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论文

RABIIB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RABIIB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论文(共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论文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论文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落空。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把考试与测验作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唯一手段,把分数作为评定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过多地强调了量化的评价手段,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很明显,这种粗糙简单的评判标准和机制,抑制了学生多向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考试作为一种测量的结果,它只是评价系统的一部分。新课程强调激励、反馈与调整的评价功能,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更加重视定性的分析以及多元化主体的评价体式,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发展性,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一、评价内容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知识和能力。我们可以依据课标把“知识和能力”划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部分。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在语文积累过程中发展语感、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更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强调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3.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管是阅读还是实践活动,都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现在有不少学生可能学科成绩较好,但在其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也是对原有评价制度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新的评价要求。

二、评价主体

传统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即教师,而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只充当评价结果的被动接受者,无法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而且应该让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学生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为此,可以把评价的主体分为四部分。

1.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省,给自己下结论。这种评价可以看作是学生的反思记录,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通过每星期一次的自我测评,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自信;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逐渐地完善自我。这种评价体现了学生个体语文学习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2.同学互评。这既是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把这一评价分成两块。 (1)同桌评价。左右或前后同学互评,一天一次。主要围绕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作业和课堂情况展开,这个评价过程不形诸于文字,采用口头述说占用时间较少。指出同学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互提高和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指正和接受缺点的品质。

(2)小组评价。每月一次,评价小组成员的构成采用自愿和推荐的方式,体现评价的民主性和权威性。为增加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每次的评价人员有所改变,每组3人,一人调研,一人记录,另一人监督,共5组,整班评价时间为期3天。评价结束后,记录表交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会整理汇总。如评价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可交班级语文学习委员会仲裁。

各评价小组的评价尺度和细则统一,评价项目每项10分,共100分,视被评价人实际情况得分,表单经语文学习委员会签署意见后,返还给学生,以便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

3.教师评价。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那么他们也就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身份也由以往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扶持者。教师的评价先专项评价再汇总综合评价,给学生的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下面以学生的学期综合评价为例,这是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家长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目的是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子女的成长,了解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和交流,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建议。家长评价表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部分由教师填写,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作一个总评,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反馈给家长,并提出语文学习中的不足,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下部分由家长填写,家长通过在家观察了解到的子女学习语文的情况填写,还可以对教师提出建议,及课程的设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建立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持续发展。因此,这里的评价方式是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

1.专项评价。根据语文素养评价的三个维度分为若干专项,譬如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行为观察记录卡、实践活动表演卡等,并各自形成一个评价的基本标准和细则以及操作程序。下面以学生的课堂评价为例说明。

课堂评价记录是在老师指点辅导下,由各小组组长具体负责记录保管,并在每周小组活动的时间进行全班交流评价。

2.综合评价。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形成规范和有效的记录,就难以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就会消弱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课标》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成长记录袋”的定性评价方式,成长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的,学生有选择成长袋内容的决策权。可以是某项语文学习活动记录,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获得的奖励,自己满意的作品,或者是自我反省记录、同学的评价、教师和家长的评语。打开自己的成长袋,便能沿着语文学习发展的过程看到每一点成功的闪光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成长袋评价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可以把课程、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对学生而言,就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并学会能判断自己学习质量的进步。

篇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要如何来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呢?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各有各的见解,我汲取众人之观点,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处理好教材,于教学中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环节,低段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乐趣;中高段可采用激烈机制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在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之后,我们则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读画画、读读演演、读读编编、指导学生开展摘抄活动、于阅读中穿插游戏等多种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感到单调,而且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教会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读法,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去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读到一定的程度,很自然的就会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效果。

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听说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利于表达的情景,多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口语交际课上,不断引导学生练习表达。课外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可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说,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呢?作文教学是富有实践性的,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无法有所收获,每天写日记学生必然感到缺少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太注重教学生如何去写,给学生讲太多的`写作方法,灌输太多的写作技巧,然而,结果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教写、批改、讲评的套路使得学生怕写作文。教学中,我们都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忽略了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关键这个因素。如若我们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书籍,当学生涉猎了群书,扩宽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领悟了各种表达方法后,再加以引导学生坚持练写,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与写作实践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

