键。在学前教学中,游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才能将教学内容顺利的进行教授。例如,在《5以内加法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根据游戏的设定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充分了解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意义。如将5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男生女生的人数组合,只要人数相加等于5即可。此时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开始进行组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5的分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5以内的加法运算。

2.3完善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教学中硬件设施的配置,只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才能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更好的传授。学前教育过程中,只有完整的教学设施才能使游戏教学更好的开展。例如,在学前教育中,体能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中,游戏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如对学生进行平衡能力训练,需要将教具搭建成小桥,让学生顺利的从桥上走过,然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练习,看谁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快速的从桥上走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保持放松的心态,并能在游戏中增强对孩子的体能训练[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游戏教学充分运用到学前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的放松。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思维模式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实现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全晓燕.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6,03:45-50.

[2]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14-117.

[3]李章琼.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游戏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258-259.

[4]李林烛.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篇5: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策略的论文

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策略的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近几年得到了较多关注,幼儿教育中引入游戏更是很多幼儿园的一般选择。当前,很多幼儿园热衷于开发游戏化课程,让常规幼儿教育更加丰富多彩。但也需要看到,国内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开发及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很多幼儿园不伦不类的游戏化课程更是影响了幼儿教育活动开展。本文将对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进行研究,在肯定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展积极意义基础上,就如何进行游戏化课程开发及运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

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的实践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国内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下,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无论是在开发上亦或是实践上都较为困难。但也需要看到,幼儿教育受关注程度不断增加,且幼儿教育创新环境较好下,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发具备了现实上的可能。鉴于很多幼儿园在游戏化课程开发及实践上较为茫然,探寻出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发及实践的一般性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幼儿教育游戏化概述

幼儿教育游戏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幼儿教育游戏化更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从幼儿教育创新角度来看,幼儿教育游戏化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有效选择,其更加能够为幼儿教育活动开展注入如新的活力。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特点是寓教于乐,无论是依托具体的幼儿教育游戏亦或是较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均可以在保障常规幼儿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幼儿教育变得更为多元。

二、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展的意义

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展十分重要与必要,特别是在幼儿园内,相应的幼儿游戏化课程开展能够帮助幼儿园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顺利程度也能得到不断提升。在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展进程中,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师共同进行幼儿游戏课程开发,能够帮助幼儿园积累更多的幼儿教育经验,这也能够对幼儿园幼儿教育活动科学开展提供积极帮助和影响。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能够使幼儿对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增,较好开设游戏化课程以及游戏化教育活动背景下,幼儿更是可以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策略

1.分析幼儿特点进行游戏选择。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要求幼儿教师加强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幼儿园大班、中班以及小班内幼儿的平均智力状况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敏感程度等有明显差异,在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具理论影响下,幼儿园教育游戏课程实践相关活动的进行也要遵从这一客观实际。建议幼儿园教师在游戏化课程实践活动开展中注重幼儿反馈的搜集,并观察幼儿在游戏化课程或教育游戏活动开展中的表现。例如,在数字认知相关小游戏开展中,幼儿教师可以观察大多数幼儿的游戏表现,一旦多数幼儿无法较好完成此类教学游戏,幼儿教师需要进行游戏难度的降低。反之,幼儿教师则要通过游戏内容和环节的调衡,适度增加教育游戏的难度,从而使得幼儿游戏化课程能够更为具有应用价值。

2.注重游戏性与教育性的结合。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开展更是要注重游戏化课程本身游戏性与教育性的相互结合,很多幼儿园在游戏化课程开发时便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其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活动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的重要意愿。游戏化课程可以看作是幼儿园常规幼儿教育课程的一种演变趋势,增强游戏性也是为了让幼儿教育课程更加具有趣味性。因此,在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需要将游戏性与教育性进行统一。例如,教师可以将手工制作作为具体的幼儿教育游戏,教师与幼儿一道进行剪纸可以确保游戏性的具备,在剪出小动物或数字后将其作为课程教育资源则能确保幼儿教育课程在教育价值上的彰显。通过游戏性与教育性进行相互结合,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在开展上也能得到广大幼儿的'喜欢,这对于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活动开展也有帮助。

