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作文

人类的财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作文

【简介】感谢网友“人类的财富”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作文(共2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

非常感谢区委宋书记和魏局长联袂向我们推荐《嗝嗝老师》这部火爆荧屏的电影,这个周末因这部电影而意义非凡。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患有打嗝症状的女老师(奈娜)从小遭受旁人的奚落和嘲笑,是老校长的博爱给了她重返课堂的机会。因为心怀感恩,所以勤奋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奈娜取得双学位证。以她的实力,随便去哪里都能找到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可她却偏偏意志坚定地想去当老师,只因她想做一名像老校长那样优秀的老师。就这样,在一次次碰壁中愈挫愈勇,历时五年锲而不舍的坚持,母校在别无选择的困境下决心冒险聘用她。

从这部电影,我感受到震撼心灵的两股力量:师爱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能代代相传,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的力量,不仅能达成心愿,而且能创造奇迹。奈娜的精神就像北斗星,指引贫民窟的14个孩子摆脱恐惧,勇敢地放飞梦想。我被奈娜的教育情怀深深折服。

从奈娜身上,我领悟到优秀老师的必备素养:第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诚;第二,要对全体学生充满信心;第三,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第四,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总之,这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印度电影,影片中既有感人肺腑的场景,也有耐人寻味的台词,还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值得我们用心去品。

篇2: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

影片《嗝嗝老师》中,主人公女教师奈娜从小患有图雷特氏综合症,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 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

最终,一位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这让奈娜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同时也在心中种下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

长大后的她终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却被指派教全校最顽皮的班级。对于被这个世界冷眼嘲笑的学生而言,奈娜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个孩子的人生。片中另一位老师拥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却没有给学生良好的引导。相反,奈娜即使饱受质疑,依然坚持因材施教,除了教书,更重视学生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

奈娜的成功在于:她心中有个标杆,榜样的力量;她有一个梦想,回报社会;她独特的教育方式;面对问题,展现出积极的一面,乐观向上,心里充满的正能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师们的感言,对自己的人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弟子,是培养孩子完整人格的沃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普通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做人;更好的教师,拯救他人性灵。

篇3: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

最近这段时间,来自印度的喜剧电影《嗝嗝老师》吸引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该片主要由拉妮·玛克赫吉和内拉吉·卡比等出演,主要讲述了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女主人公作为一名老师在克服重重困难以后带领学生翻盘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观看电影《嗝嗝老师》,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也要能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更要学着去接纳每一位孩子。面对每一位不同的孩子,虽然其智商及情商都不会一样,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产生歧视或偏见。往往这些小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我们在校园大家庭里,要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校园的主人,给予他们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尽情飞翔。

其次,要学会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点与缺点,我们不应该只看得到孩子的缺点,应该尽量多看到他的优点,并发展它。电影里有个孩子,奈娜老师发现了他惊人的.计算能力,引导他去股市里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班也有这样一个孩子,虽然他平时经常和别人打闹,但是他在绘画手工上的能力是比较好的,我们应该发掘他的这一优点,取长补短。而不应该紧盯缺点,要多树立他的自信心,促进他的发展。

最后,电影里说: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孩子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去直面它。而我们应该直面孩子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与担当,能够有一种忘我的精神,能够多奉献少索取,能够换位思考,把孩子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篇4: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

《我的嗝嗝老师》虽然没有到那么感人,但还是兼顾商业性跟很好的讯息,蛮容易消化,看完也可以带走一些想法。

这种要让人“改变”的故事,就看过程是否有说服力了,片中不只是老师改变了不想念书的学生,改变的还有老师教学的方式,学校对于老师及学生的看法等等。蛮不错的一点就是这些改变并不是发生一件事就完成了。很现实的,有些事情的确会在当下打动我们,让我们“想要”改变,可是回到生活中,改变的过程遇到挫折,当初让我们不想改变的那些环境或个人因素还在,几次之后我们很容易又会觉得不可能改变的,于是又回到原状了,而《我的嗝嗝老师》有去谈这一块,所以让它更能说服观众。

当然,剧情有比较戏剧化的设计跟时间上的巧合,但也因为这样所以还蛮能吸引一般大众,如果要把讯息传递出去,我倒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而且片中的大人小孩选角都不错,感情流露都蛮真挚,不会有做戏的感觉,角色特色鲜明,虽然人物蛮多的,但不重要的都还可以分辨出来,连年轻演员也可以把内心的感受表现的不错,把故事想传达的讯息带出来。

所以想传达的讯息到底是什么?其实还蛮多的。女主角本身就会受到异样眼光,她跟大家不同,但只是她的不同比较外显而已,其他人就比她“正常”吗,我们为什么要觉得人一定要怎样呢?同样这些放牛班的学生也是因为贫穷背景而受到其他学生排挤,甚至被老师排斥,越是用叛逆的方式反抗,越是被讨厌,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点出问题以外,《我的嗝嗝老师》也有解决方案,老师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把大家已经知道的事跟课本上的内容连结,且把不同学科融合,因为在真实世界上问题本来就不是一种学科可以解决的感觉。而且不只是学科而已,老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意愿,也不会去学习。所以帮助他们看到学习的意义,可以选择怪罪环境,怨天尤人;也可以选择接受环境,去做自己能做的。除了学科上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在心态的引导上配合,才会有效果。

还有,《我的嗝嗝老师》最后还更进一步点出,并不是当了老师之后就不用再学习了,教人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传授出去,但并不表示自己已经完美。这点也很值得已经“定型”的大人们思考,自己有多少年没有改变了?没有再吸收新知了?没有再成长了?不见得是指学术上,待人处事上、生活态度上等等也都包括在其中。

以上只是列出一些,《我的嗝嗝老师》有不少很正面也很实用的讯息,透过轻松甚至有些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对观众说教,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进而接受。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示范。

篇5:嗝嗝老师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电影——《嗝嗝老师》。这是一部关于班级竞争、师生情感的电影。令我记忆深刻。

