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教学校德育与小学音乐的巧妙融合论文

小能猫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试论特教学校德育与小学音乐的巧妙融合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能猫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试论特教学校德育与小学音乐的巧妙融合论文(共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试论特教学校德育与小学音乐的巧妙融合论文

试论特教学校德育与小学音乐的巧妙融合论文

摘要:所谓特殊教育,指的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受教育人群(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较之普通学生来说,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体贴化,符合此部分人群接受知识的特点。在特教学校,开展德育与音乐的融合式教学,对于陶冶特殊儿童情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帮助。故而,在小学特教学校开展音乐与德育的融合式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音乐;立德树人

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与普通小学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受教育的对象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而这些身体上的缺陷就直接导致其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人道主义的精神方面来看,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对这些弱势群体伸出援手,而我们作为启蒙“折翼天使”的引导者,便应当积极扮演好护花使者的角色,力图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还“折翼天使”一片美好蓝天。

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涵养身心、陶冶情、沁人心脾、富有美学的学科,在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特殊儿童的音乐理论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审美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消除学生疲劳,对于培养这些身体具有些许缺陷儿童良好生活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俗话说“上帝给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更打开了另外一扇窗”,部分具有身体缺陷的儿童在学习音乐的知识时,往往能够表现出惊人的潜力,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最好的证明,听力上的障碍并没有阻挡住其在音乐上的创作,反而使他意志更坚,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意义重大,特教教师应当对此高度重视起来。

二、德育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式教学

(一)实施情感教学,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这些身体上的障碍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由于后天造成的,比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口语表达障碍、肢体障碍等等,这些生理上的障碍往往会给幼小的心灵抹上一朵“乌云”,这朵“乌云”总是萦绕在小学生的心理无法散去,由此便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紧张、焦虑、惧怕等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尤其是一些刚刚转入W校的特殊学生,对于人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音乐教师是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为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前,音乐教师应当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教师活泼、灵动的情感萦绕在小学生的身边,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带来的阳光和温暖,从而消除对教师的抵触。

比如,在为听力存在障碍的小学生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温柔地挽起学生的手,使其贴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小学生感受发音时声带的震动频率和音量,在其正确的完成一次发音后,要及时的表扬,或者抚摸儿童的脑袋,或者高高托举,或者轻拍学生肩膀等等,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和成功,他们便会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中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从而走出心理的阴影,养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战胜各种困难。

(二)利用教学内容,适当适时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有效基础,在实施德育与音乐地融合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懂得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且适当适时的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之中。

比如,在教学《小燕子》这首歌时,其中歌词中唱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向学生描述了一副秀丽的春景,基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还小燕子一片蓝天的德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观念,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挖掘音乐名家,以事迹勉励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挖掘音乐名家,克服身体障碍成就多篇音乐成就的感人事迹,来勉励特殊儿童,从小树立身残志坚,敢于拼搏,不轻言放弃的坚韧不拔品格,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业,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中,积极探索,虚心请教,将视野放的更远、更辽阔。比如,教师可以举例语言存在障碍的帕格尼尼、视力存在障碍的阿炳等等,他们虽然在身体上具有缺陷,但是依然通过坚强的毅力,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创作了不朽的财富,对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来说,具有明显的勉励意义。

概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融合式教学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信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具有明显帮助。为此,我们特殊学校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教学尝试,力图德育之花开遍小学音乐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代百生. 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观念的变迁[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02).

[2]程郁. 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2).

[3]腾格勒日呼. 呼包鄂三市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篇2:特教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模式新探论文

特教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模式新探论文

学校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特教学校教育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看到,虽然广大德育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特教学校德育成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某种程度上德育效果逐渐在弱化。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探索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对于增强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极为重要。

一、现行特教学校德育体系的缺陷

德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实施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现行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德育体系,主要是从德育目标出发建立起来的。这一体系存在着诸如德育起点的确定方式不够恰当、德育目标简单化和单一化、德育阶段倒置化、德育方式相对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特教学校中同样存在,且由于特校学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德育教学过程中的外铄化问题更加突出。

二、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心理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髙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心理健康,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心理教育包含各种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咨询或辅导、心理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德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既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心理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心理教育构成学生道德发展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道德发展也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社会化。

同时,德育与心理教育也是有所区别的。德育是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它来分辨是非;而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护心理健康,发挥个人的潜能。

三、特教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一)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发挥其对德育的支持和补充作用

1.用心理教育缓解学生对德育的柢触心理。

中高职听障学生和普通青少年一样处于青春期,处于从依赖到独立自主的过渡阶段,思想和行为带有叛逆色彩,德育在他们眼中就是说教〇教师生硬地灌输各种行为道德规范和进行思想教育,容易导致抵触心理。而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就能更好把握听障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脉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

德育的缋效取决于道德内化的程度,而学生的自我意识、情感和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内化的决策机关和重要的调控器。高职阶段的听障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对自身和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加上听障所带来的敏感、猜疑等心理特点,如果不能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结果只能是学生表面服从而内心仍不接受。所以要靠心理机制的调节来完成将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品德和行为的过程。

3.用心理教育解决心理原因引发的德育问题。

有些听障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关心集体、小偷小摸、不遵守校纪校规等行为,表面看属于思想道德不良,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不少是心理原因导致的,如缺乏家庭温暖、人际交往障碍等。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不但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解决了问题。

(二)在心理教育中渗透德育,发挥其对心理教育的导向、调节和促进作用

1.导向作用。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不能背离德育的方向。听障学生在信息获取和沟通交流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认知上容易产生偏差,更需要德育的导向和指引。

2.心理调节作用。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正是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个别听障学生会为了要融入某一群体、获得其认同而屈从于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出现偷窃等不良行为,这时就需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抑制这些行为,同时鼓励良好行为的表现,促进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

