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漫谈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治疗论文

江户片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谈漫谈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治疗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江户片子”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谈漫谈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治疗论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谈漫谈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治疗论文

谈漫谈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治疗论文

色彩作用人的视觉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人们的活动大都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室内的色彩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影响。古往今来很多相关实验向我们证明色彩的美化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好的色彩搭配,不仅能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充满活力,同时对人的健康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众多实验研究证明,对待一些疾病的处理,通过色彩的心理疗法,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色彩既然能够使人们的心理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特点,将他们组成起来,想之会更大的有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人们美的价值。这样就要有一个传播组织,那就是我们的特定的美术教育。

社会在要求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在教育方面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学校里美术教育是越来越不能缺少的一门课程。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各不相同,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像必不可少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都是孩子成长中最最普遍的必然因素。还有自身因素多对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程度情感上的创伤,因此这些遭遇往往使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发生突变,他们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自闭、暴力、无法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心里就会种出不健康的种子。如果通过美术教育帮助孩子们超越情感创伤,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面临的棘手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起源——艺术治疗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关于艺术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的论述。他认为,一些疾病的治疗,通过艺术的影响可以对其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对人们的身心状态产生一定的改变;而他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思想也是秉持着同一个目标,认为教育和艺术两者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而这种身心两元假设论,也为艺术治疗提供了哲学依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最早在20世纪中期关于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融合的领域进行相关的研究试验,从而提出了“通过美术教育而进行治疗”的主张,充分成为了美术教育的一种行为情绪的一种表达工具,而其本质则为进行创作的自我认知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以每个人的潜在的创造力为哲学基础,从而以美术为媒介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这也成为了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的融合点,也就是艺术治疗通过美术教育的一些途径对人们进行相关的心理治疗。现在的90 后和那些非主流的诞生,充分的体现了他们的自大、自负、目中无人的个性。也就使得我们需要美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审美和情绪的培养,继而发展其创造力,以及通过绘画的艺术治疗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进行矫正,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完善,从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往往通过互动的团体的方式进行绘画学习。师生的互动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是美术交流进行艺术治疗的一种主体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师生间进行着关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潜移默化引导渗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1:一个来自单亲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学校成绩并不理想,还时常捣乱课堂,使得其老师十分头痛;但是,她却对美术课情有独钟,选美术课代表的时候,她非常积极。虽然她对待美术课代表工作并不是十分认真负责,但是她非常喜欢画画。她在画画时非常认真,很投入。虽然画的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看得出来,她是在用心去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她是在用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后来她的老师就以画画为突破口,逐渐帮助这个学生走出了自卑的心理。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就连差生也不例外。“美术”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代表,当然,决不能对于所谓的“差生”的创造力进行扼杀,要让他们的创造力在艺术课堂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鼓励,给予其自信,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创造力的平台。

案例2:有一个学生,在起先其学习成绩很优异,可是后来由于其父母离异,父亲繁忙的工作使得他有很少时间去陪伴他,不得已他的奶奶一直带着他。而他奶奶认为孩子可怜,对其宠爱有加然而他的爷爷觉得孩子缺乏管教,经常对其进行打骂,加之孩子长期离开母亲,缺乏母爱,使得其过早形成叛逆心理,且脾气暴躁,具有暴力倾向。虽然他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武器类、汽车类等相关内容感兴趣。他的父亲发现他虽然对于绘画有着兴趣,就送他进行绘画。最后这个孩子后来考上大学,目前已经成为较有成就的设计师。

对此案例,告诉我们教育者不应该停留在表层,而应该在深层次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肯定,都对学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正如案例2 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使得他过早形成叛逆心理,从而压抑其自身的发展可能性。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在发芽。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仅停留表面,然后制定一个方案,针对其相关问题,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艺术疗法。采用挖掘他的闪光点的方式切入,,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采用以表扬为主的教育原则,不断进行关心,以不断改正其叛逆心理,改变长期的自卑心理,从而转化为动力;在不断地发展中,他的绘画技能不断发展,让他得到自我肯定,也在其他方面使他得到不断发展。

二、绘画作为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所起的作用

绘画艺术治疗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媒介,是一种心理疗法,通过绘画让患者由自身的想象和创造来对其自身的情学生一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学习美的情趣,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对于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的基本技能技巧,掌握相关能力,通过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继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身对于有美的素养,对自身审美进行熏陶,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在错与对之间另有一片天地,在绘画的创作中每个人都有享有完全的自由。绘画只是美术的一种基本表达途径,而并非是一门非语言性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门艺术来讲,与人们的情感相联系,是人们宣泄和表达不可避免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对美术的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从而表现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美术传播者,决不能是简单的进行专业技能的教授,而是首先应提高自身思想分析能力。比如,在进行指挥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分组小班教学模式,有针对性指导每位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相互探讨、评价,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合唱时,每位学生都能轮流上台指挥。教师还能开展周末音乐会、假期合唱团等合唱指挥专场,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提升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同时,为了加强合唱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上合唱,可以将情景教学模式带入到合唱与指挥课堂内,创设相应的情景,将其与合唱相结合,也就是把表演与歌声相结合,建立出与舞台剧、音乐剧有着相似特性却又不完全一致的合唱艺术。

