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教育叙事

果瀑茶好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大班幼儿教育叙事

【简介】感谢网友“果瀑茶好喝”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幼儿教育叙事(共1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大班幼儿教育案例

由于同事请婚假的原因我就帮她带中一班,第一天进教室,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姓什么?”“我姓黄,你们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忽然,有人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宝贝,你叫什么啊?”我亲切地问。“我——我——我叫——”他脸涨得通红。还没等他说完,佳佳插嘴道:“黄老师,他叫瑞瑞,他是个小结巴!”“对!对!对!他是小结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们都这样说,会对瑞瑞造成多大的伤害。这时瑞瑞松开我的衣角,红着脸,低着头就要离开,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说:“瑞瑞,老师很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瑞瑞惊喜地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到地垫上,自由组合玩起了游戏。“来,瑞瑞,我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吧!”川川大声喊。“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倾听他们之间的交谈。“瑞瑞,你当小偷吧!”“我不当小偷!我想当——当警察。”他们玩了起来。“啾——啾!”瑞瑞一边跑一边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后兴奋地喊起来:“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过去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个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吗?”他又结巴起来。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说话挺流利,可一和我说话就口吃,这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注意着瑞瑞,我发现,只要他一着急,说话就断断续续,而且会急得脸红脖子粗。在自由活动中和同伴们在一起玩得特别投入、特别开心时,说话又很流利,可一旦发现有人注意他,就又会结巴起来。如果这时同伴们起哄,说他是“小结巴”,他就越发不敢说话了。

看到瑞瑞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应及时和瑞瑞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瑞瑞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生这种情况的。原来,瑞瑞在两周岁以前说话一直比较连贯,也挺流利,没有结巴现象。两周岁时,瑞瑞的父母因忙于生意,就把瑞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是一个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老人,很少和瑞瑞说话,而奶奶邻居家有一个孩子有点口吃。两岁左右,正是幼儿口语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刺激,不爱说话的奶奶没能为瑞瑞提供这样的环境,于是邻家的孩子便成了瑞瑞模仿的榜样。由于幼儿此时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模仿口吃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三周岁左右,瑞瑞就出现了习惯性的口吃现象。开始时,家里人并太在意,等到发现瑞瑞口吃有点严重时,经常打断他的讲话给与纠正(正由于爸爸妈妈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孩子的规律)或是大声训斥,要他“好好说话”,结果越是纠正,瑞瑞越是结巴。到幼儿园后,由于孩子们都小,不太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就经常学他说话或笑他,结果,瑞瑞的口吃就更严重了。

我的矫正策略——不让孩子们笑他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不再笑话他,不再学他。在周五下午,我事先约好了大二班的老师来邀请瑞瑞去他们班参加生日派对。这时,班里只剩下其他孩子,我请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如果我说话不连贯别人笑我怎么办”,让孩子们换位思考,理解瑞瑞,从而不再嘲笑他。情景表演后,孩子们体会到了被人嘲笑的心情,纷纷说“如果别人笑我,我会很难过”,并说“以后再也不笑瑞瑞了”。当瑞瑞兴致勃勃地回到班内,孩子们一齐围上来问:“瑞瑞,生日派对好玩吗?”“好—好—玩。”“有什么好玩的?”“有—大—大—大蛋糕!”“瑞瑞,如果我也能参加多好啊!”孩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瑞瑞,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也没有人学他说话,瑞瑞第一次没有因为说话不连贯而发窘。

流利地说出“老师好”

为了减轻瑞瑞的心理压力,平时和瑞瑞说话时我总是很慢慢,并提醒他的妈妈和他说话时也要放慢语速,在孩子说不出来时“不急不催少关注”。以前早晨入园时,瑞瑞的妈妈总是很着急地说:“快!快!快问老师好!”我知道这样会使瑞瑞很紧张,说话更加断断续续,便和他妈妈作了沟通,请她不要催促孩子,不要故意提醒他向老师问好,以减轻他的心理负担。而我每次都是蹲下来慢慢地说:“瑞瑞,早上好,你今天真帅!”“瑞瑞,今天你来得真早,祝你早晨快乐,你的新鞋子真漂亮!”……刚开始,他并不问“老师好”,他妈妈就有一点着急,我就一个劲地给她使眼色,淡化她对孩子的关注。慢慢地,当我再问“瑞瑞好”时,他能很流利地说出“老师好”。现在,他已能主动地问“老师好”了。因为当没有人过度关注他说得好不好,也没有人逼他说时,问好就不再是说话,而是他和老师的一种自然的交流,这时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放松,说话自然就流利了。

玩玩游戏说说话

我还利用老游戏设计了几款新游戏,如“送信”“开火车”“小鸟小鸟快快飞”“小兔小兔快快跳等”,伴着简单、朗朗上口的句子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因为除了心情放松,让瑞瑞多练习说话也很重要。所以每次游戏前我都会事先约好几个小朋友专门叫瑞瑞上来,增加他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在这种轻松的游戏中,瑞瑞能说得很连贯、很流利,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他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了。

