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XX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XX

狗宝特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XX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XX

【简介】感谢网友“狗宝特攻”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论文(共16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学生接受社会科学思维训练的主要渠道,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主要为高考而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疲软”。笔者在本文中,阐述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提点,结合新课程核心理念,提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基本前提和保证,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由学生自己计划、判断、选择、执行、监控、调节的积极能动性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基本方式;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这里的“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也包括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是狭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动性

能动性相对于受动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从这个角度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

第二、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对他人的依赖性上,将学习变成了机械活动,丧失了学习品质的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独立性是其实质和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对书本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第三、差异性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往往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以自己现有的水平、基础出发,忽视了学生个体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结果是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

第四、协调性

自主学习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和学生自身学的相互作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求教和学的协调以及师生关系的协调。自主学习同时也重视同伴帮助,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以达到生生互动、协调发展。

二、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三、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

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实行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实行开放性教学,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方莉: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12):180

[2]苏东坡: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政治课上提高学生兴趣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3]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04)

[4]谭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J]安顺学院学报,2007,(03)

篇2: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新课程理念下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详略得体。例如: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可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的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物流管理论文范文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

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像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篇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

第一,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被一些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思想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二,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 流。学生如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应用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 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的作用。

第三,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四,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第五,幽默性语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 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教育论文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为了发展学生智能,为了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都应象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要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要下苦功锻炼口才的控制声音的技巧,要注意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技能、理解感受能力、运用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还要善于积累丰富的政治专门用语,比如:“阶级、国家、民主”等。政治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广泛而翔实的材料,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广阔而深厚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政治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站住脚跟,在教学语言上得到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篇4: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会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会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生活性特点突出: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武志盈  作者单位:迁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组,河北唐山,064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注意问题  

篇5: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刍议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刍议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创新

论文摘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大力推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在分析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件的设计不能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如果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就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汉川大地震献爱心》等。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人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课本相关知识来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三、结语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与原理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是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从而更好地实施创新性教学途径,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篇6: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的学习测试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的学习测试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课测试 测试目的 科学选题 测试效果

摘要: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导向作用。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而且测试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方法之一。包括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部分,测试要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同时通过讲评试卷来实施测试效果,完整的体现测试价值和意义。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那么,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呢?测试,是一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并运用教育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教学考查模式。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一次成功的测试,首先取决于一套好的试题。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评价目标能否达到。其次是对测试和讲评的方式,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次成功的测试,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和检测一次成功的政治课的测试。

一、明确测试的目的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依赖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进行测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态的途径,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方式中创新评价的机制和方式,精心设计每一道试题,结合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板块,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试题的选择编排,从而实现测试的现实目标和发展目标。

二、科学的选择试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试题也由知识立意转向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立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所以在政治课的测试中要注重从多角度,多途径的创造性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检测,结合社会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还有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来组织政治课的测试。特别是选修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如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来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和顺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对平时每次政治试卷中出现的探究题,都应充分重视,并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的训练,使其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高考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命题将越来越凸现和回归教育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综合探究题的出现。探究题,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类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认真实施测试效果,以发展性的评价来体现检测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了从传统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到发展智能,关注学生兴趣、情感与意志,更鲜明地突出过程和方法的突破。思维是目标,方法是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贯穿政治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测试效果的检验应该也是具有发展性的,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性测试主要由课堂知识能力测试、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测试等方式组成。测试的形式可以有政治小的写作、研究性学习、主题演讲、时事政策学习、学习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情景模拟、提出议案、角色扮演、社区义工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某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检测。研究性学习的测试和评价应结合每个模块的单元“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一个单元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只要递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即可。学生知、情、行、意的发展目标才是测试的目的。另外,在学校的常规测试中,教师应该也应以发展性的讲评对测试进行创新,古语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试题的讲解,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才能真正把握整个答案的来龙去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测试和讲评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测试如果没有讲评这部分工作作为补充,就无法完整的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学生测验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测验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考试测验不仅要正确认识测验发展性的价值,更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测试,充分发掘传统题型的功能,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把主观题测试与客观题测试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测试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

[4]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Z]。教基[]5号。

篇7: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政治课的合作学习教育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政治课的合作学习教育论文

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采用。如何顺应历史趋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政治课合作性学习进行以下探讨。

一、和谐民主——做合作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感到“人人平等”,大大消除了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文本等不同的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情绪和心境,愉快地、主动地与人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所以政治教师必须克服那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打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尴尬局面,将新课程理念——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以生为本,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师生平等参与,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大家对党的认识更辩证,更正确、更真实了。

