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Excelsio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Excelsior”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共1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论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随即从多个层面分析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我学校的作用,展现了音乐审美教育独有的价值魅力。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效能;作用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始建于1959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已成功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行列,为现代社会培养并输出了大批专业性人才,受到了社会公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我校具有极高的专业化教育水平。当然,在提高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还不忘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音乐审美教育,故而本文以“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意见指导。

一、论述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类可以借助音乐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思想情感、诉诸内心所求,是丰富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优质方式。审美教育则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出物,它以教育的形式存在,却饱含情感性,而音乐恰恰以其独具的优势摘得审美教育优质媒体桂冠,所以不少教育研究者会将音乐与审美教育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而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其最主流的手段便是通过聆听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开展教育,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其它方面的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谈及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本就是艺术审美的一种感性形式,因其所产生的各种情状都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相对完美和谐的特征让人产生了协调对称之感,在审美个体上表现出极强的知觉渗透力。此外,音响给予音乐强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的审美感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人所体会到的审美感知美,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真实体现。

2.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是能塑造形象的,旋律、节拍、节奏、音色是音乐所表达出的语言,而声态、情态、形态等则是音乐的外在特征,音乐审美教育完美结合了音乐的语言和外在特征,让受众在音乐语言与外在特征的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并产生联想、引发共鸣,沉醉其中。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略更是多样,可用音乐语言诠释经典作品,可通过自身演奏演唱集中学生注意力,抑或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相结合予以阐释,这便是审美教育生动形象效能的最好表现。

3.心理调适效能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音乐记忆”,聆听不同类别音乐的时候也会形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记忆。比如,聆听“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之类柔和舒缓的歌曲时,便会被歌曲的柔和旋律所感染,引发我们对军队将士、边防战士的慰藉之情,甚至改变我们个人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受众在聆听此类柔美和缓的乐曲时,内心所荡漾起的别样之感对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塑养意义重大,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多层面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成长

我校对学生的培育理念较为先进,不仅看重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与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契合这一学生培育理念,所以我校致力于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是轻松欢愉的,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放松自我,而且可以伴着优美音乐展开畅想,发挥自我对音乐的自由参与体验,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挟有励志色彩、意志情怀的歌曲,老师可以借助此类乐曲,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直面挫折、坚持不懈。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有裨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修成良好品德素养

音乐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世界营养品,它所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是真实不可换的,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内心,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修成良好的品格素养。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华民族器乐曲》一课时,选定经典琵琶名作《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民族器乐的分类、叙事曲的音乐风格等基础教学内容,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让学生根据乐曲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想象并感受“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努力上升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彰显音乐审美教育的独有价值意义,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修成。

3.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创造力

除了以上两条作用之外,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作用,即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相对侧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方能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在无形中满足了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这一要求,所以利用音乐审美教育催发学生创造力可谓是明智之举。音乐审美教育给予了学生足够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它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思维,而且对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参照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标准,开展了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校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绝不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而是借助于学到的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素养、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音乐天地里感受美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并最终塑造健全且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晓鸣.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03)

[2]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19)

篇2: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音乐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和魅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唱式”教学模式,老师按照学习歌词、歌谱、领唱、学生跟唱的套路照搬,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

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1启发生动之想

音乐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

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音乐就是去了本身的意义。

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孩子们心情愉悦,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反之,使学生感觉厌恶、压抑的音乐课,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所以,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语言的艺术,用快乐感染学生,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选取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片,每一首曲子都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以教会孩子唱一首歌为目的,更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之美,培养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鸟,请到这边来》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时,笔者先这样导入课题:“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小朋友,你们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天真的童言诉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

接着,笔者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轻松的音乐配着深情的朗诵: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

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

学生一边聆听着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在这惬意的享受中很容易就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春天之美,音乐之美。

2欣赏音律之美

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音乐之美。

一首优美的歌曲,能唤起人心灵深处的共鸣。

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入的歌曲多姿多彩,有轻松欢快的,有抒情优美的,有悲伤愤怒的,有幽默诙谐的,各种各样的旋律通过多种乐器演奏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爱美是人之天性。

音乐作品也是如此。

例如,学习《蜗牛与黄鹂》,教师不用多余的言语,利用多媒体播放的一首歌曲,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那悠扬婉转的旋律,轻松愉快的节奏,似乎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听完一遍后,孩子们强烈要求继续听,有的可以轻声跟着吟唱。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音乐有着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心灵感悟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蜗牛与黄鹂》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进行演唱。