说话前先唱首歌

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是让孩子在说话前先唱歌,即当孩子说话结巴时,就先唱一首他最熟悉的歌,我也积极了借用了这种方式。我了解到瑞瑞最喜欢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有时结巴时我就说:“来呀,让我们先唱那首歌”。于是我俩就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唱完以后,我再亲切地问他刚才想要说什么,结果这时瑞瑞说话流利多了。这一方法为瑞瑞创造了一个从无意识地使用语言到有意识地运用语言交流过渡的机会。当瑞瑞第一次在有意识的交流中不口吃时,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说得真好!”我看到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喜悦的光芒。经过多次练习,瑞瑞和我交谈时已经较为流利了。

为大家背一首诗

集体活动外的空闲时间,我让瑞瑞和同伴多听多学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适合的儿歌、古诗等。听熟后,先让瑞瑞跟着同伴一起讲,一起念,一起背,经过反复练习,确信瑞瑞能独立背诵后再请他单独背诵。因为有研究证明,许多口吃者同别人一起朗诵时并不结巴,因为集体朗诵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次,瑞瑞很流利地背诵了《咏鹅》,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红扑扑的脸上神采飞扬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篇2: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自我服务是指幼儿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通过自我服务,能逐步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自我服务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地进餐和盥洗等。大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质量要比小班、中班要高。例如在平时我会要求幼儿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内容,并养成整洁的习惯,除了自我服务之外,还要求幼儿能照顾小班、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平时我能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平时我先教幼儿自我服务的方法:首先,要让幼儿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引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然后示范、讲解自我服务的方法和要求。例如让幼儿按顺序模仿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鞋袜,学会独立地进餐和盥洗,正确使用汤勺和筷子,学会正确的刷牙姿势等。如我班的向科羽小朋友是用左手吃饭的,在平时我会随时注意她,帮她纠正姿势,现在向科羽小朋友以改正过来了;第二,我采用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巩固学会的本领。如开展穿衣服结鞋带比赛,“比比谁的被子叠得整齐”等;第三,对大班的孩子,我是鼓励他们互帮互学,促使他们提高劳动的质量;第四,平时多发短信,让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教育督促孩子在家也能坚持自我服务。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我班的孩子自我能力提高很快,平时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能互相督促。

篇3:大班幼儿教育故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大班幼儿教育故事: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大班幼儿教育故事相关内容

篇4: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户外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在进行跑步比赛,看大家跑的劲头十足,只见甜甜跑完了很不高兴的撅起了小嘴。“这是怎么了?”我故意大声问小朋友:“你们谁碰到甜甜了吗?”小朋友们马上纷纷摇头。我看的真真的,知道没人碰到他,就是故意问问。这时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他应该是跑不过别人,不高兴了。”看着他不高兴的样子,我问他:“甜甜,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啊?”甜甜低着头不说话。这时刘子涵说:“杨老师,甜甜跑步比赛输了,他就生气了。”我安慰他说:“没事的,这次跑输了,我们好好练一练,争取下次赢了就行了。不能因为输了一次就不高兴啊!”只见甜甜点点头。

回到班级后,我和小朋友们开始做游戏。同时我暗暗盘算着游戏结果,让甜甜和其他小朋友交换了一下位置,第一局我让甜甜赢了,他很开心,接着第二局、第三局我让他输了,他的脸色开始有变化了,生气的说:“我不玩了!什么游戏啊!”我说:“甜甜只要努力,输就会变成赢。我们再玩一次好吗?”他有些不情愿的点点头。我趁机引导他:“是啊,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赢,也不可能总是输,但是只要努力,我们也能让输变成赢!你说对吗?”甜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我很高兴,通过这次游戏,能使甜甜对输赢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我又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把“输赢”看得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输不起”呢?细细分析,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有孩子自身的霸道、爱慕虚荣;有家长的迁就、宠爱;有教师的忽视;也有社会的风气等等。可是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要面对无数的输赢,我们必须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跨越输赢的问题。输赢是我们一生中必须去面对的问题,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让他们正确面对输赢。要让孩子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知道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不能气馁,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呢?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两个道理:一是要正视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做竞赛性游戏有赢也有输,能赢固然很好,输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二是认输并不是服输。认输只是承认自己当时不如别人,但并不意味着自己甘愿一直不如别人;输了之后,要认真分析原因所在,以便进一步学习、提高,争取下一次能赢。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培养幼儿从小就有竞争意识,不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让幼儿从小懂得爱拼才会赢的道理,才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篇5:大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从事幼教工作不久的我,被分到大班做班主任。一开始我深怕自己做不好,产生畏惧心理。比较资深的老师鼓励我说:“只要有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这句话警醒了我,成为我进入大班的动力。

