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binfada8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binfada88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论文

这学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幼儿,他们天真、活泼,可爱、逗人,对于新鲜事物同样充满着好奇,并乐于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的行列中,可是毕竟他们的年龄还很小,动手能力也不强,我又初次接触小班建构课程因此,在班级主题环境的布置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在第二个主题《甜甜蜜蜜》的活动进程中,孩子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吃,因此糖果便成了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话题,一提到我喜欢的糖果,孩子们都能说出好几种他们喜欢的糖果名称,于是我们请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糖带到幼儿园分享。紧接着进入第二个阶段:考虑呈现的形式及内容――收集各种糖果的图片。但还要有幼儿的参与,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啊!若是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安排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画出来,即使不是很精致,但也能有几分相似,可是,我们的孩子才刚入园,就算要他们画一两条直线都会成为问题,更何况是画自己喜欢的糖果。于是,主题墙《我喜欢的糖果》这一设想很自然被淘汰了。但墙饰我们还得完成呀,于是我画了不同的糖果模型,让孩子涂上颜色,剪下粘贴就算结束了这个主题。后来,我想:如果每次主题墙饰都是由教师定主题,并不顾孩子的感受、想法,让孩子涂涂色就了事,这样不仅形式单一,还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更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分析,越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越强,因此,让孩子参与主题墙饰的设计与布置,更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也给予了支持与鼓励。但是,毕竟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限,动手能力更是满足不了环境布置所需的技能需要。

在探索、总结中又进入了第三个主题墙《落叶飘飘》的创设中,孩子们和大自然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就喜欢花花草草,在孩子的世界里花花草草也都是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总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既然孩子们天生就对花草感兴趣,那么这个主题墙能不能为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完成呢?首先我请家长带孩子到自然界中了解花草树木的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各种叶子。于是多小朋友提议将主题墙设计成了《叶子乐园》,他们将自己收集叶子粘贴进主题墙中。可是主题墙却显得非常的单调,怎样让主题墙丰富起来呢?怎样合理利用这些输液呢?等等一个个的问题困扰着我,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盛泽宇带来了一张叶子拼贴画。小朋友们都纷纷围过来看,“真漂亮!”、“真好看!”“我也想做”――孩子们议论开来,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当天就在班级里开展了叶子拼贴活动,孩子们自主的把自己的画贴上了主题墙,课余孩子们都会跑到主题墙前讲解自己的作品、参观被人的作品。我猛然发现主题墙活了它不再是摆饰了。正当我得意洋洋时,过来几个孩子问刘老师剩下的树叶怎么办啊?对呀,怎么办啊?扔掉肯定不行,放在教室里又乱糟糟的,正当我犹豫时一天早上几个来得早的孩子都在给叶子分类,我抓住契机根据剩下叶子的种类在主题墙上做了几棵树――枫叶树、梧桐树、银杏树等,每一棵树上都贴了一片树叶。孩子们也学着我的样往树枝上贴叶子,“该帖这”儿、“这是枫叶”、“好多叶子了”――一连好几天孩子们都在围绕贴树叶在忙活、孩子们真正成了主题墙的主人。因此,通过选择让孩子做他们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才能让主题墙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总之活动与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存的,互相关联的,活动依靠环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环境的创设需要活动来表现。我的感悟是:为了能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环境创设必须是幼儿喜欢的,必须要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必须是自愿幼儿参与其中的。

篇2: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实录:

在“动物园”的主题中教师问:“你们知道小鸽子是怎么养出来的吗?”浩浩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养出来的”彬彬说:“不对不对,是妈妈先生蛋,一会儿小鸽子就从蛋壳里钻出来。”听着小朋友的回答,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对小朋友说:“听了你们的话,我们觉得都蛮有道理。现在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挺感兴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查资料找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佳佳就跑来对小朋友说:“你们昨天说的有一点对,不过我知道得最多,昨天我爸爸特地到鸽子饲养场拍了VCD。我来放给你们看。”当场,幼儿看了VCD。只见鸽蛋上出现了一个小洞,有一个尖尖的东西试图将蛋壳弄破。慢慢地,洞越来越大,鸽子妈妈也用自己的脚轻轻地踩蛋壳,想让自己的宝宝早点出来。经过较长的`时间,在妈妈和鸽宝宝的共同努力下,宝宝终于从蛋壳里钻出来了。看完VCD,小朋友兴奋地叫起来:“现在我们知道小鸽子是怎么养出来的了。”

后来,我又和孩子们收集了许多关于动物的书籍放在资料区中,通过查阅资料更深地了解到并不是蛋一生下来就能钻出鸽子的,而是要用鸽子妈妈温暖的身体去孵蛋,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宝宝才肯出来。所以小鸽子的出生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

分析:

通过活动使我知道,让幼儿知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己亲身探索去发现,去寻找世界的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材料归于“不说话的老师”这一美名,其意是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蕴含在环境之中,蕴含中材料之中。《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肯定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就要善于将主题问题设计巧妙融合在周围的环境之中,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摆弄与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的提升。

我们不难发现:课程化环境的多元性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孩子们在实践中自己不断地去丰富其中的内容。孩子也是课程化环境的主人,他们通过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协助我们不断地将环境变得更加恰当、更加有效!