3.心理促进作用。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听障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考验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还能从实际遇到的问题中锻炼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是单一心理辅导或咨询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结合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是利用团体的情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5]。团体心理辅导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在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

特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生理或心理上的各种障碍或缺陷,他们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也有着和普通青少年一样的爱与归属的需要,通过实施团体辅导,他们可以从同伴那儿得到支持和安全感,从而获得安全的交流氛围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机会。通过互相倾诉和交流,他们就会了解到很多同伴都有和自己类似的问题,从而减少孤单、不幸的感觉,也可以借助团体的力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强化自我反省意识。

如本校高职听障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一堂课就作了如下安排:

1.破冰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2.由动画故事引出主题感恩,并分享感恩小故事,唤起学生共鸣,由此展开什么是感恩的讨论,分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3.安排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讨论这样的做法好不好,原因是什么。

4.告白,分别列举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我们对父母的关爱的具体表现,比较两者之间数量的多少,探讨原因。

5.集思广益,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怎样学会过感恩的生活。

6.回顾总结,以手语歌《感恩的心》结束。

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淡化了教师的教授功能,更多地发挥了引导、管理和调节的作用。团体辅导还特别强调听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用心体会,并分享感受。通过这样的团体辅导活动,可以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加强对他人的关注,客观评价身边的人与事物,实现同伴间的互助,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也能培养社交能力,树立团体意识,这些都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道德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在特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3: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论文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论文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选择与教材相匹配的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听觉和视觉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在音乐渲染下,学生更容易进入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感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

一、合理选择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融合的关键就是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进行挖掘,捕捉、提炼情感触发点,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借此将学生带入到语文文本的情境当中。例如,在学习《找春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欢快的音乐,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课堂气氛十分愉悦,接着教师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春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音乐进行情感升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在面对情感较为丰富的.作品时,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就需要利用音乐将文章中深刻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文章匹配的背景音乐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的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高山流水》一曲作为背景音乐,在绝妙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时内心的感受了。

总之,将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进行融合,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出有效的应用策略,在进行融合时要选择适当的音乐媒体,利用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能与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升华。

篇4: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论文

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是艺术的精髓,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锻炼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对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二、将传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1、情感体验式教学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存在差异,在民歌的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点。所以,我国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融入传统音乐,首先要从情感出发。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学生一听就知道属于情歌,所以教师要首先对该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音乐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会在情感的引导下对音乐的走向进行合理分析。同时,教师也要对民族音乐的唱法进行讲述,在每一个学生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嗓音,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2、感知能力的运用

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对民族音乐的感知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民族声乐的感知上也出现了多样性,不管是何种感知,都是对美的体验。民族音乐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感知去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在欣赏民族音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问题:如民乐的唱法、感情体验、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演唱和讨论。在实践、教学、感知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对歌曲的意境和气韵把握之后,要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调式等技术要素的把握。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含义。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对民族音乐的艺术影响进行感知,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一支具有民族音乐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教师要能够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背景和唱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音乐课中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中国本土元素。因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民乐理论知识非常必要,对民乐的声腔、旋律要有深刻的认识,要能够对不同类的民歌准确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演唱诸多的民歌作品。此外,戏曲作品和说唱音乐也非常重要,如豫剧、京剧、越剧、秦腔、评剧等,都是我国璀璨的曲艺瑰宝。总之,作为声乐教师来说,自己首先要喜欢民族音乐,才能在教学中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

4、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音响资料必不可少,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成为可能。如在《山路十八弯》的演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合优美的图画衬托出弯曲的山路,保留方言的发音,演绎出山路的美和人民的心境。通过影像资料的使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讲解,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学习演唱的技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素养。

篇5:论音乐与武术套路的融合的论文

论音乐与武术套路的融合的论文

摘 要:通过对音乐节奏、动作节奏、神态及形态来论述武术套路的艺术美,并相应提出对音乐的选择与应用及选配音乐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旨在通过武术套路的合理配乐,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来推动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武术;套路;音乐

武术是融技击,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功效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如何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除了要提高动作难度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外,还要配以优美的音乐来有效刺激观众大脑神经的兴奋中枢,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的情绪随着音乐变化而激荡与动作的动静相渲染,通过音乐的美来体现和感受武术运动员的形体美、造型美等外在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享受武术套路所表现出来的勇武有力,起伏跌宕,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特有的美学特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要求是当前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道,武术演练配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音乐让武术更具表现力

1.1 音乐节奏对武术套路节奏有调节作用

音乐与武术的共同特点是节奏感强,音乐节奏是指音乐在时空上的轻重 缓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武术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分配方式,是体育运动不同的阶段或各个环节以及负荷与恢复安排中的时间特征。音乐为武术所接受的就是节奏,而音乐节奏对武术这一类体能性、技术性的项目起着特殊的控制作用,它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运动负荷、动作技能、运动成绩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对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伴奏下的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1.2 音乐与套路的形与神

音乐是以节奏、旋律等构成的听觉艺术,对人体运动和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武术套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后,音乐不再是原先的音乐,而且有了更深更具体的内涵。在武术套路中,音乐不再单纯是音乐,而是构成武术套路整体的一部分,是武术套路更具美感,也更具形神兼备。形态与眼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为基本的两个方面,只有掌握规范标准的动作,及套路组合,通过形态和眼神,并赋予丰富的音乐色彩,才能充分表现武术套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风格和特点,才能完美体现武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内涵。

1.3 武术的美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通过演练者对动作和音乐结构的理解,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武术套路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演练过程中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把动作溶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种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武术蕴涵的是一种内在之美,表现形式是暗示的,这其中音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的语言性很强,抽象意念十分浓厚,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相遇合,互为因果,遥相呼应。使表演效果与观众产生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武术内在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武术动作中的动、静、快、慢、潇洒自如的技术风格特点。以武术之技,体现武术之美,通过音乐的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增加了演练内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 武术套路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在音乐选配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原则。选配音乐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内容健康、清新并且与时俱进的。