电影中的主人公(奈尔·金图森)也就是嗝嗝老师。她从小患上了使他发出怪声的疾病,学业完成之后历经艰辛,最终被圣罗保尔中学录用,当9F班的班主任。9F班的学生,因为一直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而使得他们调皮而易怒。嗝嗝老师用有趣的方法,带领大家走向级长之路。就在这时,两件带来毁灭之灾的事,悄悄地逼近9F班……

一次,9A班的学生得罪了阿蒂什。于是,他和全9F班学生,将一个玻璃瓶塞进9A的科技模型中,使它在运行时爆炸。出乎意料的是,9A班的班主任——瓦阿斯发现了,将他们给予严重处罚:考试前不能来学校上课。所以嗝嗝老师在户外集中上课。可好景不长,有一人将错误答案送给9F班同学,但没人看过。可是却被校长误认为作弊,将永久停学,这时,瓦阿斯老师发现并说出了真相,使9F班继续延续下去,并奖励级张徽章。9F班学生也知道不足,主动做了一个新的模型。

令我最深刻的是开头,嗝嗝老师遇到9F班的四个调皮、爱做恶作剧的学生。有次还打碎了教室玻璃。但老师并无抱怨,不像前七个班主任,被他们的恶作剧逼走辞职。嗝嗝老师也受过恶作剧:粉笔里加火药,椅子不结实。做错时还帮他们求情,使师生情感越来越深,逐渐好学,直到拿到徽章。结果,十四名学生长达,在嗝嗝校长的典礼上重重感谢。

人没有先天的超能力,更没有绝对聪明的才智,是后天努力培育出来的。每个孩子刚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得到什么就在上面涂点什么。如果老师没有好好指导,学生再努力,有什么用?嗝嗝老师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她坚持,真正地喜爱学生,所以获得成功。而别的老师却怎么教育也不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懂得学生的性格。没有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相同的学生,不同老师,为什么结果千差万别?因为没有差劲的学生,只有差劲的老师!

但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好老师,是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方式评判。好学生,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不能以目前的成绩判断他们没出息。所以应该是这样:“没有差老师,也没有差学生。”

篇6:嗝嗝老师观后感

周末老师组织我们去看了一场名为《嗝嗝老师》的电影。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故事的主人公由于患上了爱瑞氏症,经常会发出“哇哇”的声音,正因如此,让有教师梦的她与十三所学校错之交臂。

在应聘完第十四所做学校后,居然收到了喜讯。她第二天去报到时,却发现她接手的这个班,竟全是一些问贫民窟的孩子,刚开始他们十分认真的学习,但后来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越变越差。但她没有放弃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开导自己的学生使他们走向了成功之路。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嗝嗝老师那样遇到事情要坚持不懈,要有毅力。

记得上次我们去钓鱼,而且还带上了那套崭新的“装备”,一定要钓抓一条大鱼,我心里暗暗想着。我放下鱼饵,把竿子拿在手中,尽量一动不动。我慢慢的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眼见别人一条条的把鱼拉上来了,我却守着个空桶,好不羡慕。但我没有抱怨,我坚持着依旧没有动,突然我感受到了鱼竿的晃动,于是赶快收线,一条大白花就这样上钩了。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最终可以取得成功。

篇7:嗝嗝老师观后感

影院观影第98部《嗝嗝老师》,片长115分钟。头一次见把这么多免责声明放在片头的,怕被人误会是影射多少个方面,其实就意味着戳中了多少个痛点。

印度跟教育有关的电影貌似不管现实有多残酷,总会给人一个亮堂的结局,低到尘埃也能让人看到希望,这比我们的校园题材暗黑系强太多了,都是让人内牛满面,看人家的电影是感动的心潮澎湃,看咱们的一般是难过心塞。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身上都有病,只是有的藏不住尽人皆知,有的暗戳戳不为人知罢了……你看得到的是妥瑞氏症(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人的身体会不受自身控制地不时产生运动性抽动和声带抽动,会随时发出“呃,呃”或者“哇,哇”等声音,伴随着头部或其它部位的晃动)给女主带来的麻烦,从小被人嘲笑,被12所学校劝退。

求职18所学校被拒绝,就连亲生爸爸都受不了因此和母亲分开……你看不到的是她如何与疾病斗争,如何与残酷的现实和解,如何习惯和接受别人的不习惯和不接受,如何在逆境之下把自己修炼成残缺的完美,她的励志并不在于呼吁普通人与不普通的人和平相处,而是在于生活就发了你一把烂牌,你怎么能打成人生赢家。

你看得到的是在印度政府强调的“受教育权”的政策理念下,贫民窟的孩子也可以和家境优渥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接受教育的事实……你看不到的是这些孩子想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所面临的艰难,口袋的干瘪带来了自尊的萎缩。

也带来了暴戾的增长和仇富的心态,我没有的,你也别想有,我得不到的,毁了也不给你,就算得到了同等的知识,也未必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人。你看得到的是学霸全方位立体化的优秀得体积极表率,你看不到的是为了维护这高高在上的位置和荣誉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

面对困境时,他们可能会比学渣更脆弱,更难以接受微小的打击和挫折,也会更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你看得到的是贫民窟的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你看不到的是他们拼尽全力都无法挣脱的底层生活,我们习以为常的拥有。

对他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我们用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他们用时间来努力生存,而当子女被竭尽所能送进了新世界,能否将父母带出底层给他们一个舒适的晚年,将是每个走出贫穷的孩子所面临的难题。无论经过了多少曲折,影片中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幸运的,而现实的残酷远远超过了片中的美好。

我们被感动落泪的同时,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当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又怎样可以避免,哭一鼻子只能缓解感同身受的情绪,不要被生活揍的鼻青脸肿天天哭才是目标,10分,反正我是没挑出啥毛病。

篇8:嗝嗝老师观后感

电影里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受到嘲笑,受到讥讽,在妈妈的坚持下,她读着普通的学校,都说一个孩子的自信来源于母亲,耐娜的自信也是来源于母亲,因为母亲的坚持、关心、理念,虽说缺少父爱,但是她的成长母亲从来没有缺席,她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充实。

