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障碍及措施论文

终于放学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语文教学的障碍及措施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终于放学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的障碍及措施论文(共20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语文教学的障碍及措施论文

语文教学的障碍及措施论文

作为交际和学习的主要工具,语文是教育教学各个阶段学生的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却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使语文失去了它应当发挥的作用,在中等职教中教师应对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注意因材施教,提高中职教育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

与中小学基础教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没有直接面对升学压力,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求不高。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相符合,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相对滞后。另外,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普通高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没有区别,这样相同的教材被应用到不同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紧密。

1.2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呆板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较为注重配置实践课程的设备,文化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配置较为滞后,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率不高;其二,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培训、进修力度不够,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导致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到影响;其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未能及时进行语文改革,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效率较为低下。

1.3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增加就业率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较为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但以语文教学为代表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则被弱化处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标准则较为宽松,如此容易导致师生因为忽视语文课的教学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

2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2.1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安排语文教材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较为重视发展学生的技能,帮助学生获得一门或多门实践操作技术,因为缺少了高中的升学压力,学生能够在个人兴趣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专业,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教材内容安排中,既要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进行服务,最大程度上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语文教师既要向学生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直接应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比如针对学动漫、工业造型设计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课文的意境、审美上下功夫引导学生,重在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美的创造,从而完成产品设计制作。

2.2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

在组织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应及时建立和更新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对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因材施教,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成共识,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的性格,同时在展开教学时,也应引导学生学习路瓦栽夫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宝贵品质。另外,语文教学还应在实践中完善和拓展新的评价方法,如引进“国际职业汉语言能力测试”评价方法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等。

2.3在展开教学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应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方法。首先,应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教学规律以及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学习时,语文教师多采用直接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组织学生讨论来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基础以及理解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示范、情景再现、加强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地引入课堂之中,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4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如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体现教师的幽默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如重视在课堂上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有完整和严格的分析思路,教学时语气抑扬顿挫,善用修辞,身体语言表达到位等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当前解决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突出语文教育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全面培养和提高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篇2:小学语文教学改善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改善措施论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增大了学生理解难度

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大纲要求课堂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来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课本的选材上,很难真正与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很多教师也没有主动去探究和寻找课文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致使学生不能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文章含义,而是根据教师机械性的讲解来“明白”文章的内容,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还抹杀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思维训练来锻炼对文章含义的独立思维能力。

2.只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将成绩作为检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只会为应对考试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训练,不会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可能考到的“重点”,只会强制性的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此外,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性差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对语文的学习“入门”,致使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如果将成绩作为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

1.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剖析,在生活中寻找与文章相关的契合点,最后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感受来理解文章的含义。例如,在讲解《在夏天里成长》这一课时,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可以结合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如秋天是果实丰收的季节,这正是因为果实在夏天的生长,如果果实不在夏天生长,秋天也不会出现丰收的景象。

2.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教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应改变教学评价方法,将平时的考察及学生的表现整合到学生的最终成绩之中,将书面的考试与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信的旅行》时,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写信的'基本格式,并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书信不是考试的重点,就没有重视这一课的讲解,这样就不能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写信的技巧和方法。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课时,教会学生书信的正确格式,并让学生掌握信封的写法、邮票的使用等能力。总之,随着新课改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会出现其他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保证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篇3:概念学习障碍及其教学对策论文

概念学习障碍及其教学对策论文

摘要:概念学习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阐述概念学习障碍的类型,构建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并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设计作为过程模型操作的例证,提出实施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过程模型障碍策略

人们认识事物时,把事物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经分析、比较、综合等作用,概括地、定型地代表一个物体、动作、性质、状况等的抽象的共同观念叫做概念。因此,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的固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化学知识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也是深刻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容易学习,有些则非常难学,教师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化学概念教学时,取得的效果相差甚远。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学习,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非常难学。化学概念的建立应该具有一般的基本过程,我们试图从化学概念的基本特征和建立概念的心理过程中寻找化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化学概念,从而促进化学的有效学习。

1概念学习的特征

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共同观念”在人的大脑中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概念及其建立的过程,即概念的特征和概念建立的心理过程。

1.1概念的特征

1.1.1 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是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来表示的,如“物质的量”的定义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给概念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概念不仅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质的规定性,有些概念还具有量的规定性。因此,一般来说,概念既可以用文字或语言的形式来表述,有些概念还可以用数学公式予以定量阐述,如“物质的量”又可定义为“n=N/NA”。

外延是指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如“物质的量”的外延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这一本质属性的粒子集体的类型,如分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1.1.2客观和可测

概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因此,具有客观性。如“物质的量”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粒子的集体。

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规定性的概念叫物理量。一切物理量都能被测量,用仪器进行直接的测量,用公式进行间接的计算,还可以通过测量其他物理量进行间接的测量。如“物质的量”的测量,可以通过间接测量质量、气体体积等方法进行。

1.1.3抽象和精细

一个概念能够反映出大量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共同属性,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超脱了具体的现象而说明了事物的本质。一个被抽象的概念,还可派生出新的概念,称为概念的多重抽象性。如“物质的量”可派生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等。

