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tanshaob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简介】感谢网友“tanshaob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师美术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 键 词 :美术理论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全民素质需要提高的社会需求,对美育的教学及美术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师范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开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在美术理论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美术理论教学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的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灵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善于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第一步,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老师的启发)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如在美术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篇阅读素材,教师设计出问题的框架。学生根据教师的框架问题仔细阅读、分析,并对章节中疑惑点提出质疑。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在美术理论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实践与理论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1.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探究内容引入到有情趣的研讨环境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情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如以《走进莫奈的画室》为题,研究印象派的风格以及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等。这样带有探索意味的课题情景,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探索、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见习和实习活动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美术教学环境中,设定研究小课题,如《低段小美术教学课的导课艺术》《美术教学环境的布置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等。在这一过程中,让理论与教学相结合,让课本知识与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使学生提早进行教学的应用演练,这对他们今后进入教学实习和教学工作会有极好的帮助。

2.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在美术理论教学中,结合艺术作品或示范课的案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讨论、考察、研究展示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探讨能力。这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防止学生把注意力固定在教材内容的纯理论上,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从书本的每一章节、每一次短期见习,或是一堂示范课中寻找到研究内容。教师要在研究的过程中辅助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鉴定方法。在实践调查和资料积累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进行深入探究等。

三、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理论依据,以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并学会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就要从讲授型转换为引导型。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科学知识不如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素质,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以往的师范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学中要构建新的课题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把一定的美术理论和教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理论课题的研究中,并且把课题的研究落实到美术理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逐步获取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师范美术理论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设置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设计出相应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以小组协同、资源共享、信息整合等形式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理论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创设研究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研究。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使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在美术理论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

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美术教师的师范院校,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前瞻性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时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趋势,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师。要顺应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美术师范生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篇2: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摘要:物理课本上的知识与我们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提出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特点, 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团队合作, 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中职物理; 教学方法; 激活; 课堂拓展空间;

现在物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师在课堂上仅能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还需要在课后加以认真学习与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 课下很少有再学习的, 基本上没有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认为学习就是给老师学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学生只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才能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习惯养成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动地获得知识的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且要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总之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 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 都需要尊重、信任。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信任学生, 通过多种平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自信, 让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思考, 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使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要联系实际, 使学生们认识到所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所以,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必须学好所学内容, 同时让学生增加课外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选择性。笔者认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教师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根据物理这门课的具体特点及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1. 引导探究

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 不断从物理变化的客观规律中找出规律。如在讲蜡烛成像时, 笔者先讲解实验的步骤,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做实验, 同时对于出现的现象加以判断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一组数据加以分析与整理, 从而得到蜡烛成像的规律。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既掌握了知识, 同时也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2. 讨论式

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自觉主动讨论, 在辩论中对知识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升, 思维能力有提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升。如在讲功率、有用功、无用功时, 笔者让学生自己讨论。笔者指导, 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更深刻,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分层次教学

班级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情况不同, 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针对性, 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有弹性, 交给学生选择权, 这样既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拔尖成长, 同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不会产生过大心理负担,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4. 学生走上讲台, 让他们在“教”中参与

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中, 一般采取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什么, 学生就做什么。老师不能走入学生中间, 和学生双边交流少。基本是一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 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距离。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必须真正放下架子, 发扬民主, 走到学生中间, 让学生自主参与。有些物理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先让学生自己讲, 教师再找出学生理解的误区, 加以讲解, 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激活课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 学生已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 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 非常复杂;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学习知识, 而是强调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 要根据当下学生的特点主动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平台,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 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 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差异, 要关心爱护学生, 态度要和蔼亲切, 语言要有富有感染力。在总体可控的情况下,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下老师架子, 改变教学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和讨论。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成为自主学习的主力军。比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 要把教学仪器交给学生, 把实验交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感觉到信任。学生能够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具体行为去验证, 这样就可以通过实验得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又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2. 设立不同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习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让人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并且乐此不疲, 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而获得成功。所以, 兴趣能激发人的潜力,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我价值, 从而获得满足感。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好课,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 设立情景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如在讲一个规律时, 教师可以将这个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介绍一下, 提高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 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多和日常生活联系, 这样就能够让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活中应用的很多物品都用到了物理知识, 要通过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们去感受, 如楼上的避雷针和避雷线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雷电的原理。再比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用橡胶, 轮胎为什么做成圆形, 人为什么能够行走, 人为什么能够看到物体等, 看似平常的现象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讲电阻这节课时, 在电脑上连线, 通过测电压与电流, 从而得到电阻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教学, 既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来量电阻为做实验做准备, 同时还活跃了课上的气氛, 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课堂外学习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物理原理是对自然现象内在本质、原理的抽象总结, 物理来源于生活, 而又服务于生活,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现代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中学物理所讲授的课程中, 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研究, 让学生能够主动感知外面世界, 然后和物理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 中学老师应始终明白自己的责任,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切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出发去组织物理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使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使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感受科学的奥秘, 每天将受益无穷, 甚至获益终身, 那将是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雷.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 莫尼克・麦基.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篇3: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改变知识获取途径,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地理;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科目的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新教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很重视,知识结构、图画安排、活动方式等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的原动力,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就会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会觉得学习地理知识一种负担。因此,要想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素。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认知、知识等方面的因素,及时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从学生日常所认知的实际生活方面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合理利用导课