因为校长的一句话,她一直都感恩遇见,励志成为老师,她决然的拒绝爸爸介绍银行的工作,坚持对教师职业的追求;作为双学位的研究生,如此之高的学历,因为疾病让她面试教师遭遇阻碍,在5年来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旧在坚持最初的梦想,或许,这样的坚韧之心使得她的梦想更加贴近现实,成功的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倍加珍惜。

面对无数次的恶作剧和各种挑衅,她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选择不同的.方式传教给学生,发现每一个人擅长的领域,因为一个切入点,翘起一个人的未来和梦想,所有的学生为了她而自愿改变,不再怨天尤人,最终考试及格,获得徽章,比赛得奖,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未放弃自己和每一个学生,厚积薄发,优雅从容,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姿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命运的不公激发了她坚韧的心志,无数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每一个人内心的情绪点不一样,总会有那样的瞬间,让你感动不已。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虽说收获总是姗姗来迟,还好她没有放弃,愿我们都能如嗝嗝老师一般,心若磐石,心坚志强,一点点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篇9:嗝嗝老师观后感

《我的嗝嗝老师》是一部谈教育的印度电影,教育这个题材,好像蛮硬的?但电影用轻松幽默又带着温馨的方式,从一个自己有无法控制的抽蓄问题的老师带一个放牛班,来让观众对“教”与“学”有不同的感受。说到印度的教育电影,就会想到《三个傻瓜》,《我的嗝嗝老师》虽然没有到那么感人,但还是兼顾商业性跟很好的讯息,蛮容易消化,看完也可以带走一些想法。

这种要让人“改变”的故事,就看过程是否有说服力了,片中不只是老师改变了不想念书的学生,改变的还有老师教学的方式,学校对于老师及学生的看法等等。蛮不错的一点就是这些改变并不是发生一件事就完成了。很现实的,有些事情的确会在当下打动我们,让我们“想要”改变,可是回到生活中,改变的过程遇到挫折,当初让我们不想改变的那些环境或个人因素还在,几次之后我们很容易又会觉得不可能改变的,于是又回到原状了,而《我的嗝嗝老师》有去谈这一块,所以让它更能说服观众。

当然,剧情有比较戏剧化的设计跟时间上的巧合,但也因为这样所以还蛮能吸引一般大众,如果要把讯息传递出去,我倒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而且片中的大人小孩选角都不错,感情流露都蛮真挚,不会有做戏的感觉,角色特色鲜明,虽然人物蛮多的,但不重要的都还可以分辨出来,连年轻演员也可以把内心的感受表现的不错,把故事想传达的讯息带出来。

所以想传达的讯息到底是什么?其实还蛮多的。女主角本身就会受到异样眼光,她跟大家不同,但只是她的不同比较外显而已,其他人就比她“正常”吗,我们为什么要觉得人一定要怎样呢?同样这些放牛班的学生也是因为贫穷背景而受到其他学生排挤,甚至被老师排斥,越是用叛逆的方式反抗,越是被讨厌,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点出问题以外,《我的嗝嗝老师》也有解决方案,老师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把大家已经知道的事跟课本上的内容连结,且把不同学科融合,因为在真实世界上问题本来就不是一种学科可以解决的感觉。而且不只是学科而已,老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意愿,也不会去学习。所以帮助他们看到学习的意义,可以选择怪罪环境,怨天尤人;也可以选择接受环境,去做自己能做的。除了学科上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在心态的引导上配合,才会有效果。

还有,《我的嗝嗝老师》最后还更进一步点出,并不是当了老师之后就不用再学习了,教人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传授出去,但并不表示自己已经完美。这点也很值得已经“定型”的大人们思考,自己有多少年没有改变了?没有再吸收新知了?没有再成长了?不见得是指学术上,待人处事上、生活态度上等等也都包括在其中。

以上只是列出一些,《我的嗝嗝老师》有不少很正面也很实用的讯息,透过轻松甚至有些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对观众说教,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进而接受。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示范。

篇10:《嗝嗝老师》观后感

近期看了一部推荐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说起印度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印度阿三”,这一词对于印度人民带有很大的贬义。但是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相继出品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摔跤吧!爸爸》可以说是风靡全球,部部影片都值得让人回味,成功地掀起了在世界影坛的一股“印度热”,只能说明印度做电影他们是认真的。

谈了一点对于印度电影的感受,回归到今天要说的主题上来。《嗝嗝老师》主要讲了一个有着无法治愈疾病缺陷的老师,以执着的信念,成为了一名老师,并以真情和执着,得到了9F班14个差生的认可,她用特立独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可以说剧情很简单,可能很多人在看的时候就能猜到接下来发展的剧情,但是要说的是这部电影无疑是传播着一种正能量。

首先我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就是坚持的信念,常说一个人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影片女主人公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一种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哇哇哇”的声音,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后因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给予的尊重便励志要当老师,女主人公坚持了5年,一直应聘做老师,一直被拒绝,学校的面试官都直接表示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做老师了,不过奈娜也是反击得漂亮:如果你们之前没听说过这种病,如果我刚才的解释有让你们认识到这种病,那么我相信也能教学生认识新事物。正是她的这种坚持的信念,才让她有了实现目标的原力。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坚持的道理,当一件事开始做的时候不知道是行还是不行时,随着客观规律发展变化,可能就不行了,不能做了,这时候放弃,这件事失败了。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往前走是对的,随着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只要这件事认真分析过后是正确的、可行的,便成功了。

其次,对待弱势群体需要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和F班的“坏”学生都可以说是弱势的一方。一个是因为患病,造成的终生缺陷;一个是一群受到老师和学生共同抵触和排挤的来自贫民窟的学生。影片中不管是女主人公从小就受到嘲笑,还是作为对立面的A班,优等生们表现出来的高傲和鄙视,以将F班赶出学校为己任,都体现出了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轻视。

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冷漠综合征”,冷漠像是冰冷的水,浇灭公平与正义的火种;冷漠像是源源不断汽油,让无耻者无畏愈演愈烈。冷漠,让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惹上官司,却无人愿意作证和声援;冷漠,让那些本就是弱者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而遭受欺负,让倚老卖老更加横行;冷漠,让家长不敢灌输善良给孩子,老实人吃亏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冷漠,就让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任由发展,成为狂妄之徒无所顾忌,却让受欺者欲诉无门。冷漠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发挥到了极致,誓要消灭善良和正义的声音!冷漠,让正义的声音感到凄凉和后怕,一次次地暗下决心,不再捧着正义而形影单独、孤寂!