3.引导幼儿进行主题游戏尝试。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实践也可以尝试让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主题类游戏尝试,从而使得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变得更为多样。一成不变的游戏化课程很有可能导致幼儿逐渐对幼儿教育游戏化活动开展丧失兴趣,这也势必会导致幼儿园最终的游戏化课程尝试失败。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主题游戏尝试首先要确保相应主题式游戏可以正常开展,幼儿教师更加要帮助幼儿对较为陌生的幼儿游戏予以熟悉。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将时下热门动漫作为游戏主题,通过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而将系列科学文化知识向幼儿进行讲授。在此期间,幼儿教师更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开展游戏的尝试,从而使得幼儿自主游戏,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较好提升,进而促进幼儿教育游戏化实践活动开展。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需要得到幼儿园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教育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整合各个幼儿园所掌握的教育资源,将幼儿游戏化课程开发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十分必要。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不同地区幼儿园在教学软硬件水平上差异明显,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内外部环境也存在差异,这要求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开发及实践。

参考文献:

[1]袁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9):25-26.

[2]曹绪凤.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226-226.

篇6: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摘 要:在幼儿教学当中,游戏是基本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将游戏引入幼儿教育,和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游戏教育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它对于儿童的心智启蒙非常重要,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在这期间,人的各个方面都在提升发展,幼儿的年龄偏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于有些教学内容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果以成年人的方式教学,枯燥的课堂讲解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可创设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参与,制造愉快的氛围,师生之间相互影响,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游戏与幼儿教育的`结合,让他们可以轻松活泼地学习,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让小孩发挥特性,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游戏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游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推动作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展开游戏教学,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小兔种萝卜、捉老鼠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体质与孩子的协调性,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感,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互相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游戏《捏泥人》中,可以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着音乐带领小朋友一起玩捏泥人的游戏,从中培养小朋友的音乐节奏性、创造力,得到身心的锻炼。

二、游戏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在幼儿期,智力开发十分关键,在现代家庭,孩子们被看得比较重要,很多事情父母都帮孩子提前安排好,生活方面也是自己能做就不让孩子动手,使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教师可运用游戏教学,游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游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有一些游戏项目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可丰富孩子们的常识,让孩子们渐渐地开始了解生活,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自行处理事情的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三、游戏教育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兴趣很广泛,想象力天马行空,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新鲜事物。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取游戏方式可以让孩子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其中,去追寻游戏的奇妙。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自在,在游戏中也掌握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性。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折纸,让他们自己先学着玩,然后和同伴一起玩,集体一起玩,从自主学习到团结合作,到一起尝试整个过程,幼儿也将最初好奇尝试去玩变成真的喜欢玩,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让幼儿主动要求学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游戏教育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游戏教育促进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在现代的家庭中,大人普遍过度宠爱小孩,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使教师增加了教学任务。在多种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更多的心情和情绪,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一起玩,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愿意和别人主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中幼儿都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懂得互相帮助,幼儿要和同伴好好相处,学会分享、礼让与谦虚,不要和同伴抢东西,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像医生、警察、营业员等,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判断,使幼儿懂得每个角色的责任和权利,让幼儿产生合作的精神,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不仅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学会了和小伙伴团结合作,还懂得如何去自行解决问题,帮助别人,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做出错误举动时,应当正确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的游戏,结合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游戏当中能轻松地掌握学习,使幼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淑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10).

[2]王婷婷.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9).

