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选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中之运用论文

喵喵了个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试论自选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中之运用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喵喵了个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论自选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中之运用论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试论自选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中之运用论文

试论自选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中之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健身运用考核

论文摘要:我校在认真学习和研计对全国体育教学大纲和安徽省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灯了符合我仅实际的休育教学大纲。特是体育考核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采用了教师自己制定一项,学生定一项。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制定一项三结・合的考核亏法、简称为“自、选、统’考核才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北考核方法在沐育课考核中运用的摧讨,夕、中发现其优劣性,以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指对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取得的成绩的测验和评价。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考核能够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各环节的组织教法,从而使教学过程组织更利学;有助于教师检查自身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间题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评价教研室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前体育课的方法多采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考核,在一定程度存在考核成绩不准确、无法进行横向比较、难以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随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佼根据改革精神,于修订教学大纲,重点在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何为“自、选、统”

体育实践课考枝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授课情况各选择一项进行,另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确定一项进行统考,三者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为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我们简称为“自、选、统”考核方法。

1.1自考。把全体体育教师组成若干个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可根据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工作计划自行制定教学进度和自考项目并监考,占体育课成绩30%.

1.2选考。学生在本学期所上内容中选一项作为考核项目,学生自行组织,授课教师进行监考。占体育课成绩30%。

1.3统考。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在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商讨下制定一项为统考项目。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标准、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占体育课成绩。

2改革后我校体育工作出现良好的态势

2.1体育课形成良好的氛围

本人对98级全体学生(共计606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6份,有89%的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极高的兴趣,有91%的学生认为“自、选、统’,考核方法行之有效。

为了更好实施“自、选”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改进教法,运用了“实习教学法”。考核中有一项由学生自己定项、自行组织。加强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分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开动脑筋。想练结合,学练情趣不断提高,加之教师运用教法适当,创设了生气蓬勃的教学氛围。

2.2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本人通过对98级达标率进行统计发现,优秀率由以前10%石增加到17%,及格率由以前84%增加到95%二由此可见,“自、选、统’,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2.3课外活动成为第二课堂

自从“自、选、统’,实施后,课外活动成为我校一个亮丽的好风景,学生为了取得优良的体育课成绩,通过课外活动对体育课所上内容进行复习掌握,以便在课堂上更好接授新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做到’‘课上学习,课下消化吸收”。课上教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自我锻炼,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不仅是体育课地坚强后盾,而且使我校竞技体育上了一个新台阶“自、选、统’,的实施,推动了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全面地开展。

3“自、选、统”有一定的优越性

3.1实行了教考分离

原体育课的考核方法存在着重重弊端,如有感情分等,而“自、选、统’‘的考核方法,既有教学小组定项,又有公体部全体教师在一起定项,其中的统考项目授课教师不参于本授课班的监考,实行了教考分离。

3.2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学生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此项是强项,另些项目为弱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授不了”。而采用“自、选,统”考核方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好成绩。基本上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每位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又令每位学生信服。

3.3在体育教师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

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能充分地体现体育教学效果,使得每位教师之间有了横向比较,由此充分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必会认真钻研业务,大胆改革,不断充实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始终不使自己落伍。

3.4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自、选,统”实施后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有机地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实践能力、调节能力,检查能力。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选考充实反映了这一点。   3.5加强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自、选、统’考核中自考项目是由教学小组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完成的,而统考项目是由全体体育教师之间协作完成的。这就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增进了体育教师的.相互感情,围绕着公体部这个大家庭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学校体育工作和科研工作。

3.6提高教学部门的管理机制

通过“自、选、统实施,提高教学部门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使教学部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可洞察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促使体育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成绩的管理,通过学生成绩的分析,了解教改的效果,达到不断深化,以便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自、选、统,烤核方法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在制定教学小组应注意专业的配制问题

安排教学小组应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这样有利于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他们都能成为多才多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又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自、选、统’考核方法的实施。