好了,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结束:做一件事情,不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呢?

篇11:《嗝嗝老师》观后感

这部电影,适合家长带小孩去看,很感人,具有教育意义。

印度题材的电影,讲究的是直达人物内心深处,让你有感而发。

说的是上学时代,差等生一个班级,高等生一个班级。也就是分班,普通班,重点班!

人物不管在哪里,都是由社会地位,金钱所划分了。但上帝是很公平的,给你关门,就会给你开窗,看你是否愿意透过窗户发现外在的世界。

老师小时候的成长过程,是很悲哀的,她父亲,只懂一味的给予,而不知女儿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认识当下的自己,认清楚就好!

老师求职经历也是很感人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自己梦想一直奋斗。

老师求职应聘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在应聘老师的时候,因为疾病综合症,忘记叫什么名字的疾病了,属于神经失常,导致发生怪叫,校长还有应聘人员不看好她,其实不管好坏,任何时候都在教育,都在上课,不管是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不错。

电影很适合大中小年龄段的孩子看,只要还在读书期间,很适合,不失为一部课外读书教育片。

不足之处,就是导演的镜头,没能够更加细致的拍出来F班的几个人,后期的努力的过程,通往成功的道路肯定不会那么顺畅,肯定要艰辛更多,怎么通过自己努力克服的。

总而言之,电影很不错,不管是好孩子,还是成绩不好的,都适合去看,好孩子会看到自己对立面,人最会的就是自我照镜子。

篇12:《嗝嗝老师》观后感

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在印度电影里已经屡见不鲜了,从《三傻》到《起跑线》,再到这部《嗝嗝老师》,总是能在轻松的叙事中,深刻反映顽固存在于印度社会中的阶级不公、体制僵化等问题,寓教于乐,虽然有些套路,但丝毫不妨碍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

电影其实是设置了“双重反转”,其一是女老师,她先天有身体缺陷,患有无法治愈的雷图特氏综合症(面部神经间歇性抽搐,不时发出怪声),按照常理,她做老师这件事近乎天方夜谭,但她的自信和不肯放弃,为她赢得了这样一个机会,最终她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尊重。其二是9F班那些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差生”孩子们,他们曾一度自暴自弃的态度终于在女老师的不懈坚持下而不断激发出自身潜力,最后成功逆袭。这样的“双重反转”,传达了“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无论是工作还是受教育,没有人应该被歧视,机会平等。当然,现实也许远比电影里要残酷得多。

影片节奏明快流畅,近两小时的片长完全没有拖沓之感,细节丰富,情感真挚,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很到位,女老师的坚强自信不服输,学生们从顽劣不堪到自我醒悟的转变,乃至“反派”老师从歧视刁难到为9F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亲手戴上奖章,都表现得细腻生动,充满趣味性。教育原本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没有坏学生,只有差老师”,就像中队的队员们一样,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训练成绩不理想的、有思想不稳定的,作为政治指导员的我们,就应该向电影里的嗝嗝老师一样,耐心地帮助他们,用真情去感动他们,尽可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题,指导他们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有的队员,入伍几年退役后,发现在部队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步入社会后倍感压力,发现部队的一切都与地方格格不入,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队干部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这部影片里找准自己的定位,正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中队执勤战备的同时,让我们的队员们再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给自己“充充电、加加压”。例如人际交往和沟通,步入社会后肯定是非常实用的,或者是驾驶、烹饪、摄影之类的技能,要引导队员们培养自己的爱好,找到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一到休息时间就抱着手机打游戏,虚度光阴。

篇13:《嗝嗝老师》观后感

“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观看《嗝嗝老师》后,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苦苦思索直至它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因为在主角奈娜身上折射出的我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应有的品质,奈娜努力向上、以心育人不误人子弟,而我要勤勉思索、以身作则带好身后的队伍,同为育人,奈娜有所得,我亦有所悟。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剧中奈娜老师家访,发现了喜欢赌博的男孩子心算能力过人,喜欢做菜的女孩子对烹饪知识了解最多,而不管是做喷漆工作,还是补车胎活计的孩子,都有擅长的一面。这些不但是孩子们的优点,也侧面影射了印度贫民窟的真实面貌。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家庭状况、接受的教育、社会经历是不同的。因此,性格和爱好也就不同,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志趣和感情。作为中队的管理者,我应该像奈娜老师学习,用耐心与宽容对待我的队员们,将心比心的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或不足,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人无完人,如果把缺陷、不足比作一道裂缝,我们应该知道,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下,这也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二、“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上课的第一天,孩子们就给奈娜来了个下马威,在椅子上做了手脚,奈娜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此后,更是花样翻新的各种恶作剧。他们挑衅奈娜,打赌她干不了几天就得仓皇而逃,像她的前任一样。直到有一次,恶作剧闹得实在大了,惊动了校长。他们本以为会受到责罚,没想到,奈娜替他们顶了锅,把责任都包揽到自己身上。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他们面露惊诧。也由此,他们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接纳奈娜,这个人,好像是对我们好的,是会为我们着想的。孩子们也渐渐的开始认同、信任奈娜老师。

在中队这个集体中也是一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消防对管理者的认同感十分重要,凝聚力十分重要,认同了你这个人,才会认同你做的事。你说的话,做的事,他们才能听得进去。集体,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关怀帮助;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毕业后的奈娜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然而,一个时不时会发出怪声的人想成为老师,谈何容易。五年里,奈娜到处面试,次次碰壁,被18所学校拒绝。但奈娜没有放弃,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奈娜终于在自己的母校争取到了工作机会。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多不顺,社会诱惑多能否坚持自身的原则,遇到困难是否迎刃而上?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自己的人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坚持,我们一定会活成自己渴望的样子。