所谓导课就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规划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虽然导课只是短短几分钟,但却是一堂课的关键,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教师,应多花费时间、精力研究导课,让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感兴趣,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动机。

(二)合理利用问题

学习知识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疑问,人都有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依据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提出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师应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难度过高,学生都无所涉及,便会知难而退;难度过低,没有挑战性,学生也不会提起学习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感觉熟悉但不能依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激发,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指引、启发,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一对双胞胎,哥哥会比弟弟先出生几分钟,但是利用地理知识,会不会出现哥哥比弟弟后出生呢?对于这样和现实生活中常识相冲突的问题,学生有很有兴趣来解答。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能够实际运用自身所学是教育的目的,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让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夏天雨季,有时多日阴雨不断,有时只是几分钟的事情,学生可以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以上只是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几点总结,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性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图形特色

高中地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图形因素,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足以体现出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地图,培养、指引学生识图、辨图、画图的能力,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的描述和实际现象画示意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从而能够实际运用,即知识输入、输出的过程。学生若想把教材中内容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必须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而不是单纯通过记忆和背诵就能够达到的阶段,这是一个让学生锻炼思维的过程,最终的`示意图,就是学生思维的成果。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硬件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巨大变化,如多媒体、网络等新兴教学方式的出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来制作精美课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更加形象的认知,从而加深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三、培养正确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习惯、方式,在教师有效引导、启发下获取知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总结规律

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很多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如我国的气候变化、资源分布、降水变化等等,如果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教师能引导学生学会对地理事物相关规律的总结,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归类分析

在练习、解答一些习题时,学生要善于对所做习题进行归类分析,从出题者角度出发,分析答题思路,总结答题规律,最终做到对每一类的习题都有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重视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教授教材内容,并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会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正确的思维习惯。

五、建立认知架构

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如若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那不但对于学生高中地理认识有帮助,对于将来后期学习地理知识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建立地理认知架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这对于学生却是极为有益的,同时建立这一知识架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作为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地理认知架构,具体操作时可循序渐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操之过急。作为教师,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深刻认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化,更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返璞归真的体现。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引导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很关键。我们应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

篇4: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论文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论文

二十一世纪初,滚滚教育改革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席卷神州大地,中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与机遇,在这过程中,传统教学观念受到极大冲击,教育的新思想日渐为教学所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必须在这时代变革之即抓住机遇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师生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使他们能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学生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前提。教学中,我们应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样才能达到亲其行而信其道的效果。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权利表白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教师要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采纳合理的建议,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而这正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表现。

2、启发引导、激发兴趣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冲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欲望的产生,都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些主体性学习构成的重要因素都是以兴趣为基础,兴趣是主体性学习的一块重要基石。

3、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课本的奴隶,历史课决不能搞成一言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解释课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知识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模式,也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知,这样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会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会学”,而不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会”只是从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培养的桥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历史活动课,强调是“活”,突出的是“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每一次活动课都要精心设计,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都由学生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给学生以极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如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这段历史感情色彩浓郁,我通过组织几次演讲,促使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文史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成为历史学习的两台发动要。此外,还开展了唐诗、宋词的朗诵比赛,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了他们综合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历史课外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面对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发展史,它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如对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尝试历史学家的滋味。再如角色扮演,我指导学生上演了“百家争鸣”一目,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儒、墨、法、道四大家,先由主持人(学生自己担任)简明扼要地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然后四大家各派一名代表阐述各派的主张,紧接着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论争,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代表各派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通过赛前充分的准备,学生把很多抽象难懂的东西化为了具体生动的东西,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把握更准确,而且论争具体,有很强的对抗性和逻辑性,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收获大得多,感受深得多,效果好得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之所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探索历史教学的方式、规律,使历史教学“活”起来,使历史教学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篇5: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受到公众的广泛注意.数字化的`社会呼吁着优质的数学教育,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逐步形成,教师角色得到新的定位,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识别、自主参与选择、自主参与摄取、自主参与调控的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一些看法.

