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的学习心得:赴美游学记

Lmmdmm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音乐教师的学习心得:赴美游学记

【简介】感谢网友“Lmmdmml”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师的学习心得:赴美游学记(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音乐教师的学习心得:赴美游学记(四)

续上文,该门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课前文献阅读、现有测量工具的评论、个人研究项目、课堂讨论。上一篇已经介绍了第一个板块,课前文献阅读,本篇是介绍个人研究项目这一板块。

与课堂阅读同时进行的,是每位同学要在这个学期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要用到课堂上所学的这些研究方法。从教学进度表可见,在第二周,每个人要提交一个一页的研究提纲,大致描述一下研究项目的目的及内容。在讨论与修改后,第三周提交两页的重点文献综述。第四周,向IRB提交研究计划,等待审批。IRB是“机构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简称,也有称作“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简言之,这个机构是为了保护科学研究过程中被研究者的权益而设立。维基百科有如下解释:“A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also known asan independent ethics committee (IEC), ethical reviewboard (ERB), or research ethicsboard (REB), is a type of committee that applies research ethics by reviewing the methods proposed for research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ethical. Such boards are formally designated to approve (or reject),monitor, and review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en.wikipedia.org/wiki/Institutional_review_board)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是审查研究者的研究计划和方案,以确保他们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凡是涉及有人参与的研究,都要先向IRB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才能继续进行。他们要求每项与人相关的研究都要得到被研究者或其所属组织、监护人等的书面授权,确保每个研究的过程都是符合人文伦理道德的。如在生物医药领域,药物实验和医疗实验等类似的研究,要被试者知情,了解其风险,且签署相关文件和协议。如果音乐教育研究要向被试者发放问卷,访谈等,都要征得同意,且签署授权书后方可开展研究。每个高校里都有相关机构来负责这个工作,我所在的南佛罗里达大学的HRPP(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 Program)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s (USF) HumanResearch Protection Program (HRPP) is to protect the rights, safety, andwelfare of human subject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programs of the USFSystem and its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www.research.usf.edu/dric/hrpp/irb-hrpp.asp)他们的任务是保护被研究者的权益、安全和福利。三位同学都向IRB提交了申请,老师每周都会询问进度如何,有的同学说尚无回音,有的说IRB反馈了一些问题或要求补交什么材料,看得出IRB对研究计划的审核比较严格,审查时间也比较长,到十几周时,才听说他们全部都通过,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从第八周到十三周,课堂上会有一段时间专门来讨论大家在项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例如数据分析、样本的选择、问卷的设置等等。

三位同学选择的研究项目都是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X的选题是中美社区音乐教育方面的,M的是合唱团成员的Vocal health的问题 ,P的是高中生在乐队中的自我效能的问题。

上周的课让我印象很深刻,前半节课是P做presentation,把他分析的数据与大家讨论,他用的是SPSS软件,做了很详尽的Factor analysis,我基本没有听懂。后半节课,M把她的问卷拿出来讨论,这让前半节课打酱油的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因为她的问卷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中文翻译。她的调查样本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人,所以她需要把英文问卷翻译成中文。她首先用英文写出调查的问题,然后请两位中国人翻译成中文,同时用翻译软件翻译成中文。这样,一个英文问题就有了三个中文版本。那天的课堂上有三个懂中文的人:老师、X和我。所以她请我们三个对她每个问题的中文翻译进行讨论,得出一个我们公认比较接近她英文原意的版本,然后请X再反过来翻译成英文,与她的英文问题去对照,看看是否有差异。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字斟句酌起来却那么容易,尤其这种用来研究的问卷,需要高度地表达准确并简洁,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尤其有些词意和语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有极大的差异,而M说希望我们尽量是直译,尽量准确地表达她原文中的含义,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换词或断句去意译。如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她的原话是:I left out the music scene because of my singing problem.通过已有的几个翻译版本,我们商议出这个结果:“我由于我唱歌的问题而忽略了音乐场景。”我们觉得大致的意思是:由于我唱歌时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使我忽略了音乐的场景,影响了音乐的表达。X反过去翻译给M看:I ignorethe music scene because of my singing problem. 她却说她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不是I left out the music scene,而是music sceneleft out me.这让我们啼笑皆非,音乐场景怎么能离开或忽视我呢,这在中文的语法和逻辑中是不成立的,但是M却始终坚持这个意思。老师向她解释说,在中文的语法中,a table couldn’t left out you.经过反复讨论,老师觉得可能M想要表达的意思是disconnect或separate的意思,即指我与音乐场景脱节、分离的意思。于是我们再次翻译为:由于唱歌的问题,我与音乐场景脱离。X翻译成:I am separated from the music scenebecause of my singing problem.直到这样,M才觉得比较接近她要表达的愿意。