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一个明显的特点。

小学生也有着自己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联想力,而且特别爱自我表现,当听到一段欢乐的音乐时,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

这是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喜爱的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欣赏乐曲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舞蹈动作,歌舞相伴,动静结合,更能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3创造动听之声

卖水果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歌曲体验叫卖的新鲜与乐趣。

教师随时密切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教师还可以组织歌唱比赛、合唱比赛或乐器演奏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创造优美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鼓舞了学生们的士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4引导高尚之行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音乐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舒缓生活压力,使人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

音乐还可以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净化人的心灵,调整人的心态。

音乐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体,是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首轻松欢快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完全放松而暂时忘记学习的辛苦。

合唱更能体现德育的功能。

合唱一般人数较多,大家要唱齐唱好,就需要齐心协力,相互包容,协调配合,才能把音乐的艺术美展现出来。

在合唱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以美导行”的效果。

小学音乐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赞可夫说过:“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再到音乐中去。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放松自己的心情。

作为音乐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欣赏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满足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表演的舞台,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篇3: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音乐鉴赏、唱歌、音乐与戏剧表演等等,而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而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措施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审美教育也逐渐成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将审美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即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等中的审美要素分析

1、教师的审美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既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理应具备较强的审美素质、审美情感以及审美理念。

经过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印证发现,如果一位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会把积极的作用带入到学习中,也会有意无意的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则会把消极的作用带入到学习中,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会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

根据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的来看,教师应该具备两种审美要素分别是:渊博的学识美和音乐的素质美。

2、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审美环境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都是在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中进行的,用环境来感染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有部分高中学习都已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专业的音乐教师、以及专业的教学设备,达到了当前教学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与满足感。

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以便于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程度。

3、深挖教材内容

就音乐教学来看,音乐鉴赏既是一门听的课程,也是体现学生音乐能力的艺术课程。

篇4: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经常听好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并且给人以各种审美的享受。音乐于学生只有与审美活动一起,才能引起共鸣,在音乐课上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效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感受美的角度出发,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展开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才能进行审美教学呢?

一、充分利用直观感知优势加强音乐审美教育

感知是学习音乐的最初阶段,在学习中,可以运用外部形式直观地对音乐做出初步的判断,能听得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是不是好听的,特别是在音乐的节奏、旋律方面是不是悦耳动听。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审美直观性上。在最初阶段学生一旦在音乐的外部表现上打动了心灵,他就会产生了直觉的审美感,从而有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1.选择最好的方式让学生首次接触音乐。人对一个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接触喜欢了就会一直喜欢下去,如果第一次不喜欢以后也就不喜欢了,学生对音乐的第一印象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老师要把一个曲子或者歌曲从外部形象上吃准吃透,并准确地展示给学生。

2.以直观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音乐是形象的艺术,但是小学生因其年龄小的特点与知识结构简单的特性,还不能准确地感知、理解音乐。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表达,让学生直觉地感知音乐。比如在节奏能力的训练时中,用动物的呼叫声、火车的汽笛声、钟表的滴答声等变化帮助学生感知。

二、以心灵的感化为目标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到了音乐学习的中级阶段,因学生的能力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也发生变化,作品的内容、情节、意境、气韵等要求与学生的心灵感悟交融,从而达到悦心悦意的中级学习目标。此时,音乐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心灵感化以及人格完善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在此阶段的教学中要把握住这一阶段的教育真谛。

1.发挥音乐作品的美育潜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小学的音乐教科书,选择了一些艺术造诣很高的作品,比如,歌曲与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美丽,作品中的情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歌词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情真意切。

2.以不同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小学生的心理情况都表现在外部,很容易被老师发现与了解,老师在上课时就要观察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与个性等。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就不能用统一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要引发儿童各自的审美心理潮流。比如,教材中,有些歌曲是歌颂小动物、培养勤劳勇敢的生活品质等,从歌曲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美丽可爱的情感,并产生爱戴这些小动物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小动物的活泼淘气,有些学生更能综合地传达出小动物的内在的和外部的复杂情感。作为不同个体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不同情趣,当学生获得深入的歌曲理解后,再让学生在歌唱方法上服从于内容的表现需要方面作努力。