四、“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影片中奈娜如一株向阳花般倔强地生长向上,在不断地学习中绽放自己,点亮学生的心灵。

其实人的一生实际上是不断学习的一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作为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更要以敏锐的知觉,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作为中队管理者,我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身,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带领队伍,同时要言传身教,引导身边的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读有字之书提升理论水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基础。灭火救援现场的技战术、保障自身安全的方式方法以及自身修养的提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最强的推动力,拥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读无字之书提升作战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火场中、洪水里,我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更要加强技能学习,苦练本领,同时学习先进的技战术,将新事物、新方法、新观念与经验成果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作战技巧,打造钢铁之师。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我要时刻警醒自己,走好路,带好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自己的忠诚之心,和着勤勉与坚韧,向身上的职责与使命致敬。

篇14:《嗝嗝老师》观后感

“为人师表,永不言弃”这是一句多么漂亮的口号,可现实生活是——只要跟大众不一样的人都很容易受到歧视。当身为教育者本身就充满歧视想法时,要如何教导出懂得尊重他人的学生?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发现它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教育的真正意义,自身也更是总结了一句话:“这世界上最酷的事情,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病是什么?它只不过是你对于人生的态度。”把最恐惧的东西写在纸上,叠成飞机,然后放飞它,我深深地记得这个镜头。

影片的女主,用教育学生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是另一种样子,只要你放下那个怨天尤人的自己,放下恐惧,往前迈一小步,那也许就会是你成功路上的一大步。

影片中没有很多让人嬉笑兴奋的元素,但却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最打动我的是女主这个人的精神,她遇到困难,总是迎难而上,当别人质疑她的怪病的时候,她会自信地反驳回去。她从不质疑自己,不自卑,不退缩,不恐惧。对于自己的怪病,她很坦然,即使这带给她很多挫折,她也笑着接受,转身继续坚定地前行,从不因此而自卑、怯弱。

其实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舍得付出,坚持正确的方向,肯定就会有所获。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我们把自己的亮点发挥最大,都会闪闪发光。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只要不懈努力,就会更接近成功。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个光鲜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的凝聚。

篇15: 《嗝嗝老师》观后感

又是印度电影的神作,凭什么印度的电影老是评分那么高呢!国产货呢,怎么就不争气些。

看下来,眼泪汪汪流,不是流泪了,已然是哭泣了。主人公的坚强乐观,是被排斥、侮辱出来,是被嘲笑、打击出来的,准备去看的时候最好买好纸巾。

教育事业中的.神作,是一种批判也是一种激励。情节一次次触摸着我们心底深处,那个频率,那个情节,那个场景,直接抓住我们的泪点。

一个人,从小因患有一种无法治愈的综合症,情绪一波动,就不由自己控制的抽搐发出哇哇哇声。不管在任何场合,随时都因情绪的波动发出哇哇哇声,众人异样的眼光,无时无刻不让主人公感到被排斥。

从小,被父亲排斥,从小被同学嘲讽,从小被当成异类,成为排斥的对象,成为嘲弄的对象,造成多大的自卑与挫败。

电影开头就是她在校长办公室外等待面试的画面,抽搐,发出哇哇哇声,不由得让觉得可笑。在面试中,因为这异常的反应,当然是直接被拒绝,整整面试了十九次,利用了五年时间,最后第十九次的学校校长面试时问了她,于是道出了自己为什么一定当老师的原因。很巧的是,她小时候也是在这个学校读过书,是当时的校长给了她力量,给了她机会,给予她肯定,接纳她,让她变得

如此优秀,学会做人。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有特殊的需要,也是不会试用她的,整整五年时间,终于可以去上课了,这是多么令她高兴。可是不用说你也会知道,她要教的学生是差生,不仅不学习,还是捣蛋鬼,戏弄老师,之前已经赶走了七八位老师。

故事情节又进入到一种紧张的状态,几经周折,直到最后还是令人一惊一诈,泪点还是不断。

有空,一定要亲自去看吧!

所有伽人,所有朋友圈的朋友,这一生,必看的电影哟。

你可以选择在生意失败,自己伤心失落时看,或者不可言的痛苦时看看吧!没有什么大不了,抖抖,笑哇哇哇就过了。

篇16:嗝嗝老师观后感

这部电影,从其内容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位妥瑞氏综合症病人从其童年到其青年的一段生活经历,但给人的启示却是极其深远并沉痛的。电影它留给我们许多的想象空间,也给了观影者更多的启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身负有残缺的弱者,如何成为强者,又带动偌大的弱势群体,成为各自生命的主宰者。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角度,我们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看到了一个从受教者到施教者,如何的角色转换。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不计得失、全心奉献的教学理念。在人生受到极大的挑战时,如何与命运抗争,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从对手到队友,从对抗到聚力,每一种的悲欢离合,其撕心裂肺的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魅力。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何尝不是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幼儿做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行动。用我们加倍的努力来换得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嗝嗝老师的特殊病因,虽然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各种挫折,但她却做到了对孩子们的全方面的交融,她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跟着她的心一起跳跃,这是何等的不容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只要我们与孩子们的心都在一起了,相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信任,是何等的重要。

另外,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觉得,接纳每一位孩子比什么都重要。面对每一位不同的孩子,虽然其智商及情商都不会一样,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得对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产生歧视或偏见。往往这些小孩子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在校园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在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校园的主人翁,给予他们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尽情飞翔。我们用心去给孩子们搭台,孩子们就会全力去演绎他们的美好未来。

最后,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要放低自己的架子,俯下身子来教学。我们基层教学一线的老师,不能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能目中无人,以上欺下。我们只有多与孩子们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接地气的,才会有其鲜活的生命力。不懂得幼苗的特性的园丁,教不出优良的苗子。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给幼苗施怎样的肥,浇多少量的水,我们都要掌握得当,不能盲目与冒进,否则教学工作都会出笑话及洋相,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只有我们放下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臭架子,牢固树立“甘当孺子牛”的精神,那么我们的教学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家长才会放心和安心。

篇17:嗝嗝老师观后感

近年来,印度影片在国内的热度持续不断,不论是之前的《摔跤吧!爸爸》还是去年的《神秘巨星》,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而且印度片还有一大特点——励志!