就这样,几个人围着这些问题在反复斟酌与对照,最后定稿后,她要先找一些人预测一下,然后根据结果再次调整问卷。她的每个问题都是简短的句子,但每个句子的翻译都要经过如此复杂的论证,力求最精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心生敬佩。反观自己,有多少东西真正经得起考验,反观如今大量且快速出版的译著或译文,有多少是字斟句酌如履薄冰?有多少尊重了作者的原意?不仅是她的研究,每位同学的研究项目都很严谨,从最初的设计,到向IRB提交申请,再到调查样本的采集,以及数据的分析,每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因为课程的要求,他们的研究都是量性研究,要用数字来说明问题。项目中会有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他们都是运用专业的统计工具来处理数据,从各方面来阐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再次反观,国内的音乐教育研究,不缺经验的总结,不缺新概念新理念的提出,却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正是研究方法的缺失,使得我们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谈经验,玩概念,从书本到书本,从思想到思想。概念与观点固然重要,但它绝不能是空穴来风或仅依赖于想象,而应建立在科学、严谨、扎实的基础性研究之上。简言之,提出这个想法的依据是什么?用以支撑这个观点的数据在哪里?即使有调查,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是否具备说服力?这些都是值得包括我在内,很多国内音乐教育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篇2:音乐教师学习感悟:赴美游学记(一)

写在前面

两个多月前开始记录,并没有想着发布,只是随性地记录而已。有朋友说,只见你晒娃,不见你学习,你娃来上幼儿园你来陪读的吗?嗯,实话说,我也有陪读这个功能,而且娃上幼儿园那茬事,要记录下来,也会蛮好玩的。但为了证明我不止陪读与晒娃这个功能,还是把记录的学习过程分享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我是出来学习不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先进 ”的东西。先进这个词,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同,有的起跑得快一点,有的觉悟得晚一点,历史是个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谁先进,谁落后,也许不是那么简单地好判断。也许,正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别人的长处与短处,在差异中学习与反思,才不失为一种好的视角。如果拿别人的优点来比自己的缺点,拿别人的传统来对照自己的传统,那会更增妄自菲薄。如拿西方的管弦乐来跟我们的管弦乐比,当然他们先进,因为那是他们的传统。拿我们的京剧昆曲与他们比,他们不是也不懂么?音乐领域的中西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没有能力去剖析,我只是觉得,文化需要互相学习和交融才有生命力,在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必轻易去划分一个优劣,比一个高下,而是心平气和,客观理性地去取长补短,去观察、判断、承认、与反思。

我只在美国的一个地方,我也只有一个大脑一双眼睛,所以,我的文字一定有局限性与主观性。我尽量客观地描述我的所见所感,也许有时候会有一些评论,尤其在反思一些问题时,可能废话会多一点。但无论如何,这些只是我一己之见,无需上纲上线。

好了,碎碎念开始。

来美已经两个多月了,两个月前的今天,我们还在撑着眼皮与时差作斗争,疲倦而又兴奋地感受着周围陌生的一切。两个月来,我们都阻断了原来的生活,学会与一个全新的秩序建立联系,与一个陌生的环境握手称和。今天,在生活上,我们已经熟门熟路地穿梭在附近的各个地点,知道哪里有最新鲜的蔬菜卖,知道哪里中国的调料最齐全;在学习上,我却还是犹如黑暗中摸索,一方面受制于语言,另一方面感叹自己的不足,懊悔以往虚度的光阴。

我所访学的南佛罗里达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高影响力的全球性研究型大学(A high-impact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学校有14个学院,超过180个本科专业,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艺术学院下设建筑与设计、艺术与艺术史、音乐、舞蹈与戏剧四个分支学院。音乐学院有教职工64人,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权。