篇7:新课改下幼儿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论文

1.新课改下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都很多,对他们的管控也非常严,总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费尽心思地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来走。然而这样做却严重践踏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同时也忽略了他们的真正需求,幼儿的心理容易遭受创伤,最终结果很可能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2.幼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兴趣第一的原则

对幼儿园里的孩子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玩耍在他们心中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而新课改理念也要求以新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对此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2肯定性原则

幼儿通常内心都很敏感,同时对幼儿教师也很依赖。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多给他们正面的反馈,不论孩子们做什么事,提什么问题,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他们,多赞美和鼓励他们,这样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身心能比较顺利地成长。

2.3平等原则

新课改中强调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这一要求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在师幼平等、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要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与他们一起游戏和交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幼儿教育的策略分析

3.1确定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阶段不仅是孩子们的人生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而且由于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能够塑造好孩子们的品质和习惯,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幼儿教师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将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的教学放在次要的地位,尽量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和学习。

3.2明确幼儿的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能贪多求快而设置超出他们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保证不同教学内容之间要保持平衡。

3.3家校有效沟通和合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相互之间无法取代。针对当前家长普遍不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幼儿园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来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双方的有效合作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有效弥补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缺失的部分,这样才能给幼儿完整的教育。

4.结语

在当前人们普遍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不断将关注的目光扩大到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各个教育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幼儿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就更高了。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新的幼儿教育策略也被应用到了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个别问题存在,但随着这些幼儿教育策略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将会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篇8: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涉及到幼儿教学与幼儿游戏的衔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幼儿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对许多幼儿来说,游戏本身也是获得教育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开展有益的游戏,让课程更加具有活力,也给幼儿插上快乐的翅膀。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游戏化的教学,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在幼儿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教学环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幼儿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例如,在大班教学时,给学生开展了以促进幼儿双脚弹跳力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活动,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容易地展开,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让幼儿模拟参观幼儿园的游戏主题。

通过设计一些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常识模拟一些小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一些小动物的范围进行选择。在教师提前选择的音乐中,学生开始了欢快的热身活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动作,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小青蛙找妈妈、大象走路,小鸭子散步,小青蛙跳荷叶等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几个小游戏的环节,初步掌握“双脚跳”的主要动作要领:双脚起跳,然后双脚落地,再然后起跳时蹬一下地,然后落地时缓缓屈膝。通过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游戏应注意科学性和教育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要做一些甄别。由于幼儿游戏活动的来源比较广泛,有一些幼儿游戏可能来源于民间,或者也经历过口头的传播。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认识、生活实际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游戏进行筛选,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游戏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甚至夹杂着一些不太健康的因素。所以,教师在选择游戏时,首先要考虑到游戏的科学性。幼儿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游戏所发挥的教育意义,因此游戏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的教育意义,体现在教师对游戏的选择上,好的游戏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体现在游戏内容的科学合理上,教师选择游戏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的时候就要具有慧眼,一定要选择积极有用游戏,这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从游戏活动的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游戏也要经过一定的改编,幼儿教师在采用游戏的过程中,要给游戏注入新的生命力。所谓新的生命力,指的是既删除了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只有这些内容的加入,才反映了游戏化教学的与时俱进,以及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作用的积极发挥。游戏的改编,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通过组合对幼儿游戏进行处理。所谓的组合法指的是把几个游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笔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曾经把“抛纸球、跳格子、石头剪刀布”这三个小游戏巧妙地放在了一起,并且给学生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也是笔者在幼儿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办法,这种办法首先尊重了游戏的全貌,保持了游戏的完整性。比如,幼儿游戏“木头人”受到小朋友的喜欢,但是由于歌谣内容不太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把一些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了替换。

四、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虽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有利于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教学。但是幼儿游戏只是教学的手段,而并不是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游戏的选择以及开展都要紧紧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幼儿游戏的引入,旨在通过游戏的趣味化、多样化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师过分的强调突出教学目标,反而弱化了教育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反对那种把幼儿教育技术化和成人化的错误趋势,侧重的是对幼儿健全性格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保护,以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隐去统一的教学目标,而要给幼儿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幼儿绘画课上,以“欢乐的曲线”为主题,让幼儿手持一段彩色飘带,同时播放恰当的音乐,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其他的幼儿去记录所看到的曲线的运动轨迹。在实际的记录中,幼儿呈现出来的图案是各种各样的,既有动态的小鱼,也有长长的水草和青青的小溪,甚至也有飘逸的白云。这种游戏教学的引入,旨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更多。游戏的引入,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有效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幼儿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让幼儿能够在低龄的这段时光里,收获更多的东西。总之,把游戏引入幼儿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种比较完美,也值得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游戏引入幼儿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幼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新常态。其实,如果通过游戏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实教育、教学目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既让幼儿体会到快乐,也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凸显了教育的多样性,也有效地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篇9:幼儿游戏论文