2.1 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拳术的运动风格特点决定了音乐的选择。如: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得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而节奏鲜明,刚健有力的南拳套路,必须用奋发激昂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快慢和强弱,直接影响运动员动作节奏的快慢,动作力度,动作幅度的大小,动作的高低起伏等。将音乐的`“声”引入武术的“形”中。使音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2 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

相同的一套武术套路,不同的运动员来演绎,得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这与运动员的身体基本特点、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运动员,他们的演练风格就不一样,我们可以称之为独特演练风格。而独特演练风格的形式则取决于创编者,把运动员的每一个有形动作合理的连接在一起,并配上与之相得益彰的音乐

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选编音乐中,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特征,素质,运动水平,难度等各个独特的演练风格特征来选编音乐。

2.3 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在武术套路中,为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效果,培养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表现能力,可以根据成套动作的风格和每节动作的特点及其某种动作的特殊性进行音乐选编和运用,譬如长拳,可以选取一些旋律有连续不断的切分节奏组成,即兴性强及强有力的打击乐,节奏变化多,音色鲜明而强烈、和声丰富的爵士乐,具有民族特色,节奏明快的中国京剧、民族乐曲等,从而串联剪辑加以运用。如南拳,可以选择一些在旋律上继承爵士乐的切分节奏,更强调打击乐,节奏感强劲的迪斯科舞曲,或具有动感的重金属的摇滚乐等进行剪辑合成运用。太极,可以选用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愉快、活泼自然的轻音乐,以及世界名曲,或者是旋律亲切,优美抒情的民乐等。

2.4 注重教练员、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在武术套路的音乐与动作的编排创作过程中,教练员应根据音乐和动作的特点进行全套动作的设计,确定整段动作段落的划分、节奏、路线、造型及难度动作,快板和慢板动作编排的位置及表现方法等。须用全曲的高潮来衬托主要的难度串及高难度动作的转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运动员的音乐修养,应特别注重运动员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从音乐的情感启发运动员,帮助他们去体会每一段音乐的含义,将音乐的韵律和节拍注释到每一个动作中,举手投足都要与音乐风格相和谐,显出动作的稳定、落落大方和气势磅礴,使整套动作的编排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3 结语

在武术套路中,音乐和动作的表现要达到完美结合,不仅能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力,而且能引起裁判员和观众的共感,达到美感效果。在配乐时要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注重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避免出现音乐与套路的不和谐,并应考虑音乐与套路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斌,包卫平.浅析音乐节奏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阴山学刊,,14(2):5-6.

[2]@尹菲,关毅.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3(4):41-42.

[3]@林小美,徐岸青,徐国芳等.武术套路演练的形态与眼神[J].浙江体育科学,2003,16(3):20-23.

[4]@周滨,范爱苓.浅谈武术的艺术美及表现形式[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0(1):18-20.

[5]@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4(3):46-47.

[6]@龚江泳,淤世海.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14(4):6-8.

[7]@勾庆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发挥音乐效应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30-32.

[8]@马云慧.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1(2):15-17.

篇6: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探究论文

电视音乐是从电影音乐中起源,经历了几十年的播出实践与电视制作,如今电视音乐已经向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发展,并且愈发鲜明在电视屏幕上地呈现出自己的艺术张力与规律性。音乐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声音艺术,它具有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音乐与影视结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视音乐,音乐与体育运用结合产生了雄浑豪迈的体育音乐,音乐与宗教的结合更是产生了纯净无染的宗教音乐,当音乐进入电视这年轻的综合视听艺术中时,“电视音乐”由模糊变清晰,由稚嫩变成熟的过程标志了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学科的诞生,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之差别“联姻”,更体现了最绝佳的美之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有机地结合音乐创作,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不再属于单纯的音乐。这样的音乐作品即不是独立的,又不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单单是对画面内容进行说明的。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段,它将综合艺术中音乐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画面与音乐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借助于电视表现力的影响,从不同的侧面来服务于电视作品的主题。

一、电视与音乐之缘

电视作为视听一体的传播媒介,为传播音乐及音乐文化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作为一种现代的具有超大功能的传输工具,电视彻底改变近距离静听、叹赏音乐的传统音乐传播模式。尽管这种传播方式不能将以传送为主的现场音乐会改变。但是,在音乐传播与融合方面,电视却有着特有的巨大优势。笔者平时酷爱音乐,比较关注电视和音乐的关联。笔者认为,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视与音乐的融合,创造出了视觉、听觉紧密结合的艺术形态,这种声音与画面紧密结合的电视音乐形态,营造出了一种一加一大于一的艺术效果。由于电视音乐具有其他音乐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无论是现代流行音乐,还是传统经典音乐,或者本土民间音乐、外国洋人音乐等等,都在谋求与电视亲密合作。事实上,电视与音乐的融合,已经使电视音乐文化声名大噪。许多电视台都因有效传播了音乐文化而赢得众多的观众。如湖南卫视举办超女歌手大赛成功后,还是迅速提升了收视率。浙江卫视也是不甘其后,在“中国好声音”成功举办之后,也大大提高了收视率,在众多电视台脱颖而出。这些电视台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显然都与电视与音乐有效融合关系密切。由此可以看出,电视与音乐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电视事业的发展。

虽然电视与音乐没有较长的结缘历史,但其珠联璧合的优势,却是难以企及的。这种传播工具高效普及,不单单促进了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同时还使传播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新旧媒体的有效融合,使传播空间更加广阔。MTV ,即音乐电视,在电视与音乐的结缘下诞生了。它是通过音乐语言的表意和抒情方式,利用电视技术手段,采用的辅助表现形式是用画面语言进行烘托,以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感。音乐传播的渠道是不同的,包括触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渠道,即听到、看到和触觉到的。音乐的传播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而整体的传播过程更是非常的美妙,

