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教育叙事

totokok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幼儿园托班教育叙事

【简介】感谢网友“totokoko”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托班教育叙事(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托班教育叙事

自从我教托班以来,经过对托班课程理论的深入学习,于是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那就是托班课程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托班的孩子是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通过对托班幼儿的课程实施,我明白托班的课程是利用生活的逻辑来组织多样化、感性化的活动的,这是由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的。对2―3岁的孩子来说,身体、语言、情感、社会、认知各方面密切联系,联系的载体就是生活。

托班渗透式领域课程一书在课程设计理念一块内容里讲到:孩子的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越是水乳交融,教学的内容和根源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一切活动都融合在生活中,脱离了生活,即脱离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方法来自于幼儿的生活,2―3岁的幼儿属于感觉运动智能阶段,必须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人或者物,才能让他们感知学习的内容,只有平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托班幼儿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以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内化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看我们身边那群2岁―3岁的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食物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是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欢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以通过剥糖、剥鹌鹑蛋、剥橘子等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灵活性,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硬的、软的、脆的。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罐子、袋子、包装纸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通过今天亲手的操作,从而在头脑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并养成耐心仔细的做事习惯。活动整合多种学习内容与要求,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色彩的认识,比如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乐趣。

所以在考虑到孩子的生活需要与学习要求的同时,我就利用一次星期五吃橘子的机会自编了本次教学活动。经过教学,发现有优点但也有不足。优点是本次活动能满足孩子生活的需要,孩子都能愉快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活动显得很有价值。其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合理。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不足。主要是在执教过程中,轻视了托班教学的常态性与目的性。所谓的常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一个一个环节恰当好处地落实下去,不能受他人一句“上得快一点,下面还有人在等待”这句话而忽略心中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将心中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是本人感觉本次教学最不足的地方。尽管教学现场似乎看上去自然而常态,假如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话还会觉得托班的教学其实就是这样,但我认为自身不能这么想,这样是对孩子与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由于是自创的活动,因而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心里比较有底。教学一开始,其实神秘的大口袋已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马上被调动以来。猜一猜里面有什么,不仅引发幼儿思考,还扩散幼儿思维,给孩子有动口说一说的机会。但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要求而刚摸到就急于自己剥开橘子吃了起来。幼儿有明显的好模仿的特点,有一个幼儿吃,就会有几个孩子吃,这就影响了下个环节的实施。对孩子的这一表现,我反思到: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过于自信,相反对2―3岁托儿喜欢吃零食的这一年龄特点有些忽略,所以我就想袋里不放橘子,而是其他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我想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能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结教学活动,使我对托班集体教学再次进行深入思考,让我想到很多:

1、我想:具有严密结构和一定程序的集体教学属于规则性活动,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正处于前规则阶段,他们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我控制,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行为。所以,我想托班应遵循个别化学习的原则。

2、后来我又想到,其实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群体意识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托班的孩子正值开始注意他人,对他人感兴趣,从独自性行为走向与同伴的平行性行为,并开始有群体意识的时候,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理解什么是“大家”、“共同”、“一起”这些概念提供了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强调:大家一起说、大家一起做等指令,目的就是强化幼儿对“大家”、“一起”等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对托班幼儿来说,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样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个幼儿才感觉到了他人的存在。因此,托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让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学到什么,而只是让幼儿有机会在一起经历同样的事。

3、还有,托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与小班幼儿的活动应是有区别的,不光是在教学要求的不同,更明显的是在教学方法使用上的不同。

4、我想只要孩子们在活动中开心就行了,我不必要希望孩子通过思考来回答我的启发性问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我也不必要期盼他们通过讨论,来完成我的预期性任务,因为他们的经验是纯个体的。我只希望我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让幼儿体验集体的快乐。现在想起来,孩子们吃掉了包在纸里的橘子是多么的开心呀,现在我还很后悔延缓给潘志浩吃橘子的时间,尽管他当时没有认真参与我组织的活动,现在想来当时他的表现就不是一个托班孩子很正常的表现吗?此时,我真是越想越后悔,星期一一定要对他说声对不起,而且还要给他再吃一个橘子。

5、由此看来,在课中一个孩子不听老师的指令径自剥橘子吃,以致于其他孩子的模仿,其实这也很正常。尽管很多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群体行为效应,哪怕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笑什么,另一些孩子也会由衷地跟着高兴;哪怕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些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个孩子说话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会自发地跟着附和。对托班幼儿来说,一起做、一起说、一起笑本身就很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以上就是在进行了教学活动后的所思所想,有自我批评也有自我表扬,自我批评与自我表扬都是思考的过程。我想,只要会思考,就能想到很多问题,希望大家都热衷思考哟。