作文难”几乎是学生的普遍感受,一难没有内容可写;二难不知怎么写;三难不会取舍材料;四难不懂层次安排,五难语言干巴不具体。由此种种都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原因。老师怕教作文,每到作文课总有言不由衷的心虚之感;更怕改作文,错别字、语病、选材、谋篇,一项一项都要精批细改,犹如蚂蚁搬山,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作文水平不见长进,是师生心中越来越重的无奈和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的看法是一致的: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则是众说纷纭了,莫衷一是了。我以为,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就应该在重视激发兴趣的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兴趣的产生可能源于偶然,也可能是一时的冲动,但要真正使这兴趣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对写作文乐此不彼,还必须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阅读、表达、写作的兴趣,将听说读写有机的联系起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加上学习方法上对学生的指导,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表达、写作的能力。关于语文的解题能力,我们要在平时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这样就会逐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我们知道语文知识各个方面都是有机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表达、写作、解题的综合能力培养。

篇3: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论文

中职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性课程,中职语文的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中职教育中,要时刻保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一致,为学生找到良好的专业结合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何为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的心理以及生理条件基础下,经过继续教育、劳动实践经验以及自身修养的方法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并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品质。

职业素养包括:劳动者职业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再将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招聘的唯一要求,还将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招聘的重要条件。

二、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学生由于心里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本身基础就弱,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定位也不高,导致学生缺乏更远大的志向。

现代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观念问题,麻木的认为中职学校学习,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无需进行语文学习。正是带着这样的语文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应对策略:

1.中职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把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倾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上来,为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另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不同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素养的要求。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2.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所传授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其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一名顾客要去你店看保健品,但顾客不知道公司的位置,需要你准确的告诉顾客,这时你该怎样做;学校组织联欢晚会,需要你来做总策划,那么这次晚会该如何安排,如何进行彩排,会场该如何布置,将自己的计划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

3.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思维碰撞,一起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团体作业,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谈论,交换思路,合作完成任务。这样,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标。

4.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众多组成中,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健康、积极、自信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不良心理,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还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保障。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树立高尚的职业品德,从而使学生毕业以后符合现代企业需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4: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本文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元性评价

新课标提出以来,从普通教育到中职教育,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改革的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普通中小学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还难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普通教育的改革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举步维艰。

与此不同,中职学校基本不受高考制约,改革阻力相对较小。特别是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职教育改革迈进了实质性的阶段。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在此,笔者只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作一些思考。

多元性评价的定义

“所谓多元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它表征着民主、平等、自由,以及开放、选择和宽容,张扬求异、个性和创新。多元性是相对一元性而言的。所谓一元性,是指事物的单一性和凝固性,它往往与专制性、封闭性、循旧性和排他性联系在一起,张扬的是求同、共性和统一性。”①

所谓评价是指对事物的优缺点、价值高低等作出评论性的估价。从本质上看,评价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以把握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为目的的认识活动。

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科能力、人文素质等发展状况的人文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宽容和尊重。就语文教学而言,多元性评价表现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容纳学生不同的却是合理的认识或思想,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拒绝以标准答案度量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原因

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实施多元性评价是大势所趋。从中职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决定因素如下:

(一)由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全面提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要实现语文基础、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

(二)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衍生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反映的独特性、多元性,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和成长本质。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此时,若用一元性的解读和评价,势必把语文课变成僵化的思想教育课,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由用人单位的需求决定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用人单位,特别是私人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实用为主,由以前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变为现在着重讲求个人综合素质。笔者就此走访了一些聘用中职毕业生的单位,如银行、企业(主要是私企)、旅行社、证券公司等,发现他们的一些招聘条件不谋而合:懂礼貌,遵守纪律,头脑灵活,做事主动、耐心、细致,吃苦耐劳,语言和交际能力强,有基本的`专业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工作。另外,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前,还对应聘者进行短期培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考核。学习成绩高,思想表现好,不再是评价人才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的项目、方式,应该针对学生就业所需的语文素质加以改革,努力培养实用型中职人才。