大班的孩子接受能力强、胆大,创新能力也急速的进步。经过几天对大班孩子的了解,我知道了大班的孩子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孩子这份闯劲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次手工课上,我和孩子们做漂亮的新鞋子时,孩子们想要用胶水粘,我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提议,只是说我们分组做,看哪一组做得漂亮。“好”孩子们的回答坚定有力,我也感觉到这是他们对我这个老师的一种挑战。我给孩子们讲解完后,孩子们开始制作了。我讲解的是让孩子把脚踩在卡纸上先画下脚的样了,可是有的孩子们却没有这样做,直接用剪刀剪卡纸(不过还有点像脚的样子),我也看到孩子们的想象有多么的成熟。孩子做好模型后,有的决定用胶棒粘,有的决定用胶水粘,在轻松的音乐中,孩子兴致盎然的制作着。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在手工课结束、在展示漂亮的新鞋子时,我听到孩子们在窃窃私语,说还是老师厉害啊,老师做的多漂亮啊,我们要听老师的话,做的一定也很漂亮啊。我心里美滋滋的,很高兴自己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同时也点评了孩子们的作品。

由这个事情,我有了这样的大班幼儿教育心得:即使我们是经验的积累者、知识的传播者,也不能轻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给以孩子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延续。作为经验的积累者,我们要提醒孩子们,不能只求达到目标,也要看效果,让孩子们急速发展的能力得以巩固;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要与时俱进,把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启迪心灵,开发智慧,与大班的孩子共同成长。

警惕孩子的十大不良习惯

吃手指

孩子喜欢吃手指,在婴儿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婴儿3个月以后,就应该慢慢纠正这个习惯。如果到了3岁以后还有吮指现象,会影响到牙齿健康。因为吮指时,拇指放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处,容易形成开合。如果手指长时间顶在上牙床的骨骼上,还会出现反合或上颌前突。

咬东西

有的孩子喜欢咬铅笔、啃手指或者咬衣角、被角等,咬这些东西时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从而容易导致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用手摸牙

孩子在长牙或换牙时,会有痒或疼痛的感觉,所以孩子经常会用手去摸牙齿及牙龈,这样会容易造成牙齿移位、牙颌畸形,以及创口的感染。

托腮

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或者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这些习惯都会对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咬唇

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会导致上前牙突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牙齿外露,呈“鸟嘴状”。

剔牙

剔牙会使牙缝慢慢变宽,食物很容易陷进牙缝里。另外,牙签如果不卫生或者用力不当,剔牙时可能会造成牙龈被细菌感染。

偏侧咀嚼

偏侧咀嚼会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而且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牙龈红肿等牙周疾病。

吐舌头舔牙

一般多发于孩子的换牙期。如果常用舌尖舔上下前牙,会导致开合。如果常舔下前牙,会形成下颌向前突的反合。如果舌头同时舔上下前牙或经常吐出,会使上下颌均向前移位,导致双颌前突畸形及开合。

用嘴呼吸

孩子长期用嘴呼吸,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看上去开唇露齿,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横向刷牙

有的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横着刷牙会导致牙颈部釉质薄弱处过分磨耗,形成楔状缺损,引起牙齿过敏,继发龋齿,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现牙龈损伤、萎缩。

孩子语言发展条件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思维的一种工具,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掌握并运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言的发育不仅需要一个相当复杂及漫长的过程,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例如,唇腭裂的儿童就会无法正常发音。其次要有正常的听觉的保证。言语的发育依赖于听力,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就会失去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就无从学习说话,也就成了聋哑人。听力在言语活动中还起着监督的作用,它能协调舌和咽腔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保障说话的流畅性和发音的准确性。如果听觉减弱的话,就不能够听清正确的发音,也就不能区分错误的发音,会出现言语的不清晰,因此,儿童要学会准确发音,一定要有良好的听力。此外,还要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大脑是语言活动的中枢所在,人的语言经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感知后输入中枢,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经神经传出支配外周发音器官进行言语的口头表达。如果大脑受到损伤,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尤其是大脑左半球的损伤,在成人就会出现失语症。发音器官、听觉、大脑这三个环节是保证语言发育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语言或言语的障碍。

除了以上谈及的三个环节外,是否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也会左右语言的发育。在具备应有的先决条件外,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和外界接触就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性格塑造期的几个危险信号

孩子性格塑造期父母需留心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情商(EQ)

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

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要点:

1.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四、不合群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天才是培训出来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陈先生带着自己未满6岁的儿子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桦树湾教育”,陈先生来这里的目的,一是为儿子寻找合适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同时,这个机构以“超常儿童”培训著称,“我也想测测孩子是不是神童,要是能考上‘育才’(学校)、‘育民’(学校)就好了。”