4.2制定统考项目尽量遵循几点原则

4.2.1具有地方民族体育特点的原则

中件灵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辉惶的科学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系列发展身心强体魄的手段,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有必要性的,而且我国是个南北跨度大的国家,南北体育具有共同点,又具有地方特点。

4.2.2具有健身性原则

体育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健身,安排项目一定遵循健身性强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推进素质教育。

4.2.3具有终身性原则

统考项目的制定能使大部分学生都喜爱,不仅使学生上课时乐慧学练,下课时也乐意学练,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3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奖惩制度

形成奖惩制度能激发教师的上进心,使教师想方设法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学生自我般炼的意识,使学校体育生机蓬勃。

5小结

总之,“自、选、统“的考核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说服性,本人认为此种考核方法是可行的。“自、选、统”的实施,在体育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使得体育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比教案、比教风、比教法、互相学习,找出不足,共同提高,使学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体育教师把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地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推进素质教育,并且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师生的情感.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有了明显地提高。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很大收益。学校体育工作和科研工作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篇2:人本主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运用论文

摘要:以往,高校公共体育课过度地强调各项技能测试标准,忽略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冷淡态度,完全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等。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渗透人本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公共体育;教改

以往,高校公共体育课过度地强调各项技能测试标准,忽略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冷淡态度,完全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等。为此,高校公共体育课要加强人本主义的渗透。

1.人本主义的基本概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涌现“人本主义”流派,代表者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是研究社会生活与人的本性之间的联系,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力。将人本主义的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上,就是让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老师,重视学生的个体意愿,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强迫、不强制、不机械,以饱满的心态进行学习活动,积极构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激发人的全面发展。

2.高校公共体育课渗透人本主义的必要性

明确了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后,高校公共体育课为什么也要渗透人本主义呢?

2.1学生层面的必然性在大学考核机制里,公共体育课的分数比例不高,大学生普遍只重视文化科目的学习,长期缺乏身体锻炼,而且公共体育课的趣味性不高,与中学的体育训练无异。因此,为了激发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高校公共体育课务必要渗透人本主义。

2.2教师层面的必要性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漠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精神要求,比如,沿用中学式的机械训练,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方式生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往往是忽略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此,为了激发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高校公共体育课务必要渗透人本主义。

篇3:人本主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运用论文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渗透人本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1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要体现人本主义。过去,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过多地从技能角度出发,强调体育技能和测试标准,往往忽略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的心理承受力和情感体验。这样的结果是让更多的高校学生不喜欢公共体育课,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长期下来,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不如理想。为此,高校公共体育课在目标设定上,就要体现人本主义,不能只重视运动技能和考核分数,而是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应该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3.1.1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要立足于整体学生群。目标设定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考虑学生整体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施以个性化的课程目标。

3.1.2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训练目标设定要个性化和多元化。目标设定不但有体育训练技能方面的内容,也要有学习者的认知程度、情感态度、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充分展示高校公共体育课目标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为五个方面:课程参与积极性、训练技能效果、个人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在人本主义的总体指导精神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设定显得个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获得全面发展。

3.2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反对传统教育过度强调“知识灌输”,不能把“知识学习”割裂“学习情感态度”,提倡“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个性对未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学习方式。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局限于训练运动技能,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内容对未来身体健康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令学习者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体育运动,最终将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课程之中。具体来说,根据训练项目,高校公共体育训练包括长跑、短跑、跳远、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高校公共体育课可以开设必须课和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高校公共体育老师还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尽量做到公共体育课的生活化和趣味化,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影响其运动健康观,即使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仍然继续热爱运动,关注健康运动,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学校所在地的资源和优势,公共体育课也可以考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内容,比如赛龙船、舞狮子、郊外越野。总而言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人本主义,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人,课程安排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为目标,科学把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健身意识。