篇3:请让幼儿真正参与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好的环境创设可以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知识,获得美得享受。但在日常环境创设中,多以老师设计为主,孩子参与较少,即便是参与了,老师也常以孩子的作品展示为主,孩子自主设计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传统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单向的,其建构的局限性在于重视装饰、少量主题的更换方面,幼儿对环境的使用流于形式,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自然环境视而不见,即使有也作为一种摆设,是死环境。

我觉得,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其实是很简单易行的。例如,创设主题墙面之前,先与孩子讨论并设计墙面,然后再共同创作,真正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还有,将孩子的制作等张贴到环境中去,布置给他简单的任务,孩子会有成就感,对环境创设就更加感兴趣了。

环境创设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学习与游戏,幼儿在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参与了环境创设。把环境创设的主权交给孩子,就能推进孩子自主设计、调整的能力!比如,先和孩子商量要创设怎样的环境;接着,在和孩子一同布置这样的环境;关键,还要让孩子充分使用这个环境,让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戏、生活,让他们随时能根据需要变更、调整环境……这样的环境才是孩子的世界,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需要。成人的思维往往会局限幼儿的言行,引导成了主导。真正发挥好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任重而道远的!

篇4: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叶澜教授指出 :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实的课堂中,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迫于应试的压力,经常会把教参上的所谓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有时候自主、合作、探究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锻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要真正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生长,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五还”,努力让学生把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还给“时间”,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天空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学生立场。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让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不再高高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时走到他们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并适时指导,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一起圈点,勾画,摘录,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补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者”,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大方地交流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得,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轻松、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麋鹿》这一课时,无论是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还是传奇经历,都是学生感兴趣且又是未知的话题。教师扼其要点,以“课文是怎样介绍麋鹿特点的?”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的学习,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掌握的信息,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对麋鹿的了解,还对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还给“空间”,让学生释放内在的潜能

传统的课堂,就是学生要毕恭毕敬地坐着,不能越雷池半步。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剥夺了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把“空间”还给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座位的朝向”,“采用前排学生转身向后即组成四人小组的方式”,这种形式运用在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和疑难问题的讨论,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学生对于“厄运”一词的理解及文本中谈迁的“厄运”到底指什么不是很清晰,这时就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在组内先讨论,组长用心记录组员的发言,小结后汇报本组的理解,其他组员补充。在教学《爱之链》时,小组合作探究,很快就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在讨论“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时,同样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组内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组长汇总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乔依在遇到困难时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真情是互相传递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实践证明,给足时间,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很多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三、还给“工具”,让学生类比中得法

古语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掌握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主要指教会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等综合学习某一方面内容的“类结构”,掌握了这些结构再运用结构,学生开展主动、独立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教用结构的方法,必须要求教师拥有课程意识,树立长程观念,要敢于跳出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归类重组,将同一类课文重新组建单元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如进行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九寨沟》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写景类文章的大致学法结构:理顺序――找景物――抓特点――想画面――悟情感,然后学生用这样的结构去学《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再如在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后,总结出故事类课文的一般学法结构:知故事――品人物――悟愿望――练复述(或续编),学生再学到此类文本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学法结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也就轻松、顺畅得多了。

四、还给“提问权”,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

自主的课堂不是孤立的,是有前后联系的,它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课堂主动思维和积极思维以及课后的及时温习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在独立思考时、在课堂上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向老师质疑,“不把提问看做是教师的特权,或只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内容的手段”。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学生质疑 :嫦娥并不是为了老百姓着想才吃了仙药上天的,而是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后羿的仙药,课文写得不对。针对这一质疑,我们不能不理不睬或糊弄了事,而应合理引导学生讨论,首先弄明白这篇文章是哪类题材,既然是神话故事,那都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都是人们想象创编出来的,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我们教材中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普罗米修斯盗火》等,这些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创编故事的人想通过故事表达什么愿望,不同的人就会生成不同的版本。学生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过程的处理就尊重了学生的“提问权”,也是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进行了提升。

五、还给“评议权”,让学生在交流中延伸

评议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新课程标准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现实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主宰了教学过程。把“评议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大胆地去表达,对于同伴的意见与建议、表扬与批评才会用心关注并给予回应。如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以前一贯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评价,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互评,读得好,好在哪里 ;不好,又有何建议。在品悟文本时,一组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收获、感受后,让其他组学生评价,赞同别人的意见,就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 ;觉得别人说得不够全面,就补充自己的意见 ;对别人的回答提出异议,可以进行争议性评价,据理力争 ;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则进行创造性评价。总之,在我们的课堂要还学生“评议权”,鼓励学生多评多议,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课堂上,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必要措施”,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彻底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克服自己的惰性,从每一节课开始,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并重新开花结果。

篇5: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教学凸现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换句话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落到了实处。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新课激趣是前提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二、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是关键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取得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也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加油站,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保障

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持久地保持,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养成习惯。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能力的前提。

2.教给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

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专注地听,用心地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可以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样做到倾听呢?学生必须做到:(1)聚精会神地听;(2)边听边想;(3)边听边记;(4)听后质疑。课堂生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氛围暖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

篇6: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谈了一些方法。首先要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善于采用人文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生;主人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和活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充实。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方面,我做过一些摸索和努力。

首先要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成为一个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亲切友善的学习氛围。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经常告诉学生们,这个答案并不一定就是标准的、唯一的;我也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我会这样告诉他们,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你们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我还会很自然地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要不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在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我发现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师生之间有着相互的尊重与理解,有着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对话中,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发展,而学生专注的目光又激励着我去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其次要善于采用人文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机器。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必然体现以人为本,多为他们着想。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教学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唤起求知的欲望,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我在语文教学中有如下一些方法:

1、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特别是一些小说、戏剧等。学习此类课文时,我往往采用角色变换训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学习《守财奴》时,我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不仅很好地把握了故事情节,对葛朗台的形象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上公开课《雷雨》时,我也采取了此种方式。当时有同事说:“《雷雨》不大好演啊,学生演不好,公开课的效果可就要大打折扣哦。”我虽说有一些顾虑,但还是认为表演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表演中,学生会主动地去把握剧情冲突,也自然会去揣摩语言,认识人物。所以即使演得不好,但学生主动去学了,积极参与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不仅是小说、戏剧适合角色扮演的方法。许多课文只要我们善于开动脑筋,也可以使用此方法。比如我在上《登泰山记》这篇古文时,就采用了学当导游的方式。导游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内容,还给了他们很多创造的空间。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逐渐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经非常方便。用课件上课,有声有像,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还下载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们欣赏,比如小说《陈奂生上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雷雨》等我都找到了相关的老电影,有的是课后放,有的是课前放,对课堂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还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每周两节的信息课,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我告诉学生李白到过黄山,还留下了一些诗歌,我把上网查阅这些诗歌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而学生也非常乐于通过这种方法去了解、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语文教学使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开阔,思维也变得活跃,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和快乐。

3、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利

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其实也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现在,我经常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比如作文教学,在适宜的时候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比如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我采取了分组轮流出卷、阅卷、评卷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我发现每一次的卷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对题型、题目的难易度等方面也把握得越来越好。学生成了能掌握自己学习进程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加强。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我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我总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找到快乐和自信。比如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并不是很好,但我却很高兴地看到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所投入的热情和专注。而其中一些被其他教师认为根本就不学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却有着不错的表现。像陈同学,许多教师提到她都头疼,但她在语文课上却是能积极、主动去学的。她在《守财奴》一课的表演被同学们评为“最佳女主角”,在不久前开展的辩论赛中又被评为“最佳辩手”。成功的体验反过来又更激励着她,让她找到了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语文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智慧,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当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时,他就会在这种美好而又充满挑战的情境中得到主动而积极的发展。

篇7: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最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摘 要】作为一位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现代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及作用的发挥是衡量现代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当审视初中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时,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主体精神,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论证学生的自主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民主课堂;教学模式;常规教学;社会实践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学生最大的潜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为学生插上成功的翅膀。那么,如何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完成自我发展呢?

一、要创建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因为轻松融洽的环境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及创造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脑细胞活跃起来,这样师生才能进行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使学生感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以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自觉的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自觉加入自我发展的阵营。如教师每天面带微笑,话语亲切,学生聆听教师讲课时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时,教师的赞扬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偏差时,也不要全盘否定,应帮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应引导其找到合适的思路重新进行思考,在学生的内心种下“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会答好”的信念。因此我觉得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很重要,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顺利完成。

二、要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强化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能力,而应把学生当成充满活力的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法,先设置与诗文相似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谈体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启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诗文配以合适的图画。或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自我欣赏中进行深入品味,这样体会就更加深刻,并自然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把讲台让给学生

初中课文分讲读和自读两类,在学习讲读课文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预习任务:如:走进作者,正音正字,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引导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说得好的要充分肯定,说的不好的要帮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但一定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和尊严。也可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学习内容安排和质疑要适度,抓住质疑的最佳时机。

四、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的能力。”的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用”的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使其认识到: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社会发展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意识到自己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使其自觉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教师可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亲自做社会调查,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师也可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制定一些调查实践专题。

总之,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完成自主学习,能做好以上几点就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篇8: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一种方法,也是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一种趋向。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学生有很大的潜能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第五册《灰雀》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其他学生做小老师来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通过找重点句、分角色朗读,体会句中人物的情感,学生认识到抓灰雀是一种错误行为,并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孩子。就这样,我的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听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又懂得了怎样做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坚持在课堂上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首先让学生敢想。

“如果让你想象西沙群岛,你会怎样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让学生说他喜欢的大海、岛屿是什么样子的。让胆大的、胆小的学生都说。再次再让学生敢问。把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问西沙群岛到底是什么样子?美在哪儿?富饶在哪儿?通过想、说、问,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增强了。

三、灵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

传统的师问生答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多以合作探究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可的'喜悦。例如,教第五册《找骆驼》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骆驼走过的路,脚印一只深一只浅;有的同学提出骆驼吃过的树叶为什么留一个牙印;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路上撒了些“蜜”和“米”。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大家要找的是一只跛脚、缺齿,驼着“蜜”和“米”的骆驼。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发挥展现,学生就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篇9: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自己选择方法记愿意识记的字,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并及时鼓励、肯定、赞美学生,让学生听到教师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随机识字。我带领孩子们认识我们的校园,包括校园中的各个办公室、专用教室的名称及室内的园地、校训、橱窗里的标语、花坛楼道里的告示牌和名人名言等。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这里写的是什么?那里写的是什么?然后,又认识我们的教室,包括班训、室内各种园地,每天带领学生学习墙报中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我及时地鼓励、赞美、肯定学生。使他们很快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2、互认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