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参加比赛的机会往往比较多,这使得合唱艺术也必须紧随而上,不断发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相应安排一些国内外主要合唱比赛的项目与规则等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性的知识,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合唱教学的训练与学习中。教学作品应从多角度来进行选择,除了诸如《阿拉木汗》、《牧歌》等基本的经典唱曲,还要包括不同时期与民族内的各种优秀合唱作品。无论是中外历史上优秀的民歌、现代爵士合唱还是其他类型的作品,教师都应带着学生多去尝试。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合唱作品时不能一味的贪图“大、难、全”,而应结合学生本身的特色与实际情况,选出最适合学生和教学所需的作品,作品的难度也应从低到高逐层递进。另外,合唱训练的机能训练,入门学习及训练可选择齐唱和卡农等方式,这对于学生气息及发声的把握和变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作品艺术表达的处理也会更容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当下的需求。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学校及其音乐专业应积极寻求改变,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新时代的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合唱与指挥知识及实践能力的运用。只有这样,合唱与指挥课程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普及与重视,其后续的实施与开展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篇2:谈美术教育论文

谈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下面一起来浅谈美术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在进行,美术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学科,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的人文发展,人们对于美术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该文介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改善美术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探索研究

一、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1.培养美术类艺术人才美术教育的对象有一部分是有志于从事美术及相关行业的学生,美术教育目标是使他们能够学到专业的技能和创作能力。根据我国文化部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颁布的教学方案,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将来能够在美术教育部门、文化艺术单位等任职的高级专业人才。2.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传承美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美的观念,美术的概念和含义是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能够通过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感受,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

1.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或专业性质划分学生群体。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心智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美术学习更有自主性。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美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图像引导学生进入美术情境。年龄较小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这有利于他们更容易地进入教师所创造的美术情境,从而加深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是专业还是业余学习美术对学生进行划分,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注重他们的美术基础学习,通过分析一些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2.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美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乐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在欣赏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给学生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为了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高校的美术教学运用了阶段考核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美术教育的发展

面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人们更需要关注美术教育的理念、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与认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音像技术的发展,图像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和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于美术的重视度降低;数码复印等技术的发达也导致美术作品渐渐失去了创作优势,人们选择了能够降低成本和增强宣传效果的数码技术,忽视了传统的美术创作,这导致美术创作的需求量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中西方美术角度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绘画技巧,西方一些国家在美术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使美术创作更加自由。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美术教育的目的随着教育改革发生了变化,所以美术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我国传统绘画在国际美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等美术院校需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作为核心,同时提高学生对油画等绘画的了解,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教育要在观念上作出改变,需要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

[2]石磊.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3:谈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谈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上世纪末开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之中,表明了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条件下,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且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美术教育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科目之一,但是美术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与特有的教育规律,这决定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有其自身的重点内容,教育改革实施者必须按照美术教育的艺术特性与情感教育规律推动改革。

(一)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

与传统的美术教育将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目的不同,新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美术素养的形成,培养其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美术知识,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汲取与欣赏、动手探索等活动中具备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启迪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思考与创造。

(二)区别对待美术教育课与其它课程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课程,更多的事与想象力等人的非智力因素相关,所以与数学、语文等更加注重科学严谨的课程不同。所以,美术教师与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尤其是教师需要把握美术欣赏的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感情地进行讲授,用自己的感情与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审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目的。具体来说,美术教育课不在于对于教学语言的挑剔,而必须在审美的渠道上,如果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美术作品的背景故事等内容,那这一堂课也不会是有价值的美术课,所以说美术教育课程的主旋律在于美术欣赏,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必须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目的。

(三)美术教育方式多样灵活

在课堂讲授、情景设置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美术教师需要保证给学生一个轻松与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美术潜能。所以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采取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如“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交互式”就是在教师需要在艺术鉴赏时注重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改变以往教师的灌输式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

(四)教师需要把握课堂深度

美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领会作品的内在品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要保证欣赏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为其创作提供可能性。真正的艺术欣赏需要做到形神共通,更加注重作品意义、社会意义、精神内涵等,也就是领会作品的“神”。

二、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革就是不断地在原来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为推动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发挥其素质教育的本质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

新的美术教育课程对美术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培训水平也跟上这个要求,培养出适应当前美术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师。因此,为帮助教师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就需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需要组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能力与评价能力的训练,从而在培养与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的.转型,成为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二)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

由于教材内容的改革,加上当前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这都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如与其它教师进行交流等,这样才能理解教材,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这样才能保证美术课程的欣赏深度。

(三)明确基本的教学内容

虽然新课程要求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灵活生动,但是这必须保证是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之上的优化整合,而非毫无头绪的随意教学,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把握教材重点,不可断章取义,偏离教材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奠定学生关于美术的基本常识,例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的内容。

(四)倡导教育资源共享

针对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问题,建议实现共同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者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五)提高美术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当前时期,政府对于公益文化事业投入也越来越多,比如一些博物馆、艺术馆等的修建。这些地方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外部课堂。教师应该不断开放自己的课堂,而不能把课堂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书本上。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还要引进来,例如,当前有许多家庭的孩子都会自己进行艺术培训,且这些学生的艺术技术水平也都颇高,教师可以让她们也成为小老师,讲授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

(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反馈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总结与启发作用。所以做好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当前新课程提出的开放、启发等要求,学校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准则,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并且形成体系,运用到实际教学评价中。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育发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强调从美术欣赏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训练学生,从而具备审美情趣和各种艺术能力,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法把握课堂深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相关体制等来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推动美术教育的前进,进而促进艺术的发展,人的发展。

篇4:漫谈青少年的人格与塑造

漫谈青少年的人格与塑造

青少年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文中从心理素质角度对青少年的人格和塑造作了讨论.