学士学位有三种类型:音乐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Music Education),这个学位就是音乐教师教育,学生毕业后是去学校担任K-级的音乐教师;音乐学士学位(Bachelor of MusicDegree),学生可选择作曲、爵士乐研究、表演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音乐专业学士学位(Bachelor ofArts Degree in Music Studies),这个学位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或其他想攻读第二学位的人开设的。

硕士学位也有三类。音乐教育硕士(Mastersof Arts in Music Education);音乐硕士学位(Master of MusicDegrees),下设表演、指挥、作曲、电子音乐、爵士乐作曲、爵士乐研究、室内乐、钢琴教育等方向;硕士证书授予(Graduate Certificates),包括合唱指挥、乐队指挥、爵士乐作曲、爵士乐表演、作曲、表演等专业。

博士学位仅有一种,就是音乐教育。

供学生学习的具体专业领域涵盖了铜管乐器、作曲与电子音乐、爵士乐研究、音乐教育、音乐史与文献、音乐理论、打击乐、钢琴、弦乐器、声乐、木管乐器等理论与技能课程。学院设有音乐教育研究中心,我的导师C.Victor Fung是中心的负责人。

从其专业与学位的设置能很明显地看出,仅“音乐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培养层次,各个层次的培养要求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各类“音乐教育”这个领域展开的,它与“音乐表演”和其他音乐类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横向培养与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的纵向延伸,一道使音乐教育专业成为学院的强势专业。

我的导师Dr.Fung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博导,同时是音乐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音乐社会心理学、多元文化、国际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等。他曾受邀赴世界各地讲学,在国际音乐教育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作为四位主讲嘉宾之一在中国音乐教育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我就是在那次大会上作为千万粉丝之一全程聆听了报告,萌发了跟他继续学习的念头。他为学严谨,为人谦和,是我膜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标杆。

篇3:音乐教师的学习感悟:赴美游学记(三)

从这篇开始,我会介绍一下每门课程。音乐的测量和评价是重点介绍的,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课前文献阅读、现有测量工具的评论、个人研究项目、课堂讨论。本篇讲的是第一个板块,课前的文献阅读。

音乐的测量和评价(MUE 7746: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in Music)是一门博二的课程,授课人是Dr.Fung,上课的学生包括我有四名,另外三人有一名中国女孩X;一名美国女士M,她已经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方向是合唱指挥;一名美国男孩P,他也在高中教书,主要是负责乐团的组织和排练。

开学之初,老师会把课程的大纲发到canvas里面。大纲包括课程的一些基本信息,课程的描述目的,需要准备的文献资料,评价方式,具体每周的学习内容和进程等。课程的描述是这样:“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传统和当代的测量、评价和评估方法的综合性概述。具体说来,是指在音乐、音乐能力、音乐活动、音乐经验方面的测量、评价与评估,包括心理学计量原理、测试与开发、测试管理和评分、以及音乐课程的评价。”

上课所需的文献资料有十篇或本,到最后几周,老师又补充了一些。每周上课需要读哪些,第几页到第几页,要求是什么,什么时候交作业,老师都列在了教学进度表中。

以下是这门课的教学进度表

一个学期十六周,课程的内容由四条主线构成:课前文献阅读、现有测量工具的评论、个人研究项目、课堂讨论。

每次课前阅读的文献老师已经非常具体地列出来了,主要是有关音乐测量与评价的经典专著与论文。阅读量很大,面也比较广。比如,第一周读的是Boyle, J. D., 与Radocy, R. E. 在1987年写的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musical experiences.第一至第四章,一共106页,我们从中了解音乐测量与评价的定义、目的、意义等基础性概念。第二周读了三篇论文,分别是Cohen, J. B. (1938). The misuse of statistics;Tunks, T. W. (1987). Evalu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The value ofmeasurement / The measurement of value和Kruse, A. J.. Cultural bias in test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music education.从这三篇不同年代的论文中,分析关于音乐评价与测量的不同看法。从第四周开始,重点的阅读书籍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Gordon, E. E.的两本书,一本是1987年的 The nature, descrip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ptitudes.另一本是的 Manual:Musical Aptitude Profile. 这一本实际上也是Gordon的音乐资质测试的指导书,里面详细地说明了他这一套测试流程怎么操作,老师还把他收藏的一套测试工具带来课堂上给我们看。