客观事物的方方面面的属性,表面上看来有些属性是相似或相近的,但用不同的概念能够把这些属性精确地区分开。例如,“量”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含混概念,人们说“量”的多少,可能是质量、体积、纯度、质量分数等等。然而,概念却能准确地区分它们。

1.1.4发展和变化

概念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否正确,外延是否恰当都要用实践来检验,并随着科学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重构。原子的概念从德谟克里特提出,经历了“实心球模型― 布丁模型―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分层模型―原子核模型―电子云模型”。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应该成为概念学习发展的过程。

1.1.5联系和结构

概念和概念之间虽然可以进行精确的区分,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其主要形式是从属和并列。在从属关系中,下位概念从属于上位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上位概念,而氧化反应属于下位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是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之后进行的,称为上位学习;反之,在具有上位概念的情况下学习下位概念称为下位学习。并列关系指的是概念与概念间既不产生从属关系,也不产生总括关系,但相互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如质量与物质的量等。

1.2概念学习的过程

关于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列宁曾做过这样的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的途径”。认知心理学认为,形成概念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由此可知,概念的形成是以感觉、直觉和表象为基础的,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为主要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因此,可以将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划分为:

1.2.1感知现象

感知是由于环境对感官的刺激引起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阶段,概念学习的感知来自于客观环境(对客观事物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环境(教材、图片、模型、录像和实验等)。但要注意的是:人的知觉系统摄取和加工外部环境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应该对刺激进行选择和过滤;同时感知受到人的需要、愿望、兴趣、以往经验(前概念)的影响。

1.2.2思维加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主要包含抽象和概括两个过程:抽象就是在思想上区别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抽取本质属性;概括则是将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这一过程依赖于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概念的形成,其思维方法不尽相同,最基本的有:①分析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如化学反应、糖类、蛋白质;②抽取物质的某一属性,得出表征物质某种性质的量,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③用理想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如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原子模型;④概念的组合及发展,如摩尔质量(质量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此外,还有运用演绎、类比及等效的方法等。

1.2.3形成概念

形成定义是形成概念的认知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基本依据。

概念的定义方法一般有:①属加种差,如酸性氧化物是在其属概念――氧化物的基础上进行的;②操作定义,如摩尔质量是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值这一数学操作进行定义的;③外延定义,对于外延边界清楚的集合概念,若能举出他的全部外延,就可以下肯定外延的定义,如不饱和溶液,就是指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

理解概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①明确引入概念的原因;②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③了解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2.4重构认知

新概念形成后,如果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意义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概念没有真正建立。认知结构的重构,主要是使头脑中散乱的现象和事实、概念、理论形成秩序,使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得以扩展、更新或重构,这一过程是由同化和顺应使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2概念学习的障碍

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思维的品质不够健全,使得他们在学习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能形成各种学习障碍。我们认为,中学生概念学习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与概念学习四个心理过程相对应的四个方面:

2.1感性认识不足

感性材料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感性认识不足是概念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例如,如果没有观察过化学反应,就不能掌握化学变化。用以表征物质特殊性质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是对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的抽象,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能找到直接的感性材料,从而导致了学习障碍。

2.2思维方法不当

概念的学习是在获得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后,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概念。没有掌握建立科学概念的正确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是概念学习的又一障碍。如果在建立概念过程中不能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以及理想化等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就很难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形成的概念只能处于浅表的感性层次。

2.3定势思维影响

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当面临现实问题时,我们能不假思索地把它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路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益处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和一般性问题,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然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碍了对新知识的吸收。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学习“物质的量”时,按照汉语习惯,“物质的量”相对于“物质的质”而言,通常理解为“物质(宏观或微观)的多少”,这与科学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别。

2.4相关概念干扰

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概念,这是相关概念干扰的表现之一。如物质的量与质量、物质的量与它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间的关系是学生概念学习中常见的混淆点。

相关概念干扰的表现之二是前概念的干扰。学习科学概念前,学生已经从日常生活或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与概念有关的感性经验,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其中有些是片面的、错误的,从而干扰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3 教学模型的构建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说,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以文字或其它符号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观念(包括表象、概念或命题)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后,转化为个体的意义的过程,即知识掌握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结合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构建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

过程

感性体验

思考探索

导出概念

应用反馈

内容

呈现感性材料

创设教学情境

步步设疑,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总结交流结果

抽取概念本质

应用概念,内化巩固激励评价,转换创新

方式

描述、实验、提问

阅读、音响、课件

质疑、讨论、交流

实验、探究、自学

汇报、总结、整合

重组、提炼、讲述

模仿、练习、讨论

反馈、评价、反思

作用

概念学习的前提

概念学习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中心

概念学习的深化

根据上表,在具体实施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演变成更多、更具体的教学程序。

3.1“摩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感性体验

感知现象

以曹冲称象为背景,引出巨大、微小物体的称量思想。

思考探索

思维加工

以数学运算为内容,体验阿伏加德罗常数,探索阿伏加德罗常数与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导出概念

形成概念

引出摩尔概念。

应用反馈

重构认知

通过练习,感受概念内涵和外延,总结概念间的关系。

3.2“摩尔质量”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感性体验

感知现象

以实物照片为背景,感受1 mol物质。

思考探索

思维加工

以数学运算为内容,探索1 mol物质和物质质量间的关系。

导出概念

形成概念

阐述概念内涵,构建公式、推导单位,分析概念外延。

应用反馈

重构认知

总结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由上述的全新概念“摩尔”和导出概念“摩尔质量”的教学实例中可以反映出,在具体概念的教学中均可以采用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模型进行教学。