作 者:杨升岐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矿技工学校,山东临沂,27601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格   调控   塑造  

篇5:谈传统工艺和美术教育的联系论文

谈传统工艺和美术教育的联系论文

摘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传统工艺教育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该文研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工艺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指应用传统技术创作出的工艺美术作品,这种作品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传统工艺教育,应用这种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在传统工艺中发掘美术元素

传统工艺蕴含我国传统美术元素,这些美术元素既与西方美术元素相通,又与我国劳动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有关。如果美术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时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传统美术元素,就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以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做中国结为例,最基本的中国结要用一根长绳做出盘后缀一件小饰物。中国结貌似简单,却包含了复杂的美术元素的应用。常见的中国结为红色,因为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喜庆的色彩,这就是颜色设计的应用。中国结的编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梅花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结的梅花是如何编出的:先用绳编出一个菱形的梅心,再编出六朵花瓣。这种梅花形状的构建方法体现了抽象符号的应用,当人们看到抽象的花瓣图形,就能理解它代表梅花。学生在编中国结的时候,可以领会到美术创作时应用抽象符号创作的方法。古时中国结下会缀一块玉石,因为古人认为玉石具有辟邪的功能,人们在中国结上缀一块玉,代表美好的祝福。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掘传统工艺中包含的美术元素,理解每种美术元素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当学生积累了对美术元素的理解以后,就能应用各种美术元素素材创作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水平。

二、在传统工艺中渗透美术文化

中国传统工艺包含大量的美术元素,而且这些美术元素呈现出中国独有的美术文化。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独有的美术文化,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能驱使学生积极了解中国美术文化,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刺绣的素材,学生会看到中国刺绣的素材包罗万象,如花鸟、山水、典故、园林、绘画、诗词等,无不包罗其中,中国刺绣就是中国艺术的载体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刺绣,使学生感受到刺绣与绘画作品的区别:刺绣艺术是半立体艺术,刺绣呈现的作品是具有视觉立体效果的,它能呈现出与绘画不同的.视觉美。以刺绣工人刺绣出一幅花间蝴蝶为例。在绘画中,画家通常只能用笔法表现出色彩明暗,强化绘画作品的空间感。刺绣作品则不同,刺绣工人可以用不同的立体厚度呈现出立体感,一幅优绣的刺绣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视觉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刺绣中的古典文化。中国刺绣与古典书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刺绣匠人就自称“以针作笔、以线为墨”,他们在一幅又一幅绣面上“作画”。曾有一名匠人刺绣中国古诗“独钓寒江雪”,很多学生都读过这首诗,认为独钓寒江雪体现了一种意境,刺绣匠人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表现。在一艘简陋、抽象的小船中,有一位老人蜷缩在船头垂钓。寥寥几笔可以看到江岸上的积雪,几枝枯梅伸出。这一画面虽然极简,却极具美术意境。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诗画艺术的意境。教师可以在传统工艺教学中渗透美术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美术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愿意自发学习中国传统美术知识,这种学习情感将是推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动力。

三、在传统工艺中强化美术实践

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元素的应用方法、了解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还要引导学生创作传统工艺作品,让学生勇敢尝试。学生在创作传统工艺作品的时候,能够验证之前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泥塑艺术中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技术。一印,是指学生应用印模捏一个大致的模型,这就和绘制美术作品一样,要先搭好框架。二捏,是指学生捏出泥塑的细节,在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专心致志,这与绘画创作的过程是一样的。三镶,是指学生通过拼接的方式完成复杂的泥塑造型,这与绘画创作的分块创作也有相通之处。四滚,是指把数个泥塑模块有机结合,使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与绘画创作中最后要让美术作品浑然一体是一致的。当学生完成了泥塑创作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具有相通之处。教师在开展传统工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美术理论的应用,理解不同美术形式创作的独特技巧,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中找到创意发挥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美术知识。结语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把传统工艺教学引入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工艺中进一步打牢美术基础、深入理解传统美术文化、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林.如何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0).

[2]李晟.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育应加强“五结合”.教师,(9).

[3]耿丽丽.浅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1(6).