第八周,老师补充了一部分关于音乐创造力测量与评价的文献,后面这几周都是围绕这个课题在讨论。

每次课的前半部分都会围绕课前阅读来展开讨论,老师会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点来问问题,同学们各自阐述对这个点的理解,然后老师再补充。老师用一环套一环的问题来引导我们,同时也是检验我们是否读过文献,他从来不复述和讲解书上的文字,因为前期的阅读绝对是学生自己在家里要做好的功夫。所以,在这个部分,如果没有读过文献,是完全跟不上的。我每次课前也读了文献,但是读得很慢,有时候读不完,当然也存在很多读不懂的情况。尤其是有些关于统计学的内容,我要先翻译成中文,搜索相关的中文概念先看懂,再去继续看英文。前文已经说过,这门课是博二的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统计学。在博一时,学生都在教育学院修过一至两门统计学课,掌握了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处理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博二来上这门课,就具体针对音乐教育范畴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统计学基础非常糟糕,为此我很懊恼,便找了几位国内的博士同学和朋友吐槽,得出的结论是,居然他们也差不多,个中原因,值得深思,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在此不想展开。总之,这里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博士生,首先不是“音乐”教育研究者,而先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在具备了“教育”研究的基本素养之后,再在这个背景下来谈“音乐教育”研究。并且,他们的课业负担之重、阅读量之多、压力之大,不亲眼见到是很难想象的。每门课程都有很多文献要读,同时还有定期要交的文章,时不时还有presentation。有些博士生是中小学在职教师,他们要奔波在工作单位和学校之间,挤时间读书,还有些是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学生,读起来就更加吃力。

篇4:音乐教师的学习感悟:赴美游学记(二)

开学前一周,导师约我到办公室商谈选课事宜。他要我登录选课系统,纵览一下这学期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然后根据我的兴趣和时间安排去听。同时,他建议我重点选听博士课程。

经过考虑和商议,我第一周选听了四门博士课程:

音乐的测量和评价(MUE 7746: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in Music),博二的课程,授课人是Dr.Fung。

音乐教育的哲学和历史问题研究(MUE 7835: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Issues in Music Education),博一的课程,授课人是Dr. R。

音乐社会心理学(MUE 7815: 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博一的课程,授课人是Dr.M.

音乐教育论坛(MUE 7939: Center for Music EducationResearch Seminar)这是所有教师和博士生都要参加的一个课程,组织者是Dr.B。

选好课后,Dr.Fung帮我给每位老师发了邮件,请他们把我的账号添加到canvas里,这样每门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在一个课程系统里,学生可以登录进去看老师的教学计划,每周要求读的文献,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等,非常方便。每位老师的教学大纲都很详细,具体到每周读哪本书的哪几章,读哪些文章,讨论哪些问题,到哪一周要交什么作业,哪些书是必买的,哪些是选读的等等。

进入学科系统即可见所有课程的详细情况:

这是系统登录进去后的页面,叫canvas,每个人每门课的所有学习资料都在里面,作业提交及老师的通知、反馈、评分都在系统里完成。

听完第一周的课,挫败感直线上升。首先,是reading读不完且读不懂。每个老师都会布置不同程度的reading,少的几篇文章,多的几百页书籍,要想在上课之前把这四门课的内容都读完,在我目前的英语水平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读得很慢,还有很多术语和表达不太懂,其二,上课听不太懂。虽说也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但刚一进入全英文环境是很懵圈的。每个老师口音不同,语速不同,我竖着耳朵使劲听,能抓到一些大意,但并不清楚每个细节。其三,表达不出来。这四门课都是博士课程,每次课加上老师一起就三四个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在交流和讨论。我曾跟朋友戏谑,不说话吧,好尴尬,别人都在讲,你不讲显得好白痴;说话吧,一个是心里想的说不出来,另一个是一说出来好多错误,结结巴巴,结了半天也别人也没听懂。我是中国人,有时候讨论某些点的时候,难免老师或同学会问,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我也只能硬着头皮结巴了。

