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XX]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japhack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小学美术XX]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简介】感谢网友“japhack”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小学美术论文]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共10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小学美术论文]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小学美术论文]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小学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www.xf

[1] [2] [3] [4]

篇2: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

[1] [2] [3]

篇3: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篇4: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价值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价值论文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古人对美术的功能早有阐述,左丘明提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张彦远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非繇述作”,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美术的特点,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民间美术是美术的一种形式,也有美术的作用。在现代,也有人认为,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或情绪的功能、慰藉精神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等。

二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现状

民间美术是让劳动群众意识表现和审美直觉体现的产物,是劳动群众自己的民间美术实践方式。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自由,具有思想和早期朦胧的情感方式。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创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底层民众,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国原始美术的基本素质,具有永恒的美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将民间美术推到审美情趣的边缘,使民间美术逐渐消亡。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民间美术的地位正受到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急剧加剧,农村文化与地方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有消失的趋势,文化正朝着单一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

2.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民间美术、传统知识和技能。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保持、民族的认同,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反应。

(1)民间美术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成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这个方法是最突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精神的结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审美素质的高度。

(3)民间美术是中国视觉美术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达,是历史的见证,说明勤劳的中国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民间美术技法更简单,风格热情开朗,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适合小学教学的民间美术类型有民间剪纸、陶艺、绘画、刺绣、灯笼、剪纸等。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将民间美术融于小学美术教育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民间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价值,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教学,力求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民间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寻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民间美术的功能就是符合教育要求,提供丰富的基础民间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艺术教育,同时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当我们把隐藏的民间美术挖出来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接受,很愿意学习。民间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层次的教育。

2.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中存在很多的文化创意,只有在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的认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形成良好的认同感,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中,让孩子们表现出自信,有爱心。民间美术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形成完美的人格。并且民间美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历与感受,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道德和审美的境界,小学生才能养成一个自觉的人格。

四结论

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价值和伦理价值功能、心理功能和技术功能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民间美术的日常教学,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篇5: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之间发展策略论文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之间发展策略论文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美术教育的最高机构,怎样使学生能动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美的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以及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拓展扩散性思维,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也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①学生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也是检验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重要考量。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从发起、发展,到当代的逐步完善,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与合理的课程结构,为培养美术人才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也是其他任何美术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对美术创作的促进

20世纪初,蔡元培便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美育方面的文化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文件,特别是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入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先后颁布;20国家教育部针对艺术教育又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步伐,20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修订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分别对课程纲要、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学分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文件与法规的颁布,表明国家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也为艺术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国家不断地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文化政策,以制度化来保障高等美术院校改革的有序进展;在资金上加大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高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了制度、资金的保障,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体系才会有新发展,进而保证了美术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这在全国美展等全国性的大展中也得到了印证,近几届全国美展中,学生作品的入展率逐渐增高,说明通晓一定的学理和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较快地产生效果,艺术可教可学、有规律可循,在高等美术教育的业绩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同时在教学相长中,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提高了教师的创作能力,这在全国性的展览、研讨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二、高校美术创作群体的话语权

高校美术教育对于美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踏入大学校门起,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开始,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到社会实践,再到艺术创作,其作品的产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通过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合理的学习模式,知识的整合转化,对思维活跃的美术学生来说,奠定了作品产出的基本条件。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富于创新的思维,对于艺术的不断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和启发高等美术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创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正像拿来主义,借鉴西方较早的教学理念。阿恩海姆在《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了关于视觉思维能力的深奥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艺术的观察和创作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要素。②西方高等美术教育同样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问题。20世纪的西方美术教育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两种教育观念的矛盾,即是强调自我表现,还是注重美术教育内容。在主张自我表现一方,也许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独特个性,但可能会失去学习能够启发他们艺术探求的知识、技巧的机会。与之相反,如果一味地强调教授专业要素及其原理,教授美术史和美术技能技巧,会使学生失去美术教育提高自己想象力的机会。这与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研究中美美术教育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发展到今天的高等美术教育,需要我们去分析思考,在启发自我创造力和教授具体技巧、理论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区域,让两者能够相互兼顾。

