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cherrylk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浅论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cherrylk”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论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共4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浅论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浅论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DD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视唱能力的策略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 、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三、通过音乐课堂培养提高知识能力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审美能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篇2:浅谈中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策略论文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形式简洁、丰富直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兴趣性和立体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因为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设计高效的中学音乐课堂,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在提高个人魅力的同时要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设计出高效而又理想的课堂。因此,教育界同行应该一起努力还中学音乐课堂应有的魅力,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精神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篇3:如何使中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论文

如何使中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论文

中学的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在音乐课堂中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识谱、和要求学生掌握乐理知识等技术问题,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整个课堂中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使的音乐课堂的气氛活跃不起来。

如何能使得中学的音乐课堂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愉快的接受教学。本文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音乐教师必须保持愉快的情绪贯穿整个课堂

情绪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音乐教师如果怀着平静、愉快的情绪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就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也只有怀着这种愉快的情绪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亲切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

一般来说,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每个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首先在提高自身魅力方面做些努力。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又是十分丰富的,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又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拓宽了思路,全面提高我们自身的各种素质,除了要有较强的歌曲演唱能力、有较好的键盘弹奏水平及较高的识谱听音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要能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朗诵示范能力,能写一手较好的板书,课堂教学要富于幽默感。并且我们要把自身多方面的优点完全地在课堂中及平时跟学生的接触中体现出来,用我们音乐教师个人特有的艺术气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来吸引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

三、音乐教师要能迎合学生的新时代品位需求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学科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进或认识的倾向,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美的,更是快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心态、穿着及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包括言行举止尽可能的“年轻化”,当然,我们并不是强调要跟随现代那些“非主流”文化及与学校教育不相符合的一些现象,但是我们需要贴近学生,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要肯定他们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这样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就让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更容易把握方向,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四、音乐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灵活多变

1、巧设教学组织形式

在上课前,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钢琴弹奏一些旋律优美的通俗流行歌曲,或者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让学生伴着琴声或歌声走进教室,给他们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用优美的音乐把他们的情绪带入到课堂,让他们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接下来的一堂音乐课怀揣着期望,也可以大大的激发了他们上好这一堂音乐课的兴趣。

2、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由于中学各个班级的学生音乐素质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在加上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更要形象生动、灵活多变,比如在《音乐与戏剧》的欣赏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多种图式,如京剧脸谱(生、旦、净、丑各一幅),标有京剧锣鼓点的图片或纸张,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剧照,也可以自己用纸张设计创作带有京剧脸谱的衣服等等。教具的选择突显新奇、形象美观,更要适合学生,并且能恰倒好处地说明问题。在讲解京剧知识的同时,可以让一些学生穿着这些衣服或者戴上面具。必定会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京剧脸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利用这种情境教学方法,会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的更大兴趣。

3、实践活动贯穿教学课堂

中学音乐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音乐课堂上教师不用讲述太多,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一节音乐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了解音乐的知识,去感知音乐的内涵,以此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我们是学习的主人。

4、音乐教师要对学生善于表扬、积极评价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被夸奖,而学习兴趣和爱好的激发或维持往往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任何一学科想取得成功的老师都应该懂得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我们中学音乐老师一样要懂得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美等来缩短与学生之间心灵上差距,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积极的对学生做出评价,鼓励他们用心的学习音乐。特别是在学生对上音乐课没有信心,对学习音乐失去方向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鼓励和帮助,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便给予肯定和表扬,千万不要轻易的否认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哪怕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也就随之丰富和深刻起来。

总之,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道和技能,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只有这样,更具活力的音乐课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篇4: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应该感字当先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应该感字当先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给了音乐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它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把握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的脉搏,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乐感、情感、美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 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乐感、情感、美感这一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关注乐感,多练多教

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标志,它关系着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乐感,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要求学生在看谱时,运用内心听觉,把视觉感受的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运动的图像。钢琴家霍夫曼说:“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小提琴家帕尔曼也说:“音乐才智是一种查看地图那样看音乐的能力,使你知道那里的一切。”许多音乐教师不重视这点,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乐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文化、音乐水平选择相应的作品,如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曲、民歌、歌剧、民族器乐、交响乐主题片段等,甚至让学生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通过学生的听唱、模唱,演唱其中的某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

3、要求学生上课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水平,从全方位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把握情感,循循善诱

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情感:

1、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情。这样教师才会去关注围绕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的方方面面,才会为上好每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不思蜀。

2、素质教育强调情感交流、人格影响。因此,教师应有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相貌、成绩好坏、性格差异等等而偏爱或讨厌某个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热爱他们并教育教好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会影响学生,能使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

3、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因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反之,缠绵、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三、捕捉美感,生动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1、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即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3、教师要语言美。教师的音容笑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片灿烂。因此,我们必须用亲切关怀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爱心”来教育。

4、教学内容采用美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这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以上几方面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美,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发展。实践证明,“美”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美”。

相关专题 实效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