三、以对音乐的创造为目标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从直观感知音乐到心灵感化音乐再到创造音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到了创造音乐阶段就进入了最高的学习音乐阶段,在些阶段中,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了审美体验的能动性,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表象,从而达到悦志悦神的高级审美体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跨越了直观感受的阶段,从心理上也已经获得了审美情趣,老师也要主动在这一阶段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巧妙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1.挖掘学生纯真的本能,发挥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鼓励学生从内心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掘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使学生充分展现对音乐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我们就要不能在教学中仅是把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否则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尽早地固化,从而走进死胡同。而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把教学当成是学生自由成长的蓝天去遨游、去创造。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中,让学生从这个题目中想一想,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能不能用动作表现出来,让他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体态动作,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得到美的陶冶。老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就运用科学的组织方式,多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个性审美体验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引导学生创造音乐艺术形象。音乐作品都能表达一种情感,作者了作者的心愿。而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合理的方法同作者对话以产生共鸣,同时让学生在作者的影响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比如,在三年级进行音乐情绪欣赏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四幅情境不同的画面。先让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再根据画面的不同情景想象要每一幅画面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最能表达出其表现的意境。接着再挑四首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这四首表达了欢快、优美、紧张等,再让学生选择;当然,同一首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配在多幅画中。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对音乐的形象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从而唤起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了学生创造新的音乐艺术形象的能力。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音乐技术知识,还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直观感受音乐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鼓励他们进入到审美活动中,多想象、多创造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要多方面培养他们的个性,使音乐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情感艺术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将人的感情融入音乐,而情感与音乐的交融才能创造出号的音乐,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述出来,就需要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表示,这就是审美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需要懂得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且要及时点评出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意识。

(二)审美合作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达艺术的多元化造就了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表演的艺术包括独奏、合奏、独唱、合唱,舞蹈也分为独舞和集体表演等形式。学生集体参与表演活动是合作与共同探寻,创造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用音乐交流自己的感悟,共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能力进行培养。集体表演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学习地点,还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这个环境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这种环境是师生共同建设的。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动听的旋律中,在令人身心愉悦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创新,可以自己作曲,作词,也可以对已有音乐进行翻唱,改编等活动,让学生审美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四)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学会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对音乐和它的审美价值做出判定。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和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做的反应应该充分重视,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音乐美的感受者和传播者。比如说,在音乐教学课堂表演上,学生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表演,每一个小组表演完毕,教师可以让该组成员进行一次自我总结,并且将该组的表演理念以及设计思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出问题,补充要点,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促进教学。这样,学生都可以对其他人的优点进行认真学习,对他人的缺点进行自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结语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教师提供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生审美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会更加好,并且,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化民风,并且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当代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普及面最广,影响最大,所以我们要重视音乐教育当中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6: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修辞手法的了解

汉语中有很多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会很乏味,再说纯理论化的知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是有些歌曲的歌词生动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且简单易懂,用来巩固知识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例如:歌曲《我是一只鱼》中―“我是一直站在岸上的鱼,如何能忘记曾经活在海里,曾经我活在你的生命里。”这里生动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鱼。

二、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在多数歌曲中,歌词的意境非常美好,有的甚至都运用了古代诗词作为歌词,学习这些歌曲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倾国倾城》中的开头几句歌词就非常的有意境―“雨过白鹭洲,留恋铜雀楼,斜阳染幽草,几度飞鸿,摇曳了江上远帆。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像这种歌词,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理解和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意境。像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是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定要让学生多学唱些这种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学基础。

三、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一些特殊文化的了解

有些汉语歌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词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还有些歌词表现了中国的一些特殊文化的魅力。例如: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归祖国前的爱国之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里面就包含了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知识。另外中国还有些比较独特的文化对外国留学生吸引较大,比如中国的武侠文化。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听一些具有武侠风的歌曲,以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像《刀剑如梦》,典型的武侠旋律,激扬的歌词意境,令人心往神驰,这些都是外国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多让学生听写这类歌曲能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汉语歌曲,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他们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于一体,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常好的材料。通过听学汉语歌曲学习中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巩固汉语中的语音、字形和语法等知识,提高汉语听、说、写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正视这种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完善,让这种方式更普遍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篇7:浅析音乐的审美教育