一周下来,紧张又焦虑,心力交瘁。后悔没把英语学得更好,懊恼自己跟不上。就好像一个肠胃功能不行的人见到了一大桌的美食,明知都是美味,都想细细咀嚼和品味,却因为差劲的肠胃而无法消受。这种挫败和焦虑感持续了几个星期才慢慢平息下来。经过冷静思考,我觉得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不能奢求短时间内听懂所有课,这样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话,到最后什么也没学到。我决定重点攻音乐的评价和测量这一门课,其余的课量力而行。选择这一门课原因有二,第一,这是我导师的课,并且是量化研究的范畴,这是我自己,也是目前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个短板,我想系统地学习;第二,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个极其主观的东西,怎么能测量和评价呢?所以在选拔音乐人才、做出音乐决定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主观经验出发。但实际上,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我想我有必要全面了解。

就这样,我终于在纠结和痛苦中慢慢走上了学习的正轨。

篇5:音乐教师学习心得

20xx年11月25日下午五点,我们XX新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行45人,在教研员Z5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广州海珠区美丽的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

我xx年毕业后就来到了深圳做音乐老师,到如今也工作满七年,在学校也算是个老教师了。但从xx年拿上课本走上讲台的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总是心怀忐忑。因为大学时老师教给我的只是专业上诸如声乐、钢琴等方面的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当时缺乏实战经验,老师也只是教了些较为枯燥、我们还无法理解的仅限于文字的理论。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真正站在讲台上,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去上一节能给学生带来收益的音乐课,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当一名音乐老师。我也就只好“自以为是”的“闭门造车”,即使在工作七年后,我也仍然觉得心中一片混沌,经常为此苦恼不已。

接到去广州学习的通知,说实在的,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以为会像以往一些培训一样就是走走样子,出个门,逛一逛,聊一聊,但从正式上课的第一节时,我就改变了看法。我们课程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以至于没有时间去逛一次街。课程内容几乎囊括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有实用的内容,包括听评课、歌唱与表演、国际音乐教育动向与启示、合唱训练与指挥法研究、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即兴伴奏编配与应用、歌唱教学技能研究、学校教学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和舞蹈创编。

第一天上午举行后简单而又正式的开班仪式后,老师带领我们去东风东路小学听了两节课(后来才知道这所小学是广州最好的小学之一,其只一节课的执教老师曾是第几届全国音乐现场课一等奖的获得者),下午是评课活动。我们先是分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碰撞中又不断激起新的思想。由各小组组长汇总组员意见后,做为代表进行发言。每个小组长的小结发言不断又跳出新的观点,让现场的老师们个个兴奋不已。最后程煜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又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升华,老师高屋建瓴的见解,让我们仿佛拨开了心中的混浊,看到了自己认识上的浅薄,从心底里油然而升起对老师的敬佩。

第二天的课程是我最喜爱的,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因为按原课表时间计划,上午的“歌唱与表演课”结束时间是11:30,下午的“国际音乐教育动向与启示课”结束时间是17:30。但到了下课的时间,老师讲得兴致勃勃,大家也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大家都全无下课的意思,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本想去上厕所的,但怕错过精彩,一直憋着熬到下课,下午吸取了经验,怕要上厕所,我故意没有喝水。当天上午和下午的课因为大家的不愿离去,分别延长了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就是这样,下课时大家都还感觉意犹未尽。下午给我们上课的程煜老师本来因为生病,嗓子不舒服,但到下课时她居然神采奕奕,她说她的嗓子因为遇到了我们这样一群热情的学生,她一开心居然好了!那是什么样的课让大家如此迷恋呢?现在为大家来揭秘!

zz教授身着时髦青春的装扮,面带优雅的微笑,迈着轻盈的步履,像是带着一股风似的走进了教室,大家立马被她的气场所震慑住了。她为我们讲解了歌唱及舞台表演的内涵及专业的规范,教授了我们一些舞台表演时如何能更加吸引观众的小窍门,并亲自示范了走台步、表演时的眼神、手势动作,甚至是脚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我们无不被纪教授的风采折服,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机,记录下了她的优雅和大气。当她大方坦言自己是60年代的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居然如此?!怎么可以?!我想,大家今后一定都会以纪教授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纪教授的穿衣打扮,因为纪教授以她自身的美,这向我们充分的证明了,气质、修养,足以让人忘却年龄!