篇6:试谈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

试谈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 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二、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篇7: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匡正论文

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匡正论文

摘要:家长和社会的价值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社会、学校、培训机构对美术教育的引导方向和引导形式。鼓励和保护儿童在绘画中阐述自我的勇气,尊重规律,学会等待,才能够达到顺应儿童自然生发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精神活动;绘画自然状态;异想天开

一、当下美术教育的误区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各种美术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各种名目繁多的级别不一的冠名美术大赛和评奖目不暇接。作为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一味地站在专家的角度来要求全体家长和教师与我们的研究方向保持相对应的水准,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来指责培训机构不完善的培训目标,而是顺应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普及社会对美术初级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更科学理性地看待儿童成长的各个时期的各种能力和学习的渐进顺序。

(一)不能主动了解儿童绘画作品的“小世界”中蕴涵的儿童精神的“大世界”

儿童发散性思维与成人艺术创作灵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艺术创作方法的辅助下,逐渐生成一种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

儿童的异想天开则是“不需要记录和呈现”的纯思维形式,是一种无关后果和结果的创意思维,无拘无束成为它的特质。这种无边界限制的思维才真正体现儿童发散思维的可贵性。儿童这种有稚趣的世界是奇异的,是儿童内心自发的,精心构建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括对形状、声音、可见的、无形的都与成人社会现实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格格不入。而这些格格不入并不是脱离了他的生活和经历,这种思维自由地行走在成人与儿童交流之间的一个“真空”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小孩子的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景象和发生的事情都会从一个小小的“精灵”的头脑中散发出来,看似漫无边界的无序世界,却由着一个小孩子自主地掌控着。因此,我们会看见儿童蹲在树底下,面对地上的蚂蚁或其他事物时的喃喃自语,或者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上转圈、疯跑或者用粉笔在墙面地面或者纸上肆意图画,这些过程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但又是每个成人都曾经历过的阶段,显然这些过程都是无形的,随意的,快逝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也没有必要形成有形的创造结果。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非理性构成画面以及非专业性的色彩构成,还有没有顾及到的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画面,彰显的一定不是作为“作品”的结果,其实更像一个诉说的过程:虽无思想,但充满意识,让每个儿童解读自己看似任意的作品时,儿童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在所有无序无形的形象下都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看似那么不可思议,看似那么不确切、不成熟,但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儿童的异想天开的思维中。儿童正是通过绘画或者其他散发形式来表达自己,传达人类发自天性中的诗意。

(二)不能区分儿童美术作品与艺术创作

在以绘画表现自我情感的过程中,儿童也渐渐养成了视觉的读写能力和视觉思考能力,文字和数字以及外在的成人评判标准和成人解读方式是不能够也无法替代儿童阅读自身作品的能力和自由的。

与此相比,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主题是永恒的。艺术家的作品终会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家的创作更多的表现了社会生活、历史生活、自然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家的精神活动与自身生活的社会不可分割。儿童的主题则是即兴的、直观的、随时变化的。大部分儿童的自主绘画作品在离开一段时间后伴随着他精神活动的告一段落,作品的内涵也就不再延续甚至随之而消失了。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儿童“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成熟的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创作活动,在儿童时期取得的关于绘画的“艺术成就”也不能代表儿童成年后的艺术经历,毕竟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成年人的精神活动不是同一范畴。儿童伴随着自身的成长,异想天开的思维会越来越少,由这种思维影响下的精神活动带来的绘画活动也随之锐减。保护儿童的精神活动与童真的各种活动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但我们不能拒绝儿童长大的自然规律。儿童时期热衷绘画的很多儿童在少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则不再或者很少进行主动绘画活动,那些“异想天开”的思维形式也渐渐退出了他们的精神活动。所以,我们很难听到一个人在看到自己儿童时期的作品时能如数地描绘出画面的内涵,也很难在世界范围中列举出各时代著名的儿童画家名称及其代表作品。由此看出,儿童时期的主动绘画活动大部分实际是儿童精神活动表现的一种外化模式,不宜将儿童绘画活动和绘画作品过早地或主观地定性为艺术创作活动。

二、美术教育误区的疏解策略

(一)鼓励和保护儿童在绘画中阐述自我的勇气

教师的角色到底是倾听还是主导灌输?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会出现“不听话”的自主创意的作品,往往其结果是不被重视或推崇,儿童富有诗意或者极具创意的”不合常规”的想法,在作品中的体现因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被忽视了、否定了,久而久之,具有创造性的孩子逐渐被引导向整齐划一的完美画面和共同主题范围,而那可贵的一点点火星在成人的教育参与下终于被熄灭了。

不知从何时起,整齐划一成了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追求:儿童自上幼儿园起就进入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标准环境,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成为教与学的主要方式,只要安静地听讲就可以了,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回答一些“令人满意的”问题即可是教师最乐意看到的教学秩序。美术教育与其他儿童教育一样是否也存在着单向的'输送和被动的接受?是否也受到评判团体整齐划一的影响?儿童绘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主题都必须经由辅导教师的认定或许可,至少在各类儿童绘画比赛活动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远不止教师的输送,就像我们去自助餐厅吃饭一样,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自己选择,而我们当下儿童美术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整齐划一了。教育者和儿童家长都希望儿童尽可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当下快餐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教育者和家长很容易在竞争与成功因素的引导下,有时会借助各种外在的因素帮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教育者和家长认可的教育直观效果,由此催生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比赛。追求尽快成才可能导致的结果有时会与家长的期望相背,皮亚杰曾就此提出过批评加速儿童早期发展的现象,他认为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自然的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长期发展的阻碍。