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我还为每个学生做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这样,全班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记住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特别喜欢色彩艳丽的图片,根据这一特点,我每天早晨都在黑板上贴两三张漂亮的图片,并在图片的下面把图片的内容用汉字表示出来,学生早读时很愉快地读记。与此同时,我还让他们自己搜集图片,贴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让家长指导写出图片内容的汉字,引导他们识字。

4、利用广告牌、站牌、宣传匾、标牌等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旅游等机会,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店面上写的字。不知不觉中学生即认识了字,又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5、利用电视、课外书识字。学生平时喜欢看电视、课外书,要有意识地问他们认识了什么字,并讲讲所看过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知道随时随地都可以识字,又帮他们养成了看课外书的好习惯。

6、搜集商标、包装纸(盒)识字。让学生搜集商品包装上的字,让大家拿着自己搜集编排的商标去找伙伴相互展示,大声认读。这样学生不但会认自己搜集的商标,同时还通过向伙伴展示商标上的字,各取所长,共同进步。

二、立足课堂,巧妙识字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想识记办法,形成识记能力。

1、利用形声字特点,让学生参加游戏记字形。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识字2》一课时,三个小朋友分别拿着“马、鸟”等部首卡片站在讲台前。而手持“师、候、星、各、它”等卡片的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读音找到自己的部首朋友,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从而记住汉字字形和读音。

2、利用小故事、顺口溜等方法来记忆字形。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顺口溜,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Article/List/List_4183.shtml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等。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时,我编了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3、“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记字形。许多字加、减或换部首又能变成另一个新字。老师可以把学过的字进行分类,让学生说说这些记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头脑中的迁徙、联想功能。如鱼加羊是鲜,趣减走是取,鞋去掉革换上虫是蛙等等。把学生的熟字串成新字,既巩固了已识生字,又掌握了新字。

4、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三、激发兴趣,开心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孩子也会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

篇10: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学生们犹如一个个容器,接受老师课堂上的灌输。考试时,再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还”给老师,而没有真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从而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可以说,学生之所以被动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造成的,因此,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并在教学方法上多花点心思,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起来,要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语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活用教材,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行教材采用单元编制,把内容相关的几篇文章编排在一个单元中,并规定了教读课和自读课,以利于教学。其实,一个单元中,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引发学生共鸣的文章只不过一、二篇,而且有时他们对自读课文特别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灵活地使用教材,不一定要按顺序来教,《语文读本》的文章也不一定只用于课外阅读,也可以有选择地作为讲读篇目安排学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把选“例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决定本单元要详细讲读哪一篇课文,这样,由于所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发挥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也将事半功倍。甚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课外的文章中选取一篇与本单元编排思想相契合的文章作为课堂上学习的材料,比如《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上就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学生首先必须熟读教材,并且要在课外广泛阅读,然后仔细分析、鉴赏、比较,才能选出与课文最契合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让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二、巧设活动,把学习教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创造性地学习。教师甚至有意无意地压制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教师能根据所学内容而安排一些活动,将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些课文论辩性较强,可安排一场辩论赛。有些课文情节性、戏剧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四个小组,让他们各自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进行表演,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而且最能表现文章的主旨。表演结束后可安排讨论,让他们各自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并品评各小组表演的优劣。这样,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了课文。另外,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单元,可安排一些知识竞赛活动。如诗歌单元,可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如古文单元,可开展文言知识竞赛,全班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头作好准备,再选出代表进行比赛。这样,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就是在主动地学习课文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其它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创办班刊,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写作文和批改作文,可以说是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头痛的事情了。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无从下手,于是乱写一气凑个数;教师面对学生交上来的犹如一座小山的毫无新意的、艰涩难懂的作文也无从下手,有的随便批个“阅”应付了事,有的虽也精批细改,却也效果不佳。长期以来,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在班级中创办一个班刊,可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只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爱写作文的.。我的做法是:发动全班学生,集思广益,给班刊起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精心组织班刊编委会,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规定该刊的出版周期(每周或隔周),定期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然后鼓励每一位学生向班刊投稿。每一个学生,只要他向班刊投稿,不论好坏,只要该文有一点可取之处,都把它稍加修改发表出来,这样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比如我任课的高二(1)班,班刊叫《文苑》,意为美文荟萃的地方,从高一起每周出一本,由学生轮流担任编委以及承担封面设计、插图绘制、排版装订等工作,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编辑出版,得到锻炼。除了每周的常规出版,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如新学期开始、学期末、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还可以出版相应的主题专刊、纪念专刊。该班最近就出版了《文苑》的一周年纪念专刊,刊登了从该班学生一年来在《文苑》上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作品。

而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师不一定规定具体的题目(或者出题时采用必做题与选做题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只规定一学期必须完成的篇数,也不一定规定具体上交的时间,只要到期末交齐必要的篇数就可以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往往能写出出人意料的好文章。同时,由于有班刊这个展示学生创作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教师的评改可相机进行,学生可以写完一篇就马上交老师批阅,也可以写完几篇后再让老师统一批阅。这样就不会造成把作文堆成小山,学生交上作文必须等到一、两周后才能看到结果的局面,而且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随交随批的当面批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批改效率。另外,教师可把批阅好的优秀文章刊登在班刊上,印发给全体学生,然后在作文课上师生共同品评该文的优劣,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把一部分作文的批改权下放给班刊编委,教师进行指导批改,这样可减轻教师工作量,又可锻炼编委的其他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讲台上走下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论文

