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万物无用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简介】感谢网友“万物无用江”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琴俱亡教学设计(共1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平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篇2: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

【实词】笃:du(病)重左右:近旁的人,近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cu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A、知人论世:(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B、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C、写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2、全班读3、教师范读

七、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琴俱亡

了不悲

人亡抑制手

都不哭足

琴亡――恸绝良久――喷发深

篇3:《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习记录卡练习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篇4:《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

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请同学浏览文章《平分生命》。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篇5:《人琴俱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会解释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二、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深情。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关于作者和《世说新语》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介绍作者作品,教者作适当补充。

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2.生字词

投影字词,让学生给下列字词注音。

笃dǔ 了liǎo 舆yú 奔丧bēn sāng

猷yóu 调tiáo 掷zhì 恸tng 卒zú

【目标展示】

1.会解释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2.能说出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深情。

【新知研习】

1. 你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篇文章吗?

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读出文言语感。在朗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时能以沉重悲痛的音调去朗读。分小组读,大家齐读。

2.你能疏通全文吗?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完成字词的解释,最后由其中的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

俱: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何以:为什么

矣:语气助词,了 索:要

素:一向,向来 琴: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掷:扔 云:说

因:于是 恸:极度悲哀,痛哭

绝:气息中止 良:很

亦:也 卒:死

(2)通译课文。

分组翻译,开展比赛。(给各小组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

展示方法:一组代表读一句,然后要求其他组任意一名同学翻译。翻译得既准确又流畅的小组为优胜组。

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叙述了哪两件事?

明确:包括“奔丧”与“恸绝”两件事。

4.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能表达子猷与子敬之间的兄弟深情?请作简要分析。

“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都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

5.质疑课文:

(1)为什么无人告知,子猷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参考:①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②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2)设疑: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这似 乎 有 点 有 悖 常 理 ,该如何理解?

参考:①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忍悲痛。

②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③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

(3)设疑: 为什么“弦既不调”呢?

参考:①因为子猷前面情郁于中,现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所以他无法将琴弹协调。

②古文中有一句: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我想这里可以这样说:琴犹如此,人何以堪。

③一件事物跟随主人久了,它也有灵气了,我想琴和子敬也有心灵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没有人能弹出协调的琴声。这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

④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

(4)设疑:子猷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

明确:弹琴,但“弦不调”。

(5)设疑:子猷用弹琴来悼念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明确: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王子猷他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与众不同的人。(老师可讲述“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的故事来看王子猷的个性。)

【归纳总结】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巩固拓展】

1.假如你是子猷的手下,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和动作吗?请动笔写一写。

2.从所读过的古诗词中选择一两句来表现手足之情。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预习指导】

预习《我的母亲》,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四、板书设计

篇6:《世说新语-人琴俱亡》 教案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人琴俱亡》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手足情深。

3、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影》体现的是父子情深;《甜甜的泥土》体现的是母子情深。父子情深、母子情深都属于亲情。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可见,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人琴俱亡》,体会父母之外的另一种亲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进行课外阅读。

三、正音:

猷(you)   笃(du)   了(liao)   舆(yu)   调(tiao)   掷(zhi)   恸(tong)

四、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粗读,弄懂课文大意。

(一)第一段。

1、重点词语:①俱:都。②笃:(病)重。③而:表承接,不译。④左右:近旁的人,近侍。⑤何以:即以何,为什么。⑥语,动词,说话。⑦了:完全。⑧索:要。⑨舆:轿子。⑩都:总、竟。

2、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二)第二段。

1、重点。①素:一向、向来。②好:喜欢。③琴:弹琴。④径:一直。⑤既:已经。⑥掷:扔。⑦因:于是,就。⑧恸:痛哭,极度悲伤。⑨绝:气息终止。⑩良,很。⑾卒:死。

2、译文: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七、细读,深入理解课文。

(一)思考:

1、子猷与子敬是什么关系?(兄弟)

2、子猷为何久不闻子敬消息?(“俱病笃”说明什么?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3、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4、子猷明白自己的兄弟死时,是什么表现?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了不悲”、“都不哭”)知道亲人死了完全不悲伤,竟不痛哭,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啊,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明确:“了不悲”,“都不哭”并不等于他不悲伤。①反而说明子猷内心悲痛至极,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②已知将不久人世,很快就要见面,因此不悲。③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自己的情感。学生答出以上三点都应给予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5、既“不悲”也“不哭”,那子猷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弹琴)

6、弹琴,但“弦不调”。“弦既不调”原因?(①子敬病亡,琴久无人弹奏,弦松。②子猷睹物思人,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说明了什么?(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

7、人亡时“了不悲”“都不哭”,为何弹琴后竟“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悲痛之情?(前面是强自抑制,情郁于中,此时睹物思人,偏“弦不调”,琴似乎也通了人性,人亡琴亦亡,更使人触景伤怀,悲痛之情再也无法抑制,喷发而出。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

(二)、小结: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

(三)人物个性:

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个性独特、与众不同)(可上网查阅“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王子猷的独特个性、与众不同)

(四)全文总结:《人琴俱亡》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亲情?(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八、再读全文。

板书:

人 琴 俱 亡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 抑制      手

琴亡:“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篇7: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朝宋文学家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俱病笃( ) 语时了不悲( ) 奔丧( )

子敬素好琴( ) 恸绝良久( )

3、解释加点的字

1、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 5、子敬素好琴 6、便径入坐灵床上

7、弦既不调 8、人琴俱亡 9、恸绝良久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本题是让学生细细体会课文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①“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②“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觉得“琴”都亡了,可见兄弟俩是真正的知音、知己,情深意切。)

活动三: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作者却说子猷“了不悲”,“都不哭”?那子猷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悼念自敬之死的呢?