4 概念教学的策略

根据上述关于概念建立的心理过程和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与概念教学过程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4.1形象直观演示,获得感性知识

通过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如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图表和模型、计算机模拟动画等,让学生从中了解有关某概念的部分信息,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为认知结构中接纳和理解这一概念奠定基础。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觉地将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变化联系起来思考,进而从微观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然而,由于人的感知系统的容量有限,教学中应精选直观教学的内容,尽可能采用最常见、最易得、最经济和最形象的直观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对感性知识的有效获取。

4.2分析特征信息,抽象相关信息

在教学情境中,有意提供一系列与概念相关的信息,进行辨别、提取和概括。然后从部分事例中已确认的特征信息入手分析各类事例,逐步舍弃干扰信息,使特征信息的精度和准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特征以一定的方式联系组合起来,构成概念的抽象定义。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对特征信息进行抽象,有助于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这就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关键。

4.3准确表述内涵,清晰界定外延

引导学生将与某概念有关的本质特征组合起来,用语言或文字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炼,即表述,可分为具体性表述和定义性表述,具体性的表述“口语化”特征明显,所反映的信息一目了然,把握比较容易;而定义性表述则更能反映概念的丰富内涵,文字简练、表达精确、逻辑性强。如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概念的外延常常通过定义中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来限制。如化学键概念定义中的“相邻”、“强烈”。

4.4深化发展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人的思想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肤浅到深刻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必然促使概念不断发展。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经历“氧的得失― 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过程,从而使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趋于完善。这说明概念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如其分地描述和表达不同阶段的概念。

学习心理学认为,一个重要概念,是在概念的系统中形成和发展的。引导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概念系统来接纳和学习新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方法是:将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相联系,并促进对新概念的关键属性或定义的理解;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分化,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和相异之处;将相关的概念融会贯通,组成整体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均可以采用上述构建的概念教学的过程模型来设计并组织教学,但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的标准是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应从学习内容、学习者和教育者三方面思考和探讨“因材施教”中的“材”:具体概念的教学过程模型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它应随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它应随着学生年龄、学习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它还应随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资源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选择何种教学过程,概念教学都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基本过程,都应遵循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卫平.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陈至为,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5]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田世琨,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7]查有梁.物理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8]刘知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化学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9]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名师授课录――中学化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4: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与消除措施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与消除措施论文

摘要: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成为业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决定着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还涉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在综合分析师生关系障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除学生自卑心理;适当降低老师身份;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等措施,以期推动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善。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关系;考核评价

所谓的师生关系,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维持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进度以及师生间的心理和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的培养和维持有赖于双方相处的时间,而对体育老师来说,由于体育课课时有限,师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大为缩短,如何在有限的师生接触时间内维持好师生关系,消除障碍,是中学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寻求消除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之前,我们有必要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总体来说,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理原因。由于中学生尚处于发育期,每个人的发育情况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的同学来说,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在自卑感的驱使下不愿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影响了师生关系;二是恐惧心理。对于老师的恐惧几乎每位同学都存在,尤其是对体育老师来说,由于某个动作完成得不规范或不合格,恐惧心理会进一步增加;三是个性原因。对一些同学尤其独生子女出身的同学来说,由于在家里处处受到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娇生惯养的个性,在自我膨胀的情况下,难以与老师和睦相处;四是老师的失当评判。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体育老师难免会对一些同学做出或好或坏的评价,这些评价不能保证都是客观公正的,受到不公正评价的学生会对体育老师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原因探寻解决师生关系障碍的措施就较为简单了,现就具体措施做如下论述:

一、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在体育课授课过程中,由于一些科目的设置并不完全适合每位学生,有些同学会因动作不过关而感到沮丧、失望,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科目动作,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发育缓慢或偏胖的学生,要适当地减少其活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多与这些同学互动交流,逐步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进而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适当降低老师身份

鉴于很多学生对老师心存敬畏,因此,体育老师有必要适当降低身份,以平等友好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体育课授课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避免出现高高在上的姿态,多以谦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遇到学生在某个动作上出现问题,应积极引导、多加关心。需要批评指正的地方,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采用欲抑先扬的方法,将批评寓于鼓励当中,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得以进步成长。老师还应适当放下自己的威严,切忌采取粗暴的批评教育手段。以此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进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点在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其他文化课相差无几,区别显而易见,无论是上课地点还是上课内容都存在很多的不同。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基础理论教授方面,应避免“满堂灌”。合理定位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注重体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过程中体育老师应适当放权,将场地布置、科目设置等开放性的教学任务适当交由学生完成,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体意识提升的同时,老师的角色会更容易被接受,进而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系统过于单一、僵化,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为此,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考试成绩等多项指标纳入到考核评价当中,避免评价的片面性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建立考核评价的反馈改进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能否得到同学的认可,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等都需要有反馈渠道进行了解,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后,再结合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考核评价机制,进而不断提升考核评价的公正、公平性。最后,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在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时,应充分体现民主原则,积极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评估当中,进而增强学生对考核评价的认可度。通过上述措施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消除师生之间因片面评价而产生的隔阂。

参考文献:

任洁.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及消除方法探究[J].才智,,(14).