(二)尊重规律,学会等待

美术教育过程中儿童有受动的一面,同时更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对儿童能动性的掌握和理解并及时给与其相应的教育引导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师在引导儿童时是否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儿童在本年龄段的发展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向内的需求,以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保证与儿童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引导儿童在美术创造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各自与众不同的绘画思想和表现自然真我的绘画作品。儿童越年幼越是表现出由内而外的成长痕迹,就绘画表现来看,自娱自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往往不会被这一阶段儿童所关注,就如这一阶段的游戏、动手制作、奔跑、语言表述、自由舞蹈等等都是由内向外的散发,也是自然生长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是应备受尊重和客观理解并加以保护的。儿童这段生长期能否自然地表现儿童本性,往往取决于教师和家长的理性关注和“热心辅导”。“其置也若弃”的看似放任不管不问不作为的教育态度,也许是达到“顺天至性”的方法之一。因而,面对各种快速成功的社会诱惑因素,教师与家长应该清醒理性地对待之,儿童的生长需要等待,教育也应当学会等待。美术教育是成长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因而是一个更漫长的生长。早期美术教育中过早的技能技术技巧训练,无异于剥夺孩子更多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然生发的、原始的、对于绘画表现的热情。亚里士多德说:早期的过渡训练所遗留的恶劣影响是很深刻的。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发展显然没有适应过度超速的时代需求,于是快餐文化、碎片文化现象的干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代人对文化教育的判断。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等待美术教育稍迟来的成就去关注儿童终生的成长。

篇8:美术教育的归真与创新论文

美术教育的归真与创新论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堂增加了生动性和形象性,特别是很多美术公开课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美术自身的魅力却被大大削弱,美术课上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活动课,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初衷相去甚远。为此,笔者就如何就小学美术教育的归真与创新进行探析。

一、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通过教师示范,能够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直观地了解美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教师的美术技能,看到教师现场作画,学生对教师的羡慕和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故此,能够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必须灵活选用示范方式。根据不同的示范目的与意义,主要有启发性、指导性、修改性、展示性四种示范方式。启发性示范,主要是以教师示范来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获得灵感。指导性示范就是教师将创作过程、方法、技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由直观地了解。修改性示范可以分为集体与个人两种修改性示范。展示性示范主要是将创作一幅画的整个过程或是某个局部展示给学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视觉感官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必须选用合适的示范方式。在教学《双胞胎》(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几幅范画展示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说出其共同点,故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范例,说出其表现“双胞胎”的方法:对折剪、对折印、对折画。借助,教师示范,确定好主题,进行主体造型设计,将背景添加进去,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制作对称图画。

二、注重回归到生活中

美术源于生活。教师应将美术教育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中美术元素的存在。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元素的应用。一是根据生活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在教学《我和我的'小伙伴》时,通过让学生欣赏用泥塑制作的小伙伴形象,并作观看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儿童、少年、成人的人物比例。通过观察、交流,认知小学生不同姿势下的不同比例关系,站时约6个头高,坐在椅子上约5个头高,席地而坐约3个头高。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对小伙伴及相关情境的回忆,创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组群泥塑作品。二是注重教学方式与生活相衔接。就是要拓宽美术学习渠道和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习美术。如在教学《愉快的春游》时,在条件允许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在春游实践活动中,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山水,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等,开展一系列的有益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实地写生,将愉快的春游活动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而且可以最大可能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创作灵感,增强学生的感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在归真中谋求创新

归真的根本目的是回到美术教学的主体和本质,在牢牢抓住美术艺术本身实质的基础上,要谋求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坚持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在美术课上,可以将多媒体应用与传统的示范讲解相结合,如在教学《万绿丛中一点红》时,可以向用多媒体将相关照片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然后再邀请学生参与,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坚持正面激励评价。小学生大多喜欢受到别人的关注与肯定,因此,教师要坚持正面激励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热情。譬如在教学《礼物的外套》时,开展展示制作比赛,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归真是基于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内涵的问题而提出的,在切实抓住美术本质的基础上,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新课堂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篇9: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这些文化在当地特定的宗教、政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悠久而稳定的形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历史紧紧相依,文化是少数民族存在的证明,文化的流失就会导致少数民族的没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独具人文特质的美术教育需要顺应这一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步伐的加快,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逐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作为保留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迎来了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春天。以四川藏羌民族地区为例,其在受到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后,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除了对于重建家园的物质建设的关心外,人们还关注当地藏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文化不断冲击着国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急于“走出去”,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威胁。这种“断层”的尴尬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双重重任。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研究各项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项艰巨的课题。显然,借力国家扶持政策和自身丰富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发挥高校教育、科研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1、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特色办学指标是一项占有重要比重的参照指标。特色办学是指教育要结合自身所处区域、自身具有的学科优势进行自身办学定位。这是高校发展教育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全面人才需求的进一步迫切,高校教育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特色办学为导向,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

2、是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美术教学,既有助于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宝贵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一般都具有民族文献资料库、民族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这些设施都是高校美术教育的优势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地理位置处于少数民族文化、社交都极具民族特质的地区,学生可以在这个民族网络里得到丰富的民族文化熏陶,这是其他地区不可能具备的环境条件。发挥学科资源和区域民族美术资源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有力保障。