作 者:黄云鹏  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6: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体育课堂教学期待着自主性教育,只有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与练,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序、有乐、有趣、有健康,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泉”。

篇7: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浓浓的生活气息, 体会到学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大胆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学校教学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操作过程, 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创造机会, 使其创造思维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挖掘。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如何使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模式, 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使枯燥的课堂变成激情四射的课堂呢? 就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一套高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基点, 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 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使之能长久下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如何将严密的抽象的学习知识演变成生活中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美, 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它, 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让每一个参与到课堂的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能享受到学习中蕴含的美,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 在教学课堂上, 多一点趣味化, 形象化, 生活化, 让学生能真正地领略到学习的美!

1、创设问题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成功地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 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 发现各科知识的奥秘。

2、优化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手段, 调动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在教学中, 优化教学环境, 给学生创设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 兴趣得到升华。

(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首先,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次,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与技能,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最后,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 体会到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 教学过程形象化

在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过程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概念立刻变得视觉化、形象化和具体化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达到了极好的记忆效果 。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 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 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奠定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 我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 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转变。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 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思维的深刻性极度增强。

三、精讲精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讲练结合

上课时教师要精讲, 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 勤动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思考和学习。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 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 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真正实现“枯燥的低效课堂”向“活力四射高效课堂”的转型。

2、练习要适量、有坡度

练习要适量, 确保学生能完成。同时, 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 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

3、规范表达方式

学生的课堂表达用语, 必须规范。在表述问题时, 其表述语言必须要体现对知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步骤。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持之以恒, 使这种规范变成学生的习惯。

4、亲力亲为批作业

“把作业放手给小组长”的观点和做法, 我从不认同。作业, 最能体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批作业, 能很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 我着重培养学生的用“脑”听讲, 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 尤其不能抄袭作业。强调对易做的题目不能掉以轻心, 做到全面检查。

任何学习习惯的养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提醒。“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 高效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会立竿见影。

五、复习要有计划, 有目的, 要因材施教

无论是平时复习, 还是中考前的复习, 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 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 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 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 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其他同学, 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这样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地来说, 在教学时, 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认为, 提高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 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 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 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了然于胸。在教学中只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生施教, 多思多想, 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篇8: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在实验中加强观察能力,对实验进行质疑、改进、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很少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思维方而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思维过程灵活,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的生疑意识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要去研究学习。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疑问。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要让有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大胆的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思路,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创造,产生和获得新信息的方法。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复杂,其中的重难点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复习中从分析最简单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原理入手。

二、培养学生实验方面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复述、操作——小结等几个环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实验技能的提高。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考查的实践来看,中学的实验能力应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所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指进行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常规的能力,能无差错地完成中学化学中全部的实验基本操作及所有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而实验创新能力是学生靠教师引导经过学生自悟,以中学化学实验常规为基础,所进行实验改进、实验过程的优化、实验原理的变更、实验仪器的它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剖析,甚至实验失败原因分析等。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无一例是照搬课本,总是不同程度对考生进行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但这种考查又以实验常规为基础,因此,化学实验必须既要突出实验常规,也要强调实验创新,既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讲,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观察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进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操作不方便,现象不明显或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有污染,实验过程不严密的实验进行改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滋味。例如:演示Na与水的反应实验,如果就用书上演示过程,班级后面的同学就很难看到实验的现象,有的只能看到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实验过程呢?提示学生看电影,学生会想到投影仪:可将原实验用投影仪配合实验,将滴有酚酞的水注入培养皿中,放在投影仪上,再加入钠块。这样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效果优于原实验,而且,方便了全体同学观察现象。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运用实验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

3.质疑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教师层引导下,让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用,排除错误认识得出圆满结论:Na和CuSO4溶液有时剧烈反应产生的.热使产生的Cu(OH)2分解为CuO,部分CuO被还原成单质Cu:故试管壁上又有Cu析出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逐渐领会,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不失为一种实验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5.课外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课内时间限制,使一些实验做得不够尽兴,而课外实验充满思维性、挑战性、趣味性、创造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高二学习过肥皂制取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原理在家中制肥皂了。可以用猪油、羊油等一些动物性油脂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锅内煮,然后按书上步骤要求,逐步加入食盐等,慢慢地肥皂就制成了。学生们实现了创新的尝试,同时感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实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老师要利用实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创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平时注重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收敛性知识加功能力,相似情境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的实际操作与设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的培养,并始终注意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将学生可得的网络的陈述性知识与创设的教学新情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玉梅.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化学教学,,1.

