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zzxg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简介】感谢网友“zzxgg”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随笔心得(共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_,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_,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_,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篇2: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篇3:教学随笔数学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教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篇4: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一)数学教学课堂创新方法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人才必将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人才观审视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对师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某种形式相互联结,共同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民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善于合作的楷模。实践证明,凡充分发扬民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的合作意识、民主风格对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意见、自我定位、并有效配合整体完成预定目标的意识、习惯,产生着稳定而深刻的影响。可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民主的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

(1)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能力培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受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为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对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优等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对学困生加强双基训练、补缺补漏,对优生根据能力加深练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观念,在承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能力,以展学生智力,具体地说,在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实践操作,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讲生抄”,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受到压制,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当充分当“导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爱玩游戏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不妨把“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此外,也可以利用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具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会回答“是”或“不是”,或模仿教师和课本叙述回答问题,没有机会也不敢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自己的方式。现代的课堂教学总是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他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抛给学生,同时将学生编为规模不等的群体,或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一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针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研究。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互相得到启发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必须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从别人的想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群体之间友好的竞争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机穿插带有竞赛因素的学生活动,或以个体为代表,或以集体为基本单位,通过竞争决定群体胜负,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体会团结合作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开展开放式讨论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重视对学困生的改善,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激发其自尊。欢乐向上的激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必须以课程为载体和中介,我多次尝试了“皮塔马利翁”效应。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对学生一视同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我用热爱和尊重,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喜爱和信任,创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的学习欲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有改观。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平庸者脱颖而出,愚笨者聪明起来。于是我给学困生制订了“五优先”政策:即“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尽力体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例如,在作业练习的训练题组设计时,我遵循“低起来、小台阶、缓坡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分为必做和选做,让优生吃饱吃好,让学困生吃饱消化,学生们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时代呼唤科技,科技呼唤人才,人才源于教育,教育渴望改革,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对个人来说,勇于创新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情况下,更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小培养这种精神和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铭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新之路迈进吧。”

数学教学随笔(二)运用好教学这门艺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 、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数学教学随笔(三)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每个教师上了无数节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通过对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习意识的有效探究,结合教学中的实践,其实,课堂教学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其次不是学生不肯说,更多的时候是学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这问题就出在老师的引导如何有效激活在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学习意识。六年级学生一方面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自学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情绪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变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高效意识的反思:

一、掌控课堂教学时间。

正所谓向40分钟要质量,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创设巧妙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而应该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大题,又有一层的价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更富有创意,培养出时代的新人。

总之,有效激活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学习意识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篇5:数学教学随笔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连9+3都算错,难道不是粗心吗?看来口算没有过关。”这是粗心吗?口算训练对数学教学重要吗?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会生活仍广泛应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过关,笔算、估算的效果也不会让人满意。那么,现在的学生口算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呢?怎样引导学生过好口算关呢?

一、口算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发现:平日里,班里有的孩子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花费时间较长,有部分学生认为口算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不肯下功夫,表现态度不端正、马虎审题,敷衍了事,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似是而非,张冠李戴,计算不细心,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经多次检查,口算错误率让人吃惊。头号原因,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是同一结论“粗心”。也有些家长们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或许孩子大点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错误的原因单纯是粗心吗?孩子大点了就能自然的好吗?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有客观、有外在也有内在。口算是一种能力,能力是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提高的。

1、主观原因,口算要通过观察或听觉、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形成。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观察比较笼统,把“+”当成“×”,把“―”当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3当8,6写成9,325写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计算,心却玩耍。(4)记忆失败,如进退位加减中忘了进位上的数或退位等现象。

(5)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学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练习要求。

2、客观原因,某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学习当成是家长或社会的任务,对学习、作业有厌恶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不爱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3、外在原因,部分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学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时懒练习,嫌麻烦,觉得枯燥无味,没啥意思,平时算错点儿没关系,抱着侥幸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试时细心就行了。

4、内在原因,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口算时不加思索,急于抢答,信口乱说,作业分散精神,书写马虎,算后懒得检查验算。

5、教学原因,

(1)对20以内加减口算是否抓得过关;

(2)学生对乘法口诀是否熟练;

(3)是否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教者是否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分析,对症下药;

(5)教法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引导是否得力。

(6)教师是否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是否真正地关心到了每个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

二、改进口算训练方法的建议

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改进口算训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深入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口算技能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我们应作出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按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可以选择《口算练习册》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每天坚持练习1条口算题。开始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觉、自愿的完成。另外在学校里老师也会经常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书写习惯和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会得到加强。

2、保质、保量的训练。每次练习要记录完成1页所用的时间,做完后马上订正对错并分析错误原因。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应当适当地赞扬一下小孩,说“真棒,有进步!”孩子这时需要及时鼓励,正如在球场上拼搏的球员需要自己的队友当啦啦队一样,也可将他们优秀的练习张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为激励,有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奖品。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这样会对孩子有不利的影响,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对有退步的孩子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后再轻轻地摸着他们的头提出在以后口算中应该怎样去做,如果下次成绩提高了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树立自信。

3、弄懂方法,掌握算理,优化思维过程,形成技巧。口算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样性。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的本质要在练习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某个口算问题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学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结果是很关键见的,在练习时让孩子尽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并引导孩子学会对算法进行优化。

4、训练形式多样化。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从中增长知识,如果长期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在练习中可以采用的补充方式有:玩扑克牌(24点),听算,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送信,找朋友,争擂台大王,定期检测等等。(要注意讲究实效、简便易行)同时通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口算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买菜,逛超市等)。

5、要抓重点和难点,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口算训练先要抓好重点,如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我们后面即将要学习的简便计算,还有结果是整百,整千也作为重点练习。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谦虚谨慎、严格认真、刻苦钻研”是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克服困难”是学生口算学习的恒心。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形成,另外,儿童可塑性很大,家长的示范作用等也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对孩子起潜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口算练习一次不宜过多,不能机械重复,这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培养口算兴趣、提高正确率。

篇6:数学教学随笔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突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听过的许多公开课中,经常会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数学问题,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要从问题开始

教学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思维来自疑问与惊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对数的教学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尸,提出疑问:为什么科学家算出辛追死于22前?又如在学习指数当时,引入细胞分裂现象.这些实际问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体会啊!