经过完整学院教育的美术专业学生不断成长,与高校美术教师一起成为我国美术创作的主力军。就全国美展来说,全国美展是我国美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展,笔者在对历届全国美展参展者身份的统计分析中,发现高校美术创作所占比例最大,而且获奖人数最多。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72件作品;③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有68件作品入选,25件作品获奖,3件作品金奖。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共获得2项银奖、8项铜奖、5项优秀奖和入选作品56件的佳绩。艺术设计入选作品占全国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入选作品的10.27%,获奖率占艺术设计作品展获奖总数的12%,各画种入选作品占山东省总画种入选作品的31.62%,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5.56%。本届全国美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有10件学生作品入选,获得5项铜奖。学生作品入选比例和获奖情况在国内名列前茅。⑤在十一届全国美展18个金奖中,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获得14项,占到78%的比重,在主流的国家展览中,高校的创作队伍起到了引领作用,是时代主流艺术的风向标,这与高等美术院校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所处的前沿位置是分不开的。

高校美术创作群体不仅在获奖数量上比重大,而且在创作内容上也最为丰富。例如,十一届美展获奖作品当中,不仅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也呈现了艺术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正是我们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认为,作为国家级展览作品要求符合主旋律,参展艺术家如何平衡主旋律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是很多艺术界人士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刘大伟表示:全国美展是国家级展览,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的一个国家语言,我们在创作上总体要求突出主旋律,但同时还提倡多种风格的艺术追求。十一届参展作品跟前几届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运用多种新型材料,画面非常有可视性。

大概90%以上美术方面艺术家都是出自高校,因此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学术思想的确立、磨合、延展和辐射,决定着中国美术的形态和格局。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对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点评认为,此届增加扩大了设计这一块,从一个层面显现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就是设计越来越融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三家共同主办本届全国美展,是前十届所没有的,可见国家对美展的重视。此外,全国美展为全国美术家提供了展示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全国美术家和全国人民的认可。⑦无论是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化,还是各种新材料的广泛运用,以及设计比重的增加、设计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既是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主要特点,也是作为向社会输出高端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目标重点和教学特色,可以说,全国美展从一个侧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高等美术教育的成果。作为五年一次的全国性美展,既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成果的检阅,也是对不同阶段中国美术史的总结。通过展览、学术研讨,一大批美术家脱颖而出,推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家的作品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范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下一代或几代人的创作取向。比如20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之光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期间,艺术家何家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提出杨之光的展览。杨之光从艺六十载正好与新中国同步,特别是对中国画人物上的创新,中西结合创作出从艺术到人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他年少时学画影响非常大,我们从他身上能体会出一个艺术家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一种真挚的态度。创作之外,杨之光对美术教育非常投入,80多岁还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对新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一批优秀的高校美术教师,他们的创作风格、个人品格影响着更多的后继美术创作者,共同推动着中国美术不断地向前发展。综上所述,高校的`师生们组成的美术创作群体,不仅是推动我国美术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掌握时代话语权的主流美术群体。

三、美术创作学术水平的提升

美术创作水准的高度不仅与创作者的美术技巧掌握娴熟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作品表面之下的艺术创新及作品内涵,其所包括的思想理念、文化内涵、艺术格调与哲学意义等,是创作者长期积累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也是作品学术水平的衡量尺度。美术学科虽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扼杀这种能力。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就存在这一弊病,教学中注重程式与经验,重技巧与技法训练,学生学习美术时被套上了许多规矩,创造力受到了抑制。加德纳通过对中美艺术教育的对比考察后认为,“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能力,风险是也许以后对基本技能的发展有影响;中国教育的长处是在保证孩子都能达到一种基本技能,这也有一种危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了。”⑧在比较了中美美术教育之偏差之后,如何去融合两者的优点,在平衡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使美术教育能发挥其更大的潜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革新教育手段和模式,以及学生因受教育形式的改变,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质量都会得到提升。因此,也为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增加了附加值。