二、排兵布阵——做合作学习形式的精心组织者

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应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分成互补性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学习小组组建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将这些要素有机、系统地组合在小组学习的情境中,有助于保证合作学习的努力,并能使合作学习的有序实施取得长期的成功。

三、授人以渔——做合作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耐心传授者

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目标。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的方法、技能。合作学习并不是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学生就能自觉地进入合作学习,合作技能是需要培养的。我们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巧”当成合作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培养小组长协调小组成员间分工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支持、学会协调和综合,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激励促进——做合作学习评价的科学评价者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有很大不同,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过程中,应大力、大胆地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政治教师应从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教学策略,恰当地进行选择和运用,使合作学习与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篇8:浅析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和体会论文

浅析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和体会论文

论文关键词:主学习传统教学观念 学习潜能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的观点以及需要转变的观念、方法,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尝试和体会。尝试包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创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丰富生活经验,及时评价反馈。尝试后的体会包括教师备课要精细,要联系实践和科技,让教学相长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因此,以往“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转化。为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本人在这一方面也有所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一、教师要明确什么是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获取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1.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要超越自我,摒弃旧的教育观念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主体位置。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要完全服从教师。新教材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任务分清,该学生做的,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

2.教师实施自主学习教学,还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讲课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还有一张嘴,学生则就像一台录音机、复印机一样,只管听、记,然后背。这样枯燥乏味、缺少新意和挑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通过多种途径,如讨论、探究、实验、模拟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以多种方式,如辩论、竞赛、做小老师等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系统来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常教常新,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几点尝试

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首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开头。每一堂课的开头几分钟,是学生学习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如果开始几分钟内吸引住了学生,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学生还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所以,我在设计每一堂课的开头时都花很大功夫。比如“走进化学世界”一课,我用几个趣味实验开头:探讨灭火原理和方法时,我用特别新颖的教具――灭火器开头;复习课前我用一个既有教育意义又吸引人的故事开头等等。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合作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学生的学习总是单枪匹马,很多学生认为别人学习好是别人的,自己学习不好是自己的`,不碍别人的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间的合作,时常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每个学生都愿意在合作中为群体出力,愿意帮助别人,愿意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这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开展探究、实验、观察等活动中。

第三,走到学生中,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前学生总认为在知识方面老师是至高无尚的,谁也不能和老师比,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经常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活动,有时我也回答问题,当我故意回答错了的时候,学生立刻就能兴奋、激动地给我纠正过来。此外,以前课堂提问中,总是老师问,学生答。现在,我经常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究,提问老师。学生经常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来,每当这时他们都会得到我的鼓励和夸奖。

2.要创设积极、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

积极、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比如在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节课时,由于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所以到了实验室,不等老师讲完操作步骤,就迫不及待地动手点蜡烛,有的还在烤手、烧纸片等。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大吼大叫,绝对不允许学生私自乱动,结果很容易和学生发生矛盾。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委婉地提问这些同学几个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看他们掌握到什么程度。有时则顺势引导学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提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此外,我还很关注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从不歧视他们,而是对他们多引导、多督促。我经常鼓励小组长或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主动帮助他们,这样许多以前很头疼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的矛盾就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解决了。

3.要善于掌握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注重掌握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每个学生都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学习潜能,只是平时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某个学生定位,而忽视了用变化的眼光去分析他们,认识他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比如在观察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我按照书本中提示,把铁丝直接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效果并不好,这时,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清楚地看到析出红色的铜呢?当时没有人能回答清楚。第二天,一个特别爱动脑筋的男生告诉我,他把细铁丝弯成了错综钩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增大接触面积,取出后可成为一棵美丽的铜树。我用这棵铜树装饰了教室,并及时表扬了这名男生。这说明学生身上是存在很大学习潜能的,只是需要我们去用心挖掘,才能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要结合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

化学新教材更加注重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把课本内容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认识、理解、学习。这样,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被解决。比如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为什么打开雪碧、可乐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学习气体溶解度时提出:为什么夏天水缸内壁有气泡?这些问题学生原来似懂非懂,但通过自己的学习、分析后,就能解释得很清楚。因此,像这些学生“欠欠脚”就能够得着的知识,更容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5.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师要舍得撒手,敢于撒手,哪怕学生一开始不会学,学不会,老师然后再教,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所收获的。比如测定雨水ph值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条试纸,结果很多学生都把试纸剪成了3-4段,用来测量其它液体的ph值。他们很想亲自验证一下试纸在遇到不同液体时,会出现什么变化。