[2]郑国武.化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化学教学,2008,5.

[3]翁祥多.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起点教学的优化.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3.

篇9: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营造氛围;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帮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如在上综合实践活动《桥》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桥的知识;搜集和拍摄有关桥的照片;搜集有关桥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包括有关桥的名称的由来);回想自己读过有关桥的诗文;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以及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分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再让他们写成专题报告,并且每组同学要向全班同学口述专题报告内容,之后,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评估。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自愿组织,自主策划,自行实践。这样的学习,从实践中来,从学生中来,同学们自己动手,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0: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呢?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努力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融化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目标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挖掘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

作 者:刘善成  作者单位:蔚县吉家庄中学,河北,张家口,075735 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33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掌握方法  

篇1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已延续了多年的历史,这种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根本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因其学科教学模式本身的缺点,其负面作用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教育等方面。因此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而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则很少受到重视。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探索性、挑战性,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喜爱钻研,不满足于已有知识及解答的心理素质以及思考问题时力求深入、全面、缜密的习惯能力。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超常规,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做他人所未做的事。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初中生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老师单纯注重技法的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情感,不曾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压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致使他们缺乏上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针对这种现实,亟需教师丰富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方式方法,高扬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在众多的教学方式方法中,自主学习方式就是就是其中之一,将之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

二、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知识必要条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需要和价值观,形成关系融洽、情感自然的学习情景。最重要的是,课堂上应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氛围中大胆探索,敢于突破,提高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能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偏离常规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自学探究、自主创造。

三、教师应把以往的教学“灌输”转变为“交流”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陈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四、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美术教学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扩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着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绘画造型、布局及简单的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练脑和练笔,如经常根据一幅作品让学生思考构思、布局、设色等,经常画一些简单的物体,这些物体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构思,或重在设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强化和提高熟练程度,为创新作好铺垫。

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破除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创新教育,一定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热爱和关注学生,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总之,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教师应做到“创造性施教”,学生尝试创造性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应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教育功能,使每节美术课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12:在纠正错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纠正错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为了与高中教学接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陆续出现了一道“书面表达”题,而且所占分数比例不小。这就使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写”的训练。而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之后,都会等待一个快速的反馈和评价: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这就要求教师要勤改勤批。可是教师把几个班百余本作文本中的错误,诸如语句不连贯、误用标点、拼写不正确等等,一一用红笔指出并改正,又在上课花不少时间讲评之后,收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往往对教师的修改及评语搁置一边,其中一些错误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以后的作文中。教师抱怨工作量大,学生也感到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那么,如何解决写作教与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错误,同时发动学生参与纠错,只有师生协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对初中生英语作文中常见错误的分析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常见错误

以2002年某县中考作文试卷为例,仅摘录其中有代表性的错误如下。

例1.The old woman with a smile and said.

例2.There was a woman sat beside Wanglei.

例3.The bus’seats were full of people.

例4.One day morning,Lilei went to the park play.

例5.She was too old to standed.

例6.So he helped the woman got on the bus.

例7.He let her to sit down.

例8.Lintao was a good student. He often helps other people.... He go to school by bus as usual. He find a seat and sit down.

例9.Leilei said,“Old wonan,please sit here!”

例10.The boy let her sit his seat.

例11.At frist,the boy didn’t see her.

例12.There was a old woman sitting on the bus.

(二)对以上错误的分析

把以上错误与错误分析理论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以下三类。

1. 语际语言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

这类错误是由于学习者把本族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带到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中造成的,即迁移理论中所指的语言负迁移。如例1的错误:该生想表达的是“老大娘笑着说”,结果受母语的干扰把with a smile这个介词短语用作了动词。例3的错误:“汽车座位上坐满了人”,该生没有考虑无生命名词的所有格形式而导致错误。再如,例9的错误则是受母语文化的干扰所致。学生想表达“老人家,请坐这儿”,可却把old woman套用过来作称呼用,显然违背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其他如例4也属于这类错误。

2. 语内语言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

这类错误不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而是因为学生者对目的语规则理解不对或学习不全面而引起的。如例2的错误就是学生对There be句型掌握得不够全面所致。例5的错误则是对too...to...结构的误用。其他如例6、例7、例8、例10也属于这类错误。

3. 其他方面的语言错误(other errors)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由于受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激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也会出现笔误或词不达意等一类的语言错误。如例11 at first成了at frist,很有可能是学生考试时的情绪所引起的笔误。例12也是如此。这样的错误如果在平时稍加注意就能避免。