“目标导学,自主有效”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和师为生服务的新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因此,在“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法与学生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去探索并积极实践。

一、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实施导学

“目标导学”的核心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教师要为围绕目标而教,学生要带着目标去学。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其次就是要求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认真制定学习目标,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目标而教,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以教师为主导,探索教法改革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目标导学”的关键之一是“导”。“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上。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目标、内容,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善于“诱导”,变“厌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只有启导得法、到位,才能体现出教为学的宗旨。

三、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法指导

在“目标导学”的教学模式中,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从根本上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改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才能自觉地担负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有成效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特定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时候,这种教学情境的进行过程必然是富有创造性、饱含趣味性的,正是这些创造性、趣味性的因素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可以通过教师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等来实现。

例如,在刚学完六年级上册的前几个单元时,我曾尝试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和话题,并事先找几位同学一齐排练,然后展现给学生们一幕生动的英语短剧。而后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模仿教师的编、导、演进行创作。通过这种表演课的实践,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怎样自我介绍、如何与陌生人相识并成为朋友等一系列的交际活动,而且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大大提高了。 四、构建有效课堂,尝试艺术教学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要想使学生有进步、有发展,真正做到乐学、活学、会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都要有精心的准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艺术。

备课艺术化是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前提。教师要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掌握该课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体结构,并进行优化组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应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思想状况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

课堂艺术化是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关键。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但能活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所学内容。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3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单元时,我和同学们使用了游泳、跳舞、吹拉弹唱等大量的模仿动作和体态语言,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激情饱满的情绪中完成了情态动词的教学任务。

教师的语言也应讲求艺术性。如纯正优美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生动的语趣等,既能在课堂上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很多同学往往是先喜欢任课老师,进而喜欢该任课老师的课。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魅力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和注意力,把他们带入学习轨道。

教师还应兼顾提问操练的艺术性、情境设计的艺术性等,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与舞台让给学生,使知和情统一起来,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容易得以巩固。

总之,教师要通过“目标定向,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研究与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发展,从而构建起“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课堂。

篇12:幼儿论文:重视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论文:重视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是人的广泛关注,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现代的健康教育观。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强调家园合作,重视幼儿心理教育的个性化。

【关键词】 自我保护 和谐的环境 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期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常常喜欢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时,也不能清楚地预见其行为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老师应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在意,进行随机教育.对于幼儿已造成的伤害,老师可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更有说服力。

老师可以教导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这样减少幼儿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等。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吃骨头和鱼时,能把小骨头和小刺挑出来免受咽喉之痛。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减少了细菌对身体的侵害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见又可以避免的问题。注意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去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使孩子的安全张显于生活的角角落落。

重视开展户外活动,多让幼儿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玩游戏常常是百玩不厌,兴致非常高,导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幼儿在走路跑步的时候,头要朝前看,重心要在下半身,身体不要往前冲;追逐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抓着牢牢不放,对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要再跑;怎么样提高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关键是老师在每一次活动前的说教,让幼儿明白怎么样才算是最好的玩这一游戏活动,对于不良的活动行为,即时的制止,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制危险行为于萌芽状态。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告诉幼儿很多事,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幼儿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道理,远远强于在日常教学中的条条框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这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起步阶段,有个好的开始能减少孩子在以后生活过程中走的弯路。

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及时的与幼儿进行沟通,这种师生间的沟通,能缩短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还需要教师能接纳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眼光看待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充分得到表现,逐步产生和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起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感官体验,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篇13:用好案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用好案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发展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之中。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的区别

在初二教学中,常听到有的老师脱口而出,“举个例子”说,而我们觉得案例与举例尽管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帮助论证说明某个问题的,但两者间有较大的差别:

(1)两者的作用不一样。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而案例是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学习的一种方法。

(2)两者的地位不同。初二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围绕案例展开;举例是一种论证问题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的地位很明显没有案例重。

(3)教学的手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案例教学的好处已成共识,但不少老师苦于在教学中没有案例去用,这就涉及到案例的收集方法。

1、笔记摘录法。在阅读报纸、教参、刊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将一些有助教学的案例及时收集,做好笔记,必要时可写出提纲和心得。

2、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有的家长在某些法律方面是专家,如前言的实话实说“问问你的家长或亲友,他们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和用到哪些法律?这些法律给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老师布置这一问题,就是学生与家长共同学法,共同提高的过程。有的家长是税务干部,可以帮助你提供法律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典型案例,再如让学生调查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能力,而在学生调查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也一便解决,无需教师多言。

3、上网搜索。如xxx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4、做好编辑和整理归档工作。可用卡片分类编号,分类排放,还可编制一个目录,做好索引;或利用电脑创建文件夹加以储存。这样可随用随取,也有利制成课件。

5、充分发挥一例多用的效能。有些案例是可以一案多用的。如第一课中的活动“法庭内外”中的‘张老汉的抚养问题’这一案例,我们可用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联系”、“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家庭生活离不开法”等框节,这样可大大减少了工作的强度,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领会。

四、案例教学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

华师大课堂与教学研究所赵中建教授认为,应用质量原则于课堂,就必须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能做的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无论是学生收集案例,还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都有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走进社会,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增加情感,学会认知、做事和合作,并使学生由那种没有选择、被控制的状况,变成知识的探索者,甚至感悟到学习中充满乐趣。