就像对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弘扬一样,在对经典音乐文化的弘扬过程中,电视所肩负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电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视听效果。而网络电视密切联系经典音乐,会在现代的时空中传扬艺术生命。正如古人孤芳自赏的音乐和高山流水的隐逸音乐,向大众和世界范围内传达一样。广大观众和听众,不单单会在电视上欣赏到各类音乐比赛和音乐晚会,还可在节目的背景音乐及片头片尾曲中,对经典音乐的记忆进行重温。

二、电视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一)电视剧与主题音乐的融合之美

电视剧是大众审美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相互之间有机地支撑、互补,以达到互通共融的艺术境界。而音乐在其间的穿插运用,则为剧情的铺垫和延展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作为影视音乐的有机组成,主题歌的作用是对情绪进行渲染、对剧中形象进行塑造,并对主题进行表现。因此在影视音乐中,主题歌占有核心地位,可对整部剧进行浓缩和概括。同时因为有歌词,而使主题歌的文学形象更加的具体,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传唱和接受。从剧情的需要出发,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只需相应的处理歌词和音乐的变化。因此一首主题歌曲,能勾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其最大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此。电视剧音乐中的片头曲属于引领性的音乐,片尾曲则是总结性的音乐,它们主要是对于剧中主题进行概括,对剧中情感进行升华;而电视剧的主题歌曲是贯穿于整部电视剧的基调性的音乐,它奠基了整部电视剧的情感和风格。歌曲艺术作为一种声音元素进入到电视剧这门综合艺术中来,它和电视剧艺术的构成元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使得电视剧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更具体、更深刻、更易被观众理解,同时也使得电视剧中的歌曲更形象、更具传播性。

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对那种韵律精华进行汲取,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红楼梦》中的十几首配乐,都对剧中人物命运进行个性鲜明的演唱,将影片的主题进行了很好的交代。有着感伤和凄婉曲调,有力地诠释了名著的精髓;电视剧《水浒》片首曲《好汉歌》,有着强劲和明快的节奏,即对梁山好汉阳刚之气和热情豪爽进行了诠释,同时也对他们英勇神武、不畏强暴的豪情进行了表现。《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略显沧桑而又恢弘大气,对英雄们各领风骚的豪情进行了展现,将人们引领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对人生大舞台上的巨变,进行着娓娓讲述,而语言,是无法用来表现这种音乐的凝重和深邃,而正是由历史本身有机地结合音乐,来发出这样的感慨,吟唱出这种感觉。

剧情音乐结合主题中,最具有代表行的,是《最浪漫的事》,其主题曲不温不火,音乐也在舒缓平和地进行着,有着深远的韵味,淡而散幽、就像是啜饮品茗。好的影视剧音乐可将影视作品的主题升华,让受众的联想更加深远和丰富,所获得精神愉悦也是极佳的。

(二)电视栏目片头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电视栏目主要是由音响语言和画面语言两个方面构成,人们审美的感受,是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而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一直以来,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都是以标志性的身份存在的。不同的片头音乐,彰显了不同频道的特色,并会借助于片头音乐,将本频道的综合形象提升。

1.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艺术特征

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并不需要是一个完整的曲子,它可以是改变原来的曲目,也可以是自己的独创的曲目。甚至结合不同的乐句,所实现的效果都会令人交口称赞。例如,像《艺术人生》的这类著名的谈话节目的片头音乐,对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进行了选取,嘉宾的图像会在响起《今夜无人入睡》这首高雅的音乐时,而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样会将观众的观看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对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诠释,可定义为微型音乐,因为会限制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长短,因此,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将会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形式。虽然仅仅是一种微型音乐,但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共同点是,它也要对较高层次艺术境界进行追求。所以,电视栏目片头音乐要想发展前景更加长久,就必须是精品。

2.电视栏目片头音乐与栏目的关系

(1)具有相符的内容和一致的主题

选择好的主题,是选择电视片头音乐的前提,二者应相互依托、相辅相成。选择好主题非常重要,而片头音乐是服务于主题的。例如对于都市类题材的栏目,应着眼于对现实生活的展现,来选择片头歌曲,这样不仅仅将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收视率。还有就是谈话类节目,其展开和进行的方式,主要是围绕观众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而对音乐的选择方面,应好好地把握顺序和节奏,规避音乐带来的.落差感的出现。同时主持人的风格和音乐的旋律,二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2)营造情绪,烘托气氛

(3)新形势下,为了使电视栏目的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就要摒弃传统的平淡的基调。通过融入片头音乐,更加锦上添花,以更准确地表达节目的情绪和思想。基于此,观众才能最大限度对整个栏目的中心和内容更好的接受

(3)完美地刻画画面视觉形象

作为艺术的分支,音乐通过对自身特有的方式的利用,对事物进行描绘。而电视一旦有机地融合音乐,就会更好地体现出音乐刻画的画面视觉形象。尤其是少儿栏目,表现特别突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少儿节目配上可爱活泼的音乐,会使小观众更好地交流栩栩如生地动画形象。

(4)对编导情感进行抒发

借助于音乐,能够展现人的所有情绪。作为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尤为如此,它对编导的情感进行着承载,同时又带给人丰富的想象。作为情感动物的人,在音乐响起之时,会浮想联翩,情绪也会巨大的波动,这样视觉和听觉所融合的效果会更加良好。

