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观后感

强者组织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赵氏孤儿观后感

【简介】感谢网友“强者组织”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赵氏孤儿观后感(共2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的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朝中赵盾与屠岸贾为争夺大权明争暗斗,赵盾之子赵朔之妻庄姬夫人为晋国国君的姐姐,权力争斗中,大将屠岸贾设计陷害赵盾,并下狠心除掉异己,解除后患,于是将眼中钉赵家老小全部斩尽。不料庄姬夫人当时有孕在身,其诞下婴儿得以由赵家门客程婴保全。程婴舍弃自己儿子性命替换赵氏孤儿帮其逃过灭门之灾,并由程婴抚养长大成人,最后赵氏孤儿杀死仇人屠岸贾得以报仇雪恨。

电影《赵氏孤儿》以“赵氏孤儿”故事为蓝本,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悲痛伤悯、含辛茹苦、报仇雪恨的`故事。情节设计上把程婴由赵家门客改为民间医生,其子替死的过程也由意胆忠心改为命运的安排使之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又让赵氏孤儿认仇人屠岸贾做了义父,以期达到屠岸贾与赵氏孤儿先建立起父子亲情后,再揭露真相,让屠岸贾在悔恨、激怒、爱恨交织的复杂的情仇中痛不欲生,直至被赵氏孤儿亲手杀死。

可以说电影的前半部分张力十足,扣人心魄,这里既把故事的因果交代清楚,情节处理上也极尽合理,让人自然而然接受了程婴以子换子的壮举。在预谋陷害段落,设计得精巧又紧凑,值得观赏。直到电影演到程婴阴差阳错不得已用自己孩子的性命保全住赵氏孤儿后,风格突然一转,开始上演赵氏孤儿漫漫的复仇之路。其实这一切乃程婴的复仇之路。如果按照电影情节的安排,当真相揭晓,这必将是一出及其悲悯的故事,仇人与仇人的后代建立了亲情,但这种亲情不得已需要被彻骨的仇恨所覆盖,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但是电影最不给力的地方在于悲情在最后终没有给人以完全释放的出口,反而两个人物这时的性格塑造模糊,既不大恶,也不大义,这是电影最失败的地方。如果电影不能在悲剧中让故事得以升华,或许他能尝试着释怀仇恨,电影如果能在庄姬夫人临死前嘱托的话,“不要告诉孩子的身世,不要告诉仇人是谁,就让他过老百姓的生活”和屠岸贾有一次和义子说的话,“你不把敌人当做敌人了,就没有敌人了”多做做文章,或许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电影的结局其实是成就了程婴一个人,他本身出发点并不是原先的为主子报仇雪恨,而是把自己的仇恨强加于赵氏孤儿身上,最终看似是赵氏孤儿报了家仇,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程婴的复仇,而赵氏孤儿却成为了感情的受害者,他不仅要面对一个曾经的义父,还要接受突如其来的家仇,他也许会恨程婴为什么不早告诉他一切,为什么还要认贼为父,他本可以过一个平常老百姓的日子的,或者做一个单纯的复仇者,那样也许会更好。程婴这种几近自虐的复仇方式最后把自己也逼进了死胡同,他只有死去,他的仇恨才能消失,这是他对屠岸贾单方面的仇恨,和赵氏孤儿无关。

所以,这样拧巴的电影让人看完了思想混乱,理不清头绪,这也许就是导演的致命伤,他想表达的没有表达出来,却生出许多旁的枝节,让人感觉如鲠在喉。

篇2:赵氏孤儿观后感

看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愤和感动。我悲愤与屠岸贾的残忍和凶暴,感动于程婴的善良和高尚。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大将军赵朔被害后,他的妻子庄姬夫人生下儿子后,用短刀自杀而死。屠岸贾要求所有官兵灭赵氏全族300多人。给庄姬夫人接生的程缨大夫为了保住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妻儿。程缨让那孩子叫程勃,然后给屠岸贾做了干儿子。“程勃”长大后,程缨当着屠岸贾的面把 “程勃”的身世告诉了他,并让程勃亲手杀了他。程勃太小了,招架不住,在屠岸贾刺穿程缨腹部的一瞬间,程勃看准机会,刺中了屠岸贾的胸部。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眼眶里涌出了同情的泪水。多少无辜的赵氏百姓在官兵那无情的刀下白白的送了命;赵朔、庄姬夫人、程缨、皇上、程缨的妻儿,还有保护赵氏孤儿的公孙大人,都是被屠岸贾和官兵们害死。

如果屠岸贾多一点善良,那300多口赵氏百姓就不会被害死,那些人也不会送命;如果屠岸贾少一点凶残,那么赵氏剩下的那个孩子就不会成为赵氏孤儿,他将与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程缨少一点善良,少一点爱心,那么还会死更多的人,包括赵氏家族的最后一个孩子。

可是,屠岸贾没有善良,没有同情心;而程缨偏偏又有那么多的爱心,那么高尚。

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程缨那样的人,少一些像屠岸贾那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多么美好!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首歌:“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是啊,如果没有程缨,公孙大人的保护和爱,赵氏孤儿就不会再活下去。

爱,能让世界变得美好,爱,能拯救人的生命!

篇3: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左传》的叙述中导致赵家灭族悲剧的是君臣斗争,人物仅有晋灵公、赵氏家族和韩厥,且赵氏孤儿主要是由其母庄姬和韩厥的保护而免遭杀害;到了《史记》就演变成了屠岸贾和赵盾之间的矛盾和仇杀,且孤儿是因为有了赵家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拼死营救才幸免于难。司马迁的《史记》因其塑造了一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此后,赵氏孤儿的故事被改成戏剧广为传播。南戏有《赵氏孤儿冤报冤》,元杂剧有《赵氏孤儿》,明传奇有《八义记》,我国京剧及地方剧种多有此剧目,其中以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影响最为深远。主要原因之一大概在于启蒙时代法国的伏尔泰于1753~1755年把《赵氏孤儿》改编成舞台剧本,定名为《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原因之二,有赖于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还有许多学者把它同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作悲剧美学的比较研究。这则故事也曾因为先后被林兆华、田沁鑫和王晓鹰等导演搬上舞台而引发过热议,如今又由著名导演陈凯歌自编自导搬上银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令大家对这个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关注和兴趣。

观电影《赵氏孤儿》,编导的叙事角度和立场树起了新的坐标。其对历史的叙述,既有着对史实的借鉴,对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结构的沿用,也有着完全个人的想象,尤其在对程婴、屠岸贾这两个人物的理解上,以及对于悲剧意义的开掘上濡染了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式。