浅析音乐的审美教育

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有关内容,从它的必要性、第一要义和科学的教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作 者:王秀兰  作者单位:秦安县王铺乡郭集小学,甘肃・秦安,74161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3.95 关键词:音乐   审美教育   教法  

篇8: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艺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无论是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演还是参与音乐鉴赏,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强调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性,是切实体现音乐学科教育特点的需要,也是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方向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律动、舞蹈音乐创作等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方式,充分运用人体听觉、视觉、运动觉的综合反映,以提高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的效率。

4.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最高级的行为方式,是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精神活动。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中,音乐艺术是人类非凡的创造能力的结晶。音乐审美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直接体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创造特点,首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育思想。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音乐教育要真正体现创造性地特点,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应将学生看成音乐的创造者、表现者、欣赏者、评价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音乐接受者,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二、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首先,语文美育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语文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情趣的,而有时我们的语文课却上得索然无味,这与语文教学中不能挖掘语文自身美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重视语文中的形象和情感因素,把学生带入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好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是他们能否学好语文的前提。学生一旦充满了学习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机。

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带领学生着力挖掘本文的审美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所描绘的是梅雨潭的绿之美,是那样奇异、可爱、令人沉醉。它所表现的情趣,如果仅仅从歌颂祖国的山川自然之美去理解,就会空泛平浅,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浮而不实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更深层次挖掘作者的审美情趣所在,从审美的角度揭示色彩之美所隐含的情趣。《绿》表现的是一种淡素色调,基本上是绿与白两种主色。瀑布是白色的,“飞花碎玉”般乱溅着,远望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而梅雨潭中的水是绿色的,“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绿色象征着和平、生命、冷静,它与白色搭配形成了一种清新、朴素、安闲、轻快的色调,正表露出作者对安定、平静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对当时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语文美育正是通过一篇篇具体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唤起学生对美的敏感、向往和追求,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次,语文美育也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通过语文美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满足和保持这种学习需要,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此,语文美育便从客观上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如语文教学中为了营造感受美的氛围,常常借助于音乐、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作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有时还利用花卉、盆景、手工制作等来设置教学情境;有的借助于投影、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课文;语文美育还使语文教学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欣赏艺术的美、领略大自然的美、体味人性的'美。语文美育使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活动空间都进入了一个新境地。

我在导读鲁彦的散文《听潮》时,就借助了音乐。本文作者在描写愤怒的大海时表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崇高美,而在描写熟睡的大海时则表现了一种优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欣赏前者可以伴之以古典琵琶曲《十里埋伏》,海浪的一次次汹涌,多么像古战场的金鼓齐鸣、刀剑撞击、战马嘶鸣、兵士冲杀!而欣赏熟睡的大海时,可以放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朦胧的月光,玫瑰的晨雾,飘零的花瓣,恰似此时此刻海的温柔。

再次,语文美育有利于智力开发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要借助抽象思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形象思维,借助于对事物的直接体验、感受和想象。中学生常常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的,他们首先是运用形象思维,在此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也就越发达。语文美育对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如一首小诗、一幅画、一部交响曲、一座塑像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

语文美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增长,使他们的动机、兴趣、注意力、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因此,语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思维,培养其能力。

篇10:音乐艺术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艺术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1构建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

创造性应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艺术与文化本身潜在的魅力,来发挥艺术对学生的感召力。这是一种新的课程的开发,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建构。艺术教育的开发必然会对已有校园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它能够有效地打破分数论和成绩至上的教育模式,构建一种宽容、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认为加强他们的艺术教育也是目前所必须的,调动他们的艺术细胞,在学习之余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对他们的未来也是有益无害的。艺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必然会造就一种新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方略,它促进了学生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样这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音乐艺术类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现状

音乐艺术类课与人文素质类课交叉,音乐艺术类课程的种类较少。艺术类课程名义上是说艺术欣赏,而实际上学生们并没有在课堂上获得艺术欣赏带来的新鲜感和轻松感。反而仿佛选修课就只是为了拿到那一个或两个学分而已,交一篇论文或来一次考试,也就是说它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很像一般的基础性课程,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基础艺术教育过于薄弱,即使有了硬件条件可以提供艺术教育,由于在接受新的东西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吃力和枯燥,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们选修艺术类课程的.积极性。