接下来的“国际音乐教育动向与启示课”,还是由第一天带领我们评课的程煜老师任教。程老师曾前往日本,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指引了当今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提倡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传授了很多实用的课堂方法。她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来让我们感受不同的音乐体现,她让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收获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音乐,让我们感觉豁然开朗。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似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的游戏融入到课堂中,一定让我们的学生爱疯了!哦,原来音乐课可以这样上!课堂在大家开怀的笑声中结束,大家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感觉,我想大家都一定很期待马上在自己的课堂用上如此别的方法,让课堂大放异彩!

合唱本是较为枯燥的项目,但在第二天上午的合唱课里,像我们一样非常年轻的XX老师却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新清的合唱之风。她在声音训练上结合了体态的动作――像电梯失重一样身体突然下蹲,同时发音,居然就将能够将不好控制的“yi”音非常自然轻松而又纯净畅快的发出来;用古诗词填唱练声曲,如13 53|1―|,填词“离离原上草”,如此变单调的“a、e、i、o、u”为优美、抒情的歌曲,还能训练学生综合的歌唱能力,如咬字及情感的处理;还教会我们如何开发小的练声曲甚至是简单的音阶,经过巧妙的设计,分成声部,或是各种卡农形式,而形成非常精美的合唱小曲目。她新颖独特的方法,将传统的合唱训练变成了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样来带合唱队,还愁因为合唱枯燥而招不到人吗?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演唱来体验感受音乐,表达情感,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而如果老师的伴奏能力超强,就能为学生的演唱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激发学生演唱的愿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而现实往往是,很多老师是声乐、器乐、舞蹈专业,并不是钢琴专业的,自然钢琴演奏水平一般,不能很好的为学生伴奏,不能很好的渲染学生的声音和情感,课堂气氛拉动不起来,因此很苦恼,我就是如此!我曾经也苦练过弹伴奏,只可惜没有掌握弹伴奏的方法,再加之钢琴演奏水平有限,练来练去也觉得色彩不鲜艳,和声不动人,后来也放弃了。但这次教我们即兴伴奏的的石璐老师一上课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以为弹伴奏就一定要求高水平的钢琴基础,只要有599的水平,你就能弹出很好的即兴伴奏。”真的假的?599?初级水平而已?这样都行?心中装着这样的半信半疑,开始了神奇的即兴伴奏课。石璐老师选取了一首非常简单又耳熟能详的《送别》作为加工原材料,先是分析音乐元素,最终确定了Ⅰ―Ⅳ―Ⅴ―Ⅰ用主三和弦的柱式和弦的基本伴奏方法。哎?虽然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大家一弹,听起来还真不错哦!好像真的不是很难,大家有点信心了。石璐老师又让我们尝试改伴奏织体,用分解和弦试试,歌曲的意境马上又变得缠绵婉转了。原来弹即兴伴奏还的真的有方法、有窍门的。接下来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石璐老师在主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在结尾部分加上一个K46, 再将一些主和弦用合适的副三和弦替代,随着音乐的进行,根据情绪的变化改变伴奏织体与节奏,乐曲立马就变成了一副被涂上了色彩的工笔画一样,听起来好像跟作曲家写的正谱伴奏差不多哦。一节课下来,我似乎找到了一点信心,以前我都不敢弹,一般都是直接放电脑里的伴奏音乐了。但经过这节课,我改变了看法。演奏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儿童歌曲,就算是由于演奏技术有限,就算只能用最简单的Ⅰ―Ⅳ―Ⅴ―Ⅰ的进行,也能很好的为学生弹出伴奏。我,试试!

本来我是声乐专业的,“歌唱教学技能的研究”应该是我最爱上的课,只可惜我嗓子发炎了,不能与大家相互切磋,失去了请老师点评指正的机会。不过听大家尽情歌唱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毕业七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过像这样,大家聚在一起,用专业的精神来歌唱,听着大家唱着那熟悉又似快忘却的歌,我虽然嗓子哑了,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唱,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大学时代!多么纯真的年代,我们曾有过的那样执着的追求!