6.要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表扬和尊重,一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内心深处就会感到特别快乐和满足,从而使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因此,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活动较多,老师就必须要在每个环节中注意对学生活动的监控,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以奖赏教育为主,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和帮扶。

四、尝试后的几点体会

1.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注重知识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模式,而是把化学知识与现代科技、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比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赤潮、废弃物污染、食品添加剂等,以前只是略有耳闻的名词,现在已成为新教材中的常识,甚至有的知识,学生比老师了解得还要多。面对如此吸引人的化学知识,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充电”。

2.教师的备课过程要求更加细致、周到

新教材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老师不但要在课前对学生的每一步活动设计周到,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即时情况做出预料,即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了。

3.教学相长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学生的学,也促进了教师的教。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实施,不但使教师的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魏正惠,《在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篇9: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谭琳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方面,对自主性学习展开策略研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43.8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12-0008-02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课堂教学依然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冷落和忽视了他们自我发现与探究学习,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填鸭式”教育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二、研究意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三、研究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秀教师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①提升和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目前高中校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只有学生爱上了老师,他才会爱上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对于一个老教师而言,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知识面都是引起学生高度兴趣的有力条件;相对于老教师,新教师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爱岗敬业,充满激情与梦想。不管怎样,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努力专研业务,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喜爱和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可以这样做:每次上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在课后都在干什么,主动微笑,主动攀谈,真诚沟通。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教师没有架子,非常亲切。其次,如果察觉学生情绪低迷或者困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间隙给他们讲个小笑话或者小故事,刺激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笑着面对一切,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这会极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增长。另外,教师不能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不能歧视差生,对待差生更要鼓励。这样,学生会喜欢上教师,所以愿意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错了。

②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创设化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下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首先创设化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用到的电池图片,如:干电池、手机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接着创设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电池是怎样发明的吗?他们的工作原理又是这样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带着兴奋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探求、理解所学内容的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得到稳定和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你真棒”、“你很聪明”、“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等。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仅如此,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感受和乐趣。另外,每次测练后,对进步比较大、成绩前列的学生进行小奖励。例如:一支笔,一本作业本,一根棒棒糖等,也会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研究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①课前自疑、自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适当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导学案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提前思考即将学习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课堂自觉、自调。对于学生而言三分钟的热情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要保持一堂课持续的专心是很不容易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不专心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难点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自己都能看懂的知识可以简略带过,不能再反复��嗦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对于学生不好把握,难理解的知识要有条理、有耐心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延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集中注意力。例如:上课时,语速偶尔放慢或变快,引起学生关注;或者偶尔声音突然变大,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在困倦时主动到教室后排站一会以达到醒神的目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③课后自查、自省。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同样也不容忽视。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利用课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应留设相应的`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达到自我检查的目的;并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独立学习精神。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对模糊的知识进行讨论,对笔记的整理进行细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让学生制定周末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方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达到监督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的布置等进行课后反思,以达到不断精进的目的,也对教师自我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团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从每节课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他们学会学习,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会学”、“坚持学”!

篇10: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励

论文摘要:要变革学习方式就要便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掌握并运用好学生的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学习模式,加上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有一个共识就是用兴趣来激励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任务重,课业难度大,养成既成习惯的高中生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要怎样才能把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课堂变得充满吸引力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沟通,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师生沟通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教育成效就越好。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学习体验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在该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越学越觉得轻松、有成就感,上课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慢慢就形成一中良性循环;反之,则对该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蹶不振。这就是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产生的`不同结果。而权威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特长

实践证明,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博得学生的好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很多学生说,这个老师有趣,我们就愿意学。应该说,教师自身的这些特长,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谁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中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多次重复,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使学习兴趣锐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变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述趣味故事,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每堂课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为30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有些学生出现听课疲劳的状态时,插入一些趣味故事。

2.自编自演课本剧,诱发兴趣。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时我经常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演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戏剧,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主题。

3.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但是一定要巧妙运用,以免扼杀学生想象力。我用音乐的时候比较多,因为音乐往往能使人身临其境地体会意境,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其实,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什么最好没有定论,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所教授作品的就是最好的。

四、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成就动机低下、学习焦虑、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等诸多方面。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又有学科自身特点、教材内容编排和教师教法的原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清楚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兴趣源于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知识,巧妙转化和引导,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于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其次,要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思维习惯会通过教学过程流露出来,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作好示范,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陶冶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育在不断完善,课程理念在不断变化和更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完善和探索更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朝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华教育研究,,(2).

[2]朱艳萍.学生学习心理探讨孝感学院教育学院网站原创.,(4).