2、整体性和民主性原则。

案例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给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克服了政治课空洞的原则,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提高。无论是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都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创作平台,有利于整体推动。而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觉性,由“要他学”为“他要学”,使师生之间成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师生活动中,使学生畅所欲言,不仅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提升,也使学生的品德意志得到了锻炼。

3、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环境问题的案例”就是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灵感不断出现,使学生出现“奇思妙想”,又使过来使案例不断被扩展、延伸、升华。如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对电脑污染、太空污染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还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而目前的中考开卷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就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独特见解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德育功能性原则。

初二的法律教育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提高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时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如老师在讲噪音污染,妨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及身心健康案例时,教师在讲后、设计问题:“你觉得你们班有哪些同学大声喧哗?”“你觉得该怎么办?”使活动中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

可见:案例教学应把握好设计悬念,诱发感情;以理激情,陶冶情操;以例传情,内化品格;落实行动。

五、案例运用方法

1、穿插案例,讲清原理,例证观点。案例的引用是证明一定的观点、辅助分析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前,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可用案例引出本课知识;可用案例化难为易;可用案例总结提高。千万不可为了说案例而说案例,没有一定的问题是达不到目标的。案例提出后,要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总结结论,提出观点。

2、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案例讨论一般4-6人一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补充。教师还要参与讨论,与学生融为一体,不可袖手旁观,要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教师还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允许学生提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的合作过程。有些讨论步骤如加上老师的活动会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如对禁毒活动在让学生说出警示语后,老师再说出一两句,会加强师生的融洽程度和合作程度,能达到合作中学,合作中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3、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增强真实感。而课堂演练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增加感性认识。但老师要及时从学生的演练及对案例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当然,这种点评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学生分析的简单罗列,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下的分析后对问题认识的升华、创新。

4、同时案例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讲学稿、试卷中

总之,用好案例,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篇14: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物论文

伴随着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众多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影响着人类社会。将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的生物学,也必将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学的探索创造型人才。

1 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笔者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通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通过教师匠心独具的教案程序(含实验、实习程序)探索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探索研究的氛围、情景和场面,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出现,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完成迁移运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发挥团体优势,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找准探索点,创设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处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教材时,通过对教材深挖细研,发现教材知识比较凌乱,知识点间缺乏过渡和衔接,并且先把结论提出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打破教材原有顺序,按照认知规律,沿着科学家寻找遗传物质的过程,来处理这节课。即不是先把结论提出来,而是让学生当科学家自己发现。在写该节题目时可这样写:遗传的物质基础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找到后再填上。针对知识不条理,本着有利于过程探索式教学方法,把有关载体、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内容放在最后讲;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放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后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把整体设计好后,再突破每个知识点。

改革实验教学,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有些实验可提前做,变验证为探索,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到讲光合作用内容之前而不是讲完内容之后做。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并进而归纳总结出实验原理——不同种类的色素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有些实验边讲解新内容边做实验,例“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就是这种情

况;有些实验教师只提供材料和仪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酶受pH值、温度的影响”,学生在动脑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有些实验需学生动手制作的,例“DNA模型制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2 拓展学生课堂教学的外延,使课内与课外结合,构建生物学教学大课堂

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为这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依托。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相继成立了“生物科技小组”、“环保小组”和“爱鸟活动小组”,设立了除“生物学实验室”以外的“生物科技活动室”、“地球村”活动室、“和平鸽养殖园”和“植物园”等一系列的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的创设,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生物学实验室,实施探索性改革,学生自备材料,自制标本,独立地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利用微机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与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地球村”活动中,教师利用标本、挂图、模型以及电教设备等对整个地球的不同生态环境做了缩影,将理论知识形象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逼真,也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到了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有待攻克的难题,激发了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意识。

宽松的生物学大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创意性活动也多了起来。在第3届中学生文化艺术节中,“生物科技小组”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奇趣大自然”系列活动,该活动包括“20世纪最新生物科技动态”、“生物园”和“鲤鱼跳龙门生物学知识擂台大赛”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活动。

“爱鸟小组”于引进了45只和平鸽与信鸽,经过他们的悉心照料和喂养,现在已繁殖到300余只。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细心观察,不仅懂得了鸽子的生活习性、饮食特点,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和平的美好情感。

3 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将探索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一切课余时间,让学生即使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也能槁生物学研究与探索,决定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话动,首先将实验班中的每周3节课改为两节由教师主导,另一节完全由学生自由支配。整个过程的操作如下:

课题来源是教师设计和学生设计→课题初审→课题终审→公布课题。

课题研究:学生组成研究小组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方案评审→开题报告→小组独立研究→形成研究报告(论文)。

成果总结:小组总结→班级展示→同学评论→答辩会→评审组评定成绩→结题。

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可以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个学期,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有关难点,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改革方案一经实施,就通过两种渠道,设计出了紧贴现实生活和生物学教学实际的课题56个。

面对这些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调查研究,有的学生到实验室、植物园做实验,有的到图书馆、声像阅览室查资料,有的走出校门到环保局、农药局、土地局、医院和企业等单位和部门,通过现场采访、实地考察及查阅资料等形式(甚至到农村,投入到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实地取样、调查),为课题研究搜集丰富的材料。如有3位学生在研究“30年来某地区家燕的变化情况”中,利用节假日走访了9个村庄的'112户人家,对20世纪70年代至今家燕的变化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划出了曲线并认真分析了家燕减少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使生物学教学迈入了一个新天地,真真实实地使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附:部分研究性课题:

1)调查高密城区与乡村大气质量状况;

2)调查高密市区内水污染情况及主要的污染源(可到环保局了解、取得相关数据);

3)农药对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

4)搜集媒体上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谈一下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5)调查高密城区内的垃圾处理情况;

6)从某村(镇)人口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看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

7)人类长寿探秘;

8)睡眠与学习的关系;

9)调查高密市的水源总体情况,谈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可到水利局或自来水公司);

10)高密凤凰公园植被考察与研究;

11)家乡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研究;

12)调查近来有益鸟种类、数量的变化(可选择1种,如家燕等);

13)芽或其他植物生长习性的研究;

14)玉米杂交实验;

15)花的生长与酸碱度的变化;

16)不同植物在共同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17)人类在20世纪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18)搜集各种媒体对生物技术的相关报道,设想一下未来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19)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发表对生命起源的一点见解;

20)谈一下制作DNA模型的体会;

21)调查高密市人口(或某个村)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人口密度及未来发展趋势;

22)近亲结婚子女的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

23)调查周困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或某个家族的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例色育、白化病和高度近视等);

24)调查某种农作物品种(玉米、小麦等)的更替情况,简析更替作物品种的原因及好处;

25)微机与生物学发展的关系;

26)自己设计实验,探讨不同动物的智商情况……

篇15: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创设环境求科学幼儿发展更和谐论文

【内容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性的环境创设能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着眼整体感受多彩的世界,优化主题感悟知识的奥秘,引导参与收获成功与自信,关注人本收藏真情与博爱。通过园内合作、园园交流、家园互助,实现环境育人的最优化。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科学性原则 和谐化发展 合作机制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从每天一入园到离园的时间里,都在感受着、发现着环境的变化,并与环境发生着互动。正如新《纲要》所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园教育相关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我园在环境创设中,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为目标,创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把握原则,树立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使我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注重了幼儿园环境构建,能否发挥环境的最大效用,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教育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树立创设环境的科学意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

1、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全面性的特点,幼儿园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并把它渗透在整个幼儿园保教工作中,使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

2效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

3、主体性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4、安全卫生性原则:要使幼儿在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中生活。安全、卫生是重要的条件,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服从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功效: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自然与社会环境、体现活动主体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创新,讲究科学,充分挖掘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力求科学 促进和谐发展

1.着眼整体,拓宽时空,让幼儿感受多彩的世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表现在园舍、室内的布置,还要重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含的作用,提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

(1)“立体空间”多趣味

将一些幼儿百听不厌的经典故事和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语言游戏等喷绘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形状,如:扇形、五角形、菱形、长方形等,运用悬挂、串挂和张贴等多种形式,布置在幼儿园楼道和走廊等公共区,让幼儿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引导、解读故事,家长接送孩子时亲子阅读等。也有的制作成既有立体感又便于更换内容的小火车、花朵、海洋鱼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火车接故事、词语开花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四季更替”多变幻

利用每班一块80×120厘米展板和宣传橱窗栏,结合各种节日或季节,展示节日气氛与情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参与布置展板,然后一起在幼儿园主通道上展出,幼儿的直接参与布置,使他们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和对环境创设的责任感,这样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又有多种的教育意义。

(3)“卡通世界”多精彩

为了引导幼儿喜欢阅读,我们考虑到以前用的木制图书架的不安全性,改用经编布为每班缝制了图书袋存放图书,为幼儿创设阅读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取阅,同时幼儿园专门设立了一间阅览室,四周墙面上也都用经编布缝制成图书袋存放了幼儿喜爱的各类幼儿图书,地板上放满了各种卡通的靠垫,环境非常温馨,每周定期向各班开放,有时还让幼儿大带小一起阅读,幼儿非常喜欢到阅览室看书,这样大大拓宽了幼儿的阅读视野。

(4)“外面世界”多辽阔

公园、田野、社区、工厂、商店等场所也是幼儿必须接触的外部环境,每学期组织适当的活动,使幼儿更好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如:秋收季节,带幼儿到田野去感受秋天的景色,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去农民家晒场看看翻晒稻谷等,从中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突出实效,优化主题,让幼儿感悟知识的奥秘

课程实施中环境创设的版块使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的新视点。因为环境是无声的教材,幼儿通过感官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美化”,而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能紧紧围绕主题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迁移经验。(以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为例)

(1)创设环境诱主题

利用活动室有限空间,创设主题情景,营造主题氛围。墙面上是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昆虫照片。

(2)利用环境学主题

主题开展中的主题环境创设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处,整个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主题环境创设的组成部分,如:将幼儿绘制的昆虫悬挂在室内、手工制作昆虫摆满了窗台、有关昆虫的故事帖在故事墙上。

自然角中,把孩子们捕捉的小蚂蚁、小蚱蜢、小蜜蜂等昆虫饲养起来,孩子们能经常不断地观察、议论,了解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成长情况。

(3)巧借环境延主题

借助主题情景,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延伸主题学习的内容。比如,区角环境中也是有关昆虫的探究活动,探索区的有趣的昆虫棋,科学区的帮昆虫找家,提供了便于幼儿交流、互动的机会,孩子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他们一起交流、议论着昆虫的本领、昆虫的色彩和分类等。