前不久,我便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了印度片——《嗝嗝老师》。

该片讲述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的女老师奈娜·玛瑟带领全校垫底的9F班学生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

奈娜·玛瑟从小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会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一位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同时也在心中种下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

9F班的14名贫困生原本在免费的公立学校上学,但因为土地租用等一些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圣蒂克学校才接收了这批贫困生。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歧视与排斥,那些中上层阶级的学生完全不接纳他们,老师们也心怀偏见,将他们编为9F班。所以这14个贫困生才会自暴自弃,抽烟、打牌、上课捉弄老师,于是接连气走了7位老师。

奈娜·玛瑟经过无数次面试失败后,终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收到来自母校圣蒂克学校的聘用通知,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然而等待着她的却是全校最难搞、成绩最差的9F班。

印度电影的精华就在于,故事简单到你闭着眼都可以想到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嗝嗝老师》就是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梦想成为一名老师的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面对无数次的面试失败,最终还是如愿当上了老师,并想到的是,现实比自身的缺陷还要可怕,然而,面对一切恶作剧和挑衅,她还是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坚持,最终,不仅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尊重。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

印度电影就是这样,关注社会问题,把问题放大,同时也能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嗝嗝老师》中关注了教育问题、印度社会等级问题、疾病问题,影片的核心还是教育问题,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因材施教是影片提出的解决方法。贫民窟的孩子就要一辈子混迹于贫民窟吗?那么还要教育做什么?奈娜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即使是最顽劣的孩子她也耐心教育,这样的老师,是很稀少的,但不是没有。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这是《嗝嗝老师》最令人震撼的一句台词,也是给予观众最真诚的表达。

《嗝嗝老师》有欢笑也有感动,同时还能带来思考,或许还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启发。如果教育和接受教育,是所有人应该面对的问题。老师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学生有更积极的态度,都能够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18:嗝嗝老师观后感

这部电影改编自布拉德·科恩的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影片中,患有图雷特综合症嗝嗝老师,带的是全校垫底的9F班学生,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和这个班级,但她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天赋与特长,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于是她引导学生,其实,恶作剧也需要计划、智慧与远见,打赌的学生计算能力比计算机还快,应该将这样的才能专注在股票市场或者投资银行上,而不是在路边打赌。就这样,嗝嗝老师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了各自擅长的领域,教导他们别再怨天尤人,放下恐慌,放飞梦想,让梦想与恐惧一起飞翔。在这里,我学到了一种智慧。

当学生自暴自弃,家长无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会上“5杯奶茶和0个家长”的挫败,她依然没有放弃。她一家一家走访,一次一次改变教育方法,一个一个跟学生谈心,一次一次与校长和意见不同的老师谈判,努力为学生博得权益。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对于9F班的学生,嗝嗝老师也一个都不曾放弃。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坚持。

这样一个伟大又渺小的人,让我们对她的成长过程产生了好奇,其实她是幸运的,她的妈妈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她,就像成年后的她,也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一样。还有一位在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人,22年前在一次大会上,她发出了怪异的声音,一位校长把她叫到了台上并和她交流了一番……当大家都认为这位校长要对她进行严厉指责的时候,他却对年幼的嗝嗝老师说道:我的孩子,这里是学校,今天你就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图雷特综合症,我代表学校向你保证,你在这里会受到同样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番话,影响了她的一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爱。

电影放到后半部分,一位女学生对那个犯了错误的男孩子指责道:“她不过是嘴上口吃而已,可是你呢,你的口吃在你心里”,我想,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生们不仅从心里接受了嗝嗝老师,她已经也慢慢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灯塔了吧。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义,它能让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能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更能使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普通的老师只会教书,优秀的老师会教你做人,伟大的老师会让你知道师者的真谛,还有一些老师会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开创我们的人生。”我想,影片中的嗝嗝老师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吧!

影片放到故事最后,看到嗝嗝老师当年教的9F班的学生都已长大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我不禁感慨,也许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在一代又一代不停地循环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篇19:《嗝嗝老师》观后感

所有的残缺裂缝,都是为吸取爱的能量

先天的尴尬病灶,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的奈娜从求学到求职,饱尝了一般人无法体验、甚至难以承受的失败——无数次被拒之门外。的确,一个连语言表达都做不到连贯的人,即使具备教育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等高学历,似乎也不适合做教师啊!然而,哪怕被自己毕业的母校拒绝了5次,哪怕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持续置疑,奈娜却依然不改初衷,立志要当一名教师。

为什么如此执着呢?还得从影片的片名说起。从小,奈娜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这个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就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因为这个病,她一直遭受同学和周围人的嘲笑,甚至还有父亲的嫌弃;也是因为这个病,她年少求学时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是圣蒂克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获得求学机会,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于是在心中种下了当一名好教师的种子。

学有所成的奈娜整整求职5年,在经历了18所学校无数次的拒绝,终于等来了母校给她递出的橄榄枝,不料这背后是更大的困境。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因土地征用,暂时被并入圣蒂克这个“高端私立学校”的14位“贫民窟问题学生”;是一群在七个月里气走八名老师的“超乱班级”;是一群遭全校师生唾弃白眼而自暴自弃的叛逆少年。然而,也是14个有思想、有自尊、爱憎分明的鲜活少年。

所有的残缺裂缝,都是为了吸取爱的能量。从小就饱尝歧视的奈娜,特别感同身受这些孩子的遭遇。面对着他们一次次不怀好意的恶作剧,奈娜慈悲的选择了接纳和包容,并坚定的站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帮孩子们向学校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不惜替他们背黑锅,受排挤。

奈娜坚信,这些“贫民窟问题学生”的根本问题,不是孩子们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家庭,还有学校环境等多重因素,扭曲了孩子们原本纯真向上的天性。他们之所以如此叛逆,正是他们变相表达对爱与平等的呼唤,渴望得到公正的关注。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