正如上面加德纳研究中认识到的问题一样,在我国各种美展中同样会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中,针对本次美展未评出金奖,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认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力作很缺乏,特别是反映主旋律、反映生活、贴近生活的作品不多,有些作品在艺术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比较多,但思想和内涵不足。⑨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基础文化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考察实践――专业艺术创作这一完整的教学体系,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举的培养方针是高等美术院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但经过十多年的美术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下降,学生数量膨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了输出的美术人才总体水平滑坡。美展中缺少精品力作,作品空洞、流于表面、思想内涵不足,正是这些年高等美术院校大量扩招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出现应引起所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者、创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深思。美术评论家王春立认为,中国当代美术缺少精品力作与时下艺术家讲求个性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担当有关,他说:“艺术风格只有建立在端正高洁的个人修养之上,才能有表现时代气势与创作力的不朽作品。”在当今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自身的修养,贴近现实生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是所有从事艺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肩负时代使命的高等学府,对受教育者的教育重任也正在于此。教书不仅仅是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育人,“境由心生”“画如其人”都是艺术创作与个人素质修养紧密相连的写照。

在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美术教育的“西化”使中国画家们的写实造型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涵养上却有所缺失。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中国味”不够浓,过分强调素描造型而忽视传统创作方法的训练是主要原因所在。这验证了美术教育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在艺术学院中学国画的学生比例骤降,国画系成为“冷门”,部分艺术学院甚至取消了国画系。另一方面,传统国画在大展中争夺眼球的竞争力相对弱于油画、雕塑、装置艺术等。纵然入选参展了,也难成为视觉中心。表面上是传统中国画技艺的退化,实际上是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缺失。例如,现早已位居西方艺术之林的赵无极、朱德群等中国艺术家,他们何以在西方艺术国度里站得住脚,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技巧有多高超,而是用西方艺术材料表现中国的艺术精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找到了中西结合的切合点。欣赏他们的油画风景,透过斑斓的色彩,体悟到的却是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虽然人跨出国门很多年,作品还是走不出溶入血脉的中国文化根基,这是因为他们自幼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民族艺术文化的烙印无法割舍。也正是中国深邃文化内涵的独树一帜,他们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认可。

结语

无论是固守现实主义主流,还是担当新潮美术的弄潮儿,高等美术院校都有其丰厚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在中国美术现实主义主流的发展历程中,从官方主流展览――全国美展、美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来看,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们一直担当主角,不仅是创作作品的参展,更重要的学术前沿研讨和美术理论研究的重任几乎都落在了高校艺术家的肩上。高等美术院校站在中国时代艺术创作前沿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注:本文为江苏省博士后资助项目《江苏高等美术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01104C)

注释:

①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7.

②鲁道夫・阿恩海.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翟灿、熊蕾,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390.

③第八届全国美展西安美术学院入选作品[J].西北美术,1994(Z1).

④第九届全国美展广州美术学院入选作品总目录[J].美术学报,2000(1).

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颁奖典礼隆重举行[J].设计艺术,(4).

⑥罗世平.今日中国美术(第一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63.

⑦赵晓林.十一届全国美展:彰显时代精神[N].济南日报,2010―1―12.

⑧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35.

⑨陈虔.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访谈[J].美术,1995(2).

篇6: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代的发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月版次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5月版次

篇7:本土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本土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源泉。与此同时,本土的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基于民间艺术,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课堂互动

民间艺术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还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本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如何利用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分析。

一、本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师生不是十分了解本土的民间艺术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师生增强了对本土民间艺术传承责任的意识,他们认为本土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愿意为传承本土的民间艺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是因为了解渠道比较单一,使他们对本土的民间艺术并不是十分了解。

(二)教师不知道如何运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教学

目前,我国的许多小学美术教师都是根据教材进行美术教学,不知道如何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去进行美术教学,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将本土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匹配。

(三)学生在应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创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引导