3、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综合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97项属于工艺美术类,占名录总数的18.7%。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肯定了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玉器、漆器、陶瓷、金银铜器、竹木器、民间剪纸、木版画、染织、民族民间雕塑和民族建筑等等。它们蕴含着伟大祖先的聪明才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以手工劳动为主导的传统行业。但是,现如今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这需要高校加强对传统工艺相关学科的重视。加强对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措施

1、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

我国拥有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风俗各异、拥有独特艺术的民族,我们不妨将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形式借鉴到课堂上来,教授学生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当然,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校要想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就必须深入民间,根植于实践。比如藏族有所谓的唐卡艺术,彝族的银器也相当漂亮,高校可以围绕这些艺术形式,用学理的眼光、教育的手段向学生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必要时候,还应该邀请民间艺人到课堂上教授知识。笔者认为,学校应该综合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少数民族艺术,形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程,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程,比如民族艺术鉴赏课。这类课程程序简单,每堂课教师都会向学生展现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然后和学生一起运用美术的理论去分析和欣赏。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将民族文化引入到课堂上去,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久而久之,高校也会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方式以及特色化的专业。

2、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模式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少数民族特色化美术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求更高。因为要教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那么仅仅是毕业于普通美术院校的教师就难以满足这一条件。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让教师到地方公益美术机构实践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艺术。而在教学方面教师也应该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演示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开展实践课,带领学生定期到民间“采风”,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到少数民族艺术诞生的摇篮里,与民族艺术“亲密接触”。

3、实现美术教育创作成果的商品化

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一般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依托这一条件,将高校美术教育与之结合,形成良性的互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这就要通过美术商品化来实现,而且是有特色的民族美术商品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映少数民族风情、艺术的美术作品创作中,题材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但艺术手法却是属于美术的,学生在创作完成后,可以到旅游区出售,比如组织一些“创意集市”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了美术创作的实践中,也繁荣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甚至会形成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

四、结语

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美术教育,既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坚实保障,还是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有力推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物质与文化资源,改善现有教育资源现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核心教育目标,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我国民族文化繁荣的新高潮。

篇10: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现况与路径论文

摘要::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便是对学生的欣赏和鉴赏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去促进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中,主要是对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路径做出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可以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目标;路径;分析

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而言,主要是作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根据其教学的作用来进行分析,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然而是需要从智力和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所以在职业院校之中,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进行出发,通过有效的去利用美术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根据其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提高美术教育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1: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现况与路径论文

一是需要从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培养计划来进行分析,因为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所以美术教育等教学的方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美术学科的建设也是缺少着系统的规划以及设计。具体来说,主要是缺少着系统性比较强的教学体系,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因为面临着升学以及就业方面的压力,使其美术教育的课时比较少,教学力度也是存在着不足。与此同时也是存在着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缺少等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因为教师人员队伍的不专业和职业院校缺少着对于院校艺术氛围的建设,导致其美术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二是由于美术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伴随着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和更新,艺术教育也是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方面的需求。然而根据现如今的情况来分析,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依然是缺少着一定的丰富性,更加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缺少着相应的交流和互动。三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同时在认识方面一些学生也是认为美术学习仅仅只是画画和欣赏,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虽然是教师人员精心的设计了教学的内容,但是多数的学生都是缺少着主动性,上课的目的也是在于学分,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十分的懒散被动,然而因为积极性存在着不足,上课中师生之间也是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美术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2提高职业美术院校教育的路径分析

2.1需要完善教学机制和模式

一是职业院校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对美术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通过结合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去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从而展现出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把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与此同时提高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对美术教学课题的设置进行完善,对美术教学课时应该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其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并行,禁止其他专业占用美术教学的时间。二是需要对教研机制进行完善,提高美术的教研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美术教育的专题讨论会,从而商量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问题,相互总结,一同进步。三是对于职业院校的特点,美术教学的结构也是需要做出相应的完善,教师需要对每个专业的内容特点进行掌握,从制定出具有着针对性的美术教案,使其美术教学可以和学生专业学习相互结合,提高美术教学的最终效果。

2.2需要对美术教学资源和环境进行完善

在职业院校中,必须要对美术教学的'资源建设工作进行完善,具体来说,美术课程教学需要师资和物质等方面的条件,对于缺少着专业教师的问题,职业院校必须压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美术教学的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有条件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教师去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也是需要对美术教学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教学设施的投入。在此之外职业院校也是需要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行引导,积极的去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比如可以组织一些美术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

2.3需要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丰富

在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也是需要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通过选择一些合理的美术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具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也是需要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把情感和价值观等有效的深入到美术教学中。在此之外根据其教学的模式来说,教师也是需要对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引起重视,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摒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其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造思路,也是可以让学生对其作品做出相应的分析,教师一边进行相应的点评,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得出,总之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着现如今教育教学目标存在着不明确,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职业院校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上,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掌握,从而对教学机制进行完善,对美术教学的质量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其美术教育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促进美术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尹丽萍.分析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居舍,(34):121.

[2]王辉.浅析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新区,(08):54.