在我国学界,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

普通人虽然不能对“神童”进行科学的定义,但是,人们心目中还是有一个最朴素的认识:“非常聪明”、“有过人之处”、“人数极少”……

神童与上奥数班英语班有关系吗

曾经,神童离普通人的家庭很远。但是,这两年与神童有关的报道似乎越来越多了,前几天就有两个13岁考上大学的神童被媒体反复报道。而在现实生活中,神童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了。本月8日,本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院内看到几百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待,“我们是来参加人大附中早培班的测试的。”一位来自海淀实验二小的五年级男生说。据说,这次来参加测试的孩子达到了4000人。

在北京的家长圈中流传着一个“神童”培养的路线图:3岁的孩子可以去考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幼升小”时可以考北京育民小学或育才学校,然后,小学四年级可以去考北京八中少年班和北京八中素质班,五年级时可以去考人大附中早培班,同时,还可以去考清华附中的“优才班”……

这样,一个孩子就可以完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神童”之旅了。

有考试就有培训。

不少机构都开设了与“超常”相关的培训班,仿佛培养个“神童”与上个奥数班、英语班没有太大区别。

当曾经高不可攀的“神童”一下子“跌”进街头巷尾时,我们不禁要问有那么多神童吗?而面对高昂的培训费,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孩子、家长、培训机构和专家中,了解“神童热”的产生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至少97%的孩子是普通人

“神童”似乎多了起来。

家长的这种感觉也并非毫无依据。

在北京,前,大概只有北京八中有专门针对超常儿童的实验班,前,北京有两所学校进行超常儿童实验。之后,北京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逐渐增多了,育才学校有了超常儿童实验班,紧接着清华附中有了“优才班”,人大附中也有了“早培班”。

除了这些得到公认和被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以外,这两年不少学校也悄悄有了“小五班”(小学五年级直接升中学的班级)。

真的有那么多“神童”吗?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提出了智商这一概念,人们开始以智商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后来,人们又对用智商来定义“天才”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定义天才儿童,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指出,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确实存在差异。我国大陆心理学家提出了“超常”或“超常儿童”的概念,认为这些孩子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

从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来看,智力超常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一般为1%至3%。

以北京为例,北京小学阶段入学人数出现“井喷”超过了17万,按照国际公认的比例,北京今年大概有有1700——5100名超常儿童进入小学阶段,也就是说至少16.5万的孩子应该都是普通人。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增多的趋势,但是,身在家长圈中敏感的父母们自身的感受却有着变化。这两年参加各种“神测”超常儿童筛查测试的人数却在年年升高。

这也许与“超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关。施建农解释,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个界定的分数,有了边界就会有人质疑,临近点上下的分数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异?“99分与100分到底有多大差异?89分与90分之间有多大差异……”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大概正是这种“没差多少”的心态,成为了“神童”虚高现象的心理起源。

培训到底有用吗

与学者的冷静态度不同,培训市场上的专家显得非常热情。

“在带女儿考育民、育才这半年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作为家长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是失职。”北京市朝阳区的全职妈妈柳女士说。

本月20日柳女士的女儿满6岁3个月。

说起女儿,柳女士总是充满骄傲。女儿从两岁起就表现出了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她对毛绒玩具、芭比娃娃无所谓,却疯狂地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适合儿童阅读的那些简化了的历史故事根本不适合她的口味,她已经缠着妈妈讲完了《世界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不上班,所以每天用最多的时间给她讲历史。我太累的时候,她就自己看,所以,也认识了不少字。但是,她嫌自己看得慢,所以,只要看见我一闲下来马上就要求我给她讲。”柳女士说。现在柳女士家里的电视频道总跟着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剧走,那些被很多孩子追捧的动画片,在她家里根本没有市场。

面对这样一个有些特别的孩子,柳女士在她的教育上颇费了一些功夫,不仅随着她的兴趣大量购买历史类书籍,同时,也试图寻找女儿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当她发现并不怎么刻苦练琴的女儿,在音乐课上总是第一个听出和弦,让她学围棋,她很快就能下赢比她先学的哥哥、姐姐,柳女士给女儿报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创新学习班”,希望能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

自从给孩子报了这个班以后,柳女士经常遇到培训机构的人给她塞资料。“我一直觉得天才就是天才,怎么能培训出来呢?”

眼看着女儿就要到了入学年龄,听朋友介绍北京有一些学校招收“神童”,柳女士决定试一试。

刚有了这个念头,就赶上“育民”的考试。于是,柳女士带着女儿去“裸考”了。在等待的时候,柳女士才发现周围的不少家长早已熟识,原来他们都上过“超常儿童”的培训班。

女儿从考场出来了,柳女士问她考得怎么样?女儿笑呵呵地回答,不难。但是,对具体考了什么内容似乎回答不出来。

让柳女士震惊的是,与女儿同时出来的另外一个女孩,却从头到尾把考试中出现的每道题都画了出来。并且一边画一边说:“这样的题我见过”、“这样的题我们练过”……

柳女士第一次感受到了培训与否的差距。

真正的“超常”无法通过培训获得

难道“超常儿童”测试也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成绩吗?