幼儿游戏论文

幼儿游戏论文: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数学关键经验

文/郭宝茹

小班的幼儿在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如,能在集合的界限内来感知集合,能分辨出特别多的和特别少的或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能按顺序念数词并出现了计数的倾向,能分辨开放的图形和封闭的图形,能感知现实生活中的上、下等空间方位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有关内容:

一、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发展幼儿的“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要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二、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在数数方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他们也不理解物体总数的含义,说不出物体的总数,有个别幼儿只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划。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点数物体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多安排他去完成计数5以内物体的任务,并引导他说出总数,即一共有多少个。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在学习物理量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潜力。如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他们能轻松地区分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材料,知道通过对应的方式判断出相接近材料的大小,但是由于他们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量的比较中,还很难认识到量的相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套杯、套蛋玩具等,引导幼儿两两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或提供与实物相应的'排序范例板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指出其中最大(小)或最长(短)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建立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但对一些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汇还是能够理解的。(www.fwsir.Com)例如,表示时间段的有“早上”“晚上”,表示时态的有“以前”“正在”“后来”,表示时间长短或先后的有“很久很久”“一会儿”“先……后来……”等。由于表示时间的词语都与一定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事件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领会。

三、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空间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分相邻的与分离的物体,如A、B、C三者,A与B相邻,B与C相邻,A与C被B分离,教师可以利用“间隔排列”的活动来进行空间关系的教学。对于空间方位知识,小班幼儿应该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方位和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的上下方位,而且也能够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向下的动作,如向上举起双臂、向下蹲两次等。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辨别前后方位,但是要注意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仅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方位,紧挨自己或靠近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离自己不太远且正对着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等。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几何形体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研究立体图形的能力,他们仅能从立体图形的某一面来发现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幼儿绝大多数都能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甚至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做出正确的配对,即按范例取出相同的图形。教师可以根据以上要求结合自己所带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图形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篇10:美学教育下幼儿教育论文

美学教育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研究者也从课程美学的相关文献中获得了许多启发

对美感经验着墨最多的杜威(John Dewey),不仅着重于探究师生间教学互动过程中所蕴含的美感体验,也主张课程应透过完整经验,使经验的主体能专注于经验的过程中,使个体内在理性与感性达到融合的状态,同时在经验过后能获得完满自足的美的感受。这里的经验主体不仅指涉教师,最主要的是幼儿。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教师与幼儿既是“做”,也是“受”的对象。换句话说,杜威的经验观不只是重视课程经验要能引发个体内在完满的感受,同时也重视经验过程中,相关人、事、物间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

“想象力”和“艺术”对人们的启发,希望透过美育可以使个体破除习以为常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视野进而丰富生命经验,还希望能改革过度理性化的教学与课程,让学校重视美育的影响,最后希望藉由美育来改变社会,打造一个和谐共荣、自由民主的社群。将艺术中有关鉴赏与批评的观点应用于课程当中,研究者认为他在《启蒙之眼》中指出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多种表征形式,无论是艺术家、科学家、舞蹈家或是作家等,皆有与世界有关的重要事物要诉说,对于肯定多元认知与意义的诠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多元的美学观点,除了有助于研究者重新省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与过于制式化的课程经验外,如何将课程经验“艺术化”也包括了理解幼儿对于经验的感受,以及本身对于课程互动过程中各种条件因素的敏锐性,教师不单只是如研究者所述无意识的教书匠,而应是具有个人意识的艺术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幼儿透过教育的过程,摆脱社会意识与主流价值的操控,使自身得以自由地存在,这才是研究者最终所关心的问题:如何使幼儿得以展现其主体自由的'意志。