11月30日上午的“学校教学研究”这节课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因为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她并不是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的大学老师,她是我们第一天去听课学校――东风东路小学的校长。不要以为我记住她,是因为她是校长、是官,而是因为她不仅是校长,也是一名音乐老师,并且做了校长后,现在仍然坚持在音乐教学的第一。说起音乐教学她头头是道、神采飞扬,她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追求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她为我们介绍了当天为我们上课的两位老师,告诉我们那天我们听到的两节公开课,她们并没有特意准备。在音乐老师做校长的这个学校里,因为有了强劲有力的领头羊,像这样的公开课,她们学校是每两个星期就会组织一次。老师们在高数量的公开课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并且全程都录像下来,仔细对比观看,从而取得质的突破,才能做到随便拿来一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才造就了从来不怕有人来听课的霸气,才出了能在全国现场课比赛中拔得头筹的优秀老师。

我上的最后一节课是“奥尔夫教学法”。(其实最后一节是“舞蹈创编”,但因为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满,根本腾不出时间去购买教学光盘,加之考虑到我自身形体素养的局限性,只能忍痛割爱了。)是个男老师,听说是87年的,哦买噶,长得好高大帅气,直接完全把我给“秒杀”了,整节课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他(注:没有半点不敬)。他用年轻人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好玩的“土豆”,有趣的“ζηθικλμ”,还有用身体来歌唱、来舞蹈的音乐律动。他与纪俊娟教授一样,他用他的才华,他的淡定,他的独特,征服了我们所有人,让我们忘记了他的年龄,真是“有才不在年高”。

总之,广州之行的培训是虽繁忙辛苦,却又充实快乐的。在这短短一周的学习中,我收获很多。我不能说经过这次培训,我的教学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高,但至少我更新了教学理念,找到教学的方法,重新拾得了信心,我愿意去试着用我的所学,让我的课堂能呈现不一样的精彩。我愿意,等我!

篇6:音乐教师学习心得

一天的校园集体舞学习,累并快乐着;一天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享受着、思考着……

1、培训内容丰富实用

两天时间,培训内容容量大且实用。开班仪式上,何局长、庞局长的光临,让我们感受到市局领导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两位局长的讲话包含着对音乐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学习过程中,班主任给学员们提出的要求以及对一个个细节的关注,让我们体验到继教中心培训工作管理的规范。结束仪式上,体卫艺陈主任对潜江艺术教育的地位、成绩的肯定,周翔教授对音乐教师的鼓励,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音乐教师的心田:潜江的音乐教师前途光明,潜江的音乐教育大有可为。

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有舞蹈的编排,有合唱指挥与排练,有四个校园集体舞的学习,这些知识切合实际,符合我们音乐教师教学的需要。

2、教授老师素质高

江汉职院的徐丽蓉和周剑波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他们勤于钻研,女里教学,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听他们讲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徐老师结合自己积累的编舞经验和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舞蹈案例,娓娓道来。特别是她指导学员由一个造型生发出无数造型连接,指导学员现场编创《红蜻蜓》,似信手拈来,让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原来舞蹈的调度和构图可以这样产生,可以这样自然、流畅,编舞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有这样活跃的思维火花。

周剑波老师一曲《春雨沙沙》的合唱训练指导,具体细致,从声音的处理、力度的变化,声部的协调、音量的均衡、守纪习惯的培养,一点一滴地教授。是那样亲切而温和。

实验小学的魏娟老师带领我们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学习了四个校园集体舞,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让我有些吃不消了,多少年没有这样跳舞了,大概还是师范的时候这样练习过吧。看看周围的老师,一个个也是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但魏娟老师一边跳一边指导,精神十足,实在让人佩服。有时一个动作有疑问,魏老师耐心的讲解、示范,毫无怨言。

感谢职教中心的这次培训,感谢这些老师们辛勤的工作,给我启发,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我的教学工作是不是该有新的突破?我对学生的态度是不是应该有新的转变?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该这样更加朝气蓬勃的开展?思考中,努力中!

篇7:教师音乐学习心得总结

国培学习已经一段时间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为此,即对前一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反思: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我希望音乐课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相关专题 赴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