篇11:谈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改进

谈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改进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思想破治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方式的改进提出了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作 者:李运忠  作者单位:杭州市塘栖中学,浙江・杭州,311106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3.2 关键词:新课标   思想政治课   学习评价  

篇12:试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的论文

试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中,人们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由此带来的新课程教学的不到位,甚至偏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真正走进新课程,主宰新课程,即把新课程新理念变成教学现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要紧的是冷静地面对和思考关乎新课程实施的若干重要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革。

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思想和做法有哪些需要保留和继承?又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改革什么?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把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本次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对教学实施的影响是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一个,新课程教学要特别关注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即由学科课程架构而成的平面结构变为由学习领域、领域下的科目及科目下的模块来构成一个立体的课程结构,从而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教学实施提出要求。学校应根据新的课程结构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好新设置的选修课程。学科教学从总体上要兼顾好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使必修内容的教学与选修内容的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为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选修学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一种反映,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50年代以来曾数次制定、修订德育课程教学大纲,90年代中期就先于其它学科首次制订了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适应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又重新制订了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是改革和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既非以改革否定继承,更不能以继承阻止改革。政治老师要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以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继承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如何按照新课程新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并为了学生的发展,创新哪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呈现方式,开发和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克服成人化教学的倾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人认为,开与不开思想政治课的选修课无所谓,这种想法对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负责任。着眼于学生的需要,政治教师要积极准备、创造条件上好思想政治选修课程,鼓励和提倡更多学生选修更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高中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用前瞻性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结合教育的现实性、可能性进行适当的超前性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走进新课程,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观念没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而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则认为,早在中,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近几年该听的课改讲座听了,该接受的上岗培训也参加了,关于高中课改和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性的东西,也能说上几条,以后不需要再继续学习课程新理论领会新理念,只要上好课就行了。事实上,走进了新课程的不少老师的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也有不少人艰苦努力,但是,举步维艰,问题多多,困惑多多。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固然有新教材本身的因素,但更多的问题恰恰是因为不少老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没有真正理解所致,缺乏从实质上对高中新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把握所致,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当成了两张“皮”。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根源首先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新理念,观念更新没到位。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使部分教师不能自觉坚持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事实上,靠听几场讲座和短短几天的集中培训,知道了几条新说法新主张,就以为解决了理念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才能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程才能有新局面。可见,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并始终如一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规范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教师一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一边继续学习并坚持研读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文件,以学习高中《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明确高中新课程的性质,领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认同高中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以确定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从而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定准位、起好调,这是进行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这种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的方式,才能使新课程的新理念真正融人教学中,发挥其引领教学作用。

对高中思想政治老师来说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学习,一要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最终教育教学目标。二要在学科系统中和德育系统中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三要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理念,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以此为指导、规范和衡量高中思想政治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本用好教材

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认识肤浅。不少教师的新课程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基本上被忽略。导致不少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准,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上的内容又重新放人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的“怪圈”。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为根本要求,就比较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是在3月公布的,几个月后新教材又据此编写出来。与别的学科相比,很显然,其生成的时间不够长。起步晚,用时少,匆匆上马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明显存在着不足。虽然经过培训学习,政治课教师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面对全新的教材,解决课时减少与内容较多形成的教学矛盾、处理好掌握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活动的关系问题,对政治老师的教学仍是极大的挑战。加大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力度,并以课程标准为根本标准,提高驾驭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能力极为迫切。政治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表达、呈现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并借助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提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

对于中学生来说,活泼型、可读性强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比较符合他们的学习实际。他们比较愿意读,也读得下去。具有这样的可读性,决不意味着教师无用武之地。政治教师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为根据,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学会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牵引,讲授可教之处,而不是面面俱到教教材。

篇13: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  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转化。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计算:5+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可以利用5个黑色和8个白色的围棋子为实物工具),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1)8+1+1+1+1+1

(2)5+8=5+(5+3)=(5+5)+3=10+3

(3)5+8=(3+2)+8=3+(2+8)=3+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字特征。由于直观表象(图形和数字符号)更容易突现出“凑十”的思想,因其与数数的进位相一致而显得合理和自然,同时增加了对计数的位值制的认识。借助直观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还为提高心算水平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幼儿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例如:问题: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求其中的线段数,如图:

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即写出所有的线段)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 以AB,AC,AD,AO:BC,BD,BO;CD,CO;DO;方式来表达解,反映出解题者对分类方法,对“序”观念较为熟悉,或许更长于代数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而以AB,CD;AD,BC;AO,OC;BO,DO;AC,BD;方式来表达解的学生更具有几何直觉和对图形的整体把握,或许他们更适合于几何与建筑的学习;而交替使用两种方式来表达解,或者表达解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风格的学生,则可能是因为对问题(图形)的理解不深刻,或者自我认知水平较为低下等等。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对同一知识应当允许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并存;