3.3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训练方式要体现人本主义。以往,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训练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教师的“教”,教学方式侧重于“灌输技能”和“机械练习”,课堂氛围窒息令高校大学生抗拒公共体育课,厌恶体育运动。那么,要体现人本主义,高校公共体育课采取怎样的训练方式?主要重点是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教学中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采取怎样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是五六十个学生一起授课,最大好处是较快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同时缺点是忽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出现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厌恶。化整为零的小组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小组内,让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减轻老师授课压力,也增加组员之间的感情,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热爱上体育运动。与此同时,高校公共体育课老师还要重视人文关怀,针对动作不协调、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语言鼓励,适当地降低训练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学生乐学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共同进步。关于人本主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改渗透,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限于水平有限,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

参考文献:

[1]车文博著.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学宏.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唐大鹏.人本主义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及应用[J].体育科技.2017(03)

[4]杨宇飞.“人本主义”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02)

[5]张晓燕.论教育人性化―――兼谈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J].上海教育科研.2010(01)

篇4:浅谈足球意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培养论文

浅谈足球意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 足球教学 球意识 重要性

论文摘要:意识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足球意识训练,锻炼学生的观察、判断和预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好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盲目的行动。

1前言

足球运动是大学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之一。现在已有了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可见足球运动在大学校园里已蓬勃发展。然而。球员对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通过认真、刻苦训练后,均能较好地掌握;但在学习足球的基本战术运用上,掌握起来较难。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组成部分,在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的普通高校足球普修课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技术、战术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对于学生足球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使足球意识教学得到加强,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现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教法改进,使足球普修课教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分析讨论

2.1足球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看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实际上它是非常具体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和球场上运动员的每一行动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人的一切行动受意识指导,且一切行动反映其意识。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意识是发挥枝术的先导.是驾驭比寒的灵魂足球寒对抗性强、争夺激烈。攻方设法摆脱对手从容得球;守方则力求紧盯狠逼,迫使对手不能得球。这种摆脱与紧逼。是从攻守双方运用技术开始。因此,这就决定了双方必须观察、判断和具有预测能力,然后做出合理行动。这种包括观察、判断和预测能力等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识。显而易见。意识对于足球运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意识好的运动员在场上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盲目的行动。

2.2高校学生足球意识存在的问题

2.2.1选位、跑位意识不强

不管是课堂的教学比赛,还是课余训练及自发组织的此赛。场上经常出现围挤现象。学生总是围着球转。球到哪儿。人群就拥到哪儿,结果是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将球传至多远。这种现象在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以进攻为例,临场比赛或对抗中人随球跑。没有穿插扯动跑动概念,场上经常出现挤疙瘩现象,队员不知该到哪儿跑位。

2.2.2传球时机不准

传球方面的意识差,突出的表现在传球时机的控制和传球力量的掌握上欠佳。控制球的队员只顾自己行动,不观察场上攻防队员的位置移动。以至于同伴跑至空档处,却不能及时接到球,或接到球时进攻的好时机已经丧失。这种传球意识的强与弱不仅影响进攻效果,往往也会制约相互问意识的发展。传出的球不分远近、无论同伴是静杰还是动态,目的不明显.力量不适宜,结果传出的求要不被抢断,要不使同伴在有利位置处不能及时接到球,或是接到球进攻进机已经丧失。同时传球意识的强与弱不仅影响进攻效果的好坏,往往还制约相互问意识的发展。

2.2.3技术运用不合理

学生在学会一种技术后,常常不管技术运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往往只会机械地去模仿,生搬硬套,缺乏技术运用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行动的应变性;动作的隐蔽性;动作的合理性等,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性较差。