[3]张慧.职业院校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153.

[4]王小江.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实践如何适应市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04):121-122.

[5]孔玉珍.论美术基础教学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J].职业,2018(06):115-116.

篇12:谈校外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调适的论文

谈校外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调适的论文

[摘要]校外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良好心理发展起着调适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缓冲作用;能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育 儿童心理问题 学习人际交往 自信心 责任感 心理承受能力

校外美术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部分,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而且能调适儿童不良心理,使儿童心理得到正常发展。下面从我个人的认识、理解出发,谈谈校外美术教育对儿童良好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对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缓冲作用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不注意孩子自身的感受与需求,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容易形成各种压力,出现一些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一提学习就心烦,考试前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问题在干巴、无聊的学校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缓解。良好的校外教育能够成为这种心理问题的一个缓冲器和矫正器。这是因为:校外美术学习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兴趣,在学习中他们表现出热爱之情,在这里能使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或者部门压抑的“小活力”、“小灵光”得到延展;校外美术教育,可以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参加什么样的'培训班,而且不用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完不成作业;校外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它不存在甄别与选拔,不存在升学的压力,不用担心考不好。由此看出,校外美术教育正是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各种情况和各种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全纳性的空间。所以说通过校外美术教育可以缓冲和矫正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能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

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这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压力大,忙与工作、应酬,对孩子关注过少;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过度保护及住房独立有关。

虽然儿童在学校也可以结识伙伴,但是在学校的交往会带上学校的特点:在学校中,一个班级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人际互动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他在班里的位置,这就使他们不能够结识更多的同学,改变一些人际关系;在学校里一些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学习好的无暇顾及交往,学习不出色的孩子自卑自责对交往也缺乏信心。由于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临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使儿童结识更多的伙伴、改变伙伴关系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按年龄、年级、科目严格分班,校外美术教育可以跨年龄、性别、地域等很多背景,体现出全纳性。这些校外教育的特点对他们重新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带来许多好处。

校外美术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座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这样就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也学会了一些交往技巧,懂得了如何交往,改善了以往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通过校外美术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在同一种志趣爱好中体验到交朋识友带来的好处,让他们在共同话题中走出孤独的阴影。

三、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不自信和没有责任感也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对孩子的消极评价过多;家庭对孩子又过度保护。所以一些孩子存在着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让一些在学校或家庭中丢失自尊自信的孩子在校外教育的某一个空间、某一个时段找回一些自尊和自信。也是校外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尤其是美术,是没有错误的学科,它表达的是个人自身感受,是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校外美术教育对孩子的不自信心理问题能够起到调适作用,使儿童自身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什么是学校给安排的,前程是爸爸妈妈给设计的,自身学习及远大前程似乎都不用自己考虑了,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与未来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不良心理。

在校外教育中,学习什么知识,更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无形中增强了他做好这件事的责任感。我看到过这么个孩子,在他强烈的要求下,父母允许他参加了一个校外美术辅导班,孩子无论刮风下雨,都按时到辅导班上课。有一次,父母等到很晚孩子还没有回家,于是父母想:“这下完了,三天的热度过去了,不知又到哪里玩去了。”处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他的爸爸还是从家一路的寻找到校外美术辅导班,隔着窗户玻璃爸爸看到儿子那独自学习的身影,当时爸爸很感动,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进门一把把儿子搂在怀里,说道:“不知道我儿子也会这么热爱学习”。由这个例子看出,正是因为孩子有权利选择了自己的学习,所以就增强了他做好这件事的责任心。所以说校外美术教育在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四、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由此看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可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

他们表现为遇到困难饶着走,一点委屈、挫折也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这主要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关系。

在校外美术学习中,想使作品得到很好的表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要经过一次次地失败才能成功,也正是在这一次次地失败中孩子们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作品也会受到老师、同伴们的评价,老师同伴们会指出作品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只有接受批评,改正不足,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进步。所以通过校外美术学习,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正视自我、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的看待别人。因此说,校外美术学习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起到很好调节作用。

校外美术教育作为校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承,形成互补之势,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场地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师资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场所,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使它成为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

[2]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科学普及出版社,,3.

篇13: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一、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优势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和传统的教材设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内容新颖丰富,设计巧妙,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把小学美术教学的体验教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领悟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就是要老师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去点燃、去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不断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想让小学美术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像做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肯定学生

小学生好胜心很强,他们的行为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再创作。如果一开始看到有的学生画的跟其他学生不一样,就批评指责,那么学生就不愿意画了。老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我让学生画“海底世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的学生大胆想象,用独特的创意和线条的强烈对比,把海底世界画得很有创意。我在教学中,不论是绘画写生,工艺制作,还是命题创作等,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利用教材激发想象

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舞台,让学生来做主角。在这个舞台上,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内容,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当我们翻开新教材,其中有很多非常新颖非常灵活的课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大家都来做》《我在空中飞》《乘上火车去画画》等课程,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学习知识,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去共同创造。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

3.在生活中培养创造力

生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土壤。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正确运用评价语言

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因此,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以及学生作品的展示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肯定之后,就会激发他们的创作勇气和创作热情。即使学生的构思、作品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所在,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进行在创作。不应该指责批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篇14: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研究论文