二、美学价值就在于它重新审视了课程中幼儿的主体问题

以及对课程意涵的扩大与充实。而随着美学如何激发幼儿主体性,并使之得以展现的主张不同,也在课程上形成不同的课程美学派别。就此目的看来,同样也借助美学做为主体展现的另一种途径的。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是从各种权力论述与社会脉络中来思考人可以如何存在的问题。如前所述,当幼儿进入到教育体系开始,幼儿本身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主流意识与价值的影响,而且经由各种评量机制与学校制度的运作,幼儿不自觉地成为规训下的主体,就傅柯看来,这其实是论述实践的结果。过去研究者习惯以“唯有念书才能换取好的未来”这种主流意识来思考课程问题,致使课程成为知识训练的场所,深究其原因其实也是一种论述实践的结果。傅柯提出生存美学思想的目的,正是积极寻求身为人的“能动性”。他透过自身对于界限的体验与超越,不仅展现出人与权力论述抗衡的那一面,也呼应了前述研究者在教学现场中的困境与无奈。更重要的是,他从古代希腊人对性活动的道德反思而发展出各种具自我意志的节制风格所获得的重要启示,揭示出人作为自身的统治者,对自身的行为实践所行使的自我决定的能力。换句话说,傅柯的美学观不在于探究课程中的美感经验,或是探究课程本身蕴涵的艺术性,而是着眼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探讨人一方面既能满足自身的欲望,一方面又能妥适地生存的生存艺术。因此,许多的课程美学观点虽也是重视幼儿的主体经验,以及探讨如何展现主体性之问题。但研究者认为,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从主体的解构与重构来探究人的“存在“问题,能有助于我们重思课程目的与经验之合理性,也响应了研究者自身所遭遇的教学困境。这也是何以研究者聚焦于探究傅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原因所在,为的就是寻求课程的另一种可能性。

美的客观论始自古代毕氏学派起就奠下了基础。他们主张”美”乃是内在于事物本身,它们必须合于某种秩序、规则,才能算是美的事物。而当时,认为宇宙万物所蕴含的自然法则是一切美的事物之法度。这样的观点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其它学者身上,同样获得了支持与延续。正是认为人为之美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这种观点,使得艺术的目的为透过”模仿”来呈现事物美的属性;而艺术家的职责则在于为我们呈现出美的原理原则。总的来说,主张美是客观属性的论点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说法,且一直持续至中世纪。

美的客观性内涵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是物质对象的形式规律或自然属性,例如事物的比例、秩序等,尤以建筑或是雕塑最为明显;另一派是认为美是表现在对象所体现的某种客观精神上。

举例来说,透过乐理的教学,我们认识了各种和旋、曲调的规则;同时经由各种乐由的欣赏,我们方能掌握美妙的音乐之原理原则,而这有助于我们在聆听乐曲时对各种音乐曲目进行审美的判断。又或者是绘画的学习,学习者必须掌握某些调色的原则、比例的掌握以及物体位置的安排等,将这些元素加以组合后,才可能成就一幅好的作品。总的而说,美学的客观论者提供了我们美是具有特定本质与秩序的概念,使“美“不再是不可言喻的抽象名词,而是仍有其遵循的方式。但这种客观论的说法却无法解释,何以同样一件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却具有不同的美的感受。而持反对论点者,则从美的主观性来说明这一现象。

篇11: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一、幼儿游戏及游戏教学

幼儿游戏是幼儿一种自发性活动,而且都是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是幼儿自主选择的结果。因此,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幼儿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身心愉悦的发展,同时还能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促进其自我技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呢?幼儿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提升幼儿的素质,使其更好适应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与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相比,其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幼儿教学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基本上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提升幼儿全面素质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游戏的教学手段将生活性和经验性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分步骤地传授给幼儿。