首先,剧本非常周密地就戏曲中相对简单的“献子救孤”的行为进行了扩容与想象。戏曲中“献子”,是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后联袂演出的“苦肉计”,由程婴先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公孙处,然后向屠岸贾举报公孙,遭围捕的公孙杵臼遂大义凛然地痛斥程婴,为的是以其真实的表演取信屠岸贾。大部分戏曲文本都是这样演绎的,公孙痛骂程婴历来是《赵氏孤儿》中的一段好戏。电影的叙事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素不相识,程婴奉公主临死之命前去寻找公孙杵臼托付孤儿,未想屠岸贾搜查质押全城婴儿,妻子为保全自己的孩子,向屠岸贾交出了赵氏孤儿。如此一来其亲生儿子反而成了最可疑的对象。得知婴儿下落的公孙杵臼来程宅接孤,为同时保全两个孩子,程婴一边让妻儿跟随公孙杵臼出城,一边去认领真正的赵氏孤儿。半路上程妻向公孙说出了事实真相,公孙料定屠岸贾必定前来追拿,遂将母子藏入墙壁夹缝。而程婴误以为公孙妻子一行已经逃生,便向屠岸贾举报了赵氏孤儿的去向。屠岸贾夜袭公孙府,公孙杵臼为取信屠岸贾舍身救子,军士在夹墙中搜出了母子二人,屠岸贾当众摔死他认定的“赵氏孤儿”,刺死了程妻。戏曲中韩厥效大义放孤自刎,电影改编为受屠岸贾一剑之伤并与程婴密谋十五年。编剧的构想丰富了救孤的情节和动作性。

确立一种基本的叙事角度和基本立场,是导演思想的关键,按照陈凯歌导演本人的阐述,电影不是表现一个英雄人物伺机复仇的故事,是为体现“因其渺小,才见其伟大”的思考。为了符合新的历史语境中的群体审美心理,导演把程婴这位义薄云天,感天动地的艺术形象从“崇高”的悲剧座基上搬下来,取下其头上的光环,赋予其“平凡”的外衣,以增加和现代观众的亲和力,以求获得更广泛程度的认同感。把程婴定位成一介草民,也许是一种面对商业社会和娱乐时代无法严肃的尴尬和妥协,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对人物的定位源自导演对新的历史态度和阐述立场自觉的认同与探索。

此外,电影在某些场面和细节的处理和运用上还是颇现功力的,比如“赵朔之死”“庄姬护子”“程婴封门”“开墙搜孤”“空的摇篮”“鱼的运用”等场面令人记忆犹深,电影的结尾“身死魂游”的处理虽然在《角斗士》等电影中有着类似的方法,但此处出现抒情性结尾也是较为妥帖和理想的。

“程婴救孤”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穿越时空令世人动容,它呈现出的是中国士子和知识分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心态和心理形式──“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这便是志子人格归趋的“道”,即社会理想人格,它主宰着主体行为的方式和深层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当弘扬的。与此同时,疏离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追问,参与经典的解构,参与对历史的阐述,其本身就是参与历史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元化的解读和阐释方式既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推动了个体对于历史的融入、审视、思辨和体验。

篇4:赵氏孤儿观后感

“程婴救孤”的故事轮廓最初源自《史记?赵世家》的记载,直至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进一步发展了故事情节,增加程婴献子的情节,彰显了以程婴为代表的人间大爱。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各个朝代都被改编,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等多剧种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已然成为中国历代舞台上的宠儿。清代时,这个镌刻着忠义与良心的故事,还曾漂洋过海远赴欧洲甚至传至全球。

12月4日,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范冰冰、黄晓明等众多实力明星加盟的电影《赵氏孤儿》,历时三年,终于面世。

影片讲述了春秋晋国时期,大将军屠岸贾(王学圻饰演)与忠臣赵盾(鲍国安饰演)因权力斗争并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赵文卓饰演)贵为驸马,竟设计将赵氏家族诛族,仅剩怀孕待产的庄姬公主(范冰冰饰演),庄姬为留下赵家最后一个血脉,自尽前托民间医生程婴(葛优饰演)将遗孤赵武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为了保全赵武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被迫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屠岸贾将程婴的亲身儿子当作赵武摔死。此后,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武,他还让赵武拜仇人屠岸贾为干爹,将赵武培养得文武双全,待他成年后,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影片有史诗般令人震撼的打斗场面,暴力美学的华丽再现,窒息般的紧迫感扣人心弦。影片还有引人深思的经典台词关于仁义、仇恨和牺牲。

“仁义是什么?” 新继位的国君,询问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屠岸贾。

“仁是最高的一种品格,就是做一个好人!”,屠岸贾平静而恭敬地回答。像一位仁慈的老师在教诲自己怜爱的学生。而就是他,屠杀了赵氏家族三百多口,就是他,斩草还要除根,亲手摔死了襁褓中程婴的儿子,虽然他以为是赵氏孤儿。婴儿被摔死时刺耳的啼叫刺痛每一位观众的心,也映现了屠岸贾的狰狞面目,他所谓的“仁”,其实是利益,为了他的利益,可以肆意屠杀他人,哪怕是一个婴儿,正如他的姓:屠。

与之相反,剧中很多人都在体现“仁”。

首先是庄姬夫人为了自己刚刚产下的婴儿,选择了自杀,血染红了一袭长衣,象圣洁的花闪耀着母爱的光辉;公孙杵(张丰毅饰演)为了能让屠岸贾相信他保护的就是赵氏孤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上演了一出苦肉计,为了不辜负赵家的托付;忠贞的赵家护主勇士,身中数箭,誓死保护主人的场面让人难忘,当赵盾乘坐马车的车轮断裂时,他用自己的双肩扛起四轮马车,用血肉之躯扛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让人为之动容;民间草根医生程婴,在亲眼目睹了庄姬夫人和公孙杵的牺牲后,在自己的妻儿面临锋利的刺刀时,毅然选择牺牲自己的妻儿保全了忠良的孤儿,平凡的他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并且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把赵武养育成人,最后还用自己羸弱的身躯挡住了屠岸贾的利剑,促使赵武趁机刺死屠岸贾以报国仇家恨。程婴用妻儿以及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仁义,这是最高境界的“仁”。

关于仇恨,剧中赵武问他的干爹屠岸贾是否有敌人时,屠说:“不把任何人当成敌人,你就没有敌人。”。如果你没有敌人,心中就永远没有仇恨。这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中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心中忘记了敌人,没有了仇恨就可以天下无敌。可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说爱别人,自己是幸福的,而仇恨却只会让人更加痛苦,放下心中的仇恨,得到的将会是整个世界。