篇5: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探讨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探讨论文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因而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措施;高效课堂

教育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学科教育地位的提高。初中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学科。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当代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措施的优化,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活动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限制,才能让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形成。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打造高效初中生物课堂,是促进生物教学进步的实践。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形象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生物知识的简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用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比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很难在生活中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发现生命的力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种子从被种下到发芽生长的动画,让初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成长。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当前,我国仍然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认清学生的生物学习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差异性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教师要通过生物知识测试以及日常教学观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当然,这一些都要在无形中进行,从而保护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比如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生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设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呼吸道处理空气的流程”这样的目标。而对于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设置“理解并能够描述呼吸道处理空气的过程及原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生物学习的成就感。用对教学手段,会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轻松。

三、利用开放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过于死板,许多学生认为生物知识是有趣的,但他们并不喜欢生物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传递出去的一切内容,如此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构建开放性强的课堂活动。虽然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但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比如在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心中人类是从哪起源,怎样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问题上,初中学生会有很多猜想,他们也乐于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并总结出一个小组认可的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思考的成果是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的生成性的资源来导入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初中生物教学的开放化与高效化。

四、利用实验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课上给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能够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简短与高效的实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这些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植物,并做植物细胞切片,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流程。再给学生自由去制作个性化的植物细胞切片,观察对应的细胞结构。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生物实验中得到满足,能够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知识涉及面广,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对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生物世界,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加强。利用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措施,组织学生分析与解决生物问题,才能让学生的生物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娟.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1).

[2]路肥城.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篇6: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一、要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其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所产生的兴趣是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的主要前提。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其主动性就越高,一旦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下,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依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交流与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为他们所营造的这种温馨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愉快的学习,进而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要使语文教师重视高质量的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还一定要积极地做好课前的备课。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做好备课的工作,在通常的情况下,教师的备课都要依照着课程标准与备课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小学语文教师所遵照的备课标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有一个更广、更深地了解,同时对于语文教材的体系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结构都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所进行的备课,一定要理清小学的语文教材和其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语文的总结构体系以及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的意义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多对一些时事的内容进行储备,同时还要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进行充分的吸引。

三、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身有其特定的规律,可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却没有特定的规律,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与不断发展的、变化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适应,就一定要不断地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往传统的教师单纯地讲,学生机械地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我国当前的新课改的标准相适应,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都无法进行一定的满足。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从根本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来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所有的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中所积累到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的写作与语文的阅读,都涉及非常丰富的语文知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仅仅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因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当面授课的时候那把一些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堂容量有所增加,同时还能够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在实行新课改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就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使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被彻底地破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知识被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升,进而使我国的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五、要使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其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现今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够高,这样就会导致其教学观念很陈旧,从而就无法与当前所实行的新课改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旦没有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就不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还要对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责任感进行一定的培养,因为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定要遵照着新课改的标准来为其最主要的指导依据,我们一定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其中,在这一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在一定基础上使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进而还能够把我国的小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篇7: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语文,同时语文也在学校教育时期和我们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共识。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学语文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内容古板,不能掌握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不能够将语文的知识限定在课本中,要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这种融汇的尺度却是不好把握的,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将语文课变成社会课程。举例来说,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太阳》,这篇文章是一遍说明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大自然。讲课时老师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顿时鸦雀无声。老师紧接着又换种方式询问学生:“太阳经常被我们比喻做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共产党。”老师听到回答后很高兴地说:“说得对,太阳就像党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要更加爱党和国家。”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着就感觉到别扭,仿佛上的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社会课程。这样的教育虽然说是创新,但却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含义,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2、课程过于形式化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谓的创新教育,很多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他们更多的是将学生当做观众,然后展示自己。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教师应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把所需提问一环扣一环地提出,学生答不出来,但教师却不继续从思维方式上诱导学生作答,而是以课件动画为基准,让学生了解所谓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形式化的授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是没有推动的,学生在初受教育的时候,就过多以图画来诱导思维,会让学生在今后失去思考的能力,这种形式化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3、错误的创新认知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大胆质疑就是创新,然后就将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变为单一的`章节讨论,一堂传授知识的语文课瞬间变成了一堂辩论课。于是,课堂上有的不再是朗朗读书声,而且此起彼伏的辩论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机械的创新让教师失去了判断能力,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质,也失去了语文课堂原本的层次性。其实这种辩论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应放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本身不具理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杂乱无章。

二、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应对策略

1、加强教师知识储备

创新教学能够推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就要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对知识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这样,才能让创新型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熟悉教育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适时予以鼓励。

2、掌握教学本质

小学的语文学科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针对语言接受能力进行强化,说和写是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强化,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进程。语文学科不光要研究文字,还要研究文字在文章中的应用逻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与创新性的课题相关联的,至此,为学生创造创新型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采用一些相对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举例来说,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但愿人长久》,教师可以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或者是歌曲演奏的形式来将学生带到情境中,改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这一传统观念。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在不改变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新问题。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要建立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连贯的思维逻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教师尽量在教学思路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开阔学生的眼界,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用更创新的教育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8:视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初探(教学论文)