近年来,印度电影热在我国持续发酵,特别是有关教育题材的电影,常引发国人的共鸣与热议,比如这部《嗝嗝老师》。虽然是翻拍自美国人布拉德·科恩的真实经历,但由于文化语境和人物性别的转换,产生了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在充满喜剧元素的前提下,影片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迥异的人物塑造和严格可控的高潮收尾,让观众在收获欢笑和感动的同时,也带出了大量社会性的探讨,事关阶层与教育体制等,依旧拥有直击印度现实社会里“歧视”与“阶级疼痛”等阴暗面的力量。

影片中,在贫民窟眺望时,会发现距离这片破败之地最近的就是高楼林立都市。随着嗝嗝老师挨家挨户的家访,这部电影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印度典型的“格差社会”,类似于我国的“阶层分化”现象。

在印度,1%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50%以上,而50%以上的穷人阶层只拥有全国财富的4%。随之,经济、教育、社会地位差距甚大,阶层区域固定不流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是极难的事。很多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就处于“再拼命,也无法逾越贫富的鸿沟”的状况。富人坐享丰厚的物质资源,贫民窟里的人却连日常用水都要抢。但其实上,我们的国家,何尝不也面临着教育资源随阶层倾斜的问题?

如何帮助这些缺爱的孩子,找回正确的人生航向,激活他们向善向上的内驱力量?如何春风化雨因材施教,照亮孩子们迷惘的青春,点亮他们的真善美心灯?成了“嗝嗝老师”最苦心积虑的事。

她擅用启发式教学,将操场改造成了“另一种教室”,自由发散的思维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她知道如何维护孩子们脆弱的自尊,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活在周遭的目光里,她更能走近孩子们的内心;她鼓励孩子们直视自己的出身和天赋、缺点,写下自己的恐惧并做成纸飞机来放飞,并以自己饱受质疑的不幸遭遇,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在永不言弃的守望中,奈娜终于引爆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小宇宙,F班的同学开始学会积极处世,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也在缓慢地弥合与冰释,甚至突围了阶层的壁垒,活出了崭新的生活天地。奈娜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自我和对群体的双重拯救。

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长

影片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这应该是嗝嗝老师的名言,然而更理性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长”。老师本身也是家长。毕竟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的烙印更入木三分,特别是孩提时的印记,可能潜藏一生。

作为的父母,不仅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还要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将科学的家教观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来。分享8条科学的育儿观点:

能力大于成绩——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身教重于言教——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

尊重优于权威——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长成;

吃苦好过吃补——适度磨难,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规则大于宠爱——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

放养优于圈养——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怎么教出好孩子;

自由大于限制——给孩子独自空间,发展才会无限:

自制甚于控制——从小建立理财观,教会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能否雕琢出美玉,全在于当工匠的父母之手。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凝聚着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成功绝非偶然。

篇20:《嗝嗝老师》观后感

曹爱芬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从其内容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位妥瑞氏综合症病人从其童年到其青年的一段生活经历,但给人的启示却是极其深远并沉痛的。电影它留给我们许多的想象空间,也给了观影者更多的启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身负有残缺的弱者,如何成为强者,又带动偌大的弱势群体,成为各自生命的主宰者。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角度,我们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看到了一个从受教者到施教者,如何的角色转换。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不计得失、全心奉献的教学理念。在人生受到极大的挑战时,如何与命运抗争,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从对手到队友,从对抗到聚力,每一种的悲欢离合,其撕心裂肺的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魅力。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何尝不是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幼儿做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行动。用我们加倍的努力来换得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嗝嗝老师的特殊病因,虽然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各种挫折,但她却做到了对孩子们的全方面的交融,她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跟着她的心一起跳跃,这是何等的不容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只要我们与孩子们的心都在一起了,相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信任,是何等的重要。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当下,有必要与我们的施教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给孩子们带个好头,不能言而不信。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真诚与理解。让孩子们在我们清河幼儿园的美丽校园里,处处传递真诚与相爱,那么,我们的校园肯定会变成爱的海洋。所以从电影诠释的内容分析,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包括老师与幼儿之间,信任很重要。一旦失信了,很多工作都会很难挺进的。

另外,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觉得,接纳每一位孩子比什么都重要。面对每一位不同的孩子,虽然其智商及情商都不会一样,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得对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产生歧视或偏见。往往这些小孩子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在校园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在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校园的主人翁,给予他们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尽情飞翔。我们用心去给孩子们搭台,孩子们就会全力去演绎他们的美好未来。虽然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不尽不意的地方,但我们一定要鼓起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与缺点,孩子们也不例外。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自身的短处,那么我们的团队才会有夺得胜利的希望。我们教学工作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有看到我们的短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才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所以,孩子们有问题,都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不敢直面问题,想办法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与担当,能够有一种忘我的精神,能够多奉献少索取,能够换位思考,把孩子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最后,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要放低自己的架子,俯下身子来教学。我们基层教学一线的老师,不能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能目中无人,以上欺下。我们只有多与孩子们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接地气的,才会有其鲜活的生命力。不懂得幼苗的特性的园丁,教不出优良的苗子。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给幼苗施怎样的肥,浇多少量的水,我们都要掌握得当,不能盲目与冒进,否则教学工作都会出笑话及洋相,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只有我们放下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臭架子,牢固树立“甘当孺子牛”的精神,那么我们的教学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家长才会放心和安心。

哦,老师!

――观《嗝嗝老师》有感

------来自吴志慧老师

哦,老师!――观《嗝嗝老师》有感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是主人公奈娜作为一位教师所说的话,也是一句呐喊吧!作为教师 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她对教育有着怎样的憧憬与梦想,可见她有着怎样的、“为人师而育人”的决心和信念!