技术意识是运动员对技术长期实践的结果,其中包含了熟练掌握一应用一理解一对抗中应用一深刻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运动员还没能掌握技术,单凭自己的想象,不可能有这一技术的意识。如果技术比较单一化,那么队员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就别无选择,他的技术意识也只能往单一化发展。如果有比较全面的技术,那他面临相同的处境时使他有多种选择,这种有选择性的思维对提高技术意识是很有帮助的。意识在这提高的过程中又可以反过来要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多变性,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技术动作来完成,同时技术意识也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2.4整体配合差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极强的运动项目,集体配合意识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的每一种行动必须胸怀全局,通力合作,把个人技战术的发挥融入集体协同配合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球队整体强大的战斗力。足球比赛是集体配合的运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全体队员相互协作。球场上常常会发生这种现象:只有某一队员行动,而得不到同伴的积极主动配合,这种忽视整体配合最终会给全队带来损失,导致全队的失败。足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攻防相互转换的过程,这就需要队员始终保持高度的随时攻防转变的意识,并及时调整相应的攻防转变的战术行动。

2.3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足球意识

2.3.1重视专业知识讲解

足球理论知识的提高,是培养大学生足球意识的主要措施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世界足球技术、战术变化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理性上认识足球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做到时常提醒学生,无论自己在何种比赛情况下,都要注意抬头观察,收集信息,预测判断。

2.3.2利用各种训练方法让学生体会足球意识

由于高校学生的个体心智差异较大,对相同客体的反映会产生不同的形成,因此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对足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在战术活动的实践基础上的一切知识、技术、战术的总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专项知识,这才能谈足球意识。专项知识包括技、战术的`目的和意义及应用方式、方法、规则的要求等理论知识,是通过学习一一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获得而丰富起来的。因此,全面掌握专项知识是提高战术意识的关键。另外,技术同样也是战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运用某种战术或组织某种战术形成,必须具备与战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

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在长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形成的,整个过程是个教育的过程,是客观因素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在整个过程中,教练员是主导者,因此教练员的水平对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客观影响的作用。作为一种集体项目的足球运动,集体的能力,加上学生充分发挥战术水平,才能最终赢得比赛。因此,学生的战术足球意识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得到检验和校正,在不断地总结中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2.3.3多方面培养无球意识的跑动

足球比赛中,每一个队员平均控球的时间是短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无球跑动。因此,无球跑动在足球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醒无球队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跑动,经常强调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守中的无球队员都要主动积极跑位,以创造整体攻守时机,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地无球跑动意识。 无球技术动作的训练也是培养和提高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整体性很强,场上一人得球,其余队员并非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战术行动,这里就牵涉到运动员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观察力和预判能力是衡量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要根据场上的情况作出准确预测和判断,自己的同伴是准备传球还是准备突破?对方会采取什么行动?对此要及时做出反应,采取与之相应的行动。

经常地参加比赛,是培养和提高意识的重要手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训练的效果。基本的运动意识的培养可通过训练,而特殊的战术意识则要靠比赛实践来提高。这是因为训练毕竟不同于比赛,这时包括队员所处的环境、对手的特点、对抗的激烈程度等都不相同。因此,我们应当将训练与比赛实际结合起来,把比赛当作训练内容的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参加许许多多的大型正式比赛来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总而言之,通过比赛,可以丰富队员们的临场经验,提高正确选择及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这无疑是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水平的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方法。

2.3.4加大各种技战术的训练

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为临场的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这是评定运动员意识水平的又一重要标准。因此,高校学生的战术意识,就要不断提高他们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要求学生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训练时从实际出发,加强基本技战术的训练,杜绝那些不切实际的华而不实的动作。

足球运动是一项整体性极强的运动项目。集体化的意识要求运动员的每一行动,必须胸怀全局,通力合作,把个人技战术的发挥融入集体协同配合之中,努力促使集体战术配合的圆满实现。足球场上队员位置分工不同,担任的任务也有区别。一般说来,进攻队员的任务就是力争射门得分,防守队员则是力保城门不失。但是现代足球要求,在各尽其职的前提下,防守队员也要根据场上情况插上助攻,进攻队员在失球后,应立即就地反抢,延缓对方发起快攻,或者回撤,协助防守。每个队员在尽量保证完成好自己的分工任务的同时,多给同伴以支持,全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团队精神,必能创出佳绩。