视力障碍儿童学前教育初探(教学论文)

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佳

学前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对视障儿童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应有的内容。

关键词:

视障儿童     学前教育     重要性      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发展的50%是在4岁前完成的;30%是在4-8岁完成的;另20%则是在8-17岁完成的。雷内尔认为,0-6、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动作等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社会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学前教育、胎教,而我国的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却是极度落后的。底,在对我国内地24个大中城市的盲校或盲聋合校视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进行调查:附设在上海盲校每年招收3-5人的学前班是内地最早开展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此外,青岛、广州、成都等地盲校附设有学前班,4地招生人数不足50名。对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研究也很落后,90年代关于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仅占这一时期特殊教育论文总数的1。22%,有关视障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论文不超过五篇,译著一本。可见,目前内地约7万左右0-6岁视力残疾幼儿教育才刚刚起步,而且发展缓慢。

一、视障儿童需要学前教育

目前我国没有经过良好学前教育的视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普遍低于正常儿童。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一) 视障儿童在家没有接受过教育。

当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长们总是寄予了很多每好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视障儿童的家长却不太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的期望。只要他们能够活着,就以足够。所以多数的视障儿童在上学前没有经过任何的教育。有很多儿童到了适学年龄,仍得不到教育的机会,而是在家。

(二) 视障儿童在家一直是封闭式,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当一个盲婴降生在一个家庭的时候,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会感到震惊,首先是父母,他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不幸为什么偏偏会落到我们头上?”“我做错了什么事?”很多人迟迟无法面对现实,甚至会把孩子藏起来不让邻居知道。而有些人又会觉得孩子可怜,过份溺爱,这样很多视障儿童在家一直是封闭式的,不做家务,对于刀、火柴等这些稍危险的东西只听过,没碰过,他们也当然也没有自理能力。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他们的适应能力极差。

(三) 视障儿童在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缺陷补偿差。

人的8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失明使视障儿童的信息或刺激来源大减少了,这时需要其他的感觉器官进行代偿。有人以为盲童失明后,其它感觉自然而然就会京戏得十分灵敏,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前苏联心理学工作者曾对25名盲童和25名正常儿童(8~16)岁进行比较性测听检查,结果发现盲童与正常儿童纯音听觉感受性并没有明显差异,触觉也一样。人的各种感官及机能的感觉补偿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生理的代偿与主观努力而逐步实现的。而视障儿童的家长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无法对视障儿童进行各种补偿训练,所视障儿童的缺陷补偿差。产生各种盲态,及各种不良心理。

(四) 儿童已经达到的心理水平与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入学学习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和教育对儿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学习,亦即要求儿童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儿童所达到的心理发展却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无论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注意、识记能力,或者抽象逻辑思维和意志行为的能力都还很差。这们一来,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入学学习的要求所引起的种种需要和儿童已经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

总之,我国现阶段大部分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入学的第一年完成。而一年级的课业量较大。学生要有学习常规的训练,还要对知识进行从无到有的学习。视障儿童还要进行行走、自理能力、缺陷补偿等多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使得视障儿童一年级的教育任务过重。且多数视障儿童一年级时年龄偏大,已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视障儿童需要学前教育。

二、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应包括的内容。

(一) 熟悉校园。

多数视障儿童的家里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家中物品的摆放是很固定的,很少改变位置。这样视障儿童在家行走、生活都很适应。但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却有很多的困难。多数视障儿童的适应能力差,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法适应,恐惧。盲校又多为寄宿制,学校将是他们未来几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尽快的熟悉校园便成为了学前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 智力训练

儿童这时期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不隋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能力与经验又不能满足这种渴望。这时的智能训练,可抓住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限,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可进行一点盲文点字的技能训练。数的学习由0抽象为1,并进行简单数的认识。通过游戏,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三) 缺陷补偿训练。

感觉的补偿作用对视障儿童的生活、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触觉训练。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触觉称为是与视觉“相对应”的感觉,他认为手可以起到眼睛的一部分作用,触觉可以感知除了颜色、亮度和双手能及范围之外的一切东西。视障儿童学习盲文、观察事物、自理生活主要依赖于触觉,故触觉的训练应及早进行。触觉训练可分为五上阶段:辨别材料的质地、密度、软硬、光滑与粗糙等;辨别基本结构、形状、轮廓、大小、重量;通过拆开与拼装的操作,认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形成空间概念;从辨别立体几何模型过渡到平面几何学图形;能够辨别盲文的字母、单词、句子。这是触觉发展的较高水平。

2 听觉训练。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后感官”盲童失去视觉以后,自然而然地更多依赖听觉,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听觉比视觉更重要。所以要十分重视盲童听觉能力的培养。听觉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教学、生活、认识事物的活动中,都可以有目的地开展听觉训练。如听声音捉迷藏,分组秘密传出口令等。

(四) 低视力学生视觉训练。

低视力学生的残存视力能否被最大限度的使用,一直是低视力教学的重点。学前教育也应分类教学。对于低视力学生的视觉训练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五) 全盲生定向行走训练。

安全行走,是进行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学前阶段的定向行走训练主要教授一些简单的技能。