二、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体现

在幼儿游戏教学中,非常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幼儿能够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并能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游戏经验,来解决和应对自己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身心愉悦的发展,并由此提升知识和技能。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由展现的游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幼儿能够交往互动,不但增加了词汇量,而且通过游戏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锻炼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体现,就在于通过幼儿游戏的教学化,实现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并由此发展技能的特定教育目标。这是幼儿游戏教学的本质教育所在,也是其价值主体所在。在幼儿教学中,游戏主题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对象。幼儿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的生活及游戏主题,幼儿的'游戏教学主题也就有所不同,并由此而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分外多。针对幼儿喜闻乐见的一些故事,我常常将其当做最好的游戏主题,让幼儿从中能有所体会。如在讲过小羊过桥的故事后,我让幼儿进行过桥的游戏活动。我让两组幼儿抱着大块积木在“独木桥”上过,然后两组幼儿互不相让,结果很多幼儿都被挤到了“河里”,最后大家都认识到合作和谦让的重要性。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还体现在,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实现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在做小熊请客这个游戏时,我让幼儿扮演小熊来请客,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通过模仿每一个角色的特色语言,还有固有的动作,幼儿学会了不同的表达。在扮演小熊时,通过小熊热情的语言,幼儿能够学习如何招待他人。幼儿游戏教学无形中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游戏改进自己的游戏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如在一个主题为幼儿园的游戏中,因为教师对幼儿严厉批评,导致幼儿情绪出现问题。这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一直争取努力弥补,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幼儿游戏教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幼儿游戏教学中,要先实现其教学价值,首先必须做到教学目标具体化。对大班幼儿组织一次“我是小交警”的活动时,我将目标清晰化并明确为“让幼儿学会使用多种手势”,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交警的角色,能够学会一些交通指挥手势,并在头脑中建立一些交通规则意识。其次在游戏教学中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幼儿提升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游戏活动设计中,作为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入手,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附加值较高的游戏活动设计。在教学中幼儿教师通常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打上教育的烙印,显然这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为此,教师就要开展幼儿游戏反思活动,对游戏过程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调整游戏活动。如我在组织大班的游戏“我是小交警”时,不少幼儿一开始很新鲜,但时间久了,幼儿之间会有厌烦和吵闹的情况,场面非常混乱。对于这样的情形,教师就要多加反思。再次,进行游戏教学活动之后,要开放对幼儿教学的主体评价,注意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等,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如在游戏活动开展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师幼一起评价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幼儿独立评价。另外还可以鼓励其他的幼儿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提升幼儿的总结能力,便于今后在游戏中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总之,幼儿游戏是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游戏最大限度实现教学价值,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对幼儿游戏教学提高认识,并引起足够重视,深入探索其价值的实现方式,并能够对其实现途径作深入探索,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游戏与幼儿教学充分结合,并在游戏的进程中,推动幼儿素质的发展,促进幼儿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12:学前幼儿教育游戏的论文

学前幼儿教育游戏的论文

一、鼓励赞扬式语言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发挥个体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激励。教学实践也证明:幼儿在获得教师的赞美与鼓励后,就会非常开心,乐于进一步学习,而且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幼儿的这种心理,不断地发掘幼儿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赞美与鼓励。很多时候,幼儿在课堂上的一些出色表现都是“刻意”做给教师看的,有时甚至还会说谎。例如:教师让幼儿们画画,小明的画画得很好,可是小兵课下就拿过来给教师看,说是自己画的。这时教师不能拆穿他们。因为年龄较小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缺乏分辨“自己的”、“别人的”、“公共的”意识。而稍大一些的幼儿,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较差。等到下课以后,教师就可以另行地、单独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于年龄较小的,我们要注重让他们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等;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我们则要逐步地教育他们要勇敢地承认错误等等。我们要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且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赞扬和适当的纠正、引导使幼儿健康地成长。