电视栏目片头音乐既可以从已有的素材中提取,还可是临时创作的。而截取后深入处理的,是一种相对便捷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制作成本将低。由于观众非常熟悉那些传统的音乐,因此对于传统音乐的利用,会使观众觉得更加的亲切,也因此会使栏目与观众更贴近。在节目的开始,就会和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大致来讲,在制作电视片头音乐时,可采用三种顺序,即音画同步、先音后画和先画后音。顾名思义,先画后音,是将电视栏目的片头画面先制作出来,依照画面,在配上动听的音乐,与画面相适应,由于画面的色彩是起伏变化的,所以音乐也随之跌宕起伏,这就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先音后画的方法。是要求对音乐进行时限创作,对画面的制作,是依照音乐的起承转合来进行的。通常,这种方法没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最后“,现场同声录制”主要适合音画同步。栏目的片头利用已有的材料设计,不管哪种方法的运用,都会最大程度地保持画面和音乐的一致性。只有有机地融合画面与音乐,才能将一场视听盛宴呈现给观众。

总的来说,作为电视栏目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高度重视音乐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片头音乐是整档电视栏目的综合形象的代表。片头音乐是由音乐人来进行制作的,而电视编导应将指导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电视栏目片头音乐的特征深入研究,对大众的审美予以遵循,才能创将更多更好的电视栏目作品创造出来。

(三)电视背景音乐的融合之美

作为一种形象传播的形式,电视的本质是有机地结合听觉的“声”和视觉的“影”。而作为视听艺术的两个组成和侧面“,影”和“声”借助于电视,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对传播功能进行着承担。在电视节目中,要高度重视背景音乐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使所创造的视觉形象世界更加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要使所创造的声音世界更加的复杂和丰富。一期电视节目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体系汇总,在时间与空间里多维度呈现多变的艺术风格,所以在看台上,背景音乐并非是一个孤独的舞者,它通过有机地融合电视画面的解说词,来更好地服务电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实现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与编者的意图相符合。和通常的音乐相比较,背景音乐的结构往往是不完整的,背景音乐的设置和编配,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电视作品的需求,其出现的形式也是不间断的。对于自己到底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一般的观众很难说出。人们欣赏普通音乐时获得的触动是来自音乐本身,而从电视片中获得的效果,则来源于一种声像的结合。另外,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在电视节目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处理背景音乐。比如渐起渐隐对解说词进行烘托,来连接分类剧情的片段,这个释义的过程是看上去有些“扭曲”。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其层次并不丰富,也非立体,通常情况下,都是能够充分利用配器中所选用的乐器,并且能够吻合片子的音乐特征。观众往往并不重视音乐本身的主题,而对背景音乐适当合理的运用,所发挥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将人们从图像化的视野中解脱出来,是音乐的功效。即便是背景音乐,也可能简化其内涵,但却不会因此消失其固有的特征,并浮现出意犹未尽、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

(四)影视剧里蒙太奇的表现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影与声产生的效果,并非是简单的相加声音与画面,而是远远地超过了声音与画面的表现力,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意义,甚至达到了 1+1>2 的效果,也就是所谓声画蒙太奇作用。尤其是表现危险逼近或是灾难来临时,运用欢快的音乐与混乱的画面进行声画对位,这种声画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情绪上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强烈的视听效果,构成了声音内容与画面内容的强烈对比。

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往往用视觉难以观察,而通过音乐传导,却极易付诸于于其听觉。音乐可将人类微妙的情感和内心的心理体验,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表达。影视音乐的重要的美学功能,就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揭示、对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抒发。在影视剧画面中,借助于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幻觉与闪回、情感的低谷与高潮以及特定情绪的转换与类型等。如 2006 年《乔家大院》获得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在一场临终戏中,采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用画面串联了男主人公乔致庸一生的重大事件,韵味十足、厚重深沉的音乐旋律,,对这位具有传奇一生的晋商,即将远离尘嚣的平和心态,以及面对人世沧桑的感慨,进行了淋淋尽致的体现,此情此境,有机地融合了音乐与画面,也更彰显了电视剧音乐的审美价值。

(五)电视广告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伴随着电视广告片,电视广告音乐开始在受众中传播,其音乐风格的多变、表现力的丰富,被更多的消费者所关注,而在当今社会,电视广告中,音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对于将一部优秀的电视广告片打造出来,音乐发挥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广告音乐的作用是主题进行深化和揭示,以更好地服务于电视广告作品。音乐旋律可将人们引领到一个情感世界中,通过人们的想象予以建立,对人类的各种情绪进行诠释。具有延续性和旋律性的特征,由于层层递进、跌宕起伏,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音乐元素在电视广告中一旦消失,真是有些“无酒不成席”的感觉,这也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总之,在现代的媒体娱乐高度发展的时代里,广告已经告别单纯宣传产品性能方面,开始进入娱乐互动消费广告时代,一个广告不仅仅是商业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提倡生活自由和娱乐式的消费,通过音乐来表现和传达信息,将是广告表现力体现的最耀眼的亮点和最重要的渠道。

(六)电视专题片与音乐的融合之美

“影声统一”,纵观整个专题片,音乐应统一于作品的艺术风格,对时代的特征进行更好的展现。其次,在片段或者是局部上,则需要画面和音乐在内容和气氛上的统一。“影声并列”在画面情节中如影随形,以另一种形式,对画面进行解释。而在专题片中,音乐的配用,要更好地服务于画面,但这种服从并非是一种图解式的、机械的被动平铺。和电视剧及故事片所不同的是,专题片的情节并不完整,若有什么样的画面,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来配合,音乐不断随镜头进行变换,那音乐就会凌乱和支离破碎,因此专题片的音乐和画面往往是并列进行的。各种声音的比例分寸得当,各种声音交错更迭时不能忽停又止。主题是专题片的灵魂,在作品中起统率和支配作用,专题片的展开,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感知中进行的,而作为表现和提炼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音乐必须有效的配合画面,不断要在风格、节奏等方面保持一致外,还需要有自然过渡的段落,间断点不能太显著,在中音相接时,一定要将节奏找准,最好是衔接一个完整的音节上,除特殊需要外,不允许随时进行卡断和急停。

结语

音乐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声音艺术,它具有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音乐与影视结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视音乐。如何在创作中把握音乐与电视音乐的规律和定性,需要在艺术家们勇于实践与大胆的探索。通过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来呈现影视之声的融合之美。音乐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中的作用,应同步于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并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潮流。促进了电视音乐艺术创作的发展,而在电视音乐中把生活起伏的浪花进行艺术的再现,是致敬电视媒体新时代的厚礼

篇7: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论文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焕琪.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2):61-62.