(六) 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视障儿童离开父母,基本生活内容上的自我料理也应是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

视障儿童的学前教育还有待于大家的努力。可以预见,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将在未来的几年得到飞速发展。

篇9: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措施论文

以往教学中,国内采用的均为“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禁锢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新的教学方式很难开展。正是意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新课程改革才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打破“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主体地位的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出其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意义

学习应当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应该由教师全权安排。如果将学生拘束在固定的学习框架中,学生不仅不会真正学习到知识,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要想实现主体发展,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将知识深度消化、吸收。但目前学生因为“填鸭式”教育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已经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原因就是学生已经适应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然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让其很难接受。由此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发展的教育方式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措施

(一)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中会涉及到十分广泛的知识领域,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不应当禁锢在课程中,而应当拓展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相关的知识引入进来,使语文能够同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风吹》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和学生一起观察刚刚发芽的柳树、泛红的桃花、天空中欢快飞翔的燕子和冬眠中醒来的青蛙,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富有乐趣的室外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会课文中的知识,还得到了自然情操的陶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将此次活动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而培养其写作的能力。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十分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进行良好的把握,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课程导入这个重要的环节,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这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将课本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完。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入方式,巧妙导入语文课程内容,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上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其创造性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小学阶段时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形成定势,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小学生拓展语文的知识层面,并且使其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小王子》《爱的教育》等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能够提升其语文知识水平的儿童文学作品。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结语

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禁锢于长时间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新课程改革才提出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转换成知识的引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求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同时,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0: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探析论文

摘要:

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课程,但由于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技术性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出现缺失和断层,因此通过强化人文素质,实现人文教育,来提高院校的语文教学重视度,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全面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就业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

篇11: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探析论文

一、引言

为服务生产和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全方位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而针对这一目标,高职语文教学的改进需要密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通过语文教学的改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起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的效果。

二、当前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当今喧嚣的社会,各种潮人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下,作为对新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高职学生来说,“温文儒雅”的文学被渐渐的忽视,有着不断下降的边缘化趋势。同时语文作为三大主科,家长们往往以功力的眼光,强迫孩子生硬的学习,长久以往,很多孩子对学习语文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另外高职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语言,因此对深度的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爱好。

三、制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都是2+1的,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一年,这样短时间的基础教学,就迫使语文教学要高效实用。通过改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尽可能发挥语文教育的辅德、益智和健体价值,把语文教育完全渗透到德育、智育中去,是语文教育德育话、智育话。高职语文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标准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四、制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第一,调整高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引领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高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善于求索的文学追求,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的爱国情感,以及敢爱敢恨的坚贞气节等,通过品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同时通过文学著作的人物特点,引导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引用实际的例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从兴趣出发改进语文教学方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牵引着学生的导向。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贴合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改革。增加文学赏析、举办语文朗诵比赛、进行角色分配表演、固定时间地点举办语文沙龙,让生硬的.文字变成现实的可参与的课程。同时可以通过影片片段和设计教学情景,这种视觉和感官的刺激即丰富了情感、增进了认识也提升了境界。适当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教师要求阅读,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在语文学习中的看法,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创造相应的教学背景实施语文教学改革。高职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的准备时期。高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项目教学情景,创立一个虚拟的公司,聘用学生为该公司的员工。学生最初的招聘到最后的上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准备简历、投递简历、面试和试用期等很多公司现实中实际的上岗流程,不仅提前熟悉了工作岗位,而且通过案例展示、完成布置任务,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辨析和应用了语文的差异,体会到的魅力。把语文教学真正地融入到实际生和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提早感受和适应社会。

第四,通过育人教育改进高职语文教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而育人教学又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美育教育的过程即是一种贯穿所有审美因素的审美过程。通过长期的美感刺激,语文教育顺理成章地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向产生深远影响。高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美感,启迪、激发、唤醒和感染语文魅力,采用多种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多元素的教学条件喝氛围。

第五,尊重和引导学生改进语文教学。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承认并维护其在语文素养上的个体差别,欣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赏析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为学生成长提供平等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欣赏和鼓励。高职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克服旧版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生硬死板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根据自己内心发真实的想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高新人才的沃土,其培养出的学生要能够立即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就要求其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通过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来培养其观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作为媒介,通过多种途径,探索教学思路,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而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2):168.

[2]勒绍华.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14-15.

[3]李平.浅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才智,2016(25):22+24.

[4]周峰.高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研究1——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言艺术》为例[J].科技资讯,2016(09):95-96.

[5]石望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亚太教育,2016(14):205.

[6]张墨.高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语文建设,2016(06):17-18.