(三)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从上面的错误及对它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多属语际语言错误或语内语言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一时就改正得了的,需要一段时间花很大的气力才行。因此,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应注意排除母语干扰,多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加强字、词、句子结构的基础训练,同时还应做到以下方面。

1. 正确认识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从科德对学习者言语错误所描述的三种不同类型来看,

“有错必纠”的.方法只有可能对那些“系统的语言错误”(systematic errors)会产生一定的效果,而对那些“形成系统前的错误”(persystematic errors)和“形成系统后的错误”(postsystematic errors)则起不到什么作用或起的作用相当微小。而且,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没能力学好写作,也就不去查找错误原因了。[1]

2. 分析错误以促进教学。科德指出:“语言学习是发现语言中底层的规则、范畴和选择体系的过程。这些规则、范畴、体系,学生是通过教师向他提供的语言资料进行某种处理活动而发现的。错误乃是这一过程性质的反映。”[2]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的言语错误向教师提供了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展示了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经常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自己预见到,在某一教学阶段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在教学中采取主动,做到心中有数。

3. 发动学生自行纠正错误,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既然“有错必改”不是灵丹妙药,我们在作文批改中,就没有必要把学生的错误全部指出来一一改正。但是让那些错误存在而置之不理是肯定不行的。汉德里克森曾得出结论:“假如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妨碍了交流,影响了学习目的语,而且这些错误经常出现的话,改正错误确实会让学习者在语言的熟练程度上有所进步。”[3]张国扬和朱亚夫也指出,对“有的错误,尤其是学生根本不懂得某一规则或某一规则学得不全面而犯的错误,教师可作一些适当的解释和更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错误中学得一些新的语言知识,以指导以后的语言实践。”而对有的错误,则可以“让学生自行更正,这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出错的根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4]笔者认为,正确引导学生自行改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初中班级普遍人数多的特点,笔者经过探索与实践,发现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纠错活动,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运用水平。笔者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同桌互改

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先粗略地把作文中的错句、错词等用各种记号如画线、画圈等标出,并记录下较为典型的错误。然后在课堂上把作文本发还给学生,让他们同桌互换。接着学生花五六分钟的时间,用不同颜色的笔批改对方的作文。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两人可以互相商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然后集中讲评典型错误,指出正确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二)小组成员互改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一般四人一组),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换作业,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第一轮批改(大约五分钟);然后把改过的本子又与组里的同学交换,进行第二轮批改(是在别人改过的基础上再寻找错误的,所以大约只要三分钟);以此类推再进行第三轮的批改。其间鼓励学生讨论,互相问答,商定修改意见。教师在一旁解答,不多干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作文交给教师前已被别人改过三次了,然后再由本人根据同学的批改和自己的反思,重新誊写一遍后上交,这一步是“给学生一次重写文章的机会”,[5]以培养学生自主寻错改正的能力。此时的文章已经比批改前进步多了。

(三)典型作文共同改

从学生作文中挑选一两篇典型错误较多的文章,课前抄在黑板或投影片上,上课时出示让全班同学一起改正错误,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对于这样的作文改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相发言纠错。

(四)选出佳作点评

每次批改文章时,教师可选出若干佳作加以点评。例如,有的文章结构清晰、主题突出;有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刚学会的好词好句马上用到文章中;有的前后句搭配和连贯很有特色,等等。各有千秋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就不会怕写作文了。

在进行以上这些活动时,教师不是批评者而是一个提供帮助者。而学生则在批改别人的文章时,尽力与同桌、组员、老师合作,学着用批评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达到帮助别人纠错和提高自己水平的目的。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批改作文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责任感;2.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参与合作,心理上的自卑感逐渐消除;3.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减轻教师的工作量;5.实现了从传统写作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学习者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意义的表达,在他们的语言规则没能内化的时候,语言形式上的有些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应用语言学家杜雷和贝特曾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错误。库克也说:“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这并不是老师、教材或这位同学本身的过失,而应是学习过程中在所难免的自然组成部分。”[6]初中生写作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错误及别人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以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初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有益的尝试。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自主训练的同时,唤醒了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2][4]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TakaYoshi,Makino.Learner selfcorrection in EFL written composition.ELT Journal,1993,(47):337341.

[5]Chimonbo,M. Evaluating compositions with large classes. ELT Journal,1986,(40):2026.

[6]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7]刘纪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错误分析》,《外语研究》2003年第5期。

[8]徐欣:《纠正作文错误──以学生为中心》,《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