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没有做到忘记仇恨,仇恨贯穿在每段剧情中,屠岸贾因为仇恨屠杀了赵氏家族,赵武因为仇恨杀了屠岸贾。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一直有着仇恨,人与人之间,利益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仇恨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和战争,仇恨象疾病一样难以消除,化干戈为玉帛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没有仇恨,社会才能和谐;没有仇恨,世界才会和平。

剧中的反面人物屠岸贾倒是有忘记仇恨的痕迹。他是赵武的干爹,当然此前他只是“误会”,误将赵武当作程婴的亲生儿子,他似乎有忏悔,他对这个孩子恩爱有加,提供条件让他习文弄武,一直到孩子成年后,赵武披挂盔甲,横刀立马的时候,屠岸贾忽然发现了赵朔的影子,而且他确信这个喊他干爹的孩子就是赵朔的亲儿子。老谋深算的屠岸贾想借战争之名除掉赵武,但是有一种力量在呼唤他放弃这种念头,那就是父爱。他看着这个孩子长大,他对这个孩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特别是他受了箭伤,赵武一勺一勺的喂他汤药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忘记仇恨。赵武知道真相后,又燃起了仇恨,他要杀死这个“干爹”,屠岸贾和赵武刀剑相向时处处剑下留情,而这时候程婴“成全”了他,当赵武的剑刺穿他身体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他含笑而死。他罪恶的灵魂在忏悔中安宁了。

关于牺牲。剧中很多人为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程婴的牺牲无疑是最大的。一个人可以为亲生的孩子甚至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这是伟大的。但是让自己的孩子为另外一个无辜的孩子献出生命,这是罕见,更是伟大的!程婴做到了,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篇5:赵氏孤儿观后感

先说剧情

——屠岸贾嫉妒赵盾家的地位权势,也倾慕庄姬的美貌,在他心腹的煽动帮助下准备策动政变——在赵盾赵朔出兵得胜回朝庆功的时刻。——此时我爸爸边看边忍不住地对我妈说:那场景可真是好看,就像是立体的一样。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是说影片场景的立体效果,脑中很快联系到电脑上搜的陈凯歌大导演花了近4000万元在浙江象山建的“赵氏孤儿城”,占地152亩。真有古代大宦的派头,拍一部电影建一处影城,侵占良田,变宝为废,只为他所谓的效果和票房,他顾得上资源,顾得上节约,顾得上环保,他顾得上什么?他在意的是什么?人说艺术家是德艺双馨,德是顾不上了,就来看看他的艺——

——屠岸贾与心腹密谋弑君诛杀赵盾一族的事时,其心腹问他要不要杀庄姬,屠岸贾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不杀女人。赵府上下三百多人,只有一个庄姬是女人?屠岸贾可以不杀庄姬这个女人,因为她是灵公的姐姐,但他不可能不杀其他女人。屠岸贾真的会说出这种近乎笑话的话?

——晋灵公为赵盾赵朔庆功祝酒,赵盾献上象征社稷的美酒要晋灵公一定要喝,看上去不怀好意的屠岸贾献上凶猛的驯养已久的恶犬对着赵盾咆哮,此时赵朔听到传报说是他的妻子庄姬生产了,是儿子,他顾不上祝酒庆功飞马回家看儿子去了——可见赵朔对他妻子庄姬的重视或者是点明赵家无人能及的权势和地位更合适些,于是在如此重大的时刻——晋灵公携全体朝臣为他们庆功,屠岸贾明显地不怀好意——身为要臣的赵朔却抽身而出,回家看儿子去了,悲剧由此展开——

晋灵公被屠岸贾心腹放出的毒虫螫了一下并且在喝下赵盾献上的美酒后毒发身亡,早有准备的屠岸贾借机说赵盾弑君谋反要诛杀赵盾,于是,惨烈的杀戮开始了。就是可能是屠岸贾首次做这种大事,要不然怎么不先安排他的人把宫门关上,关门打狗效果不是更好?当然也可见赵盾的权势,影片中他身边的人大多带着兵器上朝庆功呢,或是晋灵公朝上的护卫大多是赵盾选拔的,自然会护着赵盾。

在赵朔得知庄姬已生儿子时,庄姬正在家中让民间医生程婴方(号)脉,并为程婴的儿子取了个名字叫程勃,记得影片中当时环境的安静,这么大的赵府中,庄姬身边没有一个侍女,与程婴切切地说着,两人说话的神态语调简直可以说是暧昧,程婴彼时的神态不像是谦卑更接近于暧昧——这么一个尊贵有身份的夫人与一个民间男医生居然可以极近距离地单独相对倒真是有些不拘小节的感觉——然后正与程婴说话的庄姬得到通报知道了朝上发生的惨烈变故,前面屠岸贾派人已经将赵府大门撞了很长时间了,青天白日的关什么大门?可能是赵朔在回家途中遇袭后拼力回家报的信让家人们关上大门。

——然后庄姬决定孤身与程婴出逃,在后门处遇上了临死的赵朔,庄姬受到刺激生下儿子,再伪装未产子的样子。看到这里,不由地怀疑:看整片的气候应该是天有些凉的时候,估计是赵府中屋宇结实可能较热的缘故,庄姬的穿着较为清凉,尤其是产好子准备伪装未产子的样子时那装束真有一贯来唐朝女子酥胸半掩的清凉装的感觉。匆忙中庄姬意外早产,居然在仅有庄姬与程婴两人的环境中,将生产过程中留下的血迹都处理好了,可见母爱的伟大与力量的惊人:生出儿子的庄姬看上去就像没生产似的,很镇定让程婴把婴儿放在药箱里带走,程婴希望她一起逃走,然后将军韩厥独自一人出现了,估计是屠岸贾的意思,只留下赵朔的儿子放走庄姬,人多了不好办事。

——婴儿的啼哭声让韩厥发现了程婴药箱中的婴儿,在检查到程婴药箱中有婴儿后,韩厥就开始与程婴庄姬争夺婴儿,在争抢中药箱意外地被抛到空中,而药箱的盖子居然会盖得相当严实,婴儿没被摔出来正好被程婴接到了,我就不由地想:咦,韩厥在揭开药箱盖看到有婴儿后似乎没有盖严实就准备抢的,那药箱盖倒是在争抢中意外地扣得很严实,真是具有喜剧般的戏剧性效果。在庄姬的以死请求下,韩厥答应放走了程婴和婴儿。很快地屠岸贾进来发现死了的庄姬,并发现了庄姬伪装的孕身,盛怒之下一剑向韩厥面上削去,削伤了韩厥的一只眼睛半边面皮。韩厥倒在地上痛苦大叫。记得有韩厥放走程婴及婴儿的版本是这样的:韩厥自杀了,因为他知道屠岸贾的凶残与胆怯,如果他不自杀程婴携婴出逃的秘密不能保全,他也会死得更惨。这部电影中的屠岸贾是仁慈的,他仅是削伤了韩厥而已。韩厥幸运地逃了生。真是幸运。