有这样疑问的不仅只有柳女士。

心理学硕士毕业的王女士有一个五年级的儿子,他们也参加了本月初在中科院心理所举办的“超常儿童”的测试,没有获得通过。“家长们都说了,现在孩子们都去参加培训了,去年有得B的就能进入下一轮,今年得B就不行了。”

一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话似乎印证了家长们的猜测。

这位工作人员给前来咨询的家长顺手画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大三角形用一个十字分成了4个小图形,然后在每个小图形里用1、2、3、4标上了序号,问孩子这幅图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三角形。一般的孩子在看到这道题时,都觉得很简单,很快就会数出5个三角形。“但,其实,孩子都忽视了“4”这个标号中也带有一个三角形。”这位工作人员说。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培训似乎真的很有帮助,至少这些孩子再见到上面的题目能思考得更为全面。

不过施建农却说:“真正的“超常”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曾经有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孩子,照样能通过测试筛选出来。

为考超常班而进行的培训有哪些内容呢?

记者咨询了“巨人”一位姓秦的老师,“加强课内学习的内容,同时做一些思维方面的训练,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奥数题。另外英语、语文不需要培训,阅读广泛一些就可以了。”这位老师说,“说实话,早培班里面都是学奥数的牛孩,所以要早动手准备。”

超常儿童的筛查测试完全是另一种测试,施建农介绍,对超常儿童进行筛查的测试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成绩不是随随便便经过培训就能提高的。“虽然说只要测试就一定存在误差,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可能会漏掉一些优秀的孩子,但是基本没有误测过。”

曾经有不少家长向施建农咨询用不用培训,“我通常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培训班会给你什么承诺?”其实,基本培训机构给出的承诺是:过不了初试就退一半的钱。也就是说培训者连通过初试都无法保证。而且,按照超常儿童在人群中通常所占比例为1%——3%算,“假设我们“超常”实验班的孩子都出自培训班,那么也会有至少97%的孩子注定是考不上的。”施建农说。

幼儿时期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似乎成为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儿园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谋不出好生活。

虽然在中国和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系列,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幼儿园开了各种各样的课,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也几乎挤占了儿童的许多玩耍的时间。不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阶段,商家和培训机构的忽悠也弄得家长十分紧张、迷惑,以各类知识和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教育几乎形成了不断加码、不断膨胀的怪圈,将儿童学习引入非常危险的迷途。

那么,在0—6岁的学龄前阶段,最需要启发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内容是什么?对此众说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长越来越迷茫。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都要使孩子具备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础。

从古至今,中国的老百姓总爱对孩子讲“要听话”,这个“听话”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从家长,而是有“注意把话听懂”的深意。因为国人早就明确,儿童的发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儿童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而不能“揠苗助长”,否则知识发展与身心发展不协调,会有诸多后患。为了使儿童健康顺利地成长,首先要使其能与社会环境很好地交融。而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们的语言。为此,从古至今,帮助儿童学会语言交流便是启蒙教育的第一要务。有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纳、最初的思维训练有了基础、思维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表达不断修正完善,知识学习、道德规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现、个体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纪60年代和后来的70—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吕敬先研究员曾在北京市的门头沟、宣武区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过专门关注儿童听说的教育实验,试图通过教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读话、写话锻炼,使小学生在学前获得的听说等母语能力能为其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基础性的儿童语言听说能力的训练,后继的教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十数年前,一些研究中小学数理学科教学的专家转而关注语文教学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学生的许多数理学科问题实质上是语言和理解问题。随着对学生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入,也有不少教育者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家长越来越深的“代沟”和德育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语言交流和思维发展水平。

可见,如果说儿童的学前基础教育很重要,那么对儿童、教师和家长而言,注意把自己的话说明白,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对此,不仅儿童当下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更离不开;不仅儿童的相关能力培养很关键,家长和教师的相关意识和能力更值得注意。

篇6:大班幼儿教育工作计划

大班幼儿教育工作计划

大班幼儿教育工作计划

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又迎来了长高了、懂事了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一双双稚气的眼睛,我的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大班,是孩子们将要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学年。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童年最珍贵美好的记忆,也为了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将遵循新乔幼儿园“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本学期的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普遍有礼貌、讲文明讲卫生。能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会关心帮助别人。但是距该学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发展目标却还有一定距离。有的幼儿,自制力较差,所以需要加强常规方面的训练。努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注意力。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或体育运动。在工作上我们共同商讨教学保育内容,制作教玩具,努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着对每一位幼儿负责,每一位家长负责的宗旨,使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方面有新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认真备课,并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本土文化和时事信息。开展生成课程,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2、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本学期我将会开展“庆国庆、迎中秋”、“圣诞节”主题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收集有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影像、图片或书籍,提前提供给我们,这样我们的主题会更加精彩。孩子们也会更加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3、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邀请幼儿一起制定班务制度,提升孩子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自制能力。