篇2:托班教育叙事

孩子, 我们该如何挽救你?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与陈校来到了亮亮的家。

亮亮父母离异,跟母亲一起生活。他是本期开学两月后转入本班的。他原本就读寄宿班。可他无法接受不能天天与母亲见面的现状,吵着要回家,也曾因此在学校掀起轩然大波。我想:现在他如愿了,从寄宿班转入了白托班,一切会好起来的。我愿用我的耐心与爱心,让他尽快适应火炬的生活。可事与愿违,他天天迟到,要在家玩一小时电脑游戏再来读书;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力量比他大,会动辄向班上男女同学挑衅;他会在班上炫耀他的电脑游戏玩得有多棒……但我始终未厌弃他,天天苦口婆心的跟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终于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无法忍受他的无理取闹。清早他要求妈妈给他游戏卡充880 元,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不来读书。妈妈答应过年的时候再充,想方设法让他来了学校,可亮亮就是不肯进教室。无奈之下,妈妈把书包放在教室门口就扬长而去。妈妈实在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也心灰意冷,决定离开他,去北京谋生。亮亮也因此不来学校读书,他也就转交给了他爸。

亮亮爸把我们领进了亮亮家,偌大一个家,比较冷清。环顾四周,只见他奶奶孤独地坐在沙发上,不见亮亮。只听见书房传来厮杀声,循着声音我们见到了亮亮。他盘腿坐在电脑前,正在电脑游戏中酣战。 “亮亮,老师来看你的啦?叫老师呀?”他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他面色苍白,两腮凹陷,头发乱蓬蓬的,明显瘦削了许多,但那双盯着屏幕的双眼却放出异样的光芒。再看看他的电脑旁放着的饭菜,(后来听说是他体弱多病的奶奶从饭店里炒的饭菜送上来的),饭菜已凉,看样子几乎是没有动过。眼前的他是那样的疯狂,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忽而大喊大叫,忽而手舞足蹈,不时还喷出几句不堪入耳的脏话。我们的到来并未引起他的半点惶恐。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父亲说,他整天足不出户,几乎不吃多少东西,只是玩电脑,经常玩到凌晨。而且孩子还将自己孤立起来,不理父亲,怀疑奶奶,对家里的人都心怀戒备。头痛不已的父亲想了许多的办法,停网络、请公安、看心理医生,均不奏效。

十点多,我们走出了亮亮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心情异常沉重。我们思忖着,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境地,他是家庭离异的牺牲品吗?离异的家庭世上多得很,为何他就发展到这步田地?倘若父母没有离异,他这无止境的欲望有多少父母可以承受!孩子已陷入万丈深渊,他却浑然不觉,这有多可怕!

孩子呀,我们该如何挽救你呀!

篇3:托班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之你看,我的母鸡鞋

每天早上做操的时候,当音乐响起,音乐中传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孩子们总会很兴奋地把自己的脚伸到我的.面前来,让我看看他们漂亮的鞋子。

今天也不例外,在游戏中我看到有好几个宝宝的鞋子穿反了。当孩子游戏结束后,回教室我组织了孩子进行穿鞋子的活动,我拿出出两双鞋样,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看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说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我接着说:“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一双鞋穿对了,攀攀在两边,小鞋高兴;一双鞋穿反 了,攀攀在一起,小鞋吵架了,小鞋不高兴。我们听一听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接着我开始念起了两只小鞋的儿歌:两只鞋子是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使幼儿明确判断小鞋穿得对不对的办法是看看两只小鞋是点头还是歪头。

接下来就是孩子自己穿鞋,进行实践活动,谁愿意来穿一穿这双漂亮的鞋子呢?很多小朋友都跃跃欲试,我先请了几个平时穿鞋不容易穿错的宝宝,发现他们的确很能干,接着我又尝试让那几个平时很容易穿错鞋的孩子们穿鞋子,经过我的适当引导,发现个别原来很会穿错鞋子的孩子这次的表现非常不错。

最后,我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再穿,看看会不会再让鞋子宝宝生气,这一次让我惊奇的发现,他们都会很快就穿好,而且都表现地很棒,没有让鞋子生气,吵架。()我打开录音机,放了那首歌,当孩子们听到那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他们一边把鞋子伸给我看,一边问我:“我的鞋子穿对了吗?他们没吵架!”

孩子们对自己的鞋子都非常喜欢,每次在做早操时都会展示自己的鞋子,今天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来帮助他们穿对鞋子。

托班的宝宝对左右是不分的, 所以要用生动的儿歌和形象的话语,如:“攀攀在两边”来帮助他们理解。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很有效地发现并认识到两只鞋子的不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帮助孩子有效地进行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以后可以利用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内容来对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练习,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4: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

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问我:“老师,谁是徐佩瑜?”