(四)由学生个体的多元性决定

学生素质状况不同绝大多数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初中时的学习成绩不佳,这些学生大都缺乏自信心,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甚至畏惧和讨厌学习。个体表现存在差异:有循规蹈矩、反应迟钝的学生,有表面认真上课却什么都没听进去的学生,有调皮好动而理解力强的学生,有喜欢看小说却不听课的学生,有除了玩游戏什么爱好都没有的学生……学生们的表现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却都对步入社会工作充满好奇和期待,只要课堂内容与社会、工作有关,他们就会兴致勃勃、精神饱满。

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不同的家庭状况对学生的影响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人素质不同。我校学生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有的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子女,有的父母因做生意而无法照料子女,有的学生家庭贫困,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本地,有的来自外地,有的毕业后想马上工作,有的希望毕业后半工半读,有的渴望继续升学,有的打算自己做生意,有的独立能力强,有的依赖父母,有的兼职挣钱为父母分忧……

总之,尊重学生个体,从多元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完善与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由教学的多元性决定

中职语文教学以单元教学为主,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不同,从而导致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样性。

另外,多元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质疑和求异采取欣赏、宽容的态度,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六)由一元性评价的不足决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形成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的教育模式和一元性的评价方式深刻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如我校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包括三方面: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终评定由三者合成,即总评=平时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的40%。前者主要体现为书面作业及测验成绩,后两者是闭卷考试成绩,成绩量化。这种评价手段和评定成绩的主体单一,即教师。这种评定方式虽然比单凭考试成绩评判学生有所进步,但就整个评价过程而言,学生参与少,透明度不高,很难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教学中不可能没有一元性,不可能没有求同和对共性与统一性的追求与认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但是,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就难以获得一元性的结论,即便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元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多元性评价对一元性评价的不足,起着重要的弥补作用。

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措施

研究多元性评价意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形成相对立体的、多层次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直接成为评价的受益者。

实际上,多元性评价并没有固定模式,它受制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以及教师及其教学方法。近年来,各地教师虽然进行了多方探索,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评价方式为数不多。这说明我们在运用多元性评价方法和工具时,易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存在距离的。下面,笔者以我校学生为例,就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提出一些评价设想。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底子薄,原因有四个:一是缺乏语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差;二是缺乏对社会的关心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清;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缺乏自我改进的意识。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要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够顺利、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等语言能力的实用型中等职业人才;同时,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将这些学生置于生活与实践中,提高其语文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

我校现正逐步推广使用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此教材采用“话题组元”模式,上册以“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树立理想——亲近自然——热爱科学——记诵古诗文”为序,下册以“关注社会——寻找真爱——塑造人格——就业创业——欣赏文学——诵读古诗文”为序。有些教师认为该教材太注重人本化,会把语文课变成德育课、政治课,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然而,笔者却认为它恰恰适合我校学生,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改革评价方式。

(一)阅读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强调阅读教学的严密性,中职语文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熟读并读懂文本,能够掌握必要的词汇并有所领悟即可。可将阅读教学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其中,课内阅读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每课必熟读,美文必背诵。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应率先垂范,或以名家朗读引领。如特级教师韩军的“吟诵美读法”非常值得推广。③可采取让学生分组比赛朗读、两人合作朗读、单人朗读等形式。在评价时,教师应先制定出得分条件,课堂上学生互评,按项加分,由记分员记录每次分数。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由同学商量加附加分。每两周由科代表张贴公布一次得分结果。学期末按一定比例加入平时分。评价标准见下表:

说明:对中职学生来说,按部就班地阅读分析范文会使他们备感枯燥和厌倦,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悟,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很容易理解。此表格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量化表,但其评价是多元性的。同时,它能敦促学生认真阅读,训练学生的读书习惯。

对于课外阅读要求不应很高,只要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即可。中职学生阅读能力较低,表达能力不强,与阅读量偏少有关。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调查表格,借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引导他们自由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每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或书评)会,由学生自己评选每月的读书之星。条件是每月读书两本以上,写读后感或有关文章(基础稍差的学生质量要求降低)两篇以上。人数不限,被选为读书之星的学生可加10分,学期末按一定比例加入平时分。