二、要在重点和难点处设置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这要教师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有趣的情节,把抽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三、在教材易于出错的地方设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学生易错之处,让学生尝试去”碰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期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问题于课堂的结尾

有人说:一堂好课也应设问题而终,使其完而未完,余味无穷.在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就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学就是一种艺术,过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品!

篇7: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

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

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篇8:数学教学随笔精选

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珍爱他们。

1、宽松课堂,愉快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的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整合才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我去年听了段老师的课以后,感触很大,段老师的常态课就很有特色,每一节课可以说是精品课,每一节课她都和生活紧密联系,每一节课的开始她都一个小故事引出,学生对故事最有感情,例如,我讲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是这样讲的,开始,我说:“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到了,爸爸为了表扬小明,今天要到书店给小明买书,到了光明书店,门口牌子上挂着:”今天搞促销活动,一套<中国古典名著>是120元,两套是208元,小明的爸爸不加思考的就给小明买了两套<中国古典名著>,现在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这时候,学生举起了小手,说:买一套书多少钱?买书和生活紧密联系。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我是这样开始的,暑假到了,小花的爸爸,妈妈要到北京去旅游,到了那里,他们要住宾馆,他们一共住了三天,共交了住宿费267元,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小学的数学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你仔细挖掘教材,就很容易发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对我们很有用。

3、教法灵活,轻松掌握。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时,267除以3的结果可以把267估成300,也可以把267估成270,估算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口算出结果,接近准确值就可以了。再如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每箱装8个,一共有18个纸箱够吗?本题可以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也可以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只要合理就完全可以。面对应用题不是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入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入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班顿时哄堂大笑,我当时没有发火,而是看着这位学生,这位同学不好意思,会心的笑了。接着我意外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篇9:数学教学随笔

谈到教育,话题很大,思路很广,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然而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的理解与感受用这八个字来概括最为恰当,即:享受教育,体验幸福。

幸福感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从生活中或工作中获取,而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如果工作本身能带给我们幸福感,那人生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作为教师,能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取决于能不能用“享受”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工作。

热爱教育,我庆幸我也是一位教师。我酷爱我所任教的学科——数学,我更热衷于带领我的学生去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尽管面对无尽的困惑,却时刻胸怀教育良知,默默无闻于纷杂的浮躁之世,辛勤耕耘,播种善良,播撒智慧。难怪近四百年前夸美纽斯感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想这“光”不是职业本身荣耀的光,而是教师心底发出的愿意照亮别人的博大的“爱之光”。

热爱工作,我从不忍随便糊弄一节课,总想将我的知识技能更多更好地传授给他们,以满足大部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对于一些还不太爱学习数学的学生,我采取增强数学趣味,多鼓励多表扬,以及采取合理奖励措施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因此,我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各项工作也深受到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赞许。

热爱学生,我平常从来都是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他们,温和友善,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帮助维护他们人格健康发展。对后进生放低学习要求,教育其端正态度,而从未体罚或说些伤害其自尊心的话。对一些有缺陷的学生从不歧视,如果他们被其他同学嘲笑,我会及时教育不对的学生,及时维护弱势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偶有犯错的学生,我也是很注意。不会让他无颜见人,失去改过的信心。我从不会认为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我知道每位老师对学生的未来都会有影响,而学生的心灵是最需要关怀的,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对我的满意率一直比较高,学生课堂的总体表现也不错,学生对我的尊敬,和背后的称赞,都是对我的回馈,我很欣慰。我感到“享受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实地存在。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享受教育、体验幸福!

篇10:教学心得随笔精选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学习了教学常规,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一、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曾有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可见认真备课才能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熟练驾驭提供保障。深知此点,在平时的备课当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为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想好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搭好台阶,极力做到思路清晰,贴近学生。

但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发现在自己的备课当中“资源开发充分”做得不够,常规中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中那几篇课文,应更多的将眼光拓展到整个“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学会微笑;可以引领学生倾听社会中多元声音,学会思考;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温暖的点滴,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在课文中所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往往学生只是雁过而不留声,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调动所有的“课内外的资源”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给予牵引。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我觉得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自己查找的资料中进行筛选,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实践中感受课文所要渗透的教育思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自己感悟。

二、备课,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最近我在上《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想想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因为课前没有布置预习,我上课也十分没有底,对学生的答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为自己如何点拨、引导着实下了一番心思,没想到上课时竟然都没用上,喊了一个同学起来回答,就已经说得_不离十了,两个同学又一补充,就完成了。这就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审视,我认为在我的头脑中,备学生时,就多了一条,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四、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五、在学习中我发现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语文的作业不外乎读、抄、背等,但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小调查,可以让学生设计广告语……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更充分锻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空间与时间。但我校的学生自觉性尚待提高,如何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才能够将多种作业形式的作用发挥至无限大。

通过此次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不仅感受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的新的发展,更使我有了紧迫感: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教学心得随笔范文3: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 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篇11:数学教学心得精选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篇12:数学教学心得精选

我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初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体会。

一.数学学习需要构成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初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效果会更好,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扩充了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 好。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精选范文5篇

相关专题 数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