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作用,但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两者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学校美术教育应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从而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该文从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入手,分析学校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课程安排,研究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博物馆;美术教育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

1.有固定的教育场地和特定的对象学校美术教育一般是在各班级教室或者特设的公用美术课教室中进行的,有固定的场地、教学环境和对象。学校美术教育大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美术教师会针对处于相同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师一般对学生比较熟悉,师生关系较为密切。

2.拥有完善且系统的教学内容学校的美术课程一般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设定的,有统一的教材。此外,这些课程内容经过了科学的组织和编排。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编排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取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其次,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选择;再次,符合学校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3.教育方式的强制性与有意义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大多是一些必修的课程。学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校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整合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责任和义务,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学校美术教育资源与外界美术教育资源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博物馆与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两者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存在差异,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艺术品,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珍品。学生能够通过亲身观察艺术品感受艺术的魅力,这种直接性的体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参观浏览等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术技能。学校设置的美术课程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美术批评精神和美术文化的培养,而博物馆教育能够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不足之处。此外,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把博物馆作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3.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美术素养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美术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产品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关教育者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充分结合,充分发掘并利用各种美术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珊.美术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资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4).

[2]李瑞洪,杨理胜.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的朝圣地.武汉文史资料,(6).

[3]江河.利用博物馆资源改进初中美术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8).

[4]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沧桑,2009(1).

[5]李瑶.中国早期博物馆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文教资料,(36).

[6]鲁粲,王燕.新疆地域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4).

篇15:美术教育真正价值与实践路径论文

美术教育真正价值与实践路径论文

摘要:文章从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入手,从教育者自身素养和必须坚持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美术教育;价值;实践路径

一、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

教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培养手段,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其固有属性,社会性功能则是其衍生属性。美术教育所蕴含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价值性。价值性是美术教育存在的重要前提,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直接面对的是个体,在促进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价值选择和期待的应然,是对生存价值、生命质量和美学意义的追寻与确证。“人作为有着自身需要、目的、追求、向往的活体,他总是为着某种目的而进行活动。因此,人所参与的活动总是涉及一定的价值倾向性和价值选择的活动,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①美术教育的作用,就是根据个体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需要,赋予被培养的人才敬重美学、钻研艺术、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价值功能,使其肩负起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任,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连接世界文化的责任。美术教育的作用决定了美术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的形式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广泛性与研究性的结合,它既包括幼儿美术教育,也包括大学美术教育和成人美术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结合。但无论是基础性美术教育还是专业性美术教育,其核心价值都是关于美的教育,其中既有关于研究美的学问,也关乎创造美的艺术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我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在以升学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下,核心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轻视美的教育,重视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越行越远。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也必须成为美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只有坚持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才能培养受教个体的想象力,引导受教个体建立起具有多重复杂美学情感的联络体系,奠定艺术创作的基础。

二、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

虽然美术教育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着手,但必须确认美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规定性。换言之,必须超越现行的功利主义思想,从艺境的视角探索美术教育的内涵,提倡文化层面的美术教育观,这样才能凸显美术教育独特的含义,并使之在当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必须确认美术教育的人文特质。

诚然,高超的技艺、高标准的美术作品质量观、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等均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其本质规定性必须与艺术之境的美学维度相契合。对于真正的美术教育者而言,教育首先是自身充盈的生命力、创造力外化的活动,是人生价值大放光彩的展台,是保持艺术自我、追求解疑释惑的通道。唯有如此,才能使美术教育永葆本真,且弥足珍贵。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狭义教育,是指美术基础性知识的教育。美术毕竟是需要手、眼、心互动才能产生的艺术,是将理想情感发展、进化为完整艺术品的手工作业。因此,在这个教育层次,坚持基础性的`美术技能(包括临摹、素描、构图、色彩、写生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这个教育环节,需要注意对受教个体的美术核心价值取向进行培养。取向是由事物特性所规定并选取的事物发展的应然倾向、趋向和向度,它属于价值层面,体现了事物的目标价值与方向。教育者应该明了,今天的教育是为了给明天的社会培养德才兼备、明晰真善美内涵的、广义上的美学鉴赏者奠定基础,从而使受教者的美术思想的生成性与过程取向、能育性与实践取向、价值性与超越取向、整合性与创新取向获得基础层面上的相互联系、密切相关、辩证统一。广义教育注重对正面美术作品感悟的培养。

笔者认为,就艺术作品本身来说,是否具有正确与谬误的区分,向来是艺术界众说纷纭、争辩不休的话题。因此,在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伪艺术”必须保持足够的戒心。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内化生成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既然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那么对于分辨能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把能够弘扬正气、培养品德的艺术作品以美育的过程引导到艺术作品核心价值取向的解读上,比把那些充满争议的或者荒诞不经的艺术作品提供给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解读,更有益于他们的成长。美术的核心价值在于美的培养,其实现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素养,培养受教个体相应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帮助受教个体获得全面的美术教育,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李芳.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路径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2]杨培明.学校艺术教育的价值阐释与实践路径.江苏教育,2015(4).

[3]李彩彦.美学取向教学评价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4(4).

相关专题 心理治疗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