(二)写作训练及评价

先进行摸底写作,把学生写作水平分为三个档次(不公开),以每单元的话题为契机,引导学生走进并发现生活空间,从自我到大自然,从亲情到友情,从社会到就业,先谈论后写作,文章先短后长,评价因学生的水平差异而不同。对于写作功底好的学生,着重对其进行全面衡量;对于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着重评价其写作内容;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努力发现其文章中的闪光点。对文学技巧要求不应过高,达到写作目的,文章通畅、无错别字即可。

(三)社交口语的学习与评价

中职阶段口语训练包括介绍、解说、致辞、演讲、求职应聘等,主要通过模拟现场进行练习。对中职阶段口语训练的评价既要抓住口头语体的表达特点和要求,又要抓住其交际场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的特定性,还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采取自评和集体评价的方式。至于社交礼仪,因有专门的礼仪课,在此不需重复练习。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常常受到批评、指责,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如将教学班联合在一起举办班级作文选,可以多选择一些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的文章;对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文章可以选取其中一段话;水平稍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其文章中最精彩的一句话。同时,鼓励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编印个人作文选。另外,举办学校手抄报比赛、书写比赛、朗诵比赛、改错别字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作文、朗诵比赛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全方位的,涉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考核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总而言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注释:

①②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87,28.

③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0.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教学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5:浅析对普通高校体育专项课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和论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专项课 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1、问题的提出

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普通高校体育界关注的焦点。

2019年8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新纲要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新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着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以新的理念贯彻落实新纲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在了一种矛盾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纲要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纲要配套的,与所教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只有制定出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才能使新纲要的改革精神贯彻落实下去,真正实现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彻底的转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武汉工业学院2019级武术、篮球、足球、交谊舞、保健、毽球等六个项目的12个专项班,共计430人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及反思

3.1.1评价主客体单一。体育课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调查表明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客观地讲没有留给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

3.1.2评价方式传统。体育课上教师除了挑选部分学生出来做示范进行评价外,其他所有的评价都是通过集体练习完成。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

3.1.3评价内容浅显。从上表来看,在370次评价中,教师对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评价有250次,占67.6%,对基本技能的评价有90次,占24.3%。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技能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基本知识的再现。

3.1.4评价层次较低。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对于思维、品质、心理等对于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方面没有评价。

3.1.5评价作用甚微,没有体现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抽查、示范所进行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表面化的、肤浅的。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6考试标准死板需调整

目前专项课的技术考核标准和身体素质考核标准是以国家体锻标准为准绳,这种做法,表面上体现了标准的公正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问题,因为它忽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学生在上专项课时在许多方面就存在很大差异,如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基本技术等,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在上专项课之初就不是在同一起点上,结果是高起点的上课轻松并能轻而易举地得高分,使其认为体育课轻松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而低起点的同学认为技术水平太差,再努力也没用,从而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都不能实现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

3.2构建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原则

3.2.1客观性原则学生学习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以至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故客观性是学生学习评价能否发挥其功能的基础,违反客观性就会丧失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的客观性,除了与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是否科学有关外,还与教师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教师的兴趣爱好、价值标准、情绪好坏、评定的先后顺序等易使教师带上主观色彩,影响客观与公允,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3.2.2发展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看他是否养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了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评价应是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整人的工具。(调查表)

3.2.3指导性原则学习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被学生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如果评价缺乏指导性,就不能指明存在的问题和前进的方向,就可能使学生陷入盲目性,或夸大自己的优点、成绩而骄傲自满,或只看到出现的问题而丧失前进的方向与信心。

3.2.4计划性原则学习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的进行,为学生经常而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有效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结论

4.1在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

4.2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体育素养、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审美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评价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观,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3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客观性原则、发展性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计划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多主体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4.4应注意学习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要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4.5学习评价方式方法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在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中,不仅评价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参考文献

[1]许南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育效果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杨桦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郭兆元我国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高校科技信息,2000,(5)

相关专题 素养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