学生在运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创作时缺少相应的学法引导。例如,由于缺乏对于本土民间艺术的造型、彩色、寓意的体验和理解的引导,他们难以明白民间艺术作品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因此,怎样设计和小学生学习美术动力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1]。

二、如何利用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何将这些本土的民间艺术应用到美术教学课堂中,以最好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利用本土的民间艺术发展我国小学美术教学。

(一)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加强美术教学情境设计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需要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形成,情境创设以狭义的角度来看,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起他们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对于年级比较高的小学生而言,可以让他们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在《立体面具》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宝莲灯》中的祭祀片段播放给同学们看,增加他们的.视觉感。在看完之后,他们就会马上将自己所知道的祭祀面具知识与大家进行分享。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拿出现代面具给同学们欣赏,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面具特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利用本土民间艺术,拓展学习内容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间艺术知识在美术教材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大,配套课件中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不仅质量好、数量多,而且代表性也非常强。比如在《感受民间艺术“好看的农民画”》这个作品中,农民画和儿童画在表现手法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使得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学会用农民画的修饰手法去描述生活中的感受。农民画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空间和感受空间,还给学生带来描绘空间,让学生去大自然里进行写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及人物,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土的民间艺术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利用本土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民间艺术里的美术造型多种多样,比如年画、剪纸艺术、脸谱艺术、泥人张、扁担戏等,这些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离不开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提高学生思考、观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多彩的剪纸》的教学中,利用本土民间剪纸艺术的欣赏及学习,要求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开展剪纸创作,剪纸题材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人物、动物及植物等。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剪纸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观察,要善于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观察对象制作成艺术品。此外,要想快速完成一件艺术品,就必须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我国的教育改革体系要求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动”起来。由于本土的民间艺术在传承方面都采用的是以口传教的方式,因此就要求教师及家长都要进行参与配合,而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就是在特定组织下,教师、学生、家长、课程内容等相关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思维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拉近同学们与本土民间艺术的距离,感受家乡人民在创作民间艺术过程中的人文环境及社会背景,使同学们在思想方面受到启发,感受到本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及意义。因此,要让课堂“动起来”,不仅要让同学们对美术作品进行动手操作,同时也要增加课堂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性[2]。总而言之,本土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文化的根基,它贴近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民间艺术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通过大量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娅琦.聊城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D].聊城大学,.

[2]方方.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以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新课程(小学),(1):227-229.

篇8: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

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新时代的美术教育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审美能力,借助各种工具和材料,在制作全过程中展现出中心之美,进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学习目的。为此,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教师需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采取各种更为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小学生的培养。以下是对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而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美术并不是凭空而造,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若想获取更真实更美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不但空洞,也缺乏真实情感,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审美能力。为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0课“丰富多彩的玩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玩具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每一种玩具的外形、颜色等特点,并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玩具,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是什么样的,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进行美术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现实的物体作为出发点,通过观察、想象,最后完成美术制作,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值得每一个美术教师重视的问题。当前,各种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教学的发展所趋。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创建各种小情境,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课堂。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0课“五彩缤纷生活”的教学中,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生活是一个极其广泛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把握。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各种关于生活的小视频,在播放过程中给学生适当进行讲解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视频中获得启发,丰富学生美的信息库,让学生在启发下来完成画作,构筑出自己心中“五彩缤纷生活”的雏形,通过这种展现—欣赏—制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能力。

三、树立新型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都是在台上讲述,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既死板又落后,一成不变,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最终的美术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授课模式,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课堂形式,鼓励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加阅历,感受生活,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学中,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根本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种局限下的美术作品也缺乏真实感。为此,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等景点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观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但能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最终获取的教学效果更是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科学技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张凤香 单位:静宁县德顺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6):144-145.

[2]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241-242.

[3]谷大勇.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4]伟龙.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148.

[5]袁瑢.小学美术教学要让学生“随心所欲”[J].黄河之声,2012(11):71.