[2]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5):48.

[3]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361.

[4]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语文:教研版,(5):136.

篇8: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策略论文

2.1探索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也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优质资源,并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以促成二者的融合。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是一个长时期对学生的浸润与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通过优美恬静的教学环境,和谐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以及厚重积极的人文积淀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影响。由此看来,二者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感染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一契合点,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2让学生亲手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因为小学美术可以充分展示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自由自在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因此美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也正是小学教育利用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拓展小学美术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教师要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园地开辟为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设计班级内的成绩栏和文化宣传栏,用学生自己的作品美化教室环境,在学生中征集班徽或者班级标示牌,可以和学校协商换掉统一的班级标示牌而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警示标语牌,在全校征集学生的警示标语,用学生的手工作品点缀学校的广场以及体育设施。用学生作品布置学校的走廊和学校的展览室,使学生能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要能够欣赏艺术的美也能够感悟生活的美,并且通过美术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也过多地接触到了网络文化,难免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甄别假丑恶和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在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美术创作要注重宣传积极的意义,如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爱校如家,同时要弘扬正能量,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奉献精神。通过这些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远大的人生理想,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学习环境、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又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阳光、努力、积极向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把小学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启智、美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希.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2):168.

[2]魏秀艳.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265.

[3]余方.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论“功利”心态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出路[J].教育现代化,……(01):235-237.

[4]殷鹏,王硕.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20):93-94.

[5]李丽.美术教育与艺术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1):159.

篇9: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策略论文

在小学生眼里,校园生活应该是他们自由自在、多姿多彩的天堂。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想亲手打造校园优秀文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学生的美术实践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对每一位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正能量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校园文化和美术教育关系研究

首先,校园文化能够改善美术教育。人们的学习认知过程受情绪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因此,校园优美的充满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对学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校园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与舒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艺术的浸润与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情感。其次,美术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为美术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机会。美术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学校的景观和文化建设园地变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美术实践场所,让学生在这里进行学习与交流,同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美化学校的环境,充实学校的文化建设园地。因为这些作品都出自他们自己之手,因此他们对于自己亲身参与实践打造的校园文化具有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油然而生深刻的爱校情怀,可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篇10: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比较常见,将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益智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解答问题,感受到解题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能力。益智游戏与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比较注重思考以及逻辑判断,介于这个共性,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相得益彰。益智游戏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与信息,在思考中进行数学问题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根据“100以内数字的四则综合运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一些带有括号的、加减与乘除混合的运算,这些运算很容易出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点,设置一些益智小游戏。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列出许多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根据班里学生的数量与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进行竞赛练习,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游戏规则是答对得分,答错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益智游戏刺激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计算出算式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学生具备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数学中的难题。学生在游戏中与老师之间、彼此之间都能进行更多的交流,课堂融洽、欢愉的氛围,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十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角色扮演类游戏优势在与能综合其他多种游戏的开展方式,游戏故事内容多种多样,游戏的路线也能随着的游戏规定者的意愿进行转变。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情境设计比较复杂,需要经过教师的仔细考虑才能完成;角色扮演类的场景一般都是在现实空间中虚拟情境,需要具备较大地趣味性,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的情景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涉及了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固定的情境中,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刻理解与体会课堂知识,也能在游戏中学会运用学术知识,感到到数学知识的大用处。比如,在元角分的认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像“小小收银员”的扮演游戏。教师给出若干个物品,标出物品的价格,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分别扮演收银员与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物品,然后进行结算。学生在物品的“买卖”中充分认识元角分的进率,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角色扮演类游戏比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3动作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目前,动作类的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融合也比较常见。动作类的教育游戏具备游戏的趣味性,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变为游戏顺利开展的工具,变为游戏的内容,数学知识能很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像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等,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绘画、实验等形式来进行动作类游戏,比如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特点。或者开展一些竞赛性质的小游戏,锻炼学生的智力、脑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体力、技巧以及合作能力,学生在竞赛性质的动作游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小学生的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思想上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与培养,进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游戏规则要尽量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游戏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保证游戏开展的有序性,避免出现课堂氛围过于活跃而难以控制的情况。小学生天生好动,加上游戏的刺激可能会充分流露出本性,加上一定的游戏规则,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游戏能有序进行,实现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价值,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总结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章从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动作类游戏进行分析,这样的观点还缺乏进一步创新,笔者会秉承一线教师的重担,积极探索与创新,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探究出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运玲.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05+107.

[2]张俊花,王小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72-74.

篇11:小学语文与赏识教育的融合论文

小学语文与赏识教育的融合论文

一、努力让赏识教育震动学生的心灵

一个班集体往往由几十名学生组成,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和教育他们,往往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对于高低起伏的学生,我们不能选择和淘汰,更不能拒绝他们。尤其对于基础较差、能力不强、性格脆弱的学生,应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做到避其短而扬其长,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意识和成功信念。在一次习作批改中,我真正地被打动了“:我长得矮小,头发黄黄的,在老师、同学们和爸爸妈妈的眼里,就像是童话中的丑小鸭一样……虽然我学习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够优秀。怎么办呢?”经过一阵酝酿,我这样写道:“或许你不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班级里学习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上次把《游园不值》诗改文的作业中,你是很成功的,老师现在还记得那些话呢。你是一个令人欣赏的孩子!”自那以后,这位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生活中也由沉默寡言而变得逐步活跃起来。毕业前夕,他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令人唏嘘不已。