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战术的训练是培养足球意识的物质基础,尤其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最好的技战术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从而影响足球意识的发展。同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必需具备精湛的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战术配合。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抓好对抗中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教学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学会用头脑踢球,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会处理场上各种情况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最佳的行动。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学生出现的失误不要过多指责,要耐心给予纠正和鼓励,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训练氛围。

采用电化直观教学。经常观摩高水平比赛教学中常采用录像等直观教学方式,学习观摩高水平比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位置及打法去领悟高水平比赛中队员技术、战术等意识特点,从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足球意识。

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战术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的,在这意识历程中因为存在大脑“思维活动”的差异,形成了足球战术意识上的不同层次。我们都知道战术意识的培养,智力因素更显它的作用,优越的智力水平不仅能极大地加快战术意识的发展速度,而且也为战术意识培养创设巨大的潜能基础。但对智力因素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成为学生聪不聪明,而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认识自身的优势与抓住对手的弱点。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战术意识需要队员的聪明,更需要老师正确指引学生战术意识的正确思维。教师和学生开放头脑对接受新的观念与评价新的观点来说是必要的,并非所有的新观点都是好的,仅因为新的足球观点就全盘接受是不对的。

研究认为,提高与发展运动员的观察能力是提高与发展足球意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比赛场上的正确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则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而观察又是由有意注意引起的。因此,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意识,首先应从运动员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进行训练。那就是通过训练将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某个具体的身体操作活动中解放出来。在单个技术训练中。可设计抬头看各种信号后进行运球、急停急起传射等练习手段,培养获球后观察战术情景,迅速面向前场,快速寻找进攻机会的意识。在进攻训练中,强调无球队员随时注意控球队员的动作意图,控球队员刻意注意无球队员跑位和穿插的动作意图的练习要求.培养其观察场上情景的意识。在防守训练中,可采取以少防多的练习手段,在强调正确选位和盯人要求的同时,强化正确观察和判断进攻队员的动向、意图以及补防、协防的意识。

3结束语

学生在思想上都应有一个概念。即,接球前就应做好接球后应该做什么的观察、判断的准备;突破前就应做好突破中可能做什么的观察、判断的准备;在防守中根据场上情况,分析对手可能要有什么意图。从而养成学生在球场上不断地、反复地观察、判断、分析的习惯和能力,随时保持对场上情况的预见性,决不可凭主观拟定一些死套路。

学生意识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和预见性,就能在比赛中增加取胜的法码。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训练手段,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从而在比赛中得到最佳效果。这是足球基础教学时培养学生足球意识的有效途径。

篇5: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的论文

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赛 项目 体育课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订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距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①比赛小组:根据制订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他的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②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工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篇6:情境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情境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进行人为的假设和想象,变成形象的有情有景的、有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使学生虽身在课堂,却仿佛入景入情,趣味倍增,加速理解掌握技术。该教学方式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体验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索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

在当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在新课标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情境教学模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故事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例

在教挺身式跳远这项内容时,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使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巧妙地运用导入。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与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前,我先用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个猎人与熊的故事。故事中,猎人在没有熊追的情况下跳不过5米宽的深水沟,而在有熊追时跳过了这条深水沟。学生听后一个个情绪高昂,相互议论,并马上要求在沙坑里量出5米的距离进行试跳,验证一下猎人故事的真实性。然后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助跑和踏跳,并仔细地察看自己所跳的远度。经过自由发挥的试跳,全班47名男生(高一①、③班男生合为一个教学班共47人)只有一名跳过5米,没越过5米的同学都纷纷跑到我这里来询问。我说:“别急,我先问你们,猎人在没有熊追时跳不过水沟,而在有熊追时却能跳过水沟,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并一致回答:因为猎人在生死关头发挥了自身最大的能力,所以他跳过了5米。我说:“你们的回答很正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发挥自身最大能力的一种跳法――挺身式跳远。现在请跟我学习挺身式跳远的技术(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分7个课时教学,也抓住学生这时的学习热情巧妙运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学生非常认真地跟我学,并且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事后的教学实践数据显示,通过7个课时学习,在期末考试检查时实验班有17人越过5米,占全班人数的36%;而对照班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方法,只有6人越过5米,占全班人数的'11.7%。