三、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自己在新的学期里要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勤练基本功,多看多学、多想、多思考,不断的追求创新意识为班级开设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活动。言教不如身教,使我班孩子受到最良好的教育。

四、环境创设方面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也要为孩子创造可贵的精神环境。为孩子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渗透到活动区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断的寻求探索知识。根据时事新闻等传授孩子社会信息,使孩子了解社会,组织孩子进行各种爱国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更应该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益智区”利用废弃物师幼共同制作玩教具,让幼儿从小养成节能环保意识,训练幼儿灵巧的双手和擅于思考的大脑。

五、保教方面

1、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开展体育游戏、户外体能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2、运动前,做好喝水、垫毛巾、带纸巾等准备。

3、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时惯。如饭桌“三净”、外出回来饭前便后要洗手 、衣服裤子书包自己理、便便过后自己擦等。

4、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5、回家、外出之前,及时检查书包、裤子情况,为幼儿搽好爽身粉或面霜。

6、每天早晚坚持与幼儿亲亲、抱抱,让幼儿体会上幼儿园也能感受像爸爸妈妈一样的温暖的爱。

六、家园共育方面

1、充分利用早接和放学的短暂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以及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3、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耐心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以上是新学期的个人工作计划,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7: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每天,细数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很是欣慰! 子硕和龙宵是班里一对性格差异比较大的孩子。子硕内向、孤单,龙宵外向、豁达,可以算得上是班里的活宝,可就是这对活宝,每天都会给老师们带来更多的烦恼和苦闷。子硕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很积极,无论老师用怎样的语言和行为调动他,他都无动于衷,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课下的他却是无比疯狂,满屋子乱跑,还会时不时抓弄小朋友一番;龙宵俨然一副大少爷的状态,不管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待他,他都会无所谓的样子,“龙宵这样了”“龙宵那样了”,关于龙宵的告状声一天都不会停歇。我们用尽无数方法,却总是见效甚小。 这天孩子们喝完奶,子硕又在闲晃,我便让他去把奶桶的水倒掉,子硕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子硕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各种任务,成为大家心中的“小小能干手”。在大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大家。慢慢的,我发现:子硕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渐渐成为爱学习、守纪律的孩子。讨论“春天”的课堂上,龙宵的发言积极、准确、有创意,博得了大家的掌声。美工活动中,龙宵的画极富想象性,并且能够用语言将其介绍一番,很有大家风范的样子。龙宵还是很讨人喜欢的啊!慢慢的,他不再乱跑乱闹,和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 其实,孩子们能够改变,源于老师和大家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认可孩子的每一点。我坚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颗亮丽的新星!

篇8: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不要扼杀宝宝的责任心》

1.破坏性的批评

当一个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因为做错一件事,导致对人的否定,会使孩子觉得太痛苦了。他会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他的潜意识里,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她的潜意识中,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么她怎么能照顾好她的孩子!破坏性的批评导致这些恶果,一切取决于你给孩子的神经连结。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批评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举出了一些使孩子产生痛苦连结和破坏性的话语:

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废物!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跟你爹一样!

责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

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块零花钱。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

这些词语是那些热心的家长经常用的话。这样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更会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放大,致于不可救药。

2.过分严厉,使孩子不敢负责,怕失败,怕惩罚

当我们过分严厉,并且出了错误后对孩子进行各种惩罚。

“你必须把车开出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次理必须考90分以上,否则就别再进这个家!”

“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妈妈就不活了!”

最后,当我们过分严厉,孩子不敢负责任了,因为他感觉负不起责任 。

篇9: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别把孩子当填鸭》

有些家长总怕自己年幼的孩子吃不好、吃不饱、营养不良,就根据书本上人体每天需要多少克食物、多少卡热量等医学检测指标,“填鸭式”地喂孩子。每当孩子不肯多吃的时候,总是“妈妈哄,奶奶骗,爸爸压,爷爷劝”,“齐心协力”地让孩子把饭咽下去。这种强迫进食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弊无益的。

人不是机器。由于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孩子同大人一样,不可能每顿饭胃口都很好。有时孩子吃得少一些,只要没有其它毛病,大人就不必担忧。让孩子有点儿它主权,饿的时候多吃,不太饿的时候就少吃,随便一些,以保持愉快的心境。否则,强迫孩子进食,还会使孩子产生拒食心理。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时间长了还会引起溃疡病。

常常也会有这样的假象,孩子表面拒食了,其实饭前已“化整为零”,用糖果、点心等打了“埋伏”。这类食物容易压低就餐时的食欲,最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让孩子随便取食,而饭后可让孩子吃一些,以补足食量。另外,家长在饭桌上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应让孩子自己取食、进食;培养自己能力和生活技能,而且顺应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得香,发育得好 。

篇10: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让微笑相随》

人世间需要温情,需要你我真情相对,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微笑是一种魅力,是一种豁达,是一种热情,更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中不能没有笑,谁也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上,谁都渴望笑脸面对彼此。