二、努力让赏识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田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善于沟通,通过经常性地联系与交流,能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关爱、帮助和温暖,他们就会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一种师爱的动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许多种方式,如直接聊天、当面说教,电话、手机信息和网络联系,尤其是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周记阅读和作文批改的途径进行师生沟通。多少年来,笔者经常运用互说童年趣事、互相“捉错、揭短”等方式,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动、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我经常用“一字师”故事和韩愈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来鼓舞学生。玩得最多的一项是“相互捉错”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和作文批改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捕捉“读错音、写错字、说病句”,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和评比,愿赌服输、绝不耍赖,谁赢了就要当着全班称呼对方“你就是我的小老师!”或者“老师,你赢了!”这种“以赛激趣促学”的活动让学生非常受用,而且能收获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努力让赏识教育敲开学生的'心梦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心理和被赏识欲望,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便利和优势来尽量满足他们。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我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体现法布尔逐步走向科学殿堂的一组词语,“如果找准了,就说明你已经具备法布尔‘善于观察’的科学潜在素养”。可爱活泼的小学生为了获得这种赏识,“不用扬鞭自奋蹄”,非常认真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之中。此外,笔者经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有益于学习、有益于教育的快乐性活动,如课文复述比赛、名人轶事演讲、科学成才故事比赛等,以此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一些缺乏竞争心理的小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度,让大家在比较中产生竞争。此外,还通过教师手中的非权力因素,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家庭施加适当的影响,对孩子们的心梦实行“共同敲开、联合激发”,效果比较明显。

四、总结

学生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理想抱负都可通过赏识教育来不断地调动、挖掘和激发。这也是考量师德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准。

篇12:小学数学教学中情与知的融合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与知的融合论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教材等因素,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优美的图画、精心的图表、激情的文字等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他们具有好奇的特点,善于在动作中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思、动中学、动中获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心中的“一半”,学生情绪高昂,有写、有画、有折、有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理解了分数的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动高兴,从而激发出更加努力的激情。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让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体系提出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巩固后师继续问“你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呢?他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呢?”这使形式4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兴趣盎然的动手去猜想、验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进行中,教师通过变换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经过情、知的多次交互作用,学生的情与理达到统一,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行为准则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效,让学生从成功的行为中获得情感上的喜悦,以使“情”与“知”融为一体。

篇13:小学教学音乐教学技巧与探讨的论文

高效的小学音乐教学关键在于课堂导入。高效、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还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学习的最佳状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气氛的巧妙融合,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一、情境式课堂导入

情境式课堂导入是根据新课改情境教学方法转化而来的,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新型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并将这些高科技教学工具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第二,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和高科技技术,构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思想情感,进而高效进入音乐学习环节。

例如,在《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田野,用相机把田野的美拍下来,并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收集与田野相关的短文及诗集等,将田野图片与经典文字进行匹配,制作成田野风景视频或PPT等;然后,在上课时用诗句的形式引出田野风景视频或PPT,边播放边形容田野的美,以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音乐播放埋下伏笔;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结合前面看到的视频或图片,感受音乐美、情感美。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跟着音乐节奏,用手势打出相应的节拍,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播放完音乐后,教师还可多播放几首相似的音乐,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二、问题式课堂导入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即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的;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疑问是思维的开始”,由此可见问题式课堂导入法对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性。问题式课堂导入要求教师要在课前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总结和归纳音乐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习意识。

例如,在《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甘洒热血”和“写春秋”的重要内涵,并结合音乐节奏分析学习这首歌曲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进入教学时向学生提问:如我们如何理解“洒”这个字的用意呢?“热血”又表达出作曲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甘洒热血写春秋”是怎么实现“写春秋”的?整首歌曲是什么主题,是轻柔、舒缓,还是忧伤的?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是播种人对播种工作的热情谱写了春天的来临”;有的则回答“是爱春天之人给予了春天来临的意义”;有的则查阅了解到这首歌曲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认为该歌曲传达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等学生回答得差不多时,教师便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在音乐中寻找问题答案。

三、音乐式课堂导入

第一,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和目的,收集相关的音樂曲目,并总结出音乐曲目表达的情感,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动力;第二,进行导入时,教师要根据相关内容,结合主题引用轻柔、舒缓、悠扬、欢快等音乐,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学习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直接以音乐的形式导入音乐课堂,如先让学生欣赏《水乡歌儿多》,让学生在该歌曲中感受江南水乡的水美、人美和歌美等;然后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感受思想感情。以音乐导入课堂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该歌曲描写的是泛舟北海,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进而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导入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情况、音乐基础、教学目标及内容,制订针对性高、使用性高和科学性高的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方案,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自然、生动、幽默、有趣的课堂导入情节的构建,进而达到优化音乐学习结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14:小学教学音乐教学技巧与探讨的论文

京剧曾一度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生活中常用的“荒腔走板”“跑龙套”“叫好”等词语,都来自传统戏剧。而京剧这门被称为“国粹”的表演艺术,却离普通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有一些孩子不知道京剧是什么,甚至他们的家长对传统戏剧艺术也知之甚少。可喜的是,现在中小学戏曲进课堂了,要求一至九年级学生学唱京剧经典唱段。这为推动传统艺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戏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形成自己的浅见,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戏曲教学情境

为学生营造学习戏曲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戏曲。我精心创设理想的教室及校园环境,在音乐教室、在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悬挂戏曲名家的画像,组织学生制作一些戏曲手抄报张贴在校园文化长廊里,组织学生画脸谱,制作音乐板报等。在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录像,听到唱腔,见到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台步,学唱段……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与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我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评论优秀的戏曲作品,介绍戏曲名家的生平、故事,发表学生对戏曲的种种议论或评价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感知戏曲的环境。

二、精选戏曲教材,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戏曲内容太古老,生动活泼的少;剧情冗长,距离现代生活太远;唱腔太难,不容易朗朗上口;动作一招一式更难学。