[1] [2] [3]  下一页

篇14: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  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转化。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计算:5+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可以利用5个黑色和8个白色的围棋子为实物工具),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1)8+1+1+1+1+1

(2)5+8=5+(5+3)=(5+5)+3=10+3

(3)5+8=(3+2)+8=3+(2+8)=3+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字特征。由于直观表象(图形和数字符号)更容易突现出“凑十”的思想,因其与数数的进位相一致而显得合理和自然,同时增加了对计数的位值制的认识。借助直观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还为提高心算水平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幼儿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例如:问题: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求其中的线段数,如图:

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即写出所有的线段)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因为不同的表

[1] [2] [3]

篇15: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创设情感氛围

论文摘要: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学习。

学习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培养训练而获得经验,并由经验积累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而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其特点是:1.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认识到学习的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理念下要想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策略,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在近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深度,并收到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和激发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认真了解,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学生任教法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教材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讲课,这是最高水平的教学,每当学生走上讲台,其内心是多么激动,我们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这样,人人都想当“老师”,人人都有积极性,课堂上就会出现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自择练习法

即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愿意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把要讲的一些问题写在黑板上,问:“你们自己挑选,先学哪几个问题最有趣?”于是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做的是“自己选择的事”,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任务。当然,采用此法,教师必须先把教材吃透。

(三)批改激励法

即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评分时,运用激励策略,让学生不断修正错误,直至得到满分,从而看到希望的办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要轻易给学生最低分,即使学生作业出现错误,也要给学生一个改正作业错误的.机会,直到作业满分为止,学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机会,他们会努力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才能,以致自暴自弃。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听的习惯。要求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

2.看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文,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课后注释等。

3.想的习惯。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发言。

4.讲的习惯。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要力求做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 5.做的习惯。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做错题要及时更正。

二、创设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有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的情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肯定的,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满意的情感;一种是否定的,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只有关心了解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感情,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现把自己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一)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和学生,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生都喜欢教育认真,知识渊博的老师。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及其他各科知识的营养,精通业务,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爱岗敬业,而且知识渊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敬佩的情感。

(二)要用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要把自信、友善的微笑传递给学生,创建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是热爱学生的外在表现,也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最好办法。

(三)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如在下课后和学生一起游戏、讲故事等。这样,学生就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达到思想上的真正交流,形成学生与教师情感的融洽。学生喜欢教师当然就喜欢他所教的课,教学中的难点也易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得到解决。

(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新颖

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刺激学生关注的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另外,要把握好教学的难易程度,才能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正常发挥,使学习保持最佳的水平。因此,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适宜度,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好。

可见,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只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健康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学习愉快而高效。

参考资料:

1.刘善循,《快乐学习法――增强情感智力的技巧》,商务印书馆,;

2.多湖辉(日本),悴文编译,《小学生学习辅导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社

3.孟吉平,《怎样才能学习好》,中国青少年儿童出版社会出版

4.刘以林,冯克诚主编,《高境界教学的核心》,北京燕山出版社

5.吴惠青,《小学语文自主建构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6:浅析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谈一点在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尝试的体会并由此引发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相互促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创新。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节课主要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几个视频片段:

(1)自备车与赛车一起从静止开始启动,赛车很快达到很大的速度;

(2)大卡车与汽车一起启动。通过这情境,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有些车启动的快一点,即运动状态变化快一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的原因是加速度。从而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根据实例猜想加速度a与力F、质量m有关系,并得出定性的结论:假设m一定时,F越大,则a越大;假设F一定时,m越大,a越小。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研究三个量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可能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由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设计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在这一环节里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怎么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怎么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案,而且有些是不可行的,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它们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确定几种在课堂中可行的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用其它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中选择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1,测出小桶的质量m2,把小桶和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出Δs,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选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老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

(四)分析论证和评价交流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然后尝试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在坐标纸建立a-F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m一定时,a和F成正比。但对a-m坐标轴进行图象分析,发现只能得出F一定时,m越大a越小。学生猜测:a和m成反比。我再提问:如何证明猜测的正确?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作出a与1/m图象,看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在计算机Excel里输入数据,作出以上几种图象,分析得出规律。最后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三、对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关于讨论时间的把握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在讨论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所以,设置这一环节所给予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佳,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时,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自主学习”决不是“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不要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羊。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研究课题组编写,北师大出版社

3、《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邵晓明陈宗造中国科技出版社

相关专题 政治课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