篇1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措施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措施论文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元素,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致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单一的设定为学生语言技巧及想象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的怜悯之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也应在教学之中体现。但片面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教学“缺斤少两”。

(二)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体地位”。并且,以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张。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处于僵化状态。

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所以,语文课程以课堂、作业、考试为主,让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良好培养。并且,教学处于僵化状态,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出现疲倦,无法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产生浓厚的语文兴趣,进而难以体会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若干措施

(一)以文本阅读为主线,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如何在教学中以文本阅读为主线,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落实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将重点词句作为学生朗读的核心,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文本的阅读要扣住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情感,进而引起共鸣。当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代替,这将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在唐诗《悯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理解词句,而且需要对文章的情感有所认知,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二)创设教学情境,搞活语文课堂。

有效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堂搞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学情境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所以,启发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并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需要体现这一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好课程内容,将教学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进行串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2.依托现代教学工具,创设好教学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让教学情境更加贴近教学需求,让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创设出风雪交加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读懂小女孩、读懂那个梦,......这样的情感引导,势必让学生将情感以下注入到课堂之中,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善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教学情境。

(三)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态。

教学是师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各自角色扮演的过程。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无疑将教学带入单一的境地。所以,创新传统教学形态,实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做学生、学生做老师,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悯农》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此诗的思想及诗词进行阐述,随后,让学生做老师,对《悯农》这首唐诗进行讲解,阐述自己的情感及看法,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而教师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引导,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的精髓。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也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整体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个性中得到发展、在学习中培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13:提高语文教学监控能力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学的监控能力是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是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作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监控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归根到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形成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师监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

语文教师的监控能力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大纲,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它包括:对教材的学习研讨、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对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及时反馈调节。在具体实际教学中,就是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向教学主体即学生表达自己的教学目的,能运用最新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任务用系统的模式、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以引导学生接受,并通过教学主体的及时反馈,对教学进度、教学环节做出及时调节,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意识地去调整控制。语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同时,语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把握,由生涩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艺术形成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对这位教师所教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所以,语文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也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具体表现。

篇14:提高语文教学监控能力措施研究论文

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表现在于教学计划如何展开、学生教学如何组织、如何调整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如何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与不足,这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应科学地、艺术地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起主导且积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如何组织安排教学资源,最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上下功夫,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也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其中各因素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些因素能更加科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教师的监控能力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15:提高语文教学监控能力措施研究论文

3.1课堂教学前的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而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师在授课前应先要熟悉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教师要能够预想并设计各种具体的教学细节,如:教学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哪些学生会做出积极的反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课前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2艺术调控教学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针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艺术而又合理地进行调控,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紧扣自己的教学计划,针对突发的`教学细节,能够机智而艺术地进行调整,并达到预想的适度的控制效果。且也能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既不呆板地死扣教学计划,也能够适度地掌控课堂节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度调控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能更接近教学目标,更能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学细节的调控,离不开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配合,也要艺术地掌握各个学生的特点,根据课堂需要,引导个别学生为课堂创造出更新颖别致的教学热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一个新的教学高潮。

3.3课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后的及时反馈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学生情绪、学生作业,认真总结各个环节的成败得失,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效果。回顾制定教学计划时预想达到的效果,发现教学实效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做好切实地整理记录。而且还要从不同方面考查自己的教学水平,客观地对自己的这堂课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并参与学生在课后的讨论,总结并积极地反馈自己的收获,通过微信的形式,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疑惑,这种表达要和学生同步进行,这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4结语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我教学监控能力,也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和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刘晓瑜.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12):62~65.

[2]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6: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论文

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论文

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陶行知说:“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小天地,将日常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火热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活语文课,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把“生活元素”引入课堂,要教学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语文课堂变成为学生亲自经历的地方,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自己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现在学到的知识在将来的生活中体验到教育的真谛。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中的做法,和同行商榷。

一、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课文中的生活元素,如果能将语文教学从课堂上搬到课堂外,教学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有的课文内容单纯靠文字描述,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到其中的韵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果能让学生去真切的体会,就能感受出其中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的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结合相关资料学习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神奇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得到发散。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于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生活元素,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比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背影,包括小孩、年轻男女、中年男女以及老年人的背影,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去认识这些背影。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背景进行观察,从而使其能以不同的情感来感受父亲的背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在看到父亲背影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三、加强语文课文与生活的联系

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课本知识本来就源于生活,将其再现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比如,《济南的冬天》描绘出了济南诗情画意的冬天,展示了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而非一番萧条的景象。而学生每年都会经历冬天,自己生活中的冬天是否也如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一样美丽呢?学生们可以展开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记忆中冬天的景色是如何的,在面对这些景色时,是否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其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从而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之情。通过将语文课文中的生活元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等方式,有助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从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篇17: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发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路,何婷等.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原因调查及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7(2):13-17

[2]苏建伟.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6(2):151-154.

[3]秦新强,赵凤群等.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6-17.

[4]黄廷祝,高建.大学数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11:52-55.

[5]褚小婧,程向阳.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J].大学数学,2011.27(1):16-20.

[6]陈冬,张立新等.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2(4):11-13.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12:4-6.

[8]王家军,张香云等.专业大类教学模式下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J].大学数学,2012.28(1):10-14.