“怎么啦?”

“昨天我的孩子说徐佩瑜打她了,这两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徐佩瑜进来了。

“佩瑜,你来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徐佩瑜?你打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

徐佩瑜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来。

“佩瑜,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佩瑜妈妈安慰着。

看到这,我觉得可能佩瑜被冤枉了,因为平时如果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不会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大哭不止。托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弱,一时说不上来,哭是最直接的'表达。那个孩子坐在最后面,佩瑜比较调皮,爱跑到后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着倒是有可能的,这也提醒我是否应把桌子再往前拉一拉?另外,也得时刻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跑,学会“走”路,而不是“跑”路。

托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篇5: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

1可爱的跟屁虫

杜**在我班幼儿中算年龄较小的一个,刚满两周岁。他长得小巧玲珑的,别是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爱。

因为其他原因,昊远没有参加我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以前跟老师连面都没见过。因此,刚来园时,他和一些孩子一样对陌生的老师充满了戒备,妈妈送他来园,他连话都讲不清楚,只是边哭边咿咿呀呀地叫着,抱紧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松手。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不适幼儿园的生活,次把他送进班后,还要在教室口呆好长时间,久久不肯离去。确实,开学的前几天,昊远的情绪很不稳定,午餐时不吃,午睡时不睡,连小都不肯,常常到裤子上。

为了孩子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他更快适幼儿园集生活,我细心照料着他,他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为了他获得安感、亲切感和依恋感,我与他常常肌肤亲,如拍拍他的小脑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遇到他有哭闹行为,我又和颜悦色地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对他加以劝导,尽量满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早晨妈妈送来时能跟妈妈说再见了,午睡也有了好转,能在我的怀抱中很快睡。现在的昊远天在幼儿园里粘着我,俨然一个小小跟屁虫。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快就适了环境,感到很高兴,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虫会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开心,一天一天进步。

2孩子让我感动

对于园不久的托班幼儿来说,天最难熬的是上、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天下午快离园的时孩子们就嚷嚷,有时甚至哭闹,我明孩子们是想回家,想妈妈了。

他们毕竟还小,喜怒哀都写在脸上,作为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就用一些零食,棒棒糖来吸引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高兴的就吱吱的小鸟,个个着嘴,伸着手,有的孩子嘴里还说:“老师真好。”;有的说:“老师妈妈。”;还有的说:“老师,我长大了买上东也给你”……多可爱的孩子,多纯洁的童心啊。一日上午,我照例在教室口迎天园的孩子。王琳涛看到我,伸手我怀抱扑来,转身跟妈妈说:“再见”。

当我把她书包下时,她看着我说;“老师,我书包里有好吃的苹果。”我过说:“老师给你这里好不好,你饿的时老师给你好吗?”王琳涛连忙摇摇头说:“老师我们一起吃,你一半我一半。我当时心头一热,不仅为孩子的行为感动,而且为孩子学会感恩而欣喜。感动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原来我在孩子的心里是这么好的,很感动啊

3尿裤子了

汗汗是我班年纪最小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就尿裤子了,我随口说了句:“你怎么小在身上呢?

多难为情啊!”第二天,汗汗怯怯的走到我身边小声的说“我裤子湿了”我又随口说了句“你怎么天都尿裤子?”第三天汗汗还是尿裤子了,但是没有知老师,直到家长来时才发现。后来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汗汗说小在身上老师要说的,很难为情,所以不敢诉你……”事后,我觉得很惭愧。

托班幼儿年纪小偶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我语言的不规范,在无意中伤害了汗汗的自尊心,使他对老师不。

如果当时我多为汗汗考虑一下,尊汗汗的人和尊严,不用责备的语,而是使用富有教育艺术的语言,微的诉他:“没系,我们换条裤子吧!老师小时也你一样尿裤子”或收到的效果会不一样。

篇6: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

今年我带的是豆豆班(托班),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只有提供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赖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待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篇7: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

今天是托班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辰辰(卢彦辰)哭闹的非常厉害,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将他抱到室外,他边哭边不停地念叨着:“妈妈、家家、妈妈家家”,这时我突然发现外面的板凳上有一只玩物小狗,一定是小朋友散步时落下的。我借机说:“你看,这是谁啊?哦!看这只小狗狗哭了,咱们快抱抱它吧。”我顺势的坐在板凳上,又让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觉。虽然他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把小狗抱在了怀里。我轻轻地摇着他,他的哭声渐渐变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来了。慢慢的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闹,但是我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让他进入梦乡。

其实,对于刚入托班的孩子来说,教育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针对的采取策略,为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铺设台阶。