为了消除学生对戏曲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我选择了较为常见的、较为好唱的唱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猛听得金鼓响》《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非是我嘱咐叮咛把话讲》越剧《十八相送》、黄梅戏《对花》《打猪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几十段或经典、或是样板戏的唱段;动作从最简单的站姿、手型、台步入手。这样,学生一开始接触觉得不难,而且挺有趣,很好听,便一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尝试表演。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查资料、练表演、学唱段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因此也加深了对京剧的了解,积累了较丰富的戏曲知识,尝试了基础的戏曲技能,认为自己由一个戏曲的门外汉触到了门槛,并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自己对戏曲教学的原则、时机、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系统的掌握和实践,提高了教师做好戏曲教学工作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对本门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戏曲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假如教师对戏曲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戏曲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戏曲产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戏曲专业知识、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举手投足等问题上细心处理。一句话,用自己的言教与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戏曲兴趣。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得戏曲修养的提高。组织各种戏曲社团,给学生提供参与戏曲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组织各种戏曲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欲望,发现并培养戏曲骨干学生。

在这一年中,我争取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戏曲小演员课堂”小组,组织展开了全校京剧比赛、全校戏曲动作自编操编创、全校脸谱绘制大赛、戏曲知识手抄报等几次大型的活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欲望,使他们感受到,戏曲并不陌生,也不难学,它就在我們的身边。

五、争取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支持

好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激发、培养学生的戏曲兴趣也十分重要。因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形成学生健康向上的戏曲审美观及高尚的戏曲审美情趣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作用不亚于校园戏曲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致力于形成一个统一的、互为补充的学校、家庭、社会戏曲教学环境就尤为必要。

六、使学生产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从“学会音乐”转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戏曲兴趣,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戏曲志趣,务必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应该懂得为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必须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因此,每个青少年都有自觉提高自己戏曲艺术水平的责任。

篇15:小学教学音乐教学技巧与探讨的论文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实施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的开放性教学符合当今小学音乐课程的课程标准,使课堂成为学习乐园,学生学习入情入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1.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既是创新教育又是综合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导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动脑能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音乐学科是非统考科目,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其从学科教育中割裂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强调“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等教育理念。小学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综合性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1.建立开放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开放性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并与教师充分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音乐教师自然大方、和蔼可亲,学生的心态才能开放。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大胆创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创新能力。

2.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欣赏或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创设情境和氛围,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师正确的指点、启发、描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充分感受,逐渐进入情境。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心领会作品中的真谛。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掌握了相关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技巧等。

3.培養学生的音乐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接触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音乐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在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中,开放性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音乐,还能够实现师生互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领悟音乐真谛。因此,教师应该以实现教育教学为目标,全面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16: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东西方文化加速融合,如何在当今时代开展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很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艺术表现力和魅力是很多西方音乐无法相比的。上世纪中期,我国的音乐从业人员对民族音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整理,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族音乐也逐渐走向世界,被更多国家的人民认可。然而很多青年人对于民族音乐缺乏了解,在音乐教学的体系中更加偏重对于西方音乐的教学,这也导致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为此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深入地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建立完备的教学系统,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一、当前小学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的逐步开放,国外的音乐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这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很多小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西方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教学系统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1]。

(二)音乐教师的个人水平有待加强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对于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数量较少。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学院因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大了对于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这对于未来民族音乐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民族音乐的教学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片面,只是涉及简单的民族歌舞学习,对于一些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这使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没有完整的体系,小学生头脑中对于民族音乐没有建立起准确的概念,不利于传承与发展[2]。

二、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以及民间器乐,这些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音乐构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许多音乐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除了劳动者的状态以及审美情趣,是对于劳动生活的直接表现。民族音乐具有比较强的通俗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音乐方式通过劳动人民的情感抒发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贴近群众,具有乡土气息和极强的通俗性,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音乐也具有多种形式,内容比较丰富。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了解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相关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与世界各国音乐的融合,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体系,促进民族音乐传承[3]。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小学民族音乐课程的体系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关于民族舞蹈,戏曲,说唱以及乐器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课程缺少有效的安排,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基本不能演奏民族乐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音乐演奏时经常会使用锣,钹,板等乐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设置了打击乐器教学的内容,在讲解三角铁,木鱼,碰铃等内容时可以加入这些民族乐器配合进行演奏,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乐器的声音特点,增强学生的基本乐感和节奏感,也实现了对于民族乐器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让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四大件等基本内容,明确不同民族的主要代表性音乐作品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了解常用的古筝以及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开设民族歌曲演唱的课程,使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全面得到提高[4]。

(二)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

民族音乐与生活实际连接紧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校内外的多种活动来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民族音乐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些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族音乐会,倾听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类似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民族音乐更加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体验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鉴赏以及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在感受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具体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用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代表音乐,比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民歌的传唱度比较高,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打断学生,以学生的自身感受为主,简单引导即可,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从内心深处喜爱民族音乐[4]。

(四)持续教学的模式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可以真正接受民族音乐,实现有效的传承。通过口传心授,感染熏陶的方式可以全面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音像资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实现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个人修养的全面提高,增加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做出贡献。

篇17: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三、改革音乐教学,强化创新能力

(一)提升音乐教学课堂

1用激趣的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配套的音像设备,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增强少儿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很符合少儿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舞蹈动作,将这些有趣、形象的节拍和动作信息记忆到大脑中,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而经常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1从创编节奏着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是学生最擅长的方式之一。通过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这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2从创编歌词着手。创编歌词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之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歌词,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一首歌曲除了能用旋律表达感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作为教师,何不让我们的学生也来创作歌词,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呢?

3从创编表演着手。可以说表演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常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表演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此外,鼓励孩子大胆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也要当好一位热心的观众,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总之,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的载体,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教师应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相关专题 特教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