在程婴家,赵氏孤儿饿得直哭,程婴妻子一喂两个,喂得比较唯美,在有些寒意的时节,简直要将上衣脱掉了喂奶,让人不由地想到双胞胎的母亲不容易啊,要是一喂奶就要近于将上衣脱掉了喂要是在冬天,可真让人觉得不容易,不知有没有什么不要脱掉衣服就可以喂奶的方子,例如将胸前扣子解开些仅露出胸部让婴儿找到吃奶的地方就可以。当然这可能是国际化的方法要考虑到西方观众的审美观,要是比较含蓄,例如程婴的妻子一开始喂两个孩子又急又没经验,于是真的是把衣服敞开到近乎上身完全走光,导演也可以给个背影,但是可能这样就不太唯美或是说不太国际化了吧。

屠岸贾关了城门满城地找赵氏孤儿,程婴此时表现了凛然大义,一诺千金,并且间接地代表了他的妻子,他把孤零零在全城婴儿中的赵氏孤儿说成自家的孩子,再把自家在公孙杵臼家的由妻子抱着的儿子说成是赵氏孤儿,公孙杵臼舍命保护程婴的孩子舍了命,程婴从惊恐的'妻子手中接过婴儿交给屠岸贾被屠岸贾摔死,他妻子悲伤之下被屠岸贾的兵士杀死——在屠岸贾面前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表现得情深意生,程婴妻子一副忘了自己在众婴儿中的亲生儿子,就像是得了产后失忆症的样子,倒是没让屠岸贾怀疑程婴妻子的深情厚爱是不是给错了对象。程婴在妻子死后领回了赵氏孤儿把他当自己儿子养。

程婴携子找上屠岸府做了屠岸贾的门客,他带的孩子很被屠岸贾喜欢,收做了义子,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屠岸贾与他义子间比较有父子情谊的戏。

孩子长到十五岁了,想要参军打仗去了,穿上盔甲的程婴之子程勃极象赵朔,让屠岸贾产生了程勃就是赵氏孤儿的怀疑。出发正式与敌军交战了,敌军一副少数民族军队的打扮,估计晋军彼时攻打的是玉门关外之类的少数民族部队,程勃开始表现得很勇敢,后来落马了,对方人多势众,屠岸贾率领不多的几个将领在不远处观战,脸上阴晴不定,后来在赵氏孤儿程勃的呼唤中亲情战胜了怀疑,独自一人前来杀敌助阵,旁边那几个将领是干什么的?主帅主动出战,他们居然不紧随其上或是率先出战让主帅在旁边掠阵或是稍后再上。真是个人英雄主义得莫名其妙。

最后就要准备结尾了,屠岸贾有感于程勃的孝顺说出对他曾经的怀疑,使程勃相信了他出征前程婴与韩厥对他说的他的身世。此时的程勃就是赵氏孤儿马上对刚刚还感恩戴德,祟敬无比的义父屠岸贾产生了无比的仇恨,他和程婴一起到了屠岸贾的府上。屠岸府里几乎没有一个闲杂人员,就屠岸贾一个人坐在三五样兵器组成的豪华兵器架前,程婴点明了赵氏孤儿的身份希望能过上老百姓的生活,屠岸贾表示会放过他们让他们过老百姓的生活。屠岸贾交代完了几句话之后准备转身离去。此时的赵氏孤儿表现了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式,非要屠岸贾偿程婴儿子的命,然后两人就在没有一个闲杂人员的屠岸府打了起来,赵氏孤儿义愤填膺得鼻子出血,把前些天对义父的感恩戴德丢得一干二净,程婴似乎刚刚希望能与赵氏孤儿过上普通百姓的生活,此时又似乎不希望了。程勃(赵氏孤儿)剑法沉着凶狠不依不饶,屠岸贾老当益壮,本领高强边打边做一些高难度的闪避动作,像极了一个善良的老人。程婴此时表现了一种舍命护子的做法,朝着屠岸贾的剑迎上去,屠岸贾应该是手下留情地刺中了程婴的肋部,然后赵氏孤儿借机杀了屠岸贾。屠岸府空无一人,似乎屠岸贾早有以死报程婴及义子全家之心,遣散了府中诸人,让程婴父子来去自如,全无阻碍,不然屠岸贾这种权臣,府中家将仆人侍从门客必然多得不得了,还能轻易让程婴父子与屠岸贾打起来,真要是有了极深的谋划在屠岸府杀了屠岸贾,屠岸贾死前不发一句话,能让程婴养父子两人平安出府?只怕早被乱刃分身了,除非有王命及军队护身,可是在这部片子中,他们有吗?

最后,杀了屠岸贾的程婴与赵氏孤儿,出了屠岸府,青天白日之中一路上都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此时程婴估计有了必死的决心,不要养子扶着,一个人飘飘荡荡地走着,直到眼前见鬼,见到了他长发飘飘的妻子抱着他的儿子,然后倒了下去……估计此时程婴与赵氏孤儿虽然已经杀了屠岸贾,平安出了屠岸府,但是要躲避因杀人所受的通缉,为了不边累赵氏孤儿逃难,所以程婴才决心不治身亡,让赵氏孤儿一个人轻装出逃。可是我总是想到:像是屠岸贾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重臣,并且刚刚又打了胜仗回来,全体出外的家人家臣家将一旦发现他被刺身亡,不是马上要关闭城门缉拿杀人犯,还能让程婴这么浪漫地眼前见鬼,这么含蓄地舍身为子?古语说兵贵神速,当赵氏孤儿将屠岸贾刺杀成功是不是程婴就该马上死在屠岸贾身边,让屠岸府中出外的家人家臣们误以为是程婴与屠岸贾起了争执互刺而死,并要让赵氏孤儿不要以他为念快逃出城去躲起来,以防成了嫌犯逃不出去他的牺牲就白费了。