篇8: 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

从小养成会分享

九月的来临,让我们共同迎接了13名幼儿的到来,在我们班,幼儿的平均年龄都在两岁半,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刚来的前两个星期,宝宝们都以挥泪来告别父母,而于心不忍的家长也留恋往返的站在门口、窗边,久久的注视。

家长们的不舍、宠爱、不忍……,便构成了此刻越来越多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意识,孩子在家中交往的范围少,关系少,所以全家人都会为了一个宝宝转。在豆豆班也发生了一些“咬人、打人”的小事件,原因在于什么?就在于玩玩具和看图书,自己先拿到玩具就是不肯给别人玩,对方当然也不甘示弱便动手去抢,这样意外就发生了。幼儿在家所有的玩具、食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会跟你争、跟你抢,但是到了幼儿园呢?玩具是有限的,图书是少量的,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这就需要大家把教玩具轮流操作、轮流玩。那里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分享。

分享,并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大家吃这么简单,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经验、快乐的情绪,一齐与小朋友们在一齐分享。带来了自己喜欢的零食,我们一齐品尝;拿到好玩的玩具,我们一齐玩,体验搞笑;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儿歌,大声的'朗诵,让所有小朋友一齐感受。让孩子从小懂得与别人分享,不因为抢占而伤害别人。同时也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在10月份,我们班开展的分享月饼活动,在第二次的亲子活动中,同样让家长与我们幼儿一齐完成分享的过程,帮忙幼儿养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篇9: 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

杜昊远在我班幼儿中算年龄较小的一个,刚满两周岁。他长得小巧玲珑的,别是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爱。

因为其他原因,昊远没有参加我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以前跟老师连面都没见过。因此,刚来园时,他和一些孩子一样对陌生的老师充满了戒备,妈妈送他来园,他连话都讲不清楚,只是边哭边咿咿呀呀地叫着,抱紧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松手。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不适幼儿园的生活,次把他送进班后,还要在教室口呆好长时间,久久不肯离去。确实,开学的前几天,昊远的情绪很不稳定,午餐时不吃,午睡时不睡,连小都不肯,常常到裤子上。为了孩子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他更快适幼儿园集生活,我细心照料着他,他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为了他获得安感、亲切感和依恋感,我与他常常肌肤亲,如拍拍他的小脑袋、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遇到他有哭闹行为,我又和颜悦色地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对他加以劝导,尽量满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早晨妈妈送来时能跟妈妈说再见了,午睡也有了好转,能在我的怀抱中很快睡。现在的昊远天在幼儿园里粘着我,俨然一个小小跟屁虫。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快就适了环境,感到很高兴,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小跟屁虫会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一天一天开心,一天一天进步。

篇10: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短篇

这天是托班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辰辰(卢彦辰)哭闹的十分厉害,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将他抱到室外,他边哭边不停地念叨着:“妈妈、家家、妈妈家家”。这时我突然发现外面的板凳上有一只玩物小狗,必须是小朋友散步时落下的。我借机说:“你看,这是谁啊?哦!看这只小狗狗哭了,咱们快抱抱它吧。”我顺势的坐在板凳上,又让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觉。虽然他有些不情愿,可是还是把小狗抱在了怀里。我轻轻地摇着他,他的哭声渐渐变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来了。慢慢的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闹,可是我都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让他进入梦乡。

其实,对于刚入托班的孩子来说,教育要循序渐进,根据不一样孩子的特点针对的采取策略,为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铺设台阶。

良好的生活规律

今年我带的是豆豆班(托班),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仅有带给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赖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教师不必吝啬自我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所以,教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盼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篇11: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短篇

用微笑照亮孩子

高尔基说过:“仅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我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这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我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我最欢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我最不欢乐的事情。

孩子们欢乐的游戏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最让自我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朋友们,你们猜,我们班的小宝贝最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分别是什么?~~猜出来了吗?大部分孩子的心声是:“最开心的事”是家人带自我出去玩(宝贝们的欢乐真的是很简单很纯朴,你们觉得呢);“最不开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教师不高兴了……

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我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先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我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教师批评。而是父母和教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影响。作为教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先自我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时刻提醒自我:每当走进幼儿园时,都就应要收拾起自我的坏情绪,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琐事都抛开。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篇12: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短篇

孩子变得爱发言了

幼儿在幼儿园内除了学习课程知识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孩子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群众教学活动时的用心参与,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日常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当教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心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张子健,李佳琪,季宇强,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跟我没关系”的样貌。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思想不明白跑到哪去了呢?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像杨歆钰、郑慧宝,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对展轩、张雅琪等,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忙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忙他们获得更多自信。与此同时,我还对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于物质奖励,如卡片、贴画,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透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从而到达幼儿用心回答问题的目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班级里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

相关专题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