(4)完善环境展主题

环境的创设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可让幼儿在主题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以利于幼儿更好地参与、展示。如:悬挂出幼儿的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图画等。

3、体现主体,引导参与,让幼儿收获成功与自信

陈鹤琴先生“活生活”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动脑、动口、动手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展现才能,收获成功与信心,而教师始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们利用环境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用幼儿的眼光与智慧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树立自信心。

如:中班主题活动《运动的身体》开展时,大家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于是,有的幼儿从家中收集了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图片,有篮球赛、游泳、足球、赛跑等,大家一起议论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的拓展了主题内容。

(2)用幼儿的成果与作品

每个区摆放些什么、如何摆,墙面布置什么,都要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感,也有助于幼儿对环境的爱惜。

如:小班在开展主题《落叶飘飘》的环境创设时,用幼儿亲手印制的手印画,组成一棵棵五彩的落叶树和一棵棵的青菜,亲手绘制的各种水果组成一棵棵水果树,还将幼儿帮助收集的树叶、棉花、稻穗、菊花、辣椒等实物也利用起来,布置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秋天美景图,既体现了本土化特色,又发挥了本土资源的内涵,孩子们也欣喜地喊着:这个柿子是我画的,这片树叶是我印的……。

4. 关注人本,倡导亲近,让幼儿收藏真情与博爱

我们知道,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体会合作、感受真情。我们应倡导幼儿通过对自然、同伴、家长、老师等方面的接触与亲近中,体验爱、收藏爱。

(1)亲近同伴

在一些活动中,某些材料,幼儿都想争着去玩,但是由于材料准备有限不能一次性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这时,让幼儿学会遵守活动的规则,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同伴间能学会谦让、合作、分享,体验友情。

(2)亲近老师

老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去,多给孩子一些表扬,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每天细微、烦琐而又平凡的一日生活中,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出发来指导,形成尊重、信任、友爱的和谐氛围,让幼儿感受老师像妈妈一般的爱。

(3)亲近自然

充分利用园内的动物角、植物角、花草树木、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幼儿走向自然、开宽视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生活的快乐。

如:在秋天里幼儿园的野菊花盛开了,大班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采摘野菊花,然后一起送到食堂里请阿姨将野菊花蒸好,晒干后一起品尝菊花茶,从而了解菊花的多种价值。

(4)亲近社会

幼儿园社会领域强调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即注重做人的教育,因此,适时地带幼儿走出园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良好教育途径,如: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开展中,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农贸市场,了解农贸市场是人们买菜的地方,里面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并让幼儿每人带两元钱,大胆地与人交往,参与买菜的过程。重阳节之季,带领小朋友去敬老院慰问,每位小朋友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种水果、糕点等礼物分给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让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尊老、敬老、爱老体验。

三.健全机制实现分享共赢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因此,它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健全运行机制,吸取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

1、园内合作共享

由于各平行班都在开展同一主题的内容,因此每个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创设环境,各尽其能,同一主题的环境创设呈现出各尽其能的良好氛围。而且,各平行班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不断调整、丰富环境,实现环境创设的多重价值。

平时,每个平行班之间还能共同收集主题材料轮流使用,以求真正的资源共享。我们注重每个主题活动中的资料积累和保存,主题更换时,各教研组将各种材料和资料收集保存好,使资料积累不断丰富。

通过环境创设相互评比,教师们能随时关注幼儿,并结合主题目标,不断创新环境创设,并把环境创设过程当作教育的过程。不仅对每位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充分的发挥了每位教师的潜能。使每班的环境创设也更具特色化。

2、园际交流共赢

我们平时在与姐妹园结对教研活动时,能注重吸取姐妹园在环境创设方面长处和特色,为我园所用,并经常与结对幼儿园进行深入探讨,学习借鉴。特别在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学习中,通过姐妹园的展示和指导,我们改变了以前对投放材料的盲目性,对每个区角的材料投放能结合主题开展,并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针对性强。例:为了更好的发挥静态环境的对话功能,我们各区域每一种投放材料,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利用图示的方法让幼儿去解读,有的图示方法教师绘画有难度,就将操作步骤用照片的形式贴上,也有的将操作材料直接在墙上进行操作,这样有效的让每个墙面会“说话”,并成为幼儿学习互动的平台。在材料投放层次上做到多样性,同一年龄,多层材料、如:小班的喂小动物,可用筷子、勺子、木珠、红豆、绿豆、蚕豆、小纸团、海绵粒等,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同一材料不同用法。如:中班的各类图形,既可以分类,又可以排序、数数、拼图等,发挥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有效地提高我园区角活动的实效性。

3.家园互助共育

在每个主题实施以前,我们将活动计划人手一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从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请家长帮我们收集有关水的书籍、图片、及光盘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主题,这不仅促进了家园教育的沟通,也使幼儿园的教育更广泛的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5+2>7的功效,从而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我们还通过教师出点子,家长配合收集材料制作的方法,有效地充实和丰富了区域环境和各主题环境的创设。每学期末还进行评选巧手妈妈和好家长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推动了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整体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我们领悟到,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能激发幼儿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创设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但我们还须注重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地去创设、调整、实施,更要让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让我们的环境创设能伴随着孩子们更加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

《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素质教育》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浅议创设幼儿园环境》 汪美娟

《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 宗丽娟

相关专题 主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