以上是说的一些印象中的剧情,难免有疏漏,看过一遍而已。下面再来说说我对影片中的一些场景的想法

关于场景

关于场景印象较深的是程婴去面馆吃面的场景,面馆似乎就铺在大街处,一桌一个灶,灶上面挂满了面,灶边堆了好些菜,印象较深的就是青的杂椒或是青的辣椒,要添就从上面扯些面下来或是加些菜下去下在灶锅里,估计那桌子下面是不太用添柴的硬木柴或是炉子在下面烧着。想着这样的面馆真是有创意真是厚道,就跟火锅似的,可是现在火锅店里的东西都是一小份一小份的,添是要加钱的,吃不掉估计也是要算钱的。看影片中表现的晋灵公时代的面馆,怎么这么厚道:面随便你添,菜随便你加,并且还有一个不小的灶锅嵌在面桌上,下面帮你烧个火炉估计不能太小不然烧不热,煮点面要煮半天不让人等得心焦,吃个面就跟吃个火锅似的,一两个人就可以一桌,那个成本!就像是现在颇有特色的豪华面馆似的。一般的影视片中面馆都和现在的差不多,店家帮你下面,不用你自己下,加的菜倒是可以自己选,人多起来一张桌子上可以坐个七八十来个人,快点吃吃完了让别人坐着吃。因为店家要多挣钱要节约成本,要尽量快地让顾客吃上面,可能还要考虑地皮问题——公家的地方难道你想占多少地就可以占多少地摆你的面摊子,一个摆面摊子的不一定上面有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占地皮;同时还要能收点菜钱,最好还要能收点包厢费什么的。

还有最后程婴很浪漫很唯美地身带一团殷红飘飘荡荡地走在市面上,路过一排南瓜摊。从影片中一看那些南瓜的卖相真是好,一个个大小形态色泽都相当地美观,日本小青南瓜的样当然说是中南瓜更合适些,差不多大小的几个堆成一个比较美观的造型。可见晋灵公时代已经具有相当的南瓜种植经验,看把南瓜种得多么地美观。并且集市也是早晚都有的,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卖菜的把菜和瓜果又摆上了市面以便多挣些钱。

另外还有晋灵公为得胜回来的赵盾赵朔父子庆功时,赵盾献上美酒,为晋灵公斟酒时的一系列的动作或是说那种仪式不知是不是专家学者们考证得来的。虽然这部影片是商业片,但如果要成为经典要让以后的人看的话,总不成什么都是随意编出来的吧,况且这本就是部千古流传的戏曲故事改编的,场面什么的总得有点史实依据吧,不然就不要用这个名字,随便编点名目用在某个不知名不知国的时代,随便幻想去,省得珠玉在前,显得今人太差劲太别脚。

据说这部片子专门建了一个赵氏孤儿城,在浙江象山那边,不知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专门建的那个城,是不是就是基本得到认可的晋代风格的建筑。在片中程婴携婴去做屠岸贾的门客时,屠岸贾似乎是躺在地板上的,似乎不是榻不是床也不是炕。不知晋灵公所在的国都是在哪边,是否就是浙江象山附近,如果是那应该是在江南,原来古代的江南的贵人家就是这种摆设,就是这种休息法。

还有屠岸贾要程勃去房上拿他送的剑时,似乎房上全是乱草,估计是屠岸贾有意让人堆上去的,不然真要屋上全是乱草,风一吹不是会吹下来,吹迷了屠岸大人的眼不是让下人吃不了兜着:怎么干活的,人家有的是钱,有的是好材料,住的房子上还要堆些没扎好的乱草,简直是不要活了。

另外程婴作为民间一名医,估计家庭条件不错,你看他那房子多大啊,一间又一间。还时不时地上街吃碗火锅面。就是诊堂倒是没表现出来,一个民间有名的医生,总要有个给人看病的地方吧,即使是跑他家里来也应有个厅辟出来给病人们呆吧。放药草制药的地方倒是挺大的。

关于场景就不再多说了,有的已经忘了,毕竟只看过一遍,接下来再来回忆回忆影片的服饰。

关于服饰装扮

作为主角的程婴,身份是民间医生,估计收入不薄,看他束发的绳子上串了好几颗玉石珍珠类的装饰物,还有他老婆的衣服,不像是葛衣布裳,颇有点绉纱新裳的感觉,并且衣服有些多,看上去相当不错,可见有水平的医生家庭条件是相当好的,看他家的身上衣裳口中食,还有有些宽敞的房子。

影片中说程婴四十多岁才得一子,可见结婚已经有些年了,他妻子倒还是一副姑娘打扮,长发飘飘,一般来说,旧时女子结了婚,长发就该盘起来了,并且还是结婚多年的妻子,怎么还是长发飘飘,倒真是颇具风情得让人怀疑:照理在古代再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是不应该这么爱美的,结了婚还充大姑娘样,简直是不守妇道得过了头。再来看影片中的第一美女庄姬,庄姬的打扮给我的感觉就是有些妖姬的感觉。她在片中是已婚的贵族女子身份也是长发飘飘,一副未婚姑娘家的打扮。当然她身份尊贵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就要这样的姑娘打扮也让赵家大小人等无话可说或是有话不敢说。还有她的服饰以纱绸为主是不奇怪的,就是似乎也有些画上唐代妇女的服饰特点,某些时刻就看出了她的半掩酥胸。并且她似乎不太怕冷,可能美女大多是不怕冷的,只要风度就好了,再是古时的富贵人家也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再是肚里担着金贵的子孙也还是要以风度为主要考虑对象的,一副她是主公她怕谁,她想怎样就怎样的样。还有当赵家父子准备出征时,庄姬前去送行,那肚子也真是大,到了赵家父子得胜归朝时似乎肚子还是这么大或是又装得大了点了,是不是赵家父子出去打仗真是快去快回,速战速决的,一两个月就打了回。庄姬的眉形可能是现在影视片中表现贵族女子的眉形,有些凶狠有些妖的感觉,可能这样比较地能表现所谓的贵族气吧,可能这也是专家们考证的结果吧。结尾时的程婴与程勃去见屠岸贾时是白衣飘飘,飘飘欲仙,就是准备去见了屠岸贾就死也不应该穿白衣服呀,也不知道这样安排的用意,可能就是为了所谓视觉上的效果吧。

关于演员

似乎总看到关于宣传说范冰冰是少见的美女,但是从最初见到范冰冰时,我觉得她不算好看,虽然她的五官长得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精致:柳叶眉高鼻梁,双眼皮大眼睛,再加上所谓的樱桃口,但是我总觉得她脸的上部有些宽,并且下巴太尖细了,比例不太匀称的感觉,所以不算美。即使是现在,似乎比当初(还珠格格)中的金锁要胖了些,看上去成熟了些匀称了些,但依然觉得最多算是民间美女,缺乏一种尊贵典雅的气质。可能还是觉得她的脸形是长瓜子脸的感觉,当然瓜子有很多种,有的形状混一些,有的长而尖细一些,同是瓜子种类不同形状也会不同,并且瓜子还有葵瓜子西瓜子南瓜子冬瓜子等等的分类,一般我们一看到不同于长而尖细的葵瓜子的瓜子还是会说这是瓜子不会说是花生。可能有时觉得过于瓜子脸的女子有给人薄相的感觉,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估计就是瓜子脸,贾老太君不选她做孙儿媳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娇弱和爱使小性子;而与林黛玉齐名的美女薛宝钗则是另一种风范,颇有大家风范且让人觉得待人宽厚,深得贾母及一些下人喜爱。