3改进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当然也有的老师担心,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觉得没必要这样做的,可是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艺术团接受艺术教育的同学中有获得省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的,同时是学院主持部优秀主持人;有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时是学院铜管乐团单簧管演奏者;有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时是学院舞蹈团团长;有更多在艺术团学习的同学考上了多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实践证明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艺术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舒缓学习压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几年来,通过思考、实践,逐渐形成了在音乐文化的熏陶和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就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把音乐教育融入于艺术教育主体之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接受艺术教育,也是平常学习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艺术学习,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感悟人生乐趣,找到幸福生活的根本,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友好发展,让优秀的音乐艺术文化,伴随与滋养的一生。

篇11: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 而音乐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音乐素质教育。

关键词:音乐 素质教育 审美功能 全面教育 网络歌曲。

中国GDP 居世界第二, 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那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音乐教师该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呢?

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宣言的开篇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据史料记载,古代音乐教育始于商朝,西周便达到顶峰, 不但具有严格的音乐教育制度,还设立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管理机构,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分工等。孔子提倡礼、乐并重,在六艺中把音乐放在第二位, 还向师襄学音乐,并一生不断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如弹琴、击筑、鼓瑟、咏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 同样重视对人们开展音乐教育,1986 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规划了整个艺术教育系统。高等院校也纷纷建立了音乐教育(科、系),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育教育, 使之与音乐以及其他课程教育实现有机结合。

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终生性、实践性、集体性四种特性。因此,确立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同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智能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音乐是一门多功能学科,它首先是一门美育课,其本质和核心就是提高人的审美功能。

这就使音乐在德、智、体中的作用无不是美感意识作用的结果。没有审美功能,音乐在全面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贯彻,单独达到某一种功能的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正是它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农村和城市的两元教育以及地区之间差异、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仍非常薄弱。经常有学生问我:“学艺术有什么用? ”可见学生的观念来自于当前艺术教育的缺失。从艺术的物质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的;从艺术的精神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中的大用。艺术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艺术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诸多条件的制约。艺术不能为人欣赏,就无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生活拮据,所以,社会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欣赏艺术的条件, 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艺术魅力。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免费或者减少费用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艺术无用的错误观念。

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也希望自己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期盼得到艺术养分的`滋养。 尤其是网络时代,艺术多元化影响较大,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良莠不分,对某些不正当传媒的低格调音乐没有抵御能力,继而排斥高雅音乐,甚至是唱反调。 年歌曲排行榜前200 首歌曲,爱情歌曲占93%,公益、励志歌曲占7%,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早在 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召开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痛批了一些网络歌曲的低俗化现象。虽然音乐本身没有高雅和庸俗之分,但歌词和意向上却存在高尚与卑下,网络歌曲中确实存在大量以侮辱人格和打情色擦边球等方式博出位的内容,诸如“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和“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 等歌词不断地刷新作者和受众的下限。目前彩铃销量排行榜上,《小三》《老婆最大》《伤不起》这些歌词相当庸俗的歌曲,比公益、励志和爱国歌曲更有群众基础,这是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徘徊现象。可见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任重而道远,这是关系到下一代培养目标的大问题。

马克思认为:要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还必须使艺术创作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爱好的能力。

音乐课作为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美育知识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

现在大部分的欣赏课都还是带有被动的或者是半主动的听觉实践。对于很多的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加演唱或者是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民族音乐的精华,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 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使三者有机结合,并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占领学校舆论阵地,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立体和平面的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学校的各类艺术社团,多吸纳爱好者,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听音乐会、欣赏姊妹艺术:看电影、舞蹈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站在高起点上审视高层次的音乐内涵。艺术的娱乐功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没有它,艺术的其他功能就无法实现。

教师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来“施教于人”,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先影响人的意识而后作用于社会生活。音乐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教育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任务。

篇12:审美教育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

一、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与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国内外不同风格、体裁与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大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理解与感受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视野。其次,音乐审美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有效的审美心理结构,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能够感受到情感世界、现实社会、音乐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除此以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提升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数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一场音乐教学的革命,在这种浪潮下,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会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使其朝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前进。

三、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与传统的文化理论课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音乐大多倾向于讲解西方音乐,往往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乐曲的讲解。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只是欣赏单纯的音乐作品,但对于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内涵却鲜有介绍。通过加强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发现审美教学的弊端之后,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从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涵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四、音乐审美教育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更新