能说出这句话的老师很了不起!因为这是直面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开始,当老师不再把责任试图推卸给家长甚至是学生的时候,他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发挥,那么每一个孩子才都能更有希望!教育不能只是指针对资质和原生家庭资源比较好的孩子,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向上走,尽管有的孩子会慢一些,但他一定是向着光明、向着梦想迈进!而不是通过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多么不堪,有多么垃圾或不可救药,不是吗?!可一些老师恰恰不仅永远不会认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句话,甚至在用各种尖锐的语言和行为证明这某某孩子有多么的差劲,仿佛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很差了,()那么她就是个优秀的教育者了!就像“A班”老师一样的诸多老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有勇气说出奈娜所说的这句话“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

当然,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如愿以偿,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希望!太多的老师并非不努力,只是,老师也都是普通的人,也都要面对“柴米油盐”,也都有“喜怒哀惧”,作为良心教师,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社会与家长需要给予老师的更多应该是理解与接纳才对。正如奈娜给予孩子们的“理解、接纳、陪伴”!只有被“理解”,被“接纳”了,人才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力量,教师有力量了,孩子才能够从老师那里得来正能量!

看《嗝嗝老师》的时候,我流下了很多眼泪,其实,在之前看预告的时候我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流下了很多眼泪。因为,感觉自己与奈娜有着许多的相似。我生来就是个“瘸子”,曾经因此而不用上体育课;曾经因此,有老师告诉我,为了照顾我,让我在家附近的学校再复读一年一年级;曾今因此,有位老师告诉我不要做课代表,来回拿作业本不方便;曾今因此,师范学校要把我退学回家,让我半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人在学生宿舍里流泪煎熬;曾经因此,有位班主任老师剥夺了我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权利;曾今因此,有人预言我不能找到另一半成家……总之,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记忆被深深地埋藏起来,本来,我以为我已经把它们彻底忘记了,可今天看电影的时候,这些记忆又莫名其妙地回来了!曾经,我以为我总是把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健全人,周围的人也都配合的很好,今天我才发现,其实是我自己还没有从心底彻底的接纳自己。身边会有一些人说我“有才”,说我“能干”,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依然是个“瘸子”!所以,当我看到专题片中自己一瘸一拐地走着对别人来说无比平坦的路时,我的心总会酸疼,我是在心疼自己还是在嫌弃自己呢?现在想来,其实最可怜的就在于这里,连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那么我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孤单和悲凉!是的,正如奈娜所说,每个人都会生病,我的“瘸”并不会影响我的聪明;正如奈娜所说,她可以第一时间教会与她相处的人什么是“妥瑞氏症”,的确,很多时候,困难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把孩子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去“接纳和陪伴”自己的孩子,正如奈娜的母亲那样,如果没有这位伟大的母亲,奈娜或许就没有机会碰到那位伟大的校长,那么贫民窟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不会有机会遇到奈娜这位好老师!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伟大的父母,我感谢他们,所以,我要尽我的全力,让他们晚年幸福!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虽然一再的抑制,但仍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因为里边有太多触动我心弦的元素。观影前曾看豆瓣评论,说影片过于理想化,学生四个月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我说完全可能,就如同那句被说烂了的话“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奈娜之外的老师之所以不能做到,就是因为大家之前就认定了不可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不能做出努力,也请不要随便评判!

------吴志慧老师

篇21:《嗝嗝老师》观后感

老师需要有耐心,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学生。那些调皮的学生都是贫穷家庭的孩子,温饱都是问题,所以家长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小孩的成绩,就像宇和小龙一样。我们往往都看到的是外在的东西,而更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去挖掘。我们的员工同事都有他内在的一些可以挖掘的东西。

嗝嗝老师从小有这种功能性的障碍,但她没有自卑,她仍然保持了自信,只是一个自信的正常人带着一些别人没有的毛病。很多人因为有了一些障碍,开始变得自卑,变得心理扭曲,那样一切就复杂不已,因为面对的不仅是缺陷,还有心理上的一些复杂性。接受自己的缺陷,想想她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有利的东西,然后去接受她感谢她。

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知识要比直接讲出来的知识更牢靠。嗝嗝老师都是带着学生去实践去获得知识的,引起别人的兴趣然后才能开始自己的演讲。演讲或者教书前一定要记得先引起别人的兴趣,再去讲,要不然没有人会听。嗝嗝老师观后感200字

假期开始培训的时候,培训的老师推荐了这部印度电影,假期快结束时,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没有英雄,没有战争,没有生离死别,没有拯救世界。但是,她却一次次让我们落泪,使我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当一群来自平民窟的孩子,伸出手掌,把北斗星的位置留给深爱他们的纳娜老师时,我知道,那是来自孩子们内心最强烈最真挚的信仰、信任和爱。

大学时看过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同样值得一看。

毕业到现在6年了,作为一名老师有过迷惘,有过无助,其实很多时候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的面庞,都会给我一丝欣慰。教师用爱,可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生也同样在一点一点的影响着老师。没有好与坏,只有真心以待与责任,仅此而已,足够!

【《嗝嗝老师》观后感15篇】

篇22:《嗝嗝老师》观后感

《嗝嗝老师》看完了电影我认为,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奈娜让人钦佩的勇气上――她成为一名教师的勇气、做好一名教师的勇气。我认为大多数教师们心中都曾燃着和正在燃放着教育信念的小小火苗,并希望积攒放出簇簇烟火,但毕竟现实不是理想的温室,曾经夜以继日高唱的颂歌都在一盆盆冷水后渐弱为梦中的呓语,能为了成为老师坚持整整五年的奈娜,能在面试中面对各种质疑还笑着证明自己能成为一个老师的她,最宝贵的就是这种贯彻教育信念的勇气。这种勇气于学生们而言是一种人格魅力,这也是陪伴了奈娜老师一生的“嗝嗝”给她的别样的礼物。

电影中瓦迪亚先生说他认识到学生才是最难做的。而我觉得做老师还是更难的,这是由教育给教师们赋予的责任决定的,奈娜老师多少次叫着“未来”这两个字,没有勇气支撑之人怎么能在这份责任下行走呢?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有色眼镜是可怕的,但老师对学生的有色眼镜是可悲的,这可能最终使孩子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可能剥夺了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虽然这种有色眼镜在我们的学校里还是潜伏的、隐形的,但仍然需要奈娜老师这种教师勇气的灌注。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告知那无法逾越的藩篱,而是敢在被别人不看好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是幸福人生的途径。

相关专题 观后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