我这边提到脸形,提到林黛玉薛宝钗,只是想说明我对美女外形之美的一些看法,瓜子脸的女子一般给一种有点薄相苦相的感觉,或者说有点刻薄不够宽厚的感觉,尤其是从侧面看一些太瓜子的脸尤其是长瓜子形脸,似乎不太端庄稍有妖治感;我个人感觉在古代对女子相貌比较挑剔且迷信的年代蛋形脸或是稍圆的方形脸可能更有端庄尊贵感或是说富贵相。

上面说了这么多还是这句话,我个人以为范冰冰顶多算是民间美女,要一味地去演王室美女似乎不太合适。葛优给人一种比较现代化普通人的感觉,演这么一个古代的民间名医,觉得他的说话和做事方式有他在其他喜剧电影中的影子,不太正。

赵文卓,黄晓明演的是武将,可是总觉得有些不像是武将,可能是说话语气比较轻飘,也可能是音效的关系听来中气不足,语气轻飘连带让人感觉眼神不够正,没有武将应有的威仪。

王学圻演的屠岸贾更像是一个失足后想要改过自新的人。

看了一遍而已,并且写到这里时,已经距观看之日过了有近三天了,印象已经不很鲜明了,对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的印象就写到这里吧。

最后

最后写几句我比较喜欢写的话,希望浪费越来越少,导演们拍片能越拍越好,越来越考虑环保,越来越注意影响,编剧越来越有水平,演员们演得越来越好,工作时间越来越合理,泡沫般的高酬劳越来越少,越来越注意影响;娱乐圈的不良新闻或是说影响越来越少。

篇6:《赵氏孤儿》观后感

屠岸贾说,你把他当成敌人,他就是敌人,不把他当敌人,他就不是敌人。

我想,即使一个辩证唯物论者,也会这样说,这是心里战术。

那究竟有没有敌人呢?

如果没有,世间就没有纷争战乱,爱恨情仇。

还是有的。

我看电影总爱一直灵光闪现,然后不停滴说,朋友就和着。

我说:长脸的男人很好看;

瘦点的男人真帅;

为啥满街的`人都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就程婴一个穿一身白的?

程婴为啥在程勃8岁前没什么变化,程勃15岁的时候忽然像老了几十岁?原来,男人过了更年期,一样加速衰老;

一个被灭门300口的历史事件,《赵氏孤儿》的表现手法还是太柔了些,和陈导的长相很一致。悲凉气氛靠想象,仅靠王学圻扮演的屠岸贾脸部细节刻画,我觉得没有完全突出应该慢慢凸显的刻骨的恨,没有灭门之刻骨的恨,怎能突出从相亲相爱到爱子弑干爹呢?仅靠程婴的几句平静故事式的讲解,无法让剧情出现突然转折,高潮就没有到达最高点。

篇7:《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这就是命。

篇8:赵氏孤儿观后感

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烈士陵园观后感1000字

2.《不许动》的观后感

3.张海迪的故事观后感

4.赵氏孤儿影评赏析

5.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6.求十篇读后感(80-100字)

7.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00字精选

8.电影勇士观后感

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400字

篇9: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可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杯具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齐》,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理解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能够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篇10:赵氏孤儿观后感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些精彩画面,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并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感人的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是一个晋国大夫。他是葛优演的,剧中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之后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了。程婴真不愧是忠义之士,他始终没有忘记夫人临终前的嘱咐,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赵氏孤儿,而自我的孩子和妻子却被屠岸贾给杀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而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屠岸贾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还不罢休,就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说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最终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当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当,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可是屠岸贾也说了一句有用的话,不把自我的敌人看作敌人,就没有敌人。是啊,一个生活在没有仇恨,无忧无虑的世界上

,才会更加幸福,更加欢乐。

观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葛优实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对赵氏孤儿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一下子感动得眼泪不住地流。刚擦干眼泪,又看到程婴回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儿子边走边回头微笑时,觉得他们一家三口最终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境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样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篇11:赵氏孤儿观后感

很早就对凯歌导演颇有好感,不知是因为有才才有美女相许,还是因为美女提升了导演的知名度,或者相互辅佐映衬,也许凯歌导演就注定有艳福之人,先是之前的倪萍(那可是当红的央视当家花旦,虽然此刻已是昔日黄花),凯歌导演那其貌不扬的长相可就有他的魅力,或许从古至今郎才女貌都是佳配,但倒过来就不和谐了,他和洪晃的相识感觉就磨灭了凯歌导演的才华,不和谐的音符造就了洪晃的“杯具”。

12月1号在所值班待在寝室看了赵氏孤儿的首映式,感觉陈凯歌导演是个很有思想深度的导演,所以决定12月4日公映到电影院去观看此片。到了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这事,我约了妈妈一齐去天河影城看《赵氏孤儿》,本准备看8点多钟的,可我们去迟了10分钟,电影票已经售磬,看9点半的。等待的时间坐在那里找了个小店修指甲,店里的服务员问今日放什么电影怎样这么多人?主演都是谁?我回答了她,告诉她主演是葛优、黄晓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说你们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说我们是冲着凯歌导演的电影去的。真是觉悟不一样,修指甲的服务员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赵氏孤儿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绎了程婴救孤的故事,这场斗争中劫后余生的赵家婴孩在经历这场浩劫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屠岸贾那陰险的嘴脸在重重地将程婴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曝露无疑。这是人性卑劣的本质,毫无人性可言。

观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的体会有三:

一、政治斗争的残酷。赵氏家族权倾一方,而屠岸贾却在排挤中酝酿了一场陷害赵盾的陰谋,在赵盾的儿子战胜归来的庆功宴上,他策划了图谋篡位的陰谋,并假传临终圣旨,赵家灭门,300多条生命在这次斗争中丧命。朝廷的斗争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颠覆性的变化,屠岸贾辅佐年幼的君主大权在握,成了朝权的实际掌控者。可是他最终死在赵家独孤的剑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轮回的结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凛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婴在那么紧急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孤儿开辟了条活路,实属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们微不足道的社会地位构成强烈的比较。在生命都无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应对,牺牲了自我的夫人和儿子成全了忠义大业。在奸恶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数年让屠岸贾对赵孤产生感情,最终让赵孤亲手杀了屠岸贾,这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只能说是恶人有恶报。

三、帅哥黄晓明脸上的那道伤疤。屠岸贾的心腹韩厥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赵孤,而遭到屠岸贾的剑伤,毁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让人感觉扼腕叹息,这也是整部戏中悲情主角在生命中的延续,让我们活生生的看到这样一个悲情人物活跃在屏幕,这块伤痛会伴随他一生。