现阶段,高校的音乐教育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于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教师还存在轻音乐基础、重专业知识的表现,这些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都造成学生审美素质的缺失。部分高校学生表示,现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向学生罗列音乐作品,对于音乐内涵的讲解与体会少之又少。高校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审美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去理解一个音乐作品,教师由于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也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这都会推动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

五、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育正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和传统理论课程存在巨大差距的艺术课程,音乐审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促进了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在素质教育中,它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就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观念,它不是单纯的欣赏一个音乐作品,而是在音乐作品介绍的基础上,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内涵等内容。高校的审美教育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还能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尹娜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篇13:中学音乐教学中怎么实现与开展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怎么实现与开展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一、中学音乐的教学

1、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方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理解之后再把相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想听更多的音乐而不想学习的内容,往往一节课下来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然后与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结合,学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乐理知识,可以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音响效果好的多媒体教室进行音乐的鉴赏课程,这样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比较立体的音乐享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给学生带来的震撼和感悟,再加上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提升。

2、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要想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还有鉴赏音乐的感受,首先要提升的是学生的听觉能力,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到音乐,然后用自己的感官对音乐进行辨别,不断地走进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之中。音乐的鉴赏其实不只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出来,最终的目的其实在放松之余用心去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力。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还能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到的体会要比教师讲授的内容直观的多,让学生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心得,让学生在以后对待音乐上能够有不同的情感,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增加对音乐的审美教育

1、创造美的环境

为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有就是要组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潜能的活动,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发的同时,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提升审美观点的兴趣与激情,还有就是丰富的活动的开展也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地追求艺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地方。比如,在学生开始一天的课程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欢快的名曲,比如《清晨》之类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接受新一天的到来。然后,在课件中也可以给学生穿插着放一些中外的名曲,让学生感受一些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放松,主要的基调还是以激情昂扬的歌曲为主,例如《军队进行曲》能够让学生把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下一节课堂中;最后,在休息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安静的、能够让学生好好放松的曲子,例如《蓝色多瑙河》让学生好好放松自己,减轻学习的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也能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丰富自己的生活。

2、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所以,要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有名的音乐剧作品,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上都有感悟和提升,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强对音乐剧的关注,通过表演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意境,印象深刻感受直观。对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在音乐的道路上提升自己的素养,让学生能够有音乐创作的想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也是一种审美提升的标志,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美。

3、提高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对音乐的情感上产生共鸣,还有就是能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追求的东西,在体验音乐魅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还有就是在其他美德方面的提升。因为音乐就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的过程,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能够更加平和,反映出来应该有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标准。这样的话让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总之,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提升自己审美观点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这样的话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视角感受到作者创作时候的情感,也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篇14: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竟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竟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掏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到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成为时代的栋梁,电教媒体的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情境的创造,使音乐形象更鲜明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二、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授。如我上四年级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时,把侗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三、 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整堂课的设计存入电脑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为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音乐知识更富趣味性。

总之,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音乐教师将必备的素质。

陈咏梅

篇15: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竟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竟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掏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到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成为时代的栋梁,电教媒体的`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情境的创造,使音乐形象更鲜明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授。如我

[1] [2]

篇16: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音乐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各项技能以及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述了音乐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如何将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分析了音乐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小学;体育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贯彻和落实,小学体育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育者提出将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音乐与体育教学的紧密联系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各类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无论是在选择教材还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要考虑到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手段将音乐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配上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1]。

2音乐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原则

首先是服务性,体育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使用何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保证其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果不能将音乐与其他手段充分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合的音乐,播放音乐时要合理控制音量,避免音乐声过大分散学生精力。其次是选择性,一是针对音乐本身的选择性,最好选择那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能够陶冶情操的曲目。可以选择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例如江南style和小苹果等,学生对这些音乐比较熟悉也非常喜爱,能够使其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些音乐的节奏比较欢快,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避免出现走神现象或者是出现厌烦情绪;二是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播放不同种类型的音乐。如果是学习健美操,则适合选择那种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教师需要在课前下功夫编排适合学生学习的动作,让学生容易学会,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充分的动起来。最后是灵活性,音乐风格和类型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如果千篇 一律,学生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例如,准备部分要选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同学们跟着老师做操充分热身,进入运动状态;课中进行练习也可以播放音乐,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放松部分音乐要舒缓,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结束一节课[2]。

相关专题 音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