[9]许波,刘征.MATLAB工程数学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18: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措施论文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能已经作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性的人才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用技术的重任,其中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学科,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探析,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切实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教学有效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利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应用性的技术型人才重任,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一、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被引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构建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构架,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降低了高职计算计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组合课程,是由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学科。[1]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原理、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等,并能够深化这些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仅仅是做到了前半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教学,而没有注重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性太强,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吃力。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网络体系的构造以及数据通讯技术等,这些理论性的内容让学生无可适从,久而久之就对该门课程丧失兴趣,进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缺乏相应的硬件教学设施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充分结合实际操作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只有将理论和实践联合教学,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但是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由于学校重视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没有引进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比如网络实验室和网络设备等,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学校就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

(三)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我国实施计算机网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具备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也不多。[2]目前任教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是年轻教师,他们不仅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够胜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种种条件的限制,缺乏对计算机网络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从而导致学校没有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施教学,降低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安排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太过于理论化,生硬死板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归根结底就是理论教学的比重过大,甚至全部都是理论教学。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此,学校可以积极地和社会企业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的建设和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实践操作。[3]在构建硬件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将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类,比如硬件实验室、仿真实验室以及虚拟实验室等。从而在进行相应理论实知识的教学的时候,能迅速地确定实训对象。比如在硬件实验室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设备的连接、安装、测试、综合布线等操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原理,增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高职院校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主体,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师资队伍。不断引进人才,定期地组织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同时,建立职称考核目标,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提高自己的职称来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进而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能够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一味理论教学的方式,增加实践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机会,同时加大学校硬件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岚.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48-49.

[2]陈萍.提高教学有效性——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11:158+160.

篇19:语文教学常规激励措施(网友来稿)

语文教学常规激励措施(网友来稿)

谢甫安

清林学校语文教学奖惩方案

为了激励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经班委拟定如下措施,待全班同学审议通过,然后实施。

奖 励

1、文章发表的奖励措施。

在校级刊物发表,奖励1元/篇;县级报刊发表,奖励2元/篇;市级报刊发表;奖励3元/篇;省级报刊发表,奖励4元/篇;国家级报刊发表,奖励5元/篇。

2、月考奖励措施。

优秀生奖励1元/人,以学校的计算为准。年级第一名奖5元,第二名4元,第三名奖3元,第四名奖2元,第五名奖1元。

进步生奖励:①本人该次与上次名次排位进6位算进步生。奖励的计算方法,按本人都与自己上次比较,奖励的底数是0.5元,每进1位,奖0.1元,(假定张三模底成绩班级排名是30位,第一次月考排名是24位,就奖0.6元,第一次月考排10位,那么就奖2元)

②本人成绩与班级平均分多6分算进步生。奖励的计算方法,按本人成绩与班级该次月考的平均分比较,奖励的`底数是0.5元,每进1分,奖0.1元。(假定李四月考成绩是105分,而班级的平均分是90分,李四就可以获得1.5元奖励)

3、语文竞赛奖励措施。

①获得校级第一名,奖励参加者1元/人, 校级第二名,奖励参加者0.5元/人。

②获得县级一等奖,奖励参加者3元/人,县级二等奖,奖励参加者2元/人,县级三等奖,奖励1元/人。

③获得市级一等奖,奖励参加者4元/人,市级二等奖,奖励参加者3元/人,市级三等奖,奖励2元/人。

④获得省级一等奖,奖励参加者5元/人,省级二等奖,奖励参加者4元/人,省级三等奖,奖励3元/人。

惩 罚

1、月考退步惩罚措施。

①本人该次与上次少6位,算退步生。惩罚的计算方法,按本人前后两次的排位比较,惩罚的底数是0.5元,每退1位,罚0.1元,(假定张三模底成绩班级排名是30位,第一次月考排名是40位,就罚1元,第一次月考排46位,那么就罚1.6元)

②本人成绩与班级平均分少6分,算退步生。惩罚的计算方法,按本人成绩与班级该次月考的平均分比较,奖励的底数是0.5元,每进1分,奖0.1元。(假定李四月考成绩是105分,而班级的平均分是90分,李四就可以获得1.5元奖励)

说明:

①由班干部负责实施,每次考完成绩揭晓后兑现,实施期限为~第二学期(3月~7月)。

②月考班级平均分为M,本人该次月考成绩为M±5分,那么不奖不罚。

③本人摸底成绩班级排位为N,若第一次排位是 N±5位,那么不奖不罚。

④经费保障,收取1元/人。由班长姬光辉统一保管,期末结算,多退少补。

高一(6)班班委

2010-3-9

作者邮箱: xfa222@sohu.com

篇20:新学期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新学期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新的学期有新的打算,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将要进一步改进。

我班同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班干部的责任心不够、工作能力不强,带头作用不明显。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上课爱发呆,有些学生会答但信心不够,不敢举手。

3.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觉性不够强,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够专心,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

4.有些学生基础差,思维较慢,不肯积极动脑,作业质量不高。

5.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短文的`方法,审题不认真,没按照要求答题,答题技巧弱。

6.作文没有新意,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完整,字数没有符合标准。

根据上述原因,主要采取如下一些对策:

1.对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以及管理能力。

2、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多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做好教学工作。

3、老师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对学生则采取“强化学习”的方法,以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讲究战略和战术”战略:以竞争的精神去拼搏,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战术:不看分数,只看自己有无进步。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认真进行晨读,提高学习效率。

5、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表扬。同时发挥优秀生作用,成立互帮学习小组,取长补短。

6、加强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养成学新课前要预习的习惯,训练学生多读课文,而且学会带着课后或文中的“小泡泡”问题去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答题能力。

7、认真抓作文教学,教育学生多观察,多想象;多看课外书,多摘抄词句。按照要求写好每一次单元习作和小作文。

相关专题 语文教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