篇9: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对于发展新疆边远地区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论文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对于发展新疆边远地区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论文

摘 要:伴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的颁布,国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与了较大的重视。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其条件欠缺,美术教育有待提高,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本文从校本课程的理念入手,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美术教育为背景,探讨

关键词:艺术理论论文发表,发表艺术类论文,艺术概论论文投稿

伴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版)的颁布,国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与了较大的重视。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其条件欠缺,美术教育有待提高,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本文从校本课程的理念入手,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美术教育为背景,探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对于新疆边远地区的重大意义。

校本课程的概念与校本课程的提出

从其字面意思上理解,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制定的课程,它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属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范围,是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课程。

钱初熹教授曾在其文章《美术教育的新泉源》中指出“增加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愿意学的,但基础课程中缺乏的内容。”在笔者看来钱初熹教授旨在依据美术教育的目的,寻求除教材以外的美术学习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给与了地方以及学校较大的自主权,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伴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年版)的颁布,国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与了较大的重视。现在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热门课题

新疆边远地区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地美术教师在严格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美术教材的同时,努力开发本土美术校本课程,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对校本课程资源的理解和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方法,难以实施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还要加深理解。

新疆边远地区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内容的意义

基于以上新疆边远地区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我们怎样帮助新疆边远地区美术教师因地制宜的开发美术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述了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对于新疆边远地区的'重要意义。

1.从学校来说,实行美术校本课程可以贯彻方针政策,丰富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增强课程对及学生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乌鲁木齐第十三中学、第九中学等这些学校,提高学校升学率,增加学校名气,打造品牌学校。

2.从教师来说,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身份,增加了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提高了美术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工程繁杂的项目,单纯的资源累计并不能直接构成美术教学课程,还需要确立明确的校本课程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愉悦性的课程活动,多彩的研究风格等等。在新疆边远地区,比如:剪纸、葫芦画、农民画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各种因素,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意义的新课题,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关键一步。从课程资源的选取到加工再到实践最后到反思,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各个环节还有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小问题,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来解决。因此,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美术教师充当了主体作用,具有双重身份。

3.从学生角度来说,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反映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还反映现实社会未解决的课题,使学生在解决课程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只是课堂上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需要让学生到真实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i]开展美术校本课程,主要还得借助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者。在校本课程的活动中,学生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探究活动再到展示成果,都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学生之间共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4.从社会的角度说,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将学校特色课程与社会接轨,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比如新疆边远地区大都有地毯,刺绣,民族乐器,木雕等等,倘若将这些有特色的手工艺术带到学校,引进教室,那么必然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边远地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

篇10: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邓卫华

(江苏省金坛市城西小学)

摘 要:主要就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进行研究,力求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个性发展;教学效率;方法

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美术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都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

一、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在课堂授课方面一直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与美术教学方式陈旧、美术教师个人素质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想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有效地培养,首先就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来说,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通过增加课堂问答、强化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对美术知识进行思考,并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例如,在学习《老房子》时,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讲讲学生心目中老房子是个什么样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老房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由此可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融入美术实践过程中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平台。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艺术根植于实际的生活,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悟到美术的魅力,艺术的博大。首先,美术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合理地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例如,在学习《冷色与暖色》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进行观察,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讨论,看看生活中冷色和暖色都有怎样的应用,进而让学生总结一下冷色暖色在生活中应用的特点。其次,美术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去野外采风或者去美术馆、画廊等地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美术学习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认知。例如,在学习《水墨人物》这一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在美术馆中对美术作品进行直观具体的感受。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影片的赏析,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在艺术欣赏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发展。

三、把握学生兴趣爱好,强化教材内容创新

通过对我国美术教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美术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在教材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虽然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美术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改变,在实践性、全面性、创新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需要经历漫长的修改与校对,因此,使大部分的教材都与时代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距离,难以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所以,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同时还要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与发展,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到一起,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中国青铜艺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进行古代青铜艺术品的介绍,同时还要将青铜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青铜艺术的实际价值等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对青铜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式,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鉴赏能力等进行提升,让学生可以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胜。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41)。

[2]孙建芳。让人文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发掘与渗透[J].大众文艺,2010(08)。

相关专题 中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