二、教学实践体会

体育技巧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练习,只有通过反复地锻炼、琢磨,才能领会到技术动作的要领,才能掌握完成动作技巧的方法。而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遵循的是先示范和讲解、后学生练习,注重的是“教法”的运用,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单纯的教学让学生学技巧练技能,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很乏味没有兴趣。我在教这个内容时换了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研究教法的圈子中跳出来,转而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法学习更有效。我认为一个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并坚持体育学习活动,主要动力源在其内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寻找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佳途径,并创设一定的、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例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参照、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新意、有变化、有趣味,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

三、故事情境导入教学法的设计

相关数据说明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与差异。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境导入体育教学法呢?

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情境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情境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掌握技能。因此,我们应该从课堂学习目标出发,确定好体育教学内容,并按照体育教学内容来设计一定的情境,达到预热的效果。

2、搜寻合适的故事情节,找到故事与学习目标的契合点。通过讲故事、提问诱导并伴以形象的语言等方法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进行。但是,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3、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教学过程,落实故事情境中的教学点。教师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情境,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要让设计出来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使人感到生搬硬套。

4、准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备课当中不仅备教材,更需要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通过不断地变化教学手段,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来吸引学生,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育课场地的设计新颖,教具、学具多样,教学的方法、手段富有变化,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积极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状态,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跟你学、跟你做,从而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 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它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 、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总结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 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8: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配乐的应用研究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配乐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舒缓音乐与太极拳运动之间内在的相似相通性出发,以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为研究依据,探讨配乐在高校会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引言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 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太极拳本身的特点,把太极拳的教学过程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粗略掌握阶段、太极拳技术动作、巩固与熟练运用阶段、“太极韵味”追求阶段。在各个教学阶段中,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各个教学阶段中对配乐的选用也有所区别。

篇9:韵律活动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韵律活动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论文

近年来,韵律活动进入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体育老师的重视。特别是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来,更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运用。实践证明:韵律活动在陶冶学生情操,消除学生紧张的身心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在体育课教学中合理采用韵律化教学手段,使课上得生动活泼,从而较好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作法:

1、教学范围: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运用韵律活动编排在难度不一的课时部分中。

第一,准备部分。学生不喜欢每节课都是先队列跑步练习,然后做定位操的千篇 一律的上课顺序。为此,我就把一些枯躁的队列练习和徒手操用音乐串联起来做,这样很新颖,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选用一些节奏感较强的、健康的音乐伴奏,不仅能增强韵律感,而且提高兴奋,又省去口令指挥,便于教师在学生练习中提示、纠正错误,加大了练习密度。

第二,基本部分。体育教学中我首先把自已置于学生之中,用准确的动作、热情的教态,在感情上与孩子融为一体。学生喜欢有情节的活动,必要时我就在学生学习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时穿插一些乐曲,使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练习。这种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学习兴致提高,完成动作积极、认真。

第三,结束部分。在整理活动中一般采用跳集体舞的形式让学生放松、整理。既符合青少年爱唱、爱跳的特点,也陶冶了他们美的情操。让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活动,学生感到轻松愉快,非常欢迎。

2、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后,我积极参加了苏州市教委举办的新教材韵律舞蹈培训。在自已熟悉掌握韵律活动教材的基础上,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推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年级选用不同的教材。有的高年级教材可以从低年级教材入手,达到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有些难度较大的、不适应的动作我还作了更改,目的便于全体学生掌握。