虽然这部电影感觉在情节的处理上可能有些荒谬,但在大结局诠释了它所蕴涵的意义。感情比武器更具杀伤力,它能够捣毁人的精神阵地。

篇12:赵氏孤儿观后感

昨日看了《赵氏孤儿》,感觉不象有些网友攻击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实有虚构及不通之意,主题倒也鲜明。

如一、在秦汉时期才发明了马蹬,这样才使能够骑兵稳坐立刻,挥刀搏击,拈弓射箭。而剧情中的历史应是春秋时代,距秦统一还有数百年,那时的骑兵只是个运输工具。人四肢并用,专心致志,仅能保证不至于在奔跑中坠落,何谈对砍。

二、程婴之妻并未死于屠岸贾之手,而是与程婴一齐忍受着丧子之痛,含辛茹苦抚养赵武成人。

三、为使赵武安全避难,与共同密谋,设定环节,由程婴将亲子交付公孙杵臼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致使公孙杵臼与亲子当场被杀,从而瞒天过海,骗过聪明的屠岸贾。而并非如剧中所述,亲子误送被扣,赵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于程婴的告密,为人之不齿,夫妻二人在众人羞辱中艰难度日,此种状态对程婴付出的仁义应当是一种鲜明的衬托,但剧中没有太多表述。

五、赵武是在晋国君良心发现后,就象灭除赵氏时,没有国君的首肯,屠岸贾再大的权势,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飞之死,众人只恨秦桧,而并不或不敢指责真正的凶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厥等人趁热打铁下,仗义执言,晋国君遂感知赵氏之忠义,寻找其后人,让赵武继承先人之位。其后赵武在权势具备的情景下,一举灭掉屠岸贾。而不是剧中描述的决斗所致。

六、程婴的高风亮节反映在其完成了这个千金一诺的使命后,不愿独自苟活,而选择自杀以谢公孙杵臼之忠义。而非剧中描述的为屠岸贾所杀,也非死后去追随其爱妻的亡魂,显出英雄之气有些儿女情长之败笔。以上与正史不符之处,或与导演的艺术手法有关。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程婴的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现的。不能说良心被狗吃了,确因不少人因为忽略了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养成,从而随波逐流,一误再误,麻木不仁,将错就错,以至于渐行渐远,无法回头。程婴的气节和忠义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来自于他坚韧的内心世界和长期树立的仁义之志奠积而成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无论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必然是一种结果。我们崇敬英雄之时,更应当体会他们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们用生命去诠释的精神,是期望后世之人去认可、去追随,而绝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篇13:赵氏孤儿观后感

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

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异常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

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优。。。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

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性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奸,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

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以往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爱庄姬的,又多爱我们不明白,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我的政敌……

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猛,忠诚,精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

要说还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有很多还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应对暴徒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交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性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能怎样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仅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杯具,而不会带来丝毫快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

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应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与经历不一样而已。

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交情;

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爱;

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

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

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可是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能够不爱,却选择了爱;他本能够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能够不死,却选择了死……

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

篇14:赵氏孤儿观后感

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

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

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

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

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剧中描述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仅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

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

在拍摄片场,还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

二十年后,赵孤应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样就没有儿子?我怎样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

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我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

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

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

篇15:赵氏孤儿观后感

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并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杯具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之后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当然,电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部电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主角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电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当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陰差陽错和被逼无奈。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温情,添了一份儿人性。这多少可算是电影改变中的“亮点”,应当属于“得”的部分。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性。

而救下赵氏孤儿后的程婴,原本该隐居深山,独自抚养教育赵氏遗孤,直至晋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宫。但电影里却让他不甘于深山的寂寞,反而带着年幼的赵氏孤儿投奔到死敌屠岸贾的门下,且让赵氏遗孤认贼作父。这一情节的设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电影中,赵氏遗孤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屠岸贾诸多的恩惠,而他的养父从未给他哪怕一点点复仇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样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满腔仇恨而手刃仇敌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若没有君主的首肯而随便刺杀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杀?所以,这处改动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了。

另外,电影里韩厥的主角设计也令人感到诧异。历史记载中,韩厥将军并没有参与程婴救孤的过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贾陷害的赵氏忠良,也多少明白一点关于程婴与赵氏遗孤的事情。是他最终让程婴和赵氏孤儿重新回到了“人间”,光明正大地走进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韩厥基本上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主角,除了在深受震动而放走救孤的程婴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说到底,陈大导演又犯了他一贯的老毛病——虎头蛇尾。陈导又一次开了个轰轰烈烈、颇为引人的好头,接续上一段平铺直叙的过程,最终却毁在了让人莫名其妙的结尾上。

篇16:赵氏孤儿观后感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终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个孩子的母亲庄姬临死前将他托付给程婴,然后就自杀了。程婴历尽千辛万苦救了这孩子,但却牺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儿女,程婴帮他取了一个名字:程勃。之后程婴带程勃一齐到屠岸贾做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程婴以超强的毅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勃最终杀了屠岸贾,帮他的爹报仇,也帮程婴报了仇,但程婴也为此丢了宝贵的性命。

程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给人启发。他的死印证了“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他的死属于重于泰山,假如他没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程婴为了拯救一百个婴儿和赵氏孤儿的生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妻子和儿子,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社会就是一个败类,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当学习他,我们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要给社会一点贡献,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如果没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就会遭到别人的排斥,跟社会的败类没什么两样。

《赵氏孤儿》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并且还要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篇17:赵氏孤儿观后感

昨日去看了场《赵氏孤儿》,至少从散场后观众的交谈中来看,这部电影起码在普通观影者应当是博得了还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陈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像像《刺秦》那样叫好不叫座,《无极》那样惨遭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如潮恶评。

影片的开头气场很大,情结丝丝入扣,毫不拖沓,宫廷政变更是一个视觉上的小高潮,让观众产了较强的代入感(尽管这样的刺杀场景和十月围城一样,按照现实逻辑分析几乎不可能这么惊心动魄)。而大概出场十分钟左右就被秒杀的那个“王”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戏份的配角,但却让我印象深刻,在凯歌的电影里,统治者往往是用荒诞手法塑造的集昏庸阴阳怪气于一身的主角,这和肤浅谄媚的张艺谋的构成鲜明比较,敢用隐晦的艺术形式去控诉极权主义政治,真实而不媚俗,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

当然,依然不能否认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完全褪去陈凯歌式的一些固有弊病,他对电影电影情节和结构的把握上,舞台化的痕迹还是比较浓重,讲故事的技巧和对全局的把握一向是他的弱点,尤其在人性刻画层面上总是缺乏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化的思考逻辑。