迎着早晨的第一抹朝阳,我们应给送孩子入园的家长一个微笑,让他们感到“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对无意做错事的孩子,我们的一个微笑会化解他们心中极具的胆怯和自责。对课堂教学中的孩子微笑,他们会非常的积极和认真,使你们更为默契。给同事一个微笑,让对方收获一份友好和热情。给孩子一个微笑,让孩子的心灵变的温暖和阳光。给家长一个微笑,赢取家长一种信任和宽慰。我们的微笑发自肺腑,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工作,爱和我们朝夕相伴的这群“天使”般的孩子,爱把我们视若亲人的家长,爱亲如姐妹的同事……

温暖的阳光赐予我们阳光般的心情,多多展露你的温馨笑脸,你将是这阳光下最美丽的人。只要有微笑相随,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朝气蓬勃。

篇11:大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篇12: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有一次,在楼道内,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孩子在谈论她们的小秘密。其中,吴敏小朋友对丁丽小朋友说:“你叫我二姐”,接着就听到丁丽小朋友顺口叫了一声二姐,更想不到的是,两个小朋友竟然微笑着拥抱在一起。她们是多么天真,又是多么幸福。竟然在楼道这一刹那也如此开心。

看到这一切,我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在班级中按孩子的年龄给小朋友分出哥哥与弟弟、姐姐与妹妹是否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我就把我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同代班教师李老师讲了一遍。于是在班中便开展了《我们都是一家人》活动。老师根据每个小朋友所报年龄及出生月份,将小朋友分成六个年龄段。根据年龄大小分别称呼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并告诉小朋友,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要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玩玩具、分点时要做到不争不抢。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要听哥哥、姐姐的话,同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永远做好朋友等。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班级的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告状的小朋友不见了,爱哭鼻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相应出现,哥哥、姐姐帮助弟弟、妹妹系鞋单。哥哥、姐姐不小心碰倒弟弟、妹妹时会说“弟弟或妹妹对不起”等。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我深刻领悟到“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真正含义。

篇13: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放学了,看着家长接走一个个孩子。今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咦,身后还有一个瑶瑶,送她回家吧!可能家长忘了,反正也不远。

门虚掩,姥爷在家,姥爷身体有点不方便,但瑶瑶还是说:“老师你回去吧,我跟着姥爷就行,我乖听话”。回园打扫卫生,考虑一定要给瑶瑶妈妈打个电话,正好有点事情耽搁了,还不如直接去家看看。这时候瑶瑶姥姥回来了,她说因为去大姨家弄酒瓶耽误了。酒瓶?我后脑立刻清醒,看着扎成捆的啤酒瓶,唉!要是白色酒瓶该多好,孩子做青花瓷就有材料了。我顺口问了一句,有白色酒瓶吗?姥姥随便从一个箱中拿出一个白色酒瓶,这种吗?我瞬间喜出望外,这会孩子做手工有戏了。“恩,我需要挺多,买你们的行吗?”“王老师这个东西几分一个,你不早说,为了孩子五十个都有,明天给你送幼儿园”“不不。麻烦了。我自己来拿就行,太谢谢了。”

事后,我反思,如果只是打个电话或许我我还在找白色酒瓶的影子,给孩子多一点关心,与家长多一点交流,收获的将是更大的回报!小班孩子时常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我也着急怎样教育活动培养的分享习惯。

今天是颖颖的生日。下午妈妈带来了蛋糕。水果和礼物。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我接机向孩子展开教育,“颖颖,妈妈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当你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也要分享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

从那天开始睿一小朋友带来了草莓,凡凡带来了西红柿,辰辰带来了核桃……孩子们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好习惯正进一步培养。

早晨入园,不少幼儿又把“好吃的”放到我手里,“老师,我想与小朋友分享”。下午水果加点时间我把孩子们带来的好吃的一一分给了他们,孩子们的小餐盘里有饼干、瓜子,爆米花、泡泡果还有幼儿园里的大苹果。我发现带来瓜子的辰辰盘子里却没有瓜子,他说都分给了小朋友。我说:“辰辰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他却没有了,怎么办?”孩子们听到后又把手中的饼干给你辰辰一些。看到孩子们的做法,我欣慰的笑了。

篇14: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孩子们在离园前看了“密室大挑战”,是教幼儿动一动身体的节目,孩子们很感兴趣,“动一动”的欲望越发强烈。离园的幼儿都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只余下了美术班的幼儿,他们显然受了“动一动”节目的影响,不能安静下来,我想这是孩子的特点,就让他们再开心一会儿吧。几分钟后,该送他们去美术班学画画了。我带队,八个孩子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飞到我身边,整好队,他们还是不能平静下来,往楼道里走,他们更是开心,无顾忌地跺起脚来!“咚咚咚”的,声音很吵。我说:“咱们不跺脚了,安静地走!”一两名幼儿听了我的话,多数幼儿还是嘴上吵着,跺着脚。我想,这样的状态和情绪不利于他们美术的学习,还有可能进教室后影响到其他幼儿。我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都不许跺脚了!”几个男孩的情绪还比较高涨,我的命令效果不明显。