3、音乐选择。在队列练习和准备活动时往往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例如集体做齐步走时,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学生跟着乐曲的节奏,精神饱满、充满自豪地整齐行进。又如:跳跃练习时选用“小免子采蘑茹”的情节教学;整理活动时选择“歌声与微笑”这一类歌曲。总之,向学生播放的音乐必须是思想内容健康、节奏明显、欢快而能振奋精神的'。

4、教学方法。一般应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少讲多看,精讲多练,边练边提示;由基本动作到串联衔接;速度由慢到适当;动作示范以镜面法为主。关键要培养好体育骨干,选用的音乐看是否可行,预测效果。然后在课中由体育骨干协同老师按照大组教动作分小组练习去进行。

5、音乐与动作配合的教法。先教动作,在掌握动作的要领、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强调动作配合的教法。先教动作,要掌握动作的要领、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强调动作的节奏感,再音乐合拍(开始可以随音乐节奏,伴有口令或口令提示),最后完全随音乐自如进行。

6、引伸。我把韵律活动传授于体育教学中。同时,学生熟悉掌握后又可为学校和班级活动服务。例如,有些韵律舞蹈经过精心加工后就可以作为某一个文艺节目,在庆祝节日时上台表演效果相当好。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学生在创建班集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发挥了创造力。

二、体会

1、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及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既具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又具有教育性和民族形式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有利于美育教育。

3、有利于增加课的练习密度,控制强度,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

4、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质的增强。

5、采用韵律活动教学可以充实体育课中开始及结束部分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克服教学中动作拘谨、单调、缺少欢快感的不足。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并能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提高韵律活动在体育教学国的作用是很大的。体育教学呼唤着音乐!她将为体育教学开创一个新局面。

不妥之处,望同行们予以热情帮助和指导。

篇10: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新课程标准所崇尚的体育教学思想是“快乐体育”,而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体现快乐的便是游戏。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完成其它体育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主动快乐气氛中学习体育,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游戏的目的

体育游戏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线,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比赛因素,能使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协调性、灵敏性、观察力和表现力等;还能丰富体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是锻炼和愉悦身心有效的手段,是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思维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在上二年级《原地高抬腿跑》那一课时,我组织了《传递实心球》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锻炼上肢和腰腹力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无味,而是积极踊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品质,使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

可见,通过体育游戏,不仅提高学生各种技能技巧,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机智、果断、团结、负责、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使其在不断的挑战中发展自我意识。

二、游戏的示范和讲解

体育游戏教学一般是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开始的。讲解游戏的顺序,一般按照游戏的名称、结构、方法、动作要领、运动路线、交替信号和一般规律规则等。特别要讲清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力求生动形象,简要明了,富思想教育于游戏中。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游戏的注意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游戏概念。为了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游戏的方法和过程,我根据游戏的难易程度选择讲解的方法:例如“钻山洞”的游戏可以先讲解后示范;“颠球接力”的游戏可以边讲解边示范;“障碍接力跑”的游戏可以先示范后讲解;还有的像“跳长绳比赛、开火车、小猫捉老鼠”等游戏就要师生合作演示,还有的像“夺球队战”的游戏就只示范关键动作就可以了。有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一遍,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了正确的讲解和示范的方法后,教师讲解和示范是否得当,不仅是游戏的成败关键,还是突破教材教学难点的关键。例如,我在三年级的体育游戏“通过障碍”的教学中,先把动作做完整、准确的示范一次,然后再进行分解示范,边做动作边提出思考的问题:跳三角有几种方法?用正误对比法跨过和跳过方凳,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是错误的;再用二至三种示范动作爬过栏架,让学生选择一种既快又省力还不碰倒栏架的动作。这样,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掌握游戏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游戏在课中的运用

1、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2、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我通常就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游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和规范,它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锻炼价值,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它已成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个脚印。

相关专题 体育课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