[明确]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

活动四: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明确]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到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由于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活动五: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吗?

活动六:再读课文,对王子猷悼念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等进行合理的想象,声情并茂地讲述子猷悼子敬的故事。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字。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子敬素好琴( )

语时了不悲( ) 月余亦卒(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恸绝良久。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3、将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写下来。

【巩固 拓展 延伸】

收集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歌曲、故事。

篇8:十三 《人琴俱亡》的教学设计

十三 《人琴俱亡》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3、重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

4、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 导入,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了(liǎo)不悲 笃(dǔ)

舆(yú) 奔(bēn)丧

恸(tòng) 亦卒(zú)

不调(tiáo)

2.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

笃:(病)重; 索:要; 舆:轿子;

径:直往; 素:向来,一向; 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 了:完全;

既:已经; 俱:全,都。 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3.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 :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

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

篇9:人琴俱亡教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课时数:一课时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1、音乐缓起,播放中国古曲《高山流水》。伴随着音乐询问学生关于这首古曲的相关背景知识。

2、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谈起,回忆前面的父爱,导入今天的手足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二、落实常规 展示预习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三、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四、研读课文 体会感情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五、作业 布置: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问左右 奔丧不哭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取琴弹 不调掷地琴亡恸绝久 月余亦卒

篇10:《人琴俱亡》

【成语】: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简拼】:rqjw

【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示例】:~,颇劳梦寐。 明・张岱《赠沈歌叙序》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顺接】:亡不待夕 亡不旋跬 亡不旋踵 亡人自存 亡可奈何 亡命之徒 亡国三户 亡国之主

【顺接】:兵败将亡 出死断亡 多藏厚亡 刚克消亡 归忌往亡 国破家亡 继绝兴亡 继绝存亡

【逆接】:暗箭中人 暗箭伤人 暗锤打人 百世一人 百年树人 百载树人 暴不肖人 北道主人

【逆接】:人一己百 人丁兴旺 人不聊生 人不自安 人世沧桑 人中之龙 人中狮子 人中豪杰

篇11:《人琴俱亡》

成语名称:人琴俱亡

成语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成语造句: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人字开头的成语

人面逐高 人老心不 人非圣贤 人而无信 人不可貌 人言可畏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包含有人字的成语

暗箭伤人 床头捉刀 春风风人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黎丘丈人 司马昭之 卧榻之侧 卧榻之旁 卧榻之下

篇12:《人琴俱亡》

1.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

2.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

3.子猷为弟弟之死“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

4.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7.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10.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

答案:

1.(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2、“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死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

3、子猷叔叔,人死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

4.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5.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6.“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7.略

8.围绕“生病和悲痛”谈。

9. 略《管宁割席》

10.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13:《人琴俱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余亦卒

(2)便索舆来奔丧()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弦既不调()

答案:(1)死(2)轿子(3)一直(4)协调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3.用“M”给下列句子断句。

(1)引恸绝良久(2)子敬速好琴

(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

答案:(1)因M恸绝良久(2)子敬M速好琴(3)便M径入坐M灵床上(4)何以M都不闻消息

篇14:《人琴俱亡》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

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都。

病:生病。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dū);总;竟。

此:此时。

语:说话。

了:完全。

便:于是,就。

索:要。

舆:轿子。

奔丧:看望丧事。

都:竟。

素:向来。

琴:弹琴。

径:直往;径直。

入:进入。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扔。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伤。

绝:气息中止。

良.:很。

卒:死亡。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篇15: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课文《人琴俱亡》学案设计

海口市第十一中学 吴菁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平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篇16:人琴俱亡读后感

人琴俱亡读后感

子猷何以不哭?

――读《人琴俱亡》有感

初二(14)班  刘思嘉

学了《人琴俱亡》,子敬、子猷两兄弟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子敬、子猷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子猷忍受着病痛来看望弟弟的丧事,可是,“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猷何以不哭?

我想子猷并不是不悲伤,也并不是对自己的兄弟漠不关心,而是太悲伤,太关心了!他此时欲哭无泪,也自知自己在这世间的日子不多了,到时候就又能和他弟弟在天国相见了。可见,子猷不是不悲,而是强力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看似不悲恸欲绝!

“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多么细心的人啊!自己兄弟的喜好,子猷了如指掌,他在亲兄弟归天之际要给予弟弟心灵的慰藉。我想,子敬在天之灵也会深受感动的吧!由此可知,子猷对子敬的情谊,比海还要深,比天还要广。现在,子敬真的离开了他,永久地离开了他……

在走到子敬灵床的那一瞬间,子猷好想唤醒自己最亲爱的弟弟,再和他说上两句话。可是,子敬却无声无息,静静的躺在那里。我想此刻子猷多想放声痛哭,痛哭子敬的.辞世,痛哭自己的不恭,也痛哭自己的处境……可是他却坚毅如钟,强忍悲痛,而他弹琴的手指再也不听使唤了,几根琴弦的声音也已经不协调了。“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猷的哀叹与绝望,日月动容,天地同悲。他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片昏暗,悲痛欲绝的他几乎晕厥过去。

就这样,一个月后,世人再也听不到子猷的哭声了――因为他急着去陪伴他最亲爱的弟弟子敬了。

这是多么可贵而又感人的手足亲情啊!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天国再叙手足之情,永享安康快乐。

盛夕武老师点评:

读书要用心,亦要用情。小作者用善良的心,真挚的情,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亦“揭开”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文章文笔细腻优美,情真意切,堪称佳作。

篇17:《人琴俱亡》 3

《人琴俱亡》 3

《人琴俱亡》.教案

海口二中 范平丽

教学设想: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实词】 笃: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 了liao:完全 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 ―― 抑制 ――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

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

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 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