我忽然想到最近教孩子们的一首歌《小鼓响咚咚》,在课上我们还进行表演唱,效果很好。于是我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哎呦呦,这不行!然后更小声地唱:“妹妹睡在小床中,”逐渐用更轻地声音唱:“我说小鼓别响了。”他们特别小声地附和我:“小鼓说声懂、懂、懂”他们唱的时候声音很小,而且走路变得蹑手蹑脚的,就像小花猫一样。哈哈!目的达到了。到教室了,孩子们轻声的和我说:“马老师再见,看到他们如此懂事,我很高兴!

幼儿在被高涨的情绪包围时很难一下子平静下来,用强制手段不是好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教师在幼儿情绪难以控制时,也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同样高涨,不易自控,容易冲动,这时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平时什么情况下幼儿能平复情绪,稳定情绪,及时进行调整、应用以取得双赢效果。

篇15: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经常看到有许多两三岁的孩子吃饭时,家长端着碗在后面追着喂。有时一顿饭能吃一两个小时。更有甚者,有的爷爷奶奶为了哄孙子开心,承诺孩子吃一口打一巴掌。孩子吃饭成了一个难题。其实孩子两三岁时是第一个逆反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有自己的主张,当成人提出要求时,孩子并不听从,而说“不”、“偏不”、“就不”。例如成人要儿童吃了饭再玩,孩子偏不顺从,表示反抗。这时成人不妨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正话反说。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每次吃饭时,两岁的儿子都是跑来跑去,让喂饭的爷爷奶奶到处追着喂。看到这里我接过饭碗,对他说:“我的饭,你敢吃,我打你。”我的反常举动让儿子楞住了。我又说:“妈妈的饭可好吃了,你可别吃,你吃了我就没什么吃了。我闭上眼,你可别过来。”我闭上眼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儿,看见儿子悄悄地走过来,到我跟前时还故意抬起脚,生怕我听到他的脚步声。于是我将面条用筷子象绕线团似的绕在筷子上,高高的举起来,嘴里嘟囔着:“你可别吃,吃了我打你的小屁股。”儿子走到跟前张开嘴,将面条咬到嘴里,我等他嚼完后睁开眼,装出恍然大悟气急败坏的神情:“呀!谁吃我的饭了?王嘉澍吃了?来,让妈妈打屁股,然后用手在他的小屁股上轻轻打一下,孩子得意极了。然后我又故技重演。有时看儿子张嘴吃的时候,我故意侧一下身或站起来躲开,让孩子吃不到,孩子就会追过来撵着吃。不一会儿,一碗饭被儿子追着吃了个精光。

篇16: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我们小五班的宝宝午睡都特别好,但唯独刚来不久的孟子皓小朋友每天午睡前都要哭闹几分钟,才能慢慢入睡。与他妈妈交流,妈妈说他在家也这样就是闹觉。想了些办法,比如让他晚点上床或老师抱抱、拍拍等都收效甚微。他就像惧怕床一样,一放到床上就张开嘴巴大哭,这让人很是揪心。

有一次,我教宝宝们一首短短的儿歌《小枕头》“小枕头,当导游;带宝宝,梦里游,好风景,看个够。”我引导宝宝展开想象:“小枕头带你去了哪儿?你看到了什么?”宝宝们饶有兴趣地说起来,有的说,去了动物园看到很多动物;有的说去了植物园看到了美丽的鲜花。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午睡时我准备试一试。

到了中午,让宝宝做睡前准备时,我就大声的给宝宝们说:“宝宝们待会躺床上,把小脑袋放小枕头上,让小枕头带宝宝去梦游好不好啊?”宝宝们都很开心的说;“好。”我特地拉着孟子皓的小手说:“皓皓走,赶快让小枕头带你去梦游好不好?”他兴奋的说:“好。”等宝宝们都把小脑袋枕到枕头上。我说:“闭上眼睛让小枕头带大家一起去梦游,不要睁开眼睛,也不要讲话,不然小枕头就不带他去了奥。”就这样安安静的没几分钟宝宝们就都进入了梦乡。我很欣慰,孟子皓今天睡觉没有哭闹。以后午觉我们都这样做孟子皓没有再哭闹。

如今孟子皓已养成了好的午睡习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他会为午睡哭闹了,他妈妈也很开心。短短的儿歌起到了大的作用,我也为偶然的灵机一动而沾沾自喜。

篇17:大班幼儿教育随笔简短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兄弟姐妹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兄弟姐妹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群众中显得郁郁寡欢,所以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教师,琪琪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发奋!”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简单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忙孩子建立自信,构成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咱们群众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完美!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