二、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游戏。例如:在一次语言活动“记得牢”中,笔者便以游戏的口吻导入:“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吧?”语言中的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笔者又使用“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教学效果非常好。游戏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种活动。例如:在学习序数“6”时,笔者就采用了“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游戏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之中:既然是“裁判员”,就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就会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并且教学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不管是哪门学科,只要恰当地使用游戏,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所以只有通过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富有情趣。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游戏的`情景

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因为认知水平或游戏角色不同,往往会出现一片混乱的现象。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并辅以说明,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很轻松地弄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要求,从而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听说游戏“食物在哪里”中,笔者就先让幼儿戴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到布置好的“草地”上选出一样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然后再使用多媒体导入游戏: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的鸟妈妈,它用着急、伤心的声音告诉小动物们:它的幼儿被狐狸抓走了。要想救出它的幼儿,就必须按照狐狸的要求去做。它想请小动物们帮忙救救它的幼儿。接着,笔者宣布了游戏的规则。由于形象逼真,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快地进入了角色。为了救出小鸟,不让鸟妈妈着急,每个幼儿都十分认真地听着游戏规则,从而为接下来的听说游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良好的氛围中,游戏就可以帮助我们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对幼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良好的提问具有教育的指向功能,能引起幼儿的思考与探究,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没有内涵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就没有教学的有声有色。而且,提问的积极态度也会对幼儿的思维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地面上有很多蚂蚁,于是笔者就把活动的内容及时转移到了幼儿的关注点之上:“你们认不认识这位小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长相和它的一切行动。当他们有所发现的时候,笔者又问道:“你们发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不是叫蚂蚁?”等。而且在活动结束时,笔者又给幼儿布置了一个思考题:“蚂蚁对我们有哪些好处?”于是,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便把抓到的蚂蚁放在一个空间较大的瓶子里进行观察和研究。正是教师的及时关注和支持,使幼儿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自信,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成功和快乐。这些都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

篇13:游戏对幼儿教育研究论文

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游戏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

本文介绍了游戏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做了简要阐述。

一、游戏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人类最早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展开,使孩子从小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游戏教育。

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游戏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

我认为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的童年。

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可见游戏对人的重要作用。

相比较成人来说,游戏对幼儿有更重要的意义。

纳什根据贝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抚摸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

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对一些知识的理解。

幼儿教育中需要进行许多常识性教育,这种教育内容通常需要与幼儿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所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许多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未来生活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而简单的说教式很难让性格多动的幼儿产生多大的兴趣,连续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而有效地借助游戏的方式,则很容易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开放活跃的游戏,而不是单调乏味的课堂。

例如:在一些生活常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各类所需的生活工具提供给儿童游戏所用,让学生亲自使用,并记忆其用途。

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也可促进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使儿童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作用的一个派别,他们认为:“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游戏就是表现这些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最好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去约束或者说“牵制”幼儿的游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感。

在游戏中幼儿没有具体的任务去完成,他们要做的仅仅是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最终目的。

因此,幼儿在虚幻的'“王国”里尽情地释放因受社会环境(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以及大人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是小大人)而产生的紧张和压力,帮助幼儿消除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早期的人格构建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优先,游戏的设定必须具有趣味性、激发性、互动性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游戏的趣味性是教育游戏首先应具备的特点,虽然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如果缺乏趣味性,幼儿就会失去对教育游戏的兴趣。

但是也不能忽视游戏的教育目的,应用教育游戏时能开发或提升幼儿的某种能力,是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

另外,由于儿童能力有限,因此游戏的设置必须简单、易于操作,否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体验,即使内容和画面再积极有趣,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如果游戏过难,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教育水平,甚至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的提高。

其次,在游戏的设置中,要将游戏与生活完美结合,使孩子在游戏中明白生活常识。

对比一些过去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这些经典游戏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它们有深意,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交往朋友的重要性。

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在游戏中培养其成长、成熟,对社会的熟悉。

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导”结合,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作者:鲜雅 单位:四川眉山市洪雅县实验幼儿园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