范冰冰在生产后看不出产后虚弱的状态,在自绝前也没有明显的内心挣扎的心理轨迹,依照常理起码应当苦情的眸视自我的孩子一眼;黄晓明放过赵氏孤儿的动机仅仅用良心发现来解释也太咸苍白无力,因为从之后的剧情推进中能够看出,这个主角的性格阴冷沉静,几乎不可能如此感情用事;葛优一向不让赵孤上学也未作交代。如果说以上都是些不痛不痒能够忽略的漏洞,那么以王学芹缜密诡诈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完全会在一开始杀掉真正的赵氏孤儿,更不可能有收留葛优作为门客的反常理行为;葛大叔在最终一刻突然放弃盘亘在内心十五年的复仇计划要带赵孤去过平淡的生活也显得突兀,莫名其妙;“三人连环刺”的结局处理太过于儿戏化,打得轻飘飘;葛优在被刺后倒下给了一个近五秒钟的面部特写镜头,一个常看电影的人应当有经验,这是给死人才运用的镜头手法,但没想到最终竟然葛大爷又支撑着残躯跑到大街市上兜了一圈(让我想到了《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直到把观众折磨到死的桥段)。总之电影后半部分情节有些分散,不紧凑,复仇的高潮走的绵软无力。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让我看到了陈凯歌电影中人文诉求的回归(前作《梅兰芳》简直就是一部流水账式的讲述艺术人生,感情人生,爱国人生的文艺版“叶问”),也不像《无极》那样过于晦涩的隐喻和指涉,让不明就里的普通观众如坠云雾,外加糟糕的剧情架构,严重破坏了一根本来很有深度的故事主题。

再去看时光和豆瓣(应当说中国最权威的两个影评网站)上的6分低评实在有失公允,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化危机》《敢死队》这样的电影都能得分比他高,如过我没记错的话,在时光网上,这部电影未上映前它已经是这个分数了。虽然陈凯歌一向力图将电影升华到成深层的人性探讨层面上,虽然他驾驭剧情和思想性融合的功底不够深厚,时常让这种追求把影片的逻辑弄得混乱,但我经过《赵氏孤儿》显然看到了陈凯歌在后者方面的努力改善。而这部电影受到的诟病显然超过了它本身所应当所承受的批评。我只能说中国观众没有批判力,没有理性,被少数舆论所控制,看了《无极》就心理扭曲的调侃,恶搞,咒骂别人的后继作品,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的一种悲哀。

篇18:赵氏孤儿观后感

不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篇19:赵氏孤儿观后感

混乱,哀愁,这是一个可悲可泣的故事,神奇,幸运,这时一段可歌可颂的传奇。他,舍弃自我的孩子,换一个不相干的赵氏孤儿;她,用爱感动他人救子,用血染红一方土地;他,是可悲的?永无亲故,家族300多号人无一幸存,他,还是幸运的?在如此千钧一发之际,竟得以幸存,有如此多的人的关爱与关注!

幸与悲的交织,情与仇的过往,爱与恨的勾勒,扣动了我们的心弦。庄姬挺着肚子给自我的丈夫赵朔饯行,送他去战场。谁料,这便是一场灾难的开始。屠岸贾先是借刀杀人,后嫁祸于人,还假传圣谕,让赵氏300多号人枉死!实在是十恶不赦,让我们看了都愤愤不平,于心不忍!血腥,屠杀,残忍,弥漫,滋长,扩散。赵氏只留下一余婴,为了他的名,保住赵氏,多人命丧黄泉,他得以幸存,真是天不绝赵氏!程婴是为庄姬接生的大夫,受庄姬之托,为保赵氏孤儿,他丢子丧妻,这是一个多么无私守信的人啊!赵氏孤儿改名程勃,一场风暴似乎过去,这却是另一场暴风雨的前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程婴忍辱负重,携程勃做屠岸贾的门客,让赵孤认贼作父。随着时光的推逝,一份仇在程婴心中愈演愈烈。程婴由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健壮的少年,这中间倾注了程婴多少的爱和精力啊!这一份深情岂是涌泉可报!程婴备受屠岸贾喜爱,真是造化弄人!直到屠岸贾让程勃上战场,穿铠甲,持宝剑,他由内而外沁出的一股气概令屠岸贾心中生疑:莫非这是赵氏孤儿!

而后上战场之际,程勃奋勇杀敌,竟与屠岸贾并肩杀敌,之后又救了屠岸贾!当得知自我的身世之谜后,他义不容辞,要让所有所以命丧黄泉的人绝非枉死。他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最终在节骨眼上戏剧化地杀了屠岸贾,程婴也去了一个他梦想的天堂!

命运决定他是悲的,而爱决定他是幸的。人性的善恶,结局的幸悲,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篇20:赵氏孤儿观后感

昨日和老公去看了最近热片《赵氏孤儿》。故事很悲,一开始就悲,看完后心境很难过。故事和历史的赵氏孤儿相比进行了些改编,使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这个电影诠释了一个在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品德,那就是承诺。这个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信守着自我的承诺(包括屠岸贾),程婴对庄姬的承诺,保护了她的孩子,赵朔的妻子庄姬夫人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也兑现了自我对丈夫的承诺,保住了赵氏家族的最终一枚血脉。故事一开始,就让人为这个孩子的生死存亡捏了一把汗,不明白他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发展,看到屠岸把程婴的儿子摔死的那一刻,我落泪了,可怜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竟以这样的方式被结束了生命,他甚至可能都不记得自我母亲长什么样,他甚至都没有怎样好好感受过这个世界,确因为政治斗争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他的死虽然拯救了赵氏孤儿、虽然拯救了100多条婴儿的生命,可是,让我还是悲从心底起。看到此刻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仔仔,她是这么的可爱,作为一个妈妈,我也会和程婴的夫人一样,到最终都保护着自我的孩子。还有那个庄姬夫人,为了让程婴顺利的带着她的孩子逃走,不惜牺牲自我。对于一个母亲,刚产下自我的孩子,却又面临不得不母子分离痛苦,这是怎样悲啊,难道她不想和她的孩子亲近么?难道她不想抱抱自我的孩子么?难道她不珍惜自我的生命么?当然,所以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可是,在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候,她无从选择,她只能不顾一切的保护

他孩子的性命,母爱是这么的伟大,无私,无法用任何爱替代。

只是觉得电影起调很高,最终收尾的时候有点简单,让人觉得故事没讲完似的。可是心境却无法平静,只是想赶快回家,回家看我的仔仔,回家好好抱她,感受我还能爱她的感觉,感受最平凡最温暖最无法替代的爱。

相关专题 观后感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